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希特勒的政治理論

希特勒的政治理論

發布時間: 2021-03-16 18:46:14

Ⅰ 分析希特勒所謂的「空間理論」出台的背景有哪些

一戰戰敗後德國受到制裁和政治等全方位的打壓,民族情緒低落 ,日耳曼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徹底得道顛覆, 人民對戰後的安排不僅是不滿, 而且急於尋求掙脫限制 ,希特勒正是利用了這個民意現實加以利用和改造, 圖謀建立自己在列國爭霸中能夠取勝的強國而精心打造思想理論基礎之一——生存空間論 。
在這個論調下希特勒回答了我們要怎麼做和為什麼要怎麼做和民族的出路在那等一系列當時被人民關心的問題,至少給出了所謂當時德國在戰敗下的郁悶和國家無出路的迷茫現實良方,不管這個理論在今天看來多麼不切合實際和糟糕,但在當時可是在德意志民族好似黑暗現實中一個把手電筒光 生存空間論以人口、土地和擴張需求為基調, 重點宣揚德意志民族的優越性和不可戰勝性, 以戰爭和強權為武器徹底扭轉因一戰戰敗而被強加給德國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安排的現實 。
十月革命列寧給了哪個年代的俄羅斯在極端困苦情況下一個良葯 《怎麼辦》 德國的希特勒也同樣給了當時的德意志民族關於出路的怎麼辦, 就是這個生存空間論, 雖然當時人民認為這是良葯 ,但吃下去後發現這是毒葯 ,當然這是哪個年代以後的事情。

Ⅱ 希特勒的民族理論

阿道夫·希特勒(1889——1945),德國納粹黨首領,第三帝國元首兼總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頭號戰犯。希特勒出生在奧地利北部邊境小鎮布勞瑙。其父是海關一小職員。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希特勒在巴伐利亞步兵團作為志願兵服役,他參加了著名的松姆河戰役、阿臘斯戰役、伊普萊斯戰役,並在戰斗中兩次負傷。

1919年,希特勒參加了一個叫做「德國工人黨」的小團體,並成為該黨主席團成員。1920年希特勒將該黨改名為「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簡稱民社黨或國社黨,按德語縮寫音譯為納粹黨)。隨著納粹黨知名度的不斷提高,希特勒在黨內的地位也日益突出。1927年希特勒最終奪取了黨的領導權,成為該黨主席。

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在慕尼黑發動了「啤酒館暴動」,威脅正在開會的巴伐利亞首腦卡爾交出政權,終因孤立無援而失敗。

1924年2月26日,希特勒及其主要成員因叛國罪被判刑。希特勒利用在獄中這段時間,寫出了《我的奮斗》一書。書中系統的闡述了他創建第三帝國,征服歐洲的野心。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在大資產階級的策動支持下,登上了總理的寶座。開始實現他稱霸世界和使德國納粹化的計劃。1933年2月27日,希特勒與戈林合謀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國會縱火案」,誣陷是共產黨人所為,以達到消滅政治對手的目的。接著取締了除納粹黨以外的所有政黨,實現了「納粹黨」一黨獨裁。1934年,興登堡總統逝世,希特勒操縱國會宣布:「德國總統和總理的兩個職務合並為一」。因此,希特勒自稱為元首和帝國總理,擁有國防軍最高統治權。德意志第三帝國正式形成。

希特勒上台後,撕毀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對德國軍備的限制,開始恢復軍事力量,加緊擴軍備戰。1936年10月與義大利簽定了「軸心協定」,同年11月與日本簽定了「反共產國際協定。」第二年義大利也加入此協定,德、意、日三國結成了法西斯聯盟(即軸心國)。1938年到1939年,希特勒吞並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希特勒入侵波蘭,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隨後開始對英、法進攻,只用六個星期的時間就打垮了英法聯軍。1941年6月,希特勒入侵蘇聯.1942年,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希特勒喪失了30萬精銳部隊,從而失去了戰略主動權。蘇德戰爭爆發後,英、美等國迫於形勢,同蘇聯結成反法西斯同盟。1944年盟軍在歐洲開辟了第二戰場,配合蘇聯紅軍在東線的進攻,加速了第三帝國的滅亡。
1945年4月,蘇聯紅軍攻入柏林。希特勒見敗局已定
1945年4月28日午夜前不久,希特勒和他的情婦埃娃·布勞恩正式結為夫婦,接受洗禮。4月29日,蘇聯坦克向火車站附近的動物園推進。4月30日,蘇軍經過激戰,終於攻佔了國會大廈。此時希特勒的總理府已在炮火的射程之內。下午3點30分,希特勒回到地下室的避彈房間,開槍自殺。埃娃·布勞恩則與此同時吞下了毒葯。兩人的屍體被侍從用軍毯包上,抬至總理府的花園里,澆上汽油,在熊熊大火中化為灰燼。骨灰被埋進一個炮彈坑.

