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烏海沙漠治理

烏海沙漠治理

發布時間: 2021-03-13 02:15:29

⑴ 內蒙烏海沙漠綠化治理在那裡施工

河西阿盟已經開始搞綠化了,過了大橋從穿沙公路往磴口方向走一路都可以看到施工車輛

⑵ 三大沙漠環繞烏海,指的是哪三大沙漠

三大沙漠指庫布齊沙漠、烏蘭布和沙漠、毛烏素沙地。沙地與沙漠並不完全等同。

⑶ 內蒙古烏海沙城水沙共生,如此奇妙的景象是如何形成的

內蒙古烏海沙城水沙共生,如此奇妙的景象,是大自然的饋贈,更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烏海湖是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建成後,於2013年底蓄水形成,總面積達118平方公里的人工湖。

烏海湖是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後形成的舒緩水面及環湖區域。隨著水利庫區水位的上升,黃河水順勢流進烏蘭布和沙漠,形成上百個各具特色的沙島,呈現出一片水沙共生,山水相連的壯觀景象。廣闊的舒緩水面,與甘德爾山的遙相呼應,可以說是在荒漠里畫了一張「沙海相應,山水相連」的油畫。

候鳥、濕地更是烏海湖最好的饋贈。春季候鳥回遷,鳥兒在湖面與漸變的藍天相接處嬉戲、翱翔,數千隻形成難得一見的壯觀景象。

⑷ 內蒙烏海沙漠綠化治理在哪裡展開

沒草原都沒草禿山或者點草山基本都禿山
僅供參考
也可以自己查下資料.

⑸ 在內蒙古的烏海可以看到沙漠嗎,除了那個金沙灣旅遊區之外

我家就在烏海,在烏海市的烏達區能看見許多沙灘。沙灘。烏達區的北面也能看到沙漠,沙子很厚,走起路來腳往裡面沉,很累的。

⑹ 烏海市沙漠旅遊需要准備什麼

水、防曬用品。
具體衣物看你是什麼時候去 如果夏天 不用准備太多,不過要准備祛蚊蟲的
別的季節就要是天氣情況了

⑺ 烏海市旁邊的那個沙漠叫什麼去那用帶帳篷嗎那一天圖不可以走出去嗎

烏蘭布和沙漠的我說的是規模大的胡楊島是什麼東西胡扯淡就那是沙漠嗎那是個黃河中間的島 金沙灣屬於個人開發的旅遊景點的屬於人工沙漠。

⑻ 內蒙古荒漠治理的怎麼樣了

一、成就及存在的問題

內蒙古自治區區劃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以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為界形成明顯的地貌特徵,山地以北主要是高平原,山地以南主要以丘陵、台地和平原為主。其間,分布著68萬平方公里可利用天然草場,18.7萬平方公里森林,6萬平方公里耕地和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庫布齊、毛烏素、渾善達克、烏珠穆沁、巴音溫都爾、科爾沁、呼倫貝爾十大沙漠、沙地以及黃河、海河(含灤河)、遼河(含大凌河)、松花江(嫩江、額爾古納河)、內陸河五大流域水系。長期以來,由於惡劣的氣候和自然地理條件以及不合理利用等因素,造成了嚴重的土地荒漠化。

內蒙古自治區地處祖國北疆,呈東西狹長地形,橫跨東北、華北和西北三大區,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構成了我國北方的一道天然生態屏障。自治區各級黨政領導和廣大幹部群眾深感保護和建設好這片家園意義深遠、責任重大。長期以來,在黨和國家的關懷與支持下,內蒙古自治區各族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堅持不懈地開展生態環境建設。截至目前,已集中連片治理300多條小流域,治理面積約5.2萬平方公里(7800萬畝),保護下游耕地1800萬畝,解決了300多萬人口和1000多萬頭(只)牲畜的飲水問題,年減少排河泥沙約2億噸;累計完成人工造林、飛播造林和封山(沙)育林5.3萬平方公里(8000萬畝),沙地綜合治理面積1.7萬平方公里(2500萬畝),森林覆蓋率已由解放初期的7%提高到14.19%,農田林網化程度達到60.1%;保存建設草場8.8萬平方公里(13000萬畝),較大幅度地提高了草地生產力,支持了畜牧業的發展;開展水土保持工程、林業生態建設、草原建設累計面積約21萬平方公里。內蒙古自治區用於生態環境建設的投人達60多億元,其中國家投資11億元左右,自治區各級財力及專項資金配套約13億元,群眾投工投勞36億多元,平均每平方公里生態環境建設投人約3萬元。

