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下位治理

下位治理

發布時間: 2021-03-12 17:05:47

① 「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的翻譯是什麼

平常的德行努力實踐,平常的言談盡量謹慎。德行的實踐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勵自己努力;言談卻不敢放肆而無所顧忌。

② 求一句文言文的翻譯

翻譯關鍵的地方,一樓的某些地方不是很准確。

不輕易顯露喜怒,管理好自己的「氣」(也可以說性格等等),隱晦、含蓄自己的面部表情,明確明察自己的志向(長遠打算),謹慎的言語(不輕易出口),能察言知意,一定能夠成功(或擔當)的。

再來啰嗦的解釋一下幾個關鍵的詞彙:

重(凝重,把持)於色(古人成喜怒等表情為顏色,簡稱色),抑於氣(古人認為人身體里有一股氣,相當於今人說的精氣神),晦(含蓄,隱晦的意思)於面,明於志,結(古代的結就是打結的意思,比如心結,就是心上打了個結,不舒服,把口打結就是緘默慎言的意思)於口,運於意,必能(不是做有意義的,是擔當的意思)之也

③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中的"天命,率性和修道"作何解釋

人的自然稟賦叫做「性」,順著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則修養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是謹慎的,在沒有人聽見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懼的。越是隱蔽的地方越是明顯,越是細微的地方越是顯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獨處的時候也是謹慎的。喜怒哀樂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叫做「中」;表現出來以後符合節度,叫做「和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則,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萬物便生長繁育了。
仲尼說:「君子中庸,小人違背中庸。君於之所以中庸,是因為君子隨時做到適中,無過無不及;小人之所以違背中庸,是因為小人肆無忌憚,專走極端。」
孔子說:「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經很久了!」
孔子說:「中庸之道不能實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聰明的人自以為是,認識過了頭;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揚的原因,我知道了:賢能的人做得太過分:不賢的人根本做不到。就像人們每天都要吃喝,但卻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品嘗滋味。」
孔子說:「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歡向人問問題,又善於分析別人淺近話語里的含義。隱藏人家的壞處,宣揚人家的好處。過與不及兩端的意見他都掌握,採納適中的用於老百姓。這就是舜之所以為舜的地方吧!」
孔子說:「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被驅趕到羅網陷階中去卻不知躲避。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選擇了中庸之道卻連一個月時間也不能堅持。」
孔子說:「顏回就是這樣一個人,他選擇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好處,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再也不讓它失去。」
孔子說:「天下國家可以治理,官爵傣祿可以放棄,雪白的刀 刃可以踐踏而過,中庸卻不容易做到。」
路問什麼是強。孔子說:「南方的強呢?北方的強呢?還是你認為的強呢?用寬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人家對我蠻橫無禮也不報復,這是南方的強,品德高尚的人具有這種強。用兵器甲盾當枕席,死而後已,這是北方的強,勇武好鬥的人就具有這種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順而不隨波逐流,這才是真強啊!
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這才是真強啊!國家政治清平時不改變志向,這才是真強啊!國家政治黑暗時堅持操守,寧死不變,這才是真強啊!」
孔子說:「尋找隱僻的歪歪道理,做些怪誕的事情來欺世盜名,後世也許會有人來記述他,為他立傳,但我是絕不會這樣做的。有些品德不錯的人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廢,不能堅持下去,而我是絕不會停止的。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無聞不被人知道也不後悔,這只有聖人才能做得到。」
君子的道廣大而又精微。普通男女雖然愚昧,也可以知道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聖人也有弄不清楚的地方,普通男女雖然不賢明,也可以實行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聖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大地如此之大,但人們仍有不滿足的地方。所以,君子說到「大」,就大得連整個天下都載不下;君子說到「小」,就小得連一點兒也分不開。《詩經》說:「鳶鳥飛向天空,魚兒跳躍深水。」這是說上下分明。君子的道,開始於普通男女,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卻昭著於整個天地。
孔子說:「道並不排斥人。如果有人實行道卻排斥他人,那就不可以實行道了。」「《詩經》說:『砍削斧柄,砍削斧柄,斧柄的式樣就在眼前。』握著斧柄砍削斧柄,應該說不會有什麼差異,但如果你斜眼一看,還是會發現差異很大。所以,君子總是根據不同人的情況採取不同的辦法治理,只要他能改正錯誤實行道就行。」「一個人做到忠恕,離道也就差不遠了。什麼叫忠恕呢?自己不願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給別人。」「君子的道有四項,我孔丘連其中的一項也沒有能夠做到:作為一個兒子應該對父親做到的,我沒有能夠做到;作為一個臣民應該對君王做到的,我沒有能夠做到;作為一個弟弟應該對哥哥做到的,我沒有能夠做到;作為一個朋友應該先做到的,我沒有能夠做到。平常的德行努力實踐,平常的言談盡量謹慎。德行的實踐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勵自己努力;言談卻不敢放肆而無所顧忌。說話符合自己的行為,行為符合自己說過的話,這樣的君子怎麼會不忠厚誠實呢?…」
