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❶ 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嚴重,解決的措施有哪些
甘肅民勤是我國沙塵暴多發地區之一。1998~2006年間平均每年發生沙塵暴11次。
(2016·新課標)甘肅民勤春季沙塵暴頻發的地理因素:民勤周圍沙漠廣布(沙源豐富 植被少),春季升溫快、降水少,地表乾燥,易起沙;氣旋與冷空氣活動頻繁(恰位於寒潮南下的路徑上),多大風天氣。受地形影響(狹管效應),地面風速增強。
❷ 中國西北土壤荒漠化目前都採用了哪些治理措施
甘肅民勤是我國沙塵暴多發地區之一。1998~2006年間平均每年發生沙塵暴11次。
(2016·新課標)甘肅民勤春季沙塵暴頻發的地理因素:民勤周圍沙漠廣布(沙源豐富 植被少),春季升溫快、降水少,地表乾燥,易起沙;氣旋與冷空氣活動頻繁(恰位於寒潮南下的路徑上),多大風天氣。受地形影響(狹管效應),地面風速增強。
❸ 西北地區荒漠化土地的成因、危害和治理分別是什麼
西北地區荒漠來化的原因:
一、 自源然原因(荒漠化的基礎和潛在原因):
1、 氣候乾旱,降水少,大風日數多且風力強盛。
2、 地面多沙質沉積物,風沙剱害嚴重。
3、 地表徑流少,河流欠發育。
4、 植被稀少,地面缺少植被保護。
5、 氣候異常。
二、 人為原因(荒漠化的主導因素):
1、 過度放牧
2、 過度樵採
3、 過度開墾
4、 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
5、 工礦交通建設中不注意環保
荒漠化防治的具體措施:
1、 合理利用水資源
2、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築防護林體系
3、 調節農、林、牧用地之間的關系,應該退耕還林,退耕還牧。
4、 採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
5、 控制人口增長
❹ 荒漠化防治的對策和措施
一、合理利用水資源:1、在農作區主要是改善耕作和灌溉技術,推廣節水農業,避免土壤的鹽鹼化;2、在牧區草原,減少水井的數量,以免畜生的大量無序增長;3、在乾旱的內陸地區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資源,既考慮上、中游的開發,又要顧及下游生態環境的保護。 二、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築防護體系:1、乾旱地區的綠洲地區: a、應在綠洲外圍的沙漠邊緣地帶進行封沙育草;b、在綠洲前沿地帶營造喬、灌木結合的防沙林帶(積極保護、恢復和發展天然灌草植被);c、在綠洲內部建立農田防護林網,組成一個多層防護體系。2、在缺乏水源的地區:利用柴草、樹枝等材料,在流沙地區設置沙障工程,攔截沙源、鞏固流沙、阻擋沙丘前移。 三、調節農、林用地之間的關系——宜林宜地、宜牧則牧:1、現有林地應該作為防護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毀林開荒。2、綠洲邊緣的荒地與綠洲之間的灌草地帶,不能盲目開墾,主要用於種樹種草,發展林業與牧業。3、對已造成荒漠化的地方,應退耕還林,退耕還牧。 四、採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解決農牧民的能源問題的途徑:如營造薪炭林、興建沼氣池、推廣省柴灶等。 五、控制人口增長:控制人口過快發展,提高人口素質,建立一個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生態系統,對荒漠化的防治有著重要的意義。
❺ 治理土地沙漠化的措施
治理土地沙漠化的措施有很多,例如:
設置沙障:
主要有草方格沙障、黏土沙障、籬笆沙障、立式沙障、平鋪沙障等。草方格沙障使用麥草、稻草、蘆葦等材料,在流動沙丘上紮成擋風牆,以削弱風力的侵蝕,同時有截留降雨的作用,能提高沙層的含水量,有利於沙生植物的生長。黏土沙障是將黏土在沙丘上堆成高20~30 m的土埂,間距1~2 m,走向與風向垂直。黏土固沙施工簡單,固沙效果較好,且具有良好的保水能力,但需要大量的黏土。
植物治理:
