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科技治理環境

科技治理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3-07 09:37:37

『壹』 怎樣加強科技在環境治理中的作用

科技進步曾加速了人類對地球的索取,污染了地球。事實證明,也只有科技進步才能拯救地球,從根本上治理地球的環境。

因此,近些年來,許多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投入了大量資金,加強環境科學和技術的研究。美國公害防治的科研工作由聯邦政府、科學基金會等學術團體組織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進行,各州還有地區性的研究計劃。環境保護局在19個州設有30多個實驗室或研究所,其中有3個大型的研究中心,各有研究特色。北卡羅來納州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毒物學、流行病學;俄勒岡州戈伐里研究中心,主要研究生態系統;俄亥俄州辛辛那堤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污染控制技術和環境工程。每個研究中心都有約30個實驗室。美國科學院設立了環境工程委員會,為環境保護局提供咨詢意見。

美國的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新澤西州律特吉斯大學等設立了環境科學或污染工程學,這些系科既培養環保科技人才,又承擔國家交辦的科研任務。他們的主要工作是調查全國性的、地區性的大氣、水源、土壤污染情況以及它們的污染源,研究控制和消除污染的辦法。例如,開發燃料的燃燒與脫硫技術;研製電動汽車、蒸汽動力汽車等低污染或無污染汽車;推廣工業用水的循環利用;回收和利用固體廢物技術。另外,它們還加強基礎理論研究;確定環境質量評價的原則和污染標准;調查、監測和分析環境狀況的方法;設計環境變化、環境與生態關系、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的模型;研製測試技術,超微量分析、超純分析技術與儀器;開發新能源、清潔能源。

應用科學技術提高環境保護日本以國立公害研究所為中心,加強同中央各部門、地方和企業的合作,建立了三者綜合防治公害的科研體制。國立公害研究所和中央各部研究機構主要研究大氣和水質污染問題,同時,負責日本各地公害防治監測數據情報的收集與整理。大學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如城市生態學、環境模型、環境氣候學、污染質化學、微量污染物影響等。地方科研單位重點研究本地區特有公害的防治,例如,富山縣公害防治中心主要研究骨痛病的診斷治療、鎘中毒的機制、鎘對土壤的污染及其防治等。企業主要研究本企業的公害防治工作。日本還出台法令規定了各種行業、不同規模工廠的公害防治人員的數量和資格。

目前,英國比較重視「潔凈技術」的研究與推廣應用。「潔凈技術」與如何處理處置廢品、廢氣、廢水等污染物的常規防治技術相反,是一種既有益於環境,又有利於經濟發展的積極的、主動的防治污染技術。1990年7月,英國「農業與食品研究委員會」和「科學與工程研究委員會」聯合成立了「潔凈技術小組」,專門負責組織「潔凈技術」研究工作。1990年9月,英國政府在其環境白皮書中特別提出要大力發展「潔凈技術」。為了推廣「潔凈技術」,政府每年所花的研究費約3800萬英鎊。它涉及產品設計、能源生產、新工藝、工藝改造、工藝控制、能源效率、廢物的回收利用等7個方面。新的重點研究領域是利用光合作用生產精細化學品、原料和燃料;採用新的生物方式或無機合成法,可以生產出高效化學物質;通過農業中的工程過程法,採用新技術,來提高農作物和動物的產量並減少廢物的方法。由於推廣「潔凈技術」,謝夫隆公司1988年危險廢物的產出量比1986年下降60%,節省經費380萬美元,阿莫科化學公司1988年廢物產量比1983年下降了近90%,節省經費5000萬美元。

德國的環保研究工作主要由大學、研究委員會、馬科斯—普朗克學會、弗朗霍弗學會所屬的研究所、德國工程師協會所屬委員會、各工業研究所承擔。它們著重研究水質污染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和污水處理新方法,大力推廣燃料脫硫和排氣脫硫新方法,研製無鉛汽油,和使微細灰塵、二氧化硫、氧化氮、一氧化氯、二氧化氟混合物分離的設備,改進固體廢物灰化技術,提高清除放射污染物的效能,改進放射性污水的凈化設施等等。

前蘇聯由國家科委的環境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綜合委員會、科學院的生物環境問題科學委員會協調研究所和大專院校的研究工作。重點是研製凈化設備、清除工業污染。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工業污染問題,又加強了少廢料或無廢料工藝的研究,加強綜合利用和循環生產的研究。

