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科技治理霧霾

科技治理霧霾

發布時間: 2020-11-24 00:28:53

治理霧霾,科學發展,我國要堅持怎樣的發展觀

1、什麼是科學發展觀?
答:科學發展觀是指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
2、 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
①、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②、全面,就是要在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同時,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設,形成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
③、協調,就是要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④、可持續,就是要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3、利用所學知識,談談為什麼要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是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和全面進步的社會,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輔相成、協調發展的社會。
(2)我國目前達到的總體小康水平是很不平衡,我國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相比發展緩慢,我國農村與城市相比發展緩慢。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應協調區域經濟發展。
(3)面對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國情,我們在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
4、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什麼,為什麼要以此為核心?
答:核心是以人為本。(意思是: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原因:(1)、這是由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的,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
(2)、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符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即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人是生產力中最具決定性因素,堅持以人為本是促進我國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
(4)、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要求。
5、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答:「五個統籌」――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6、落實科學發展觀有何重要意義?
(1)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
(2)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實現最廣大人民利益的需要。
(3)是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
7、如何落實科學發展觀?
答:A、簡單來說:(1)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2)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計劃生育,保護資源和環境的基本國策。(3)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提高全民族素質。
B、從經濟、政治、文化(或三個文明)的角度來說:(1)經濟上: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2)政治上:發展社會主義民主,保障公民的民主權利;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3)文化上: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
C、從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來說:(1)可持續發展戰略: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經濟建設要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良性循環。(2)科教興國戰略:加大科技投入;鼓勵、引導高新技術的研究和發展;引進外國先進科學技術。(3)人才強國戰略:加大教育投入,積極培養人才;獎勵科技人才;為科技人才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使他們為國家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8、以人為本的思想體現的道理:
(1)體現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其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2)體現了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是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3)體現了人民群眾既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
(4) 體現了國家尊重和保護人權。
(5)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
(6)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9、全面發展的觀點體現的道理:
(1)社會主義社會是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進步的社會。必須堅持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使三個文明協調發展。
(2)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我們要使各種所有制經濟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10、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國要堅持哪些基本國策?
答: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對外開放、依法治國。

「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適應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要在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扎扎實實做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項工作。」

⑵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

「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①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

②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

③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

④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

⑤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

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機統一的

①要通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來不斷增強和諧社會建設的物質基礎

②通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來不斷加強和諧社會建設的政治保障

③通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來不斷鞏固和諧社會建設的精神支撐

④同時通過和諧社會建設來為社會主義物質、政治、精神文明建設創造有利的社會條件。

(4)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意義:

①有利於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加快現代化建設;

②有利於正確處理和協調社會各種利益關系,盡可能地實現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

③有利於堅持和落實「以人為本」思想,按照「五個統籌」要求,實現經濟發展與各項社會事業的協調發展;

④有利於促進勞動者提高素質,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不斷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

⑤有利於保持黨的先進性,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

⑥有利於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和地位。

【理論分析】
(一)為什麼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從政治常識角度看

必須懂得我國國家的性質和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了我們必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必須提高自己的執政能力。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只有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才能為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只有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才能進一步加強社會管理和提高社會服務水平,不斷滿足人們的物質文化水平。

只有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才能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保持社會的安定團結。

從經濟常識角度看

在經濟上,必須了解只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才能真正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正確處理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各種經濟關系,特別是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系,從而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二)如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從政治常識分析

⑴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充分發揮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工人階級、廣大農民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又要鼓勵和支持其他社會階層人員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積極貢獻力量。

⑵政府要切實履行政治職能和社會公共事務管理職能,要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從而確保社會穩定。履行文化職能,大力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建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撐。

⑶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各級國家機關應以人民利益為本,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要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⑸維護我國的公民與國家和諧統一的關系。國家依法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同時,公民應自覺履行維護國家利益的義務。

⑹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和諧社會必須是一個法治的社會,只有運用法律手段促進經濟的繁榮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妥善矛盾和其它社會矛盾,才能構建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

⑺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加強黨的建設,特別是執政能力建設,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提高黨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

⑻堅持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我們處理民族關系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必須遵循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

⑼堅持黨的宗教政策,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可以發揮宗教的積極作用。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我國的宗教狀況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廣大教徒是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的,同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能夠做到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從經濟常識的角度分析

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

②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五個統籌」。把市場調節與宏觀調控有機結合起來。

③在分配上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逐步理順收入分配秩序,縮小貧富差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④提高勞動者素質,積極擴大就業,改善就業結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⑤切實解決好「三農」問題。改變農村的落後面貌,縮小城鄉和地區差距,減少貧困.

⑥建立全民節約型社會.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堅持市場交易原則,加強企業道德建設。

從哲學常識的角度分析(要靈活運用)

⑴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原理,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和諧社會正是針對我們目前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基尼系數超過0.4這一深刻變化的實際提出的,體現了主觀和客觀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⑵客觀規律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關系原理人具有主觀能動性,要求我們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諧社會」的建設需要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體現了上述道理。

⑶ 事物是普遍聯系的,整體和部分是相輔相成的,當各部分以合理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具有全新的功能,整體功能大於各部分功能之和,這就要求我們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和諧社會」的建設要注重激發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體現了上述道理。

⑷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雙方的統一是指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依存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和諧就是矛盾著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達到統一、協調,和諧社會要求自然界內部、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諸多要素實現均衡、穩定、有序,相互依存、共同發展,這是矛盾的統一性的體現;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根據國際經驗,處於這一時期的發展中國家,可能有「有利」與不利「」兩種前途。構建和諧社會,就必須建設各盡其能,各得其所的和諧社會,體現了促進矛盾雙方向有利的方面轉化。

⑸認識應該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深化、擴展、向前推移。黨提出建設「和諧社會」表明了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認識的深化,是認識上的質的飛躍,是一種理論創新。

美國進口普衛欣天 貓
⑹人生價值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貢獻,這就要求我們在貢獻中實現人生價值。建設「和諧社會」需要「人民各盡其能」體現了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各得其所」體現了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

⑺「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的社會」體現了人民群眾不僅是歷史的創造者,而且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的道理。

