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相機治理翻譯

相機治理翻譯

發布時間: 2021-03-12 11:01:11

A. 英文翻譯中文

請樓主審閱,謝謝!
2 Methodology
2. 方法
2.1 Calibration of non-collimated light
2.1 非準直光的定標
The phase-shift fringe projection method [7–12]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3-D measurement in the past but has not been applied to component tilt measurement in PCBAs. 相移條紋投影法【7-12】在過去已廣泛用於三維測量,但是還沒有被用於印製電路板組件上元件傾角的測量。The technique was adopted in this research e to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i) it allows the use of a single overhead camera, (ii) it enables 3-D whole-field measurement and (iii) it is non-contacting. 這項技術由於以下優點而在本研究中得到了採用:1)它可以採用單一的架空攝像機;2)它可進行三維的全場測量;3)它是無接觸的。
For precise surface or height measurement, collimated light is commonly employed in the fringe projection method [13]. 對於精密的表面測量或高度測量來說,準直光常被用於條紋投影法中【13】。The advantage of using collimated light is that it has constant angle of illumination over the surface being inspected.採用準直光的優點是,在被檢驗的表面上有恆定的光照角。 However, size of object that can be measured is limited by the diameter of the collimated beam. 不過,可以測量的物體尺寸受到準直光束直徑的限制。A non-collimated source is a diverging source that illuminates a larger area, thus allowing a larger area to be measured [14]. 非準直光源是一種能照明較大面積的發散光源,因此可以允許較大的被測面積【14】。When a non-collimated source is used, the variation of the illumination (projection) angle over the surface of the object must be determined before accurate measurement can be made, referred to as projection angle calibration. 當採用非準直光源時,在物體表面上的照明(投影)角必須先確定,然後才能進行精確測量,這就稱為投影角定標。The calibration involves finding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jection angle and distance on a flat surface. 定標涉及到找出投影角和一個平坦表面上距離之間的關系。Although this relationship can be established mathematically using the geometry of the experimental layout, errors could be introced in the calculation e the difficulty in defining the coordinates of the illumination source and target location precisely. 雖然這一關系可以用實驗平面布置的幾何結構在數學上建立,但是在計算中由於難以精確限定照明光源的坐標和目標位置而引入誤差。In this work, glass blocks of known height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experimentally the projection angle variation over the surface being measured. 在本文中,採用一些已知高度的玻璃塊來實驗確定被測表面上投影角的變化。The methodology described in this section consists of four main stages: (a) obtaining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gle of projection and the distance on a single block surface, (b) verifying the relationship obtained in the first stage by measuring the tilt angle of a single specimen block, (c) repeating the first step for different block heights, (d) verifying the accuracy for the formulated equations by measuring the absolute height of multiple blocks at different locations in the field of view (FOV). 本小節所描述的方法包括4個主要的階段:a. 得出投影角和單一玻璃塊上距離的關系;b. 通過測量單一樣本塊的傾角,驗證第一階段得出的關系;c. 針對不同的玻璃塊高度重復第一步;d. 通過測量在觀察范圍(FOV)內不同位置多個玻璃塊的絕對高度,驗證公式化的方程式的精度。

B. 相機治理機制的介紹

相機治理,就是針對不同的企業經營狀態,對應的企業所有權的安排。

C. 翻譯以下:急求。

google翻譯。。

D. 簡述主銀行制度對企業的相機治理主要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企業融資時的主銀行制度是另一導致過度競爭的機制。
主銀行是指對於某企業來說在資本籌措和運用方面容量最大的銀行,簡單說來是指向一個企業提供最大額貸款的銀行。 這一銀企關系的特徵表現在:(1)主銀行是企業最大的出借方。所有公司都有一個主銀

