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軌底坡整治

軌底坡整治

發布時間: 2020-11-20 19:22:09

『壹』 天津工務段2014年鋼軌防斷措施

按照《北京鐵路局鋼軌防斷標准化管理辦法(試行)》(京工函〔2014〕54號)的文件要求,為進一步規范鋼軌防斷管理,提高標准化工作管理水平,確保2014年至2015年鋼軌防斷工作有序可控,實現防斷工作目標,結合我段實際,特製定天津工務段2014年鋼軌防斷措施。
一、成立組織、加強領導
㈠為確保防斷工作扎實有效開展,段特成立防斷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段長、黨委書記
副組長:段領導班子成員
組員:線路技術科、安全科、安全生產調度指揮中心科長(主任)、主管工程師及調度,材料科、職教科等科室相關人員
職責分工。
段長、黨委書記負責防斷全面工作。
主管維修副段長負責組織落實總公司、局鋼軌防斷有關規定、要求,明確防斷重點,制定本單位防斷工作目標、工作安排、措施、預案以及考核機制,並組織實施。根據設備狀態、年度大維修及各類施工情況,統籌安排防斷有關工作。
其他副組長根據各自分管工作抓好防斷的貫徹落實工作。
線路技術科牽頭,安全科、安全生產調度指揮中心配合,負責及時組織防斷檢查和隱患分析,總結養修經驗及鋼軌傷損發生、發展規律,解決線路養修及探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對斷軌故障進行調查、分析、處理。
線路技術科牽頭,材料科配合,負責車間防斷備品、防斷備料補充。
職教科牽頭,線路技術科、安全科配合,負責對相關車間進行防斷、巡冷業務知識教育培訓。
二、明確防斷工作方針、目標
工作方針:以客車安全為重點,牢固樹立預防為主、源頭控制、分級管理、強化探傷、全員防斷、多級檢查的思想,以狠抓設備標准化、作業標准化為基礎,強化專業技術管理,建立健全鋼軌防斷安全管理體系,使鋼軌防斷工作始終處於受控狀態。
工作目標:實現「兩消滅、兩減少、一壓縮」,即消滅因探傷漏檢造成的責任斷軌,消滅因設備失檢失修造成的責任斷軌,減少探傷誤判,減少同比斷軌件數,壓縮斷軌故障延時。
防斷關鍵期: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3月15日
三、明確防斷重點
㈠重點地段
1.設備交界
寶坻車間管轄內:京哈津薊聯與豐潤工務段交界、大秦津薊聯與太原局茶塢工務段交界
天一車間管轄內:天津城際上聯與北京高鐵工務段交界
楊柳青車間管轄內:天津西動車走行A線與北京高鐵工務段交界
南一車間管轄內:南倉城際京滬聯與北京高鐵工務段交界
漢溝車間管轄內:京滬、京滬三線與豐台工務段交界
德州車間管轄內:京滬線與濟南局交界,石德線與衡水工務段交界
汊沽港車間管轄內:津霸線與保定工務段交界
塘沽車間管轄內:津山線與秦皇島工務段交界
同時,車間、工區交界地段也應列為防斷重點地段,特別是應急處理時應做好車間、工區間的配合,各自主動跨前一步,壓縮故障延時。
2.京津冀快運徑路
北環列車徑路:涉及我段自南倉站上行出發場始發經京滬上行線出段管界,經過局內環線徑路再由津山上行線進入管界到南倉站上行到達場。
北環列車停站:南倉站、泰達站、張貴庄站(技術停車)
南環列車徑路:涉及我段自南倉站上行出發場始發經京滬上行線出段管界,經過局內環線徑路再由石德上行、德州站(折角)、京滬上行線、天津西站、到南倉站上行到達場。
南環列車停站:長庄、吳橋、東光、泊頭、滄州、青縣、唐官屯、靜海、楊柳青、南倉站。
涉及到的車間應加強快運徑路的檢查,掌握列車時刻,必要時在快運列車到達前進行一次檢查。
3.各線關鍵地段
⑴擾動道床基礎施工地段
重點是下半年大修、集中修涉及到的京滬、津山、北環、進港二線等沿線相關線路車間。
⑵鋼軌超期服役地段
京滬上下行、津山下行超大修周期地段:涉及德州、吳橋、東光、滄州、青縣、靜海、楊柳青、天西、南一、漢溝、天二、軍糧城、塘沽。
⑶側磨、魚鱗紋、掉塊地段
側磨嚴重地段:津山上行134+373—134+628、津山下行138+958—139+164
魚鱗紋嚴重地段:京滬三線、石德線部分區段
特別是對鋼軌掉塊地段要列為線路、探傷車間檢查重點。
⑷非自動閉塞區段及調諧區(四顯示盲區)
非自動閉塞區段:陳支線、南曹線、津薊線、津霸上行疏解線、薊港津山聯、北金聯絡線、大秦津薊聯、京哈津薊聯、北塘新港聯。
調諧區(四顯示盲區):各線共計434段。
⑸翹頭軌地段
滄州線路車間管內,京滬下行256+828—257+665。
青縣車間管內,京滬下行218+750—219+150、京滬下行220+800—221+500、京滬上行234+730—235+330。
㈡重點設備類型
各車間應建立健全防斷重點地段台賬,重點關注小半徑曲線地段、非自閉區段、橋隧兩頭100米范圍內、道口、長大坡道、木枕和砼枕過渡地段、無縫道岔及前後25m范圍內、緩沖區、非標無縫線路、路基下沉地段、頂橋地段、路基注漿(膠)地段、路基松軟地段、提速道岔處所、大中修施工、大機作業等擾動基礎地段、無縫線路插入短軌地段、高溫鎖定地段、鎖定軌溫不明、不準、不勻地段、固定區或無縫道岔嚴重不均勻位移地段、大軌縫地段、疲勞軌、再用軌、掉邊軌地段、嚴重缺碴和軌面嚴重不良等地段。對存在防斷隱患的地段,各車間要在段明示的防斷重點地段的基礎上,按工區劃分詳細列舉防斷重點地段、處所,實行動態管理,落實銷號制度,及時組織消滅。在此重點提示以下設備類型:
1.SC325道岔長心軌和翼軌,特別是長心軌尖端330-550mm段、翼軌變截面處。涉及京滬線獨流至長庄間的14個站。其它道岔的尖軌、可動心軌。
2.鐵聯線道岔尖軌、基本軌傷損及滑床板開焊、斷裂病害。涉及漢溝、楊柳青、塘沽、滄州、德州線路車間。
3.現存鋼軌傷損處所,土埋鋼軌,道口處鋼軌隱蔽傷損及鋼軌焊補處所。
4.重點接頭,如凍結接頭、膠接絕緣接頭、異型接頭,特別是施密特膠接絕緣夾板車間要安排重點檢查,涉及漢溝、汊沽港、楊柳青、南一車間。
5.線路基礎薄弱地段,重點是道床嚴重板結、翻漿、吊板及汛期過水地段。
6.正線焊補處所。各線路車間必須再進行一次全面細致的排查,一經發現必須立即上報線路技術科,並安排處理。
7.大軌縫處所。各車間應實時關注軌縫變化情況,及時消滅18mm及以上大軌縫。
四、加強探傷檢查
1.抓住重點,確保探傷周期
一是兩個探傷車間要合理安排工作,把工作打滿打實,全力確保正線、客車徑路到發線母材探傷周期。對於不能按周期完成焊縫探傷的線路,應對曲線內的焊縫優先安排探傷。同時,探傷車檢測過的區段可以替代母材探傷,探傷車間可以調配探傷力量加強焊縫和薄弱設備的探傷檢查。
2.加強薄弱設備的探傷及手工檢查
一是SC325道岔探傷。按照京工電2012-715、2012-723號文件要求,嚴格執行檢查部位、方法及周期規定。
二是新焊縫探傷。要求探傷車間在48小時內進行探傷,特殊困難情況下不能超過7天。
三是道口內鋼軌探傷。在滿足正常探傷周期的前提下,探傷車間要安排對道口內鋼軌進行加強探傷。
四是曲線側磨、魚鱗紋、掉塊嚴重地段探傷。探傷車間要積極研究探傷方法,根據鋼軌情況調整好探頭位置和探傷靈敏度,控制走行速度不超過1.5km/h,重點區間探傷車間幹部要跟班盯控,同時加強手工檢查。
3.加強探傷數據回放分析
當日數據分析必須24小時內分析完畢;二是探傷車間應按傷損程度進行分級復核,發現疑似嚴重的傷損,如眼裂、明顯的核傷,必須24小時內去現場復核;三是數據分析組除分析傷損外,還應重點分析走行速度、探傷靈敏度及任務完成情況,每周、月形成分析報告上報車間。四是可以採用交換數據分析或專人專通道分析等方式,最大限度降低人為原因造成的漏檢。
五、加強設備檢查整修
1.全面加強無縫線路穩定性
一是進入防斷期前對破壞道床基礎地段、扣件扭力矩不達標地段的扣件、接頭螺栓進行全面復緊。重點是無縫線路緩沖區、道岔前後50米等地段,加強防爬鎖定,復擰魚尾螺栓和扣件螺栓,補充失效和缺少扣件。特別是要做好集中修、大修地段的施工後強制保養工作,及時均勻和補充石碴,確保線路狀態穩定。二是對因放散、換軌等原因留下的非標接頭,要依據我段非標接頭整治推進計劃進行焊復或凍結,對冬前完不成地段必須採取有效措施。三是加強凍結接頭養護。對凍結接頭要高度重視,本著邊檢查邊整修的原則,對軌縫拉開的要全部調整到位,復緊螺栓,確保扭力矩達到規定標准。
2.解決重點病害,提高設備質量