❷ 治理霧霾的科技小製作

去年冬季以來,我國不少城市霧霾天氣頻現。特別是作為首都的北京,嚴重的霧霾天氣更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在陝西省西安、咸陽等關中地區,也出現了霧霾天氣。霧霾天氣嚴重地影響了人們的出行和身體健康。如何治理霧霾天氣,一時也成為熱點話題。迷霧重重不是美麗陝西,建設美麗陝西從讓人們呼吸上新鮮清潔的空氣開始。科學規劃城市 治理霧霾的關鍵一步 據省氣象局的一份數據顯示,近年來西安霧霾天氣持續多發,是由於氣候特點、地形構造、社會發展、人為因素等多重原因綜合造成的。關中地區霧霾現象嚴重,與其特殊的地理特徵有很重要的關系。 關中地區南有秦嶺,北有陝北黃土高原,地在「盆中」,地理上相對封閉,氣流閉塞受外界氣候影響較小,容易發生靜風,以及逆溫現象頻發,導致高空比低空氣溫高的現象,十分不利於霧霾散去。如果能夠在城市發展之初,充分考慮西安的地理氣候特點,在布局上合理規劃,會有效防止霧霾天氣發生。做好城市布局規劃,是防治霧霾天氣關鍵的第一步。 城市規劃不合理,城市規模過大,大氣擴散不好,工業區、生產區混雜,污染高度集中,陝西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張振文這樣總結關中地區城市霧霾天氣成因。當務之急是搞清楚關中地區大氣污染特徵,為城市建設提供科學依據,合理規劃城市布局。例如,城市核心區的規模應該多大,如何布局有利於污染物擴散,多大規模的工礦企業應該建在什麼位置等等。「自然條件、氣候條件難以改變,但城市規劃中應該合理規避不利因素。我們應該根據西安地理氣候條件,在建設國際化大都市進程中做好規劃,為城市發展提出科學的意見。」張振文說。 針對整個關中地區的大氣污染治理,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專業張承中教授認為,目前,陝西省對大力污染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安地區,其他區域相對薄弱。關中地區作為中國三大霧霾地區之一,應該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應該深入對咸陽、渭南、銅川等地研究,摸清楚污染源譜關系,弄清楚周邊地區對關中地區的影響。從而構建關中地區生態區的劃分,在規劃、布局甚至工業規模上提出建設性的意見。科學技術創新 推動節能減排減少污染源 大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是工業污染、汽車尾氣、燃煤、揚塵等等。陝西省正處在工業化的中後期階段,發展方式較為粗放,產業結構以能源化工、裝備製造業為主,高能耗、高排放企業較多,以技術創新推動節能減排有著巨大的空間。 陝西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眾多,在煤炭、化工、石油、新材料、新技術開發等領域,擁有雄厚的科研實力。如果能夠充分發揮作用,對於治理大氣霧霾治理將十分有利。 例如,陝西省現有6000萬噸的水泥生產規模,其中三分之二集中在關中地區。據統計,關中地區水泥行業顆粒物排放量佔到工業總排放量的41%,僅次於燃煤鍋爐。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徐德龍院士的高固比水泥生產工藝,改變了燃料通風方式,使尾氣中氮氧化物濃度較之傳統生產工藝可以下降60%到70%。「如果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尾氣治理,其污染濃度可以控制在20%,領先國際水平。類似的技術若能得到有效推廣和應用,陝西省的大氣污染治理將會上一個新台階。」張振文說。 技術創新是治理霧霾的重要突破口。據統計,機動車尾氣排放佔到PM2.5的20%到25%,是大氣污染物的重要來源。其中,油品低劣是禍首。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採用的「國三」標准,汽油含硫量超過歐盟等發達國家地區15倍之多。西安市現有機動車150多萬輛,預計2015年將翻一番,尾氣排放將大大增加。控制尾氣污染,首要的就是油品升級。我國的石油冶煉技術,與國外比起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需要不斷進行技術攻關。此外,從尾氣中極細污染物的監測,到替代燃料機動車、在用柴油車、地下停車場機動車尾氣排放以及機動車尾氣凈化元件等方面,都需要不斷進行技術攻關,從而確定針對關中地區的技術指南和行業標准。 燃煤排放的細顆粒物,是我國北方地區大氣污染的重要貢獻者,佔到冬季大氣細顆粒物的20%到25%。據陝西省環境科學院規劃所所長陳潔介紹,目前,盡管熱電企業對顆粒物的排放都採取了相應的控制措施,但去除率較低,細顆粒物排放量仍較大。同時,我國燃煤鍋爐的除塵、脫硫等採取分開治理辦法,對最後排污口的綜合監測缺乏有效的技術手段。「我們正在努力攻關,希望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綜合治理技術。」科學統籌措施 遠離霧霾天氣 近年來,陝西省在治理大氣污染,開發推廣節能減排產品上,取得了顯著成效。然而,在緊迫的現實面前,相比於發達國家和地區,在新技術和產品推廣、成果轉化方面還存在差距。特別是在綜合統籌運用科技手段、稅收財政手段、法律手段等方面還有很多需要借鑒的地方。 以天厚濾清技術公司為例,這是陝西省一家生產柴油凈化系列產品的科技型企業,其環保產品已獲國家專利99項,注冊商標33項,在中石油、中石化生產系統中廣泛運用。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出台政策,通過政府出資70%、漁民出資30%的方式,鼓勵漁民使用柴油凈化產品,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其技術在陝西省的推廣情況遠不及外省。「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需要大量資金,迫切需要政府的支持,市場拓展需要政府強力推動。同時,政府還要加大科技創新扶持力度,對科研示範工程進行財政補貼,鼓勵科研單位和企業降低成本,開發經濟實用技術。」張振文建議。 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案——《清潔空氣法》的出台。1968年以後,英國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氣污染防控法案,這些法案針對各種廢氣排放進行了嚴格約束,並制定了明確的處罰措施,有效減少了煙塵和顆粒物。當前,我國在環保方面,已經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但是在內容的細致程度,標准要求方面,體系的完備性等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張振文呼籲,「科技要投入,管理政策也要跟上。採取綜合措施,多管齊下,治理霧霾天氣,讓人們呼吸上新鮮清潔的空氣!」
天貓美國普衛欣提示:霧霾天氣出行記得做好防護。

❸ 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有沒有辦法讓霧霾完全消失

2011年後,霧霾正式進入公眾視野。關於霧霾的成因、健康危害等問題我們已經討論得足夠多。而在霧霾成為生活的一種新常態下,我們的身邊也發生許多新變化。身處層層籠罩的「仙境」中,我們何時才能重見藍天呢?全面治理霧霾,需要十年,還是更久呢?

