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馬馬治理
❶ 現在台灣所說的拒馬就是大陸的路障嗎 大陸用不用拒馬這個詞
引自網路:拒馬 是一種木製的可以移動的障礙物,是一種障礙器材。傳說在三代時就有了,當時用以堵門,阻止行人通過,後來用於戰斗,以阻止和遲滯敵人軍馬的行動,並可殺傷敵人。唐代叫做「拒馬槍」,它用周徑二尺的圓木為干,長短根據需要而定,在圓木上十字鑿孔,安上長一丈的橫木樹根,將上端削尖,設在城門、巷口和要路,阻絕人馬通行。唐代以後,拒馬分大型和小型兩種:大型的是用圓木一根,在上面鑿孔,安上鐵槍,前面設四根斜木製成的。設置時,將其打開,用鐵鏈固定在地上。行軍時,用牲畜馱載,隨軍移動。其他的守城障礙物還有鹿角木、鐵蒺藜等。
目前,只有台灣在用這個詞表示路障,大陸已經不用了,用路障來代替。
❷ 拒馬的作用
由於攻堅作業時,騎兵部隊很難助攻,但守方隨時有可能以騎兵迅速沖出城,快回速消滅攻城部隊,因之答,防範城內騎兵的突襲只能仰賴一些障礙物,而拒馬槍就是其中一種,利用一支較粗的軸木,將槍穿插其中,以防止馬的沖擊。古時打仗,盾兵立盾,槍兵從盾間刺馬兵,馬兵速度越快,撞上長槍死得越慘,馬兵必死無疑,古時稱此為拒馬戰術。
❸ 拒馬是什麼意思
就是軍方、警方在非常時期或者沖突狀態下 採取分別隔離的形式 將雙方人馬隔離開來 形成個緩沖帶 一般用木質材料搭接的一段段三角體的柵欄,可以靈活移動現在很少提其 估計在台灣香港等地區 保留傳統文化比較多的地方 估計還會喊這個名字
❹ 拒馬的演變
拒馬者,阻攔戰馬之障礙物也。拒馬槍的源流,是類似鹿角木的一種定置式障礙物。鹿角木外形很像分叉的鹿角,木前端削成銳尖,是布設在城外阻擋敵人接近城牆的一種障礙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開始使用了與此類似的障礙物。但是,設置後,就不能再移動。由於是用於野戰陣地,所以用量很大。在機動性很強的騎兵出現之後,用以阻抗騎兵,移動式拒馬槍應運而生。這一點要比一次性的鹿角木進步了許多。夏商周三代便有了早期拒馬,即將木柱交叉固定成架子,架子上鑲嵌帶刃帶刺之尖銳物事(銅刀或石刀)。
戰國墨家將拒馬叫做「銳鑱」,《墨子》中專門有一篇《備蛾傅》論「銳鑱」戰法:蛾傅者,敵軍士兵飛蛾螞蟻般涌來也,當此時,沿途布銳鑱五行,行間距三尺,根部埋三尺,尖錐長尺五,可阻敵前進。戰國中期,拒馬發展為鐵矛為頭(後世稱為拒馬槍),以堅實木料為固定支架,架上再固定六到十支鐵矛,遍布敵來路使其騎兵不能馳騁。曠野大戰,這種拒馬數量畢竟有限,便很少使用,倒是城池設防,拒馬大有用處。
康定西征,諮上戰略,獻《拒馬槍陣法》,其制利山川險隘,以騎士試上前,擢通判鎮戎軍,募兵教習。會三司議均稅法,知諫院歐陽修言,惟諮方田法簡而易行,詔諮與孫琳均蔡州上蔡縣稅。以母憂免官。用宰相呂夷簡薦,起為崇儀副使、提舉黃御河堤岸。
明軍守遼東廣寧時,魏學曾又作改進——每2輛中設拒馬槍1架,填塞間隙,車架上下用棉絮布帳圍之,可以防避矢石,車上載佛朗機2挺,下置雷飛炮,快槍各6桿,每架拒馬槍上樹長槍12柄,下置雷飛炮,快槍各6桿,每車用卒25名。孫承宗車營所用偏廂車大致與之相同。
❺ 三國志戰略版被拒馬攔住打完拒馬後是否能佔領那塊地
能,將敵人建築物拆壞就可以直接佔領那塊土地
❻ 尤里的復仇裡面拒馬是什麼
像圍牆一樣的東西,只是血比較厚
❼ 拒馬是什麽
拒馬 是一種木製的可以移動的障礙物,是一種障礙器材。傳說在三專代時就有了,當時用以堵門屬,阻止行人通過,後來用於戰斗,以阻止和遲滯敵人軍馬的行動,並可殺傷敵人。唐代叫做「拒馬槍」,它用周徑二尺的圓木為干,長短根據需要而定,在圓木上十字鑿孔,安上長一丈的橫木樹根,將上端削尖,設在城門、巷口和要路,阻絕人馬通行。唐代以後,拒馬分大型和小型兩種:大型的是用圓木一根,在上面鑿孔,安上鐵槍,前面設四根斜木製成的。設置時,將其打開,用鐵鏈固定在地上。行軍時,用牲畜馱載,隨軍移動。其他的守城障礙物還有鹿角木、鐵蒺藜等。
❽ 古時用來攔截馬的叫什麼
營門外的叫拒馬
拒馬 是一種木製的可以移動的障礙物,是一種障礙器材。夏商周三代便有了早期拒馬,即將木柱交叉固定成架子,架子上鑲嵌帶刃。刺。當時用以堵門,阻止行人通過,後來用於戰斗,以阻止和遲滯敵人軍馬的行動,並可殺傷敵人。
戰場上的叫絆馬索
古代戰爭中使用的絆馬索,等等,都是慣性的應用。在古代戰爭中,交戰雙方常使用"絆馬索"即在敵方騎兵經過的地方突然拉起繩子,繩子絆住馬腿使騎兵從馬上向前摔下。我們中國自古就有絆馬索,孫權就是用此物捉到了關公,據史料記載唐代的顏真卿就是用絆馬索阻止了安祿山的叛軍進攻。
❾ 南拒馬河防洪治理工程工人工資拖欠找誰
欒繼馬河防洪治理工程和工人工資拖欠,找誰這個替課找欒靜馬河鎮政府也可以找承包工程的工程師。
❿ 《拒馬河》的文言文及其翻譯
《拒馬河》的文言文及其翻譯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