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水資源的保護與治理

水資源的保護與治理

發布時間: 2021-03-06 23:41:25

Ⅰ 保護水資源的措施

一、積極推進節約用水,提高用水效益。
1、是嚴格用水管理。依法推行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度。對建設項目取水、用水實行水資源論證制度,強化取水許可審批,從源頭上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按照國務院批復的分水方案,在黃河流域實行了取水總量控制。全國有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布了用水定額,實行計劃用水。
2、是加強農業節水。1998年以來,各級財政投入資金200多億元,社會和農民投入600多億元,重點開展灌區節水改造,發展節水農業。全國建設600個節水增產重點縣和1000多個節水示範項目,節水灌溉面積已達到3.2億畝,形成300多億立方米的年節水能力,新增糧食綜合生產能力400多億公斤。建立了近300個旱作節水農業示範基地,在近3億畝農田中推廣非工程節水技術措施。全國農田灌溉面積畝均用水量從1993年的529立方米降至2003年的430立方米。
3、是推進工業和城市節水。出台了加強工業節水工作的有關政策,原國家經貿委、水利部等六部委於2000年10月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工業節水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工業節水的目標和具體政策措施。先後發布了兩批《當前國家鼓勵發展的節水技術、設備(產品)目錄》,禁止引進高耗水、高污染工業項目,鼓勵發展節水高效、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換代,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由1998年的55%提高到2002年的62%。全國各城市加快了城鎮供水管網改造,積極推廣使用節水器具,開展了各類節水示範區建設,城市年節水量約38億立方米。
4、是深化水價改革。國務院下發了《關於推進水價改革促進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通知》。發展改革委和水利部聯合頒布了《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完善了水價的形成機制和管理手段。2003年全國水利工程供水價格達到每立方米3.3分,比1991年提高2.3倍,促進了節約用水,供水成本得到一定補償。城市供水初步實現由福利型向商品型轉變。目前全國已有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征水資源費,60多個城市實行階梯式水價,300多個城市開征污水處理費。
5、是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水利部在甘肅張掖、四川綿陽、遼寧大連、陝西西安開展了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共開展了94個省級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張掖市通過積極探索,形成了「總量控制、定額管理、以水定產(地)、配水到戶、公眾參與、水量交易、水票流轉、城鄉一體」的節水型社會建設運行機制和體制,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和推廣各項節水技術,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度削減了用水量,完成了黑河分水任務,實現了當地經濟增長和促進下游生態修復的雙贏。


二、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資源保護工作力度,修復生態環境。
1、是加強水污染防治。「九五」以來,國家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推進清潔生產,淘汰關閉浪費水資源、污染水環境的小企業,僅淮河流域1994年以來就先後關停了近5000家污染嚴重的小企業和生產線。組織開展了「三河三湖」、三峽庫區、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及東線工程沿線、北京市、環渤海等重點流域、區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全國共設置了760多個監測斷面,組成了國家水環境質量監測網,建成了117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實現了監測數據實時傳輸。在重點流域、敏感水域初步建立了環境應急體系,提高了對突發性污染事件的應變能力。到2003年底,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計劃安排的工程項目已完成32%,全國污水處理總能力達到6626萬立方米/日,城鎮污水處理率為42.3%。在經濟快速增長、人口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重點流域水質急劇惡化的勢頭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2、是強化水資源保護。全國有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按《水法》規定批准實施了水功能區管理制度,七大流域和部分省份按照水功能區定期公布水資源質量狀況報告。核定了三峽庫區、黃河幹流、淮河流域、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沿線及中線水源區等水域納污能力和限制排污總量意見。完成了全國入河排污口普查,加強了入河排污口的監督管理。組織淮河等流域水污染聯防,開展淮河水質監測預報、閘壩防污調度等工作。
3、是採取積極措施,修復生態環境。從1999年起,對黃河流域實施水資源統一調度,在連續5年來水偏枯的情況下,實現幹流不斷流。國務院批復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規劃》、《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規劃》,這兩個規劃實施以來取得顯著成效。黑河連續幾年向下游輸水,乾涸多年的終端湖泊東居延海出現了36平方公里的水面。我國最大的內陸河塔里木河,斷流20多年的下遊河道,從2001年起恢復過流,尾閭台特瑪湖水域面積最大達200多平方公里,兩岸大片胡楊林復甦,兩大沙漠中間的綠色走廊重現生機。實施引江(長江)濟太(太湖)工程,緩解了太湖流域生態環境急劇惡化的趨勢。組織實施了南四湖應急生態補水、扎龍濕地補水、引察(察爾森水庫)濟向(向海濕地)、引岳(岳城水庫)濟淀(白洋淀)等水資源調配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生態和社會效益。組織開展了全國牧區水利、小水電代燃料、黃土高原淤地壩等工程建設,加強了水土保持工作,鞏固了退耕還林成果。啟動了全國地下水保護行動計劃,強化了對地下水的保護和超采區的治理。濟南市停涌多年的趵突泉實現復涌。蘇錫常等超采區實現全面禁采,地下水位開始止降回升,地面沉降速率顯著降低。