一是加強對魚鱗紋傷損、擦傷、掉塊、軌底角銹蝕或卡損的日常巡視和探傷檢查,消滅吊板病害,對於嚴重傷損處所要予以加固或更換。特別是由魚鱗紋發展的掉塊的地段,傷損發展快且不規則,因此要高度重視並列入巡視檢查重點,適當加密檢查周期。
二是加強大軌縫整治。各線路車間應在10月底前有計劃的完成軌縫調整工作,消滅18mm及以上大軌縫。同時,加強日常巡視檢查,發現問題必須立即整治。
三是鋁熱焊、氣壓焊接頭處不允許存在吊板和暗坑,減少墊板厚度,進行撤板搗固。調查焊縫接頭不平順數量及時組織二次打磨。針對翹頭軌地段內氣壓焊、鋁熱焊接頭統一進行鼓包夾板加固處理。
四是SC325道岔及時消滅第38、39、40#墊板處空吊、滑床板離縫和心軌豎切部分不密貼及連接零件松動等病害。對長心軌頂面光帶起點距尖端距離不足500mm、工作邊圓弧光帶起點在435mm前軌頂承受垂直荷載的提前受力問題,要採取打磨或翼軌下墊1~2mm的剛性墊片進行微調,並保證第38#墊板離縫在0.5~2mm之間,第39#墊板離縫不大於0.5mm,第40#墊板不大於1mm,查照間隔良好。
五是對道口內鋼軌銹蝕嚴重處所,重視因軌底角裂紋、嚴重銹蝕引起的斷軌情況。彌補探傷盲區的檢查;凡磨損超限的鋼軌應逐步進行更換。保持主軌與護軌、道口塊(或夾木)的相對位置標准。
六是全面撥正線路方向,對鋼軌和接頭硬彎要加強綜合整治。尤其是全面撥正曲線、固定曲線頭尾和線形,確保曲線圓順。
七是對歷年發生的凍害處所要進行注鹽等方式進行預防整治,對新發生的凍害處所加強檢查與整修。
3.嚴格控制三折源頭
一是嚴格焊接、焊修、打磨工藝,禁止道岔尖軌、基本軌焊補;二是嚴禁野蠻裝卸、錘擊鋼軌等人為傷損。各車間在入冬前要對加固接頭進行一次平推檢查,嚴禁夾板、軌枕抗壓焊道。三是鋼軌及道岔部件上線前車間主任或工長必須仔細檢查外觀質量,嚴禁有缺陷軌件上道。
4.加強鋼軌及重點接頭手工檢查
每年11月1日~次年3月15日,線路車間組織鋼軌手工檢查每月一次,工區每15天一次。重點對焊縫接頭、凍結接頭、絕緣接頭,擦傷、掉塊、調邊軌、疲勞軌、翹頭軌地段及熱矯直軌處所加強檢查。進港二線大機清篩地段加強焊縫、接頭夾板的檢查,探傷車間應根據施工進度安排好施工後地段的探傷工作。相關檢查情況必須留有檢查記錄。
5.加強巡冷工作
巡冷工作的重點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半自動閉塞區段、四顯示盲區(調諧區)、正線及客車徑路的道岔。
⑴明確檢查周期及檢查重點
一是半自動閉塞區段。檢查周期:每日檢查不少於1遍。檢查重點:曲線地段,魚鱗紋、掉塊、側磨等鋼軌綜合病害較多地段及傷損加固處所。
二是四顯示盲區(調諧區)。檢查周期:每日檢查不少於1遍。檢查重點:全面檢查26m或29m范圍內鋼軌狀態。
三是正線及客車徑路的道岔。結合《天津工務段正線及客車徑路道岔巡視檢查管理辦法》(津工線技[2014]93號)關於關鍵期巡檢周期的相關要求,明確防斷期的巡檢周期為:每天早、晚各1次。檢查重點:SC325道岔轍叉兩側翼軌變形部位的焊縫、距長心軌尖端500mm~550mm軌頭和軌底部位、與尖軌連接的焊縫或膠接接頭、基本軌與尖軌密貼處、轍叉、護軌;鐵聯線道岔重點檢查尖軌、基本軌的磨耗、掉塊,滑床板的斷裂、開焊。對高錳鋼轍叉手工檢查時用敲、看、照的方法,重點檢查岔心、岔趾、岔跟和咽喉等部位。
檢查中遇發現危及行車安全的問題要立即向車間、段匯報,並果斷採取攔、停、扣措施。
⑵加強巡檢人員人身安全控制
每次巡檢必須雙人上崗,設置好駐站防護員,與調度指揮中心進行上線聯控,並堅持一人巡檢、一人防護的原則。
⑶明確巡檢攜帶工具
防護備品,以及檢查錘、450mm活口扳手、塞尺、石筆、手電筒。
⑷做好痕跡管理
半自動閉塞區段。各車間要制定嚴謹詳細的巡迴圖,每日巡視到交界處,要用石筆在軌腰上標注日期及檢查人姓名,檢查痕跡保留7天,過期予以擦除。四顯示盲區(調諧區),在26m(29m)禁停標志對應的鋼軌軌腰上標注。同時做好巡檢時間、軌溫和設備狀態紙質巡檢記錄。
正線及客車徑路道岔。按照《天津工務段正線及客車徑路道岔巡視檢查管理辦法》(津工線技[2014]93號)有關規定執行。
六、加強無縫線路技術管理
1.加強鋼軌位移觀測的管理。各車間要按照《天津工務段無縫線路及無縫道岔管理細則》(津工線技〔2014〕177號)要求,每月對管內無縫線路位移測量一遍,並根據設備狀態需要適當增加觀測次數。線路車間發現無縫線路固定區位移累計值大於10mm應及時上報線路技術科,查明原因,採取相應措施。車間要及時將實際鎖定軌溫資料及分析下發所轄工區。防斷關鍵期段線路技術科無縫線路主管、車間主管幹部每月不少於2次鋼軌位移觀測的跟班檢查。
2.段、車間、工區應實施更新管內無縫線路(道岔)技術卡片、無縫線路台帳、放散實況等技術資料,在技術卡片中要對斷軌、脹軌、換軌、放散、大機清篩及各項擾動基礎施工等情況逐項登記。
七、強化應急處理能力
1、。完善斷軌應急處理預案
各車間應將沿線的搶險通道提前進行排查統計,綜合考慮斷軌易發時段與客車集中時段等各種不利影響,根據管內設備、交通等實際,研究制訂加強檢查、快速反應、快速處理的具體辦法。
各車間要結合設備、人員變化情況,重新修訂斷軌應急處理預案,做到流程清晰、分工明確,特別是各工區每天值班的應急處理人員分工必須明確,每日確保司機、切割手在崗值班。同時,為了提高防斷軌搶修人員的應急處理能力,各車間要組織開展好本車間的防斷軌實作演練活動,規范演練人員搶險處理的程序,增強防斷軌人員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各車間要在10月31日前組織所有設備工區進行防斷演練。重點針對人員分工、反應速度、處理程序、機具使用、信息反饋等方面逐項檢驗實戰能力,特別是要針對斷軌後不易處理的特殊設備及預想最不利情況,制定有效的應急預案。防斷期內段將不定期組織進行防斷演練,抽查各車間演練效果及應急處理能力。同時,今後段組織的防斷演練比照斷軌,隨機在現場演練後調取演練地點的相關探傷數據,對數據中反映出的作業標准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分析。
2.加強備品管理
線路上、防斷搶險車里、防斷箱內備用的鋼軌、短軌頭、夾板等材料按鋼軌型號配齊,保證數量充足。工區備用的防斷工具、急救備品一律放在專門的搶修室明顯位置,一旦有事要取出就能用,每個值班人員都要知道機具在什麼位置,都要會使用。普通夾板及鼓包夾板等常備材料及6米短軌備足存放於指定位置。防斷工具嚴禁挪做它用。對斷軌急救車上的各種機具、材料,由專人每周進行一次檢查,對搶險的鋸軌機、發電機、鑽孔機進行開機試驗,檢查檢修,確保狀態良好,保證隨時能夠正常啟動。
3.加強值班
各車間、工區要合理安排值班力量,明確請假替班制度,確保應急處理快速到位。車間值班幹部每日不少於2人,防斷車輛24小時待命。有設備的工區防斷期間要有值班表,每日保證有處理斷軌故障的足夠人員值班和帶班人員,原則上不低於工區人數的三分之一,少於12人的工區最低不少於4人(其中每日工班長1人)。
八、嚴格控制焊軌質量
1.焊接作業軌溫應不低於5℃,且應避免大風和雨雪等不良天氣。必須在不良天氣進行焊軌作業時,應採取相應措施,並使環境溫度高於5℃;推凸後應採用石棉或其他材料覆蓋直至軌溫降至300℃以下。
2.接頭兩側有孔情況下,軌端距第一孔不足100mm時不得進行焊接,軌端距第一孔大於100mm時,應對螺孔進行倒棱處理,以防在焊接時,由於冷熱收縮,產生裂紋,造成鋁熱焊接頭斷裂。
3.焊軌過程中各步驟要嚴格把控,以確保焊軌質量。
4.焊接記錄要依照現場施工情況如實填寫,並要經設備所屬車間驗收合格後簽字。
5.綜合車間每日焊接施工後由專人以電子表格的形式將當日焊軌完成情況於17:00前由辦公網傳送至探傷車間,以便探傷車間盡快安排探傷。
九、加強過程式控制制
防斷關鍵期內,要加強各級幹部跟班檢查和數據分析的力度,強化現場指導工作,具體要求如下:
主管副段長:抽查探傷數據回放分析每月不少於2次,現場跟班探傷檢查每月不少於2次,現場跟班道岔日巡檢工作每月不少於1次;
探傷主管工程師:抽查探傷數據回放分析每月不少於5次,現場跟班探傷檢查每月不少於2次;
無縫線路主管工程師:每月對全段無縫線路位移觀測情況進行分析,每月不少於2次鋼軌位移觀測跟班檢查,及時掌握無縫線路技術狀態變化;
探傷車間主任、副主任:現場跟班探傷檢查、數據回放分析每月均不少於5次;
線路車間主任、副主任:現場跟班道岔日巡檢工作每月不少於1次;
探傷車間包保幹部:現場跟班探傷作業、參加數據回放分析每月均不少於2次;
線路車間包保幹部:現場跟班道岔日巡檢每月不少於2次。

