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治理問題
『壹』 社會治理的內涵
社會管理從屬於社會治理。社會不是一個實在的事物,所以社會管理是通過管理社會事務體現出來的,而治理,不僅包含了管理,同時也包含了規劃,秩序,體制、規則的建立。所以概念內涵社會管理 < 社會治理。社會治理 = 規劃 + 建立秩序 + 制定規則 + 組織 + 管理。說管理到治理是一個必然趨勢這句話,可以這么考慮,建立體制與規劃是一個發展的過程,也可以這么說,當還沒有建立規劃、秩序的時候,社會僅僅處於響應社會事務管理需求的階段,只有社會管理,沒有治理,隨著社會意識水平提高,開始能夠預先規劃,建立秩序,構成治理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我們知道的,許多原始部落,他們有解決爭端的方式以及婚嫁喪葬祭祀儀式,所以也有實質意義上的社會管理,但是發展了幾萬年到現在,他們還沒有發展出秩序,也就是說的沒有實質意義上的社會治理,所以,社會管理並非必然發展到治理。
『貳』 扶不扶是社會治理的綜合問題這一觀點,指出社會治理的綜合問題
①2014央視春晚被網友熱議最多的莫過開心麻花小品《扶不扶》。其經典台詞「人倒了可以扶起來,人心要是倒了就扶不起來了!」被不少網友、觀眾熱議並競相轉發,小品還被戲稱為「全球華人老太太訛人教學錄像帶」。
②不少人都認為,這個小品深刻地拷問了社會道德,既拷問了攙扶者的道德良心,更拷問了跌倒在地、需要被攙扶的老人的道德良心。
③曾發生在四川達州的「三名兒童扶老人後被索賠」事件,終在5個月後經警方調查確認,老人系自行摔倒。老人也因涉嫌敲詐被處以行拘。而在近期,廣東汕頭高中生也因扶老人反被索賠,終在報警找到目擊證人後,還己清白,老人上門道歉。
④甚至有人極端地認為,一些老人的道德水準已降到「零度」以下,稱他們的道德為「冰點」道德。在西安,一位老人索座不成,坐在少女腿上;還有在樓道里亂堆東西、將公共體育設施拆毀賣廢鐵等不文明現象,似乎給人一種印象:一些老人道德水準偏低。
⑤老人跌倒扶不扶,難道拷問的只是社會道德問題嗎?難道拷問的只是每個人特別是被攙扶老人的道德良心嗎?
⑥其實,老人跌倒扶不扶,不只是道德問題。
⑦因此,在這些看似社會道德良心被無情的「軟性鋼刀」捅得鮮血淋淋的攙扶事件背後,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攙扶者被「軟性鋼刀」捅傷後流血的傷口,還要尋找被捅得復雜因素。
⑧有哪些復雜因素呢?
⑨道德良知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但今日大陸一些人的法律意識欠缺,加上某些地方法律機構的判處失當,給社會道德投下陰影。「跌倒老人扶不扶」這不只是簡單的道德問題,更是社會治理的綜合問題。
⑩今天不乏這些現象:法制觀念淡漠,對個人權利的邊界沒有清醒的認識,進而導致公共意識的缺乏,有老人在公共花園開菜圃,有老人在鬧市區占著人行道賣小菜等。正如已故社會學者費孝通所指出,在個人權利伸張的社會,是有如一捆捆筷子組成,整齊有序而人人平等,有著個人權利還有對等的公共義務。而當個人對自身權益缺乏約束,就只剩下人性中的自私,不顧他者。再在各種運動驅使之下,由於法制觀念的缺失、社會的無序,又使得人們的惡性缺乏約束,敲詐、好佔便宜、以怨報德,等等。
11個人道德與體制機制不是相互隔絕的,人類發展史證明,從生態系統到社會系統,每一個要素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甚至是互生共生的關系。以一些老年人為例,缺乏法紀約束導致了非理性,乃至社會失范。而司法執行機構的判斷失誤,又誤導了社會心理和行為。
12我們的社會,應該是道德良知的光輝照耀人心,法制約束的柵欄維護人心。讓13億中國人付不起一個跌倒在地的老人的悲劇不再上演吧!
