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治理成果
❶ 在治理沙漠上,中國人有什麼了不起的進展
❷ 中國的沙漠治理情況
8個字!
一塌糊塗。。。。。。。。。。。
毫無建樹。。。。。。。。。。。
當然是不斷的擴大咯。。。例子當然樓上那個就可以了。。
看看越來越平凡的沙塵暴。。
日韓都抗議中國的沙漠治理呢。。。砂子都吹到他們那裡去了。。
❸ 沙漠化治理都有哪些新技術
有效治理荒漠化一直是世界性難題。有鑒於沙的流動性,應對風害成為難中之難。在目前主要的固沙技術中,工程固沙採用人工設置沙障等工程手段,如草方格、石方格來阻止沙子移動;化學固沙通過噴灑化學固沙劑,如乳化瀝青、聚合物樹脂等;植物固沙則是透過種植沙生植物的手段來穩定和阻絕沙體,以達到固沙目的。下面我們來盤點這三種固沙技術中的最熱門的新科技:立體固沙車、藻類治沙固沙技術,植物性纖維黏合劑,這三種技術中前兩項已被證明行之有效,第三種還存在爭議,效果有待驗證。
立體固沙車--速度是人工的約180倍
經施工改造後的沙體當即固定,並表現出持久的抗風蝕能力。試驗地種植了70多種植物,長勢旺盛。為了檢驗治理成果,研究團隊在改造後的沙漠中種植了70多種植物,其長勢都非常好。為了檢驗安全性,團隊還請來了第三方機構對粘合劑及「沙變土」土壤進行檢測。易志堅拿出了西安國聯質量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對粘合劑的檢測報告,上面多項指標遠遠低於國家標准。
對於這項科研成果,該成果專家評審組的中國林業科學院荒漠化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治沙暨沙業學會的秘書長楊文斌認為,其研究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對於一項研究來說,需要有實驗室的結果,還要有基礎性成果,還需要實地的實驗結果,也就是大面積的區域實驗,區域實驗完成之後才能開始推廣,即使區域實驗有了初步成果,也不能說這是一項可以推廣的技術。易教授團隊所做的4000畝實驗在普通人看來面積廣闊,但是對於荒漠化研究來說,4000畝的面積太小了,根本不算什麼。這項所謂的成果也到不了大面積推廣的階段。
而且,沙漠如果有水的話,根本不用治理就會變成農田。楊文斌說:「沙漠是最好的土壤,就是缺水,只要有水就是好土壤。如果沙漠有水,就不用做任何工作,就可以直接種植了。在沙漠上安裝上灌溉設備並保持植被一定密度生長,是現在科學家在著力解決的問題。」
我國目前的沙漠形成有的是自然條件,而有的是人為因素,特別在靠近河套地區的一些沙漠地帶確實是人類破壞植被造成的,所以可以分門別類地對沙丘和沙地進行改造,對於人類過度開采造成的荒漠化地區可以優先修復,這些地區曾經也有綠植生長的基礎。所以,沙漠的改造的關鍵在於應該分類分區,而不能違背自然規律。
原生沙漠是地質時期形成的,是荒漠生態系統,是一種一種生態系統,它和濕地生態系統,和森林一樣都是生態系統中重要的一環。治沙不是消滅所有沙地,不能把全部沙漠都變綠洲,否則,地表下墊面均勻一致,反而無法形成氣壓差,不利於形成空氣流動,進而影響水分的運移。從另一面可能惡化了區域氣候,利弊需要權衡。
❹ 我國在治理沙漠方面所取得的成績
我國為治理北方地區的沙漠大患開出「中葯方」,正在通過種植肉蓯蓉等中葯材防風固沙。 目前,巴丹吉林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烏蘭布和沙漠等都在人工種植肉蓯蓉等沙漠葯用經濟植物。這些中葯材在治理沙漠、改善生態的同時,還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 肉蓯蓉被稱作「沙漠人參」,主要寄生在沙漠植物梭梭根部。而梭梭適合生長在我國北方沙漠、荒漠乾旱環境中,具有很強的治沙和固沙作用。 由於價值昂貴,野生肉蓯蓉長期被掠奪性採挖,再加上全球氣候變暖和肆意砍伐,寄生肉蓯蓉的梭梭林大量死亡,致使產量逐年下降,資源瀕於枯竭。 為了保護這一瀕危野生植物物種,研究人員開始嘗試在沙漠里人工種植肉蓯蓉。2004年,人工種植肉蓯蓉技術在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獲得成功。此後,沙漠里大面積的肉蓯蓉開始開花結果,沙漠生態治理也多了一種方法。2006年,總投資210萬美元、規劃面積9000畝的肉蓯蓉種植項目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啟動;2007年接種肉蓯蓉技術在新疆第一條沙漠公路塔里木沙漠公路防護林大面積推廣;2008年內蒙古在烏蘭布和沙漠建立人工接種肉蓯蓉10萬畝基地;2009年巴丹吉林10萬畝肉蓯蓉栽培繁育基地建立。北京大學中醫葯現代研究中心教授屠鵬飛說,根據肉蓯蓉的應用價值,現在種植100萬畝梭梭等沙生植物接種肉蓯蓉,可以治理沙漠100萬畝,10年內可以開發肉蓯蓉相關產品100個,實現年產值100億元。 除了肉蓯蓉,我國北方沙漠地區還在沙漠里種植鎖陽、沙棘、甘草等中葯材,鞏固生態建設成果,增加農牧民收入。內蒙古沙產業草產業協會會長夏日表示,發展人工種植肉蓯蓉、沙棘等沙漠葯用經濟植物產業,能調動群眾治沙的積極性,有效防止沙漠化,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統一