『貳』 如何治理白色污染

一.國內外治理白色污染的方式主要有四種:即,填埋、焚燒、回收利用和使用可降解塑回料製品。
二.在各大答超市的收銀台擺設希望捐助或者紅十字基金等一些捐助箱,每次收銀時候,如果需要口袋的,必須向捐助箱投入兩塊錢或者以上的金額才可以有一個塑料口袋,但是要掛出大的宣傳單告訴大家這個不是強迫大家捐助獻愛心,而是提倡用布袋竹籃來代替口袋,這樣以來就算是有些時候實在不方便需要口袋。
三.白色污染很快就要解決,現在許多廠家在做塑料包裝袋時,在原料里都添加了澱粉,讓包裝袋在太陽的作用下自然風解,來保護環境,解少污染。
四.是採取以紙代塑。紙的主要成份是天然植物纖維素,廢棄後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解決前面所說的「潛在危害」,但也會帶來新的環境問題:首先造紙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我國的森林資源並不富裕;其次造紙過程中會帶來水污染。

『叄』  水土保持的經驗與建議

從全省的水土保持工作情況看,面臨的任務還相當艱巨,在治理現有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的整個工作進程中,目前只能算剛剛起步,工作中的困難和阻力還比較大。一是幹部群眾的水土保持意識和法制觀念還不強;二是各級投入治理水土流失的經費不足,治理速度還比較緩慢。今後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的總目標是保護生態環境,協調人類影響,消除貧困,實現石漠化地區環境、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石漠化防治要全面貫徹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實行「預防為主,全面規劃,綜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強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針;遵循預防為主,以重點防治為基礎、點面結合,因地制宜、因害設防,防治與開發利用相結合和生態、經濟、社會三個效益一致的五項原則。

在喀斯特地區要加倍努力認真貫徹實施好《水土保持法》,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要15年初見成效,30年大見成效的奮斗目標,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與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協同作戰,千方百計爭取各方面的投入,治管結合,搞好治理成果後期的看護,推廣應用新的技術成果,加快治理步伐,為改善貴州的生態環境,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作出最大貢獻。

一、基本經驗

(1)加強領導、健全機構、充實人員:貴州省、地(州、市)及重點治理縣均成立了以政府領導為首,有關部門參加的水土保持委員會,水土保持隊伍也在近年的機構改革中得到進一步的充實和加強。特別是列為「長治」重點治理區的地、縣兩級都成立了水土保持委員會及其辦公室。鄉鎮成立了工程實施領導小組或指揮部,各級都由政府一把手任委員會主任或指揮長。不少縣(市)為了加強機構建設力度,確保工作順利開展,單獨設立了局級或副局級的水土保持辦公室。各重點治理縣(市)都選配了政治、業務素質較高的人員充實機構,人數一般都在15~20人左右。同時,根據執法需要,各級都設立了水土保持預防監督站,選拔、任命了預防監督員,從而使水土保持治理、執法都有了組織保障。

(2)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水土保持意識,增強執法力度:水土保持事業的公益性和廣泛性決定了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但是,要發動群眾積極主動地投入治理水土流失、搞好預防監督,必須首先做好宣傳工作,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水土保持意識。因此,各地始終把宣傳教育放在首位,採取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面向全社會宣傳水土保持政策法規、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意義,水土保持的基本知識以及水土流失的危害等。同時,組織水土流失地區的幹部群眾參觀一些治理成功、效益突出的工程點,結合水土保持違法案件的查處,以案說法,教育群眾。通過長期不懈的深入宣傳,大大提高了人們的水土保持意識,增強了各級幹部和廣大群眾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為水土保持工作的順利開展創造了條件。

(3)堅持小流域綜合治理、寓開發於治理之中,促進流域經濟快速發展:以小流域為單元進行綜合治理,是幾十年來治理水土流失的經驗總結。這一經驗特別是對貴州山區這樣的地形地貌尤為適用。因此,各重點治理縣都是以小流域為單元進行綜合治理,其效益十分顯著。在治理措施和模式上,改變過去單一措施為綜合措施,改消極式的防護型治理為積極式的開發型治理。其基本思路是以發展小流域經濟為目標,以坡耕地的挽救和改造為突破口,大力開展基本農田建設,在治理中搞開發,以開發促治理。普遍作法是實行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合理配置,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結合治理水土流失,發揮資源優勢,優化組合生產要素,大力開發各具特色的名、特、優經濟林果。同時,以市場為導向,形成種、養、加,農、工、貿一體化的生產經營機制和經濟發展格局。

(4)因地制宜、因害設防、科學規劃,制定正確的治理對策:由於貴州地勢起伏大,地質條件復雜,各地的自然環境和條件都不一樣,水土流失的特點和狀況各不相同,因而治理措施和方式上不能千篇一律。對此,採取的是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因勢利導,以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治理水土流失。例如,能就地取用石材的地方,搞石埂坡改梯,搬石讓土,挖高填低。對取石不便的地方,搞土埂坡改梯,對建成後的梯地,配套修建排、灌水系工程。大力推廣綠肥橫坡聚壟耕作,把培肥地力和保持水土結合起來。在有水土流失的荒坡地,根據自然條件規模連片地種植蘋果、黃梨、椏柑、柚子、生漆、核桃、板栗、杜仲等經濟林果。總之,根據自然條件發展各具特色的名、特、優經濟林果。在實施治理過程中,水保部門始終加強科學技術指導和服務,舉辦培訓班,為鄉(鎮)和治理區群眾培養技術人才。同時,經常性地組織人員深入工地,蹲點進行檢查指導,開展技術咨詢和服務。

(5)抓典型、做示範、創樣板,引導面上治理工作向高標准、高質量和高效益發展:在推進治理水土流失過程中,始終注重發揮榜樣的作用,採取抓典型、做示範、創樣板的方式,以點帶面,推動全省小流域治理向規范化、科學化、法制化方向發展。省、地、縣、鄉各級都有自己創辦的樣板點,僅畢節地區各縣(市)創辦的示範樣板點就有120多個。示範點的內容比較豐富,有小流域的綜合治理,有石埂、土埂坡改梯,有規模連片的經果林,有水土保持種苗場,還有預防監督和執法隊伍的規范化建設等。這些示範點不僅起示範帶動作用,而且也作為進行人員培訓和水土保持科研基地,從而為群眾性的防治水土流失工作培養了大批鄉土技術人才,為加大水土保持科技含量、及時總結治理和執法經驗提供了基礎條件。