君子安於現在所處的地位去做應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處於富貴的地位,就做富貴人應做的事;處於貧賤的狀況,就做貧賤人應做的事;處於邊遠地區,就做在邊遠地區應做的事;處於患難之中,就做在患難之中應做的事。君子
無論處於什麼情況下都是安然自得的。
處於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處於下位,不攀援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別人,這樣就不會有什麼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所以,君子安居現狀來等待天命,小人卻鋌而走險妄圖獲得非分的東西。孔子說:「君子立身處世就像射箭一樣,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術不行。」
君子實行中庸之道,就像走遠路一樣,必定要從近處開始;就像登高山一樣,必定要從低處起步。《詩經》說:「妻子兒女感情和睦,就像彈琴鼓瑟一樣。兄弟關系融洽,和順又快樂。使你的家庭美滿,使你的妻兒幸福。」孔子贊嘆說:「這樣,父母也就稱心如意了啊!」
孔子說:「鬼神的德行可真是大得很啊!看它也看不見,聽它也聽不到,但它卻體現在萬物之中使人無法離開它。天下的人都齋戒凈心,穿著莊重整齊的服裝去祭祀它,無所不在啊!好像就在你的頭上,好像就在你左右。《詩經》說:『神的降臨,不可揣測,怎麼能夠怠慢不敬呢?』從隱微到顯著,真實的東西就是這樣不可掩蓋!」
孔子說:「舜該是個最孝順的人了吧?德行方面是聖人,地位上是尊貴的天子,財富擁有整個天下,宗廟里祭祀他,子子孫孫都保持他的功業。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得到他應得的地位,必定得到他應得的財富,必定得到他應得的名聲,必定得到他應得的長壽。所以,上天生養萬物,必定根據它們的資質而厚待它
們。能成材的得到培育,不能成材的就遭到淘汰。《詩經》說:『高尚優雅的君子,有光明美好的德行,讓人民安居樂業,享受上天賜予的福祿。上天保佑他,任用他,給他以重大的使命。』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會承受天命。」
魯哀公詢問政事。孔子說:「周文王、周武王的政事都記載在典籍上。他們在世,這些政事就實施;他們去世,這些政事也就廢弛了。治理人的途徑是勤於政事;治理地的途徑是多種樹木。說起來,政事就像蘆葦一樣,完全取決於用什麼人。要得到適用的人在於修養自己,修養自己在於遵循大道,遵循大道要從仁
義做起。仁就是愛人,親愛親族是最大的仁。義就是事事做得適宜,尊重賢人是最大的義。至於說親愛親族要分親疏,尊重賢人要有等級,這都是禮的要求。所以,君子不能不修養自己。要修養自己,不能不侍奉親族;要侍奉親族,不能不了解他人;要了解他人,不能不知道天理。」
天下人共有的倫常關系有五項,用來處理這五項倫常關系的德行有三種。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間的交往,這五項是天下人共有的倫常關系;智、仁、勇,這三種是用來處理這五項倫常關系的德行。至於這三種德行的實施,道理都是一樣的。比如說,有的人生來就知道它們,有的人通過學習才知道它們
,有的人要遇到困難後才知道它們,但只要他們最終都知道了,也就是一樣的了。又比如說,有的人自覺自願地去實行它們,有的人為了某種好處才去實行它們,有的人勉勉強強地去實行,但只要他們最終都實行起來了,也就是一樣的了。孔子說:「喜歡學習就 接近了智,努力實行就接近了仁,知道羞恥就接近了勇。知道這三點,就知道怎樣修養自己,知道怎樣修養自己,就知道怎樣管理他人,知道怎樣管理他人,就知道怎樣治理天下和國家了。」
治理天下和國家有九條原則。那就是:修養自身,尊崇賢人,親愛親族,敬重大臣,體恤群臣,愛民如子,招納工匠,優待遠客,安撫諸侯。修養自身就能確立正道;尊崇賢人就不會思想困惑;親愛親族就不會惹得叔伯兄弟怨恨;敬重大臣就不會遇事無措;體恤群臣,士人們就會竭力報效;愛民如子,老百姓就會忠心耿耿;招納工匠,財物就會充足;優待遠客,四方百姓就會歸順;安撫諸侯,天下的人都會敬畏了。像齋戒那樣凈心虔誠,穿著莊重整齊的服裝,不符合禮儀的事堅決不做,這是為了修養自身;驅除小人,疏遠女色,看輕財物而重視德行,這是為了尊崇賢人;提高親族的地位,給他們以豐厚的俸祿,與他們愛憎相一致,這是為了親愛親族;讓眾多的官員供他們使用,這是為了敬重大臣;真心誠意地任用他們,並給他們以較多的俸祿,這是為了體恤群臣;使用民役不誤時,少收賦稅,這是為了愛民如子;經常視察考核,按勞付酬,這是為了招納工匠;來時歡迎,去時歡送,嘉獎有才能的人,救濟有困難的人,這是為了優待遠客;延續絕後的家族,復興滅亡的國家,治理禍亂,扶持危難,按時接受朝見,贈送豐厚,納貢菲薄,這是為了安撫諸侯。總而言之,治理天下和國家有九條原則,但實行這些原則的道理都是一樣的。
任何事情,事先有預備就會成功,沒有預備就會失敗。說話先有預備,就不會中斷;做事先有預備,就不會受挫;行為先有預備,就不會後悔;道路預先選定,就不會走投無路。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得到在上位的人信任有辦法: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在上位的
人信任;得到朋友的信任有辦法:不孝順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順父母有辦法:自己不真誠就不能孝順父母;使自己真誠有辦法:不明白什麼是善就不能夠使自己真誠。
真誠是上天的原則,追求真誠是做人的原則。天生真誠的人,不用勉強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擁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則,這樣的人是聖人。努力做到真誠,就要選擇美好的目標執著追求:廣泛學習,詳細詢問,周密思考,明確辨別,切實實行。要麼不學,學了沒有學會絕不罷休;要麼不問,問了沒有懂
得絕不罷休;要麼不想,想了沒有想通絕不罷休;要麼不分辨,分辨了沒有明確絕不罷休;要麼不實行,實行了沒有成效絕不罷休。別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別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如果真能夠做到這樣,雖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聰明起來,雖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剛強起來。

