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創新環境治理

創新環境治理

發布時間: 2020-11-24 01:40:40

『壹』 首都水環境治理技術創新及產業發展(北京)基金(有限合夥)怎麼樣

簡介:首都水環境治理技術創新及產業發展(北京)基金(有限合夥),由北京市版政府發起設立,權由中信建投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主要投資於水環境治理領域的新技術、新工藝、機械設備的創新及其研發;新建污水處理廠、供水及污水處理廠的運營、河道治理、水體綜合修復等具有創新及示範性效應的項目;以股權或債權的形式投資於水環境治理領域具有創新技術、競爭優勢和快速增長潛力的企業 。
法定代表人:北京水務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15-10-21
工商注冊號:110000020032910
企業類型:有限合夥企業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北三環西路99號院1號樓11層1116室

『貳』 1、簡述構建中國特色社會管理體系的內涵。 2、加強社會管理創新,當前要重點抓好哪幾項工作

1.科學認識社會管理的內涵和邊界。長期以來,人們對社會的內涵有不同的理解,對管理的內涵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對社會管理的內涵就形成了不同的認識和界定。有人認為,社會與自然界相對,社會管理是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管理,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廣泛的領域和范圍。有人認為,社會是與政治、經濟、文化相對應的,社會管理是對人類活動的社會領域的管理。有人認為,社會是指與政府、企業相對應的非政府組織、民間組織等社會性組織,社會管理是指社會組織所進行的社會協調與管理。這些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但似乎都不盡然。我認為,在我國社會、政治體制下,社會管理是指黨委和政府以及其他社會主體運用法律、法規、政策、道德、價值等社會規范體系,直接或間接地對社會領域各方面、各環節進行服務、協調、組織、監控的過程和活動。社會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其基本任務包括協調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正、應對社會風險、保持社會穩定,創造既有活力又有秩序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 正確把握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原則是根本性的問題。不同的原則會產生不同的觀察問題、處理問題的視野和方法。中國特色社會管理所遵循的原則,一方面應當遵循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放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深刻認識和總結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社會管理的經驗和教訓,找到一些共性的原則和有益做法,為我所用。更重要的是,必須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特殊規律,從中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深刻變革的大背景出發,根據我國歷史傳統和現實基本國情,找到中國特色社會管理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深入探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理念、思路、任務和舉措。 全面總結我國在改革開放實踐中積累的新鮮經驗。近些年來,不少地方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實踐。例如,把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延伸到流動人口身上,使他們也進入城鎮社會管理工作范圍;對特殊人群特殊關愛,使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實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構建大協調工作體系,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強化基層社區建設,建立發揮社會組織作用的「樞紐型組織」,增強企事業單位社會管理責任;提高公民社會管理參與度、在社會管理中引進專業社會工作,等等。我們要善於總結升華這些鮮活的經驗,從中找到可以推廣的思路和做法,為社會管理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服務。 2.創新社會管理,首先要創新管理理念。切實做到以人為本、服務優先,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寓管理於服務之中,實行依法管理、科學管理、柔性管理、人性化管理,推動社會管理科學化、規范化和常態化,努力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服務更到位、管理更有序、社會更和諧。要按照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要求,擴大人民民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進一步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從各個領域、各個層次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依法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其次,要創新管理主體。要從單純重視政府作用向社會共同治理轉變,既要發揮黨委、政府的領導和主導作用,又要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社會管理,發揮多元主體的作用,從傳統的社會管理向現代社會治理轉變。第三,要創新管理方式。要從偏重管制控制向更加重視服務、重視協商協調轉變,堅持更多地運用群眾路線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務的方式,教育、協商、疏導的方式,化解社會矛盾,解決社會問題。第四,要創新管理環節。要從偏重事後處置向更加重視源頭治理轉變,把工作重心從治標轉向治本、從事後救急轉向源頭治理,使社會管理關口前移。第五,要創新管理手段。要從偏重行政手段向多種手段綜合運用轉變,在運用行政手段進行社會管理的同時,更多地運用法制規范、經濟調節、道德約束、心理疏導、輿論引導等手段,並加強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第六,要創新管理制度。要堅持加強源頭治理體系建設、強化動態協調機制建設、推進應急管理制度建設,構建相互聯系、相互支持的規范、機制和制度體系。