這些年,「穹頂之下」的新現象

人才流失

霧霾所帶來的生活環境的惡化,造成一些精英人才的流失。

但目前的困局是,國內「盤子太大」,清潔能源的推廣使用難以在朝夕之間完全實現。而且,清潔能源的推廣還需要解決投資不足以及技術水平有限兩方面的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霧霾的問題,就必須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交通運輸結構。」柴發合表示。除此之外,黑龍江、內蒙古等地的農民習慣於在冬季燒秸稈,這加劇了霧霾的治理難度。目前還沒有具體的科技手段能讓霧霾消失,只能減輕。

❹ 有人認為治理霧霾需要體制保障,才能從根本上治理。也有人說運用高科技治理霧

霧霾治理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監測根源,杜絕污染源,結合治理才能完善。就拿美國洛杉磯霧霾事件來說,洛杉磯對空氣污染的治理有三方面舉措:第一,面對現實,承認污染的嚴重性;第二,強化政府的作用,制定環保法律;三,使公眾參與到治理霧霾的過程中。
事實上,洛杉磯對霧霾的治理也不是一帆風順,與目前的中國一樣,對改善公共環境,存在不同利益間的博弈,汽車製造業反對任何對其利益有損的治理措施,環保人士則要求政府盡快立法引入嚴厲的環境保護措施。
按照《洛杉磯霧霾啟示錄》作者的描述,上世紀四十年代後的洛杉磯,也曾遭受霧霾的嚴重侵襲。從時間跨度上看,洛杉磯的霧霾治理耗時極長,從1943年7月 26日清晨出現嚴重霧霾天氣,到1970年《清潔空氣法案》的出台經歷了整整27年,而到1999年一級污染警報的天數降為0則長達56年。

❺ 治理霧霾目前可行的

暫沒辦治理霧霾
霧霾村源看主要燃煤電廠鋼廠化工廠雖媒體主要針汽車其實主要汽車比較治理已現汽車實行限號基本面能夠採取措施已經做深化能禁止汽車惜算禁止汽車其實沒用該霧霾總能發電吧工廠全部關閉
唯行辦治理污染排放加強排污環保措施投入必進步加企業負擔現內工業實體產業利潤基本已經盤剝極限懸崖邊能百點利潤損失都能導致整工業基礎轟崩潰比傳說金融危機厲害千萬倍災難社產業利益調整需要定間牽發全身所些東西能慢慢 揮霧霾呼吸系統血管危害美進口普衛欣京.東效減少霧霾吸入
感覺這樣的提問沒有什麼意義
建議,可以自己查閱下資料

❻ 霧霾治理概念股有哪些股票

多地近日發布霧霾預警,市場再次將熱點轉移到了霧霾概念股,多隻霧霾概念股在上周五逆勢走強。長城證券分析師金少華等分析人士昨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霧霾天氣出現令市場更加關注環保、治理方面的個股,這類股票大幅上漲的顯現難以長期持續,但具備中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者可以在類似機會出現時進行博弈。
霧霾天氣推高相關概念股
長假後我國多個地區遭遇霧霾天氣,多地居民生活也受到了不同程度影響,霧霾概念股再次被市場所關注。數據顯示,PM2.5指數在國慶節後迎來了三連陽,在上周五大盤回調,多股出現走低的情況下,霧霾概念股在大盤震盪低行時逆勢上漲,其中先河環保(行情,問診)漲停,菲達環保(行情,問診)、東湖高新(行情,問診)、科林環保(行情,問診)等概念股漲幅超過3%。
實際上,在近年歷次霧霾天氣中,「大氣治理概念股」給投資者帶來了許多驚喜,幾乎每當有霧霾天氣出現或國家頒布了相應的環保政策時,霧霾概念股都會被市場炒作。熱衷於投資環保、大氣治理概念的投資者也向記者表示,環保問題一直被社會所關注,國家一直予以支持,相信社會各界近幾年內都會繼續關注環保問題,因此相關概念股也將長期受益。
近日,網路中還流傳著和霧霾概念股相關的段子,除了大氣治理、環境保護的概念股外,又談到了很多有關的行業。「導航產業:因為不知道自己走到哪了,全靠導航;雷達:所有飛機一概盲降盲起,依賴雷達和空管;紅外線:用於探測周邊有沒有人;室外LED:傳統大牌廣告看不見了;智能交通:前方路況看不清埋下隱患,依賴智能交通及時分散車流;游戲、電影、視頻、視頻交友網站:因為哪也去不了在家待著。」
霧霾概念股三季報預喜
目前,我國政府在環境保護上的投入逐步加大,多數基金也對此市場熱點進行了配置。今年上市公司及基金中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226隻主動股混型基金涉足了17隻環境保護類個股,持股總市值超過60億元。其中,基金二季度重倉配置的概念股有8隻,分別為雪浪環境(行情,問診)、先河環保、上海凱寶(行情,問診)、華測檢測(行情,問診)、山大華特(行情,問診)、橫店東磁(行情,問診)、國電清新(行情,問診)、龍源技術(行情,問診)。先河環保受到了33隻主動股混型基金的青睞並獲得8隻基金重倉配置,上海凱寶和華測檢測分別被41隻和54隻基金持有並各有7隻基金重倉,山大華特、橫店東磁、國電清新分別被6、5、4隻基金重倉。美國進口普衛欣天 貓有效防霧霾出門做好防護
整體看來,配置環保行業上市公司最廣的基金為大摩量化配置,共持有7家公司的股份。華夏回報、華夏回報貳號、大摩策略、鵬華動力、銀華中證成長、嘉實量化各配置4家企業。持股總數上,鵬華動力、東方精選、上投優勢位居前三位,分別合計持有2066萬股、1320萬股和1095萬股。