(6)加強項目管理,保證工程質量和治理效益:為使小流域治理達到「治一片,成一片,見效一片」,採取了積極有效的措施加強項目管理。一是精心規劃設計,認真組織實施。各地根據水利部的《水土保持技術規范》,結合本地實際編制技施設計大綱,組織有水保技術人員、鄉村幹部、農民代表三結合的設計隊伍,深入實際進行規劃設計,將治理措施落實到山頭地塊。同時將治理措施的技術規程、規范、標准和質量要求編印成冊,發送到各鄉、村,並按標准嚴格掌握施工(照片6-6);二是採取「雙向」承包的辦法層層落實責任制,將任務和技術質量分別承包給治理區的行政領導和水保部門,嚴格獎懲兌現;三是嚴格檢查驗收。根據工程質量和任務完成情況確定優、良、合格、不合格四個等次。每年進行一次檢查評比,不合格的不予驗收,同時,按照「大幹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幹不支持」的原則,將檢查評比的結果與第二年下達任務和補助經費掛鉤。

二、幾點建議

貴州喀斯特地區的水土保持雖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只能算是剛剛起步,有的工作成效也僅僅是局部的,從整個生態環境狀況看,水土流失、生態惡化的狀況並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工作中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下一步的基本思路是:以宣傳教育為先導,堅持預防保護為主的方針,以落實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和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為突破口,加強執法,遏制人為新的水土流失,抓住西部大開發的良好機遇,創新水土保持機制,多渠道增加水土保持投入,進一步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促進全省水土保持工作走上法制化建設軌道。

(1)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識和法制觀念亟待進一步增強。許多幹部和群眾對防治水土流失還缺乏應有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在處理開發建設與保護水土資源關系問題上,往往重開發輕保護,以至仍然存在邊治理邊破壞,人為水土流失不斷發生的現象;一些地方和單位沒有認真貫徹《水土保持法》,相當一部分建設項目沒有依法編制水土保持方案和落實水土保持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有的領導幹部仍然以言代法,以權壓法,給執法工作帶來了困難和阻力。第一,繼續加強對水土保持執法的領導,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完善配套法規,執法程序,工作制度和加強執法隊伍管理,鞏固已取得的執法成果,規范大中型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報審批的法律程序,落實方案實施過程中的「三同時」制度;二是經省人民政府批准,開展執法試點,擴大試點范圍,並對有關人員進行培訓;第三,加強水土保持立法工作,建立健全成果管護的規章制度;加強預防監督時,有條件的應以流域為單元,成立管護組織,利用有償回收等資金落實管護經費和人員,明確管護目標,切實把已治理的工程管護起來,使國家,地方,群眾的投入不致白白損失,並使治理工程得到永續利用,效益得到充分發揮,從長遠意義上實現治理目標。

(2)加強預防監督、鞏固治理成果、總結推廣成功經驗、提高治理效益。治管結合,鞏固治理成果,杜絕邊治理邊破壞,甚至破壞大於治理的現象,避免重蹈先破壞後治理的覆轍,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貴州省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的重點和難點是現有坡耕地的整治,治理的措施對策,一是要堅持幾十年來積累的成功經驗,即以小流域為單元,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通過綜合治理,加強以坡改梯為主的基本農田建設,以改促退,為陡坡退耕還林奠定堅實基礎;二是要認真貫徹朱鎔基總理提出的「退耕還林(草),封山綠化,以糧代賑,個體承包」的政策措施;三是要充分利用貴州降水豐富、水、熱條件好、植被恢復快的優勢,發揮生態自我修復能力,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要加大林草措施和封禁治理的力度,落實相應的承包管護制度,做到治理一片,鞏固一片,發揮效益一片;同時,要把治理水土流失和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緊密結合起來,在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的同時,促進群眾脫貧致富。

(3)增加投入、提高補助標准:貴州水土流失治理的任務還十分艱巨。目前還有近60000km2的水土流失面積亟待治理,且治理的難度越來越大。尤其是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的地方幾乎都是貧困地區,坡耕地比重大,人多地少,治理所需的投入相對較多。目前的投入和治理速度還遠不能滿足群眾的迫切需要。近幾年來,鋼材、炸葯、水泥、苗木等材料物資價格不斷上漲,單位面積的材料消耗費用超出了國家投資的數額。另外,由於治理難度加大等因素的影響,使得目前國家補助標准相對偏低,影響了工程的正常開展,一些地區只能滿足點上治理的投入,而面上治理則難以兼顧。為此建議國家適當提高治理補助標准,以滿足工程建設的實際需要。

(4)加強對治理資金的管理:治理資金是國家對水土流失地區的專項投資,無論是國家計委的投資,水利部的投資,還是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的投資,都必須按照項目管理規定,做到及時足額到位,專款專用,賬目清晰,手續完備。要加強對水土保持財會人員的培訓,提高財會人員的政治業務素質,規范和完善水土保持重點防治經費管理制度,嚴格杜絕資金使用管理方面的一切違紀現象。財務賬目應接受上級水保部門和財務部門的檢查,定期進行審計。

(5)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成果:利用計算機與GIS-RS等現代科技手段,建立水土流失、石漠化治理和動態遙感監測,根據TM和Sport影像判讀,隨時掌握石漠化治理情況的動態變化,作出調整措施,做好宏觀調控工作。大力發展石坎梯田,地坎經濟林;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推廣灌排水系與機械施工等技術。這樣,避免人力跑點監測帶來的弊端,減少了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

『肆』 國務院關於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

(2005年8月18日 國發 [2005] 2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黨中央、國務院對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工作十分重視,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多次部署了全國礦業秩序治理整頓工作。多年來,各地方和有關部門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是,由於多方面的原因,礦產資源開發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尚未得到解決,一些地區開發秩序仍然比較混亂,存在礦山布局不合理、經營粗放、浪費資源、破壞環境、安全生產事故頻發等問題。尤其是最近一個時期,一些地區群發性無證勘查和開采、越界開采、亂采濫挖等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出現嚴重反彈。為解決當前礦產資源開發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國務院決定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重要意義

礦產資源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整頓礦產資源開發中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規范礦產資源開發活動,建立和維護良好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是實現礦產資源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確保安全的重要措施,對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地區、有關部門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進一步提高對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的認識,將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作為一項事關全局的重要任務抓緊抓好,推動我國礦業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利用率高、環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路子。

二、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目標

要正確處理整頓與發展、局部與全局、當前與長遠的關系,嚴格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加大執法力度,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堅持依法行政,並運用經濟手段,全面開展以煤炭開發為重點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整頓和規范行動。到2007年底全面完成整頓和規范的各項任務,使無證勘查和開采、亂采濫挖、浪費破壞礦產資源、嚴重污染環境等違法行為得到全面遏制;越界開采、非法轉讓探礦權和采礦權等違法行為得到全面清理,違法案件得到及時查處;礦山安全事故及破壞生態環境現象明顯減少;礦山布局不合理的狀況得到明顯改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規模化、集約化程度明顯提高;基層監管到位,投資環境改善,礦產資源管理加強,基本建立規范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

三、整頓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主要任務

(一) 嚴厲打擊無證勘查和開采等違法行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無證勘查和開采礦產資源的違法行為進行集中打擊。對無證或持過期失效許可證進行勘查、開採的,公安部門不得批准其購買、使用民用爆破器材,電力部門不得供電,工商部門不得發放營業執照,安全監管部門不得發放安全生產許可證,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責令其停止開采,沒收采出的礦產品和違法所得,並從重處以罰款。對持勘查許可證采礦或開采礦種與采礦許可證不符的,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並按無證開采予以處罰,對拒不改正的,依法吊銷勘查許可證或采礦許可證和其他證照。對停產整改期間擅自采礦的,由決定停產整頓的部門進行嚴肅查處。對采礦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生產許可證、營業執照和礦長資格證不全的煤炭開采企業,有關主管部門要責令其停止違法生產行為,並依法予以查處。

為防止無證勘查、開采現象出現反彈,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組織有關部門及時拆除當地違法工程的地面設施,查封設備,充填井筒。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加強巡查,發現無證勘查、開採的,要及時報告當地人民政府予以取締。各地要高度重視並有效制止各類群發性無證開採行為的發生,對違法行為保持高壓態勢,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查處。對拒不停止開采或取締後又違法開采,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甚至發生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刑事責任。

