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氣候協調治理

氣候協調治理

發布時間: 2021-03-07 08:42:26

① 中國為全球氣候治理作出了哪些貢獻

中國將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十三五」規劃重要內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中國在「國家自主貢獻」中提出將於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爭取盡早實現,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中國在今年9月宣布設立200億元人民幣的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中國還將於明年啟動在發展中國家開展10個低碳示範區、100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及1000個應對氣候變化培訓名額的合作項目。

② 中國有哪些氣候治理舉措

氣候變化是國際社會普遍關心的重大全球性問題。氣候變化既是環境問題,也是發展問題,但歸根到底是發展問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下簡稱《氣候公約》)指出,歷史上和目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最大部分源自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人均排放仍相對較低,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排放中所佔的份額將會增加,以滿足其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氣候公約》明確提出,各締約方應在公平的基礎上,根據他們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的能力,為人類當代和後代的利益保護氣候系統,發達國家締約方應率先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及其不利影響。《氣候公約》同時也要求所有締約方制定、執行、公布並經常更新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方案。

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國家,對氣候變化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成立了國家氣候變化對策協調機構,並根據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採取了一系列與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的政策和措施,為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作為履行《氣候公約》的一項重要義務,中國政府特製定《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本方案明確了到2010年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具體目標、基本原則、重點領域及其政策措施。中國將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認真落實《國家方案》中提出的各項任務,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減緩與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為保護全球氣候繼續做出貢獻。

③ 中國為氣候治理做了多大貢獻

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稱《公約》)規定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等基本原則,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不具有強制減排義務。即便如此,中國近年 來自主自願採取減排措施,加大實施力度,並作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此外,中國還主動與多國展開氣候合作,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為推動氣候談判 注入新動力。
作為氣候談判的基石,《公約》明確指出,與有義務率先減排的發達國家不同,對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和社會發展及消除貧困為首要和壓倒一切的優先事項」,因此發展中國家可根據各自國情,在可持續發展的框架下自主採取力所能及的減緩和適應行動。
出於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需要,以及一個發展中大國的擔當,中國近年來在加強本國氣候治理方面頻有「大動作」,對於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也有「大手筆」。
今年6月,中國正式向聯合國提交2020年後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自主決定貢獻」: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並爭取盡早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 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
中國還計劃於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並把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列入「十三五」發展規劃中。
這份「綠色答卷」成色如何?專家估算,上述60%至65%的減碳目標,意味著2005年至2030年間碳排放強度年均下降率須維持在3.6%至4.1%。 而美國和歐盟1990年以來的碳排放強度年均降幅均約為2.3%,低碳轉型表現突出的英國和德國也僅為3%和2.5%。
世界自然基金會等18個非政府組織發布的報告也指出,中國的氣候變化行動目標已超過其「公平份額」,相比之下,發達國家承諾的目標與其歷史責任和能力不相 稱。比如,美國和歐盟的行動目標相當於其應承擔「公平份額」的五分之一,而日本的行動目標只相當於其應承擔份額的十分之一。
中國的努力和決心,讓《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菲格雷斯不吝贊美:中國在對待氣候變化問題上「非常非常認真」,並採取了「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具有榜樣意義。
除了加強本國氣候治理,中國也沒有忘記其他受氣候變化影響較大、應對能力較弱的發展中國家。今年9月,中國宣布出資200億元人民幣建立「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不少國家和國際機構對此深表贊賞,認為中國這一舉措對世界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貢獻,展現了大國風范。
也有評論指出,與中國相比,一些有義務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應對氣候變化資金支持的國家,只是將原本用於發展援助的資金改用氣候變化援助的名義重新「包裝」,或是開出「空頭支票」。
此外,中國還積極參與國際對話,為推動全球氣候談判、促進新氣候協議的達成做出積極貢獻。
從去年的《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到今年的《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美兩個大國在氣候變化領域的務實合作讓世界驚喜連連。作為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加強氣候變化對話合作意義重大。
國際組織「綠色交流峰會」主席戴維·阿貝爾直言:「中國的行動和中美合作是這兩年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最棒的事情。」
法國外交部長、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主席法比尤斯也表示,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召開前約兩個月之際,《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的發表傳遞了中美兩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強烈信號,有助於調動氣候談判各方的積極性。
中國還先後與印度、巴西、歐盟、法國等國家和區域組織就氣候變化發表聯合聲明,通過一系列鄭重承諾,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增添新動力。