❼ 英國人對倫敦霧霾的治理對我國有哪些啟示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實現工業化的國家,倫敦是世界上最早出現霧霾問題的城市之一。20世紀50年代,震驚世界的「倫敦煙霧事件」讓「霧都」之名舉世皆知。現在倫敦已經基本拋掉了「霧都」的帽子,其中有許多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學習。
一、倫敦霧霾的發展歷程
19世紀,作為工業革命發源地和工業中心的倫敦進入工業急速發展期,大量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的消耗量不斷增加,使得倫敦大氣污染愈演愈烈,工廠產生大量廢氣,形成了極濃的灰黃色煙霧,倫敦的空氣污染形勢漸趨嚴峻。從19世紀初到20世紀中期的100多年間,倫敦在冬季發生過多起空氣污染案例,最早的記錄甚至可追溯到1813年。隨後的1873年、1880年、1882年、1891年、1892年和1952年等年份又多次發生大氣污染事件,其中1952年12月的一次嚴重大氣污染事件最為典型 。
1952年12月4日至9日,大范圍高濃度的霧霾籠罩倫敦。據史料記載從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倫敦市死亡人數達4000人,其中,48歲以上人群死亡率為平時的3倍;1歲以下人群的死亡率為平時的2倍。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也有顯著增加。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這起事件總共造成12000人死亡。這就是後來震驚世界的「倫敦煙霧事件」。空氣污染不僅損害人體健康,而且嚴重地腐蝕了建築物,還使土壤貧瘠,水質惡化,鳥類遠辟他鄉,並影響植物生長。
形成倫敦煙霧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燃煤產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塵污染。燒煤的工廠排放的大量濃煙、汽車排放的機油廢氣和從歐洲大陸飄過來的污染雲,都令倫敦的空氣質量變得很差。當年的倫敦,工業排污量非常大,每天都有1000噸的濃煙從煙囪中飄出來,排放2000噸二氧化碳(CO2)、140噸鹽酸和14噸氟化物。更為嚴重的是,燃煤粉塵中含有三氧化二鐵成分,可以催化另一種來自燃煤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進而與吸附在粉塵表面的水化合生成硫酸霧滴,混合了水蒸氣之後,就形成了800噸的硫酸。家庭燒煤也加劇了大氣污染。在集中供暖時代之前,寒冬的倫敦,數以萬計的家庭只能燒煤取暖。由於戰後經濟困難,政府將優質煤出口國外,而倫敦人則燒劣質煤,污染更為嚴重。當空氣不流通的時候,這些污染嚴重的黃煙就被「困在倫敦上空」,便形成了濃霧。這些硫酸霧滴吸入呼吸系統後會產生強烈的刺激作用,使體弱者發病甚至死亡。倫敦煙霧事件的間接原因是開始於12月4日的逆溫層所造成的大氣污染物蓄積。
隨後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等倫敦又連續發生了多達十二次嚴重的煙霧事件。20世紀70年代中期,倫敦的「霧日」逐年減少,1980年則進一步下降。目前,倫敦有毒煙霧已銷聲匿跡,並成為全球的生態之城。
二、倫敦霧霾的治理過程
1952年倫敦的嚴重煙霧事件,促使英國人民開始深刻反思。英國政府開始「重典治霾」,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治理效果。1953年以來倫敦60多年的煙霧治理,按照其空氣質量的改善趨勢可劃分成四個階段 。
第一階段為准備階段(1953-1960)。英國政府1953年成立了由比佛爵士領導的比佛委員會(the Beaver Committee),專門調查煙霧事件的成因並制定應對方案。在比佛委員會的推動下,1956年英國出台專門針對空氣污染的《清潔空氣法》。該法提出禁止黑煙排放、升高煙囪高度、建立無煙區等措施,並且在控制機動車數量、調整能源結構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同時,清潔空氣委員會(Clean Air Council)成立,負責監督空氣污染的改善情況,並從對空氣污染治理有經驗、有學識或有責任的人那裡獲取空氣污染治理建議。具體的管理措施包括由地方政府負責劃定煙塵控制區,改造家用壁爐,更換燃料,禁止黑煙排放;設立獎懲機制,對控制區內進行壁爐改造的合理費用,由地方政府補貼至少70%,而對違反條例的人員則依情節處以10-100英鎊罰款或最高3個月的監禁。1960年,倫敦的二氧化硫(SO2)和黑煙濃度分別下降20.9%、43.6%,取得了初步成效。
第二階段是顯著削減階段(1960-1980年)。1968年,英國政府對《清潔空氣法》進行了修訂和擴充,賦予負責控制大氣污染的住房和地方政府部部長更多許可權,包括出台新的鍋爐顆粒物和煙塵排放限值的權力,和可以強制要求地方政府設立新的煙塵控制區的權力。1974年,政府頒布《污染控製法》(Control of Pollution Act),規定機動車燃料的組成,並限制了油品(用於機動車或壁爐)中硫的含量。這一階段最核心的措施,就是大幅擴大了煙塵控制區的范圍。到1976年,煙塵控制區的覆蓋率在大倫敦地區已達到90%。倫敦空氣中SO2和黑煙的濃度在第一階段還略有波動,但到了第二階段,整個城市的空氣質量便有了顯著改觀,SO2和黑煙的濃度在短期內均大幅下降,10年降幅超過80%。到1975年,倫敦的霧霾天數已經從每年幾十天減少到15天,1980年降到5天。
第三階段是平穩改善階段(1980-2000),倫敦大氣控制與治理的重點已從控制燃煤開始逐步轉向機動車污染控制。政府陸續出台或修訂了一系列法案,如《汽車燃料法》(1981年)、《空氣質量標准》(1989年)、《環境保護法》(1990年)、《道路車輛監管法》(1991年)、《清潔空氣法》(1993年)、《環境法》(1995年)、《國家空氣質量戰略》(1997年)、《大倫敦政府法》(1999)、《污染預防和控製法》(1999年)。這使得倫敦大氣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規更加完善。