❺ 治理沙漠 先進事例
1、沙漠定義沙漠(亦作砂漠)是指沙質荒漠,地球陸地的三分之一是沙漠。因為水很少,一般以為沙漠荒涼無生命,有「荒沙」之稱。和別的區域相比,沙漠中生命並不多,但是仔細看看,就會發現沙漠中藏著很多動植物,尤其是晚上才出來的動物。
沙漠地域大多是沙灘或沙丘,沙下岩石也經常出現。泥土很稀薄,植物也很少。有些沙漠是鹽灘,完全沒有草木。沙漠一般是風成地貌。
沙漠里有時會有可貴的礦床,近代也發現了很多石油儲藏。沙漠少有居民,資源開發也比較容易。沙漠氣候乾燥,它也是考古學家的樂居,可以找到很多人類的文物和更早的化石。
全球的沙漠占陸地的百分比:全世界陸地面積為1.49億平方千米,佔地球總面積的29%,其中約1/3(4800萬平方千米)是乾旱、半乾旱荒漠地,而且每年以6萬平方千米的速度擴大著。而沙漠面積已佔陸地總面積的10%,還有43%的土地正面臨沙漠化的威脅。
❻ 治理沙漠
防治土地沙漠化關鍵在於合理開發利用水土資源
水是西北地區人類生存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最基本條件,水資源對經濟結構與生產力布局和發展規模起著決定性作用,只有首先解決水的問題,才能實現廣大群眾脫貧致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改善。多年來我國防治土地沙漠化工作以水土資源為前提,優化水資源配置,採取綜合措施,科學防治,走出了路子,積累了經驗,取得了成效。
1.西北地區水資源狀況
西北地區是我國土地沙漠化集中分布的地區,也是我國水資源最為緊缺的地區,缺水是其主要特徵。西北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在250mm以下,年蒸發量在1000~2800mm之間。根據《西北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成果,西北地區水資源總量1563億m3,可供維持人類生存利用的水資源量1071億m3,其中地下水可利用量為134億m3。維持天然生態系統需水量為271億m3,可供生活和生產發展利用的水資源量為800億m3。現狀生態用水短缺21.6億m3,生活和生產缺水量47億m3。到2010年,在大力節水的前提下生活和生產發展需水量將達到853億m3,缺水矛盾十分突出。
2.水利防治土地沙漠化的成功實踐
一是優化水資源配置,合理安排生態用水。黃河、黑河、塔里木河調水成功,譜寫了綠色頌歌,充分體現了水是生態的命脈和生態建設的根本;說明恢復生態、建設生態首先要解決水的問題,而不是其他。 二是以水為龍頭,採取綜合措施防治土地沙漠化。我國北方地區的水庫、灌區、機井等各類大中小水利工程,如顆顆明珠,鑲嵌在祖國的大地上,滋潤著林草植被,灌溉著沃野良田,改造著沙化土地,生機盎然的綠洲挺立在沙漠戈壁之中,遏制著土地沙漠化擴展,改善了環境,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發展了地方經濟。 20世紀80年代初期,水利部將長城沿線的水蝕、風蝕交錯區(即農牧交錯區)部分地區的40多個縣列為水土流失的重點防治范圍,包括毛烏素沙漠南緣和渾善達克沙地邊緣的地區,范圍達20萬hm2,開展了連續、集中、大規模的綜合治理。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黃土高原地區、海河流域上游、遼河流域中上游水土流失嚴重地區,部署了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工程,涉及310個縣,改善了這些地區的生態環境,有效地遏制了沙化擴展。在防治土地沙漠化工作中,我們堅持因地制宜,發揮以水治沙的優勢,綜合治理。
——在水蝕、風蝕交錯區和綠洲邊緣地區,採取打井、渠系配套,建設小型水利工程?發展灌溉,把大面積沙荒地改造為良田,同時,圍繞井、渠、田、路建設農田防護林網。