說說第①段寫央視春晚小品《扶不扶》在文中的作用。(4分)
第⑤段在內容上強調什麼?結構上有什麼作用?(4分)
聯系第⑦段內容,畫線句中「軟性鋼刀」指什麼?(3分)
請簡要分析第⑩段的論證方法及其在文中的好處。(4分)
本文鮮明地提出「扶不扶」是「社會治理的綜合問題」這一觀點,作者認為有哪些「社會治理的綜合問題」?(4分)
5、照應題目,從反面引出論題,激發讀者閱讀興趣。
6、在內容上強調了老人跌倒扶不扶拷問的不僅僅是社會道德問題,也拷問的是每個人的道德良心尤其是被攙扶者道德良心,結構上提問引人思考,樹立靶子,引出中心論點。
7、老太太故意跌倒而訛詐他人的卑劣做法,形象鮮明地揭示了這一現象對社會道德風氣造成極大地傷害,從反面突出文章中心論點。
8、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用老人在公共花園開菜圃、在鬧市區占著人行道賣小菜事例,並引用費孝通有關個人權利與公共義務的關系觀點,深刻而有力地論證了中心論點跌倒老人扶不扶這不只是簡單的道德問題,更是社會治理的綜合問題。
9、民眾法律意識欠缺,法律機構判處失當。
現實生活中一些人展示出的特徵為:法制觀念淡漠,對個人權利的邊界沒有清醒的認識,進而導致公共意識的缺乏。正如已故社會學者費孝通所指出,在個人權利伸張的社會,是有如一捆捆筷子組成的,整齊有序而人人平等,有著個人權利還有對等的公共義務。而當個人對自身權益缺乏約束,就只剩下人性中的自私,不顧他者。再在各種運動驅使之下,法制觀念的缺失,社會的無序,又使得人們的惡性缺乏約束,敲詐、好佔便宜、以怨報德,等等。
個人道德與體制機制不是相互隔絕的,人類發展史證明,從生態系統到社會系統,每一個要素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甚至是互生共生的關系。以一些老年人為例,缺乏法紀約束導致了非理性,乃至社會失范。而司法執行機構的判斷失誤,又誤導了社會心理和行為。
今日大陸一些人的法律意識欠缺,加上某些地方法律機構的判處失當,給社會道德投下陰影。「跌倒老人扶不扶」這不是簡單的道德問題,更是社會治理的綜合問題。
『叄』 創新社會治理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創新社會治理的主要措施共有以下4點:
(1)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堅持系統治理,加強黨委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堅持依法治理,加強法治保障,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
(2)激發社會組織活力。正確處理政府和社會關系,加快實施政社分開,推進社會組織明確權責、依法自治、發揮作用。適合由社會組織提供的公共服務和解決的事項,交由社會組織承擔。支持和發展志願服務組織。
(3)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建立暢通有序的訴求表達、心理干預、矛盾調處、權益保障機制,使群眾問題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權益有保障。
(4)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統一權威的食品葯品安全監管機構,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監管制度,建立食品原產地可追溯制度和質量標識制度,保障食品葯品安全。深化安全生產管理體制改革,建立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防災減災救災體制。
(3)社會治理問題擴展閱讀: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必須深入研究社會治理規律,不斷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方法,增強社會治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充分把握我國社會運行條件和機制發生的變化,深刻分析影響社會穩定和社會活力的因素,尋找相應的治理對策和方式方法。
從基於計劃經濟體制的社會治理轉變為面向市場經濟體制的社會治理,從封閉的區域性社會治理轉向開放的系統性社會治理,從人口低流動性的社會治理轉向人口大規模快速不均衡流動的社會治理,從面對低風險的社會治理轉向應對高風險的社會治理,我們黨不斷深入研究社會治理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新挑戰,不斷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方法,取得了明顯成效。
把專項治理與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緊密結合起來,這是對改革開放以來社會治理實踐的深刻總結,體現了標本兼治、遠近結合、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的現代社會治理辯證思維。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與時俱進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肆』 網路社會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包括哪些
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堅持系統治理、堅持依法治理、堅持綜合治理、堅持源頭治理。