第四階段是低碳發展階段(2001年至今),此時倫敦的空氣質量和20世紀50年代相比,已經有了巨大的改善,SO2和黑煙濃度分別下降84.2%和47.4%,都不再是倫敦的主要污染物。2002年,倫敦市長經過廣泛咨詢後發布了倫敦的空氣質量戰略,其中詳細說明了倫敦要如何達到國家空氣質量目標。2003年,《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中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經濟概念,提出將於2050年建成低碳社會。此後,倫敦的空氣質量戰略在2006、2010年進行了兩次修訂。目前,倫敦空氣質量控制的重點是機動車污染控制,而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氮(NO2)和PM10。低層空氣中煙的污染有93%得到控制,酸雨的危害已基本消除。今天的倫敦,已成為一座「綠色花園城市」,並榮登吸引全球遊客最多的城市之榜首。
三、主要經驗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依法治理霧霾
倫敦曾經嚴重的大氣污染引起英國各界的高度重視。具體表現在:(1)依法治霾。1956年,在著名的《比佛報告》 (The Beaver Report)推動下,英國頒布了世界上首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案——《清潔空氣法》(Clean Air Act)。在此基礎上,20世紀60-70年代,英國主要採取「末端治理」來治理空氣污染。除了不斷完善《清潔空氣法》,1968年以後,英國又相繼出台《污染控製法》(1974)、《汽車燃料法》(1981年)、《空氣質量標准》(1989年)、《環境保護法》(1990年)、《道路車輛監管法》(1991年)、《清潔空氣法》(1993年修訂)、《環境法》(1995年)、《大倫敦政府法案》(1999)、《污染預防和控製法案》(1999年)及《氣候變化法案》(2008)等一系列空氣污染防控法案,對其他廢氣排放進行嚴格約束,制定明確的處罰措施,以控制倫敦的大氣污染。英國根據國情,走以「立法為主,補貼為輔,全面推進,最終建立低碳社會」的模式,把建立低碳社會提升為基本國策。英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將削減26-32%的溫室氣體排放;到2050年,將實現溫室氣體減排80% 的長期目標。(2)制定國家戰略,指導治理霧霾。從1995年起,英國又制定了國家空氣質量戰略,規定各個城市都要進行空氣質量的評價與回顧,對達不到標準的地區,政府必須劃出空氣質量管理區域,並強制在規定期限內達標。歐盟要求其成員國2012年空氣不達標的天數不能超過35天,不然將面臨4.5億美元的巨額罰款。為了符合標准,早在2003年,倫敦市政府開始對進入市中心的私家車徵收「擁堵費」,以此來改善公交系統發展。隨後英國提出《能效:政府行動計劃》(2004)、《氣候變化行動計劃》(2005)、《英國可持續發展戰略》(2005)、《低碳建築計劃》(2006)、《退稅與補貼計劃》(2007)、《英國能效行動計劃2007》、《國家可再生能源計劃》(2008)及《低碳轉型計劃》(2009)等一系列計劃與政策的出台,彰顯了英國政府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態度與決心。尤其是2009年低碳轉型計劃》勾畫出英國政府發展低碳經濟的國家戰略藍圖,目標是到2020年,英國的碳排放量在1990年基礎上減少34%,120多萬人從事綠色職業;700萬棟房屋進行節能改造,150多萬戶家庭將得到政府資助自產清潔能源;40%的電力將來自低碳能源;新車的平均碳排放量將減少40%。由於英國的大力推動,近年低碳經濟的理念在全球迅速傳播,並得到廣泛的認可。(3)加大財政投入。2009年英國政府撥款32億英鎊用於住房的節能改造,對那些主動在房屋中安裝清潔能源設備的家庭進行補償,預計將有700萬家庭因此受益。2009年4月,布朗政府宣布將「碳預算」納入政府預算框架,使之應用於經濟社會各方面,並在與低碳經濟相關的產業上追加了104億英鎊的投資,英國也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公布「碳預算」的國家。(4)構建協同配合的政策體系。英國在利用氣候變化稅、排放貿易機制等政策工具及低碳交通、「清潔煤炭」、碳預算等計劃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各種政策工具與計劃的特色,組成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有機政策計劃體系,低碳技術研發推廣計劃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已初步形成以市場為基礎、以政府為主導、以全體企業、公共部門和居民為主體的「低碳經濟」互動體系,促進低碳經濟轉型,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5)設立各種專項基金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碳基金」 作為由英國政府利用每年大約有6600萬英鎊的氣候變化稅作為投資、按企業模式運作的商業化基金,有力地促進英國商業和公共部門減排CO2,加大投資可再生能源等低碳技術。2008年英國政府啟動「環境改善基金」,可以將政府對低碳能源和高能效技術示範和部署的支持以及對能源與環境相關的國際化發展結合起來,提供相應的基金資助。為了在綠色運輸和能源項目中加大投資,2010年3月英國設立10億英鎊(7.49億歐元)綠色能源基金,改造運輸體系使用清潔燃料,提升低碳能源(如風能、海洋波浪能和太陽能)的利用,為數千人創造新的工作崗位。
(二)利用清潔能源等技術,大力發展低碳經濟
倫敦煙霧事件發生時,倫敦的煙塵最高濃度達4460 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日平均濃度達到3830微克/立方米。1950年代,倫敦的有關部門通過對大氣污染源進行分析,發現污染物主要來自工業及家庭燃煤,因此,他們除了劃定「煙塵控制區」,區內的城鎮只准燒無煙燃料外,還決定增加清潔能源比例,推廣使用無煙煤、電和天然氣,減少煙塵污染和二氧化硫排放;冬季採取集中供暖;發電廠和重工業設施被遷至郊外;政府採用補貼的辦法幫助居民改造燃具,而且要求市區和近郊區所有的工業企業都不準用煤炭和木柴作燃料,其產生的廢氣也均須利用物理和化學方法加以凈化,達標後才可排出等。英國還大力發展監控技術,建立大氣監測網。自1961年開始,英國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一個由450個團體參加的大氣監測網。監測網有1200個監測點,平均每小時對煙塵與二氧化硫采樣一次,每月測降塵量一次,其中倫敦、愛丁堡、謝菲爾德三個城市被列為重點監測區。再加上環保技術的推廣應用等,對控制倫敦的大氣污染和環境保護起到了重要作用。
