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治理的內涵

治理的內涵

發布時間: 2020-11-23 18:57:41

A. 談談你對全球治理內涵及變革原因的認識

全球治理是指在沒有強力中央權威干預的情況下,以得到認可的法則、規范和制度所形成的框架為基礎進行全球合作。
全球治理的基本特徵是:第一,在全球范圍內雖然缺乏某種中央權威,但仍存在能夠實施某些決定的機制,換言之,全球治理的實質是以全球治理機制為基礎,而不是以正式的政府權威為基礎。第二,全球治理存在一個由不同層次的行為體和運動構成的復雜結構,強調行為者的多元化和多樣性。
全球治理並不排斥國家政府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但它認為國家只是進行全球治理的眾多行為體的一部分,各種非國家行為體與國家政府協商合作,從地區到全球層次上解決共同的問題。第三,全球治理的方式是參與、談判和協調,強調程序的基本原則與實質的基本原則同等重要,其關鍵詞是「項目規劃」、「夥伴關系」、「意見一致」。第四,全球治理與全球秩序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全球秩序包含那些世界政治不同發展階段中的常規化安排,一些安排是基礎性的,而另一些則是程序化的。可以認為,全球治理就是全球秩序加上意向性。

B.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中的綜合治理的內涵是什麼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安全生產方針從二個方面為其注入新的內涵:一是在原來的經濟功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它的政治、文化、社會和道德的功能;二是在原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為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反映了黨和國家對安全生產規律認識的深化.推進綜合治理進程必須做到:一是要從安全發展戰略高度認識和提高落實安全生產方針的自覺性;二是必須堅持以安全發展為主題,堅守發展紅線;三是應進一步深化安全生產管理體制的改革.

C. 社會治理的內涵

社會管理從屬於社會治理。社會不是一個實在的事物,所以社會管理是通過管理社會事務體現出來的,而治理,不僅包含了管理,同時也包含了規劃,秩序,體制、規則的建立。所以概念內涵社會管理 < 社會治理。社會治理 = 規劃 + 建立秩序 + 制定規則 + 組織 + 管理。說管理到治理是一個必然趨勢這句話,可以這么考慮,建立體制與規劃是一個發展的過程,也可以這么說,當還沒有建立規劃、秩序的時候,社會僅僅處於響應社會事務管理需求的階段,只有社會管理,沒有治理,隨著社會意識水平提高,開始能夠預先規劃,建立秩序,構成治理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我們知道的,許多原始部落,他們有解決爭端的方式以及婚嫁喪葬祭祀儀式,所以也有實質意義上的社會管理,但是發展了幾萬年到現在,他們還沒有發展出秩序,也就是說的沒有實質意義上的社會治理,所以,社會管理並非必然發展到治理。

D. 簡述外部公司治理的基本內涵

一方面需要通過產權安排向投資者提供投資的激勵,以解決合約不完全的問題;
另一方面則需要通過治理機制的設計和實施向經營者提供努力工作的激勵,以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公司治理應該同時包括治理結構(產權安排)和治理機制(各種公司治理機制的設計與實施)兩個層次。兩個層次的劃分和邏輯關系的合理構建完整體現了提出的治理作為「權威的分配和實施」的原意。

E. 從「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差,其內涵有何區別

在治理的各種定義中,全球治理委員會的表述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和權威性。該委員會於1995年對治理作出如下界定:治理是或公或私的個人和機構經營管理相同事務的諸多方式的總和。它是使相互沖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調和並且採取聯合行動的持續的過程。它包括有權迫使人們服從的正式機構和規章制度,以及種種非正式安排。而凡此種種均由人民和機構或者同意、或者認為符合他們的利益而授予其權力。它有四個特徵:治理不是一套規則條例,也不是一種活動,而是一個過程;治理的建立不以支配為基礎,而以調和為基礎;治理同時涉及公、私部門;治理並不意味著一種正式制度,而確實有賴於持續的相互作用。

F. 中國之治的內涵是什麼

「中國之治」可以從四個方面去理解:

1、「中國之治」根源於政黨之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擔當是「中國之治」的最基本保證。一方面,作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領導核心,沒有成功的黨的建設,也不可能有成功的國家建設,所謂「中國速度」其動力就在於黨的引領。

我們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增強憂患意識,不斷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從而保證黨始終帶領全國人民走在復興之路上。可以說,黨的自我建設與中國的治理成功密切相關。

2、「中國之治」體現在大國之治。《決定》提到,中國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推動擁有近十四億人口大國進步和發展」的制度和治理體系。「中國之治」正是實現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中國作為一個世界性大國的騰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實現良好的治理,就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正確性的最佳證明。

3、「中國之治」本質是人民之治。「中國之治」的一大優勢是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展人民民主,密切聯系群眾,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展。一方面,「中國之治」是以人為本的治理,目的就是為了人民的幸福與利益。

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另一方面,人民是「中國之治」的參與者、貢獻者,「中國之治」在於使各方面制度和國家治理更好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可以說,「中國之治」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屬於人民」的治理。

4、「中國之治」承載著文明之治。「中國之治」不僅是對一個國家的治理,更意味著對一個文明的治理。「中國之治」實際上承載著一個古老文明的現代化命題,這是中華民族的一次革命性飛躍,這種革新精神正是中華民族延綿數千年的秘密所在。

中國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的現代化是中國的第五個「現代化」,吹響了「源於中國而屬於世界」的當代政治文明話語體系建設的號角。中國的治理模式激勵著廣大發展中國家探索自己的治理模式,也啟迪西方社會走出治理困境,為人類文明演進貢獻中國智慧。

(6)治理的內涵擴展閱讀:

