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鎮社區治理

鎮社區治理

發布時間: 2021-03-15 15:50:44

『壹』 如何在社區治理層面劃分區縣,街鎮村社職能

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課題組組長,帶頭深入區縣、街道、居村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基層幹部群眾的意見建議。

『貳』 如何確定市縣職能部門,鄉鎮政府在社區治理方面的法定權責

4.1.2 設立職業病防治領導機構 4.1.2.1 法定代表人是用人單位職業衛生管理體系的最高責任人,全面負責用人單位的職業 病防治工作。 4.1.2.2 用人單位法定代表人可在最高決策層任命一名或幾名人員作為分管職業衛生工作 的負責人,其職責是: —建立、實施、定期評審職業衛生管理體系; —定期向最高管理層報告職業衛生管理體系的績效; —組織並推動全體勞動者參加職業衛生管理活動。 4.1.2.3 職業病防治領導機構由: 法定代表人、管理者代表、相關職能部門以及工會代表組成,其主要職責是審議職業衛 生工作計劃和方案,布置、督查和推動職業病防治工作。 4.1.3 設置職業衛生管理機構 用人單位應設置或者指定職業衛生管理機構及其相關組織, 負責本單位職業衛生管理體 系的建立和運行。 職業衛生管理機構及其相關組織的責任是: —組織執行職業衛生管理體系的方針政策; —制定職業衛生管理工作計劃,確定明確的目標及量化指標,並組織實施; —組織對勞動者的職業衛生培訓以及勞動者之間 (包括勞動者及其代表)的合作與交流, 以全面實施其職業衛生管理體系要素; —負責確定職業危害識別、評價及其控制人員的職責、義務和權利,並告知勞動者; —制定有效的職業病防治方案,以識別、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及工作有關疾病; —監督管理和評估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 —負責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測和職工職業健康監護。 4.1.4 用人單位應明確相關組織的職能 用人單位應明確工會、人事及勞動工資、企業管理、財務、生產調度、工程技術、職業 衛生管理等相關部門在職業衛生管理方面的職責和要求。 4.1.5 配備專(兼)職的職業衛生專業人員 用人單位應配備專(兼)職的職業衛生專業人員,對本單位職業衛生工作提供技術指 導和管理。用人單位按職工總數的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五配備職業衛生專(兼)職人員,職 工人數少於三百人的用人單位至少應配備一名職業衛生專(兼)職人員。應檢查職業衛生專 (兼)職人員的書面聘用文件、個人資質(職業衛生專業知識背景、工作經歷和執業醫師資 格)文件和專業檔案。 4.1.6 職業病防治工作納入目標管理責任制 用人單位在制定生產經營整體規劃時, 應將職業病防治工作納入法定代表人的目標管理 責任制中並通過層層分解的目標使下屬機構都有相應的職責、任務、 目標、 進度和考核指標。 4.1.7 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 用人單位制定的年度職業病防治計劃應包括目的、目標、措施、考核指標、保障條件等 內容。實施方案應包括時間、進度、實施步驟、技術要求,考核內容、驗收方法等內容。 用人單位每年應對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的落實情況進行必要的評估, 並撰寫年度 評估報告。評估報告應包括存在的問題和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書面評估報告應送達決策層閱 知,並作為下一年度制定計劃和實施方案的參考。 4.1.8 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 用人單位應根據國家、地方的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的要求,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相應的 規章制度。職業衛生管理制度應涵蓋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作 業場所管理、作業場所職業病有害因素監測、職業病防護設施管理、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 管理、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職業衛生培訓、職業危害告知等方面。 職業衛生管理制度應包括管理部門、職責、目標,內容、保障措施、評估方法等要素。

