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地方治理新論

地方治理新論

發布時間: 2021-03-08 13:39:21

A. 多中心理論的城市治理

城市是公共事物高度密聚的空間場所,因而也是多中心理論涉足最為頻繁的場域之一。自然,多中心理論下的城市治理之道與一般的城市治理之道有著不同的視野。通行的觀點認為,自主性單位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活動,根本無力解決社群的諸多問題,因此,只有一個決策中心的體制是大城市理想化政府模式。顯然,這一觀點有違多中心秩序下的大城市治理之理念。
為闡明自己的觀點,文森特.奧斯特羅姆特別提到法國政治學家托克維爾(Tocqueville)對美國公共生活特色的認識。長期以來,混亂與無序被認為是美國公共生活的一道風景,托克維爾則努力透過風景看本質。他把「政府能夠管理本地的事務」與「公民為自己做事」加以區分,並在此基礎上指出了單中心結構與多中心結構的差異。他深刻地認識到美國人利用了多中心優勢,憑借選舉與協調來解決公共權威之間的沖突,而非依賴單中心的等級制命令來協調公共生活。托克維爾進而斷言道,公民的集體力量永遠會比政府的權力創造出更大的社會福利。
在文森特.奧斯特羅姆看來,大城市公共事物「混亂」背後「看不見的手」無時無刻不在調節著自身的運轉,實現著自身的秩序,只是這種秩序是一種異常復雜的秩序。多中心框架下,大中小規模政府與非政府組織通過競爭合作,在實現秩序的同時還發揮著高水平的績效。
多中心理論在城市治道中的基本假定是:第一,城市公益物品間異質性強,往往要求消費者的協作生產;第二,公益物品偏好類似的人容易聚居在一起;第三,服務於多個管轄單位的居民較了解不同單位的績效;第四,差異性管轄單位的存在使居民方便表達偏好與遷移;第五,多管轄單位易使受益者分擔成本;第六,許多潛在生產者的有效選擇會約束低效行為;第七,競爭刺激規模經營、團隊生產與協作,促進績效。
所有這些預設與其理論取向直接相關,因為不同的理論取向會以不同的方式把握問題。單中心預設的研究致力於尋找權力中心及相關事理,一旦發現權威分散或管轄交疊就會因「混亂」而失望。在此,文森特.奧斯特羅姆在研究基礎上對幾個直覺性認識的挑戰表明了自己理論取向的解釋力。
許多大城市地區的中心是較高度一體化的管轄單位,為其居民提供大量服務,更接近於單中心安排,郊區居民為大量管轄單位服務,甚至還相互交疊,更接近於多中心安排。在特定人口密度、社會經濟條件與空間位置相似的小區,由於供給服務的制度安排類型不同,那麼其關鍵層面的差異便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內在意涵:第一,一般認為高度多中心與不同部位服務水平及質量之差距呈正相關,但經驗事實並非如此。社區間公共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個人偏好亦形形色色,人們往往會『以足投票』向切近偏好的社區遷移,且社區間稅收與財政競爭又強化了這一趨向。此外,大管理區上下層居民與決策者有效溝通的差異以及大規模管理機構本身固有的信息與控制方面的制度缺陷,致使更近似單中心的巨型城市內居民小區之間也存在公共服務水平與質量的巨大差距。第二,一般認為,高度多中心與社會隔離呈正相關,但經驗事實並非如此。單中心論者認為,郊區的社會隔離水平大於中心城市,多中心論者則認為在大城市各管轄單位中,人們以遷移表達偏好,如果偏見影響了偏好,偏見會反映在多中心體制中,並且還有其他因素比管轄單位更影響社會隔離,隔離程度可能比效區更甚。