『貳』 科技對環境的影響

科技發展對人類生存環境的影響~弊大於利~辯論詞~~_網路知道
在人們為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欣喜之餘,又經歷了更好的不安甚至災難。除了對高科技特別是生物科技的發展所帶來的...在其中工作的每一個人以及與其接觸的周圍環境,都存在很高的患有感染性疾病或影響身體健康的危險。微生物實驗室管理上...
..com/question/26742260.html 33K 2007-6-5 - 網路快照

北京用高科技治理官廳水庫生態環境_科技報道_網易科技|科技生活 ...
採用多種高科技手段的官廳水庫生態環境治理工程日前全面開工。這是北京首次啟動水庫生態環境治理工程,旨在為恢復官廳水庫飲用水功能探出新路。據悉,由中德合作的此次治理工程,採用的多種高科技手段包括利用濕地、生態河岸、淤泥再利用等方式涵養...
tech.163.com/04/1118/02/15EIH4380009rt.html 28K 2005-5-9 - 網路快照

二氧化鈦光催化技術有望成為環境治理的的高科技利器 -- 上海情報...
·納米二氧化鈦光催化技術有望成為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高科技利器採用納米二氧化鈦進行光催化是一項正在蓬勃興起的新型污染治理技術,在催化及環境保護方面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它可以廣泛應用於防日曬化妝品、高級轎車金屬色面漆和電子工業、復印機...
www.istis.sh.cn/list/list.asp?id=340 9K 2007-8-12 - 網路快照

『叄』 發明一個高科技產品,治理環境作文

新落成的中國科技館,外形猶如一個巨型魔方,位於北京的國家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內。這次建成的新館是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現代化綜合性國家級科技館,共分為「科學樂園」、「華夏之光」、「探索與發現」、「科技與生活」、「挑戰與未來」五大主題展廳,設有公共空間展示區和宇宙劇場、巨幕影院、動感影院、4D影院等四個特效影院,還設有若干實驗室、教室、科普報告廳和多功能廳等輔助設施,並將開設數字科技館。新館一層,是科技館「大型」展品最多的地方。從東門進入,參觀的人們會看到科普長廊,由各種齒輪、連桿、氣缸、活塞等組成的復雜機械裝置「機械旋律」;從南門進入,是高47米的世界上最大的室內雕塑「生命螺旋」……作為目前國內唯一綜合介紹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科普展覽——位於新館一層的華夏之光展廳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自豪」。華夏之光展廳,是目前國內唯一綜合介紹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的展廳。該展廳面積2300平方米,與舊館相比,不僅面積增加了一倍,在表現形式也有很大突破,基本上所有的展品都能動、能玩、能演,大大提高了展品的互動性和趣味性。整個展覽巧妙地運用了各種先進的展示手段和信息技術,將古代的科技文物和文獻記載轉變為可動模型和互動展品,讓觀眾在親身體驗與操作中,了解古代發明的構造及其原理。展廳布置也力求復古求真,陶寺古觀象台、水力紡紗機等特色展品可以讓觀眾身臨其境地體味先賢的偉大創造,了解古代發明的構造及其原理。腳踏水車龐大的架構完全真實再現人力取水的過程,孩子們都爭先恐後的坐上去,體驗一把,腳踏取水的樂趣!新館二層的探索與發現主題展廳分為A、B兩廳,共有166個展項、220件展品,分為宇宙之奇、物質之妙、運動之律、聲音之韻等八大展區。與「門捷列夫」對話展現元素周期律的發現過程;自行設計一個小球運動路線的「小球旅行記」;盪盪鞦韆也能學到知識的「共振鞦韆」……多種表現形式相結合的展品充斥著科學的基本原理。在體驗的幾個展項中,利用綜合性多學科高新生物識別技術連接的展項「尋找自己」給參觀的人們印象最深。展覽以機械互動、視頻演示、幻影成像等多種表現形式,圍繞科學探索的若乾重要方向搭建展覽框架,按照「問題比答案重要,過程比結果重要,方法比知識重要」的原則設計展項,採用多種展示手段相結合的方式,營造探索與發現的科學實踐情景。通過使人們能感受人類探索自然過程中史詩般的震撼,啟迪科學精神,通過使參觀者融入科學實踐的體驗之中,享受探索過程的快樂和啟發。科技與生活展廳位於新館三層,分為衣食之本,健康之路,居家之道,信息之橋,交通之便,機械之橋六個主題展區,約300項展品。展廳以百姓生活的衣食住行作為貫穿整個主題展廳的核心脈絡,配合多樣化、情景化、藝術化的展覽形式,傳播科技以人為本的觀念,不僅關注科技發展給社會生活帶來的巨大改善,同時展現人類為應對共同的挑戰做出的探索和努力,讓參觀的人們在參觀和體驗中進行思考和領悟,感受科技創新為人類帶來的福祉和恩惠。挑戰與未來展廳位於新館四層,分為地球述說、能源世界、海洋開發、太空探索等七個展區,共138件展項。展廳依據「挑戰-解決方案-未來」為線索,以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引發人們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並通過從挑戰到未來的整體架構和連貫性的展示,激勵公眾積極應對挑戰,共創和諧未來。例如通過大型立體沙盤,讓參觀的人們眾直觀地看到氣候變化給中國帶來的變遷。五大常設主題展廳設計精巧,生動靈活,散落在新館各層的公共空間展廳同樣精彩。展廳圍繞「創新之美、和諧之美」的展示主題,與常設展廳「和而不同」,既互相呼應,又自成體系。小球陣列、生命螺旋、機械旋律、氣泡成像、時間之輪等大型展品的設立,將科技的親和力展現無余,讓參觀的人們在美的環境中感受科技的魅力。

