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記結局
㈠ 《安妮日記》讀後感600字三篇
【第1篇】
如果大家讀過《安妮日記》就知道安妮是一個樂觀的女孩,字里行間都透漏出她對未來的美好希望,她將溫暖帶給了周圍的每一個人。當人們都在黑暗中掙扎、絕望時,她正等待著黎明並鼓勵別人,溫暖別人。下面我們看看作者是怎樣寫的吧。
那是一段並不美好的日子,剛過完13歲生日的女孩安妮跟隨家人躲藏在父親公司的頂樓上。為了不驚動別人,安妮做什麼事都是小心翼翼的,連上廁所和用水的時間都被控制,還常常擔驚受怕。在這樣的環境下安妮拿起筆記錄頂樓內每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她思考戰爭、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與父母的關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她逐漸由一個任性的女孩變為成熟的少女。
「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並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在日記里寫道。
安妮想當一名記者,但這個簡單的願望被當時的黑暗籠罩和淹沒,像海面上的泡沫一般,只能遠望而無法觸碰。但她依然懷著希望,用樂觀的眼神觀望現在,暢想未來。
日記本該是少年少女記錄日常,平凡而快樂的「流水賬」,而隨時受著死亡威脅的安妮卻留下了一本不一樣的日記!因為希特勒發動的戰爭,她的美好花季被埋葬在納粹集中營里,冰冷黑暗的集中營成了她人生的句點。戰爭不是我能想像的,我也不期望有戰爭來臨,我只能敬佩和緬懷這位女孩,同時珍惜現在的時光。
「我希望在我死後,仍能繼續活著。」
她做到了!1947年,倖免遇難的安妮的父親,將安妮的日記整理後出版。迄今為止,日記已被譯成55種文字在全球發行三千萬冊,成為一筆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產。也許,在法西斯的瘋狂怒吼中,還有許多孩子在微笑著說:「我相信善良。」
我不敢去想像當時的情景,也無法可想,但日記里自始至終滲透出的一份溫暖卻讓我無法忘記。戰爭能摧毀一切,但它無法摧毀人的心靈,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安妮日記》,它寄託了一個少女的美好願望,記錄她對自己和社會的思考,感動和啟迪著我和更多人。
願安妮能將這溫暖永遠留在人世。
【第2篇】
「只要我還活著,能從滿布灰塵的舊窗簾布縫里看到這陽光,這無雲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這樣樂觀、堅強而又令人辛酸的話語出自安妮弗蘭克的筆。《安妮日記》它不是一部虛構的小說,它是一個女孩最真實的手筆寫下的一部日記,一部感動世界的日記。
當我翻開這本書時,萌生了一種從前閱讀時從未有過的感受,這一個十五歲的少女寫的一本日記,一本普通的日記,是有怎樣的力量,感動了世界呢?我帶著好奇與期盼進入了這個故事。安妮弗蘭克是一個猶太少女,她在13歲生日時,得到了一份別致的禮物:一個花格布料封面的日記本。她稱她為「吉蒂」,與吉蒂分享心事,當做自己最知心的密友。為了躲過納粹的破害,一家人躲進了一間「密室」,密室里還有同樣患難的其他4個人。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對安妮這樣一個好動多話的13歲女孩。單調的飯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幾年不能出門、用水和去衛生間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擔驚受怕。這一切差一點把安妮逼瘋了。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她所經歷的一切並沒有使她的心田荒蕪,那裡已經成為一片生機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寫道:「我仰視天空,冥冥中覺得世界還能好轉,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也許有一天,我能實現我這些理想!」讀到此我彷彿看到一個不屈的靈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吶喊,帶著心中不可泯滅的希望
安妮幾十萬字的日記,就是在這間荷蘭阿姆斯特丹263號的密室中寫成的,對吉蒂這個密友,她毫無隱瞞的坦露,對飢餓的嘲弄,恐懼的傾訴,對於自己的樂觀與一閃而過的悲傷和失望,對愛的渴望,對青春期母女的沖突……對,《安妮日記》最感人的地方,就是以一個少女的眼光,觀察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尤其是青少年帶來的創傷。
最終,安妮在密室里的八個人,全部因人告密而被關進集中營,安妮和姐姐瑪戈因傳染上斑疹傷寒而悲慘的死去,她沒能看到期待的一刻。
安妮雖然長久的閉上了雙眼,而我們也再也看不到下一篇安妮日記了,但她的樂觀、勇氣、感恩於愛,長活在億萬世人的心中!《安妮日記》,它寄託了一個少女的美好願望,記錄她對自己的思考,感動和啟迪著我和更多人。願安妮能將這溫暖永遠留在人世。
【第3篇】
「我希望在我死後,也能夠繼續活著」這是安妮在日記中寫的話。每當我一次又一次地讀完這本書時,總會思考:她真的做到了嗎?現實堅定的聲音告訴我:她的確做到了。
這本書讀起來是輕松愉快的,不像聞名遐邇的名著那樣枯燥無味,讓人沒有讀下去的慾望。每當我想起戰後的滿目瘡痍,安妮的悲慘結局,便會不由自主地感到失落,情緒的落差就像高高飛起的風箏一下子被人扯了下來。
這本日記記錄了她從十三歲到十五歲的每一個充滿未知、危險但又富有情趣的生活細節,以及激烈的戰況和她內心深處的思考與疑問。在這兩年時間里,安妮一家一直居住在一間密室里,每一舉一動都受著限制。盡管我與安妮年齡相仿,讀起這本書來有著強烈的共鳴感,但我仍然無法想像,她是怎麼在如此與世隔絕、不自在的環境中生活的?然而安妮似乎並不這么想,有時甚至把新的戰況當成一個逃離的新希望。她有著一顆無比樂觀的心,就這點,讓我無比欽佩。
我承認我總會被安妮樂觀的心態打動。「如果從外部看,我只是一隻沒有自由又喜歡嬉戲的小羊羔;但在內部,指引我的則是美好的那一面的我」她總是嚮往著美好的自我,美好的未來,而並非自己的悲慘的下落和戰後的慘狀。這不由得引發我的深思:對生活感到煩躁厭倦時,難道就一定要一味地抱怨生活嗎?還不如靜下心好好想想解決問題的方案,朝著美好生活大步向前。即使遇到困難,也不應徹底放下希望,失落只會讓陽光更難透過緊密的烏雲,照耀到我們身上。
的確,安妮早已在七十三年前去世,但她的樂觀仍然在影響著全世界。她仍活著,以另一種方式活著。每次在遇到所謂的「人生大起大落」時,想想這個女孩,我都會覺得,一切一定都會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