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公共治理含義

公共治理含義

發布時間: 2021-03-07 14:41:42

❶ 如何理解公共管理的合作治理體系

公共管理的含義反映了人們在不同時期對它的理解,這有助於我們理解公共管理的性質和范圍。依時間的先後,人們對公共管理的理解主要有五種有代表性的觀點。
(一)皮瑞(Perry)和克萊姆(Kraemer)的觀點
公共管理是一種新的途徑,它是傳統公共行政的規范取向以及一般管理之工具取向的結合體。公共管理的重點是將公共行政作為一種職業,並將公共管理者視為職業的實踐者,而非政客或政治家。
(二)卡爾森(Garson)和歐爾曼(Overman)的觀點
他們認為,公共管理是對行政的一般方面的學科間整合的研究,它將人力、財政、物資、信息和政治資源的管理與管理學的計劃、組織、控制職能相融合。
卡爾森和歐爾曼還說明了公共管理與公共行政的六點不同:
(1)它包括一般管理的計劃、組織、控制職能,以替代討論社會價值以及官僚與民主的沖突;
(2)對經濟和效率標准認同的工具取向以替代公平、回應或政治特色;
(3)以對中層管理者的使用關注,以取代政治或政策精英的觀點;
(4)傾向於視管理為類同管理,或者至少使公共和私營部門的管理差異極小化,而不是誇大它們的差異;
(5)像關注組織內部運作那樣的理性態度,關注組織的外部環境,而不是過分關注法律、制度和政治過程;
(6)與科學管理傳統的強有力的思辨聯系,而不是與政治學或社會學緊密關聯。
(三)奧托(Otto)、海蒂(Hyde)和沙夫里茨(Shafritz)的觀點
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或公共事務的一部分,綜合了公共行政的方案設計與組織重建、政策與管理規劃、通過預算制度進行資源分配、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以及各種方法和藝術。公共管理將公共行政視為一門職業,將公共管理者視為職業的實踐者。公共管理關注那些能夠將理念、政策轉化為行動規則的管理工具、技術、知識和技巧。
(四)波茲曼(Bozeman)與史陶斯曼(Straussman)的觀點
公共管理就是對政治權威的管理。如果不考慮組織的性質,大部分管理工作和任務是具有共通性的。但公共管理的主要領域是在政治系統下,一旦政治權威進入管理戲局,管理的游戲規則就會改變。在他們看來,公共管理遠比內部行政具有更廣的含義;公共行政一詞幾乎與政府官僚組織相關聯,而公共管理一詞更具有彈性。
(五)休斯(Hughes)的觀點
他認為,與管理相比,行政的范圍更狹小、功能更有限,因此,從公共行政到公共管理的變化意味著理論和功能的變化;公共行政是服務公眾的活動,公務員執行從其他方面產出的政策,公共行政關注程序,將政策轉化為行動和機關管理;管理包括著行政,但同時意味著以最大化的效率實現組織目標以及對結果的責任;公共行政的焦點在於過程、程序以及順序性,而公共管理包括得更多;公共管理者不僅僅遵循知識,而且關注達成結果以及為達成結果而承擔的責任。
(六)公共管理的含義和性質
綜合以上學者的觀點,可以這樣去界定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以政府為核心的公共部門整合社會的各種力量,廣泛運用政治的、經濟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強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績效和公共服務品質,從而實現公共的福祉與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務廣大領域的一個組成部分,其重點在於將公共行政視為一門職業,將公共管理者視為這一職業的實踐者。公共管理的性質在於:
(1)承認政府部門治理的正當性;
(2)強調政府對社會治理的主要責任;
(3)強調政府、企業、公民社會的互動以及在處理社會及經濟問題中的責任共負;
(4)強調多元價值;
(5)強調政府績效的重要性;
(6)既重視法律、制度,更關注管理戰略、管理方法;
(7)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為目標;
(8)將公共行政視為一種職業,而把公共管理者視為職業的實踐者。