④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禮記》的意思解釋

譯文:誠實是天道的法則;做到誠實是人道的法則。天生誠實的人,不必勉強為人處事合理,不必思索言語得當。

【原文】

凡事豫則立1,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怯2;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3;道前定,則不窮。

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獲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獲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順乎親4,不信乎朋友矣;順乎親有道,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5。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6,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7,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8。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9;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譯文】

凡事有預謀就會成功,沒有預先策劃就會失敗。說話預先想定就不會語塞中斷,做事預先想定就不會感到困難。行動之前預先想定就不會內心不安。執行規則預先想定就不會陷入絕境。

處在下位的人得不到上級的信任,百姓就不可能治理好了。得到上級的信任是有道理的,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上級的信任。得到朋友的信任是有道理的,不孝順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順父母是有道理的,自己心不誠就不能孝順父母。心誠是有道理的,不明曉善就不能使自身心誠了。

誠實是天道的法則;做到誠實是人道的法則。天生誠實的人,不必勉強為人處事合理,不必思索言語得當。從容不迫地達到中庸之道,這種人就是聖人。做到誠實的人,就必須選擇至善的道德,並且要堅守不渝地實行它才行。要廣愽地學習,要詳細地詢問,要慎重地思考,要清晰地辨別,要忠實地貫徹。