『肆』 科技如何解決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是因為人類對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所引起的;
因此,1.科技可以幫助我們開發新型的、污染少的甚至0污染的清潔能源;
2.科技可以幫助我們研究人類應該如何合理的開發利用自然資源;
3.科技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目前以及將來所要面對的污染問題,如SBR法,脫硫技術等;
4.科技可以促使環保知識的普及,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保護環境。

『伍』 科技發展對環境的利與弊

人類跨入21世紀,世界發生了多少驚人的變化。在人們為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欣喜之餘,又經歷了更好的不安甚至災難。除了對高科技特別是生物科技的發展所帶來的恐慌之外,戰爭和疾病似乎直接將人類帶到了地獄之門。
2003年SARS的流行,包括對SARS的所有猜測,都直接和人們日益關注的全球問題相關聯: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是對生物危害的檢測、評價、監測、防範和治理的科學技術體系,是研究各種生物因素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應用已有的理論知識,技術、工程設計和設備等,防止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實驗室和環境受到具有潛在傳染性的物質和生物毒害物質的危害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生物安全問題至少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傳染病的巨大危害
傳染病包括人、動物、植物傳染病,尤其是人類傳染病是最重要的生物安全問題,傳染病仍是全球死亡病因的首位,在我國,傳染病仍然嚴重威脅人民健康和國家安全。SARS的流行是一個強有力的證明。另外肝炎、結核、流感等傳染病每年仍在全國部分地區、世界部分國家和地區流行或暴發
生物武器和生物恐怖的潛在威脅
20世紀整個國際社會為禁止生物武器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些進展。然而,進入21世紀,生物武器的潛在威脅卻已大大增加,一些國家和地區可能仍在繼續研製和發展生物武器,另外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大大增加了生物武器的潛在威脅,以美國「炭疽事件」為標志的生物恐怖對國際安全已經構成了現實威脅。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主任袁國勇是首位分離出冠狀病毒,並發現冠狀病毒變種是SARS病原的學者。SARS病毒屬於RNA病毒,這種病毒的特性就是很容易與其他病毒基因進行重組,進而變成為新病毒。而且許多實驗結果也顯示,以這改變方式產生的新病毒,毒性會比親代病毒更強。許多動物身上都可以找到冠狀病毒,而這種病毒又很容易出現變種,極具危險性。因此,袁國勇認為SARS病毒很有潛質,成為除了天花以外製作生化武器的病原。
生物技術的負面作用
生物技術的負面作用主要表現為:一是人們在開發利用生物技術時,有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安全問題。正如目前廣受關注的各類轉基因活生物體環境釋放後對生物多樣性所構成的危害。此外,基因工程葯物、疫苗,轉基因食品,基因治療等都可能存在類似問題。生物技術的誤用以及生物技術的非道德應用也可能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體細胞克隆人的研究使是突出一例。
生物資源及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
從生物安全的角度來講,外來物種的入侵、生物資源的流失有可能給國家利益造成巨大損害。轉基因生物體環境釋放對生物多樣性帶來很大威脅。
微生物學實驗室的安全隱患