沙漠植物治理指在沙漠地區播種沙生植物,以阻止沙漠擴張及改善沙漠土地。沙生植物具有水分蒸騰少,機械組織、輸導組織發達等特點,可抵抗狂風襲擊,並盡快將水分和養料輸送到亟需的器官,其細胞內經常保持較高的滲透壓,具有很強的持續吸水能力,使植物不易失水,能夠適應乾旱少雨的環境。
水資源利用:
水資源利用在沙漠治理過程中最為重要。沙漠中的水源主要有地下水、河道水和降水。但沙漠區域的降水量不穩定,一般隨氣候的變化而變化,濕潤年份降水量多,而乾暖年份降水量少。沙漠地下水較穩定,其沙層厚,具有一定的「隔熱」性,使水得以在地下保存。但這種穩定是相對的,受到降水的制約。解決水資源主要從汲水、輸水和節水灌溉等方面考慮。
恢復與重建:
荒漠化形成與擴張的根本原因,就是荒漠生態系統的人為破壞所致,是對該系統中的水資源、生物資源和土地資源強度開發利用而導致系統內部固有的穩定與平衡失調的結果。當下荒漠化嚴重真正的原因並非人工植被營造太少,而是天然植被破壞過甚。由此可見,只有保護、重建荒漠生態系統,才能從根本上遏制住沙漠化擴展的勢頭。
❻ 黃河土地沙漠化的治理措施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使沙漠化處於發展過程中,欲求受沙漠化影響地區可持續發展和沙漠化的防治,根本出路在於合理高效的土地利用。根據我國北方沙漠化地區自然資源環境、社會經濟特點,土地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和沙漠化治理的典型經驗,沙漠化土地的防治必須本著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統一的目標,建立既可防止土地沙漠化,又可促進生產發展的資源節約型、適度開發型和環境保護型的經濟體系。
在沙漠化土地治理的具體措施上,在農牧交錯地區可針對沙區中居民點、耕地、草場相對分散分布的特點,可以生態戶為基礎,採取天然封育,調整以旱作農業為主的土地利用結構,擴大林草用地比重,集約經營水土條件較好的土地,並和營造防風沙林帶、林網及沙丘表面栽植固沙植物、丘間地營造片林或封育相結合的措施;在草原牧區,除了合理確定草場載畜量,輪牧和建立人工草地及飼料基地外,還應與合理配置水井,確定放牧點密度,修建牧道等結合起來;在乾旱地帶,要以內陸河流域為生態單元進行全面規劃,合理確定用水計劃,以綠洲為中心,建立綠洲內部護田林網、綠洲邊緣喬灌結合的防沙林帶和綠洲外圍沙丘固定等措施相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防治體系。
許多實踐證明了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可以達到土地沙漠化的防治及可持續利用的目的的。以陝西省榆林地區為例[5],據史書記載,在
1500
年前,榆林地區還是個林草茂密,宜農宜牧之地。後因歷代征戰摧殘,亂砍濫伐,植被覆蓋率僅有
1.8%,流沙已越過長城,逼近榆林城。據調查,在解放前的
100
多年時間里,有近
13.4萬hm2
農田和草場院由於沙漠化而被放棄,11.3萬hm2
農田和
26.7萬hm2
草場受到沙漠化的威脅,產量和載畜量低而不穩。自
50
年代以來,通過統一規劃、調整和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堅持以治沙造林、保護和發展農牧業為主導,取得了很好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從
1950
年到
1990
年底,榆林治沙造林保存面積達
74.0萬hm2,恢復和改良草場
66.7萬hm2
多。糧食總產量
1990
年較
1950
年增產
6
倍,大家畜由
7.6
萬頭增加到
36.3
萬頭,羊由
36
萬只增加到
150
萬只,活立木蓄積
340萬m3,價值
7
億多元,有
5
萬多農戶脫貧致富。
❼ 如何治理土地荒漠化
治理土地荒漠化的方法如下所示:
(1)植樹種草。當植被蓋度達到30%以上時,土壤風蝕就會基本消失。種樹種草治理沙漠化的措施,就是基於控制土壤風蝕的原理提出的。在沙漠化發展嚴重的農耕地區,主要採取把部分已經沙漠化的耕地退還為林地和草地的方法,以達到沙漠化土地恢復的目的。但由於區域內一部分土地種樹種草,與本區域內另一部分土地承載力的大幅度躍升,沒有協調同步,或者僅考慮到種樹種草,而未在建設基本農田、大幅度提高單位土地的產出水平上下功夫,導致種樹種草與本已過重的人口壓力之間矛盾日趨激烈。