要麼就不學,學了沒有學會就不中止。要麼就不問,問了還不明白就不中止。要麼就不思考,思考了沒有收獲就不中止。要麼就不辨別,辨別了不清楚就不中止。要麼就不實行,實行了不到忠實程度就不中止。別人一次能做到的,我用百倍的功夫,別人十次能做到的,我用千倍的功夫。如果真能這樣做,即使愚笨也會變得聰明,即使柔弱也會變得剛強。

【注】

1、豫:同「預」,預謀。

2、跲(jia):窒礙,說話不通暢。

3、疚:內心不安。

4、順乎親:順,使動詞,使順心、高興。親:父母親。

5、不誠乎身矣:此處以上整段與《孟子·離婁上》篇中一段基本相同。這是《中庸》引《孟子》,還是《孟子》引《中庸》,不易斷定,據張岱年先生分析,可能是《孟子》引《中庸》。孟子雖然受業子思門人,但自以為「私淑」孔子,對子思並不敬重,故著書引《中庸》而不標明子思的名字。(摘引《中國哲學史科學》一書第36頁)

6、誠之:使之誠,使自己做到誠。誠,是人生來就有的誠,是聖人的能力。誠之者,是人為的誠,是普通人應該遵循的原則。

7、從容:舉止行動。《禮記·緇衣》:「衣服不貳,從容有常。」孔穎達疏:「謂舉動有其常度。」另一說為舒緩不迫。中道:指中庸之道。《孟子·盡心下》:「孔子豈不欲中道哉?」趙岐註:「中道,中正之大道也。」

8、固執:堅守不渝。執,握住。

9、弗措也:弗,不。措,廢置,擱置。

⑤ 在下位不獲乎上,——,雖柔必強 求翻譯

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得到在上位的人信任有辦法: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得到朋友的信任有辦法:不孝順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順父母有辦法:自己不真誠就不能孝順父母;使自己真誠有辦法:不明白什麼是善就不能夠使自己真誠。

真誠是上天的原則,追求真誠是做人的原則。天生真誠的人,不用勉強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擁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則,這樣的人是聖人。努力做到真誠,就要選擇美好的目標執著追求:廣泛學習,詳細詢問,周密思考,明確辨別,切實實行。要麼不學,學了沒有學會絕不罷休;要麼不問,問了沒有懂得絕不罷休;要麼不想,想了沒有想通絕不罷休;要麼不分辨,分辨了沒有明確絕不罷休;要麼不實行,實行了沒有成效絕不罷休。別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別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如果真能夠做到這樣,雖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聰明起來,雖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剛強起來。

希望能幫到你!

⑥ 「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是什麼意思

「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意思:處在下位的人,得不到上級的信任,百姓就不可能治理好了。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獲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獲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順乎親,不信乎朋友矣,順手親有道,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整段釋意:
任何事情,事先有預備就會成功,沒有預備就會失敗.說話先有預備,就不會中斷;做事先有預備,就不會受挫;行為先有預備,就不會後悔;道路預先選定,就不會走投無路.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得到在上位的人信任有辦法: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得到朋友的信任有辦法:不孝順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順父母有辦法:自己不真誠就不能孝順父母;使自己真誠有辦法:不明白什麼是善就不能夠使自己真誠.真誠是上天的原則,追求真誠是做人的原則.天生真誠的人,不用勉強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擁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則,這樣的人是聖人.努力做到真誠,就要選擇美好的目標執著追求

⑦ 《中庸》翻譯

【譯文】
人的自然稟賦叫做「性」,順著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則修養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是謹慎的,在沒有人聽見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懼的。越是隱蔽的地
方越是明顯,越是細微的地方越是顯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獨處的時候也是謹慎的。 喜怒哀樂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叫做「中」;表現出來以後符合節度,叫做「和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則,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萬物便生長繁育了。

仲尼說:「君子中庸,小人違背中庸。君於之所以中庸,是因為君子隨時做到適中,無過無不及;小人之所以違背中庸,是因為小人肆無忌憚,專走極端。」

孔子說:「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經很久了!」

孔子說:「中庸之道不能實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聰明的人自以為是,認識過了頭;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揚的原因,我知道了:賢能的人做得太過分:不賢的人根本做不到。就像人們每天都要吃喝,但卻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品嘗滋味。」

孔子:「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歡向人問問題,又善於分析別人淺近話語里的含義。隱藏人家的壞處,宣揚人家的好處。過與不及兩端的意見他都掌握,採納適中的用於老百姓。這就是舜之所以為舜的地方吧!」