但就總體而言,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仍呈惡化趨勢。突出表現是:土地荒漠化面積仍在擴大,植被退化,生物種類減少。導致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因素:一是境內山多、坡多、沙多、風大、乾旱、降雨集中且暴雨頻繁等自然因素,二是盲目開墾、過度放牧、投入不足、建設標准低、基礎設施薄弱、保護不力等人為因素。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尚需治理的荒漠化土地約佔全區總土地面積的60%。另外,還有部分已治理的荒漠化土地需要鞏固、完善、配套和提高。這些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黃河中上游及黃土高原區、三北風沙區的阿拉善、陰山北部、科爾沁沙地和廣袤的草原區。內蒙古自治區50個貧困旗縣和200多萬貧困人口集中分布在這里,自然條件惡劣,生態基礎脆弱,乾旱、洪澇災害頻繁發生,農牧產品產量低而不穩,經濟社會發展緩慢。同時,城市綠地減少,地下水位下降,大氣污染嚴重,與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相適應。

二、保護建設規劃及中、遠期設想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五大精神為指導,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國家重點區域生態規劃為依據,以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科學管理為手段,堅持保護與建設並重的方針,走開發式治理、集約化經營、效益型增長的路子,調動社會各界力量,發揮一切積極因素,重點實施農牧業生態工程,兼顧城市環保、自然保護區建設等其它工程,從總體上遏制我區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建立起與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的良性生態系統,為內蒙古自治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二)保護建設原則

——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突出重點、兼顧一般;
——集中連片、綜合治理、依靠科技、提高質量;
——分工負責、協調配合、強化管理、注重效益;
——保護與建設相結合,開發與治理相結合,國家與集體、個人相結合;投資與投勞相結合,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耕作措施相結合,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結合。

(三)保護建設目標

近期:1998~2010年,利用13年時間,通過實施退耕還林還牧戰略,大力種樹種草,修建水土保持工程,建設穩產高產基本農田,鞏固和完善已建的荒漠化土地治理工程,加強自然保護區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擴大自然保護區和城市綠地面積;堅決控制住人為因素引起的城市污染和土地荒漠化;呼和浩特、包頭二市環境污染基本得到治理;基本遏制住黃河中上游及黃土高原、陰山北部、科爾沁沙地等重點治理區域生態環境惡化勢頭。到2010年,城市綠地覆蓋率提高到35%,擴建自然保護區面積5萬平方公里(達到9萬平方公里)。新增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積45500萬畝 (平均每年治理3500萬畝),使內蒙古自治區荒漠化土地治理率由現在的23%提高到49%。同時,發揮已治理的荒漠化土地效益,並在重點治理區建立監督、管理和測報機構,把生態建設納入規范化管理。

近期建設目標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98-2000年)治理任務是:推廣城市水源二次利用系統和清潔能源,控制污染源,擴大城市綠地面積,使城市綠地覆蓋率提高到30%,擴建自然保護區面積2萬平方公里;人工造林2400萬畝,建設草場6300萬畝,建設水土保持工程式控制制面積1800萬畝,新增治理荒漠化土地10500萬畝,使內蒙古自治區荒漠化土地治理率由現在的23%提高到29%。同時,鞏固、完善和配套部分已完工程。第二階段(2001—2005年)治理任務是:進一步推廣城市水源二次利用系統和清潔能源,控制污染源,擴大城市綠地面積,使城市綠地覆蓋率提高到33%,擴建自然保護區面積2萬平方公里;人工造林4000萬畝,建設草場10500萬畝,建設水土保持工程式控制制面積3000萬畝,新增治理荒漠化土地17500萬畝,使內蒙古自治區荒漠化土地治理率由29%提高到39%。同時,繼續對已治理工程進行鞏固、完善、配套和提高。第三階段(2006-2010年)治理任務是:全面完成近期目標任務,基本控制住城市污染,使城市綠地覆蓋率提高到35%,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9萬平方公里,內蒙古荒漠化土地治理率由39%提高到49%。