1、堅持系統治理。社會治理不僅是政府的工作職能,而且也需要社會各界一起參與,要從政府包攬向政府主導、社會共同治理轉變。黨委要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把黨的各種優勢發揮到社會治理中。政府要發揮關鍵作用,把社會治理作為政府的基本職能,不斷提升引領社會、組織社會的能力。社會各方面要踴躍參與社會治理,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發揮人民群眾的協調作用,形成社會治理的健全體系。
2、堅持依法治理。堅持依法治國是四個全面戰略的重要內容,社會治理當然也要堅持依法依歸,從管控規制向法治保障轉變。要加強法律宣傳,樹立法治思維,改進法治方式,做到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制環境。切實加強社會治理領域的立法,促進各級執法機關要嚴格公正執法,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弘揚法治精神。
3、堅持綜合治理。社會治理不能簡單除暴的進行,要學會應用網路、媒體等新的治理手段,進入新的社會領域,從單一手段向多種手段綜合運用轉變。注重道德約束,注重規范社會行為,注重運用教育、協商等工作方式,注重協調社會關系。
4、堅持源頭治理。社會治理必須從源頭上根治矛盾,解決源頭性問題,從事後處置向源頭治理前移。要高度重視了解民情民意,要高度重視了解存在問題根源,從被動應付向注重治本轉變,使社會治理關口前移,盡可能使社會矛盾化解在萌芽里。要注重形成社會治理的長效機制,將行之有效的社會治理方式變成制度,進一步健全各方參與的機制。
『伍』 社會治理意義
社會治理是一個不斷變革的過程,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國社會治理形態發生了深刻變革。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社會治理具有不同的特點。最早在社會領域的體現就是「社會管控」,即國家對社會的嚴密管理和全面控制。改革開放後,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的市場化,即體現為一種「社會經營」。199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首次提出社會管理是政府的基本職能。2011年,社會管理及其創新上升為國家重大戰略任務。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正式提出「社會治理」概念。從社會管理到社會治理,體現了黨的理論創新。
社會治理與社會管理的區別體現在:管理是單一靠政府監管主體的模式,治理體現的是多方主體的平等參與;管理體現的是政府本位,治理體現的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管理體現的主要是行政命令,治理體現的是協商、民主合作與參與;管理是政府自上而下的主動性行為,治理則是上下互動、全方位互動的管理過程;管理體現的是行政效率優先,治理體現的是和諧團結、共享發展成果。政府的精力是有限的,要充分吸收社會、市場、群眾的力量參與到社會治理中來,通過民主協商,共同把社會管好,治理成果由群眾共享。當前,社會治理取得偉大的成就,但也存在很多問題,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通過分析問題,剖析原因,尋找對策。
一、當前社會治理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社會結構問題
城鄉結構的失衡,「城市病」問題嚴重,環境污染、交通擁堵、人際關系疏離、相互信任度低、社會治安問題等還比較突出,農村則是「三留守」人員缺少關愛、人口離散化、土地拋荒、治安薄弱、家庭婚姻等各方面都有比較嚴重的問題。
(二)社會流動問題
由於區域和城鄉發展差異明顯,大部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必然是跨區域的、離土離鄉的轉移。往往是青壯年勞動力隻身外出務工,但在務工地,住房和子女上學等難以解決,客觀上必然形成農村「三留守」問題。當前,加強農村社會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農村「三留守」關愛服務體系,仍然是必要而迫切的重要課題。
(三)社會訴求問題
我國在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信息化發展的過程中,矛盾增多是個不可迴避的現象。工業化過程中,環境污染、產能過剩、勞務糾紛、安全生產等問題;城鎮化過程中,城市外來人口管理、農村「三留守人員」關愛工作、社會治安等問題;市場化過程中,企業破產、改制,職工勞動關系、利益分配等問題;信息化過程中,針對網路虛擬社會管理等問題。我國現階段的群體性事件絕大多數屬於人民內部矛盾。另外,群眾的需求是不斷增長的,比如群眾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優美的環境。群眾對社會公平、正義、環境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對人身權、財產權等權益有了更高的期待。
(四)意識形態問題
拜金主義、官員腐敗、質疑英雄人物事件、富二代鬧劇、互聯網水軍、網路打手等問題,反映出「信仰危機、信任危機、信心危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這些都嚴重沖擊了社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人與窮人貧富差距過大,再加上一些富人「為富不仁」和「炫富」行為,不斷激化階層矛盾,導致部分社會成員存在「仇富」「仇官」心態。
(五)治理方式方法上的問題