④ 中國政府為應對氣候變化採取了哪些措施多多益善

採取了以下七項措施:

——組建了國家氣候變化協調機構。1990年,中國政府設立了國家氣候變化協調小組,1998年改名為國家氣候變化對策協調小組,指導參加有關國際談判,制定和協調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措施;
——積極參加了有關氣候變化的國際談判。1990年起,中國政府派出代表團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談判,1992年簽署公約,199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了這一公約。1998年,中國政府簽署了《京都議定書》,2002年核准了這一議定書;
——採取一系列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措施。制定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結構,促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認真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承擔的具體義務。完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初始國家信息通報》。根據公約的有關規定,正在制定《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預計將於年內正式公布;
——開展氣候變化的科學研究。中國有關部門先後組織開展了與氣候變化相關的重大科學研究項目,包括基礎性研究和政策研究,與國際社會開展了合作研究;
——為實施《京都議定書》做好准備。中國政府成立了清潔發展機制審核理事會,並發布了《中國清潔發展機制項目暫行管理辦法》,規定了項目申報和許可程序。目前已經正式批准了兩個項目,還有很多項目正在進行前期准備;

——開展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公眾的氣候變化意識

⑤ 全球氣候治理中氣候變化的責任分擔有哪些

氣候變化是國際社會普遍關心的重大全球性問題。氣候變化既是環境問題,也是發展問題,但歸根到底是發展問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下簡稱《氣候公約》)指出,歷史上和目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最大部分源自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人均排放仍相對較低,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排放中所佔的份額將會增加,以滿足其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氣候公約》明確提出,各締約方應在公平的基礎上,根據他們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的能力,為人類當代和後代的利益保護氣候系統,發達國家締約方應率先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及其不利影響。《氣候公約》同時也要求所有締約方制定、執行、公布並經常更新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方案。

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國家,對氣候變化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成立了國家氣候變化對策協調機構,並根據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採取了一系列與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的政策和措施,為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作為履行《氣候公約》的一項重要義務,中國政府特製定《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本方案明確了到2011年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具體目標、基本原則、重點領域及其政策措施。中國將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認真落實《國家方案》中提出的各項任務,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減緩與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為保護全球氣候繼續做出貢獻。

⑥ 氣候變化的治理具有哪些特點

要按照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統籌謀劃經濟社會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並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繼續作出應有貢獻。

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繼續取得進展,碳市場建設不斷加強,適應氣候變化持續推進,應對氣候變化與大氣污染防治、生態環境保護等工作逐步統籌融合,取得積極進展。