『叄』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要推進社會治理什麼化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

『肆』 運用科技創新去節能減排,治理環境有何意義

我們倡導:轉變觀念和思路,加強引導,樹立綠色低碳發展觀。發展綠色低碳經濟、促進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政府部門要從政策層面上支持和引導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引導、支持社會樹立綠色發展和低碳發展的理念。以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實踐和探索為起點,尋求適合國情的綠色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為遏止氣候變化不斷惡化的勢頭,積極採取自主行動,從多種環節入手,節能減排降耗,減輕環境災害,切實履行量化減排義務我們希望:加強科技創新,提倡低碳生活,建設生態環境。世界各國、全球企業應負擔起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應對資源環境壓力。以已開展的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為榜樣,尋求經濟發展新模式,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加大節能減排和低碳技術的研發,加快節能環保和裝備的推廣應用,推動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發展低碳能源技術,推行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綠色GDP核算等研究,建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和低碳社會生活消費模式我們期待:開展低碳技術國際交流,發展碳排放權交易國際合作。加強政府間國際合作,進而推動企業合作,有序推進低碳生態產業轉移,促進低碳和生態經濟在全球的合理分布和共同發展。積極建立環境權益交易市場,探索清潔發展機制,推動全球統一碳交易市場形成,改善發展中國家的碳定價權我們努力:推廣發展低碳綠色金融的成功經驗,積極探索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的投融資途徑,不斷探索創新投融資機制,將減排降碳納入金融體系的服務范疇,制定和完善符合國情的促進低碳產業發展的經濟激勵措施,利用碳金融體系的支撐使碳減排獲得持續不斷的融資,從碳減排權中提高能效及可持續發展的收益,努力爭取全球低碳經濟競爭的主動權讓我們團結起來「發展綠色經濟,倡導低碳生活,共贏綠色未來

『伍』 美國3M公司創新環境治理,履行社會責任的經驗

3M公司,全稱明尼蘇達礦業及機器製造公司。它於1902年成立,總部現位於美國明尼蘇達州首府聖保羅市,為世界著名的多元化跨國企業,並且是道瓊斯30種工業成分指數股票之一。

(一)創新環境治理管理

3M承諾將積極致力於保護環境,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和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3M相信公司的長期成功源於對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應用與執行:環境管理,社會貢獻,創造經濟價值。同時,3M也相信只有成為充滿活力的成功企業,才能成為可持續發展自始至終的積極貢獻者。

3M強調環境保護的宗旨是為了「保持生物多樣性,正面地影響氣候的變化,保護自然區域並為志願者提供參與的機會」。

在美國,3M公司與所在區域環保組織密切合作,協助保護當地社區的自然生態環境。包括與國家自然保護區合作,在明尼蘇達州和德克薩斯州購買土地,保護野生動植物;在阿拉巴馬州,3M基金幫助重建河堤和闊葉樹林,從而保護該地區一些瀕臨滅絕的魚類、河鳥類的唯一的棲息地——Paint Rock河;在新澤西州中部,幫助保護多條河流,而這些河流對於新澤西州中部的供水起著關鍵作用。

在中國,作為全球資助環境保護策略的一部分,3M基金透過國際環保組織——「保護國際」(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簡稱CI)捐資400萬美元分別用於開展治理中國西南地區的植被保護和多物種環境生態的造林工程及中國淡水保護。這其中包括中國西南地區的森林多重效益項目,旨在支持中國的生態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由於中國西南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該項目不僅使政府生態建設工程實現效益最大化,同時也為中國西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基礎。淡水保護項目旨在通過流域生態有償服務試點項目的實施,探索如何應用更有效的經濟手段緩解保護與發展之間的矛盾,並將成功模式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二)履行社會責任經驗