第三,一般認為,高度多中心或分散會引發公共服務成本的提升,但經驗事實並非如此。早期社會科學研究中人們把規模性科層制與效率聯系在一起,因而認為高度多中心引發出服務成本上升,但當今研究表明,規模經濟因生產要素、消費要素、產品或服務類別不同而不同,與高度多中心並沒有必然聯系。第四,一般認為,高度多中心或分散引發城郊之間相關資源分配的不平等,進而影響到其他,但經驗研究表明,高水平支出與高水平服務質量及公眾滿意度並非完全正相關,如有的市區警察服務的花費頗高,但服務效果卻不比一些郊區在少花費的情形下所提供的服務更好,城市中心資源再分配並沒有帶來不同居民小區公共服務水平與質量明顯的殊異。
反直覺現象的存在意味著能夠透過「混亂」與無序的外表,把握「看不見的手」所營造出來的常規秩序。既然上述已經表明,制度缺陷與問題是單中心城市政府結構本身所固有的,許多城市問題由此而生,而社群控制、居民小區、城市及村鎮組織可以提供潛在的補救,因此,多中心的城市治理之道需要更多對自發秩序的尊重、需要更多對自主力量的尊重、需要更多的多中心。
綜上所述,多中心理論以其對學術與社會現實的執著求真精神提出了對社會秩序的全新洞見,在亞當.斯密這只「看不見的手」之外還發現了公共領域另一隻「看不見的手」,在市場秩序與國家主權秩序之外發現了社會運轉的多中心秩序。傳統主流理論認為,權力分散化與交疊管理是「不正常」局面,與此相聯系的重復服務與無效率是無法以績效評估的「病態」,這一現象不僅是政府失靈的表現,還是政府失靈的根源,要真正根治與扭轉,實現「效率與節儉」的優化,就應當把許多地方管轄權合並,把許多社群自主權上交。多中心理論打破了這一簡單化認識,挑戰了這一傳統認識誤區,揭示了這一領域的復雜性及其規律。在奧斯特羅姆夫婦看來,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人們缺乏對這一復雜現象的概念工具與理論框架。亞當.斯密以後,人們逐漸認識到市場本身的秩序,時至今日,以計劃取代市場被認為是背離事物邏輯的做法,多中心理論則進一步認識到,以集權的官僚政府組織取代多中心的公共管理同樣是背離事物邏輯的,公共領域背後的這只「手」有其自身不同的機理,公共經濟理論正是對這一機理的闡述,公共事物自主性組織與治理理論就在市場與政府之外發掘了存在於民眾之中的社會秩序與繁榮突現的力量,並還進一步發掘了使這種力量得以持續的制度性基礎,突出了社會基礎設施對可持續發展的舉足輕重。研究中提出的許多反直覺認識既是多中心理論的智慧結晶,同時又是多中心理論發展的源頭活水。
多中心理論不僅根植於西方社會的土壤之中,對素有制衡權利偏好的人們有著不可阻擋的理論與實踐意義,而且具體到發展中國家,其生命力同樣不可阻擋。多中心理論的許多經驗研究就著眼於發展中國家的現實,埃莉諾.奧斯特羅姆認為,存在於發展中國家的許多本土製度都具有無中心特色,這些具有無中心性的本土製度與多中心的制度安排原則具有基本的契合性,並且表現出旺盛的生命活力,是多中心制度發育與完善的適宜場域。
以多中心理論的獨特詮釋力與現實指導力反觀我國目前的改革與制度創新,反觀我國目前的社區、社群及公共領域的治理與管理,令人深思與得益之處會有許多。在近達三十年高度計劃體制的「制度遺產」還在強烈地塑造著公私領域的運作之時,在上下級指揮鏈條還在強烈地影響著公私領域的自主發展空間之時,具有濃郁自發性實質,並同時充滿進化論建構主義色彩的多中心理論所展示的公共事物及其治理的內在邏輯無疑具有頗具現實意義的導向功能。