三、優化配置水資源,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1、是農村飲水解困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飲水困難問題,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2000年,國家啟動了全國農村飲水解困項目。5年來,中央安排國債資金98億元,地方各級政府配套和農民自籌資金90多億元,累計解決了5700多萬人的飲水困難,提前完成「十五」計劃中解決農村人口飲水困難的任務。人民群眾把這項工程稱為「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2、是加強了水資源配置和防洪減災工程建設。國務院批准實施了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南水北調東線、中線一期工程已開工建設。國家「十五」計劃重點水資源配置工程相繼開工建設。完成了甘肅引大入秦、青海黑泉水庫、四川大橋水庫、寧夏扶貧揚黃等一大批西部地區重點水利工程,新增供水能力500億立方米。全國年供水能力達到近6000億立方米。1998年以來,加強了以大江大河堤防為重點的防洪體系建設,長江干堤加固基本實現預定目標,全面加快了淮河災後重建工作和治淮骨幹工程建設,黃河和其他大江大河大湖重要堤防、重點海堤、清淤疏浚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目前已基本完成了第一批1191座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
3、是加強流域、區域水資源統一管理和調度。依據《水法》,進一步明確了流域管理機構的法律地位和行政職能。各地根據當地水資源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深化水管理體制改革,北京、上海、黑龍江、海南實現了涉水事務的統一管理。先後9次實施引黃濟津,2次實施從山西、河北向北京集中輸水等應急措施,保障了連續5年乾旱的京、津地區供水安全。針對近年來乾旱缺水的嚴峻形勢,各地加強了水資源統一調配和抗旱工作,保證了群眾生活和工農業生產的正常用水,維護了社會穩定。
4、是加大了非傳統水源開發利用力度。2003年全國工業循環冷卻海水利用量達330億立方米,海水淡化年產量1130萬立方米。城市污水集中處理回用量每年達6億立方米。北方和西北缺水地區普遍加強了雨水集蓄利用。按照人水和諧的理念,積極探索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的轉變,通過完善防洪和抗旱調度方案,科學調度,運用河道、窪淀蓄滯洪水,開發利用洪水資源,回灌地下水。

拓展資料:

全球淡水資源不僅短缺而且地區分布極不平衡。按地區分布,巴西、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印度尼西亞、印度、哥倫比亞和剛果9個國家的淡水資源佔了世界淡水資源的60%。約佔世界人口總數40%的80個國家和地區約15億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個國家約3億人極度缺水。更可怕的是,預計到2025年,世界上缺水人口將增長一倍,40個國家和地區將面臨淡水匱乏。我國人口眾多,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雖然我國也是水資源大國,但人均淡水資源只佔世界人均淡水資源的四分之一。