一些基層自治組織,軟弱無力,自治能力欠缺,缺乏組織、引導群眾致富能力,在群眾中沒有威望,使得各項工作難以推進;有一些更是矛盾重重,形成不同的派別,利益斗爭不斷,上訪事件不斷。干群互不信任,對幹部也缺乏有效監督,使得矛盾不斷激化。
一些領導,社會治理思路和模式上存在問題,比如選擇性執法、突擊性執法,很多問題不是長期以來一貫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去執法,而是媒體曝光了、上級來檢查了、領導有新要求了再執行,使得長期以來存在的問題,迅速突擊解決,沒有考慮到群眾的接受能力,容易使社會矛盾集中爆發。突擊掃黃、突擊拆遷等,這些突擊做法,只能說歷史欠賬比較多,突擊治理後並沒有形成長效機制。執法中,存在選擇性變通執法,熟人來說情了,從輕解決。還有的是「越鬧越解決,不鬧不解決」,對群眾反映的問題不重視。對群體性事件,採取強硬措施,上綱上線。諸如此類行為,都反映出一些幹部「人治」思想很嚴重,缺少法治觀念。
二、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幾點要求
(一)創新社會治理的根本立足點
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首先要解決為什麼人的問題,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必須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的需求和期望在質上和量上、在種類和范圍上都出現了一些新變化。一些基本的生活需求還需要持續保障,新的需求和期待又不斷出現。這就需要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當作我們社會建設工作的奮斗目標。
(二)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應把握的重點
由於我國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社會建設長期滯後,產生和積累了不少社會問題,有許多問題成為社會熱點和難點問題,人民反映強烈,嚴重影響了我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的積極性創造性發揮,影響到了我們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社會治理就是要在做好社會保障的基礎上去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只有把群眾關心的教育、就業、扶貧、健康等問題切實解決好,老百姓才能有更多獲得感。對於這些社會問題必須盡快逐步解決,分清楚輕重緩急,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要按照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的要求,有步驟有計劃地予以解決。
(三)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應處理好的關系
社會治理關系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事情繁多,任務繁重,必須協調好經濟與社會發展、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社會領域各項事業的發展、社會治理與社會服務,做到可持續發展。同時還應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社會的關系,黨委、政府和社會組織的關系,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關系。
政府把經濟領域的問題交給市場來起決定性的作用,通過市場機制本身的運作實現好優勝劣汰,政府要把以前重經濟干預的做法轉到加強社會服務上來,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扶持社會組織更好地參與到社會治理中去。政府對於社會組織要給予更多支持,扶持社會組織做大做強,更好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更好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對於群眾不斷提升的對於美好生活的各種需求,政府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政府要努力改善民生,完善社會治理,努力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但是,我們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要遵循好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陸』 社會治理有什麼問題亟待關注和解決
當前我國社會治理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既有國際的也有國內的,在社會生活全球化和信息傳播網路化的情況下,國際國內面臨的問題也相互影響和交織在一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社會流動加快,管理好巨大流動人口任務繁重。多數城市的農村進城的流動人口難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體系,在戶籍、就業、住房、子女教育、社會保障等諸多方面面臨很多困難。.......管理好規模巨大的流動人口,涉及社會治理體制的方方面面,任務十分繁重。
城鎮化成為經濟發展新動力,土地徵用、房屋拆遷引發的矛盾沖突持續增多。在城鎮化的過程中,城鎮化落後於工業化、人口城鎮化又落後於土地城鎮化的問題比較突出。......