❷ 簡述治理理論的基本涵義和主要內容

作為英語國家的日常用語,治理(governance)概念源自古典拉丁文或古希臘語「引領導航」(steering)一詞,原意是控制、引導和操縱,指的是在特定范圍內行使權威。它隱含著一個政治進程,即在眾多不同利益共同發揮作用的領域建立一致或取得認同,以便實施某項計劃[2] 。
隨著全球對公共治理的關注變得更為廣泛和日益重要,對於這一概念的界定出現了多種說法,直到現在治理仍是一個相對模糊和復雜的概念。「治理」被定義為多種,如「在管理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權力的行使方式」,如「確定如何行使權力,如何給予公民話語權,以及如何在公共利益上作出決策的慣例、制度和程序「,這些定義有助於我們更加明確治理這一概念的內涵。然而,鑒於關系概念的性質,「治理」永遠不可能被定義成一個具有普遍有效性的通用方式。
在治理的各種定義中,全球治理委員會的表述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和權威性。該委員會於1995年對治理作出如下界定:治理是或公或私的個人和機構經營管理相同事務的諸多方式的總和。它是使相互沖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調和並且採取聯合行動的持續的過程。它包括有權迫使人們服從的正式機構和規章制度,以及種種非正式安排。而凡此種種均由人民和機構或者同意、或者認為符合他們的利益而授予其權力[3] 。

❸ 公共管理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公共管理是指公共組織運用所擁有的公共權力,為有效的實現公共利益,對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管理的社會活動。為准確的理解和把握公共管理的內涵應注意以下幾點要義:①公共管理的主體是公共組織。②公共管理的客體是社會公共事務。③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實現公共利益。④公共管理過程是公共權力的運作過程。

❹ 新公共管理的含義(說明什麼是新公共管理)

英國學者E.費利耶(Ewan Felie)等人在《行動中的新公共管理》一書中認為,在當代西方政府改革運動中,至少有過四種不同於傳統的公共行政模式的新公共管理模式,它們都包含著重要的差別和明確的特徵,代表了建立新公共管理理想類型的幾種初步的嘗試。 (1)效率驅動模式 這是當代西方政府改革運動中最早出現的模式,往往被稱為撒切爾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在20世紀80年代初、中期居於支配地位,但目前已經受到了挑戰。這種模式代表了將私人部門管理(工商管理)的方法和技術引入公共部門管理的嘗試,強調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一樣要以提高效率為核心。這種模式的基本內容包括:強烈關注財政控制、成本核算、錢有所值和效率問題,關心信息系統的完善;建立更強有力的一般管理中心,採用層級管理和「命令與控制」的工作方式,要求明確的目標定向和績效管理,權力向資深管理者轉移;發展正式的績效評估方法;強調對顧客負責,讓非公共部門參與公共物品的提供,以市場為基礎和顧客導向,以及在邊際上進行類似於市場的實驗(准市場);解除勞動力市場的規制,加快工作步伐,採用績效工作制以及短期聘用合同;雇員自我調節權力的減少,權力向管理者的轉移,吸收部分雇員參與管理過程,採用更透明的管理形式;增加更具有企業管理色彩而較少官僚色彩的授權,但更強調責任制;採用公司治理的新形式,權力向組織戰略頂層轉移等。 (2)小型化與分權模式 這種模式的影響力正在不斷增強,地位日益重要,這與20世紀以來組織結構的變遷密切相關,即20世紀前3/4世紀(1900-1975年)組織結構向大型化、合理化、垂直整合等級(科層制)的歷史轉變已走向它的反面,出現了組織發展的新趨勢,包括組織的分散化和分權,對組織靈活性的追求,脫離高度標准化的組織體制,日益加強的戰略和預算責任的非中心化,日益增加的合同承包,小的戰略核心與大的操作邊緣的分離等。這些趨勢既出現在私人部門,同樣也出現在公共部門。這種模式的重要特徵如下:從早期強調以市場為中心向更精緻和更成熟的准市場的擴展,從計劃到准市場的轉變成為公共部門配置資源的機制;從層級管理向合同管理的轉變;較鬆散的合同管理形式的出現;小戰略核心與大操作邊緣的分離,市場檢驗和非戰略職能的合同承包;分權和小型化——公共部門領取薪金者的大量減少,向扁平型組織結構的轉變,組織高層領導與低層職員的減少;公共資助與獨立部門供應相對分離,購買者和提供者分離組織以及作為一種新組織形式的購買型組織的出現;從「命令與控制」的管理方式向諸如影響式管理、組織網路形式相互作用一類的新風格的轉變,對組織間的戰略的日益重視;從標准化的服務向靈活多樣的服務系統的轉變等。 (3)追求卓越模式(In Search of Excellence) 這種模式與80年代興起的企業文化的管理新潮相關——特別是受《公司文化》(Deal和Kennedy著)和《追求卓越》(Petters和Watterman著)兩本暢銷書的影響,也部分反映了那種強調組織文化重要性的人際關系管理學派對公共部門管理的影響。該模式拒絕了理性化的小型化與分權模式,強調價值、文化、習俗和符號等在形成人們的實際行為中的重要性,它對組織及管理的變遷與革新具有強烈的興趣。這種模式可以分為從下而上和從上而下兩種途徑。前者強調組織發展和組織學習(80年代末的「學習型組織」運動是其新近的表現);後者強調將已經出現的東西看作可塑造的、可變化的公司文化,引導一種公司文化的發展,強調魅力的影響或示範作用。追求卓越模式的要點是:在由下而上的形式中,強調組織發展和組織學習,將組織文化看作一種組織發展的粘合劑;強調由結果判斷績效,主張分權和非中心化。在由上而下的形式中,努力促進組織文化的變遷,管理組織變遷項目;重視領導魅力的影響和示範作用(並在新型的公共部門中,應用魅力型的私人部門角色模式,要求更強有力的公司培訓項目);公司口號、使命、聲明和團結的加強,一種明確的交往戰略,一種更具戰略性的人力資源管理職能等。 (4)公共服務取向模式 這是目前最不成熟的模式,但仍展現出無窮的潛力。它代表了一種將私人部門管理觀念和公共部門管理觀念的新融合,強調公共部門的公共服務使命,但又採用私人部門的「良好的實踐」中的質量管理思想。它賦予新型的公共部門——它們既與以往舊的公共組織決裂,又保留了明確的認同感和目標使命——以合法性。這種模式的基本內容及特徵是:主要關心提高服務質量,強調產出價值,但必須以實現公共服務使命為基礎;在管理過程中反映使用者(而不是一般的顧客)的願望、要求和利益,以使用者的聲音而非顧客的退出作為反饋迴路,強調公民權理念;懷疑市場機制在公共服務中的作用,主張將權力由指派者轉移到民選的地方委員會;強調對日常服務提供的全社會學習過程(如鼓勵社區發展、進行社會需要評估);要求一系列連續不斷的公共服務的使命與價值,強調公民參與和公共責任制等。