孔子說:「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被驅趕到羅網陷階中去卻不知躲避。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選擇了中庸之道卻連一個月時間也不能堅持。」

孔子說:「顏回就是這樣一個人,他選擇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好處,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再也不讓它失去。」

孔子說:「天下國家可以治理,官爵傣祿可以放棄,雪白的刀 刃可以踐踏而過,中庸卻不容易做到。」

子路問什麼是強。孔子說:「南方的強呢?北方的強呢?還是你認為的強呢?用寬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人家對我蠻橫無禮也不報復,這是南方的強,品德高尚的人具有這種強。用兵器甲盾當枕席,死而後已,這是北方的強,勇武好鬥的人就具有這種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順而不隨波逐流,這才是真強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這才是真強啊!國家政治清平時不改變志向,這才是真強啊!國家政治黑暗時堅持操守,寧死不變,這才是真強啊!」

孔子說:「尋找隱僻的歪歪道理,做些怪誕的事情來欺世盜名,後世也許會有人來記述他,為他立傳,但我是絕不會這樣做的。有些品德不錯的人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廢,不能堅持下去,而我是絕不會停止的。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無聞不被人知道也不後悔,這只有聖人才能做得到。」

君子的道廣大而又精微。普通男女雖然愚昧,也可以知道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聖人也有弄不清楚的地方,普通男女雖然不賢明,也可以實行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聖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大地如此之大,但人們仍有不滿足的地方。所以,君子說到「大」,就大得連整個天下都載不下;君子說到「小」,就小得連一點兒也分不開。《詩經》說:「鳶鳥飛向天空,魚兒跳躍深水。」這是說上下分明。君子的道,開始於普通男女,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卻昭著於整個天地。

孔子說:「道並不排斥人。如果有人實行道卻排斥他人,那就不可以實行道了。」

「《詩經》說:『砍削斧柄,砍削斧柄,斧柄的式樣就在眼前。』握著斧柄砍削斧柄,應該說不會有什麼差異,但如果你斜眼一看,還是會發現差異很大。所以,君子總是根據不同人的情況採取不同的辦法治理,只要他能改正錯誤實行道就行。」
「一個人做到忠恕,離道也就差不遠了。什麼叫忠恕呢?自己不願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給別人。」
「君子的道有四項,我孔丘連其中的一項也沒有能夠做到:作為一個兒子應該對父親做到的,我沒有能夠做到;作為一個臣民應該對君王做到的,我沒有能夠做到;作為一個弟弟應該對哥哥做到的,我沒有能夠做到;作為一個朋友應該先做到的,我沒有能夠做到。平常的德行努力實踐,平常的言談盡量謹慎。德行的實踐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勵自己努力;言談卻不敢放肆而無所顧忌。說話符合自己的行為,行為符合自己說過的話,這樣的君子怎麼會不忠厚誠實呢?…」
君子安於現在所處的地位去做應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

處於富貴的地位,就做富貴人應做的事;處於貧賤的狀況,就做貧賤人應做的事;處於邊遠地區,就做在邊遠地區應做的事;處於患難之中,就做在患難之中應做的事。君子無論處於什麼情況下都是安然自得的。
處於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處於下位,不攀援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別人,這樣就不會有什麼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
所以,君子安居現狀來等待天命,小人卻鋌而走險妄圖獲得非分的東西。孔子說:「君子立身處世就像射箭一樣,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術不行。」

君子實行中庸之道,就像走遠路一樣,必定要從近處開始;就像登高山一樣,必定要從低處起步。《詩經》說:「妻子兒女感情和睦,就像彈琴鼓瑟一樣。兄弟關系融洽,和順又快樂。使你的家庭美滿,使你的妻兒幸福。」孔子贊嘆說:「這樣,父母也就稱心如意了啊!」
可真是大得很啊!看它也看不見,聽它也聽不到,但它卻體現在萬物之中使人無法離開它。天下的人都齋戒凈心,穿著莊重整齊的服裝去祭祀它,無所不在啊!好像就在你的頭上,好像就在你左右。《詩經》說:『神的降臨,不可揣測,怎麼能夠怠慢不敬呢?』從隱微到顯著,真實的東西就是這樣不可掩蓋!」