較其他理化實驗室或其他各類實驗室而言,微生物和生物醫學實驗室是一個特殊的實驗室,在其中工作的每一個人以及與其接觸的周圍環境,都存在很高的患有感染性疾病或影響身體健康的危險。微生物實驗室管理上的疏漏和意外事故不僅可以導致實驗室工作人員的感染,也可造成環境污染和大面積人群感染。國內外實驗室意外感染的事故並不少見,嚴重者不得不宰殺成千上萬只實驗動物,甚至導致實驗室工作人員死亡。
目前隨著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生物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整個國家、整個世界政治、經濟、安全與和平的大命題。近年來,特別是美國「炭疽感染事件」後,生物安全問題備受國內外關注,生物安全術語也經常見諸於政府或非政府組織文件,見諸於各類媒體。SARS的全球流行無疑會使全世界各國更加關注生物安全問題,並將其作為國家安全的組成部分。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的用量
與日俱增。1996年,我國的塑料包裝用量達243萬噸,年平均增長率超過
20%,特別是城市、主要交通沿線、旅遊景點的垃圾中塑料廢棄物迅速增加。
據調查,北京的生活垃圾年產量已達300萬噸,其中廢塑料約佔3%,年增
長率達48%。沿海地區城市的垃圾中塑料成分更高,達8-10%。這些廢
塑料在垃圾中占的比例若以體積計算,已達三分之一以上,而且大大增加了
垃圾處理的難度和費用。
由於廢塑料幾百年都難以降解,若丟棄在自然環境中,會給蚊子、蒼蠅和
細菌提供生存繁育的溫床;若埋藏在地下,則容易污染地下水,妨礙植物根
系生長,破壞土壤品質,影響作物收成;若用火焚燒處理,將產生多種有毒氣
體。「白色污染」已成為當前危害我國社會環境的一大公害,嚴重阻礙了我國
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一次性餐具的年消費量約100億只,主要為發泡塑料製品,要禁
止生產和銷售使用這些量大面廣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就要開發生產其替代
用品,綠色一次性餐具由此應運而生。有關專家認為,綠色一次性餐具的開發
與生產正在成為我國新興的環保產業。
12月中旬,科技部會同國家經貿委、環保總局、鐵道部聯合召開了綠色一
次性餐具技術開發交流會,會上,記者采訪了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負責人
王志學以及幾家生產企業的經營管理者。
王志學說:目前我國開發生產的綠色一次性餐具按原料種類,可分為紙
漿類、稻殼類、秸稈類和澱粉類。我國現有上百家企業生產紙制一次性餐具,
年生產能力約為30億只。
紙餐具的原料生產過程中污染嚴重,成本較高,且本身強度及防水抗濕
性較差,因此,它的推廣應用有較大的局限性,人們就自然把眼光投向了別
處,向科技要效益。如以稻殼為原料生產稻殼類餐具,我國現在有十幾家這種
類型的企業,年生產能力約1.5億只;秸稈類餐具以農作物的秸稈為主要
原料,我國目前也有十幾個廠家,年生產能力達7500萬只;澱粉類餐具以薯類
澱粉為主要原料,它的降解性好,回收後可做飼料。總而言之,國家對綠色一
次性餐具的研究與開發很重視,通過科技攻關、星火計劃、火炬計劃等科技發
展計劃給予大力支持,不少企業的綠色一次性餐具的生產技術已比較成熟,具
備了產業化的基礎。
武漢遠東綠世界集團公司就是以澱粉為原料,進行綠色一次性餐具科技攻
關和開發,經濟效益初具端倪的公司。該公司總裁蘇笑海的經歷頗具傳奇色彩:
他原來在湖北輕工學院學的是工藝美術,1984年進武漢大學讀的是哲學碩士
學位,後在德國學習和工作,歐洲的環境保護對他觸動很大,就萌生了回國搞
環保產業的念頭。蘇笑海告訴記者:我學過工藝美術,是位唯美主義者,我今
天投身綠色餐具這樣的環保事業,就是發端於我對美的最初認識;而美學的延
伸,說到底也是一種哲學。
在1992年至1996年間,遠東綠世界公司開發的再生紙板一次性餐具和葦漿
模塑成型餐飲具由於科技含量較低等原因,生產規模一直未能擴大。1996年公
司派員考察了歐洲市場生物降解包裝用品的技術情況,認為開發植物澱粉生產
全降解一次性餐具用品可能是消除「白色污染」的一種途徑。1997年,由一批食
品、化學、機械專家組成,公司重點投資開發了全降解一次性餐飲用品,該項目
列入1997年度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
他們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結合國內紙餐具的生產工藝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利