E. 什麼叫相機治理

中國企業相機治理結構的一項考察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根據權力、經營、監督相互分離、相互制衡和精幹效能的原則,形成由股東會、董事會、總經理和監事會組成的現代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保證權責明確,各司其職,有效行使決策、監督和執行權。在治理結構中高層管理者與董事會之間的關系是一個普受關注的問題。而關注的焦點又在於董事長與總經理宜兼任還是分任問題。本文在對董事長和總經理是否分任進行理論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對490家中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資本構成、董事會規模、監事會規模、公司績效等五方面進行分析,試圖回答中國上市公司中,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以下簡稱「兩職」)設置問題,探討我國股份公司發展的規律性。
股東作為所有者擁有對公司的最終控制權,但由於股東人數過多、太分散,因此股東通過召開股東大會,選舉出自己信任的人擔任董事,成立董事會。
董事會受股東大會的委託,成為公司所有者的代表,負責公司的重大經營決策,個別股東不能幹預董事會的決策,這就形成了股東大會與董事會之間的信託---託管關系。董事長作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由董事會全體董事選舉產生,對外代表公司。從我國的公司立法看,董事長的權力不是由股東大會授予,而是由《公司法》直接規定的(詳見我國《公司法》有關規定)。總經理是指公司中具體掌管和處理公司事務,對外可以在董事會授權范圍內代理或代表公司進行商業活動的公司職員。總經理受聘於董事會,形成一種委託---代理關系;在董事會授權范圍內,擁有自主的經營權和管理權;由此而形成以董事長為代表的所有權與以總經理為代表的經營權的分離。問題是,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設置到底該是怎樣的一種形式。對兩職是否分任,學界有諸多不同的意見與看法。一種認為,在瞬息萬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兩職兼任有利於提高企業創新自由度,解決兩者激勵不相容、代理成本和信息成本等問題,使企業得到更好的發展。一種認為,作為構成企業契約的各相關利益主體,尤其是股東的利益應得到尊重和保護,兩職兼任可能會使總經理等高層執行人員採取機會主義行為,導致權力濫用,而且也會嚴重削弱董事會監督高層管理人員的有效性;而兩職分任會大大提高董事會的獨立性,發揮其有效的監督,使總經理加強對相關利益主體尤其是股東的關注。與此相對應有三種關於兩職是否分任的理論解釋。
1 基於委託---代理理論的「兩職分任」假說在所有者與經營者相分離的現代公司中,代理問題主要表現為以總經理為代表的高層管理人員與股東之間的利益關系問題。由於企業的所有者與經營者是相分離的,兩者之間就可能產生激勵不相容問題;又由於經營者與所有者掌握企業經營的信息不對稱,以及一旦企業經營失敗,所有者和經營者所承擔的責任不對等,經理人員有可能採取機會主義行為,追求其個人利益最大化,這就有可能損害股東及其他相關主體的利益。在代理理論看來,人的有限理性和自利性,使人具有天然的偷懶和機會主義的動機,要防止代理人的「敗德行為」和「逆向選擇」就需要一個有效的監督機制,包括(1)股東監督;(2)接管市場;(3)高度發達的經理市場、商品市場、資本市場。由於股東控制經理的手段的有限性和不完善,尤其在股權相對分散時,大部分股東難以通過公司內部監督機制監督公司行為;共同接管市場可能出於個人和經濟勢力的動機,使接管活動往往偏離股東的利益;而經理市場由於不完善、不發達和在職管理人員的抵制,以及人們往往存有「已知的惡好於未知的惡」的動機,使得這種方式也不能很好地運作。董事會作為一種控制工具,可以發揮其監控總經理的功能,而兩職兼任意味著要總經理自己監督自己,這與總經理的自利性是相違背的。因此,代理理論認為,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應分任,以維護董事會監督的獨立性和有效性。
2 基於現代管家理論的「兩職兼任」假說新古典經濟學認為企業是完全理性的經濟人。企業的目的是在既定的生產函數的技術約束下、既定的投入產出品價格的經濟約束下、既定的需求函數的市場約束下追求利潤的最大化。以此為基礎建立的古典管家理論認為,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是一種無私的信託關系,經營者會按照股東利益最大化原則行事,其結果自然是贊同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應該兼任。這種基於完全信息假設下的古典管家理論,顯然不符合現實。現實的不完全信息存在使該理論無法解釋現代企業中兩職兼任與分任的現象。雖然委託代理理論的提出有助於解釋兩職分任問題,但是,也有許多結果與代理理論相背。在後者的基礎上,Donaldson在1990年提出了一種與代理理論截然不同的現代管家理論。他認為,代理理論對總經理內在的機會主義和偷懶的假定是不合適的,而且總經理對自身尊嚴、信仰以及內在工作滿足的追求,會促使他們努力經營公司,成為公司資產的好「管家」。現代管家理論認為,兩職兼任有利於提高企業的創新自由度,有利於企業適應瞬息萬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從而有利於提高企業的經營績效。