(二) 全面查處越界開采等違法行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組織國土資源等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越界開采、非法轉讓探礦權和采礦權等違法行為進行全面排查。對超越批准礦區范圍開採的,責令退回其本礦區范圍,沒收越界開採的礦產品和違法所得,密封越界的井巷工程,並依法進行處罰;對拒不退回本礦區范圍內開採的,依法吊銷其采礦許可證和其他證照。對非法轉讓探礦權、采礦權的,沒收其違法所得,處以罰款,並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依法吊銷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和其他證照;對受讓方按無證勘查、開采予以處罰。對取得勘查許可證後不按期進行施工或未依法完成最低勘查投入的,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責令限期改正,並依法處罰;對拒不改正的,依法吊銷勘查許可證。對吊銷許可證的,要及時依法注銷工商登記並予以公告。對未按批準的開發利用方案或礦山設計進行開采、開採回採率達不到設計要求、浪費破壞礦產資源的,要責令停止生產、限期整改,對整改後仍達不到要求的,要堅決予以關閉。

(三) 堅決關閉破壞環境、污染嚴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礦山企業。要加大對礦產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和礦山企業安全生產的監管力度。對在各類保護區的禁采區內進行開採的礦山企業和影響大礦安全生產的小礦,由當地人民政府予以關閉。對嚴重污染環境、未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礦山企業,對不符合安全生產要求超通風能力生產、未按規定建立瓦斯抽放系統、未採取防突措施、未經 「三同時」 審查驗收的礦山企業,環境、安全監管部門要依法責令限期整改或停產整頓,有關部門要及時收回所有證照;對拒不停產和整改後仍達不到要求的,要堅決及時予以關閉,有關部門要依法吊銷所有證照。

(四) 全面清查和糾正礦產資源開發管理中的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國土資源、發展改革 (經貿)、安全生產、環保、工商等部門要嚴格依法行政,全面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管理的行政行為。要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對礦產資源開發管理中的探礦權和采礦權審批、項目核准、生產許可、安全許可、環評審查、企業設立等各項管理行為進行一次全面清理檢查。對違法違規審批、濫用職權、失職、瀆職行為以及國家工作人員參與辦礦、徇私舞弊等腐敗現象依法進行嚴肅查處。

(五) 全面開展煤炭資源回採率專項檢查。各地要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大煤炭資源回採率專項檢查工作力度。要嚴肅查處一批浪費、破壞煤炭資源的典型案件並進行曝光,堅決遏制浪費、破壞資源的勢頭。同時,表彰一批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的先進典型。修訂完善煤炭資源回採率標准和管理辦法。凡設計回採率達不到國家規定標準的建設項目,一律不予核准,不予頒發采礦許可證。對達不到回採率標準的煤礦,要責令其限期整改,逾期仍達不到的,依法予以經濟處罰,直至吊銷采礦許可證和煤炭生產許可證。強制淘汰落後的生產技術、工藝及設備。通過專項檢查和整改,全面提高煤炭資源開發利用水平。

(六) 對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進行專項整治。國土資源部要會同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對鎢、錫、銻、稀土等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進行開采、選冶、加工、銷售和出口的專項整治,切實解決超量開采、經營秩序混亂、生產結構失衡、缺乏有效監管、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等問題。國土資源部要繼續對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實行開采總量控制,並對控制指標執行情況進行全面清查。繼續暫停審批和頒發鎢礦采礦許可證。嚴禁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超計劃開采和計劃外出口。同時,要加強對稀缺礦種的資源保護,嚴禁亂采濫挖和浪費破壞資源,國土資源部要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研究制訂對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和稀缺礦種的管理辦法。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結合地方實際,對本行政區域內油氣、鐵、石墨、黃金等開發秩序問題突出的礦種以及影響鐵路、公路安全的采礦行為,制訂專項整治的具體措施,開展專項整治工作。

四、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主要任務

(一) 嚴格探礦權、采礦權管理。國土資源部要嚴格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組織對各地探礦權、采礦權審批情況進行全面清理,堅決剎住一些地方非法干預設置探礦權、采礦權的行為。國土資源部要嚴格按照國務院發布的 《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 和 《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 的規定,對以往的各種授權進行清理並重新授權。要嚴格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礦產資源規劃設置探礦權、采礦權。要依據法律規定嚴格審批條件,規范審批程序,進一步完善探礦權和采礦權申請、延續、變更、注銷等相關管理制度。

(二) 集中解決礦山布局不合理問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結合本地實際,以煤炭資源為重點,通過資源整合,切實解決礦山布局不合理等問題,逐步實現資源開發規模化、集約化。國土資源部、發展改革委要積極扶持大型煤炭基地建設,在已劃定19個煤炭國家規劃礦區的基礎上,繼續劃定並公布大型煤炭基地內的煤炭國家規劃礦區名單,按照規劃合理安排大型煤炭基地建設項目。對影響大礦統一規劃開採的小礦,凡能夠與大礦進行資源整合的,由大礦採取合理補償、整體收購或聯合經營等方式進行整合。各類礦山都要按照規模化、集約化的原則進行整合,限期達到規定的最低開采規模。各地要統一組織制定小礦整合方案,並切實抓好落實,提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國土資源部要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結合各地實際情況,組織制定和完善不同礦種的最低開采規模標准。

(三) 完善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要按照礦產資源分類、分級管理的要求,進一步推進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加強煤炭等國家規劃礦區以及其他煤炭資源集中區的普查和必要的詳查,統一編制礦區總體開發規劃和探礦權、采礦權設置方案。全面實行探礦權、采礦權有償取得制度,採取市場競爭方式出讓探礦權、采礦權,規范礦業權市場,研究解決探礦權、采礦權無償和有償取得 「雙軌制」 問題的有效措施。調整現行的礦業稅費政策,積極探索礦產資源稅費徵收與儲量消耗掛鉤的政策措施。理順礦產資源利益分配關系,改善礦業投資環境。具體辦法由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另行制訂。

(四) 探索建立礦山生態環境恢復補償制度。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對本地礦區生態環境進行監督管理,按照 「誰破壞、誰恢復」 的原則,明確治理責任,保證治理資金和治理措施落實到位。新建和已投產生產礦山企業要制訂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方案,報經主管部門審批後實施。對廢棄礦山和老礦山的生態環境恢復與治理,按照 「誰投資、誰受益」 的原則,積極探索通過市場機制多渠道融資方式,加快治理與恢復的進程。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等部門應盡快制訂礦山生態環境恢復的經濟政策,積極推進礦山生態環境恢復保證金制度等生態環境恢復補償機制。

(五) 嚴格礦產資源勘查、開采准入管理。國土資源部、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要加強勘查、開采資質管理,制訂勘查、開采資質管理辦法,嚴格市場准入標准。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審批采礦許可證,必須依法對開發利用方案進行嚴格審查,凡不符合國家規劃、產業政策和技術規范以及開採回採率低、礦產資源不能合理利用、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不提交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批復文件的,一律不予批准。設計單位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技術規范編制開發利用方案或設計,有關主管部門要加強監管。

(六) 建立礦產資源開發監管責任體系。國土資源等有關部門要依據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探礦權和采礦權審批、項目核准、生產許可、安全許可、環評審查、企業設立等各項礦產資源開發的管理制度,切實加強對礦產資源開發各個環節的監管並承擔相應責任。要充分發揮執法監察隊伍和礦產督察員隊伍的作用,建立監管責任體系。要強化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監管職能,加強監管力量,實行任務到礦,責任到人,維護礦產資源勘查、開采正常秩序。要積極探索對儲量進行動態監管的有效辦法,嚴格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執行情況的檢查,完善年度報告制度,切實提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

五、加強領導,確保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順利進行

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時間緊、涉及面廣,任務十分艱巨。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國土資源部、發展改革委要會同公安部、監察部、財政部、商務部、工商總局、環保總局、安全監管總局等部門建立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研究解決整頓和規范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指導全國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聯席會議的日常工作由國土資源部承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是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責任主體,要將維護正常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納入政府工作目標,並成立領導小組,明確責任,協調行動,聯合執法,統一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

要按照統一部署、依法推進、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開展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各項工作,做到進度服從質量。整頓和規范工作大致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自本通知下發之日起至2006年底,基本完成整頓的主要任務,同時開展相關的規范工作;第二階段,從2007年年初至當年底,要全面完成本通知提出的各項任務。各地要建立整頓和規范工作目標責任制,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對整頓工作不力、未完成整頓和規范任務的,要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

各地區要在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任務完成後,按照本通知的要求,分階段認真做好檢查驗收工作,並向國務院作出報告。國土資源部、發展改革委要會同有關部門對全國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進行檢查驗收。對整頓和規范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伍』 如何整治公車私用

8月10日公車私用一直以來都是公車管理工作中的難題,是滋生腐敗的溫床,並造成浪費。近年來,為了治理公車私用亂象,國家和各地區陸續實施多種措施與辦法。

為了治理「車輪上的浪費」,2014年7月,中辦、國辦聯合發布《關於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取消一般公務用車,普通公務出行實行社會化提供並適度補貼交通費用,從嚴配備定向化保障的公務用車。