3M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投資社會公益事業,從1998年起,3M中國有限公司開始資助了許多科研機構和高等學府,並開始在一些知名的高校設立「3M創意獎學金」,鼓勵未來人才在安全工程、環境工程、預防醫學、化工、材料科學、交通安全等多學科領域的研究課題。2003年3月,3M中國出資捐助頭腦奧林匹克中國區總決賽及參加世界比賽的中國隊。2005年,3M分別在長安大學和廣州中山大學圖書館系成立「3M創意獎學金」,培養專科領域的人才。

在2003年「非典」肆虐期間,3M中國公司從美國總部加急空運了50萬只世界衛生組織指定用於防非典的N95級專業防護口罩,無償捐贈給「非典」疫情嚴重的北京、廣州、上海及香港。2005年1月,3M中國員工向印度洋海嘯的受難國家捐款14萬元人民幣。3M公司因此也得到了良好的社會認可。

『陸』 電子政務的發展為政府管理創新提供怎樣的環境基礎和技術支持

隨著我國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不斷深入和發展,智慧政務在履行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社會應急職能方面作用愈發重要,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政府社會治理能力、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進程中地位日益凸顯,尤其是國家提出網路強國戰略以來,加快智慧政務發展已成為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為此,我國要深化智慧政務改革,不斷適應新形勢,謀劃新思路,提出新理念,構建新模式,發掘新途徑,滿足新需求,打造新常態。

一、工程導向到問題導向

智慧政務發展容易陷入誤區:以工程建設為導向,認為簡化審批、加快建設一大批信息化系統,就能較好地提高政府履職能力。這種以工程為導向的建設模式,不能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主要矛盾,突出重點,增強智慧政務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當下,智慧政務建設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建立以需求為主導的建設機制。以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需求為目標,切實提高政府履職能力為出發點,合理規劃智慧政務建設項目,有效提高社會管理和公眾服務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高公共服務的時效性、規范性和權威性。

二、分散建設到集約化建設

長期以來,智慧政務建設中缺乏頂層設計,分散、低水平、重復投資現象普遍存在。據統計,「十二五」期間,全國省級和副省級城市、地市級、區縣級設有獨立機房的部門平均比例分別為70%、32%、22%;省級、地市級、區縣級政府網站分散建設的比例分別平均為78%、32%、30%。智慧政務基礎設施建設分散狀況嚴重,粗放式的建設模式沒有得到根本遏制,給業務系統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帶來各種困難。因此,亟需切實加強智慧政務規劃、建設、運營的統籌協調,加快實現從粗放式、低效能的分散建設,向集約化、高績效的協同發展轉變,從部門獨立建設、自成體系,向跨部門跨區域的業務協同和信息共享轉變。

三、政府獨導到社會共治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參與「治理」的主體包括了各類權力部門、公共部門,以及各類企業和社會組織,他們在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過程中是平等關系。「社會治理」彌補了「社會管理」內涵的局限,使社會治理體製得以創新和拓展。智慧政務是社會治理模式的信息化反映,智慧政務建設模式要始終適用於、服務於社會治理模式的變動和演化。

1、規范社會共建機制,打造以政府主導為一體,企業和社會廣泛參與為兩翼的社會共治模式。

2、規范監督和保障機制,規范參與方的權、責、利。

3、鼓勵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加快形成統一有效的購買服務平台和機制,釐清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明確政府購買的服務種類、性質和內容,建立起比較完善的政府購買服務制度,加快促進政府獨導到社會共治模式的轉變。