中期:2011~2030年,再用20年時間,使城市和重點治理區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城市綠地覆蓋率達到40%,自然保護區面積占內蒙古自治區總土地面積10%,荒漠化土地治理率達到70%,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7%。

遠期:到下世紀中葉,使內蒙古生態環境徹底改觀,初步建立起適應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良性生態系統,沙漠化土地基本得到有效治理,森林覆被率提高並穩定在30%左右,實現農田牧場林網化、坡耕地梯田化和大地園林化。

(四)保護建設重點

1.黃河中上游及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風沙區治理工程

規劃治理區范圍包括伊克昭盟、巴彥淖爾盟、呼和浩特市、包頭市、烏海市、烏蘭察布盟、阿拉善盟等盟市的29個旗縣,總土地面積27萬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積約14萬平方公里,佔52%。),生態保護建設的主要目標是:減少輸入黃河的泥沙量,減輕水土流失對黃河下游的危害。建設方式以小流域單元治理為主,採取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辦法,大力植樹種草,建設梯田、壩地,修築谷坊、水窖、塘壩等,以增加地表植被,增強截水蓄水保土功能。重點治理皇甫川、無定河、窟野河、西柳溝、石哈河、大黑河、渾河、昆都倫水庫上游等流域。計劃到2010年,人工造林種草、飛播林草、封山育林育草5900萬畝,新建梯田、壩地200萬畝,新建谷坊、淤地壩、水窖、塘壩、溝頭防護等小型攔蓄工程 12萬座(處),控制面積2600萬畝。新增治理荒漠化土地7000萬畝,每年減少流人黃河的泥沙量約1億噸。其中1998~2000年,植樹種草、封育林草、飛播林草1400萬畝,新建小流域治理工程3萬處,控制面積600萬畝,新增治理荒漠化土地1700萬畝。

2.「三北」風沙綜合防治區——阿拉善風沙區治理工程

阿拉善盟位於我區最西端,毗鄰甘肅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與蒙古國接壤,總面積」萬平方公里(其中,沙漠、荒漠和戈壁面積達17.5萬平方公里,占總土地面積65%),著名的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就分布在這里。阿拉善地區屬北溫帶大陸性腹地荒漠區,降水量極少(最低年降水量僅為40毫米)。特別是近40年來,由於黑河中游用水量劇增,下游來水量不斷減少,致使湖泊乾涸,地下水位下降,植被嚴重退化,土地沙漠化加劇,風沙肆虐。1993—1996年,連續4年發生了特大沙塵暴,惡劣的生態環境對社會經濟發展造成嚴重影響,已有約2萬多牧民群眾失去了基本生活條件,需搬遷轉移。

該區域生態保護建設的主要目標是:解決水源,恢復植被,防風固沙。建設方式是:綜合運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積極開展找水工程,開發地下水源,爭取黑河下游分水用水工程開工。重點建設居延海綠洲工程和孿井灘人工生態綠洲工程,解決生態惡化地區牧民群眾的生存問題。計劃到2010年,打深井26眼,建設五配套草庫倫4000處,飛播造林種草、封沙育林育草2000萬畝,新增森林草場面積1500萬畝。初步改善居延海周圍的生態環境,使生存環境惡劣地區60%的牧民在孿井灘得到異地安置。其中1998—2000年,計劃打深井6眼,建設五配套草庫倫920處,飛播造林種草、封沙育林育草450萬畝,新增森林草場面積340萬畝。

3.「三北」風沙綜合防治區——陰山北部風蝕沙化區治理工程

該規劃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陰山山地向蒙古高原的過渡帶上,屬半乾旱農牧交錯生態脆弱地區。包括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盟、呼和浩特市、包頭市、巴彥淖爾盟等盟市的11個旗縣,總土地面積6300萬畝(山坡地佔70%,平原灘川地佔28%)。總人口190萬,其中農業人口167萬。