B. 農村基層治理的新問題、新情況、新對策

當前,我國農村發展正在發生新的變革,同時,農村基層治理也面臨著很多新矛盾和新挑戰。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完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農村基層治理機制,既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內容,又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障。
一、在農村基層治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幹部群眾溝通渠道不暢。一些村幹部民主意識薄弱,民主作風欠缺,在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公益事業發展、惠民為民政策落實上,向群眾宣傳溝通力度不足,出現「替民做主」現象。部分群眾對村務工作不知曉、不理解、不支持,即使村幹部為村民辦了好事,也常常被誤解,導致干群感情生疏、情緒對立。
(二)村務工作監督不到位。個別村幹部仍然存在「家長制」作風,憑主觀意志、人情關系辦事,在生產和村務管理過程中,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不按規定召開黨員、群眾會議,不按照制度程序辦事,提議決策不民主,村務管理執行不透明,過程結果不公開,缺乏有力有效的監督。部分村的賬務不進行公開,有的村公開的帳目不清,數目不明。部分地方低保戶評選不公開、不透明,「關系保」、「人情保」時有發生。
(三)村「兩委」關系不盡和諧。部分村委會與村黨支部的關系不是很融洽,工作仍存在碰到問題互相踢皮球、扯皮現象,造成有些工作重疊,有些工作死角無人管。有的村委會班子成員認為自己是全村群眾選舉的,而村黨支部書記只是由占村民總數一小部分的黨員「兩推一選」的,於是盲目自大,自己想怎麼干就怎麼干,不尊重黨支部的領導;有的村黨支部認為,基層黨組織是領導核心,就是要領導一切,於是就大包大攬,妨礙了村委會班子正常行使應有的權力。
二、問題存在的原因
(一)少數群眾大局意識不強。當前農村興辦公益事業,既要靠國家的優惠政策支持、引導,更要靠群眾自力更生、自主籌資籌勞。但少數有承擔能力的群眾大局意識、公民意識不強,只想享受權利,不願承擔義務,導致農村發展不快,村級債務增大,幹部與群眾、群眾與群眾不和諧因素增多。
(二)部分村幹部綜合素質不高。當前大部分村幹部普遍年齡偏大,學歷偏低,綜合素質不高,現代基層治理理念有所欠缺。部分幹部工作作風不扎實,執行力不強,不思進取,得過且過,在工作上滿足於過得去,對工作質量要求缺乏高標准;有的幹部在仍習慣於 「一班人」「說了算,定了干」的「為民作主」的領導方式,常採用強迫命令和強制性行政手段,不能正確運用服務群眾、民主協商的工作方法。
(三)部分基層幹部服務意識不強。基層幹部有的民主意識較差,決策不民主,聽不進群眾意見,憑主觀想像決策和開展工作;有的缺乏艱苦奮斗的精神,存在享樂主義和盲目攀比現象;有的工作不深入,工作怕吃苦、怕擔責任、怕吃虧,對群眾存在的困難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沒有深入的了解;有的工作作風粗暴,為民服務的意識不強,群眾辦事難,未能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三、新時期完善農村基層治理機制的對策和建設
(一)治理規范化,完善村級民主自治機制。建立健全既保證黨的領導又保障村民自治權利的村級民主自治機制,積極探索新型農村治理機制,著力強化農村基層自治結構,構建在黨組織領導下,以政府管理為基礎、村民自治為核心、社會組織廣泛參與的多元農村基層治理機制。因地制宜推廣重大事項由村黨支部提議、支委會和村委會聯席會議商議、全村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決議,以及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等做法。推進村務、黨務公開,建立健全民主監督機制。以「擴大有序參與、推進信息公開、健全議事協商、強化權力監督」為重點,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深入開展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四項實踐。探索城鄉統籌背景下農村社會管理的有效途徑,完善鄉村治理機制。建立健全農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指導和支持村民委員會協助政府做好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工作。
(二)培育民主意識,提高群眾自我治理的能力。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以擴大有序參與、推進信息公開、加強議事協商、強化權力監督為重點,拓寬范圍和途徑,豐富內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當前基層幹部的素質與村級治理機制還有一定的差距。進一步培養幹部群眾的民主意識,仍然是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結合實際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集體資產管理、財務管理等規章制度,用制度規范村幹部和全體村民的行為,增強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意識,依法行使民主權利。村級幹部要在制度框架內管理村中事務,改變工作方式方法,學會運用示範、引導、服務的方式開展工作,運用說服教育、民主協商的方法處理農村工作中的矛盾和沖突。
(三)加強培養選拔,完善村級幹部選人用人機制。村黨支部換屆選舉實行「兩推一選」,先由黨員推薦、群眾推薦確定候選人,再進行黨內選舉,改變村支部選舉「由少數人選少數人,在少數人中選人」的做法。黨委會成員的選舉實行「兩票制」,先由全體村民對本村現有黨員投「信任票」,然後從得票超過半數的黨員中提名村黨委會候選人,召開黨員大會「正式投票」選舉村黨支部組成人員。完善選民登記和投票程序,在村委會選舉過程中,加強對村委會選舉的組織和監督,嚴查舞弊賄選,確保村民有效行使選舉權。加強對大學畢業生、退伍軍人、私營企業主、返鄉務工人員等新生代村幹部的培養和選拔,以改變目前村幹部年齡漸趨老齡化、學歷偏低等難以適應新形勢的現狀。
(四)規范村務管理,完善議事決策機制。成立村民議事機構,由村「兩委」成員、黨員代表和村民代表組成村民議事委員會,通過村民議事委員會,把重大村務的決定權交給廣大村民,凡村務大事,都要經村民議事委員會充分討論後再決定,做到村幹部、黨員、普通村民三者決策的有機統一,使村民能夠表達意見並參與決策,真正成為決策議事的「主角」。嚴格執行「一事一議」制度,充分發揚民主,嚴格履行程序。對村裡的重大問題決策,先由村黨支部形成決議,然後提交支委和村委召開的聯席會議討論決定,通過後提交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大會表決。凡涉及農村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事項,尤其是重大村務和財務,都要依法召開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 努力提高村務管理和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確保村務管理公開透明、公平公正。改革財務管理制度,探索每月到鎮(街道)做賬和每季度在聯席會上公開賬務和村級財務鎮(街道)代管等制度,探索可行有效的村賬審計方式,如第三方審計。
(五)深化「陽光村務」,完善村幹部監督機制。建立健全村民代表會、黨員和群眾代表議事會、村務監督委員會、村民理財小組等群眾性監督機構。進一步完善村民代表會議制度、村議事會制度、黨員和群眾代表議事會等制度。實行重大事項必須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決定製度,聽取和徵求村民意見,深化民主監督工作。深化「陽光村務」工作,規范村黨務政務、村務和財務等「三務」的公開內容、公開形式、公開程序和時限,將村事務「曬」在陽光下,「亮」在民心中,真正讓村民知情,由群眾監督,使村幹部清白。村務監督委員會對村「兩委」幹部執行村務決策、履行村務管理和遵守財務管理制度等情況進行檢查和全程監督,並及時公開。上級部門進一步加強對村委會工作的監督,定期檢查村務、村賬情況,聽取村民意見。在公共服務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實行「項目公示制」,增強工作透明度,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增強村民民主參政意識和法律意識,進一步打通民意反映渠道,讓村民的意見順利「上傳」到有關部門,使村民成為村幹部的「全天候」監督者。