伴隨著英國空氣質量的改善,英國的能源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65年燃料構成中煤炭的比例為27%,電和清潔氣體燃料佔24 5%,燃料油為43%;1980年煤炭僅限於遠郊區工廠使用,比例進一步減少到5%,電和清潔氣體燃料提高到51%,燃料油為41%。尤其是煤炭占總能源消耗的比例,從1948年的90%下降到了1998年的17%,而天然氣的佔比卻從0上升到了36%。2003年,英國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經濟概念,將於2050年建立低碳社會。2008年英國頒布《氣候變化法案》,政府承諾到2020年將削減26%-32%的溫室氣體排放、到2050年將實現溫室氣體的排量降低60% 的長期目標。2009年英國政府公布發展低碳經濟的國家戰略藍圖,大力發展新能源。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應中要佔15% 的份額,其中40%的電力來自低碳領域(30% 來源於風能、波浪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10% 來自核能)。
(三)疏散人口和工業企業
為了解決城市人口和工業企業過於集中,而給市區帶來大氣污染等問題,倫敦在40年代末建成8座新城的基礎上,於60年代末在城市以北和西北地區又興建了彼得伯勒、米爾頓凱恩斯、北安普頓等3座新城(這3座新城距倫敦市中心的距離從80到133公里不等),這些新城的建設為人口和工業外遷提供了有利條件。在此基礎上,一方面倫敦政府利用稅收等經濟政策,鼓勵市區一些企業遷移到這些人口較少的新發展區;另一方面,各新城對吸引工業企業落戶也採取了積極的措施(當時的作法是,劃定工業區范圍,鋪設道路,建設不同規模的廠房以供出租,注意營造好的居住環境等,同時對優惠條件進行大力宣傳) 由於政府對外遷的優惠政策和新城具有的優惠條件,因此許多工廠紛紛外遷。自1967年起,倫敦市區工業用地開始減少,至1974年市區共遷出24萬個勞動崗位,以後又遷出4.2萬個。與此同時,新城企業由原來的823家,增加到2558家;新城的人口總數也由原來的45萬增至136.7萬(包括其他地區遷人的人口)。
(四)加強對機動車尾氣排放的綜合治理
8O年代初,倫敦的機動車保有量已達244萬輛,道路交通阻塞日趨嚴重。同時,汽車數量的增加也引發了機動車尾氣排放對大氣的污染。面對這一嚴峻局勢,倫敦當局採取以下綜合治理措施。
第一,實行向公共交通、步行、騎自行車等節油、無污染的出行方式轉變的交通發展戰略,以減少對小汽車的依賴,從而有效降低機動車二氧化碳排放量。具體辦法有:設立公交專用道,設立1000英里長的自行車線路網,設立林蔭步道網,投資發展新型節能、無污染的公交車輛。
第二,擴大交通限制的范圍。過去倫敦的交通限制重點集中在中心地區的高峰時間內。隨著城市化和交通的發展,從內倫敦到外倫敦的各城鎮中心、主要的放射道路及高速公路,交通問題和空氣質量問題也日趨嚴重,因此,倫敦所有地區陸續實行了以限制為基礎的一攬子方案,同時,輔之以切實可行的土地利用和交通政策,防止了空氣質量和環境的進一步惡化。
第三,政府發布交通狀況白皮書。公告市民:為了限制轎車數量,減少堵車和空氣污染,將從2000年起提高停車費用,市內原有的各大公司、公共場所的免費停車場也一律改為收費停車場。
第四,加強對城市大氣質量的控制管理。政府制定的控制大氣質量的近期目標是,到2000年將CO2排放量降到1990年的水平。同時,建議政府制定有關機動車尾氣排放量的控制目標及實施細則。
第五,加強汽車製造業的技術改造,設計生產先進的環保型轎車。英國政府為了治理機動車污染,在多次修訂完善《清潔空氣法案》中增加機動車尾氣排放的規定,要求所有新車都必須加裝凈化裝置以減少氮氧化物排放,新生產汽車的二氧化碳排放標准在2007年基礎上平均降低40%。從2003年起,倫敦市政府開始徵收「擁堵費」,以緩解倫敦市中心的擁堵狀況,該政策減少了機動車排放對空氣的污染,增加了財政收入,為推行其他交通控制措施籌集了資金。
2008年倫敦政府推行低污染排放區政策,旨在加快污染嚴重車輛的更換速度,促進老舊車輛加裝減排裝置,降低車輛的污染排放,使倫敦的空氣質量得到改善。在低污染排放區內行駛的車輛必須達到一定的排放標准,否則將會被徵收費用。研究結果表明,與低污染排放區以外的區域相比,該措施的執行使得PM10污染濃度下降了約2.46%到3.07%。而且,倫敦的空氣質量戰略也強調,未來會通過不斷提升低排放區的准入門檻,加強對機動車排污的控制
倫敦市政府還公布了更為嚴厲的《交通2025》方案,限制私家車進入倫敦,計劃在20年內,減少私家車流量9%,每天進入塞車收費區域的車輛數目減少超過6萬輛,廢氣排放降低12%。在限制轎車排放的同時,英國政府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和公共交通。倫敦計劃2015年前建立2.5萬套電動車充電裝置。目前電動汽車買主將享受高額返利,免交汽車碳排放稅,免費停車。
(五)多措並舉,協同治理霧霾
首先,建立專門的管理、咨詢機構。為了加強對大氣污染的治理,大倫敦議會確定了17個不同的行業機構,分別制定實旖大氣污染控制的各項措施。
其次,科研機構參與治理大氣污染。倫敦在治理大氣污染方面很注意科研力量的參與,許多全國性的研究機構,以及大學、工廠都廣泛參與了科研工作。如以華倫泉實驗室為中心,根據遍布全英的1200多個監測站的測定結果,對煙塵和二氧化硫在空氣中的含量進行估算,據此提出不同地區控制大氣污染的不同措施;一些高等院校如阿斯頓大學、里丁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威爾士大學、謝菲爾德大學、利茲大學等分剝對車輛尾氣、空氣質量標准、控制污染物的捧放、空氣污染對農作物和土壤的影響、測定灰塵及其它污染物的儀器的改進、煙囪的設計安裝及環保產品的研製等同題進行廣泛深人的研究。