用國內資源豐富的紅薯、玉米等澱粉為主要原料,代替了國外單一的價格較高的
土豆澱粉;在紅薯澱粉原料中增加了20%的天然纖維,使餐飲具增加了明顯的強
度,再運用食品膨化的加工技術使產品具有重量輕和柔軟性;增加強度表面噴塗
處理及整形的設備,使生產出的餐飲用品具有防水、防油、耐熱的功能等。蘇笑
海做了個生動的比喻:就好比是建築材料中的鋼筋水泥,紅薯澱粉是那水泥,而
切碎攪拌進去的各種乾草和植物的根莖就是那鋼筋,這樣才能使餐具的強度明顯
增強。
遠東綠世界生產的以澱粉為原料的餐具產品,委託德國SGS機構參照國際食品
包裝標准進行測試,盛裝在攝氏100度的熱水及熱油二小時以上完全不變形,保
溫性能優異。由於澱粉及添加劑均為天然植物原料,產品降解性能優異,經國家環
境測試中心測試表明,10天左右可降解90%以上,一個月內可以完全降解。
據介紹,由於該項目採用的是植物澱粉和植物纖維,成本較低,每一個有蓋飯
盒成本為0.12元左右,無蓋飯盒及碗、盤成本為0.07元左右,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目前,遠東綠世界公司擬投資1.6億元,興建年產50億雙一次性筷子、35億只各類
碗、盤、盒等產品的大型全降解綠色一次性餐具生產基地,項目達產後,每年可以
新增產值6.25億元,新增利稅約1.3億元。基地的土建工程已於今年3月份動工,
已建成標准廠房2萬平方米,如果後續資金能得到保證,預計1999年底即可達產.
蘇笑海說:我們的科技優勢是明顯的,今後能創造的社會效益也是明顯的:用澱粉
製作的一次性衛生筷子,其功能指標完全可以代替一次性木筷,僅此一項,每年即
可為國家節約木材資源近50萬立方米;集團如果能達產,每年預計要使用20萬噸
以上的紅薯,加工成澱粉原料10萬余噸,還可以使貧困地區10多萬人口脫貧,促
進老區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汕頭綠恆實業有限公司從前幾年開始,對稻殼制綠色一次性餐具進行開發,目
前也初步具備了工業化規模生產的能力,公司生產的稻殼制的一次性包裝容器,特
別是提供超級市場使用的食品包裝器皿等產品,已經開始試銷日本、台灣、美國等
地。
綠恆公司生產的綠色一次性餐具,是將稻殼粉碎過篩,然後與幾種可食性的有
機高分子粘接劑加水混合,再經沖壓成型、烘乾、噴塗等工藝,生產出不同形狀的
盤、碗等器皿。
綠恆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紀曉鵬說:一次性餐具以稻殼為原料,不但在我國資
源豐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它使用後可迅速在土壤里降解,可謂一舉兩得。
綠恆公司目前已有一條生產線在運營,其投資約為980萬元,生產能力為40萬
個餐具/天,目前達20萬個餐具/天。年產值約為3600萬元,預計投資回收期約
一年半,投資利潤約在30%左右,生產技術和產品質量已通過了廣東省科委組織的
技術鑒定和食品衛生部門的檢驗。據介紹,該公司為了更好地將產品推向市場,規
模經營,擬在近期內成立集團性公司,並且要投入資金進行技術改造,以期使生產
線的自動化程度更高。
據科技部主持召開的綠色餐具技術開發交流會介紹,1998年7月18日,溫家
寶副總理在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會議上,專門提出要在一年內解決長江、太湖、
鐵路沿線的「白色污染」,要求國務院有關部門重點抓好三項工作,一是加強管理,
禁止亂扔垃圾;二是停止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三是盡快研製和批量生產替代
品。11月14日,李嵐清副總理在第12次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工作會議上,也
提出發泡塑料餐具替代品的推廣應用問題。看來,綠色一次性餐具已引起了中央領
導同志以及科技、環保等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它作為一個新興的環保產業,可謂
生而恰逢其時,現在,既需要我們能夠攀登科學高峰的科技人員繼續從事攻關和開
發,需要我們懂經營、善管理的企業家加大技術創新的力度和市場開拓,也需要我
們有遠見卓識的金融家、風險投資家慧眼識珠,給予綠色一次性餐具的產業化以足
夠的資金投入。
我國從事綠色一次性餐具開發和產業化的企業大多目前生產規模較小,抗禦風
浪的能力較弱,而且其中不少是民營企業,需要政府部門給予足夠的產業政策上的
支持和引導,有個較好的開局,使這個新興的綠色環保產業能得以健康、持續地發
展.