孔子說:「舜該是個最孝順的人了吧?德行方面是聖人,地位上是尊貴的天子,財富擁有整個天下,宗廟里祭祀他,子子孫孫都保持他的功業。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得到他應得的地位,必定得到他應得的財富,必定得到他應得的名聲,必定得到他應得的長壽。所以,上天生養萬物,必定根據它們的資質而厚待它們。能成材的得到培育,不能成材的就遭到淘汰。《詩經》說:『高尚優雅的君子,有光明美好的德行,讓人民安居樂業,享受上天賜予的福祿。上天保佑他,任用他,給他以重大的使命。』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會承受天命。」

魯哀公詢問政事。孔子說:「周文王、周武王的政事都記載在典籍上。他們在世,這些政事就實施;他們去世,這些政事也就廢弛了。治理人的途徑是勤於政事;治理地的途徑是多種樹木。說起來,政事就像蘆葦一樣,完全取決於用什麼人。要得到適用的人在於修養自己,修養自己在於遵循大道,遵循大道要從仁義做起。仁就是愛人,親愛親族是最大的仁。義就是事事做得適宜,尊重賢人是最大的義。至於說親愛親族要分親疏,尊重賢人要有等級,這都是禮的要求。所以,君子不能不修養自己。要修養自己,不能不侍奉親族;要侍奉親族,不能不了解他人;要了解他人,不能不知道天理。」

天下人共有的倫常關系有五項,用來處理這五項倫常關系的德行有三種。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間的交往,這五項是天下人共有的倫常關系;智、仁、勇,這三種是用來處理這五項倫常關系的德行。至於這三種德行的實施,道理都是一樣的。比如說,有的人生來就知道它們,有的人通過學習才知道它們,有的人要遇到困難後才知道它們,但只要他們最終都知道了,也就是一樣的了。又比如說,有的人自覺自願地去實行它們,有的人為了某種好處才去實行它們,有的人勉勉強強地去實行,但只要他們最終都實行起來了,也就是一樣的了。孔子說:「喜歡學習就 接近了智,努力實行就接近了仁,知道羞恥就接近了勇。知道這三點,就知道怎樣修養自己,知道怎樣修養自己,就知道怎樣管理他人,知道怎樣管理他人,就知道怎樣治理天下和國家了。」
治理天下和國家有九條原則。那就是:修養自身,尊崇賢人,親愛親族,敬重大臣,體恤群臣,愛民如子,招納工匠,優待遠客,安撫諸侯。修養自身就能確立正道;尊崇賢人就不會思想困惑;親愛親族就不會惹得叔伯兄弟怨恨;敬重大臣就不會遇事無措;體恤群臣,士人們就會竭力報效;愛民如子,老百姓就會忠心耿耿;招納工匠,財物就會充足;優待遠客,四方百姓就會歸順;安撫諸侯,天下的人都會敬畏了。像齋戒那樣凈心虔誠,穿著莊重整齊的服裝,不符合禮儀的事堅決不做,這是為了修養自身;驅除小人,疏遠女色,看輕財物而重視德行,這是為了尊崇賢人;提高親族的地位,給他們以豐厚的俸祿,與他們愛憎相一致,這是為了親愛親族;讓眾多的官員供他們使用,這是為了敬重大臣;真心誠意地任用他們,並給他們以較多的俸祿,這是為了體恤群臣;使用民役不誤農時,少收賦稅,這是為了愛民如子;經常視察考核,按勞付酬,這是為了招納工匠;來時歡迎,去時歡送,嘉獎有才能的人,救濟有困難的人,這是為了優待遠客;延續絕後的家族,復興滅亡的國家,治理禍亂,扶持危難,按時接受朝見,贈送豐厚,納貢菲薄,這是為了安撫諸侯。總而言之,治理天下和國家有九條原則,但實行這些原則的道理都是一樣的。
任何事情,事先有預備就會成功,沒有預備就會失敗。說話先有預備,就不會中斷;做事先有預備,就不會受挫;行為先有預備,就不會後悔;道路預先選定,就不會走投無路。
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得到在上位的人信任有辦法: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得到朋友的信任有辦法:不孝順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順父母有辦法:自己不真誠就不能孝順父母;使自己真誠有辦法:不明白什麼是善就不能夠使自己真誠。
真誠是上天的原則,追求真誠是做人的原則。天生真誠的人,不用勉強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擁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則,這樣的人是聖人。努力做到真誠,就要選擇美好的目標執著追求:廣泛學習,詳細詢問,周密思考,明確辨別,切實實行。要麼不學,學了沒有學會絕不罷休;要麼不問,問了沒有懂得絕不罷休;要麼不想,想了沒有想通絕不罷休;要麼不分辨,分辨了沒有明確絕不罷休;要麼不實行,實行了沒有成效絕不罷休。別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別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如果真能夠做到這樣,雖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聰明起來,雖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剛強起來。