希特勒的名言:1;「我們的斗爭只可能有兩種結果:要麼敵人踏著我們的屍體過去,要麼我們踏著敵人的屍體過 去

2; 「如果有人說:你做夢吧!我只能回答他說:你這個笨蛋,如果我不是一個夢想者的話,我們今天會在
哪裡呢?我一直相信德國,你說我是一個做夢者;我一直堅信帝國的崛起,你說我是個傻子;我一直相信我能重新奪回權利,你說我瘋了 ;我一直堅信貧窮會有盡頭,你說那是烏托邦。誰是對的?你還是我?!我是對的,我一直會是!」

3;「一個民族正經歷著動盪,我們,在被幸運之神垂青。」

4;「我們應該感到高興,未來必將完全屬於我們!」

5;「德國的明天就指望你們了,德國的青年們!」

6;「我們必須咬緊牙關,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情;否則,我們將一事無成。」

7;「每一代都至少應該經歷一場戰爭的洗禮。」

8;「我來完成耶穌基督未竟的事業。」

9;「他們得小心了,總有一天我們的忍耐到了盡頭,那時侯我們會讓那些無恥的猶太人永遠住嘴!!!」

10;「我不相信,那些以前在不斷嘲笑我們的人,現在,他們還在笑!!!」

11;「你們必須跟著我庄嚴的宣誓:我們需要的是和平,我們需要的是獻身於我們的事業。」

12;「弱者忘!」

13;「如果日爾曼民族不在強大到可以浴血保衛它自己的存在的話,它就應當亡。」

14;「如果我的民族在這場實驗中失敗了,我將不會為之哭泣,是他們自找了這樣的結局。」

15;「超凡的思想是不會與凡夫俗子共存的。」

16;「我們已經設定了一個目標,並將為之努力奮斗,直到死亡!」

17;「只有那些瘋狂的大眾才是馴服的。」

18;「民眾是盲目和愚蠢的。」

19;「我通過循循善誘得到了一切。」

20;「大眾就像是個任我為所欲為的女人。」

21;「婦女教育的不可動搖的目的就是養育子女。」

22;「女人的智力是完全無用的。」

23;「只有對我來說有用的條約才是有效的。」

24;「我們以前總是,將來也會繼續對一切事冒險。」

25;「我總想戰斗。」

26;「對敵人來說沒有什麼地方比墳墓更好了。」

27;「沒有人可以奪走我們的榮譽。為了德國人民,我們必須戰斗15—20年」

28;「我寧願在50歲而不是在55或60歲發動戰爭。」

29;「時代呼喚戰爭而不是和平。」

30;「政治的最終目的是戰爭。」

31;「我們只能用武器來保衛和平。」

32;「有沒有世界大戰對我來說都一樣。」

33;「年輕人本來就是要犧牲的。」

34;「只要還有一個德國人活下來,戰爭就將繼續。」

35;「我們的運動是反議會制的。」

36;「信仰比知識更難動搖;熱愛比尊重更難變易;仇恨比厭惡更加持久。」

37;「世界上變革的最強推動力不是統治群眾的科學認識,而是賦予群眾以力量的狂熱,有時甚至是驅趕民眾向前的歇斯底里。」

38;「偉大的說謊者同時也是偉大的魔術師。」

39;「民眾不思考就是政府的福氣。」

40;「我的意志決定一切。」

41;「我們將要系統的,毫不留情的消滅敵人,連根帶葉。」

42;「在發動戰爭和進行戰爭時,是非問題是無關緊要的,緊要的是勝利!」

43;「如果他們背叛國家的話,等待他們的只有死亡!」

44;「國家的安全不能寄託於別人的恩賜上,歷史總是在軍刀上前進,這個世界就是弱肉強食的世界。要生存、要尊嚴,就需要有強大的軍備。 」