『陸』 如何應用科學技術提高環境保護

(一)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目前中國最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根本原因,在於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嚴格執行產業政策,淘汰那些能源消耗高、資源浪費大、污染嚴重的工藝、裝備和產品,提高生產工藝的科技含量,促進工藝設備和產品的更新換代。要求在項目建設中,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先評價,後建設。要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對其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提高高科技產業在產業機構中的比重,增加其在經濟發展中的貢獻率。另外要改善現存的能源結構,加大對新型能源開發與利用的科技支持,研究新技術新材料來減少能耗。加快電力建設,提高煤炭轉換成電能的比重。發展大機組,淘汰和改造中、低壓機組以節能降耗,逐步改變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加速水電、核電的建設,因地制宜地開發和推廣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二)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加大對環保科技的投入,加強環境科學研究
加大對環保科技的投入,增強環保科研院所的基礎能力。要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大環保技術和產品的研發投入,增強保護知識產權意識,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保護企業自主研發的積極性。要解決復雜的環境問題,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和進步,建立起先進的監測預警體系和完備的執法監督體系,不斷提高科學技術對環境保護的支撐能力。 要讓技術創新真正發揮作用,必須圍繞國家確定的科技研究重點領域和重點專項,加強研究開發和技術成果轉化與推廣,盡快解決制約環保工作發展的「瓶頸」技術難題;必須依靠科學決策,依靠環保標准規范,依靠綠色科技引導。
(三)促進技術研發與創新,大力發展環境科技,全方位應用於環境污染的防治與治理過程中
目前,環境科技已成為世界各國促進可持續發展最為重要的手段之一,眾多環境問題的解決更加依賴於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此同時,環境科技的研究對象、內容不斷增多,手段和方法不斷創新,環境污染防治技術的內涵不斷豐富。追求永續發展的環境科技主要包括:廢物回收、水凈化、污水處理、環境矯正、煙氣處理 、污染物排放控制技術和可再生能源開發等。其目的是通過運用這些技術來達到節能減排的作用。
總之,發展環境科技已成為治理環境污染、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手段。為充分實現永續經營的目的,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堅持政治、經濟、文化和生態的全面協調發展。改變以往的先污染後治理的發展方式,通過發展環境科技,將科技發展納入到環境保護的體系之中,促進經濟發展由粗放型向密集型轉變,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柒』 運用科技創新去節能減排,治理環境有何意義

我們倡導:轉變觀念和思路,加強引導,樹立綠色低碳發展觀。發展綠色低碳經濟、促進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政府部門要從政策層面上支持和引導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引導、支持社會樹立綠色發展和低碳發展的理念。以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實踐和探索為起點,尋求適合國情的綠色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為遏止氣候變化不斷惡化的勢頭,積極採取自主行動,從多種環節入手,節能減排降耗,減輕環境災害,切實履行量化減排義務我們希望:加強科技創新,提倡低碳生活,建設生態環境。世界各國、全球企業應負擔起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應對資源環境壓力。以已開展的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為榜樣,尋求經濟發展新模式,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加大節能減排和低碳技術的研發,加快節能環保和裝備的推廣應用,推動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發展低碳能源技術,推行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綠色GDP核算等研究,建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和低碳社會生活消費模式我們期待:開展低碳技術國際交流,發展碳排放權交易國際合作。加強政府間國際合作,進而推動企業合作,有序推進低碳生態產業轉移,促進低碳和生態經濟在全球的合理分布和共同發展。積極建立環境權益交易市場,探索清潔發展機制,推動全球統一碳交易市場形成,改善發展中國家的碳定價權我們努力:推廣發展低碳綠色金融的成功經驗,積極探索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的投融資途徑,不斷探索創新投融資機制,將減排降碳納入金融體系的服務范疇,制定和完善符合國情的促進低碳產業發展的經濟激勵措施,利用碳金融體系的支撐使碳減排獲得持續不斷的融資,從碳減排權中提高能效及可持續發展的收益,努力爭取全球低碳經濟競爭的主動權讓我們團結起來「發展綠色經濟,倡導低碳生活,共贏綠色未來