由真誠而自然明白道理,這叫做天性;由明白道理後做到真誠,這叫做人為的教育。真誠也就會自然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後 也就會做到真誠。

只有天下極端真誠的人能充分發揮他的本性;能充分發揮他的本性,就能充分發揮眾人的本性;能充分發揮眾人的本性,就能充分發揮萬物的本性;能充分發揮萬物的本性,就可以幫助天地培育生命;能幫助大地培育生命,就可以與天地並列為三了。

比聖人次一等的賢人致力於某一方面,致力於某一方面也能做到真誠。做到了真誠就會表現出來,表現出來就會逐漸顯著,顯著了就會發揚光大,發揚光大就會感動他人,感動他人就會引起轉變,引起轉變就能化育萬物。只有天下最真誠的人能化育萬物。

極端真誠可以預知未來的事。國家將要興旺,必然有吉祥的徵兆;國家將要衰亡,必然有不祥的反常現象。呈現在著草龜甲上,表現在手腳動作上。禍福將要來臨時,是福可以預先知道,是禍也可以預先知道。所以極端真誠就像神靈一樣微妙。

真誠是自我的完善,道是自我的引導。真誠是事物的發端和歸宿,沒有真誠就沒有了事物。因此君子以真誠為貴。不過,真誠並不是自我完善就夠了,而是還要完善事物。自我完善是仁,完善事物是智。仁和智是出於本性的德行,是融合自身與外物的准則,所以任何時候施行都是適宜的。

所以,極端真誠是沒有止息的。沒有止息就會保持長久,保持長久就會顯露出來,顯露出來就會悠遠,悠遠就會廣博深厚,廣博深厚就會高大光明。廣博深厚的作用是承載萬物;高大光明的作用是覆蓋萬物;悠遠長久的作用是生成萬物。廣博深厚可以與地相比,高大光明可以與天相比,悠遠長久則是永無止境。達到 這樣的境界,不顯示也會明顯,不活動也會改變,無所作為也會有所成就。
天地的法則,簡直可以用一個「誠」字來囊括:誠本身專一不二,所以生育萬物多得不可估量。大地的法則,就是廣博、深厚、高大、光明、悠遠、長久。今天我們所說的大,原本不過是由一點一點的光明聚積起來的,可等到它無邊無際時,日月星辰都靠它維系,世界萬物都靠它覆蓋。今天我們所說的地,原本不過是由一撮土一撮上聚積起來的,可等到它廣博深厚時,承載像華山那樣的崇山峻嶺也不覺得重,容納那眾多的江河湖海也不會泄漏,世問萬物都由它承載了。今大我們所說的山,原本不過是由拳頭大的石塊聚積起來的,可等到它高大無比時,草木在上面生長,禽獸在上面居住,寶藏在上面儲藏。今天我們所說的水,原本不過是一勺一勺聚積起來的,可等到它浩瀚無涯時,蛟龍魚鱉等都在裡面生長,珍珠珊瑚等值價的東西都在裡面繁殖。
《詩經》說,「天命多麼深遠啊,永遠無窮無盡!」這大概就是說的天之所以為天的原因吧。「多麼顯赫光明啊,文王的品德純真無二!」這大概就是說的文王之所以被稱為「文」王的原因吧。純真也是沒有止息的。

偉大啊,聖人的道!浩瀚無邊,生養萬物,與天一樣崇高;充足有餘,禮儀三百條,威儀三千條。這些都有侍於聖人來實行。所以說,如果沒有極高的德行,就不能成功極高的道。因此,君子尊崇道德修養而追求知識學問;達到廣博境界而又鑽研精微之處;洞察一切而又奉行中庸之道;溫習已有的知識從而獲得新知識;誠心誠意地崇奉禮節。所以身居高位不驕傲,身居低位不自棄,國家政治清明時,他的言論足以振興國家;國家政治黑暗時,他的沉默足以保全自己。《詩經》說:「既明智又通達事理,可以保全自身。」大概就是說的這個意思吧?