45;「去征服、 剝削、掠奪乃至消滅劣等民族,乃是我無可推卸的職責與特權。」

46;「歷史上偉大的國家興亡,完全是由於種族混合以至破壞了血統純潔所致。為了要防範這種災難的發生, 所以國家必須盡到責任,採取防範的措施。」

47;「民族國家的創造,絕不是毅力單薄的民族主義聯合會所能濟事的,只有具備鋼鐵般堅決意志的單獨運動, 才能打倒其他一切運動而獲得最後勝利。」
48;「凡是一種理想寄託的,無論什麼組織,它的偉大,就是在於它的宗教狂熱,和那不能容忍的固執精神, 他們攻擊其他的組織,並且堅信著人家都是不對的,只有自己才是對的。如果理想的本身合理, 再加上這種武器,那麼,這種理想,奮斗於世界之上,必定是所向無敵的。凡把壓力加在這種組織上, 那是為促使其內部的實力提高。」

49;「人類的進步,好像是去永無止境的梯子。登高必須要從下面拾級而起, 所以亞利安人必須要遵循實際的道路,向前進行,這道路絕不是近代和平者所夢想的道路。」

50;「戰爭已經變成一種神秘的科學,令人高深莫測。但是戰爭其實是一個極自然的東西,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必要的東西.....戰爭就是生活。」

51;「只有今天會服從的人,明天才可以指揮。」

52;「一個領袖,一種群眾,一個國家。」

53;「士兵不要思想,有領袖替他們思想。」

54;「時間已經來到,所有時刻全世界最邪惡的猶太敵人,至少要讓他們停止角色一千年。」

55;「不能用和平取得的東西,就用拳頭來取。」

56;「我來到世界不是為了使人們更強,而是去利用他們的短處。」

57;「人道是愚蠢、怯懦和自作聰明的混合物。」

58;「人類在永恆的斗爭中壯大,在永恆的和平中毀滅。」

59;「人類在斗爭中變得強大,不論他達到了什麼目標,都是由於他的創造力加上他的殘忍。」

60;「人類的整個生命離不開三個論點:斗爭產生一切,美德寓於流血之中,領袖是首要的、決定性的。」

61;「在上帝和世界面前,總是強者有權利貫徹他的意志。」

62;「強者必須統治弱者,只有天生的弱者才會認為這是殘酷的。」

63;「憐憫是一種原罪。憐憫弱者是違背自然的事。」

64;「大自然的全部工作是強者與弱者之間的劇烈斗爭——強者統治弱者的永恆勝利。如果不是這樣,整個大自然就只有衰亡。違背這個基本規律的國家也將衰亡。」

65;「民眾愛嚴峻的統治者,甚於愛乞憐的人。」

66;「多數,常是愚蠢和懦弱的政策的辯護者,集合一百個愚夫,不能成為一個聰明人,所以英武的決斷,決不能從一百個懦夫中得到。」

67;「要使政治達到改革運動的目的,我們決不能單由苦心勸導,或是感化當局的方式達到目的。唯一的方法,便在奪取政權。」

68;「強者的獨裁便成為最強者。」

希特勒認為猶太人和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雅利安人是優等人種,因此它有權征服和統治其他民族。宣傳對外擴張,奪取生存空間,擴充領土,征服世界。

Ⅲ 希特勒的反動理論是什麼

滅絕猶太族、奴役斯拉夫族等劣等民族;所有青少年都應由黨來教育國家社會主義,而不是由父母教育;由人種來劃分各國政治地位,並均由德國領導。
二樓說反了吧?