勞動力供求關系發生變化,非公有制勞動密集型企業勞動關系緊張問題突出。我國初級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新增勞動力數量在逐年下降,預計到「十三五」期間將會轉變為負增長。......
農村基層財政力量薄弱,一些地方的基層干群關系需要理順。在一些地方,基層事權和財權不匹配的情況比較突出,各種需要地方財政配套撥款的社會事務較多,雖然中央三令五申嚴禁「亂收費」,但一些地方政府在缺乏財源的情況下變換名目向群眾收費的問題仍屢禁不止。......
基層治理體制發生變化,需要重建把問題化解在基層的機制。......
收入差距擴大,分配不公問題成為引發社會問題的深層原因。現階段收入差距的持續擴大,正在成為影響中國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和引發各種社會問題的深層原因。......
群體性事件問題突出,各種新型社會風險需要高度重視。近年來,群體性事件問題在群眾中引起較大反響。...
另外,近年來頻繁發生的一些食品安全和環境安全事件,也多具有難以預測和容易引起民眾恐慌的現代風險特點,需要高度重視。以上供參考。
『柒』 請談談您對解決社會治理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的想法
隨地吐痰問題。
中國人惡習眾多,華北隨地吐痰,華中吐口水,華南吐檳榔水,實際上都是一類不文明行為。這里專門說隨地吐痰。
吐痰行為自古就有之,古人認為吐痰是清除體內的穢,是一種自我清潔好行為,有地位人還專門發明了痰盂,窮點的就用痰筒,底層百姓就是吐地上了,不過也不吐在自家或室內,只在公共場合的泥路或泥地上吐。可見古人也知道亂吐痰是錯誤的。
現代人,不論公司經理,官員,煤老闆還是市井小民各個隨地吐痰,絲毫不覺得有什麼不妥,現代城市地面硬化了,沒有泥土地了,到處是黃白的痰漬,惡心之極。這什麼心理導致的?我認為就兩個原因,自賤和從眾,他們不是不知道吐痰很卑賤丟臉,因為在正式場合有攝影和眼睛盯著他們,他們從不隨地吐痰,甚至更極端有痰還要咽下去,一旦沒人監督了,馬上就自我貶低,因為他們內心的定位就是這個,這叫什麼,古人雲:不吐不快是也。既要面子,也要痛快。你要是提醒他們,他們馬上跳起來,「你管得著嗎?@@@@!」刺到他們G點了,他們以為他們是文明人,實際上為了痛快的除去自己的穢,他們根本不在意文明,他們的自我定義是一個立牌坊的婊子,內心的骯臟映射到外表來了而已。
結論就是:吐痰是人的一種自我清潔,而隨地吐痰的行為就是因為內心丑惡映射到了外表。
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真不是我危言聳聽,想解決國人的隨地亂吐的行為只能靠重罰,因為我是中國人,所以太明白了,解決一種中國人的壞習慣,只能用恐懼去抑制他們內心的丑惡,就像加個塞子,塞上三代人,後代自然而然就改正這個陋習了。
『捌』 當前社會治理面臨哪些問題
1
矛盾糾紛不易化解。隨著我國進入社會轉型期,舊有的城鄉二元結構逐漸瓦解,新的利益群體和階層不斷產生,隨之各種新的利益訴求不斷涌現,解決這些問題不僅缺乏一些制度規范,也缺乏有效的實踐經驗,導致一些矛盾問題久拖不決。同時,隨著經濟發展的進一步加快,涉法涉訴、征地拆遷、安置補償、環境污染等問題不斷增多。
安全防控壓力不斷加大。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進一步轉變,農村的治安形勢不容樂觀,壓力不斷增大。尤其隨著農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數量的不斷增多,很多針對目標人群的刑事犯罪居高不下。加之老人和兒童的辨別能力和防範意識有限,極易產生各種群體性問題。
提供服務能力相對不足。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權利意識的增強,需要基層社會治理提供更加多樣化、優質化、科學化和人性化的社會服務。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受資金、人員、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制約,很多基層社會治理機構無法有效滿足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
人員隊伍建設難度加大。就基層社會治理的現實情況看,主要存在幹部隊伍的整體水平不高、缺乏年輕幹部、工作積極性和能力素質不足等問題,極大地影響了基層社會治理水平的提高,也損害了基層幹部隊伍的形象。
基層社會治理方式創新不足
2