該地區生態保護建設的主要目標是:保持水土,增加植被,休養生息,恢復生態。基本農田建設方式是:退耕還林還牧,大力植樹種草,建設水土保持工程,對地勢高、坡度大的山地全部退耕還林還草;在允許坡度范圍內開墾的耕地要修建水平梯田,打壩淤地,保土蓄水;在地形起伏的丘陵區內營造防風固沙林、農田草牧場防護林和護村護路林,建設旱作穩產高產基本農田和草牧場。重點建設烏蘭察布盟後山地段。計劃到2010年,人工造林2600萬畝,人工種草3900萬畝,建設旱作穩產高產基本農田500萬畝,建設小流域治理工程10萬處,控制面積1300萬畝;新增治理荒漠化土地6200萬畝。初步控制住區域生態環境惡化的勢頭。其中1998-2000年,造林、種草1500萬畝,建設旱作基本田120萬畝,建設小流域治理工程3萬處,控制面積300萬畝,新增治理荒漠化土地1400萬畝。

4.「三北」風沙綜合防治區——科爾沁沙地治理工程

規劃治理區包括興安盟、哲里木盟、赤峰市等盟市的21個旗縣,總土地面積10萬平方公里。總人口608.5萬,其中農業人口470.5萬。

該地區近期治理目標是:恢復地表植被,控制土地沙化。建設方式是:人工種樹種草、飛播造林種草、圍欄草場、建設灌叢草場、飼草料基地等。在丘陵區以建設生態經濟溝為主,在平原灘川以建設生物經濟圈為主,重點在西遼河、新開河、教來河、西拉木倫河兩翼沖積平原形成帶網片、喬灌草相結合的綠色屏障。計劃到2010年,人工植樹種草、圍欄封育林草7800萬畝,新增治理荒漠化土地5900萬畝。

5.草原區生態環境治理工程

內蒙古自治區天然草場分布較廣,面積達80萬平方公里,是全國天然草場的四分之一,占內蒙古自治區總土地面積67%,居全國第一位。但目前草場退化、沙化、鹽鹼化已達46650萬畝,占可利用草場46%。草原區生態環境治理工程范圍包括內蒙古33個牧區旗縣。主攻方向是:恢復草場牧草植被,建立「三北」綠色草帶天然生態屏障。建設方式以人工種草、飛播牧草、改良草場,圍欄草場,封育草場,建設以五配套草庫倫為中心的小生物圈為主。建設重點是:在適宜飛播牧草的科爾沁和渾善達克沙帶、騰格里和毛烏素沙漠邊緣、庫布齊和烏蘭布和沙漠邊緣建設1000萬畝飛播牧草區。在呼倫貝爾、錫林郭勒、烏蘭察布典型草原區,改良封育草場3000萬畝;在伊克昭盟、巴彥淖爾盟、烏蘭察布盟的鹽鹼化草場,人工種植耐鹽牧草2800萬畝;在丘陵區種植多年生牧草,建設灌叢草場1000萬畝;新增治理荒漠化土地5900萬畝。同時,建立天然草場鼠蟲害防治測報系統,搞好草籽基地建設。

6.生態農業建設工程

根據內蒙古自治區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特點,擬在西起毛烏素沙地,東至大興安嶺南麓丘陵區的乾旱、半乾旱農牧交錯生態脆弱地區進行生態農業建設。近期將選擇具有代表性和突出特點,對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有重大影響的五種不同類型的生態示範區進行重點建設,包括黃河中上游生態農業示範區、毛烏素風沙乾旱生態農業示範區、陰山北部丘陵乾旱風沙區、科爾沁沙地乾旱風沙區、大興安嶺東南生態農業示範區的部分旗縣。這些旗縣是自治區重要的商品糧油糖基地,農業開發較早,有精耕細作的傳統,光熱條件也相對較好。該工程建設目標是: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民生活水平,實現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建設方式以建設農牧結合型生態戶、「四位一體」生態模式戶,推廣節水灌溉、節能技術和農村新能源為主,主要建設內容包括農田基本建設,植樹種草、打井,建設水土保持及小流域治理工程,節水、節能及農村新能源儀器設備購置及基礎設施建設等。計劃到2010年,改造中低產田360萬畝,通過運用節水灌溉技術擴大水澆地90萬畝,建設生態經濟溝2600萬畝。其中1998—2000年,改造中低產田90萬畝,擴大水澆地21萬畝,植樹種草建設生態經濟溝600萬畝。

