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兒童上學電影
Ⅰ 十部教育孩子必看的電影
如下:
1、一個都不能少
導演:張藝謀
《奔跑的少年》是我國一部由伊利多斯·帕如克、努爾曼姑·吐爾地玉素甫和阿依古麗·阿不都拉等人主演的教育電影。
故事發生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一個新疆村莊里,主人公帕爾哈提是一所小學的教師,幼年時候的足球夢想被父親扼殺。沙丘上,一顆足球被風吹到帕爾哈提的腳下,喚起了他對足球的回憶和熱情。他將足球帶回家縫好,由此一顆「天賜」的足球便改變了帕爾哈提和他班上十幾個孩子的命運並組建了一個傳奇的球隊。
Ⅱ 彭氏兄弟在一個山村拍的小孩上學故事的電影叫什麼
《走路上學》 導演彭氏兄弟 不為票房 只為夢想 《走路上學》首映大獲成功後,影片導演彭家煌、編劇兼導演彭臣兄弟接受了。談到影片的創作初衷時,弟弟彭臣激動地說:「這部電影我拍得很任性,當初沒想票房的事情,就為了實現自己的電影夢。」 「飛索求學」喚醒電影夢 1987年彭氏兄弟從湖南到深圳創業,目前兄...弟倆創辦的深圳市新經典廣告,已經成為國內屈指可數的廣告公司了。最新版本的小沈陽、陳道明、劉謙、招商銀行等很多廣告都出自這家公司。當初想把溜索上學的故事拍成電影,就源自弟弟彭臣的電影夢。「我1985年報考過北京電影學院,那年我17歲,但沒考上,後來就來深圳了,但是這么多年,我一直沒有放棄對電影的追求,我寫影評已經20多年了。」 彭臣說,南方周末那篇「飛索求學」的報道,像一聲春雷,敲擊在他的心中。春雨過後,種子隨後就發芽了。他開始到處找投資,但是很多人說他瘋了,現在的電影市場是商業片的天下,「你拍這樣的影片,是不是想害我們啊」。沒辦法,只有自己拿錢出來,影片的場景不多,1000萬元的投入,其實很多都花在了行業成本和學費上,僅僅一場姐弟倆吃飯的鏡頭,就拍了1600多尺膠片。拍廣告畢竟和拍電影完全是兩碼事,但兄弟倆就是橫下一條心,一定要把電影拍好,「為了這部電影,當時的想法是,不計成本了。」 彭臣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那個年代的人,把電影看得很神聖,用手電筒照在廢舊膠片上,是哥倆常玩的游戲。雖然為了拍這部電影,對於一家民營公司來說,花了不少錢,但也「不是什麼傷筋動骨的事情」。彭臣始終認為,有夢想就有堅持。彭臣還表示,該片的拍攝深圳市委宣傳部也給予了鼎力支持。 小演員是上帝恩賜的禮物 拍片過程中,從攝制組駐地到拍攝場地,每天僅車程就需要4個小時以上。電影是在2008年3月3日開始拍攝的,拍片途中,他們幾次碰到泥石流,也差點發生車毀人亡的事情。拍攝過程非常艱苦,為了轉換場地,拍攝人員有時也要溜索過江。而且在拍攝過程中,兩個孩子特別不好調教,扮演瓦娃的丁嘉力,總喜歡回頭看鏡頭。孩子頑皮,他喜歡攝影師手裡的視頻播放器PSP,最後彭臣答應給他買一個,讓他用心拍戲。 在選擇支教女教師的演員過程中,也費了不少心思,和很多演員聯系過,人家一聽要溜索過江,都不敢來了。後來和「岩女郎」《五星飯店》中有出色表現的曹曦文聯系,她開始對溜索過江也很怵,但劇本和那裡的孩子一直感動著她,於是曹曦文表示自己豁出去了。 丁嘉力和阿娜木齡都是從怒江的小學校里選出來的演員,是兩個非常可愛,又有表演天分的小演員。「對於這部影片來說,他們真是上帝恩賜給我的禮物。」彭臣說。 讓自己的孩子受教育 在經過怒江邊上的實地采訪後,彭臣的劇本一個星期就出來了,後來邊拍邊改,雖然影片穿插了很多主旋律的東西,但「船一旦下海,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航向的,不過完全不影響影片要表達的東西。」對於影片內容的真實性,彭臣說,都是基於當地的實際情況,只不過劇本把發生在那裡的事情都集中體現在一起了。「我也上去溜過了,溜索弄不好,很容易把手擦傷,上面都是那些折段了的細鋼絲。」 在一定程度上,彭氏兄弟拍攝這部影片也是為了他們的孩子而拍攝的,「我想讓他們珍惜現在的生活,他們上學每天是車接車送。」彭氏兄弟分別有兩個10歲左右的孩子,一男一女,和片中主角的年齡也一樣大小。「這部影片,我女兒看一次哭一次,現在,她和劇中阿娜木齡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兩人玩得很瘋,我女兒去過雲南,阿娜木齡也來過深圳。」 成龍受感動執意參與影片 當初在昆明籌備的時候,彭氏兄弟和電影監制於榮光一起吃飯,恰巧成龍大哥也在。他聽到這個故事,很感動,提出也要演個角色,但沒有合適的。彭臣把在飯桌上寫下了那首《一路》的歌詞,交給成龍,說如果大哥不嫌棄的話,就演唱這首歌曲吧,成龍大哥欣然答應。 通過拍攝這部影片,彭氏兄弟學到了很多東西,「我的夢想也開始起航了,說實在的,我不太願意拍商業影片,我想通過電影表達我想要表達的東西。」有了第一次成功,彭氏兄弟現在又有了新打算,他們正在籌劃兩部影片,一部是清純歌舞勵志片,一部是愛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