『叄』 如何創新城鎮社區建設和社會管理

(一)逐步完善「多元共治」的善治格局
全面梳理社區工作,合理劃分城市社區黨組織、居委會、服務站的職責任務,細化具體工作和服務內容。完善社區黨組織牽頭、居委會和服務站參加的例會制度;建立健全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居民委員會以及其他社區自治組織、業主委員會、物管公司、社區代表聯絡員(即社區准人大代表)多方參與的社區聯席會議制度,研究討論社區社會管理中的重大問題和事項,協調溝通相關工作,尤其抓好以下四個著力點,推動社區「多元共治」善治格局的建立和完善。
1.深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在我國基本完成了從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的現階段,基層政府應該從微觀的經濟活動中退出來,整合和增強社會管理的職能。
一是要切實轉變基層政府職能。城市區(街道)和鄉鎮一級的基層政府應該加快調整職能,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把經濟職能剝離出來,交由上一級政府處理。讓基層政府不再有經濟指標的壓力,全身心地投入到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中去,使社區與基層政府發生的互動被限制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領域。
二是要把公共服務盡量下沉到社區。政府的社會管理和服務事務要按照「費隨事轉、權隨責走」的原則下沉到社區,把社區服務站建設好,把公共服務送到居民的身邊。通過嚴格設定專職崗位、規范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等,逐步實現社區居委會和社區服務站的分設,強化社區服務站的政務服務職能。
三是要規范政府部門與社區自治組織的關系。進一步理順政府部門和社區組織的關系,逐步理清社區自治組織承擔的行政事務,規范政府部門設置的各類行政考核活動,對凡屬於基層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街道辦事處職責范圍內的事項,不得轉嫁社區居委會。市、區(縣)各部門進入社區工作,應由市、區(縣)社區建設指導委員會(領導小組)分級審批。各部門經審批允許進入社區的事項,在堅持「權隨事轉、費隨事轉、事費配套」原則下,明確授權內容、對象、許可權、時限和撥付的經費。通過基層政府職能的調整,讓城市社區從受到的行政束縛中解脫出來,成為一種相對獨立、充滿活力,與基層政府有著明顯分界的社會實體。
2.積極發展各類社區社會組織。社會組織是現代社會社會管理的重要一級,沒有充分發育的各類社會組織,就不可能讓城市社區的社會管理取得新的突破。
一是不斷強化社區居委會引領社區自治的功能。要做實社區居民代表大會和社區議事會,組織居民開展民主自治;推行社區「准人大代表」機制,實現社情民意的有效傳遞;擴大社區直選范圍,強化新型社區自治組織保證;鼓勵社區居委會扶持和發展其他社區自治組織,壯大自治組織隊伍。
1.明確社區工作人員身份和待遇。
針對當前社區崗位留不住優秀人才的現實問題,省政府應進一步明確社區工作者的身份待遇等基本問題,建議將社區服務站的工作人員定性為政府雇員,實行公開招錄,工作待遇參照公務員管理,考核主體以職能部門和社區居民為主,推行崗位述職和民主評議方式。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定性為社會工作者,以社區選舉和政府統一選聘專業社會工作者兩種錄入形式,待遇享受同等職級的公務員薪酬,考核主體為社區居民。
2.規范社區工作者管理。
一要妥善定崗定編。要根據社區規模,明確各種類型社區工作者的配備標准,嚴格控制社區崗位職數。建議社區規模在1000~2000戶以內,社區居委會和社區服務站配備工作人員分別不超過5人、3人,2000~3000戶社區居委會和社區服務站工作人員配備不超過7人、5人,總體規模宜控制在3500戶以內。
二要切實規范管理。按照專業化、職業化要求,通過在崗培訓、轉崗安排等方式,逐步實現社區工作隊伍的規范管理。對於不適合社區崗位要求的人員,進行有序置換,對於同一崗位不同職級、待遇的管理行為,進行有序規范和統一。
三要增強崗位穩定性。建議社區居委會任職期限延長至5年,保持社區崗位的穩定性。
3.提高社區工作者的專業化水平。
一要加快落實「一社區一名大學生」計劃。不斷改善社區工作人員專業化結構。嚴格社區服務站工作人員的招錄標准,其中年齡控制在40歲以下,學歷為大專以上,具有相關服務經驗。
二要實行社區工作者全員培訓。建立3年一度輪訓制度,明確培訓時間和內容。鼓勵和引導我省社區工作者參加國家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取得職業水平證書的將給予每月定額補助。
三要提高社區工作者的待遇。經濟上要增加社區工作者的收入,政治上要在公務員錄用、幹部選拔等方面給予優待。
(四)加強以增強社區歸屬感和凝聚力為宗旨的文化建設
社區文化是社區居民在共同生活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區域性、群眾性等特點的文化,包括社區意識、社區情感、社區人文環境等。加強社區文化建設,除了能夠提高社區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外,更重要的是能夠促進社區居民的相互了解,增強彼此的信任。新型社區是一個由「陌生人」組成的社會共同體,同一社區居民構成越來越復雜,人們可能具有不同的職業、來自不同的階層,甚至是暫居社區的流動人口,由於沒有「單位制」條件下一起工作的交流機會,同一社區的居民基本上是「老死不相往來」。同時,由於城鄉社區之間社會流動的加快,社區新成員還面臨著有效融入社區的問題。只有通過文化的形式才能把社區居民凝聚起來,增強對社區的歸宿感。
1.加強社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社區文化重在建設。要把社區文化建設提上重要的議事日程,統籌規劃社區文化設施建設,加大社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尤其要建設好社區文化中心。整合社區文化資源,爭取社會的廣泛支持,走「共建、共享」之路,發揮住社區單位在文化活動中的積極作用。
2.大力支持群眾性的文化活動。社區要配備有文藝專長,熱心於社區文化事業的專職工作人員,參與社區各類文藝團體的管理工作。政府要把為社區培訓文藝人才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經常組織社區文藝骨幹進行培訓,使之成為社區文化活動的主力軍和社區文化活動的帶動人。支持社區居民自發的群眾性文化活動。
3.致力於培育社區的文化特色。每一個社區應根據本社區的地理位置、人員構成、文化層次等,創建本社區文化活動的品牌,形成本社區文化建設的特色。在內容和形式上要堅持以人為本、與時俱進,從社區實際和居民需求出發,豐富活動內容,創新活動載體,增強社區居民的認同度和參與的積極性。