『捌』 科技發展帶來了哪些環境污染

1、環境污染

(1)按環境要素分

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噪(音)聲污染、農葯污染、輻射污染、熱污染。

(2)按屬性分

顯性污染,隱性污染。

(3)按人類活動分

工業環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農業環境污染。

(4)按造成環境污染的性質來源分

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固體廢物污染、液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

2、成因

污染物質的濃度和毒性會自然降低,這種現象叫做環境自凈。如果排放的物質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環境質量就會發生不良變化,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存,這就發生了環境污染 。

環境污染會降低生物生產量,加劇環境破壞。

(8)科技治理環境擴展閱讀:

環境污染特點:

環境污染是各種污染因素本身及其相互作用的結果。同時,環境污染還受社會評價的影響而具有社會性。它的特點可歸納為:

1、公害性,環境污染不受地區,種族,經濟條件的影響,一律受害。

2、潛伏性,許多污染不易及時發現,一旦爆發後果嚴重。

3、長久性,許多污染長期連續不斷的影響,危害人們的健康和生命,並不易消除。

4、時間分布性:

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因素的強度隨時間而變化。例如,工廠排放污染物的種類和濃度往往隨時間而變化。由於河流的潮汛和豐水期、枯水期的交替,都會使污染物濃度隨時間而變化。

隨著氣象條件的改變會造成同一污染物在同一地點的污染濃度相差高達數十倍。交通雜訊的強度隨不同的時間內車流量的變化而變化。

5、空間分布性:

污染物和污染因素進入環境後,隨著水和空氣的流動而被稀釋擴散。不同污染物的穩定性和擴散速度與污染性質有關,因此,不同空間位置上污染物的濃度和強度分布是不同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環境污染

『玖』 環境治理科技技術學什麼累不累

在造紙、電鍍、印染等行業用水及廢水處理中常常用到反滲透技術。
對透過的物質回具有選擇答性的薄膜成為半透膜。一般將只能透過溶劑而不能透過溶質的薄膜視為理想的半透膜。當把相同體積的稀溶液和濃液分別置於一容器的兩側,中間用半透膜阻隔,稀溶液中的溶劑將自然的穿過半透膜,向濃溶液側流動,濃溶液側的液面會比稀溶液的液面高出一定高度,形成一個壓力差,達到滲透平衡狀態,此種壓力差即為滲透壓。滲透壓的大小決定於濃液的種類,濃度和溫度與半透膜的性質無關。若在濃溶液側施加一個大於滲透壓的壓力時,濃溶液中的溶劑就會向稀溶液流動,即發生反滲透。

『拾』 科學技術對環境污染的治理,最好舉例子說明。

在造紙、電鍍、印染等行業用水及廢水處理中常常用到反滲透技術。
對內透過的物質具有選擇性容的薄膜成為半透膜。一般將只能透過溶劑而不能透過溶質的薄膜視為理想的半透膜。當把相同體積的稀溶液和濃液分別置於一容器的兩側,中間用半透膜阻隔,稀溶液中的溶劑將自然的穿過半透膜,向濃溶液側流動,濃溶液側的液面會比稀溶液的液面高出一定高度,形成一個壓力差,達到滲透平衡狀態,此種壓力差即為滲透壓。滲透壓的大小決定於濃液的種類,濃度和溫度與半透膜的性質無關。若在濃溶液側施加一個大於滲透壓的壓力時,濃溶液中的溶劑就會向稀溶液流動,即發生反滲透。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