3 基於資源依賴理論的「環境不確定性」假說Preffer和Salanick於1978年提出了資源依賴理論,該理論認為董事會是一種管理外部變數和減少環境不確定性的機制,一個有效的董事會的作用是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的。環境的不確定性與否是影響董事會的結構及其作用的重要因素。按此推理,一個一般性的結論是:不能簡單地確定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是兼任好還是分任好,而要根據企業具體面對的環境的不確定性高低來定。
以上三種關於兩職是否分任的理論假說看起來似乎是相互矛盾的,而且每一種假說都有一些相應的實證支持。這種實證結果和理論假說上的不一致性,可能源於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作為解釋的理論假說的片面性、局限性,沒有從更全面的影響兩職設置的因素分析兩職設置問題;
二是提供支持的實證分析帶有嚴重的選擇性和偶然性,如沒有考慮不同的樣本之間的差異以及同一樣本在總樣本中的代表性等。現代公司內部治理無非是要解決這樣四個問題:(1)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對稱性;(2)權利責任的不對等性;(3)監督問題;(4)激勵問題。後兩者主要是指如何在治理結構中反映對各相關利益主體的激勵與約束,尤其是對董事、監事和經理等人員的監督和激勵問題。同時也是整個公司治理結構的核心問題。解決好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的設置是建立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的關鍵所在,而創新又是企業發展的源泉,這就要求賦予總經理等高層管理人員足夠的管理機動權,但由於責任的不對稱性,可能會導致權力的濫用。沒有對權力的相互制衡同樣也會引致權力的濫用。要使權力主體行使其責任,除了自律以外,外在的權力監督機制也是必需的。
從本質上講,對責任的明確界定,以及權力的對等化,不是限制權力,而是為了更好地使權力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此,對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關鍵不在於是否分任,而在於如何建立一種權力---監督制衡機制,使管理能夠自由創新,責任對等和激勵相容。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轉軌時期,如何合理地借鑒國外有關經驗和理論,結合中國公司的具體實際,對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的設置進行設計,建立適合中國轉型過程中的公司治理模式,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1 分析方法有關兩職狀態分析方法的解釋。按照「二分法」,當兩職兼任時,取「1」,反之取「0」。因為涉及到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是否兼任的關鍵問題在於董事會的獨立性和總經理等高層執行人員的創新自由,除了總經理與董事長的關系以外,總經理與董事的職務兼任,同樣也會影響到董事會的獨立性。所以,本文把兩職狀態分為三種形式:兩職完全兼任(取「1」)、兩職部分分任(取「0 5」)、兩職完全分任(取「0」)。本文所研究的490家中國上市公司的資料是通過對《海融′97年報詳解,′98業績展望》(光碟)軟體整理統計出來的。在490家上市公司中,有200家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290家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其中含有外資股的公司75家(深交所30家,上交所45家),占總樣本的15 3%。
從總樣本看,採取完全兼任的公司有194家(其中深交所79家,上交所115家),占樣本的39 6%,部分兼任的有260家(其中深交所104家,上交所156家),占樣本的53 1%,完全分任的有36家(其中深交所17家,上交所19家),占樣本的7 3%。下面從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資本結構、董事會規模、監事會規模和公司績效等五方面對兩職設置進行分析,探討我國上市公司發展的一些規律性問題。
2 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差異分析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通常由國家股、法人股、流通股、其他股(主要指企業職工股)等四個方面組成,少數公司含有外資股。我們把含有與不含有外資股的上市公司分成兩個樣本作比較分析。在所調查的上市公司中,並非每個公司都含有上述類型的股份,有的上市公司沒有國家股,有的沒有法人股,有的沒有職工股,具體情況見表1,但所有上市公司都含有流通股。綜合來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如表2所示。在不含外資股的上市公司中,整體上說國家股、法人股、流通股的比例相差不大;相對而言,是國家股所佔比例稍大一些,而流通股、法人股依次遞減,所佔比例分別為34 70%、31 34%、29 63%。在含有外資股的上市公司中,國家股佔主體地位,其次是外資股,兩者所佔比例將近70%。在深交所上市的公司中,兩職部分分任的公司都是法人股佔主體地位,這主要是由於有的企業列出的法人股東中包括經營國有股的控股公司(如集團公司)所致。