7.城市環境保護建設

近期要大力推廣節能住宅建築技術,保護和合理開采地下水資源,提倡使用水源二次利用系統,提倡使用城市清潔能源;以呼和浩特、包頭二市為重點,大力治理城市污染源,擴大城市綠地面積。計劃到2010年,使城市綠地覆蓋率達到35%,其中1998—2000年達到30%。

8.自然保護區建設

根據《內蒙古自治區自然保護綱要》中對自然地帶和生態系統的劃分,考慮珍稀物種的棲息地、候鳥遷徙所經湖泊、優良家畜的原產地和具有重要科研及旅遊價值的自然景觀、地質剖面、生物古跡等,重點在各自然地帶和生態系統建設35個自然保護區,使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8.4萬平方公里,占內蒙古自治區總土地面積7.1%。

三、重點建設效益估算

按上述規劃設想,到2010年,經過13年的建設,內蒙古自治區的生態環境將有所改觀,特別是重點治理區生態環境將得到明顯改善。同時,良好的生態環境必將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據測算,人工草場平均每畝產草量可比天然草場提高150公斤。近期目標是新增草場建設保存面積20000多萬畝,增加產草量300億公斤,按每公斤0.6元計算,可增加產值180億元。通過小流域治理,營造農田防護林,建設穩產高產基本農田等措施,可使受益農田糧食畝產提高10%,近期生態建設目標實現後,可增加糧食產量40億斤,按每斤0.5元計算,可增加產值20億元。這兩項產值,即可使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民每人增加收入600元。同時,隨著城市環境的改善和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將推動旅遊業的發展,從而帶動第二產業的發展,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將起極大的促進作用。

四、政策措施

(一)各地區要把生態環境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領導。要依據本《綱要》,結合當地實際,分別制訂本地區到2010年的生態建設規劃,明確努力方向,落實目標責任制。各級領導幹部要深入基層,研究解決生態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加強組織、協調。要建立固定的生態建設工作聯系點,把聯系點辦成綠化點、治理開發點、扶貧開發點、群眾致富點,以點帶面,推動全局工作。廣大人民群眾是生態環境建設的主力軍,要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積極帶領群眾自覺投身到生態環境建設的實踐中去。各有關部門要按照《綱要》要求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行動、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歷史任務。

(二)把生態建設與轉變農牧業增長方式有機結合起來。內蒙古各地要針對畜牧業生產注重外延式發展數量、超載過牧、草場退化、草畜矛盾加劇和種植業廣種薄收、粗放掠奪式經營的狀況,制定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發展政策,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積極推進農牧業增長方式的轉變,使農牧業生產和生態建設相互促進、相輔相成。要加強草籽基地建設,擴大優良牧草和青飼料種植面積,建設人工草場,改良天然草場,提高草場產草量和牧草品質,改善牲畜營養條件,提高牲畜個體質量和產出量,從而提高畜牧業經濟效益。要加強圍欄草場和五配套小草庫倫建設,推廣草場輪牧經驗,使草場得以休養生息,實現牲畜均衡營養,變牲畜一年一季出欄為一年四季均衡出欄,滿足市場常年需求。解決冬春飼草壓力和「賣難」問題,降低飼養成本,提高經濟效益。要結合生態經濟結構建設,積極建設水平梯田,推廣坡地等高種植、座水點種等種植技術,增強保土蓄水功能,提高作物生長量。要加強旱作穩產高產基本田建設,使不適宜耕種的坡地退耕還林還牧,恢復植被。要加強農田牧場防護林建設,以提高農田、草牧場單位面積產出量。

(三)依法保護和建設生態環境。廣泛深入地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植物保護法》等法律及國家和自治區的有關規定,依法保護管理好現有林木植被,堅決禁止「邊建設、邊破壞」的現象。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加大執法力度,嚴肅查處破壞植被、破壞生態等違法案件。加強耕地保護,嚴禁荒地開墾,除列入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外,其餘一律禁止開荒。加強草原保護,盡快落實草牧場承包到戶及有償使用制度,對超載過牧的要加收草原建設費。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對超采地區要限制開采量。在「兩區」修建鐵路、公路、水利工程,開辦企業等,要嚴格環境保護建設評價工作,防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沙化。旗縣以上人民政府頒發的林權證,是確認林木、林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法律憑證,受國家法律保護,未經發證機關的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不得隨意變動所有權和使用權。開發國有林場(圃)的森林、旅遊資源,必須經自治區林業主管部門同意,並對所佔用的森林、林木、林地以及風景資源等資產進行評估作價,實行有償使用。建立健全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對徵收的各項費用主要用於生態建設和保護。