這兩個文件的發布也意味著,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正式啟動。

公開報道顯示,截至2017年,已有29個省份基本完成公車改革工作。地方公車改革工作已轉入完善制度體系、建立長效機制、持續鞏固車改成果的深化階段。

在公車改革的推動下,全國各地公務用車數量明顯縮減,節約了公車運行成本。

以北京市為例。北京市近日公布的車改成果顯示,全市公車總量由原先的10萬余輛減為8萬余輛,減少約兩萬輛公車,節約財政資金近3億元。

第二招:張貼標識

公車改革開始後,多地取消了一般公務用車。但這並未從根本上杜絕公車私用現象。

對此,2017年印發的《黨政機關公務用車管理辦法》指出,要採取一些創新性手段來治理。其中,公務用車標識化就是治理手段之一。

媒體報道顯示,截至目前,已有31個省區市啟動部署或已完成公車標識工作。

目前,全國各地公車標識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像北京、上海、廣西等地採用公車貼標,即在公務用車前窗顯著位置張貼標識;另一種則是像浙江、天津、江西、江蘇、湖北等地採取車身噴塗。而公車標識的式樣,各地也各具特色。

比如,北京市公務用車標識為橢圓形車貼,統一貼在車窗右下角,不同類別的車輛對應不同顏色標識,紅色是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黃色是事業單位公務用車,藍色是國有企業公務用車,綠色是企事業單位的生產經營和業務保障用車。標識上還印有監督電話「12345」。

而四川則對所用公務用車都採用統一樣式的標識:白底橢圓形,中間的「公務用車」4個字為藍色,並標有監督電話「12388」。對9座以下(含9座)公務用車噴塗小標識,9座以上公務用車噴塗大標識。公車標識化,一方面更便於加強對公務用車的識別管理,另一方面,在標識中標明監督電話也可以加強社會監督。

第三招:加多重監督「鎖」

除了推行公車標識化外,多地還嘗試運用大數據、衛星定位等監管方式,讓公車私用無處遁形。

北京已經在所有公車加裝北斗導航功能,非工作時段使用、行駛進入敏感區域都會自動報警。

哈爾濱啟用的公務用車監督管理系統,運用「大數據+天眼」的組合模式,全面採集全市公務用車信息和交通卡口車輛流量信息,通過系統可對節假日、非工作日、非工作時間的公務用車出行次數、行駛情況等相關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和統計評估,從而監測到車輛是否存在違規配備和使用的情況,助力強化對違規配備使用公車問題的監督整治。

江蘇張家港市利用市公務用車智能化管理平台在線查看車輛運行軌跡,發現不按規定路線行駛,可以實時記錄下來;發現有違規違紀問題,將對公車使用人員進行相應處理。

此外,為了管住公車的「輪子」,各地也出台辦法,防止公車的購置和報廢環節滋生腐敗。例如,今年6月起,安徽省機關事務管理局會給每台公車核定編制、上「戶口」,對車輛信息等建檔立卡,並對整個公車的使用周期進行監管,同時對各職能部門的任務進行了科學的界定。

來自新華網

『陸』 農村環境整治三要三不要的整治要是指什麼

一、要堅定信心不要怕艱難困苦

信心比黃金還珍貴,農村環境衛生由於長期的管理缺失,意識缺乏,資金缺少,前幾年,基本上處於一片混亂,無人問津,視而不見的狀態。2013年底,五團鎮是城步縣唯一一個「全市環境衛生十差鄉鎮」,河流中漂浮物成堆,街道上白色垃圾成片,村莊里到處都是垃圾小山包,不少的村一、二十年的垃圾都堆在眼皮底下,沒有進行過任何清理和處理,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其任務之重不言而喻,其難度之大亦可想而知。加之環境衛生上午搞好了不等於下午就搞好了,今天搞好了也不等於明天就搞好了,是一項時時得抓、天天得抓的工作,是一項鬆懈不得、松一篙則會退千尋的工作。面對這樣的大事、難事,該鎮黨政班子成員毫不動搖,團結一心,自2013年底到2014年初,該鎮連續七次召開黨政班子成員會議,專題研究部署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終於統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識,樹立了信心,迅速拉開了五團鎮環境衛生大整治的序幕。

二、要捨得投入不要怕經費短缺

2014年至今,五團鎮政府已投資70餘萬元用於環境衛生的整治,修建了全縣第一個垃圾焚燒爐,租賃了垃圾填埋場,在集鎮范圍和重點區域安裝果皮垃圾箱120餘個,並購置了專用垃圾運輸車和灑水車,同時聘請7名環衛工人負責集鎮街道、江頭司街道、農貿市場、五團河道、政府機關等地的全天候清掃與保潔,僅2014年,就支付環衛工人工資近10萬元。全鎮16個村(居)投資100餘萬元,目前已修建垃圾池110餘個,安裝垃圾箱180餘個,聘請村衛生保潔員70餘名,保潔員人數少的也有3個左右,多的達6-8人,如木瓜村有8個,江頭司村、騰坪村都有6個。目前的財政形勢,鄉鎮和村級的工作經費都是十分短缺和相當困難的,面對環衛工作如此大的投入,確實壓力很大甚至難以支撐,但該鎮黨委、政府堅信車道山前必有路,千金散盡還復來,有錢得做,沒有錢也得做!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相信有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鄉鎮政府不會經費短缺,村支兩委也停不了擺。

三、要注重宣傳不要怕陳規陋習

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政府是主導,群眾是主體。但目前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才剛剛起步,廣大群眾長期以來養成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完全改變過來,比如隨手丟垃圾,隨地吐痰,重自家衛生而輕周邊環境,靠臨時突擊而非自願堅持,更有甚者,認為是幫政府搞衛生,認為衛生應該由政府來搞,如此種種,不一而足。這些陳規陋習,歸根結底還得靠宣傳教育來解決。目前,該鎮已在馬路沿線、村莊要口安裝大型永久性環衛宣傳牌10餘塊,安裝小型鐵皮宣傳牌60餘塊,刷制牆體宣傳標語80餘條,張貼宣傳橫幅、標語1000餘條,基本上做到了環衛宣傳標語處處可以碰到,時時映入眼簾。2014年,該鎮還結合綜治民調工作,就環境衛生整治工作逐村召開了懇談會,印發倡議宣傳單3000餘份,發放相關的知識讀物2000餘冊,切實強化了群眾的愛衛意識,有效提高了群眾創衛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今年5月份,在全鎮范圍內開展了文明衛生家庭的評比,共評選出文明衛生家庭100戶,每戶獎勵200元並予以掛牌。在此基礎上,該鎮還在學校開設了環衛知識課,啟動了「小手拉大手」活動,並要求各村(居)每年至少組織村組幹部、黨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進行義務清掃垃圾兩次以上,如該鎮的木瓜村,2014年至今,已組織了五次義務清掃,效果很好。人是可以改變的,衛生習慣是可以養成的,通過這一年多時間的齊抓共管,廣大群眾隨地吐痰、隨手丟垃圾的明顯少了,特別是隨意往河裡倒垃圾的基本上沒有了,確實有改變、有進步。該鎮相信在環衛宣傳教育上,只要做到持之以恆,鍥而不舍,定能逐步在全社會形成人人講衛生、個個愛清潔的良好風氣。

『柒』 如何治理交通擁堵

如何治理交通擁堵?
造成城市交通擁堵的原因,無非就是人多、車多,交通設施和交通管理跟不上。而解決人多、車多和交通設施與管理的問題就不是簡單的就事論事的問題,而是復雜的社會問題,需要用系統論的科學觀點來分析和解決。
城市的交通設施,主要是地面和地下交通設施,它們的建設是受著客觀因素限制的,不能無限擴張。在建設的基礎上,科學管理和使用也非常重要。目前,造成交通擁堵的主要原因還是出行的人多車多,特別是小汽車多,而公共交通工具跟不上。因此,一方面要限制小汽車上路的數量,另一方面要加強和改善公共交通。
公共交通,主要在於乘坐和交通的舒適便捷。一是公交車的發車頻率或時間間隔要縮短,兩三分鍾就應有一輛。二是公交網路要密和廣,地上地下立體網路,換乘方便,延伸到城市的各個地方。三是要快。四是要舒適,不比自駕小車出行差。從地面交通上,目前的容量幾十上百人的大公交車從乘坐舒適性和發車頻率及快捷上都比較差,應在道路出行人流情況監控指揮下,將公交車換成20人左右的中巴車,根據人流情況調整發車頻率。做到上車有座,等車不超過兩三分鍾,達到舒適快捷的的效果。降低做小汽車出行的吸引力。
限制小汽車出行,要加大力度,一方面是設置單雙號上路,二是在特定時段徵收擁堵費,三是加強對公務車的管理,實行公車改革,嚴處公車私用。四是鼓勵小汽車順路帶人,包括有償帶人,不以「私自營運」對待。五是教育和鼓勵大家坐公交車出行,領導帶頭,節能減排,暢通交通,定期評選先進模範給予表彰獎勵。樹立正確良好的社會氛圍。
根本解決交通擁堵,還是要減少人們的出行。在城市建設和管理與相應的配套制度上也要進行改革。
首先是解決人們的就近上班問題。一是應恢復和鼓勵機關、企業、事業單位自建、擁有職工住宅的方法,採用單位和職工出資共建供職工家屬所有和使用,或單位及國家出資建設然後低價出租給本單位職工使用。二是制定政策鼓勵換房解決就近上班、上學問題,包括保留產權換房使用。
其次,在城市建設上,從軟硬體兩方面,應分散教育、醫療、商業、娛樂等公共活動中心,分片、分社區均衡建設學校、醫院、商場、劇院等公共活動場所,減少或取消重點、中心。使人們就近入學、就醫、購物、娛樂。
第三,從全國角度,應限制超大城市的建設和發展,重點發展中小城市,統籌大中小城市和城鄉發展,均衡配置公共資源和國家投入。減少大城市的流動人口。降低大城市人口和環境與管理壓力,降低公共管理成本,方便群眾,也減少交通擁堵。
如果以上幾項能做到減少三分之一出行人流,則會根本解決交通擁堵問題。