「中國之治」是大歷史的有機統一。「中國之治」首先是立足於改革開放前三十年與後四十年的有機統一。在舊中國社會一盤散沙的背景下,中國共產黨成功建立了強有力的國家機器,樹立了有強大凝聚力、號召力的政治權威,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以及完整的工業體系,提高了醫療與教育水平,而這些正是改革開放四十年發展的基礎。

改革開放後,中國進行經濟政治體制改革,激發市場與社會的活力,協調各方面力量,推動現代化建設。進入新時代,中國在加強黨的統一領導的同時,提出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推動了國家治理理念與實踐的進一步提升。

G. 簡述治理理論的基本涵義和主要內容

作為英語國家的日常用語,治理(governance)概念源自古典拉丁文或古希臘語「引領導航」(steering)一詞,原意是控制、引導和操縱,指的是在特定范圍內行使權威。它隱含著一個政治進程,即在眾多不同利益共同發揮作用的領域建立一致或取得認同,以便實施某項計劃[2] 。
隨著全球對公共治理的關注變得更為廣泛和日益重要,對於這一概念的界定出現了多種說法,直到現在治理仍是一個相對模糊和復雜的概念。「治理」被定義為多種,如「在管理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權力的行使方式」,如「確定如何行使權力,如何給予公民話語權,以及如何在公共利益上作出決策的慣例、制度和程序「,這些定義有助於我們更加明確治理這一概念的內涵。然而,鑒於關系概念的性質,「治理」永遠不可能被定義成一個具有普遍有效性的通用方式。
在治理的各種定義中,全球治理委員會的表述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和權威性。該委員會於1995年對治理作出如下界定:治理是或公或私的個人和機構經營管理相同事務的諸多方式的總和。它是使相互沖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調和並且採取聯合行動的持續的過程。它包括有權迫使人們服從的正式機構和規章制度,以及種種非正式安排。而凡此種種均由人民和機構或者同意、或者認為符合他們的利益而授予其權力[3] 。

H. 公司治理的內涵是什麼有哪些代表性的觀點

企業領導對於公司治理重點在於權利下派,給員工很多的自由,讓其同時感到責任的存在,讓員工有歸屬感,是最成功的管理者,當然有些剛畢業的大學生沒有社會經歷的就另當別論了,最重要的是籠絡人心,和氣才能生財,存在嚴重內耗的公司永遠不能成為一家成功的公司

I. 簡述現代公司的治理內涵是什麼

(一) 國外對公司治理內涵的爭論
綜合而言,西方學者對公司治理內涵的界定,主要是圍繞著控制和監督經理人員行為以保護股東利益、保護包括股東在內的公司利益相關者利益兩個主題展開的。
1.圍繞著控制和監督經理人員行為的界定
(1) 股東、董事和經理關系論。馬克·J·洛(1999)

(2) 控制經營管理者論。斯利佛和魏斯尼(1997)

(3) 對經營者激勵論。梅耶(1994)
2.圍繞著保護股東利益的界定
(1) 控制所有者、董事和經理論。普羅茲(1998)
(2) 利益相關者控制經營管理者論。希克(1993)
(3) 管理人員對利益相關者責任論。布萊爾(1999)
(4) 利益相關者相互制衡論。
狹義:錢穎一(1999)
廣義:科克蘭和沃特克、李普頓
(二) 國內對公司治理內涵的爭論
(1) 公司內部權力機構相互制衡論。
吳敬璉(1996)
(2) 企業所有權與公司治理結構等同論。
張維迎(1996)
(3) 保護所有者利益,監督激勵經營者論。
周小川(1999)
(4) 公司利益相關者相互制衡論。
楊瑞龍(1998)
(三)公司治理內涵的定
國內外學者雖然對公司治理給出了多種解釋,但還存在著以下兩個方面的不足之處。一是把公司治理的目的理解為相互制衡,而忽視了科學決策。二是只關注公司治理結構,而忽視了公司治理機制。
要准確地把握公司治理的內涵,必須實現以下兩個方面的觀念轉變。一是從相互制衡轉向科學決策;二是從公司治理結構轉向公司治理機制。
所謂公司治理是指,通過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內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機制來協調公司與所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關系,以保證公司決策的科學化,從而最終維護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的一種制度安排。
(都是從老師課件上拷的)

J. 社會治理的內涵表述正確的是

社會科學具有兩大功能。第一是描述和說明社會的變化,第二是探求社會變化的應對方案。世界萬物總是處於變化當中,這是社會科學的基本原理。社會轉型、政治變遷、經濟發展可以看作是這一普遍原理在不同學科領域的具體體現。社會科學研究認為,如果把社會看作是一個相對穩定的系統,那麼,其中政治經濟文化等要素的變化和社會的制度化就成為決定社會秩序的兩種相互博弈的力量:一方面,經濟社會文化等要素的變化引發既有秩序的變動;另一方面,社會制度化力量又會將這些變化「規制」在一個可接受、可容納的范圍和程序之中,從而保持社會變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現代化的發展變化挑戰了既有的以國家為單位的治理秩序,至少有三個方面的特性需要認真對待:第一,流動性挑戰傳統的屬地化管理,需要建立跨地區、跨部門、全國統一的管理體系;第二,復雜性挑戰傳統的科層制管理,需要構建扁平化的管理結構;第三,民主化(公民權利意識增強,不僅要做自己的主人,而且還要做國家的主人)挑戰傳統的家長式統治型管理,需要打造開放的、協商的、包容的政治體系和社會治理體系。

現實變化已經顯示,後現代化的發展變化至少為傳統政府管理帶來如下幾方面的挑戰:首先,稅務財政系統受到了挑戰。稅收財政是現代國家運行的基本保障,現代國家普遍採用主要是以企業為征稅對象的管理體制,而後工業社會基於網路的私人定製化生產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挑戰了傳統的以企業為生產單位的國家財政稅收體系。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