(2)圍欄封育。在草原地區牲畜壓力過大,過度放牧造成了土地沙漠化。治理的方式通常採用「圍欄封育」,即把草場劃分成若干小區,使圍起來的草地因牲畜壓力的消失,而自然恢復。
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對荒漠化的概念作了這樣的定義:"荒漠化是由於氣候變化和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等因素,使乾旱、半乾旱和具有乾旱災害的半濕潤地區的土地發生了退化。
❽ 如何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主要是看地域,高中地理上講究這個的,具體的地域必須有不同的措施,水土流失可以植樹造林,山體地形的話減少對植被的破環,不能亂砍濫伐,比如黃土高原更是要改進居民燃料設施,推廣用煤來代替砍伐植被當作生活燃料。另外還可以建水電站,用來調節水土。
對於土地荒漠化,就是減少對地表植被的破壞,退耕還林、還草,修建防護林,草皮沙障之類。還要不能過度放牧。在荒漠地區多種植適應乾旱的灌木植物,都可以的,
❾ 如何治理土壤沙漠化
沙漠化主要由缺水引起。民勤一帶沙漠化嚴重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自然因素,一是人為因素,其中人為因素是主要原因。
從自然因素來看,民勤盆地處於石羊河下游,其生態環境的脆弱性是地質歷史時期,隨著陸海結構、緯度地帶性、地貌格局的變化早已孕育形成。而且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北方氣候處於更加乾旱的時期,加劇了民勤盆地沙漠化趨勢。
從人為因素來看,首先,人口增加造成了趨向沙漠化的壓力。
1953年,民勤縣只有11萬人,目前已增加到了30多萬人,幾乎增加了兩倍。這些增加的人口大多數是農業人口,客觀上增大了對水和耕地的需求。
其次,水資源利用不當。如上中游過度用水,造成下游的民勤一帶來水量大幅度減少。
20世紀50年代,石羊河每年提供給民勤縣5億多立方米水,如今每年不到1億立方米。
再次,土地開墾過度。從1977年到1993年,民勤縣就開墾了2萬多公頃農田。以前在綠洲與沙漠之間有大量天然灌木叢作為過渡帶,有力地保護著綠洲。
但是這些過渡帶被開墾成了農田,又很快被暢通無阻的風沙變成了沙丘。
這些人為因素增加了耗水量,石羊河又提供不了,民勤縣只好從地下取水。
而隨著每年5億立方米的地下水被抽走,地下水位下降,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形成惡性循環。
在人類治沙的歷史中,我們有過慘痛的教訓。歷史告訴我們,人要與自然和諧相處。人類活動要根據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的承載能力來決定。要根據自然規律的要求來治理沙漠化,再不能把人與自然對立起來,搞「人定勝天」那一套。以前民勤盆地有許多湖泊,鳥群眾多,草灘連片。後來大量開墾耕地,把草灘都變成了農田。不注重涵養水源,大量砍伐森林,又大規模開采地下水,結果形成了沙漠化。
在治理沙漠化的過程中,不能把林業、農業、水利等分開,而應把石羊河整個流域作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來綜合考慮,處理好上游與下游的關系,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貫徹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的原則。
在對水資源進行技術和經濟管理的同時,要加強行政管理和立法管理,並加大對水資源危機的宣傳力度,增強公民對水資源緊缺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首先,要合理分配水資源,禁止超采地下水,從源頭上治理民勤沙漠化。水資源是民勤生態問題的本質,因此,解決民勤生態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開源、節流,合理利用水資源。應該明確水權,制定落實流域分水方案,盡快減少地下水超采量,抑制地下水位下降,並逐步使生態環境得到恢復和改善。