『捌』 青海省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恢復治理

李小林1吳國祿1馬建青2趙吉梅1童金慶1

(1青海省環境地質勘查局,西寧,810007;2江西九江工程地質勘察院,九江,332000)

摘要本文在闡述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及生態重建概念及產生條件的基礎上,認為開展青海省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恢復治理迫在眉捷,並依青海省砂金礦區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的經驗,指出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的步驟是:修復河道、復坑平整、引水淤灌、回填表土、播撒種子、封育圍欄。

關鍵詞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

1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概念

礦山地質環境是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引發的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礦山周邊一定范圍內的地質環境。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是指礦業生產活動中,為保護礦山環境和防治礦產資源開發引起的環境地質問題,諸如土壤侵蝕、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地面開裂、沉降、塌陷、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和廢渣、廢氣、廢水排放對水體、土壤、空氣的污染及野生動植物和自然地質地貌景觀的破壞,危及公民生命財產安全等災害所採取的恢復治理工作。礦產資源與礦山地質環境是在地球形成及人類工程活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客觀存在的綜合體,利用礦產資源,就必須掌握資源形成演化規律,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就必須了解環境演化的自然規律,而這些規律都與地質作用相關。因此,掌握這些規律,首先要掌握地質作用的規律,這就離不開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在調查中,又必須確立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並密切關注人類生存與礦產資源開發中的各種問題,做到服務於社會經濟發展。在調查的基礎上探索礦山環境變化因素,正確預報礦山環境質量及礦山環境地質問題的發生、發展,從而尋求改善環境、治理環境、恢復資源功能的方式方法。

2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引發生態重建的產生因素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增長,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資源的利用與需求急劇增長,尤其是礦產資源的需求尤為顯著。這就勢必加大了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以獲取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這種推動作用既給社會經濟及人類文明歷史進程注入了動力,同時又對全球環境產生了重大影響,使人們不得不發出「救救地球,救救人類」的呼聲。眾所周知,礦產資源是地質歷史時期地質作用的產物,是深藏於地下,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不可避免地要佔用和破壞大量的土地,並由此造成原有土地或草場等原有地質環境的嚴重破壞並引發一系列的環境問題。例如,原有河道及沉積物結構特徵改變,平原變成高低不平的尾礦堆或塌陷坑,肥沃的農田或草地變沼澤,粉塵飛揚,廢水、廢氣滲溢,礦區地下水位下降,含水層枯竭,水體消失,井、泉乾涸,山體滑坡,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加劇,水土涵養能力急劇降低等。這些環境地質問題主要起因於礦區人為生態環境的破壞,主要表現在礦山開發與生產過程中對地表土壤、地形及植被的破壞以及礦區及其鄰近一定范圍內的生物生存條件的破壞,並減少生物種群量,降低生存環境質量。縱觀我省礦區生態環境的破壞因素中,草場的破壞是最直觀,也是大量的。據資料,我省各類礦山企業585家,開采業工業總產值35.99億元,礦產資源開發已成為促進青海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份,但由於採金修路和礦產資源開發等活動,已造成三江源區土地沙化面積6000km2,次生裸地面積2500km2,每年仍以132km2的速度遞增,從而嚴重地破壞了三江源區草原生態系統,造成土地資源的嚴重損失,加劇了人地矛盾。此外,礦區產生的大量廢氣、廢水、廢棄渣,嚴重污染了礦區的空氣和水系,致使礦區大氣和水中的有害物質及懸浮物超標,嚴重影響了礦區職工和附近民眾的身體健康和礦區動植物的正常生長。因此,為了既能有效地利用與開發礦產資源,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又能保護礦區生態環境,滿足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需要,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就成為礦區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作最重要的任務。

3生態重建對礦山環境地質調查的需求

礦區生態環境破壞中,最直接、最明顯的破壞是土地生態系統,所以,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就成為礦區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作最重要的目標。因此,土地復墾及生態重建是緊緊圍繞破壞或退化的土地這一獨特的對象,其核心問題是破壞或退化土地的再生利用及其生態系統的恢復。要完成這一核心問題,勢必涉及破壞或退化土地資源本身的研究,即通過調查,分析研究因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引起土地破壞或退化的原因、形式、影響因素、破壞或退化機理、破壞程度以及對破壞或退化土地種類,破壞或退化土地的再生利用及其生態系統恢復的可行性,優化復墾方法及恢復和提高復墾土地生產能力技術可能性,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三統一。這就向人類社會提出了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評價需求。通過開展礦山地質環境現狀調查,摸清礦山基本現狀及其開發利用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查明已存在的主要環境地質問題,並初步分析預測其潛在危害,為合理開發礦產資源、保護礦山地質環境、礦山環境整治及生態重建,實施礦山地質環境監督管理提供基礎資料和依據。

4青海省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現狀及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目標

4.1礦山資源儲備現狀及開發利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青海省地域遼闊,自然環境復雜多樣,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系資源型大省。據資料,現已發現各類礦產125種,產地2630餘處,其中探明儲量的105種,編入《青海省礦產資源儲量表》的有89種,產地589處。已開采利用的礦種46種,礦區149個,礦山企業585家。礦產資源保有儲量潛在價值17.25萬億元,佔全國13.6%。在已探明的礦產保有儲量中有54種居全國前十位,其中居前三位的23種。此外,石油資源含油麵積147km2,儲量超過2億t,天然氣地質儲量近30億m3。鐵路運營總里程1100km。公路有國道5條,省道23條,數萬余公里,形成以西寧市為中心,輻射全省的公路運輸網。礦產資源的儲備帶來了我省上世紀80年代以來礦產資源開發熱潮,砂礦開采、鉛鋅開采、鹽礦資源開采、煤碳、石油開采熱潮一浪高過一浪,為我省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機,目前我省礦產資源開采工業總產值達35.99億元。然而,由於青海省屬欠發達地區,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落後,自我投資能力差,發展後勁不足,加之勞動者素質相對偏低,造成礦業開發方面存在較大的問題。

(1)資源開發規模水平低:絕大多數礦山企業規模小,大多數生產能力僅幾千噸,未形成規模化經營;

(2)浪費嚴重:開採回收率普遍較低,如有色金屬綜合回收率不及50%;

(3)技術水平低:礦產資源中共伴生有益元素多,而生產加工設備技術含量低,導致礦產資源利用程度不高;

(4)地質環境惡化: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不合理的開采和「三廢」排放,加劇了環境惡化,引發多種地質災害,如地表水污染、礦山選冶過程中大量粉塵導致空氣污染,亂采濫挖砂金,造成草場退化,生態環境惡化。

上述問題反映了青海省省礦產資源開發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會導致礦山環境地質問題與日俱增,礦山環境形成日趨嚴峻。因此,進行礦山環境地質條件,制訂科學可行的礦山環境恢復治理措施,對礦山環境進行恢復治理已成為當務之急。