⑦ 全球氣候治理

來自全球各地的
4000多名各界代表齊聚一堂,
就減少碳排放、
捍衛《巴黎協定》成果達成多項共識,
宣布要
「把全球氣候治理雄心帶上新台階」。

⑧ 氣候變化的治理與化石能源的使用可不可以相互協調

可以的,在治理氣候環境的時候,合理的使用化石能源,不要造成浪費和污染。

⑨ 中國為全球氣候治理作出了哪些貢獻 政治生活分析全球

中國減緩氣候變化的努力與成就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國家,自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以後,中國政府率先組織制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並從國情出發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為減緩全球氣候變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第一,調整經濟結構,推進技術進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中國政府更加註重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將降低資源和能源消耗、推進清潔生產、防治工業污染作為中國產業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施一系列產業政策,加快第三產業發展,調整第二產業內部結構,使產業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1990年中國三次產業的產值構成為26.9:41.3:31.8,2005年為12.6:47.5:39.9,第一產業的比重持續下降,第三產業有了很大發展,尤其是電信、旅遊、金融等行業,盡管第二產業的比重有所上升,但產業內部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機械、信息、電子等行業的迅速發展提高了高附加值產品的比重,這種產業結構的變化帶來了較大的節能效益。1991-2005年中國以年均5.6%的能源消費增長速度支持了國民經濟年均10.2%的增長速度,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約為0.55。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政府制定了「開發與節約並重、近期把節約放在優先地位」的方針,確立了節能在能源發展中的戰略地位。通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及相關法規,制定節能專項規劃,制定和實施鼓勵節能的技術、經濟、財稅和管理政策,制定和實施能源效率標准與標識,鼓勵節能技術的研究、開發、示範與推廣,引進和吸收先進節能技術,建立和推行節能新機制,加強節能重點工程建設等政策和措施,有效地促進了節能工作的開展。中國萬元GDP能耗由1990年的2.68噸標准煤下降到2005年的1.43噸標准煤(以2000年可比價計算),年均降低4.1%;工業部門中高耗能產品的單位能耗也有了明顯的下降:2004年與1990年相比,6000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供電煤耗由每千瓦時427克標准煤下降到376克標准煤,重點企業噸鋼可比能耗由997千克標准煤下降到702千克標准煤,大中型企業的水泥綜合能耗由每噸201千克標准煤下降到157千克標准煤。按環比法計算,1991~2005年的15年間,通過經濟結構調整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中國累計節約和少用能源約8億噸標准煤。如按照中國1994年每噸標准煤排放二氧化碳2.277噸計算,相當於減少約18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第二,發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結構。通過國家政策引導和資金投入,加強了水能、核能、石油、天然氣和煤層氣的開發和利用,支持在農村、邊遠地區和條件適宜地區開發利用生物質能、太陽能、地熱、風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使優質清潔能源比重有所提高。在中國一次能源消費構成中,煤炭所佔的比重由1990年的76.2%下降到2005年的68.9%,而石油、天然氣、水電所佔的比重分別由1990年的16.6%、2.1%和5.1%,上升到2005年的21.0%、2.9%和7.2%。
到2005年底,中國的水電裝機容量已經達到1.17億千瓦,佔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3%,年發電量為4010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的16.2%;戶用沼氣池已達到1700多萬口,年產沼氣約65億立方米,建成大中型沼氣工程1500多處,年產沼氣約15億立方米;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約為200萬千瓦,其中蔗渣發電約170萬千瓦、垃圾發電約20萬千瓦;以糧食為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年生產能力約102萬噸;已建成並網風電場60多個,總裝機容量為126萬千瓦,在偏遠地區還有約20萬台、總容量約4萬千瓦的小型獨立運行風力發電機;光伏發電的總容量約為7萬千瓦,主要為偏遠地區居民供電;在用太陽能熱水器的總集熱面積達8500萬平方米。2005年中國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已經達到1.66億噸標准煤(包括大水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7.5%左右,相當於減排3.8億噸二氧化碳。
第三,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加強生態建設和保護。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重點林業生態工程的實施,植樹造林取得了巨大成績,據第六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中國人工造林保存面積達到0.54億公頃,蓄積量15.05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居世界第一。全國森林面積達到1749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13.92%增加到2005年的18.21%。除植樹造林以外,中國還積極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草原建設和管理、自然保護區建設等生態建設與保護政策,進一步增強了林業作為溫室氣體吸收匯的能力。與此同時,中國城市綠化工作也得到了較快發展,2005年中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達到106萬公頃,綠化覆蓋率為33%,城市人均公共綠地7.9平方米,這部分綠地對吸收大氣二氧化碳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據專家估算,1980~2005年中國造林活動累計凈吸收約30.6億噸二氧化碳,森林管理累計凈吸收16.2億噸二氧化碳,減少毀林排放4.3億噸二氧化碳。
第四,實施計劃生育,有效控制人口增長。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政府一直把實行計劃生育作為基本國策,使人口增長過快的勢頭得到有效控制。根據聯合國的資料,中國的生育率不僅明顯低於其他發展中國家,也低於世界平均水平。2005年中國人口出生率為12.40‰,自然增長率為5.89‰,分別比1990年低了8.66和8.50個千分點,進入世界低生育水平國家行列。中國在經濟不發達的情況下,用較短的時間實現了人口再生產類型從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歷史性轉變,走完了一些發達國家數十年乃至上百年才走完的路。通過計劃生育,到2005年中國累計少出生3億多人口,按照國際能源機構統計的全球人均排放水平估算,僅2005年一年就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3億噸,這是中國對緩解世界人口增長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做出的重大貢獻。
第五,加強了應對氣候變化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的制定。針對近幾年出現的新問題,中國政府提出了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進一步強化了一系列與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的政策措施。2004年國務院通過了《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04-2020)》(草案)。2004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中國第一個《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2005年2月,全國人大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明確了政府、企業和用戶在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中的責任和義務,提出了包括總量目標制度、發電並網制度、價格管理制度、費用分攤
制度、專項資金制度、稅收優惠制度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2005年8月,國務院下發了《關於做好建設節約型社會近期重點工作的通知》和《關於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2005年12月,國務院發布了《關於發布實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的決定》和《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
2006年8月,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這些政策性文件為進一步增強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保障。
第六,進一步完善了相關體制和機構建設。中國政府成立了共有17個部門組成的國家氣候變化對策協調機構,在研究、制定和協調有關氣候變化的政策等領域開展了多方面的工作,為中央政府各部門和地方政府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提供了指導。為切實履行中國政府對《氣候公約》的承諾,從2001年開始,國家氣候變化對策協調機構組織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初始國家信息通報》的編寫工作,並於2004年底向《氣候公約》第十次締約方大會正式提交了該報告。近年來中國政府還不斷加強了與應對氣候變化緊密相關的能源綜合管理,成立了國家能源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進一步強化了對能源工作的領導。為規范和推動清潔發展機制項目在中國的有序開展,2005年10月中國政府有關部門頒布了經修訂後的《清潔發展機制項目運行管理辦法》。
第七,高度重視氣候變化研究及能力建設。中國政府重視並不斷提高氣候變化相關科研支撐能力,組織實施了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全球氣候變化預測、影響和對策研究」、「全球氣候變化與環境政策研究」等,開展了國家攀登計劃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中國重大氣候和天氣災害形成機理與預測理論研究」、「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及其驅動機制研究」等研究工作,完成了「中國陸地和近海生態系統碳收支研究」等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項目,開展了「中國氣候與海平面變化及其趨勢和影響的研究」等重大項目研究,並組織編寫了《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為國家制定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政策和參加《氣候公約》談判提供了科學依據。中國政府有關部門還開展了一些有關清潔發展機制能力建設的國際合作項目。
第八,加大氣候變化教育與宣傳力度。中國政府一直重視環境與氣候變化領域的教育、宣傳與公眾意識的提高。在《中國21世紀初可持續發展行動綱要》中明確提出:積極發展各級各類教育,提高全民可持續發展意識;強化人力資源開發,提高公眾參與可持續發展的科學文化素質。近年來,中國加大了氣候變化問題的宣傳和教育力度,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有關氣候變化的知識講座和報告會,舉辦了多期中央及省級決策者氣候變化培訓班,召開了「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等大型研討會,開通了全方位提供氣候變化信息的中英文雙語政府網站《中國氣候變化信息網》等,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⑩ 全球氣候治理領域中國展現引導力了嗎