Ⅳ 簡述希特勒的基本政策思想

樓下的回答基本可以無視。希特勒的思想簡單的總結下可以看成是德國歷史上反動思想的集合大成。這種被現代西方文明思想認為反動的思想在德國出現是有客觀原因的。
德意志是由好戰的普魯士王國用鐵和血建立起來的,最早在拿破崙橫行歐洲的時候法國的軍隊輕松的蹂躪了普魯士自認為天下無敵的陸軍然後普魯士恥辱的簽訂了合約後,一個當時的大學教授就呼籲全德意志聯合起來,但是必須注意的是這種聯合式戰爭征服後的聯合而不是因為經濟導致的聯合。近代德意志產生了很多思想天才例如黑格爾和尼采,但是必須注意的是他們的很多思想卻被希特勒加以利用。希特勒支持反動的進化論,他認為世界時弱肉強食的世界,不認可人的愛這一特性,每一寸德意志的土地要靠每一隻德意志的寶劍才能取得。在國家政治上希特勒奉行一黨獨裁專政他認為民主只不過是騙人的玩意,只有政治軍事專職才能帶來國家的工業化。不可否認德國在經歷了一次世界大戰的屈辱後國家資產階級需要專制統治才能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而且當時德國全國都迫切的需要收回被奪走的土地因此希特勒的及時出現給了德國人希望。不可否認的是納粹上台的幾年德國的經濟軍事力量奇跡般的蘇醒壯大。
其實我一直很崇拜希特勒,他才是20世紀的真正風雲人物,如果希特勒勝利了,那麼對他的評價就是他是歷史上第一位實現歐洲一體化的人。

Ⅳ 希特勒的主要思想

一、因為戰爭,促進了各國、各民族之間的交流
二、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因為戰爭的需要各國拚命的研究新武器,研究核理論,如沒有希特勒同志,現在可能就沒有核電站。
三、
時事造英雄,造就了一批文學家等
四、為文學家造就了大量題材
五、在控制人口方面希特勒同志功勞巨大
六、在城市科學規劃方面希特勒同志功勞巨大,希特勒同志摧毀了無數設計不科學的舊城。
七、希特勒同志摧毀了無數結構不科學的平民房屋,極大地促進了建築學的進步
八、戰前許多國家地區還處於封建社會、奴隸社會,戰後不但擁有了洋槍洋炮,並且還用上了電
九、希特勒同志給很多醫生提供了大量的傷兵去研究,在促進醫學迅速發展方面特勒同志功勞巨大
10、戰前很多國家國內有很多矛盾,特勒同志的大炮響過之後,這些矛盾大都解決了。
11、沒有當年的希特勒同志,就沒有今天的紅十字會
12、希特勒同志促進了許多國家的獨立
13、希特勒同志用納粹思想通過戰爭,使共產主義、民主自由等思想不得不發展
14、極大的豐富了人類的歷史,如沒有希特勒同志二十世紀將平淡無奇,有很多精彩的電影、小說就不會存在,二十一世紀以及以後的人們的精神生活就會乏味些。
希特勒同志的功勞是說也說不完呀

Ⅵ 希特勒要的是什麼樣的社會主義

民族社會主義
納粹主義,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縮寫「Nazismus」的音譯,意譯為「民族社會主義」,由於德文相同,在中國經常被與「國家社會主義」混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張。
納粹主義意識形態的精神是「屬於一個民族的」,納粹主義的基本理論包括:宣揚種族優秀論,認為「優等種族」有權奴役甚至消滅「劣等種族」;強調一切領域的「領袖」原則,宣稱「領袖」是國家整體意志的代表,國家權力應由其一人掌握;鼓吹社會達爾文主義,力主以戰爭為手段奪取生存空間,建立世界霸權;反對共產主義思想體系和社會主義制度,惡毒攻擊馬克思主義理論。