孔子說:「愚昧卻喜歡自以為是,卑賤卻喜歡獨斷專行。生於現在的時代卻一心想回復到古時去。這樣做,災禍一定會降臨到自己的身上。」
不是天子就不要議訂禮儀,不要制訂法度,不要考訂文字規范。現在天下車子的輪距一致,文字的字體統一,倫理道德相同。雖有相應的地位,如果沒有相應的德行,是不敢製作禮樂制度的;雖然有相應的德行,如果沒有相應的地位,也是不敢製作禮樂制度的。
孔子說:「我談論夏朝的禮制,夏的後裔杞國已不足以驗證它;我學習殷朝的禮制,殷的後裔宋國還殘存著它;我學習周朝的禮制,現在還實行著它,所以我遵從周禮。」

治理天下能夠做好議訂禮儀,制訂法度,考訂文字規范這三件重要的事,也就沒有什麼大的過失了吧!在上位的人,雖然行為很好,但如果沒有驗證的活,就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老百姓就不會聽從。在下位的人,雖然行為很好,但由於沒有尊貴的地位,也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老百姓就不會聽從。
所以君子治理天下應該以自身的德行為根本,並從老百姓那裡得到驗證。考查夏、商、周三代先王的做法而沒有背謬,立於天地之間而沒有悖亂,質詢於鬼神而沒有疑問,百世以後侍到聖人出現也沒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質詢於鬼神而沒有疑問,這是知道天理;百世以後侍到聖人出現也沒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這是知道人意。所以君於的舉止能世世代代成為天下的先導,行為能世世代代成為天下的法度,語言能世世代代成為天下准則。在遠處有威望,在近處也不使人厭惡。
《詩經》說,「在那裡沒有人憎惡,在這里沒有人厭煩,日日夜夜操勞啊,為了保持美好的名望。」君於沒有不這樣做而能夠早早在天下獲得名望的。

孔子繼承堯舜,以文王、武王為典範,上遵循天時,下符合地理。就像天地那樣沒有什麼不承載,沒有什麼不覆蓋。又好像四季的交錯運行,日用的交替光明。刀物一起生長而互不妨害,道路同時並行而互不沖突。小的德行如河水一樣長流不息,大的德行使萬物敦厚純朴。這就是天地的偉大之處啊!
弘揚德行的最高境界

《詩經》說:「身穿錦綉衣服,外面罩件套衫。」這是為了避免錦衣花紋大顯露,所以,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個人的道顯露無遺而日益消亡。君子的道,平淡而有意味,簡略而有文采,溫和而有條理,由近知遠,由風知源,由微知顯,這樣,就可以進入道德的境界了。
《詩經》說:「潛藏雖然很深,但也會很明顯的。」所以君子自我反省沒有愧疚,沒有惡念頭存於心志之中。君於的德行之所以高於一般人,大概就是在這些不被人看見的地方吧?
《詩經》說:「看你獨自在室內的時候,是不是能無愧於神明。」所以,君子就是在沒做什麼事的時候也是恭敬的,就是在沒有對人說什麼的時候也是信實的。
《詩經》說:「進奉誠心,感通神靈。肅穆無言,沒有爭執。」所以,君子不用賞賜,老百姓也會互相對勉;不用發怒,老百姓也會很畏懼。
《詩經》說,「弘揚那德行啊,諸侯們都來效法。」所以,君子篤實恭敬就能使天下太平。
《詩經》說:「我懷有光明的品德,不用厲聲厲色。」孔子說:「用厲聲厲色去教育老百姓,是最拙劣的行為。」
《詩經》說:「德行輕如毫毛。」輕如毫毛還是有物可比擬。「上天所承載的,既沒有聲音也沒有氣味。」這才是最高的境界啊!

⑧ 」居下位而不獲於上,民不可得而治也;獲於上有道:不信於友,弗獲於上矣「是什麼意思

獲得上司的信任有它的辦法, 一個人不被朋友所信任, 是不會得到上司信任的。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