(四)繼續深化生態建設和保護體制改革。生態環境建設實行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和允許繼承、轉讓、長期不變的政策,積極推行股份合作制,鼓勵蘇木(鄉鎮)、嘎查(村)和社會各部門、單位及個人,以土地、勞務、資源、資金、種苗、機械、技術等人股,合作治理,共同受益;鼓勵家庭承包、聯戶承包、集體開發、租賃、股份合作和拍賣使用權,加快治理開發荒山、荒溝、荒丘、荒灘;對集體所有的「四荒」資源,要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可以一次劃撥到戶,限期治理,也可以統一建設,群眾投勞入股,合作經營。對符合內蒙古自治區林業主管部門規定在林地內進行復合經營,或在防火隔離帶、造林前熟化地種植農作物,治山、治溝、治丘、治灘以及國家設在基層的農、牧、林、水、農機各站開展有償服務所得收入,享受優惠稅收政策。

(五)堅持國家、地方、集體、個人一起上,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籌措資金。各級財政應將生態建設的資金列入預算,農業開發、扶貧開發、以工代賑等資金,要向生態建設傾斜。對已發揮效益的水利、水電工程,每年要從水費、電費中提取一定數量的資金用於庫區建設及上游的水土保持工程。內蒙古自治區切塊下劃到盟市的國有林場(圃)的生產費、基本建設費,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費、水土保持費和畜牧飛播資金等專項經費,各盟市、旗縣不得截留和挪用,專款專用,並保證及時足額到位。各地區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勞動積累工定額標准和投工數量。凡是用於生態建設的積累工,不視為增加農牧民負擔。要積極吸引區內外、國內外資金、技術和人才,加快生態建設步伐。

(六)加強生態建設科學研究工作。各有關部門及科研、教育機構,要針對生態建設中的關鍵問題和技術難點,組織人力、財力和物力,開展重點科研攻關。對於生態建設科研項目,要優先納入地方科技發展計劃,並保證經費。大力推廣應用科研成果和適用技術。當前,要積極發展經濟林、薪炭林、速生豐產林和兼用型林種,大力推廣生態經濟溝、生物經濟圈、小流域治理、立體種植復合經營、家庭「五小」林業(小林場、小苗圃、小種植園、小果園、小葯材園)、「五配套」的小草庫倫建設等生產模式以及抗旱造林、節水灌溉、沙地襯膜水稻、葯材種植、覆膜栽培等適用技術。切實加強對農牧民的技術培訓,不斷提高農牧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環保意識,培養一批農牧民技術員和生態治理開發帶頭人。

⑼ 內蒙烏海沙漠綠化治理工程在哪進行

金秋時節的烏海市瓜果飄香,綠樹鮮花掩映下的街道、樓群及行人顯得格外靚麗。這片曾經被烏蘭布和、庫布齊、毛烏素三大沙漠包圍著的不毛之地,如今變成了讓人流連忘返的綠洲。記者驅車沿著110國道由東向西緩緩進入烏海市,一路上綠色越來越濃。來到烏海市政府所在地海勃灣城區北,首先映入記者眼簾的是沙地中長出的茂盛樹木以及茂密的花草,這就是烏海市北郊生態治理區。據了解,自1999年開始進行生態治理以來,這里已經先後種植樹木6984畝。佔地140公頃的烏海市植物園,前身是烏海市園林處育林苗圃。該生態園規劃面積2100畝,現有綠地1650畝,其中成景綠地225畝,種植的樹木有常綠樹、落葉樹、花灌木以及一些沙生植物,種類達38種,共30餘萬株。樹木按地塊統一規劃,種植有序,形成了一定規模的植物景觀。植物園在發揮現有育林、科研功能的基礎上按照以植物景觀為主,融入多種自然式園林景觀的建設思路,建成針葉林觀賞區、闊葉林觀賞區、花卉觀賞區、沙生植物區、小龍湖游樂區、沙柳島景區、凝園、童趣園、綠海茶園、綠園食府、蒙古大營共11個景區和藝術門樓、百米長廊、烽火台、灘流、瀑布、湖心亭等多處景點,成為烏海市廣大市面上民晨練、休閑的好去處。現在,烏海市北郊生態林區和植物園成了阻擋風沙的一道綠色屏障,也是提升該市空氣質量的凈化器。