Ⅶ 希特勒法西斯主義的思想歷史根源

1、千秋帝國——法西斯主義產生的歷史根源
說到希特勒,不能不說一個歷史名詞:德意志第三帝國(Das Dritte Reich)。1933年1月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7月他宣布「納粹主義革命」已經完成,結束魏瑪共和國,建立「第三帝國」。(1939年7月,希特勒以元首的身份宣布改稱「千秋帝國」、「大德意志帝國」。德意志帝國的勢力范圍包括德國本土,被它直接吞並的國家與地區,軍事佔領的國家與地區以及若干仆從國。它奪取了歐洲中心地區,它所控制和侵犯的地域在東方推進至高加索與接近莫斯科,南方越過地中海染指北非,西方到達大西洋和比利牛斯山,北方直至巴倫支海。它的戰線東西長2000多公里,南北超過3000公里。)第三帝國的名稱沿德國歷史上的第一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和第二帝國(1871年普法戰爭獲勝後建立)而來。前兩個帝國是結束分裂狀態、擊敗外國入侵的統一民族國家,而希特勒自詡將與弗里德里希大帝(Friedrich Welhelm I)、俾斯麥(Otto von Bismark)、興登堡(Paul von Hindenberg)一樣,發展和繼續德國的榮譽。
為什麼在當時當地,「第三帝國」這個名稱能引起如此廣泛的共鳴和支持?是因為屈辱,以及屈辱後的發憤。翻開1919年6月23日的世界歷史,著名的《凡爾賽和約》最後簽字,作為一戰的戰敗國,為了不使德國這個名字永久地從世界版圖上抹去,德國被迫接受了無比苛刻的條款。軍事方面:條約只允許德國保留一支象徵性的軍隊,不但對人數、武器作了嚴格限制,還廢除了德國的軍事傳統和參謀機構。地理和物質資源方面:沒收了德國所有的殖民地,並迫使德國割讓13%的領土以及居住在這些領土上的600萬國民。經濟方面:廢除了德國幾乎所有的海外貿易,煤炭主要產地薩爾州被交給法國開采那裡的礦藏,而德國15年內不得染指;此外還有巨額的戰爭賠款。政治方面,廢除了德國的君主政體,威廉二世被迫遜位,流亡荷蘭。《凡爾賽和約》,不僅使興登堡等容克貴族叫嚷:「寧可體面地死去,也不接受一個恥辱的和平!」,也使千千萬萬個沉醉於國家統一、民族強盛的美夢中的普通德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受到嚴重傷害,他們感到德國將從一個驕傲的民族淪落為一個三流的國家。震驚之後是憤怒,德國民眾抗議和約、抵觸魏瑪共和國的風潮席捲國內,深深的恥辱帶來民族主義的空前高漲,人們迫切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統治者帶領他們,對《凡爾賽和約》響亮說「不」,更希冀德意志以前的光榮重現眼前。
因此,敢於高呼「Deutschland über alles(德意志高於一切)!」口號的希特勒得到了無數狂熱的崇拜和支持,他提出「第三帝國」理念固然代表了希特勒的野心和法西斯主義的擴張企圖,但是也充斥著德國人對德意志民族重新崛起的渴望,因此贏得了國內各階層廣泛的支持。
2、鐵血崇拜——法西斯主義產生的精神根源
近代德國是在普魯士容克貴族領導下,通過霍亨索倫王朝「鐵血政策」(註:俾斯麥)的領導,在軍事上擊敗法國拿破崙三世,從而實現統一,並且逐漸強盛起來的,因此,它具有根深蒂固的封建殘余和軍國主義傳統。容克資產階級造就了威廉一世、威廉二世、「鐵血宰相」俾斯麥、無畏的戰士興登堡等「民族領袖」和民族偶像,也造就了它的軍官階層、官僚政客、壟斷集團和知識分子,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階層,在德意志民族和德意志的疆土之中培植了鮮明而特殊的所謂「普魯士精神」。在歐洲,沒有哪個國家象德國那樣崇尚武力,崇拜權威,普魯士精神在德國統一的巨大光環下籠罩了整個德國。簡言之,普魯士精神就是對軍國主義和戰爭的崇尚,對民主主義、自由主義的輕蔑,對領袖權威和個人強權的崇拜,對強權政治和擴張主義的信奉,對民族主義和種族主義的迷戀,對嚴酷的生存的拼搏態度和對嚴格紀律的絕對遵守。這利刃與炮火一般的民族精神,孕育並激發了納粹主義。
3、絕處求生——法西斯主義產生的經濟根源
如果說根深蒂固的民族主義、軍國主義、君主政體和普魯士精神是擊打弱不禁風的魏瑪共和國的颶風,那麼1929年席捲世界的經濟危機則是希特勒「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的東風。