4.2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現狀及問題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青海省地礦系統主要從事區域地質調查及固體礦產調查工作,直至上世紀70年代中期才開始進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及環境地質工作。其工作內容主要涉及1∶20萬區域水文地質普查工作,普查面積約37萬km2,占青海國土面積的53%,其餘部份精度僅為1∶100萬。1∶50萬精度工程地質評價面積近30萬km2,占省國土面積的40%強。大、中比例尺的環境工程地質、環境地質、供水水文地質勘查工作僅集中在青東地區,近年做過的生態環境地質、水文生態環境地質僅在黃河源區及柴達木盆地北緣帶進行,面積僅為省國土面積的15%左右,可以說絕大多數地區仍為環境地質工作空白區。但青海省特有的高原隆升與新構造運動機制以及特殊的地理環境、冰川退縮與水環境變化、湖泊、沼澤、濕地萎縮、荒漠化等生態環境敏感因子變化歷史與現狀均缺乏實際調查資料。而且,在西部大開發的熱潮中,為促保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仍在繼續加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力度。這種無限制的對礦產資源進行開發,將加重青海省生態環境災難。而且由於青海省位於我國大江大河源頭獨特的地理位置,其後果將不可避免地延伸到江河中下游我國經濟發達、人口密集的中心地區。因此,為推動青海省礦山環境地質科技水平,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加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及青海省礦山地質環境恢復重建工作,進行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工作勢在必行。

4.3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目標

礦山地質環境調查最終目標就是為合理開發礦產資源、保護礦山地質環境,為礦山環境整治、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工作提供基礎數據資料。其意義是有利於盡快了解和掌握礦山地質環境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便於決策部門盡快制定解決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對策,對礦山地質環境進行有效的管理,遏制礦山地質環境不斷惡化的趨勢,為國土資源部門進行國土整治、恢復和治理遭到破壞的礦山環境提供基礎資料,有利於引導礦業開發與礦山環境保護相互協調發展,使青海省的礦業開發走向良性發展的軌道,促進青海省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可見,青海省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目標就是對災難性礦區進行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工作,使礦區地質環境生態退化得以遏制,生態功能得到恢復,從而消除因礦業開采引發環境工程地質問題的潛在危害。

5青海省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實施過程及經驗

5.1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由來

青海省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及恢復治理工作起步較晚,在國土資源部「爭取2004年完成全國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及財政部、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使用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精神,青海省於2003年12月底在青海省國土資源廳地環處領導下組織有關專家僅對果洛州班瑪縣多卡吉卡砂金礦區及玉樹州稱多縣扎朵金礦區進行了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可行性調研,並由青海省環境地質勘查局編寫兩礦區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在中央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的支持下,青海省獲取中央財政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及價款支出補助費600.00萬元,開創了青海省礦山環境治理示範工程的先河。

5.2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實施方案及技術方法

項目實施目的:通過對20世紀80年代末期群眾性開采砂金礦過采區修復河道,覆坑平整,引水淤灌,回填復土、播種草籽、圍欄封育、驗收交付使用等土地復墾生態重建工作,恢復草地植被,遏制江河源區礦區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進程,改善當地牧民的生存條件和礦區生態環境,起到促進民族團結和當地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示範作用。

項目實施總體目標:通過礦區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的實施,恢復示範區草場生態環境,使草場植被蓋度達到50%以上,礦區河道基本恢復原狀,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有效地推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消除因礦區開采引發環境地質問題的潛在危害,實現礦山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生態安全效益三統一,推動青海省礦山地質環境生態重建工作的順利進行。

項目實施方案及技術方法:依上述兩砂金礦區地質環境問題及現狀特徵,兩礦區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步驟如下:

(1)修復河道:整修河道時,新建河道走向、寬度、深度等盡量按原河床進行整修,其橫斷面、縱坡等應與原河床大致相同。對原地貌改變較大的過采區無法確認原河床時,應根據河性及演變規律與造床作用特點,因勢利導,使新河道更趨合理。

(2)復坑平整:用推土機、裝載機等大型機械設備將過采區進行回填、整平尾礦砂,整平剝離砂礫石。回填整平必須平順,以利上層腐植土的覆蓋和種草。

(3)引水淤灌:尾礦砂堆推平後先引水淤灌,以便於形成新的地下逕流和尾礦砂的自重壓實,保持復土後的土壤濕度,並在砂土表層形成一層淤土。

(4)回填表土:上述工作結束後即可進行覆蓋表土,選擇富含有機質的砂粘土進行土層回覆工作,土層厚不得小於20cm。

(5)播撒種子:選擇適宜高寒氣候環境條件生長的長穗披鹼草種籽進行消毒侵種後播撒,並進行淺耕操作,確保土層與種籽緊密接觸。種子量5~7kg/畝。

(6)圍欄封育:用圍欄將示範區圍封養護。

(7)組織驗收:交付牧民使用,依設計要求進行上述工作達到礦區生態恢復重建工作要求後進行,周期一般3年。

6結語

從上世紀80年代「發展是硬道理」到今天的「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道出了青海省乃至整個世界資源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歷程,也標志著我黨在領導和駕馭經濟社會發展方面日趨成熟。礦產資源為國家所有,環境屬於全人類共有,為了保障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保障環境不被破壞的前提下,進行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這就是實行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生態重建的戰略目標。因此,可以說加強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是遵循科學發展觀的基礎性、公益性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工作。

『玖』 人治是一定歷史時期的治理方式對嗎

在中國,從中國,從字面上看法治,按照法律治理。明確的法律規則,法律在社會生活中至高無上的權威,顯示了廣泛的法律在社會生活的干預,意味著社會生活的法律規制的合法性。
具體做法是:
(1)法治,反對的人,經世致用,社會性規制的規則,法治,強調法治的國家,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
法律秩序,法治(2)法治是一種行為,根據法律規定和形成的現代資產階級在追求經濟自由,和追求的政治民主,反對封建專制的民主法制模式逐步建立;
(3)法律規則或法律價值,法律的精神,一個社會理想,是指國家通過這種方式,實現的原則和制度的一種社會狀態。
(4)法治意味著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指社會生活的法律規制的普遍性和合法性。
法治是基礎,是准則性質的,是明確的剛性的社會底線;而德治則是屬於指導性的,是法治的補充和調和,二者並不矛盾。現在說德治並沒有排斥法治。
至於中國歷史上德治的作用。。。說實話很有限但是確實有,比如儒家強調的等級綱常倫理,是維持社會基本秩序的,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不過遺憾的是,中國的這種過於拔高的聖人般的道德要求造就的是大多數人明白應該怎麼做,更知道這么做是不可能的,然後就形成了後來的官場潛規則,真正相信的或者僅僅是在某些方面相信的,表現出來的是令人震撼的氣節,比如文天祥,比如史可法,比如海瑞,形容明末士大夫特別是東林黨人有一句話比較經典:「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該貪的貪該大言不慚的大言不慚,然後遇見危機遇見國難的時候以死報君王就罷了,當然更有那種惡劣的前面的都一樣,到國破家亡之時卻也能轉變信仰變成識時務的法家,去抱異族的大腿的。
這就是中國倆千年來的德治的結果,多說一句,其實中國近倆千年封建社會的社會統治秩序本質是外儒內法,意思是底線這些東西,靠的也是法家的法治,所以實際上沒有一個社會只依靠道德的德治就能長久存在的。

『拾』 隧道洞口滑坍治理

隧道洞口若處理措施不當,當隧道開挖後,易引起洞口滑坍。對於埋深小於20m的隧道洞口,採取注漿鋼管樁進行洞口滑坍治理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工程實例】 宜萬鐵路堡鎮隧道洞口滑坍治理

堡鎮隧道進口洞口設計地質為砂粘性夾碎石土殘積體與強風化頁岩,採取刷坡及錨網噴後進洞。2004年7月20日,地表連降暴雨。24日,隧道進口左線已施工的天溝下方4~6 m處的自然邊坡上出現兩條2~4cm的沉降裂縫。出現滑坍後,立即在裂縫兩側布設地表沉降觀測點。29日,觀測到地表滑坍嚴重,滑坍體最大沉降87.9cm,最大水平位移78.4cm。

通過分析洞口滑坍原因,制定了採取地表注漿鋼管樁加固隧道洞口方案,左線加固范圍橫向為線路中線左、右兩側各10m,縱向自洞口向出口方向加固長度18 m,加固深度1.5~13 m(隧道頂部注漿孔深度至拱部位置,兩側注漿孔深度至內軌頂面);右線加固范圍橫向為線路中線左、右兩側各10m,縱向自洞口向出口方向加固長度15 m,加固深度1.5~15 m(隧道頂部注漿孔深度至拱部位置,兩側注漿孔深度至內軌頂面)。

注漿管採用ϕ32mm自進式中空注漿錨桿(周邊設溢漿孔)。注漿管布置後,在地表採取網噴C20混凝土10cm,鋼筋網與注漿管連接成整體。注漿材料採用普通水泥單液漿,水灰比為0.5∶1。設計漿液擴散半徑1 m,注漿孔間距1.5 m,注漿終壓2~3MPa。經採取地表注漿鋼管樁加固後,隧道正常進洞施工。圖1-14是堡鎮隧道洞口滑坍照片,圖1-15是經注漿鋼管樁加固後隧道洞口照片。

圖1-14 隧道洞口滑坍照片

圖1-15 隧道洞口注漿鋼管樁加固後照片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