保護水資源網路

Ⅱ 水資源利用與保護

(三) 我國水資源的特點 1、概況:我國江河眾多,流域面積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萬多條,1000km2以上的約有1500多條。但受氣候和地形的影響,河流分布很不均勻,絕大部分河流分布在我國東部濕潤、多雨的季風區,西北內陸氣候乾燥、少雨,河流很少。我國有1 km2以上的湖泊2300多個,總面積7187 km2,約占國土面積的0.8%;湖水總儲量約為7088億m3,其中淡水量佔32%。我國還有豐富的冰川資源,共有冰川43000餘條,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區。總面積58700km2,占亞洲冰川總量的一半以上,總貯量約52000億m3。我國平均年降水量為61889億m3,平均降水深648.4mm,年均河川徑流量27115億m3,合徑流深284.1mm。河川徑流主要靠降水補給,由冰川補給的只有500億m3左右。我國年平均地下水資源為8287.6億m3。根據分析計算,我國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量分別為27115和8288億m3,扣除二者間的重復量7279億m3後,則我國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28124億m3。2、我國水資源特點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可通過降水、蒸發、徑流等水平衡要素的分布反映如下:1) 水資源總量較豐富,人均和地均擁有量少我國多年平均年水資源總量為28124億m3,其中河川徑流約佔94%,低於巴西、前蘇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約佔全球徑流總量的5.8%,居世界第6位。平均徑流深為284mm,為世界平均值的90%,居世界第7位。可見,我國的水資源量還是比較豐富的。然而,我國人口眾多,按12億人口計算,平均每人每年佔有的河川徑流量2260m3,不足世界平均值的1/4,分別是美國人均佔有量的1/6,前蘇聯的1/8,巴西的1/19和加拿大的1/58。我國地域遼闊,平均每公頃耕地的河川徑流佔有量約28320m3,為世界平均值的80%。所以,人我國水資源量與需要不適應的矛盾十分突出,以佔世界7的耕地和6%的淡水資源養活著世界上22%的人口。2) 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降水是我國河川徑流的主要補給來源,全國降水量的44%轉化為徑流,平均徑流深284.8mm。而我國降水量受海陸分布和地形等因素的影響,在地區上分布很不平衡,年降水量和徑流深都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東南沿海徑流深為1200mm,而西北乾旱區小於50mm,甚至等於零。水資源的地區分布與人口和耕地的分布很不適應,南方耕地面積只佔全國的35.9%,但水資源卻占總量的81%,人均水資源約為全國平均的1.6倍,畝均水量為全國平均的2.3倍。北方黃河、淮河、海河、遼河四大流域片的耕地多、人口密,淡水資源量只有全國的19%,人均佔有水量只有全國平均的18%左右,畝均水量僅為全國均值的15%。我國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由於降水稀少,蒸發旺盛,蒸發能力大大超過降水能力。在西部內陸沙漠和草原地區,蒸發能力達到1600~2000mm,為我國蒸發能力最強的地區。而在東北大小興安嶺、長白山,千山丘陵區和三江平原,氣溫既低、濕度又大,因此,年蒸發量較小,僅600~1000mm。我國地表徑流隨時間的分布也很不均勻,徑流的季節性分配具有夏季豐水、冬季枯水、春秋過渡的特點,而且年際變化北方大於南方。我國東北平原,黃河、淮河、海河平原以及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地下水補給以降雨為主;而在西北內陸盆地則主要以河川徑流補給為主。南方山區地下水補給量大,一般為20~25萬m3/(km2·a);而東北西部、內蒙和西北內陸河山丘區一般小於5萬m3/(km2·a)。