F. 文言文《軍爭》翻譯

譯文:軍爭第七
孫子說:用兵的原則,將領接受君命,從召集軍隊,安營紮寨,到開赴戰場與敵對峙,沒有比率先爭得制勝的條件更難的事了。「軍爭」中最困難的地方就在於以迂迴進軍的方式實現更快到達預定戰場的目的,把看似不利的條件變為有利的條件。所以,由於我迂迴前進,又對敵誘之以利,使敵不知我意欲何去,因而出發雖後,卻能先於敵人到達戰地。能這么做,就是知道迂直之計的人。「軍爭」為了有利,但「軍爭」也有危險。帶著全部輜重去爭利,就會影響行軍速度,不能先敵到達戰地;丟下輜重輕裝去爭利,裝備輜重就會損失。卷甲急進,白天黑夜不休息地急行軍,奔跑百里去爭利,則三軍的將領有可能會被俘獲。健壯的士兵能夠先到戰場,疲憊的士兵必然落後,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馬如期到達;強行軍五十里去爭利,先頭部隊的主將必然受挫,而軍士一般僅有一半如期到達;強行軍三十里去爭利,一般只有三分之二的人馬如期到達。這樣,部隊沒有輜重就不能生存,沒有糧食供應就不能生存,沒有戰備物資儲備就無以生存。
所以不了解諸侯各國的圖謀,就不要和他們結成聯盟;不知道山林、險阻和沼澤的地形分布,不能行軍;不使用向導,就不能掌握和利用有利的地形。所以,用兵是憑借施詭詐出奇兵而獲勝的,根據是否有利於獲勝決定行動,根據雙方情勢或分兵或集中為主要變化。按照戰場形勢的需要,部隊行動迅速時,如狂風飛旋;行進從容時,如森林徐徐展開;攻城掠地時,如烈火迅猛;駐守防禦時,如大山巋然;軍情隱蔽時,如烏雲蔽日;大軍出動時,如雷霆萬鈞。奪取敵方的財物,擄掠百姓,應分兵行動。開拓疆土,分奪利益,應該分兵扼守要害。這些都應該權衡利弊,根據實際情況,相機行事。率先知道「迂直之計」的將獲勝,這就是軍爭的原則。
《軍政》說:「在戰場上用語言來指揮,聽不清或聽不見,所以設置了金鼓;用動作來指揮,看不清或看不見,所以用旌旗。金鼓、旌旗,是用來統一士兵的視聽,統一作戰行動的。既然士兵都服從統一指揮,那麼勇敢的將士不會單獨前進,膽怯的也不會獨自退卻。這就是指揮大軍作戰的方法。所以,夜間作戰,要多處點火,頻頻擊鼓;白天打仗要多處設置旌旗。這些是用來擾亂敵方的視聽的。
對於敵方三軍,可以挫傷其銳氣,可使喪失其士氣,對於敵方的將帥,可以動搖他的決心,可使其喪失鬥志。所以,敵人早朝初至,其氣必盛;陳兵至中午,則人力睏倦而氣亦怠惰;待至日暮,人心思歸,其氣益衰。善於用兵的人,敵之氣銳則避之,趁其士氣衰竭時才發起猛攻。這就是正確運用士氣的原則。用治理嚴整的我軍來對付軍政混亂的敵軍,用我鎮定平穩的軍心來對付軍心躁動的敵人。這是掌握並運用軍心的方法。以我就近進入戰場而待長途奔襲之敵;以我從容穩定對倉促疲勞之敵;以我飽食之師對飢餓之敵。這是懂得並利用治己之力以困敵人之力。不要去迎擊旗幟整齊、部伍統一的軍隊,不要去攻擊陣容整肅、士氣飽滿的軍隊,這是懂得戰場上的隨機應變。
所以,用兵的原則是:對占據高地、背倚丘陵之敵,不要作正面仰攻;對於假裝敗逃之敵,不要跟蹤追擊;敵人的精銳部隊不要強攻;敵人的誘餌之兵,不要貪食;對正在向本土撤退的部隊不要去阻截;對被包圍的敵軍,要預留缺口;對於陷入絕境的敵人,不要過分逼迫,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則。

G. 什麼是債權人相機治理機制

所謂財務機制,是指財務系統中各構成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過程和耦合方式及其與理財環境的銜接形式和協調程度。其中,各財務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過程和耦合方式是財務機制的核心內容,而其與理財環境的銜接形式和協調程度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兩者的有機結合、共同作用,就是財務機制的完整內涵。

財務機制是一個系統,它由各種子系統即各種子機制構成。這些子機制在整個有機體中處於不同的位置,發揮不同的作用,以不同的方式來維持整個財務機制系統的運轉。根據財務機制系統構成要素的功能不同,筆者認為,財務機制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即運行機制、動力機制和約束機制。

一、財務運行機制的構建

財務運行機制是財務機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財務機制的主體部分,主要包括籌資機制、投資機制和分配機制三項基本內容。

從各種渠道以各種方式籌集資金,是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前提條件,也是企業資金運動的起點。在現代企業制度下,籌資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①確定合理的籌資決策程序;

②確定合理的籌資規模;

③選擇恰當的籌資時機;

④優化資本結構;

⑤降低籌資成本;

⑥防範籌資風險。

投資包括資金投放和資金使用兩個基本環節,與此相應,投資機制也就包括資金投放機制和資金使用機制兩個方面的內容。構建企業投資機制應著重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①正確進行投資決策;

②優化投資組合;

③優化資產結構;

④正確確定資產存量和流量。

分配機制是對收益的所有權和佔有權進行劃分,以保證其合理歸屬與運用。構建分配機制要著重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①確立並嚴格遵循收益分配原則;

②按規定程序進行收益分配;

③選擇合適的股利政策。

財務治理作為相關利益主體責、權、利相互制衡的一種制度安排,主要解決剩餘索取權與控制權的合理配置問題。本文從財務治理與財務管理的系統整合出發,借鑒管理學和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探討建立健全財務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的有關問題。

一、概念約定:財務治理與財務管理構成了企業財務系統的兩個層次由於專門研究財務治理的文章不多,為便於後文的討論,有必要對財務治理和財務管理作概念上的約定。

(一)財務治理:相關利益主體責、權、利相互制衡的一種制度安排

關於財務治理的概念描述雖有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認為財務治理是一組聯系各相關利益主體的正式和非正式關系的制度安排和結構關系網路,其根本目的在於試圖通過這種制度安排,以達到相關利益主體之間的權力、責任和利益的相互制衡,實現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統一。

(二)財務管理:一個簡要的理論考察

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財務管理基本上是作為應用經濟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一般認為,50年代財務管理學界在證券組合理論與資本結構理論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進展標志著現代財務管理學的產生。與以往的一些財務管理思想比較,現代財務管理學具有兩個極為重要的學科特徵:一是概念之間邏輯嚴密,推導科學;二是具有極強的預測能力。縱觀財務管理理論的發展,其關注的核心都是企業內財務效率的提高,而對企業財務的形成及其構成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基本上不涉及,原因在於它隱含有一個重要的假設,即企業是事先存在的,企業財務是伴隨企業而來的。由於不考慮企業形成財務契約的過程及其制度環境,使財務管理理論關注的視角更多地局限於企業具體的財務經營活動,而忽視其賴以存在的治理基礎,從而存在著諸多不足。