『肆』 民政部門和鄉鎮在社區治理中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有區別有區別,門診部門口鄉村的社會是不一樣的,因為他把你是。

『伍』 怎樣推進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工作

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就是要找准切入點、運用結合點、把握著力點,抓住著重點,千方百計解決影響社會和諧德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

(一)要加強社會矛盾化解,有力維護社會穩定.一是建立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相關制度。按照矛盾糾紛排查調處需要,健全完善矛盾糾紛定期排查、定期報告、
協調會議、首問負責制等制度,實現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使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二是注重矛盾糾紛的源頭治理。要堅
持以人為本,在改革措施出台、管理方式改變、重大項目引進、重要活動舉辦等重大決策之前,充分徵求群眾和有關專家的意見,增加透明度,減少因決策不當帶來
的社會各方的利益沖突。三是健全完善調處機制,及時有效地化解矛盾糾紛。健全完善鎮(街)調解中心和村(居)調處工作站的組織體系建設和各項制度建設,運
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等形式,及時有力地化解和處理矛盾糾紛,嚴防其升級、激化或轉化。四是建立社會風險評估機制。加強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不僅
要進行經濟效益評估,看要不要干,而且要進行社會風險評估看能不能幹五是建立積極預防穩妥處置社會公共危機事件機制。加強預防、穩妥處置。六是健全完善處
置群體性突發事件的快速有序反應機制,防止和應對群體性突發事件。制定處置群體性突發事件預案,定期進行修訂和完善,確保處置穩妥有效、協調有序。

(二)要加強社會治安重點地區的整治,實現社會平安和諧。加強社會治安重點地區、重點部位排查整治,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和改善民生、保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推進基層基礎建設和平安建設工作的一項重要措施,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任務。

(三)要加強和改進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實現人口的有序流動。如何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管理,隨著新的戶籍管理規定出台,就需要我們探索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辦
法。一是把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列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逐步建立和完善覆蓋流動人口的公共服務體系。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不僅是人口問題、經濟問題,同時也是
社會問題、政治問題。要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以構建和諧社會,維護社會穩定為目標,在制定公共政策、建設公用設施等方面,以為流動人口提供市民化待遇
為目標,統籌考慮長期在城市就業、生活的流動人口的利益和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覆蓋流動人口的公共服務體系。要逐步完善保障流動人口合法權益的體制機制,
努力為流動人口提供市民化待遇,親情化服務,人性化管理,逐步實現流動人口在社會保障、醫療衛生、計生服務、子女就學、住房保障等方面與本地居民享有平等
權益。二是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進一步完善流動人口管理的組織建設和機制建設。要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按照「創新機制、加強管理、優化服務、促進發展」的
根本要求,將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擺上經濟建設、社會管理的重要議程,著力鞏固各級管理體系;完善各級流動人口和出租屋的服務管理機構,設立定級定編的專
職機構,配備專職人員,進一步完善流動人口組織建設和機制建設。三是以出租屋為重點,強化暫住登記,為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抓手。