3、我國水資源主要問題1) 我國水資源人均和畝均水量少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124億m3,其中河川徑流量為27115億m3,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國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710 m3,約為世界人均水資源的1/4,列世界第88位。畝均水資源量也只有1770m3,相當於世界平均數的2/3左右。因此,雖然我國水資源總量並不少,但人均和畝均水量並不豐富。2) 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水土資源組合不平衡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很不均勻,與耕地、人口的地區分布也不相適應。我國南方地區耕地面積只佔全國35.9%,人口數佔全國的54.7%,但水資源總量佔全國總量的81%;人均而北方四區水資源總量只佔全國總量的14.4%,耕地面積卻佔全國的58.3%。由於季風氣候的強烈影響,我國降水和徑流的年內分配很不均勻,年際變化大,少水年和多水年持續出現,旱澇災害頻繁,平均約每三年發生一次較嚴重的水旱災害。3) 水土流失嚴重,許多河流含沙量大由於自然條件的限制和長期人類活動的結果,中國森林覆蓋率只有12%,居世界第120位,水土流失嚴重,全國水土流失面積約150萬km2,約占國土面積1/6。結果造成許多河流的含沙量大,如黃河年平均含沙量為37.7kg/m3,年輸沙總量16億t,居世界大河之首。4) 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各地很不平衡在南方多水地區,水的利用率較低,如長江只有16%,珠江15%,浙閩地區河流不到4%,西南地區河流不到1%。但在北方少水地區,地表水開發利用程度比較高,如海河流域利用率達到67%,遼河流域達到68%,淮河達到73%,黃河為39%,內陸河的開發利用達32%。地下水的開發利用也是北方高於南方,目前海河平原淺層地下水利用率達83%,黃河流域為49%。 (四) 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隨著人口的增長,城市化、工業化以及灌溉對水的需求日益增加,21世紀將出現許多用水緊缺問題。在可供淡水有限的情況下,應積極採取措施保護寶貴的資源。一般採取以下幾種措施。1、提高水的利用效率,開辟第二水源 這是目前解決水資源緊張的重要途徑,主要方法有:1) 降低工業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降低工業用水量的主要途徑是改革生產用水工藝,爭取少用水,提高循環用水率。如煉鋼廠用氧氣轉爐代替老式平爐,不但提高了鋼的質量,而且用水量降低了86~90%。 現在世界上許多工業發達的國家都把提高工業重復用水率作為解決城市用水困難的主要手段。有的國家還輔設了專門供工業循環用水的管道,效果很好。我國近幾年來,對水的重復利用也逐步開展起來。在一些水源特別緊張的城市,水的重復利用率已達到較高水平,如大連市為79.5%,青島為77.3%,太原為83.8%,但整體水平還比較低,平均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僅為20~30%。如果把全國工業用水的平均重復利用率從目前的20%提高到40%。每天可節水1300萬t,相應地節省供水工程投資26億元,節水量和經濟效益都是相當可觀的。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不僅是合理利用水資源的重要措施,而且減少了工業廢水量,減輕了廢水處理量和對水體的污染。2) 實行科學灌溉,減少農業用水浪費 全世界用水的70%為農業灌溉用水,但其利用率很低,浪費嚴重。據估計,全世界有37%的灌溉水用於作物生長,其餘63%都被浪費掉了。因此,改革灌溉方法是提高用水效率的最大潛力所在。渠道滲漏是世界各國在發展灌溉事業時遇到的共同問題。據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的統計,灌溉水滲漏損失量一般為15~30%,高的甚至達到50~60%。我國滲漏損失一般為40~50%,高的甚至達到70~80%。由於大部分灌區的渠道沒有防滲措施,我國南方長江、珠江、東南沿海等地渠道水利用系數平均為0.6,其它各片為0.5。估計全國渠道滲漏損失的水量可達到1700多億m3。因此,防滲渠道和暗管輸水等工程技術的應用可以得到明顯的節水效果。灌溉方式的改進,是農業節水的重要途徑。