(三)財務治理與財務管理的系統整合:財務戰略是兩者聯結的紐帶

以上分析表明,財務治理規定了整個企業財務運作的基本網路框架,財務管理則是在這個既定的框架下駕馭企業財務奔向目標。缺乏良好治理模式的企業財務,即使有「很好」的財務管理體系(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也像一座地基不牢固的大廈;同樣,沒有企業財務管理體系的暢通,單純的財務治理模式也只能是一個美好的藍圖,而缺乏實際的內容。從終極目的看,財務治理和財務管理均是為了實現財富的有效創造,只是各自扮演不同層次的角色:財務治理模式主要考察的是構成財務利益主體之間的責、權、利的劃分,以及採取什麼手段實現相互間的制衡,它是企業財富創造的基礎和保障;財務管理則是在既定的治理模式下,財務管理者為實現財務的目標而採取的行動,這是財富創造的源泉和動力,兩者間的聯結點就在於企業財務戰略管理層次。如果把企業財務戰略管理的過程區分為戰略規劃和戰略實施兩個部分,則財務戰略管理的功能就是由治理結構中的董事會和總經理等高層管理人員共同完成的,其中,董事會(或股東會)作為一個整體在企業的財務戰略管理上完成的是批准和監控功能,而總經理等高層執行人員則是注重於財務戰略的提出和實施。財務治理結構的各個層次完全融入到整個財務戰略管理的全過程,財務治理與財務管理在戰略層次的相互影響主要體現在:①財務治理主體的形成及選擇對財務戰略導向具有決定性的作用;②財務治理主體的安排將影響財務戰略主體的動力;③財務戰略從其與環境的關繫上可以分為外向交易型財務戰略和內向管理型財務戰略,財務戰略主體通過不斷的外向交易型財務戰略選擇和實施,可以達到局部調整財務治理結構的目的,而外向交易型財務戰略的開展又依賴於企業可資利用的財務市場治理機制,內向管理型財務戰略則是基礎和保障;④在組織結構上,財務治理結構作為一個整體構成企業財務管理的決策層,總經理等高級執行人員則是決策層和下層人員的聯系紐帶;⑤財務治理和財務管理的系統化關系可以概括為在企業層次上,財務治理作為基本構架規定了財務管理的導向和原則。但在具體的操作層次上,財務管理的微觀活動通過日積月累的作用,會對財務治理起到調整的作用。

二、財務治理結構的核心:財權的配置

如前所述,在財務治理結構的相關利益主體之間不僅是一種經濟關系(經濟性),而且這種經濟關系都是通過契約紐帶連接起來的(契約性),要使契約有效,當出現財務契約預期的情況時要明確誰有決策權,這就是財務治理結構對權力(剩餘控制權)配置所要解決的問題。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所有權同財務治理結構的權力配置。財務治理結構是在既定所有權前提下安排的,所有權形式不同,財務治理結構中的權力配置也不相同。如在股權集中情況下,財務治理結構中的所有權決定控制權或者說所有權同控制權結合較緊,而在股權高度分散的情況下,所有權同控制權相分離。二是企業內部剩餘控制權的配置。財務治理結構對股東、董事和經理人員之間配置剩餘控制權,股東擁有最終控制權,董事和經理分享剩餘控制權。這兩個方面實際上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所有者財務」與「經營者財務」問題,財務治理結構的核心就是明確劃分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人員各自的權責利界區,形成相關利益主體之間的權力制衡關系,確保財務制度的有效運行。

(一)財務治理行為主體權力配置的一般考察

財務治理行為主體是指擁有特定財權並參與財務治理的自然人與法人,包括直接行為主體(擁有一定財權並直接參與治理的自然人)和間接行為主體(擁有一定財權的法人或政府機關,通常委託自然人參與治理),確定財務治理行為主體的核心問題是考慮參與財務治理的行為主體是否有能力和動力來行使其權力。一般來說,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之間的分層財務決策機制構成了公司財務治理結構的主要內容,它們之間各司其職,互相制衡。其中,財務戰略決策權掌握在股東會和董事會,日常財務決策權和財務執行權掌握在經理人員(含財務經理)手中,而財務監督權在公司內部則是分散配置的。表1列出了各種財務治理主體權力配置的基本情況。