(四)解決社會組織管理服務問題,提升社會組織的管理服務能力。我國社會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深刻社會變革中,社會生活多樣化、多元化、多變化的特徵日益凸
顯,出現了一些新社會組織、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階層。在當前新的形勢下,解決好社會組織管理服務問題,提升社會組織管理服務能力。一方面,要加強境內社會
組織。對境內社會組織,堅持培育發展與管理監督並重的方針,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規,加強依法准入、依法管理和執法監督。明確有關部門管理、監督職能,明確社
會組織開業條件、審批程序、職責任務、活動宗旨,規范其行為。

(五)加強基層墓礎建設,全面夯實基層基礎。一是進一步加大平安建設的經費投入。要將平安建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並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步增加投入,以保證綜
治各項工作和平安建設的順利開展。二是健全完善基層政法綜治組織機構。配齊配強市區、鎮街綜治辦專職副主任和工作人員,明確責任,確保市區綜治辦和鎮、街
道綜治辦有足夠數量的專職工作人員。進一步加強鎮(街)綜治工作中心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村(居)綜治工作站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站建設和村(居)
委會、治保會、調解會,以及基層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的建設,確保基層政法綜治組織機構運行正常。

(六)發揮綜治委成員作用,積極推進齊抓共管。要落實綜治委各成員單位工作目標管貴任制,層層簽訂責任書;要建立和完善綜治委各成員單位以及綜治委「五個
專門工作小組」綜治工作述職報告制度、聯絡員制度、平安創建聯系點制度,充分發揮部門職能作用,促進綜治工作的全面協調發展;要進一步增強參與社會治安綜
合治理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陸』 如何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呢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政府主導的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城鄉社區治理體系。

意見提出,要健全完善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有效發揮基層政府主導作用,注重發揮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基礎作用,統籌發揮社會力量協同作用;要不斷提升城鄉社區治理水平,增強社區居民參與能力,提高社區服務供給能力,強化社區文化引領能力,增強社區依法辦事能力,提升社區矛盾預防化解能力,增強社區信息化應用能力。

意見要求著力補齊城鄉社區治理短板,要改善社區人居環境,加快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優化社區資源配置,推進社區減負增效,改進社區物業服務管理。強化組織保障,要完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完善政策標准體系和激勵宣傳機制。