1871年德國統一之後經濟迅猛發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已經成為世界上「兩個最先進的新興資本主義國家」之一,它的工業總產量佔世界的15.7%,超過了英國和法國。而一戰的失敗,使德國經濟受到嚴重打擊,許多人一夜之間淪為貧困者,社會矛盾異常激化。1929年一場前所未有的經濟大危機從美國開端,很快橫掃世界。德國的生產和貿易急速萎縮,外債緊逼,外國投資和貸款幾乎中止,國民收入平均下降40%,大量企業破產,失業率達到30.8%,600多萬工人失去工作,德國馬克對美元的比率由1914年的4.2:1急劇貶值為4200,000,000,000:1,劇烈的通貨膨脹讓無數缺乏必要溫飽的德國家庭掙扎在生死之間,兒童餓死街頭,大人淪為乞丐。空前的經濟危機引發了嚴重的社會危機,基礎薄弱的魏瑪共和體制土崩瓦解。納粹及時地抓住了德國人民要求改變現狀的迫切心理,展開強大的煽動性宣傳。再加上納粹擅長的演說、遊行、沖鋒隊的街頭暴力等等包裝,使納粹黨的綱領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極度吸引希望「絕處求生」的德國民眾,特別是青年人。在1930年9月的議會選舉中,納粹黨所得選票從1928年的81萬票猛增至640萬票,國會席位從12席猛增至107席,成為國會第二大黨。黨員人數達到38萬人,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首次成為德國政界的一股巨大勢力。
4、德國使命——法西斯主義產生的哲學根源
作為優秀哲學家輩出的富有思辨色彩的民族,納粹思想在德國的發源是具有堅實哲學基礎的。對希特勒納粹思想產生啟蒙、影響的哲人有:
A 19世紀初期的哲學家費希特。1807年,當普魯士戰敗給法國時,他發表了《致德意志民族演說集》,宣稱拉丁民族和猶太民族都是腐朽的,只有日爾曼人才能開創新的紀元,日爾曼民族將由為數不多的社會精英來領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重新關注了費希特的觀點,成立了「費希特協會」,宣稱德意志的日子就在戰爭中臨近。
B 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的國家理論和「德意志使命」思想。黑格爾認為國家就是一切,國家對個人而言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任何傳統的道德觀念都不能影響具有絕對權力的國家以及領導國家的英雄。黑格爾認為,德國的使命就是振興世界,而戰爭猶如巨浪,滌盪因和平而產生的腐朽和污穢。對國家與戰爭的極度美化,以及「德意志使命」的思想,自此深深植根於德國人心中。
C 海因里希•馮•特來切克(Heinrich von Treitschke)。這位歷史哲學家在其著作《19世紀德意志史》中大肆故水軍國主義思想和鐵血道路,認為強者壓服弱者是無可爭議的生存競爭規律,德國的生存必須建立在對其他民族的征服和壓制的基礎上。
D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這是納粹官方承認的納粹世界觀創始人,也是世人公認的納粹精神先驅。尼採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Also sprach Zarathustra)一書中大力宣揚「權力意志」,贊美戰爭,宣告主宰種族的超人的來臨。它認為戰爭能使一切事業變得神聖,預言未來的社會精英將統治世界,超人將由此產生。尼採的思想在希特勒心中引起了深深的共鳴,後者曾多次直接援引尼採的原話,認為自己正是尼采預言的「超人」,肩負著拯救德國和世界的重任。
5、決裂西方——法西斯主義產生的文化根源
德國由於長期分裂,文字和語言的不統一使德國文化一直落後於法蘭西文化,德國人的國家意識極為淡漠。18世紀以降,啟蒙運動、狂飆突進運動和古典主義運動喚醒了德意志文化的自我。而拿破崙的入侵又使知識界的民族解放意識急劇生長,一股與西方(英國、法國等)決裂的文化潮流逐漸洶涌。西方民主國家的知識階層被稱作「社會的良心」,因為他們往往監督和批判政府,維護著社會的公正。相反,德國的學者卻有著維護和鞏固政府治權的傳統。早在1914年,德國知識界就以宣揚「責任、秩序、公正」的所謂「1914年理念」(Die Ideen Von 1914)來替代代表西方民主思想的「1789理念」(法國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愛口號),並且希望用戰火來滌除「非德意志因素」,使德國不受西方文明的污染,從而走向德意志的偉大復興。知識界的保守傾向代表著德國的當時的時代精神。
到魏瑪時期,德國思想界和文化界人士無不對「喪權辱國」的《凡爾賽和約》痛心疾首。他們相信任何新地社會制度相對魏瑪共和國而言都是進步,他們希望出現一個「救星」,把德國人從眼前地困頓引入一個美好的未來。這個時期出現的幾本右傾思想論著極大地左右和煽動了苦難的德國人。
在極右文化思潮的鼓吹下,一時間,民族主義思潮和各類民族主義團體在萊茵河兩岸風起雲涌,許多人吼叫:德國需要建立一個極權國家,只要它為民族利益服務就是合理的和有益的,哪怕它運用最野蠻的手段。極右的思想和文化,為希特勒和納粹*走上德國的政治舞台打開了一條迥異於西方民主政體的通道。