四、由數據割據到數據開放共享

據統計,政府擁有社會信息資源總量的80%之多,但有關部門調研的38個部委涉及的80個專網里,實現橫向交互的比例尚不及0.1%。這對數據尷尬刻畫了目前政府數據共享面臨的數據壁壘日益加重之窘境:政務業務數據成指數量級增長,但由於各業務系統技術標准、開發環境、系統架構等存在巨大差異,客觀上對政府部門數據共享造成了技術屏障。大數據時代,要徹底消除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羈絆,

1、開放數據。要盡快規劃政府數據開放的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推進開放數據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法治化。

2、落實數據共享機制,明確數據共享的權、責、利,根據「一數一源」原則保證數據的真實性、鮮活性、權威性。

3、加快制定應用規范和技術標准,藉助信息技術和手段打通各異構業務系統。

五、數據支撐到輔助領導決策

從發展歷程看,中國智慧政務經歷了辦公自動化、系列「金字」工程、政府上網到「三網一庫」的發展階段。伴隨著智慧政務的發展,社會保障、社會治安、電子口岸、社會信用、食品和葯品監管、應急指揮、智能交通、環境保護、安全監管等重點信息系統項目不斷展開研究、設計、立項和建設工作。這些信息系統雖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部門內部辦公、管理和協調,但如何有效整合利用有關業務系統和各部門的相關信息資源,完善綜合分析、統籌協調和督促檢查等業務應用系統,為領導決策指揮提供全面、准確、及時的信息服務,在大數據時代已日顯迫切。當下,這些信息系統需要通過整合智慧政務網路,以提高應用水平、發揮系統效能為重點,深化智慧政務應用,推動應用系統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和資源整合,建設符合中國國情的智慧政務輔助領導決策體系,提高政府宏觀管理與科學決策能力,加速推進我國政府信息化輔助決策的進程。

六、履行政府職能轉向提供公共服務

長期以來,智慧政務建設主要是從政府內部需求角度推進的,主要考慮的是如何方便監管,對民眾需求的考慮顯然不夠。《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通過智慧政務建設,打造社會保障、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基礎教育、保障性住房和公共安全的智慧政務公共服務設施,促進各級政府職能部門不斷創新優化完善公共服務,不斷將公共服務電子化,使智慧政務由流程規范化自動化,提高服務效率,轉變為有效為社會公眾提供最終交付品,為公眾提供更便捷的服務,滿足公眾的個性化需求,有效提高服務效能和水平。

七、傳統模式到新興形態

作為新興技術,物聯網、雲計算、智慧城市和大數據潛在的價值逐漸得到挖掘,關注度不斷得以提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指出,大力推進國家智慧政務建設,推動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發和在重點領域的應用示範,加強雲計算服務平台建設;《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指出,利用多種技術手段相結合的智慧政務公共服務體系。工信部在2013年已完成「十二五」規劃的中期評估並進行了適當的調整,目前針對雲計算的「十三五」規劃也已經啟動。未來發展中,智慧政務應繼續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發展的重要支撐,藉助物聯網、雲計算、智慧城市和大數據等新技術進一步擴展政務信息來源,構建異構信息資源整合方式,提高政務信息化資源利用效能,深化業務應用,擴大服務范圍,提升服務質量。