『柒』 推進社區治理方面還存在哪些問題

加強社區社會管理是全面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基礎性工作,社區從開始就被定義為「小社會」,社會的一切活動都是在一個個實體的社區里進行,一個社區所面臨的許多問題,既是某一社區中單獨的存在,也是更大社會范圍內的問題的具體表現。因此,探索社區存在的一些問題,為解決整個社會普遍存在的一些現象有所幫助。
一、「社區」來源
1887年滕尼斯用「社區」與「社會」兩個綜合性分析概念,來說明人類演進過程中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的兩極特徵。他認為「社區是一種持久的真正的共同生活,是一種原始的或者天然狀態的人的意志的完善的統一體。」社會則是一種有目的的聯合體。在社會里人們「雖然也像在共同體里一樣,以和平的方式相互共處地生活和居住在一起,但是基本不結合在一起,而是基本上分離的。」由此,滕尼斯認為社區是由一定地域范圍內的同質人口組成的、價值觀念一致、關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撫的富有人情味的社會共同體,並強調人與人之間所形成的親密關系和共同的精神意識以及對社區的歸屬感、認同感。隨後20世紀20-30年代,研究都市社區的芝加哥學派代表人物R.E.帕克強調了社區的本質特徵是「地域性」的觀點。1955年,美國社會學家G.A.Hillery則認為,大多數社會學家認同的社區概念應包括社會互動、地理區域和共同關系三個特徵。
目前我國對社區的研究較有影響力的範式是「國家與社會的關系」。此類研究將社區視為社會的代表或者國家與社會的中介,通過社區去驗證關於國家與社會關系的某些重要論點。另外一個研究方向是研究社區治理的具體范疇,他們認為社區是中國公民社會崛起、推動社區自治和城市共同治理的重要方式,政府向社區讓權、還權、授權,成為社區自治的推動力,而草根社區通過公民行動和政治參與,並對管理體制形成強大的沖擊力。
目前,按經濟結構、人口密度、人口聚集規模標准分類,主要有農村社區、城市社區和集鎮社區(或城鎮社區)三種,本文探討的是城市社區治理中存在的不足。
二、我國城市社區治理存在的問題
隨著經濟發展,我國的國家和社會關系經歷了巨大的轉變,國家對社會的控制正逐步走向服務,各類非政府社會組織取得了一定能動性,社會管理的創新活動正如火如荼。盡管公民社會形成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結構已逐步改善,但因為公民意識尚不普遍、法制體系尚不健全、民間組織的自主性不強等原因,雖出現了不少社區自治的示範社區案例,但大多數採取的仍然是政府為主導的社區治理模式,政府外的社會力量如社區法定組織與民間組織等都還很弱小,存在以下不足:
1.治理主體定位不清
我國社區自治程度普遍較低,政府往往通過行政命令和強制手段直接控制社區的治理工作。在城市社區治理中,社區的獨立性與法律賦予的自治性都受到了限制,社區成為基礎政府組織及其派出機構的「附屬物」。市、區各管理部門存在工作職能相互混淆的情況,結果往往各自為政,工作布置繁雜和重復交叉,使社區居委會這一群眾性自治組織承擔了大量原本屬於政府部門的工作任務,成為政府部門的承受層、操作層和落實層,加之工作中權、責、利的不明晰和當前考評機制的綜合因素,社區工作開展起來力不從心,疲於應付。這種社區行政化實際上形成了領導與指導兼有的雙重關系,而其原本的自治管理功能卻日益萎縮,不利於提升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歸屬感,也不利於提高社區居委會的威信,同時還嚴重影響了社區的承載能力。
在治理角色錯位的的同時,政府過多地干預了非政府社會組織的自主權利,使得一些地方的居委會承擔了一些應由非政府社會組織承擔的事務性職能,如社區文化活動、公益慈善活動、志願者活動等。由於政府角色上的缺位和越位,出現了「該管的未管,不該管的強管,管了的又管不好」的現象,影響了社區建設的健康發展。
2.社區管理資源匱乏
我國城市社區普遍面臨資源匱乏、配套支持難以滿足社區治理需要的困境。一方面是人力資源匱乏。由於編制等歷史原因,當前從事社區治理與服務工作的多是下崗職工、家庭婦女、離退休職工等,專業人員和管理人員比例偏低,大多數從業者沒有經過社會工作的專業培訓,缺乏社會管理知識,面對社區各項功能社會化服務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另外社區工作人員工作強度很大,但工資薪酬卻普遍偏低,吸引不了高素質人才,社區工作者隊伍青黃不接。另一方面是政策資源缺乏。社區治理缺乏相應的政策支持,很多條例過於籠統,執行起來難度較大,而政策間也缺乏有效銜接,這為注重細節管理的社區治理帶來了很多困難。具體表現在:一是街道辦事處指導下的社區居委會,對自身行政服務和管理的范圍沒有制定明確的制度規范,容易造成管理缺位或越位的現象;二是社區內的市、區屬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分別按各自指令行事,與社區之間的關系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法律依據,往往造成社區事務相互推諉扯皮;三是社區管理運行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難以制約一些權力集中部門的工作。
3.社區參與性不強