表1 財務治理權配置的一般考察

┌——————┬———————┬———————┬———————┐

│ │ │財務治理 │財務治理 │

│財務治理主體│公司治理權配置│ │ │

│ │ │結構形式 │權配置 │

├——————┼———————┼———————┼———————┤

│股東會 │出資者所有權 │所有者財務 │財務戰略決策權│

├——————┼———————┼———————┼———————┤

│ │ │所有者財務與 │ │

│董事會 │法人財產權 │ │財務戰略決策權│

│ │ │經營者財務集合│ │

├——————┼———————┼———————┼———————┤

│ │ │ │財務戰術決策權│

│經理人 │法人代理權 │經營者財務 │ │

│ │ │ │和財務經營權 │

├——————┼———————┼———————┼———————┤

│ │ │所有者財務與 │ │

│監事會 │出資者監督權 │ │財務監督權 │

│ │ │經營者財務集合│ │

└——————┴———————┴———————┴———————┘

(二)財務治理權在集團公司內部的配置

企業集團內部的財務治理,按其許可權的集中或分散程度劃分,通常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即集權型、分權型和集權分權結合型。集團公司內部財務治理權的配置,要注意處理好這三種模型的適用性,科學有效地在集團總公司與分公司之間、集團公司與子公司之間、集團公司與非子公司性的成員企業之間進行選擇配置。

1、集團總公司與分公司之間的財務治理權配置。確立集團公司對分公司的財務治理體制,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分公司是集團公司內部的一個非法人實體,不具有法人企業應享有的獨立的法人財產權和財務治理權;二是分公司具有相對獨立的財務責任和財務利益,這種財務責任和利益又必須與財務權力相結合才能得以實現。換句話說,財務治理模式的設計必須做到責、權、利、效有機結合。有鑒於此,筆者傾向於在集團總公司內部建立以集權為主要特徵的財務治理體制,即資金和成本的主要管理決策權均在總公司,同時通過會計委派制等方式,加強對分公司日常財務活動的控制和監督。

2、集團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財務治理權配置。子公司作為獨立的法人擁有獨立的財務治理權,公司董事會和經理會依法對其內部的財務戰略決策和日常財務決策制定方案並負責執行。但是,子公司畢竟是被集團公司所控制的公司,集團公司對其子公司擁有財務與經營的控制權。因此,子公司董事會決定的重要的財務戰略決策方案,又必須經過集團公司審查批准。所以,在集團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財務治理權,應選擇集權與分權相結合的配置模式。

3、集團公司對非子公司性的成員企業的財務治理權。非子公司性的成員企業包括合營企業、聯營企業和參股企業三類。集團公司對這些企業的財務治理權一般採用分權型的配置模式,其財務治理權的特點是:第一,是財務參與權而非財務控制權。集團公司作為這些企業的產權主體之一,有權通過派代表進入這些企業的董事會等形式,參與這些企業的財務戰略決策的制定。第二,是財務決策參與權而非財務監督權。集團公司不能像對子公司那樣,直接監督這些成員企業的財務運行。

總地來看,集團公司內部財務治理權的配置過程,是一個利益調整和利益分配的過程,各種利益關系的相互作用,制約著財務治理權的選擇和演變。

(三)財務治理權配置應關注債權人的地位

若企業只擁有權益資本,則經理人員承擔破產風險的機會比較小,企業即使經營業績差些,也不會有財務違約情況,從而形成不了對企業經理人員的壓力。但是,若在企業資本結構中融入了債務資金,一方面可約束經理人員將現金用於盈利能力較差的投資或低效率的擴張行為,另一方面,償債的壓力致使經理人員為了避免清算失去權力而設法提高資本收益率。正是由於債務資金的這些作用(還有如信號作用、約束作用等),所以債權人的權益保護備受關注,盡管各國的債權人保護制度不同,但對企業中注資份額較大的債權人來說,都會採取積極的干預策略,來制約經理的行為。

由於債權人一旦投資,在經營正常的情況下無權干涉企業的管理過程,一般也很難具體地、詳細地限制企業的資金運用過程,所以,債權人關鍵的角色在於,通過對企業資金收付的監控,能夠低成本地獲取有關企業經營狀況的全面信息,從而削弱企業與債權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也就是說,由於有充分、真實的信息來源,債權人並不盲目地干預企業活動,而是當發現企業財務狀況惡化時才行使控制權,所以,在財務治理權配置中,西方發達國家採用的相機治理機制值得借鑒。相機治理是指債權人控制權和剩餘索取權的分配隨企業財務和經營情況的變化而變化。當企業出現償債困難時,企業經營與財務控制權便向債權人轉移。我國基於傳統的債權債務理論,所採用的還是傳統的信用控制,主要方式有:審慎的信用配給機制、限制期限和用途、抵押和擔保、破產清算與重組等。通過債權人的相機治理地位及其運行機制,使債權人能夠根據不同的財務狀況實施相應的控制策略。一般來說,債權人相機治理分三個階段:

1、事前。這一階段涉及債權人對企業提出的投資項目進行評估,並對企業和項目本身進行信用評級。這一階段的關鍵問題是,債權人應盡量收集到跨行業、跨部門甚至跨國界的廣泛信息,完整、准確、及時地篩選出高質量的投資項目,從而較好地消除逆向選擇行為。