C. 治理理論的介紹

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隨著志願團體、慈善組織、社區組織、民間互助組織等社會自治組織力量的不斷壯大,它們對公共生活的影響日益重要,理論界開始重新反思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問題。如果說新公共管理運動主要關注公共部門對市場機制和企業管理技術的引進,治理理論的興起,則進一步拓展了政府改革的視角,它對現實問題的處理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諸多領域,成為引領公共管理未來發展的潮流1。

D. 如何推進地方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深刻領會和認真貫徹中央要求,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實現這一總目標,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
一、充分認識行政體制改革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作用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力的集中體現。在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就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國家治理能力,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事務的能力。要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必須從各個領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三中全會就行政體制改革提出了許多明確要求,強調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政府組織結構,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這些都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要緊緊圍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總體研究,細化改革的重點任務、路線圖和時間表,到2020年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以此為基礎,把各方面制度優勢轉化為管理國家的效能,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

E. 美國地方治理為什麼要分權和自治。

這都是來自歐洲的傳統文化和思維習慣所導致的。
西方的傳統文化都是從自我出發的,無論國家,還是國內的各個地區,都講究自立獨立。就是到了現在,歐洲還在產生新的獨立,新的國家。當然了,地方就那麼不變的一塊,所謂的新的國家的產生無非是原有大國的分裂。其實,所謂的原有大國,除了原蘇聯外,其他的大國也並不大。小國家那麼多,按說就該紛爭不斷的,但是歐洲並沒有頻繁出現這種問題,這說明歐洲人的民主意識和水平還是很高的,這可以和中東成為鮮明對比。
理解了歐洲,也就能理解美國和加拿大的治理制度和現狀了。因為他們都來自歐洲,盡管他們的祖先在登陸美洲後的德性並不美好。