思維理念相對落後。當前,個別地區將大部分人力、物力和財力都放在了經濟建設上,而對於社會建設和基層社會治理缺乏足夠重視。同時,在社會治理的實際過程中,沒有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的治理理念,很大程度上把治理當管理,缺乏服務意識和理念,導致基層社會治理嚴重虛化。
治理方式創新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在進行社會治理的過程中,方式方法缺乏有效創新,運用行政干預手段過多,硬性的規定辦法過多,服務機制沒有完全跟上,沒有做到「疏堵結合」,缺乏與人民群眾交流溝通的載體和機制。同時,一些地區和部門缺乏足夠的服務意識,服務水平較低,制定政策和制度的時候,並沒有將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導致很多治理制度形同虛設,無法落實。
治理機制尚不健全。阻礙基層社會治理水平提升的另一原因在於,基層社會治理的體制機制尚不健全,導致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一些突出問題責任主體不清,職責許可權劃分模糊,很容易造成個別部門之間推諉扯皮,導致一些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化解。
突破基層治理困境的有效路徑
3
不斷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理念。一要突出以人為本理念。要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和思想觀念。二要突出系統治理理念。在突出黨委領導作用的同時,大力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引導和鼓勵社會各方面廣泛參與。三是突出依法治理理念。嚴格按照法律程序和規定辦事,樹立法治思維,創新法治方式,推動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
不斷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領導和治理機制。一是以黨組織為引領。要切實把基層社會治理納入到黨建計劃之中,努力健全基層黨組織。二要以自治組織為重點。要讓村委會、社區等自治組織充分發揮作用,積極引領人民群眾主動進行自我管理、監督、教育和服務。三要以服務能力為保障。通過社會化方式,引導市場力量參與提供社會服務,努力培育多種社會服務平台。
不斷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矛盾化解機制。一要注重預防。建立長效機制,實現應急處置和日常管理並重,最大限度地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二要科學化解。對於一些偶發性問題,要及時化解,特事特辦。而對於一些周期性問題,要制定製度和辦法,通過制度來化解。對於一些長期性矛盾,要突出制度的延續性,通過持續工作,解決矛盾。三是嚴格追責。建立完善的獎懲制度,並細化責任追究機制,倒逼矛盾化解,推動基層社會矛盾的科學、高效解決。
不斷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服務機制。一要創新服務模式。要革新傳統服務方式,在一定范圍內推行網格化服務模式,推動社會服務進基層、基層事務進網格、工作責任進網格。二要突出高效服務。在完善傳統服務方式的同時,突出社會服務的科技化和高效化特點,努力構建10分鍾服務圈等高效服務網路。三是突出服務反饋。要設立完善的服務反饋機制,及時加強與人民群眾的溝通交流,及時掌握群眾的服務需求。
不斷增強基層社會治理的動力和活力。一要激發主體意識。要通過有效的宣傳教育形式,逐漸引導廣大人民群眾自覺參與社會治理,激發人民群眾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二要拓寬參與渠道。要通過村務公開和集體表決等方式,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的參與權、知情權和表決權。三要科學確定公共事務。將一些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事務納入到基層治理的內容和計劃中,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責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