❺ 社會治理的內涵

社會管理從屬於社會治理。社會不是一個實在的事物,所以社會管理是通過管理社會事務體現出來的,而治理,不僅包含了管理,同時也包含了規劃,秩序,體制、規則的建立。所以概念內涵社會管理 < 社會治理。社會治理 = 規劃 + 建立秩序 + 制定規則 + 組織 + 管理。說管理到治理是一個必然趨勢這句話,可以這么考慮,建立體制與規劃是一個發展的過程,也可以這么說,當還沒有建立規劃、秩序的時候,社會僅僅處於響應社會事務管理需求的階段,只有社會管理,沒有治理,隨著社會意識水平提高,開始能夠預先規劃,建立秩序,構成治理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我們知道的,許多原始部落,他們有解決爭端的方式以及婚嫁喪葬祭祀儀式,所以也有實質意義上的社會管理,但是發展了幾萬年到現在,他們還沒有發展出秩序,也就是說的沒有實質意義上的社會治理,所以,社會管理並非必然發展到治理。

❻ 公共管理的含義

公共管理(英文:Public Management)的主體一般為政府,或為廣義解釋之人民統治機器。而公共管理定義則為將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技術運用實踐於公共領域上,簡言之,也就是政府於施政中,將科學管理理念、功能、組織、手段運用於公共事務。

公共管理是指以採用商業管理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提出以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務質量為特徵的「管理主義」綱領的管理模式。