F. 在地方治理中人民政協發揮怎樣的作用

政協組織對地方政治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地方治理是多主體治理,需要發揮多方面的作用。我國政治體制的組織結構中,黨的組織、人大、政協是我國政治體制中的一大特色,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政治協商會議是政治協商機構,他們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分別行使著政治領導權和政治協商權,他們的工作在本質上也是對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協這個統一戰線組織,聯系著各民主黨派、社會組織和國內外各界民主愛國人士,成為執政黨和政府聯系社會各界的一座橋梁,他既能整合民意,又能監督執政黨和政府。
我國基層政治生活中,地方治理應該是依託於政府組織、社會組織和民間公民組織等各種組織化的網路體系,應對地方的公共問題,共同實現公共服務和社會事務的管理過程。治理是一個上下互動的管理過程,主要通過合作、協商、夥伴關系、確立認同和共同的目標等方式實施對公共事務的管理。治理的實質在於建立在市場原則、公共利益和認同之上的合作。它所擁有的管理機制主要是依靠合作網路的權威。其權力維度是多元的、相互的,而不是單一的和自上而下的。治理可以彌補國家和市場在調控和協調過程中的某些不足,有效的治理必須建立在國家和市場的基礎之上。
人民政協為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和地方治理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制度平台。人民政協具有協商議政的特點,強調通過溝通、協商取得共識,通過一套成熟、定型的協商方式,從制度設計和體制機制上保證了參加政協的單位和委員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表達公民對於社會政治問題的觀點和意見。人民政協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等職能,都是廣義的民主協商。人民政協包括了各政黨、各階層、各民族、各宗教以及海內外同胞等各方面的代表,除了政協全國委員會和地方委員會各參加單位、各界別的委員,政協各專門委員會還聯系著一大批社會各界人士,他們都是各行業、各界別的優秀分子和代表性人士,具有較強的參政議政能力和水平,通過他們及其所聯系的社會成員,表達社會各界的利益要求。政協的特點與優勢主要表現在這幾方面:人才薈萃,智力雄厚,能夠深入研究一些宏觀的、重大的、深層次的問題;代表性強,信息量大,能夠反映各方面群眾的意見、願望和要求;位置超脫,視野寬闊,能夠比較客觀地提出意見和建議;下通各界,上達中央,能夠發揮民主渠道作用。所以在地方治理中,人民政協可以廣開言路,使社會各方的利益訴求能通過協商渠道得到較為全面的反映,從而最大程度地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整合各方面的利益,實現人民利益的最大化。人民政協這種民主形式,可以在地方治理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結構出現了多元分化,新的社會階層、利益群體不斷出現,產生了各種復雜的利益關系和內部矛盾。如何處理各階層、各群體之間的利益沖突,尋找出化解矛盾、消除沖突的辦法,為社會營造一個平穩發展的環境和機制,是實現政治和諧、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所在。地方人民政協可以協助黨委和政府,促進社會各階層和諧相處。階層和諧是社會和諧的軸心,社會各主要階層之間利益關系的協調一致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基礎。
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是人民政協協助地方黨委和政府做好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工作的重要手段。人民政協具有渠道暢通、代表性強的特點,是黨委和政府聯系各界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在收集輿情、反映民意方面有著自身獨特的優勢。一條重要的社情民意信息可引起黨政領導對一些熱點、難點問題的關注,一個新觀點可以幫助黨政領導對一些問題的認識進一步深化,一項科學的建議可以促進黨政部門決策的完善。人民政協可以進一步發揮社情民意直通車作用,把當前社會中帶有普遍性、預警性、突發性的問題及時准確地向黨委和政府反映,有助於黨委和政府掌握情況,使各項決策更加符合工作實際和群眾要求,有助於革除社會弊端、維護社會穩定。
基層政協雖然不承擔決策的職能,但可以通過政治協商制度規定的各種方式和途徑,向上級和同級的權力機構傳遞人民群眾的訴求,提供決策咨詢。人民政協是政治包容性很強的社會精英階層的集合體,傳統的政協工作對象主要是在社會上層,是團結各界別代表人士開展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工作。在當前強調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新形勢下,基層政協要更加關注基層,把工作領域向城市社區、農村鄉鎮拓展。