第三,鼓勵市民積極參與,監督治理。倫敦空氣污染的防控和治理,成績並不全歸功於政府,英國各大高校、環保組織與媒體也在形成合力,全民都是治理空氣污染的踐行者。倫敦國王學院、倫敦蓋伊醫院與倫敦聖托馬斯醫院聯合組建的國民健康保險制度基金會聯合主辦了一個有關「如何降低空氣污染對個人影響」的研討會,專門探討的是倫敦市每一位居民如何從自身做起改善空氣質量。倫敦國王學院還於2010-03-12在多個手機操作系統平台上推出了一款名為「倫敦空氣」的手機軟體,每小時向用戶免費推送倫敦空氣質量,讓倫敦居民對城市空氣質量有了進一步了解。英國是最早將空氣治理信息向民眾實時通報的國家。官方網路向市民發布倫敦地區實時空氣質量數據以及各污染物每小時的濃度和一周趨勢圖。
英國公民在環境問題的討論、決策、監督、執行上,有深厚的自治傳統和強大的社會根基。如果政府在治理空氣方面稍有疏失,主流媒體不會替政府粉飾遮掩而是大膽抨擊。比如2012年7月,《星期日泰晤士報》就引述環保組織「清潔倫敦空氣」所作的調查報告,質疑倫敦市政府只在監測點附近大灑化學溶劑,藉以美化空氣污染指數。英國公民獲知空氣信息的途徑也不被官方獨家壟斷。公民能直接透過《自由信息法》向政府環保機構索取相關數據,不得被拒絕。政府開設的「英國空氣質量檔案」網站、民間組織與倫敦國王學院環保組織合作開設的「倫敦空氣質量網路」均發布倫敦地區實時空氣質量數據。政府絕不敢指責民間監測組織「非法」、「違規」、「不科學」。
第四,加強城市綠化建設。倫敦市在城市外圍建有大型環形綠帶,至2O世紀8O年代該綠帶面積達4434平方公里,與城市面積(1580平方公里)之比達到2.82:1。遠期綠帶規劃面積可達5791平方公里,與城市面積之比可達3.67:1。倫敦綠帶的建設在置換城市空氣,保持生態平衡,改善城市環境,控制城市向外擴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園林綠化方面倫敦還十分重視生態園林,倡導建設「花園城市」的理念。這是倫敦自加世紀中期以來一直追求的目標,是一項調節城市大氣環境、保持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充分發揮綠化功能的具有戰略意義的舉措。目前,在寸土寸金的倫敦城市中心區,有三分之一的面積被花園、公共綠地和森林覆蓋。生態園林的建設不僅美化了城市,改善了大氣環境,提高了城市整體質量,而且使昔日破敗的城市衰落區以空氣清新、優美宜人、富有特色的綠色生態環境,吸引了眾多的投資者和觀光客。
四、對我國治理霧霾的啟示
從工業革命的先驅到生態文明的領跑者,英國為世界其它國家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提供了借鑒。
1.完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加強環境立法
只有嚴厲的政府制度才能減少污染。自由市場並不能解決污染問題。污染在經濟學中被視作外部因素,說明單個公司是不可能為解決污染問題而付出代價的,因此公司本身沒有動力主動去做。需要有政府制度來制約、規范,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鐵腕治理,才能減少污染。進一步完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加強環境立法,加快配套的環境法規的制定進程,加重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有效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嚴格依法行政,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切實解決地方保護主義干預執法等問題;實行嚴格的執法責任制和過錯追究制,對執法人員不作為、瀆職的要嚴肅處理。
2.全面規劃、加快實施大氣環境治理戰略
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規劃是區域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從協調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之間的關系出發,對已造成的大氣環境污染問題提出改善和控制污染的優化方案。做好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規劃,採取區域性綜合防治措施,是控制大氣環境污染的重要途徑。同時,制定控制大氣污染的科技計劃、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計劃等,把大氣的綜合治理與利用,轉變為新興產業,徹底消除隱患,大力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3.科學技術是解決與治理大氣污染的關鍵
在英國治理空氣污染的過程中,科學技術發揮了關鍵的指導性作用。英國政府鼓勵企業採用大氣污染控制技術改革生產工藝,優先採用無污染或少污染的工藝,這是防治大氣環境污染的根本途徑。政府要求企業嚴格生產工藝操作,選配合適的原材料,有利於減輕污染或對所產生的污染物進行處理。安裝廢氣的凈化裝置,對污染源進行治理,使大氣環境質量達到標准。除通過攻關關鍵技術實現治污目標和產業突破外,科學技術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通過科學研究為國家宏觀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決策過程越科學,可執行性就越好,政策就更可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4.提高認識,多措並舉、多管齊下
從1813年的大氣污染,到1952年的嚴重大氣污染,英國為工業化付出了巨大代價,之後英國痛下決心治理倫敦大氣污染,根本扭轉局面花了20多年時間,完全改善用了50年的時間,這說明空氣污染治理工作的長期性與艱巨性。即使到現在,英國政府仍然認為在空氣質量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英國在其2007年戰略中提到,經過幾十年的治理,英國由於空氣污染對人們平均壽命的影響仍然達到7到8個月左右,直接醫療成本每年約200億英鎊。即使到2020年,2007年戰略中的所有政策都得到徹底的落實,英國政府仍然預期空氣污染將使英國人平均壽命縮短5個月。因此,空氣質量的恢復過程不是自然而然出現,它需要政府下決心制定和推行相關政策,並將公眾對此問題的關注轉化為對相關政策的支持和自覺執行。為避免災難再次出現,並最大限度保障經濟發展的需要,政府需進行嚴格管理並對相關領域科技創新進行有力投資和推廣,這是治理環境問題的可行途徑。