(6)公共治理含義擴展閱讀

背景

公共管理基於管理主義之立場,認為提升公共行政之績效,必須仰賴管理技術之精進。

公共管理支持者批評官僚體制之傳統思維已老朽不堪,且令人民喪失對政府的信賴;政府龐大的財政赤字,迫使公共行政成為無能與浪費之代名詞。

基於公部門績效提升之企圖,自1990年代初期開始,公共管理開始在美國受到重視,並掀起一股風潮。全美各地地方政府紛紛採取挽救政府財政與減輕增稅壓力之措施,這個由地方發動之改革運動又稱為「政府再造」,隨後在美國總統柯林頓主政時,將此一理念引入聯邦政府。

20世紀末葉,一些英語系國家,如英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新加坡等,將公共管理視為一股極為重要之行政改革風潮。

❼ 公共治理理論有哪些主要內容簡答題,無書

1、治理的主體多元化
公共治理是由多元的公共管理主體組成的公共行動體系,包括有:
a.政府部門(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其他公共權威)現實中的政府具有復雜的結構,地 方、中央和國際層面的政府及不同部門構成了多層級、多中心的決策體制,眾多權威 交疊共存是這一體制的主要特徵。
b.非政府部門(私營部門、第三部門)治理的主體包括政府,但又不限於政府。只要各種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行使的權力得到公眾的認可,這些部門就可能成為不同層面上的權力中心,即可成為社會治理的主體。

2、主體間責任界限的模糊性
治理主體間的責任界限存在一定的模糊性。這與治理主體的多元化有密切聯系。
原因:(1)人們對政府全面履行公共管理責任的能力抱有的期望大大降低。
(2)在「社會經濟」領域中涌現大量非政府組織,這些非政府組織具有滿足多方面需要、解決社會問題而無須讓政府幹預的優勢,所以部分公共責任轉移到在公共管理領域表現傑出和勇於承擔義務的非政府組織和個人身上。
表現:(1)許多民營組織向傳統公共領域進軍。
(2)政府對傳統意義上的社會領域干預。
(3)公共領域和社會領域的區分不像以前那樣明顯。

3、 主體間權利的互相依賴性和互動性
a.權力依賴的含義:是指參與公共活動的各個組織,無論其為公營還是私營,都不擁有充足的能力和資源來獨自解決一切問題所需的充足知識和充足資源;他們必須相互依賴,進行談判和交易,在實現共同目標的過程中實現各自的目的。
b.依賴性與互動性:正是因為存在權力依賴關系,治理過程便成為一個互動的過程,於是政府與其他社會組織在這種過程中便建立了各種各樣的合作夥伴關系。
c.三種夥伴關系
(1)主導者與職能單位之間的關系,即主導者僱傭職能單位或以發包方式使之承擔某一項目。
(2)組織之間的談判協商關系,即多個平等的組織通過談判對話,利用各自的資源在某一項目上進行合作以達各自的目的。
(3)系統的協作關系,即各個組織之間相互了解,結合為一,樹立共同的目標,通力合作,從而建立一種自我管理的網路。

4、自主自治網路體系的建立
a.治理理論與傳統公共管理理論:傳統公共管理理論採用單一等級制下的協調方式,依靠「看不見的手」來進行操縱的市場機制。公共治理理論擁有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體,相互間的權力依賴和合作夥伴關系以及其中的協商談判和交易機制。最終必然會推動公共管理朝著一種自主自治的網路化的方向發展。
b.在該體系中各方主體為獲得支持而放棄部分權力。組織和個人放棄部分經濟權,政府放棄部分強制權。
c.各主體實現管理目的的途徑:
(1)依靠自己的優勢和資源,通過對話以增進理解,樹立共同目標並相互信任。
(2)建立短期中期長期的合作以減少機會主義,相互鼓勵並共同承擔風險。
d.網路化公共管理的特徵:
(1)不再是監督,而是自主合作。
(2)不再是集權,而是權力在縱向上和橫向上的同時分散。
(3)不再是追求一致性和普遍性,而是追求多元化合多樣性基礎上的共同利益。