G. 如何提升落後地區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完善法律 由於環境保護涉及的面廣且具有較高的技術性特點, 而政府管理社會的任務艱巨而復雜, 處理環境工作只有依法 行事, 才能克服行為上的任意性、盲目性。據統計,我國在 環境保護方面制定了8 部環境保護法律、15 部自然資源法 律、頒布了環境保護行政法規50 余項、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 件近200 件、國家環境標准800 多項。各地方人大和政府制 定的地方性環境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共1600 余項。這些法律 法規對環境保護、限制破壞資源環境、加快治理污染、綜合 利用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應該看到,這些法律法規中仍 存在可操作性不強的部分,特別是社會發展快速的形勢下, 出現新的環保問題,而法規政策又跟不上,形成執法難。因 此,地方政府應及時的制定和完善環保政策法規並予以細 化、量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二) 目標控制 2012 年,國家發布了《十二五節能減排規劃》,地方 政府都將分擔重任,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因此,地方政府應 根據上級政府下達的環保指標任務,結合本地的實際,制定 污染物總量控制目標,將目標控制分解到企業、單位及政府 各部門,予以細化、量化,制定實施措施,監督落實和嚴格 考核。在經濟發展上,優化區域發展布局,實行嚴格的產業 政策和市場准入條件和審批制度,從源頭防範區域性、系統 性環境風險。 污染治理 深化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地方政府必須積極開展污染治理,一是督促企業落實治理主 體責任,制定治理方案,技術改造、淘汰落後產能,籌措資 金,開展污染治理。二是政府承擔的公共環境的污染治理, 如城鎮化建設和發展中的生活廢水、垃圾、水資源保護、水 土流失、城鎮霧霾、生態保護等等方面,需要政府制定污染 控制措施,組織落實。
三是建立健全政策體系,對高耗能、 高污染的企業,實施懲罰性經濟政策,促使企業加快發展循 環經濟,開展清潔生產。
(四) 監督管理 提高環境監督管理效能是政府應發揮的重要作用,環 境質量的優劣顯現出政府管理效能的高低。其一,政府必須 要有較強的環境監測監控能力和管理、技術人員隊伍,及時 提供環境質量信息,讓公民知曉環境狀況。其二,完善監督 管理體制機制,深入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堅決打擊環境違法 行為,重點查處影響民眾健康、破壞生態環境和造成環境污 染事故的違法行為,切實保障民眾環境權益和生態安全。其 三,發揮公眾輿論監督的力量,形成合力。
(五) 資金投入 環境治理與管理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因區域發展的不 平衡,政府資金的積累、充裕程度各異,在促進社會經濟發 展、改善民生的各個方面中,政府需要投入的資金很多,經 濟欠發達的地區更是面臨資金的嚴重短缺問題。但是,政府 融資的作用是很大的,單就環境治理上,政府的融資渠道是 很多的,一是銀行方面的環保低息貸款。二是民間資本的利 用。三是政府出台環境治理、生態保護的經濟政策。只要措 施得當,政策保障有力,監督完善,將會使環境治理資金投 入上能有較大的改善。 三、公民參與環境污染治理 無論承擔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主體是地方政府部門, 還是企業、經營業主,缺少了民眾的參與,在一定程度上降 低了環境治理和環境管理政策的落實程度。

H. 那些大城市治理有哪些值得借鑒的地方

曲阜利用孔子故里和歷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優勢,把發展城市文化、培植城市個內性、突出容城市特色,作為重要的資產來經營,使城市這份國有資產不斷升值,實物資產比5年前翻了兩番,使曲阜成了外商投資的熱點。其實現在很多城市,都有可以深挖的本地歷史人物。

I. 西方語境下的治理理論是什麼

西方影響的這個什麼東西啊,這個應該是比較一個零食,或者是一個當地人研究出來的東西。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