❽ 治理霧霾 科技如何發力

去年冬季以來,我國不少城市霧霾天氣頻現。特別是作為首都的北京,嚴重的霧霾天氣更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在陝西省西安、咸陽等關中地區,也出現了霧霾天氣。霧霾天氣嚴重地影響了人們的出行和身體健康。如何治理霧霾天氣,一時也成為熱點話題。迷霧重重不是美麗陝西,建設美麗陝西從讓人們呼吸上新鮮清潔的空氣開始。科學規劃城市 治理霧霾的關鍵一步 據省氣象局的一份數據顯示,近年來西安霧霾天氣持續多發,是由於氣候特點、地形構造、社會發展、人為因素等多重原因綜合造成的。關中地區霧霾現象嚴重,與其特殊的地理特徵有很重要的關系。 關中地區南有秦嶺,北有陝北黃土高原,地在「盆中」,地理上相對封閉,氣流閉塞受外界氣候影響較小,容易發生靜風,以及逆溫現象頻發,導致高空比低空氣溫高的現象,十分不利於霧霾散去。如果能夠在城市發展之初,充分考慮西安的地理氣候特點,在布局上合理規劃,會有效防止霧霾天氣發生。做好城市布局規劃,是防治霧霾天氣關鍵的第一步。 城市規劃不合理,城市規模過大,大氣擴散不好,工業區、生產區混雜,污染高度集中,陝西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張振文這樣總結關中地區城市霧霾天氣成因。當務之急是搞清楚關中地區大氣污染特徵,為城市建設提供科學依據,合理規劃城市布局。例如,城市核心區的規模應該多大,如何布局有利於污染物擴散,多大規模的工礦企業應該建在什麼位置等等。「自然條件、氣候條件難以改變,但城市規劃中應該合理規避不利因素。我們應該根據西安地理氣候條件,在建設國際化大都市進程中做好規劃,為城市發展提出科學的意見。」張振文說。 針對整個關中地區的大氣污染治理,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專業張承中教授認為,目前,陝西省對大力污染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安地區,其他區域相對薄弱。關中地區作為中國三大霧霾地區之一,應該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應該深入對咸陽、渭南、銅川等地研究,摸清楚污染源譜關系,弄清楚周邊地區對關中地區的影響。從而構建關中地區生態區的劃分,在規劃、布局甚至工業規模上提出建設性的意見。科學技術創新 推動節能減排減少污染源 大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是工業污染、汽車尾氣、燃煤、揚塵等等。陝西省正處在工業化的中後期階段,發展方式較為粗放,產業結構以能源化工、裝備製造業為主,高能耗、高排放企業較多,以技術創新推動節能減排有著巨大的空間。 陝西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眾多,在煤炭、化工、石油、新材料、新技術開發等領域,擁有雄厚的科研實力。如果能夠充分發揮作用,對於治理大氣霧霾治理將十分有利。 例如,陝西省現有6000萬噸的水泥生產規模,其中三分之二集中在關中地區。據統計,關中地區水泥行業顆粒物排放量佔到工業總排放量的41%,僅次於燃煤鍋爐。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徐德龍院士的高固比水泥生產工藝,改變了燃料通風方式,使尾氣中氮氧化物濃度較之傳統生產工藝可以下降60%到70%。「如果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尾氣治理,其污染濃度可以控制在20%,領先國際水平。類似的技術若能得到有效推廣和應用,陝西省的大氣污染治理將會上一個新台階。」張振文說。 技術創新是治理霧霾的重要突破口。據統計,機動車尾氣排放佔到PM2.5的20%到25%,是大氣污染物的重要來源。其中,油品低劣是禍首。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採用的「國三」標准,汽油含硫量超過歐盟等發達國家地區15倍之多。西安市現有機動車150多萬輛,預計2015年將翻一番,尾氣排放將大大增加。控制尾氣污染,首要的就是油品升級。我國的石油冶煉技術,與國外比起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需要不斷進行技術攻關。此外,從尾氣中極細污染物的監測,到替代燃料機動車、在用柴油車、地下停車場機動車尾氣排放以及機動車尾氣凈化元件等方面,都需要不斷進行技術攻關,從而確定針對關中地區的技術指南和行業標准。 燃煤排放的細顆粒物,是我國北方地區大氣污染的重要貢獻者,佔到冬季大氣細顆粒物的20%到25%。據陝西省環境科學院規劃所所長陳潔介紹,目前,盡管熱電企業對顆粒物的排放都採取了相應的控制措施,但去除率較低,細顆粒物排放量仍較大。同時,我國燃煤鍋爐的除塵、脫硫等採取分開治理辦法,對最後排污口的綜合監測缺乏有效的技術手段。「我們正在努力攻關,希望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綜合治理技術。」科學統籌措施 遠離霧霾天氣 近年來,陝西省在治理大氣污染,開發推廣節能減排產品上,取得了顯著成效。然而,在緊迫的現實面前,相比於發達國家和地區,在新技術和產品推廣、成果轉化方面還存在差距。特別是在綜合統籌運用科技手段、稅收財政手段、法律手段等方面還有很多需要借鑒的地方。 以天厚濾清技術公司為例,這是陝西省一家生產柴油凈化系列產品的科技型企業,其環保產品已獲國家專利99項,注冊商標33項,在中石油、中石化生產系統中廣泛運用。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出台政策,通過政府出資70%、漁民出資30%的方式,鼓勵漁民使用柴油凈化產品,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其技術在陝西省的推廣情況遠不及外省。「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需要大量資金,迫切需要政府的支持,市場拓展需要政府強力推動。同時,政府還要加大科技創新扶持力度,對科研示範工程進行財政補貼,鼓勵科研單位和企業降低成本,開發經濟實用技術。」張振文建議。 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案——《清潔空氣法》的出台。1968年以後,英國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氣污染防控法案,這些法案針對各種廢氣排放進行了嚴格約束,並制定了明確的處罰措施,有效減少了煙塵和顆粒物。當前,我國在環保方面,已經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但是在內容的細致程度,標准要求方面,體系的完備性等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張振文呼籲,「科技要投入,管理政策也要跟上。採取綜合措施,多管齊下,治理霧霾天氣,讓人們呼吸上新鮮清潔的空氣!」

❾ 從科學發展的角度,請你為國家治理霧霾天氣提出幾點合理化建議

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全面協調持續基本要求,搞好生態文明發展道路.
二、回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答態環境保護,增強持續發展能力.
三、堅持人本科學發展觀核心,把治理霧霾作任務,做發展了人民,依靠人民.
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運用科技創新來治理霧霾問題.
五、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產業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❿ 霧霾治理優先考慮制度還是科技我們是辯論賽,我們是優先考慮制度一方。大家幫幫忙,提出一些不一樣的

霧霾天氣的危害
(一)影響健康。生活在灰霾天氣可出現咳嗽、頭暈、乏力等不良反應,同時可吸入顆粒物能直接進入人體呼吸道和肺部誘發病症。灰霾天氣還可導致近地層紫外線輻射減弱,易使空氣中傳染性病菌活性增強,導致傳染病增多。
(二)形成酸雨。灰霾本質是「細顆粒物污染」,主要來自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等氣體污染
一是對主要污染源進行控制,包括對揚塵污染控制、機動車尾氣污染控制、燃煤污染控制、區域聯防聯控等。
二是加強灰霾天氣預測預報,如開展灰霾天氣預測預報方法研究和業務平台建設,為公眾提供防禦指引,為政府實行動態調控環保措施決策服務。
三是根據氣象條件動態調控,加強與氣象部門合作,根據氣象條件預測,對主要污染源實行動態調控。
(二)治理措施
一是政府完善法律。國外治理大氣污染立法先行,現已形成完備的法律體系。目前,我國大氣污染立法尚不完善,應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已實施13年的《大氣污染防治法》亟待修訂, PM2.5控制的法規體系。如在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中增加區域聯防聯治內容,加大機動車尾氣治理力度,通過立法修訂機動車尾氣排放標准等
二是經濟結構調整。我國是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耗結構,化石能源佔中國整體能源結構92.7%。面對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以化石資源為代價的傳統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亟需由「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轉型。而避免燃煤污染的治本之策,就是要使用清潔能源,從源頭上減少污染排放。
三是企業節能減排。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就是要『倒逼』企業轉型升級。企業要推進清潔生產,靠科技的投入轉變生產方式,使用天然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減少污染氣體的排放,進而實現節能減排。
四是提倡低碳生活。節能減排是需要全民參與的事業,每個人都應該增強減排意識。需要全面實施綠色轉型,包括發展觀念、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轉型。就每個公民而言,環境的清新需要每個人的力量。從自己開始,努力做到低碳生活、綠色出行、綠色消費,自覺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天貓美國普衛欣提示:霧霾天氣出行記得做好防護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