社區治理的目標就是通過多元的社區組織實現對社區治理的參與,治理的主體既包括黨團組織和政府組織,也有非營利組織和市場組織,還有居民個人。現階段社區內居民參與和社會組織參與積極性都不高,社區活動的行政化痕跡明顯。雖然很多社區管理機構對居民的意願和要求給予了一定的重視,居民的合理化建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採納,但靠行政推動力來整合社會力量的方式很難吸引居民自覺參與。而在政府的強勢領導下,社區社會組織活動的開展很多時候處於被動地位,因為這些組織無法像政府那樣採取合法的強力手段實現公共管理和保護公民的公共安全與人權,而政府與營利組織又不能像非營利組織那樣對社區弱勢群體提供免費而又受到受助者歡迎的服務。此外,社區中存在各種各樣的社會主體,這些主體在社區活動中構成錯綜復雜的關系,但目前各組織尚未明確各自所應該承擔的職責和義務,比如社區非正式組織與政府機構之間、業主與物業公司之間的共建與共享尚未成形。 三、城市社區治理的對策分析
1.創新政府管理方式
雖然我國的社區治理模式大多數還是政府主導,但是參照武漢、上海等社區管理的創新經驗,我們發現城市社區管理體制由單一行政管理模式轉變為政府與社區互動的治理模式道路可行,這是構築政府依法行政與社區依法自治相結合的管理體制模式,也是架構「小政府、大社會」的創新社會管理途徑。一要明確居委會與各職能部門所擔負的職責。各職能部門必須獨立承擔的行政管理責任,對於自己職能內的事務不推給社區,如果需要社區協助應該提供工作人員和相關經費,其他如社區保障、群眾文化等社會性服務工作應從行政職能中分離出來,按「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原則移交社區,並界定社區自治管理的職責,包括社區社會機構的管理、鄰里關照等社區公益事業建設等。二要創新社區評議的考核監督機制。對社區的考核由上級部門的單向考核,轉變為上級部門、駐區單位、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的多向考核;政府職能部門在社區建立公示制、承諾制,接受社區成員的監督和評議;考核管理社區、服務居民的內容應當以社區居民的滿意度為主,並取消考核與社區職能無關的內容,切實為社區工作減負。
2.加大人才隊伍建設
2011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規劃》指出,要積極推進社區服務人才隊伍專業化、職業化,落實「一社區一名大學生」政策,實施50萬大學生服務社區計劃。對各種不同類型的人才,要採取公開推薦、民主推薦、群眾推薦、組織推薦、個人自薦等方式,引入競爭機制,推行競爭上崗,創造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用人環境。針對社區管理特點,要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建立培訓登記管理制度,鼓勵社區工作者參加各種職業資格考試和學歷教育,對社區服務人員進行系統培訓,切實提高社區幹部的計算機操作、口頭表達、文字組織、矛盾協調等技能。另外,要認真落實政務公開、財務管理、民主評議幹部等規章制度,保障社區人才隊伍的穩定,從而使社區管理服務水平向規范化、專業化、制度化發展邁進。
3.提升社區居民參與
社區居民參與度的高低,決定著社區建設與城市基層民主化實現程度的高低,是創建和諧社區的基礎,也是實現社區建設自治發展的關鍵。首先,要引導居民群眾在社區民主管理中發揮作用。通過建立社區網站、張貼宣傳通知等各種方式實行居委會工作公開;開展試行社區事務聽證制度,增加社區管理的透明度,提高居民責任感,對影響居民生活的大小事情通過召開聽證會、樓道會等形式解決。其次,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和互助活動,融洽鄰里關系,消除矛盾糾紛,滿足社區居民多方面的精神需求,並通過樹立社區活動積極典型,引導居民自覺參與社區的管理,形成和諧鄰里、平等互助的良好社區風氣。
4.培育各類社區組織
社區服務組織是社區管理和社區服務的重要力量,對該類組織的設立和發展要給予必要支持,特別是對公益慈善類、社會福利類、社會服務類社會組織等應簡化登記手續,降低准入門檻,減免稅收費用,對辦公場所方面也應積極配合。此外,對一些提供服務的社會組織可以借鑒香港地區的做法,試水市場化的購買制度,引導符合條件的組織或個人創辦公益性組織,擴大試點服務范圍和內容,實現社區居民綜合性服務的提供。
當前中國社會結構正處在公民社會逐步形成發展階段中,處於這個階段的公民社會雖已形成,但還不夠成熟。作為典型的政府主導型的公民社會,中國處在市場、社區與民間組織還不成熟的轉型時期,只有採取多種管理方式,積極加強人才培養,促進社會組織發展,培育社區公民意識,不斷提高社區自治能力和自主意識,才能引導社區治理逐步走向成熟。

『捌』 西藏城鎮社區治理讀後感

下雪了,雪真大啊!地上白了,樹上白了,就連房子上也白了。
前幾天下了一場暴雪,學校放了兩天的假。昨天老師發簡訊說明天有堆雪人活動。因為雪很深,我們邁著腳步艱難的來到了學校。到了間操時間,堆雪人活動如期開始了,同學們都准備好了工具:綠色的綵帶呀,黑色的石子呀,五顏六色的瓶蓋,都成了我們的工具。老師幫助我們找到了一塊雪都差不多成型的地方,接著我們先用小鏟子把雪都聚在一起,拍實。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