2、事中。債權人提供資金以後,為防範企業經營人員的道德風險行為(如私自挪用資金、把貸款投向高風險項目等),必須密切監察經營人員的行為及企業的一般經營活動,尤其要關注資金的使用。

3、事後。債權人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確認,研究企業的長期發展潛力及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在此基礎上再確定下一步的行動。事後監督的關鍵在於債權人要想方設法證實企業財務狀況所處的狀態,然後相應採取強制性的和有約束力的懲罰措施。

一般來說,不同的債權人在行使上述三個階段的監督時,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或由自己進行,或委託第三方進行。在發達的資本市場上,投資銀行、風險投資公司及商業銀行等一般從事事前監督;評估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及公司董事會一般從事事中監督;而事後監督則由破產法庭及接管市場來完成。對於我國這樣一個資本市場欠發達的國家而言,債權人一般可以通過聘請中介機構來完成或協助完成這些監督工作。

三、公司財務治理結構實現的前提:界定清晰的財務主體,建立激勵約束相容機制

如前所述,公司內部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這種信息不對稱導致了經理人員的「機會主義」與偷懶行為,以損害股東的利益。為此,有必要通過在公司內部建立激勵約束相容機制,協調各層之間的利益關系,以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的財務目標。

1、界定清晰的財務主體。財務主體是指具有獨立或相對獨立經濟利益的主體,它的主要特徵是:第一,財務主體的獨立性,包括獨立的經濟利益、獨立的經營權和財權等;第二,財務主體的經濟性,無論財務主體採用何種組織形式,這種組織都必須內含著經濟功能。目前,我國財務治理結構失衡和無序,其根本原因就在於財務主體的不清晰或其責、權、利安排的不對等。要界定清晰的財務主體,筆者認為最主要的是兩條:一是政企分開。政府的角色是整個市場經濟的管理者,它通過宏觀調控的手段並按照社會福利最大化的原則來推進整個經濟的平穩運行。二是要深層次推進產權制度改革。產權制度是一種確認和保障財產持有人權益的制度,直接關繫到從事財務經濟活動當事人的行為。當產權規則發生改變,財務的行為就會改變,收入分配形式就會改變,資源配置格局也會改變。理順產權關系、改善股權結構,是清晰界定財務主體、完善財務治理結構的重要前提。

2、通過建立相應的制度激勵機制,促進經理人員的經營決策與公司長期發展利益相一致,從而滿足股東利益最大化的目標。由於董事會與經理人員的關系是一種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而股東大會與董事會則是一種信託關系,三者之間的利益追求往往是不一致的。為此,應通過一定的制度安排,建立起制度激勵機制,促使財務經理在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按照現代委託-代理理論的研究結果,通過實行對「剩餘索取權」的合理分配,不僅可以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而且還同時擁有了剩餘控制權(由於剩餘索取權是與控制權相匹配的,擁有一定剩餘索取權,也就是擁有相應程度的剩餘控制權)。當然,激勵機制、財務治理(乃至公司治理)與財務資本市場又是相關聯的,激勵機制離不開一個完善有效的財務資本市場,而其作用的發揮則有賴於財務治理結構(乃至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

3、完善證券市場的評價功能,加強對公司財務經營的監督,減少財務經理人員的「偷懶」和機會主義行為。財務治理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證券市場的有效性。證券市場的評價功能不僅可以緩解信息不對稱問題(因為市場具有一定的信息披露機制),而且成為控制權因素、聲譽因素發揮約束作用的前提(因為市場競爭的優勝劣汰規則對財務經理人員的打擊是「致命」的)。要發揮證券市場的評價功能,筆者認為,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建立並嚴格執行強制性的財務信息披露制度,全力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證券市場,對上市公司和中介機構中隱瞞事實真相或提供虛假信息、向外輸送利益和私自轉移資金、運用非公平性關聯交易損害中小股東的利益以及從事內幕交易、操縱市場、惡性(連環)擔保等違法違規活動的責任人,必須依法嚴懲。

4、建立相應的聲譽機制,保證財務契約誠實執行。財務經濟學中一直把聲譽因素作為保證財務契約誠實執行的十分重要的因素。由於財務契約是不完全的,不可能窮盡所有情況,契約各方履行職責是基於相互信任,而相互信任的基礎是多次重復交易,長期信任就形成了聲譽。對於職業財務經理人而言,聲譽因素的作用機理在於沒有一定的職業聲譽會導致其職業生涯的結束,而良好的職業聲譽則增加了其在經營者市場上討價還價的能力,前者起到對財務經理人機會主義行為的約束作用,後者則對財務經理人行為具有激勵作用。我們認為,不管從財務經理的職業道德看,還是從財務經理所從事的工作特殊性看,職業聲譽可能比任何其他的激勵約束手段都顯得更為重要和有效。當然,在引入聲譽機制的激勵約束作用時,還要注意公平與期望的影響作用。公平,即聲譽能准確地反映財務經理人的努力和能力,則聲譽能夠發揮正常的激勵約束作用,否則便會發生扭曲;期望,即財務經理人對自己通過努力得到相應聲譽的期望概率,以及聲譽能夠帶來其需要滿足程度的預期,如果預期悲觀,聲譽的激勵約束作用有限,而如果預期樂觀,則其激勵約束作用強烈。
!!