5、政府在社會公共網路管理中扮演「元治理」的角色
a.元治理的含義:就是作為「治理的治理」,旨在對市場、國家、公民社會等治理形式、力量或機制進行一種宏觀安排,重新組合治理機制。它其實是強調政府在社會公共管理中的重要功能。
b.在社會公共管理網路中,政府雖不具有最高的絕對權威,但它卻承擔者建立指導社會組織行為大方向的行為准則的重任。
c.在「元治理」理論中政府應發揮的制度作用:
(1)社會治理規則的主導者和制定者。
(2)與其他社會力量合作,通過對話、協作,共同實現社會的良好治理。
(3)要促進社會信息透明,使政府和其他社會力量在充分的信息交換中了解彼此的利益、立場,從而達成共同的治理目標。
(4)做社會利益博弈的「平衡器」,避免社會各階層因利益沖突而損害治理協作。

❽ 公共治理的作用公共治理的含義,謝謝

公共治理是由開放的公共管理與廣泛的公眾參與二者整合而成的公域之治模式,具有治理主體多元化、治理依據多樣化、治理方式多樣化等典型特徵。
在治理方式上,該模式主張依照公域之治的實際需要,在進行綜合性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礎上,能使用非強制方式的就不用強制方式,能用雙方協商解決的方式就不用單方強制的方式,能用自治的方式就不用他治,遵照先市場後社會、再政府的選擇標准,實現治理方式的多元化、民主化和市場化;

❾ 如何理解治理與管理的含義

所謂公共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環境中,以政府為核心的公共組織,憑借公共權力,為促進社會整體利益的協調發展,採取一定的方式對公共事業,即關繫到社會全體公眾整體的生活生活質量和共同利益的特定的社會公共事務進行調節控制的過程,或對關繫到社會全體公眾整體生活質量和共同利益的由純公共產品和准公共產品構成,並以准公共產品為主的產品生產和提供調節和控制的過程。 從歷史與邏輯的角度分析,國家的產生,必然意味著國家治理的存在與需求。按照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國家治理就是「通過配置和運行國家權力,對國家和社會事務進行控制、管理和提供服務,確保國家安全,捍衛國家利益,維護人民權益,保持社會穩定,實現科學發展」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國家治理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政府、市場與社會的相互協調,以管理和促進資源的有效配置,並推動社會經濟的持續、全面、均衡發展,從而滿足社會成員的需求。按治理內容劃分,國家治理應主要包括三個層面:一是經濟治理,是實現國家治理的首要前提條件和物質基石,目的是通過保障和改善公平競爭,提高經濟運行有效性;二是政治治理,是國家治理得以實現的第二個前提條件,是實施其他治理的重要媒介,目的是改進政府運行機制,改善政府績效;三是社會治理,包括推動社會公正、規范社會秩序、引導社會組織內容等

❿ 公共管理、公共治理、行政管理的區別

1、管理主體不同

公共管理主體可以分為政府和其它公共管理主體兩個部分。所謂其它公共管理主體是指在為實現公共利益為目標而存在的一些組織,一般可稱為非營利組織或者第三部門。


2、管理活動的內容不同

公共管理從學科意義上的內容包括政府管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公共政策,發展管理,教育經濟管理以及勞動社會保障等方向,公共管理學的興起得益於全球化新公共管理運動,但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新公共管理學在實踐中不斷遇到新的挑戰,公共管理學研究進入百家爭鳴的時代;

公共治理不僅包括國家,還包括其他公權力主體如行業協會、自治團體等,各種治理主體在公域之治中應各展其長、各得其所;

行政管理的對象日益廣泛,包括經濟建設、文化教育、市政建設、社會秩序、公共衛生、環境保護等各個方面。現代行政管理多應用系統工程思想和方法,以減少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的支出和浪費,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3、管理方法不同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為核心的公共部門整合社會的各種力量,廣泛運用政治的、經濟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強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績效和公共服務品質,從而實現公共的福利與公共利益。

公共治理主張依照公域之治的實際需要,在進行綜合性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礎上,能使用非強制方式的就不用強制方式,能用雙方協商解決的方式就不用單方強制的方式,能用自治的方式就不用他治,遵照先市場後社會、再政府的選擇標准,實現治理方式的多元化、民主化和市場化;

行政管理是根據國家法律實行政務的組織活動。在執行中又能動地參與和影響國家立法和政治決策,制定政策是行政管理的一種重要活動方式。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