進入市區,最大的綠地要數烏海市人民公園了。清晨,伴隨著冉冉升起的太陽,上萬市民來到綠樹鮮花掩映下的烏海市人民公園,盡情地跑步、舞劍,唱一段景劇或二人……這個佔地540畝的公園自2000年拆牆透綠以來,有關部門已經先後投入1330萬元進行了改造,園內建起了縱橫交錯的人行道以及多處草坪、花壇、湖泊。驅車往西南方向走出約15公里,在黃河岸邊,110國道兩則,記者見到了正在出售葡萄的果農們。無核白、巨豐、玫瑰香、紅地球等各種各樣的葡萄饞得讓人直流口水。原來,這里是烏達橋西鎮的一個葡萄基地。昔日這里是一片沙地。如今種植了1.2萬畝葡萄,年產葡萄約500萬公斤,有關部門先後引進國內外優良品種107個,其中中高檔脫毒品32個。有關同志告訴記者,目前烏海市已經成為內蒙古最大最好的葡萄基地,產品遠銷北京、上海、西安等地。這里出產的葡萄和葡萄乾多次參加農業部和林業部組織的全國性優質農產品展覽會,其中無核白葡萄在展覽會上獲得過金獎,如今的烏海市正在向中國第二個吐魯番的目標大步邁進。據了解,自1999年開始進行生態治理以來,烏海市烏達區北部沙區57125.4畝沙地已經被綠樹和花草覆蓋,昔日難得一見的天鵝、大雁等野生動物也紛紛來到這里棲息。從烏海市市區驅車往南行走約20公里,漂亮的海南區就展現在了記者面前。據了解,近年來這里先後植樹4.24萬株,城市綠化覆蓋率由建區初期的不足10%增長到了如今的31.5%,城區綠化總面積達到了147.7萬平方米,公共綠地面積達到了22.34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達到了10.15平方米。

近年來,烏海市各企業也加大了環境綠化美化工作。在工業園區,一些高載能企業建起了寬闊的綠化帶,昔日以傻大黑粗為特點的工業企業如今已經被綠樹和鮮花打扮得光彩照人。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天上無飛鳥,風吹石頭跑」。30年前,人們用這樣一首順口溜來描述烏海市惡劣的生態環境。如今,這里已經完全變了個樣。近年來,抱著建設美好家園、打造生態綠洲城市的堅定信念,烏海市不斷加大加快生態治理步伐。每到春天,廣大市民在工作之餘都要參加到全民義務植樹活動中來。自1999年以來,烏海市相繼啟動了生態建設、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三北防護林四期、野生動植物保護等國家林業重點工程,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已經造林51.73萬畝,森林覆蓋率由建市初的0.3%提高到13.53%,其中城市綠化面積達到13383畝,公共綠地達到2235畝,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15%。一座沙漠中的綠洲城市正在崛起。

⑽ 內蒙古烏海沙城水沙共生,沙、島、綠洲一體,如此奇妙的景象是如何形成的

在內蒙古有這樣一處神奇的沙漠景觀,它被遊客們稱之為「沙中有湖泊,湖中有沙島」,這就是烏海這個地方。它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境西南部、黃河上游,這里可以說是景色優美,甚至在我看來可以說這里有江南的青山和綠水。

如果說是黃河造就了它,那麼我認為更是歷史造就了如今的烏海。因為這里的景觀看起來實在是太好看了,更擁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這里的景觀是很特別的,但是國內知道的不是很多,我相信這里將會成為一座網紅旅遊城市。烏海水沙共生,能夠帶給我們別致的體驗。以上說法,僅代表個人觀點。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