八、核心技術設備國產化

目前我國的信息技術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體系逐漸完善,但是整體來看,國產設備佔有率低,核心設備差距明顯,潛在的戰略風險、數據泄漏風險和情報監控風險,嚴重威脅著信息安全乃至國家安全。「棱鏡門」事件之後,信息安全被提升到了重要高度,「去IOE」成為多個領域的共識。在此背景下,中國政府智慧政務設備國產化的帷幕正式全面拉開,國產晶元、操作系統、資料庫、中間件等基礎信息技術攻關有望加速,應用牽引、平台重構、分階段實施的國產化新思路將全面鋪開。
金鵬信息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柒』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的變化,從哪些方面為公共事業法律制度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通過對40年來社會治理創新的整體審視,可以發現我國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經歷了「社會管控」、「社會管理」到「社會治理」的不同階段。馬克思說「最後的形式總是把過去的形式看成是向著自己發展的各個階段」,我國社會治理創新既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徵,同時又具有內在的連續性。
「社會管控」階段(1978~1992年)。這一階段主要是指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四大之前,此階段「社會管控」作為社會治理模式的一個類型,彰顯出特有的時代特徵。經濟體制改革單兵突進,社會管理體制改革並沒有協調跟進,原有社會管理體制在總體上仍然得以延續,全能型社會管理體制並沒有實質性變革,「社會管控」的特徵非常明顯。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黨面對的是一個一窮二白、千瘡百孔的爛攤子;與此同時,還受到各種國內外敵對勢力顛覆新生政權的威脅。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政治統治到處都是以執行某種社會職能為基礎,而且政治統治只有在它執行了它的這種社會職能時才能持續下去。」為了改造舊社會、鞏固新政權,當時在社會管理上採取了高度集權的管理模式,建立了由政治意識形態主導的,以黨和政府為中心、政府包攬一切的全能型社會管理體制。這種全能型社會管理體制以戶籍制度、單位制度、職業身份制度和檔案制度為基礎,在城市以街居體制輔助,在農村以「人民公社」制度輔助,實現職業身份統一確定、各類人員統一安置、社會事務統一部署、一切活動統一組織,社會絕對服從政府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管理。這一時期社會管理的目標,就是極大地增強國家的組織動員能力和對社會的控制能力,使社會成員都被固定在某一個既定的位置上。
1978年改革開放後,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經濟工作成為全部工作的重點和中心,政府開始由政治主導型向經濟建設型轉變。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國家開啟了現代化建構的大門,開始放棄全能型社會管理體制。國家對與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關系密切的社會管理體制進行了局部調整。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政府逐漸開始小范圍地放權讓利,社會管理工作隨之不斷調整。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出《關於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政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1984年底以前完成建立鄉政府的工作。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國家開始向社會分權,農村基層村民自治與城市基層居民自治成為國家向社會分權的重要方式。
從總體上審視,這一時期政府的主要關注點放在經濟建設上,國家改革的重點是如何調整社會管理來適應改革開放初期的經濟體制改革,社會管理的局部調整都是為發展經濟提供配套服務,社會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經濟發展的附庸。在社會管理主體上,實行「單一行政主體」;在管理手段上,實行「運動式治理」;在管理機制上,突出單向管控;在管理環節上,突出事後處置。這一時期,由於政府的權力沒有得到有效約束和轉移,「大政府、弱社會」的社會格局非常明顯,政府在國家與社會的權力分配格局中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待續

『捌』 關於保護環境的標語

1、成績你高我也高,環保意識要提高

2、保護環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3、綠水青山是我家,大家不要破壞他

4、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5、環境與人類共存,開發與保護同步

6、貫徹環保教育,宣導環保資訊

7、生產綠色產品,節約地球資源

8、全員參與改善,持續環保社區

9、環境污染,後患無窮;珍惜生命之源水,不要讓地球流淚

10、保護地球,人人有責

11、保護地球,給後代一個藍天、碧水、綠樹的世界

12、保護環境,保護地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13、節能減耗,從我做起

14、種樹種草,有利環保

15、家園只有一個,地球不能克隆,綠色是地球的本色

16、地球是我家,綠化靠大家

17、再不保護地球,地球就是一個傳說了

18、讓大氣清新、讓天空蔚藍、讓河山碧綠

19、清掃清潔堅持做,亮麗環境真不錯

20、浪費水可恥,節約水光榮

21、小草在生長,大家別打擾

22、不能踏小草,小草也會疼

23、校園是我家,美麗靠大家

24、愛護環境,就是關愛生命

25、愛護花草樹木,人人有責

『玖』 綠色創新協調開放共享是什麼

1、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實施創新發展驅動戰略,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2、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3、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4、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5、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