Ⅷ 希特勒的主張是什麼

民族社會主義宣揚種族優秀論,認為「優等種族」有權奴役甚至消滅「劣等種族」;強調一切領域的「領袖」原則,宣稱「領袖」是國家整體意志的代表,國家權力應由其一人掌握;鼓吹社會達爾文主義,力主以戰爭為手段奪取生存空間,建立世界霸權;反對共產主義思想體系和社會主義制度,惡毒攻擊馬克思主義理論。

Ⅸ 希特勒的反動理論有哪些

滅絕猶太族、奴役斯拉夫族等劣等民族;所有青少年都應由黨來教育國家社會主義,而不是由父母教育;由人種來劃分各國政治地位,並均由德國領導。

Ⅹ 希特勒的軍事和政治才能如何

天才。
希特勒在戰爭初期干涉較少,主要是對總參謀部和陸軍總司令部施加影響,海軍和空軍的作戰向來很少干預,多數時間用於政務處理和協調關系。法蘭西作戰中,希特勒根據自身的願望,採納曼施坦因構想,要求總參謀部更改了西線作戰計劃,迅速擊敗盟軍,控制了西歐。此後就有戰神的感覺了。不過總參謀部不願放棄權力,結果對蘇作戰計劃是折衷了不同部門的要求,既照顧最高統帥部著眼的經濟目標,向烏克蘭和波羅的海沿岸進軍,又按照總參謀部的要求,派了最強大的部隊擔任中路主攻。作戰結果,是德軍在烏克蘭取得卓越勝利,在列寧格勒陷入僵局,在莫斯科城下大敗。這樣一看,總參謀部的計劃就遠不如希特勒了。當德軍都以為必須退回波蘭的時候,也是希特勒下令拚死堅守,才阻止了中央集團軍群的潰逃,總參謀部的智謀比不了元首的意志。在這個時點上,德軍都承認,沒有希特勒,是一定會戰敗了。至於當初巴巴羅薩作戰計劃的缺陷,德軍總參謀部並非不知道,只是不願糾正而已。大家都認為蘇軍肯定贏不了,就懶得費神去思考一個穩妥的計劃了。
戰爭後期,希特勒還想著進攻翻盤,總參謀部認為德軍沒有能力翻盤,只能防守拖時間,雙方在立場上有根本差距。希特勒的錯誤是,沒有為德軍翻盤創造物質條件,而是一味強調意志的作用,與斯大林恰成對比。出現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不是希特勒比斯大林外行,純粹是哲學觀念的不同。希特勒的哲學思想較接近尼采,屬於現代非理性主義的一派。斯大林的哲學源自黑格爾,屬於近代理性主義的一派(黑格爾可以算德國最後的理性主義大師,接下來的叔本華就是非理性主義了),而且馬克思這一派還特別重視物質作用。所以斯大林是把勝利寄託在物質優勢上,努力形成數量和火力的局部優勢來創造進攻條件,希特勒則只能期待指揮官的作戰技巧與部隊的發揮這種精神因素,這也是軸心國經濟力量弱於同盟國的無奈之舉,盡管蘇聯的經濟比德國弱得多,但是蘇聯的高效組織動員是德國難以追趕的,蘇聯還可以從外界輸入物資設備,德國沒這個可能。
政治方面,按照英國歷史學家的評論,斯大林是最聰明的,公開表示不以德國人民為敵,美英則喜歡強調德國全體都是敵人,主張無條件投降,反而增強了軸心國的凝聚力。希特勒的政策主張平白無故樹立了很多敵人,只能說還不善於協調意識形態和國家利益的矛盾,但是其外交技巧相當嫻熟,一再影響歐洲局勢演變,讓德國從凡爾賽體系的桎梏中獲得了自由。如果他能夠信守自己做出的外交承諾,大概會是超越俾斯麥、梅特涅的外交大師。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