——在沙漠邊緣的沙丘起伏區,採取引水拉沙、治沙造田等措施改良沙丘,改造沙灘地,適度建設基本農田。特別是在乾旱缺水地區,大力推廣草木犀、紫花苜蓿、沙棘、檸條、沙柳、沙打旺、油松、刺槐等。
——在黃土高原、海河流域上游、遼河流域中上游等地區以小流域為單元,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退耕還林還草,封山禁牧,發展高效農牧業。
——在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中,突出抓生態水源及節水配套工程建設,抓小流域治理、灌溉草庫倫建設和生態移民工程。
三是加強預防保護,遏制沙漠化擴展。
根據《水土保持法》的規定,實行預防為主、保護優先的方針,在風力侵蝕地區加強預防監督和植被恢復保護工作。首先是建立健全法規體系,依法對風沙區開發建設活動進行監督管理。其次是認真落實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報告制度和「三同時」制度。西部大開發重大工程如西氣東輸、青藏鐵路以及石油、煤炭的開發,都執行了水土保持方案報告制度,落實防治措施。
實施分區防治戰略 針對風蝕地區自然、經濟社會條件及風沙成因,將其劃分為不宜治理區和宜治理區,突出重點,區別對待。
一是對於沙漠、戈壁和極度乾旱區,目前是不宜治理的,重點是預防保護為主,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破壞。
二是對於沙區、沙漠綠洲等,以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為前提,因地制宜地以草先行,草灌為主,草灌喬混交開展生態修復工程,並輔以農牧業建設。
三是對於沙化、退化草原地區,重點是實施以水定草、草畜平衡、圍欄封育、劃區輪牧、舍飼和半舍飼,同時發展草庫倫,建設高產優質的灌溉飼草料地,以1∶20~1∶40的比例恢復、保護和改善草原植被,「建設一小塊、保護一大片」,給草原以休養生息機會,達到自然修復的目的。
四是對於農牧交錯區,因地制宜地開展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工程。
❼ 現在我國沙漠治理情況
局部得到控制,總體上還是繼續惡化!
1、沙漠化情況
根據國土資源部網站上的介紹:
中國荒漠化形勢十分嚴峻 根據1998年國家林業局防治荒漠化辦公室等政府部門發表的材料指出,中國是世界上荒漠化嚴重的國家之一。根據全國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調研結果表明,中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為262.2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27.4%,近4億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響。據中、美、加國際合作項目研究,中國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為541億人民幣。
中國荒漠化土地中,以大風造成的風蝕荒漠化面積最大,佔了160.7萬平方公里。據統計,70年代以來僅土地沙化面積擴大速度,每年就有2460平方公里。
2、沙漠化防治現狀
退耕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三北防護林體系,長江流域防護林,環京津風沙治理工程,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主要解決天然林的休養生息和恢復發展問題。
工程實施范圍包括:長江上游、黃河上中游地區和東北、內蒙古等重點國有林區的17個省區市的734個縣和167個森工局。從2000年至2010年主要實現三大目標:一是切實保護好現有森林資源;二是加快森林資源培育步伐;三是妥善分流安置富餘林業職工。
❽ 土地沙漠化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或我國在治理沙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70字
土地沙漠化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或我國在治理沙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沙漠化主要是人類(濫砍濫伐)(過分耕種)和(過度放牧)等造成的,目前我國荒漠化土地已達(173萬9700平方公里),佔全部國土面積的(18)%.