其次,要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節水型高效農業和圈養型畜牧業。在水資源緊缺地區,土壤鹽漬化、水質惡化會使灌溉農業的簡單大規模發展以失敗告終。民勤的最終出路和前途是建立節水型高效農業,改善灌溉技術,發揮規模效益,通過深度加工提高農產品的技術和經濟含量,如種植一畝春小麥一般要400立方米水,如果採用滴灌,只需90立方米水。
受沙漠化威脅嚴重的土地則應封閉起來種草,等草恢復起來後,發展圈養型畜牧業。還要適度發展工業和第三產業,改變以農為主的經濟結構。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促使生態環境向良性方向發展。
要堅持退耕還草,開發風能、太陽能,恢復草地、灌木叢帶。通過退耕還草,農民有了國家給的糧食和錢,就減少了為生計所迫而開墾土地的現象。大規模利用風能、太陽能,使農民有了可用的能源,就減少了砍伐燒草的可能性,保護了生態環境。退耕還草至少要堅持10年不變才能走上良性循環。
要採用科學的手段防治風沙,加速防護林體系建設,改造鹽漬化土壤,改善地下水質。要加速民勤盆地防護林體系建設,阻止流沙侵入盆地。可以採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結合,喬、灌、草結合,帶、網結合的方法。要利用鹽生植物改造鹽漬化土壤,使土壤鹽分得到轉化和轉移。要改善地下水質,使地下水中的鹽分轉移,降低地下水的礦化度,與鹽鹼地改造相結合,進行綜合治理。
民勤縣的沙漠化十分嚴重,已到了刻不容緩需要治理的程度,一定要盡快行動起來。而要取得成效,靠甘肅省的力量估計很難完成,必須爭取國家在生態保護和建設經費方面向石羊河流域傾斜。
❿ 土地荒漠化危害和措施
土壤沙漠化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但其危害卻是深遠持久的。據中國網報道,土地沙化每年會給我國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並直接或間接影響人們的生存、生產和生活。
土壤沙漠化會對自然環境產生什麼影響?
沙漠化地區的沙塵天氣影響著當地及周邊地區人民的生產與生活環境,使空氣中的微小顆粒物增加,嚴重危害居民的身體健康;沙漠化會造成河流、水庫及水渠的堵塞,在一定程度上加劇土壤的沙漠化;沙漠化地區植被稀少、土壤沙化、水土流失,導致水量逐年減少,使地區內的風災、旱災越來越嚴重。
土壤沙漠化有哪些危害?
土壤沙漠化中的首要環節——土壤風蝕會使土壤中的有機質和細粒物質流失、土壤粗化、肥力下降,從而導致土地的生產力下降。隨著土壤沙漠化面積的擴大,農田、林地、草場、濕地等可利用土地的面積也會越來越少。春播季節,沙漠化地區風沙天氣頻發,常常吹走種子和肥料,有時禾苗甚至還會被風沙掩蓋。此外,風沙會破壞通訊、輸電線路和交通基礎設施。這些都在嚴重影響著這些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加深沙漠化地區的貧困程度。
該如何防治土壤沙漠化?
第一,應針對不同地區沙漠化形成的原因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例如在草原草場,要嚴格控制放牧數量,給牧草再生的時間,同時合理調節農林牧之間的用地比例;位於河流上下游的地區應合理利用水資源,制定完善的水資源利用體系。
第二,控制人口增長速度,減小沙漠化地區的人口壓力,轉移沙漠化地區的剩餘勞動力。同時引導牧民積極發展旅遊觀光等產業,減少畜牧數量,縮小開墾面積。
第三,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築防護體系,打造防沙牆。採取草方格固沙等方式防風固沙、涵養水分;利用滴灌造林、人工植樹等方式種植適合沙漠地區生長的植物,增加沙漠地區的植被覆蓋率。
第四,推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防止土地退化。據新華網報道,可持續的氣候智能型農業不僅有助於提升不同地區抵禦氣候變化的能力,還有助於將大氣中的碳返還土壤。此外,還可以利用自動化設備、無人機、大數據等技術,高效、合理地利用資源來治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