H. 幫忙翻譯一下英語課文

第一張
從不遲到
我早上六點半起床,洗臉穿衣,然後在七點和我家人一起吃早飯。七點二十騎自行車去學校。我從不遲到,但是邁克有時會遲到,湯姆總是遲到。他們經常跑步去學校。
第二張
1、我在七點起床
2、我有時遲到
3、湯姆經常跑步去學校
4、我走路去學校
5、湯姆和邁克都是好學生
名字 起床 早飯 去學校 午飯 回家 晚飯 上床睡覺
第三張
我起床——,我吃——,我——

請採納。謝謝

I. 疾如風,徐如林的全文翻譯:

孫子說:用兵的原則,將領接受君命,從召集軍隊,安營紮寨,到開赴戰場與敵對峙,沒有比率先爭得制勝的條件更難的事了。「軍爭」中最困難的地方就在於以迂迴進軍的方式實現更快到達預定戰場的目的,把看似不利的條件變為有利的條件。所以,由於我迂迴前進,又對敵誘之以利,使敵不知我意欲何去,因而出發雖後,卻能先於敵人到達戰地。能這么做,就是知道迂直之計的人。「軍爭」為了有利,但「軍爭」也有危險。帶著全部輜重去爭利,就會影響行軍速度,不能先敵到達戰地;丟下輜重輕裝去爭利,裝備輜重就會損失。卷甲急進,白天黑夜不休息地急行軍,奔跑百里去爭利,則三軍的將領有可能會被俘獲。健壯的士兵能夠先到戰場,疲憊的士兵必然落後,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馬如期到達;強行軍五十里去爭利,先頭部隊的主將必然受挫,而軍士一般僅有一半如期到達;強行軍三十里去爭利,一般只有三分之二的人馬如期到達。這樣,部隊沒有輜重就不能生存,沒有糧食供應就不能生存,沒有戰備物資儲備就無以生存。
所以不了解諸侯各國的圖謀,就不要和他們結成聯盟;不知道山林、險阻和沼澤的地形分布,不能行軍;不使用向導,就不能掌握和利用有利的地形。所以,用兵是憑借施詭詐出奇兵而獲勝的,根據是否有利於獲勝決定行動,根據雙方情勢或分兵或集中為主要變化。按照戰場形勢的需要,部隊行動迅速時,如狂風飛旋;行進從容時,如森林徐徐展開;攻城掠地時,如烈火迅猛;駐守防禦時,如大山巋然;軍情隱蔽時,如烏雲蔽日;大軍出動時,如雷霆萬鈞。奪取敵方的財物,擄掠百姓,應分兵行動。開拓疆土,分奪利益,應該分兵扼守要害。這些都應該權衡利弊,根據實際情況,相機行事。率先知道「迂直之計」的將獲勝,這就是軍爭的原則。
《軍政》說:「在戰場上用語言來指揮,聽不清或聽不見,所以設置了金鼓;用動作來指揮,看不清或看不見,所以用旌旗。金鼓、旌旗,是用來統一士兵的視聽,統一作戰行動的。既然士兵都服從統一指揮,那麼勇敢的將士不會單獨前進,膽怯的也不會獨自退卻。這就是指揮大軍作戰的方法。所以,夜間作戰,要多處點火,頻頻擊鼓;白天打仗要多處設置旌旗。這些是用來擾亂敵方的視聽的。
對於敵方三軍,可以挫傷其銳氣,可使喪失其士氣,對於敵方的將帥,可以動搖他的決心,可使其喪失鬥志。所以,敵人早朝初至,其氣必盛;陳兵至中午,則人力睏倦而氣亦怠惰;待至日暮,人心思歸,其氣益衰。善於用兵的人,敵之氣銳則避之,趁其士氣衰竭時才發起猛攻。這就是正確運用士氣的原則。用治理嚴整的我軍來對付軍政混亂的敵軍,用我鎮定平穩的軍心來對付軍心躁動的敵人。這是掌握並運用軍心的方法。以我就近進入戰場而待長途奔襲之敵;以我從容穩定對倉促疲勞之敵;以我飽食之師對飢餓之敵。這是懂得並利用治己之力以困敵人之力。不要去迎擊旗幟整齊、部伍統一的軍隊,不要去攻擊陣容整肅、士氣飽滿的軍隊,這是懂得戰場上的隨機應變。
所以,用兵的原則是:對占據高地、背倚丘陵之敵,不要作正面仰攻;對於假裝敗逃之敵,不要跟蹤追擊;敵人的精銳部隊不要強攻;敵人的誘餌之兵,不要貪食;對正在向本土撤退的部隊不要去阻截;對被包圍的敵軍,要預留缺口;對於陷入絕境的敵人,不要過分逼迫,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則。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