有鑒於此,我們有調整防沙治沙戰略,從片面重視發展人工植被轉到積極發展人工――天然喬灌草復合植被;從單純保護綠洲到積極保護包括綠洲在內的整個荒漠生態系統。只有重建荒漠生態系統,才能從根本上遏制住沙漠化擴展的勢頭,扭轉防沙治沙和治理水土流失工作中的被動局面,也才能切實有效地改善我國西北地區的大生態、大環境。
..................................................
中國現有沙漠化土地共計154萬km^2約占國土總面積的16%。其中沙漠戈壁116萬km^2,沙漠化土地34萬km^2,風沙化土地4萬km^2。中國的沙漠和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北緯37°-42°之間的區域,以新疆、甘肅、青海、內蒙古、寧夏、陝西、山西、河北等省(區)最嚴重.
有資料表明,土地沙化正急劇縮減著我們可以有效利用的國土。許多地方因
沙漠化趨勢導致土地退化,土壤結構破壞,土壤養分流失。而土壤肥力的自然恢
復需要數十年、數百年,甚至數千年時間。如果用人為措施恢復土壤的肥力,需
要的投入量難以計算。
沙漠化對農業的危害特別大。每年4到5月正是春播季節,在沙漠化地區,
往往是種子和肥料被吹走,幼苗被連根拔出,土壤水分散失,禾苗被吹乾致死或
被掩埋。有的地方要反復補救,甚至誤了農時。
沙漠化引起的草場退化,使適於牲畜食用的優勢草種逐漸減少,甚至完全喪
失。牧草變得低矮、稀疏,產量明顯降低,草場載畜能力大為下降。
沙漠化造成河流、水庫、水渠堵塞。黃河年均輸沙16億噸,其中就有12
億噸來自沙漠化地區。全國每年大約有5萬多公里的灌渠常年受風沙危害。
沙漠化在一些地區造成鐵路路基、橋梁、涵洞損壞,使公路路基、路面積
沙,迫使公路交通中斷,甚至使公路廢棄。沙漠化導致的沙塵天氣,影響飛機正
常起飛和降落。
風沙活動破壞通訊、輸電線路和設施,由此產生的災害威脅居民安全。
根據監測,我國城市空氣污染物主要是微小顆粒物,這與沙漠化密切相關。
沙塵污染著廣大地區人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影響了人民健康。
沙漠化加深了貧困程度,擴大了地區差距。據調查,全國農村人口的1/4
生活在沙漠化地區,其人均農業產值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34. 2%,是東部地
區的1/5。沙漠化地區貧困程度加劇,發展差距擴大,有的地方已經喊出「要
生存就要治沙」的口號。
❾ 中國沙漠化治理現狀
監測結果顯示,截至2014年,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261.16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回172.12萬平方公里。與 2009年相答比,5年間荒漠化土地面積凈減少12120平方公里,年均減少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凈減少9902平方公里,年均減少1980平方公里。
監測結果表明,自2004年以來,我國荒漠化和沙化狀況連續3個監測期「雙縮減」,呈現整體遏制、持續縮減、功能增強、成效明顯的良好態勢,但防治形勢依然嚴峻。本公報是根據第五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編寫的,簡要介紹了截至2014年我國荒漠化和沙化狀況的最新信息,旨在使社會各界對我國荒漠化和沙化狀況、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效及面臨的形勢有一個客觀了解,堅定防治信心,加大防治力度,建設沙區美好生態
❿ 中國治理很成功的一座沙漠,如今要消失了,你怎麼看
在中國陝西省榆林市長城一線以北,有一片被稱為「壞水」的沙漠,它是中國第四大沙漠,面積達到4.22萬平方公里,同時也是近幾十年來中國治理得最成功的沙漠。
如今,在人們持續的治理下,「壞水」沙漠的面積每年都在減小,已經開始面臨著消失的風險。人們在沙漠邊建起了不少紀念公園,紀念「壞水」的逝去,同時也贊揚那些在治沙工作中奉獻出力量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