當地時間11月18日,在德國波恩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三次締約方大會(以下簡稱波恩會議)在推遲一天後落下帷幕。會議通過了名為「斐濟實施動力」的一系列積極成果,就《巴黎協定》實施涉及的各方面問題形成了談判文案,平衡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訴求。帶來「搭橋方案」的中國為會議成功發揮了不可忽視的建設性作用,受到各方普遍好評。

會議期間,中國在氣候變化方面的積極作為也受到各方「點贊」。「德國觀察」等歐洲3個獨立機構發表報告,贊揚中國「正走在超預期完成2030年減排目標的軌道上」。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高度肯定了中國在清潔能源等一系列應對氣候變化舉措上的決策力和行動力。「中國會再次掀起清潔能源的技術革命。」比羅爾列舉了中國在風電、太陽能、電動汽車諸多技術上的成就,「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事實,中國確實在積極行動」。

解振華指出,過去10多年實踐證明,中國正在探索一條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環境與實現經濟增長多贏的發展路徑。2005至2015年,中國以年均5.1%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9.5%的增長。在此期間,中國GDP增長了1.48倍,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由72%下降至64%,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由7.4%增加至12%,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34%,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38.6%,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1億噸,森林蓄積量增加了30億立方米,超額完成應對氣候變化目標任務,扭轉了多年來二氧化碳快速增長的局面。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政策與項目高級司長馬丁·弗里克表示:「在每一次氣候變化會議上都有南南對話的身影,舉辦南南合作對話是聯合國和中國的共同意願。我想感謝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由於中國的重要作用,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的國際能源署把唯一分部辦公室選擇設立在中國北京。「中共十九大報告發出了歷史性的聲明,再次強調了『綠水青山』的重要性。隨著中國能源結構的變革,我相信世界必將從中受益。」

氣候確實應該受到關注.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