60年代在以色列發展起來的滴灌系統,可將水直接送到緊靠植物根部的地方,以使蒸發和滲漏水量減到最小。當前,國外灌溉節水技術的發展趨向是採用完整的灌溉排水管道系統,它具有能源消耗少,輸水快,配水均勻、水量損失小,不影響機耕等優點。此外,一些國家還研究了新的灌溉技術,如涌流灌溉、水平畦田灌溉、採用自動升降豎管等。內布拉斯加農業和自然資源研究所設計了一種灌溉計算機程序,利用各小型氣象站收集來的數據計算各地區生長的不同作物的蒸發蒸騰率,指導農民調整灌溉日期。自動灌溉技術,利用計算機控制流量、監測滲漏、調節不同風速和土壤濕度條件下的用水量,並使肥料用量最佳化。我國最新的研究表明,覆蓋滴灌對水的利用效率更高,是適合乾旱半乾旱地區的新型灌溉技術。3) 回收利用城市污水、開辟第二水源回收和重新使用廢水,使其變為可用的資源是另一種提高水使用效率的方法。在東京,城市水回收中心通過三級水處理廠慢沙過濾回收廢水,氯化消毒後用於沖洗高層建築的廁所。北京也曾修建過類似的「中水道」系統。2、調節水源流量,增加可靠供水前述水資源緊張的第一個原因是自然條件的影響,如氣候、地理位置,淡水分布不均勻等問題。人們試圖通過調節水源流量、開發新水源的方式加以解決。1) 建造水庫: 建造水庫調節流量,可以將豐水期多餘水量儲存在庫內,補充枯水期的流量不足。不僅可以提高水源供水能力,還可以為防洪、發電、發展水產等多種用途服務。目前,各國在江河上建造的庫容超過1億m3的水庫共有1350個,總蓄水量達到4100km3。然而,在很多工業發達國家,隨著建庫地址的選擇日益困難,增加新蓄水設施的成本迅速提高,水庫發展的速度明顯減慢了。發展中國家的水庫建造仍處於全盛時期。在建庫時,還必須研究對流域和水庫周圍生態系統的影響,否則會引起不良後果。2) 跨流域調水: 跨流域調水是一項耗資昂貴的增加供水工程,是從豐水流域向缺水流域調節。由於其耗資大、對環境破壞嚴重,許多國家已不再進行大規模的流域間調水。巴基斯坦的西水東調工程和澳大利亞的雪山河調水工程以及我國近年來相繼完成的引黃濟青、引灤入津和引灤入唐等工程都是從豐水流域向缺水流域供水的大工程,我國的南水北調工程也已開始動工。3) 地下蓄水: 目前,已有20多個國家在積極籌劃人工補充地下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地方水利機構每年將25億m3左右的水貯存地下。到1980年,該州已有3450萬m3的水貯存在兩個水利工程項目的示範區內;其單位成本平均至少比新建地表水水庫低35~40%。美國國會於1984年秋通過立法,批准西部17個州興建蓄水層回灌示範工程。在荷蘭,實現人工補給地下水後,解決了枯水季節的供水問題,每年增加含水層儲量200~300萬m3。4) 海水淡化: 海水淡化可解決海濱城市的淡水緊缺問題。目前,世界海水淡化的總能力為2.7km3/a,不到全球用水量的1‰。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等國家海水淡化設備能力佔世界的60%,在沙烏地阿拉伯還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管道引水工程。5) 拖移冰山: 此工程在近期內還不可能實現,仍處於計劃階段。據估計,南極的一小塊浮冰就可獲得10億m3的淡水,可供400萬人一年的用量。6) 恢復河、湖水質: 採用綜合防治水污染的方法恢復河湖水質。即採用系統分析的方法,研究水體自凈、污水處理規模、污水處理效率與水質目標及其費用之間的相互關系,應用水質模擬預測及評價技術,尋求優化治理方案,制訂水污染控制規劃。採用這種方法治理的河流,如美國的特拉華河、英國的泰晤士河、加拿大的聖約翰河等水質都得到恢復,增加了淡水供應。7) 合理利用地下水: 地下水是極重要的水資源之一,其儲量僅次於極地冰川,比河水、湖水和大氣水分的總和還多。但由於其補給速度慢,過量開采將引起許多問題。在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時,應採取以下保護措施:(1) 加強地下水源勘察工作,掌握水文地質資料,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統一考慮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綜合利用,避免過量開采和濫用水源;(2) 採取人工補給的方法,但必須注意防止地下水的污染;(3) 立監測網,隨時了解地下水的動態和水質變化情況,以便及時採取防治措施。3、加強水資源管理為加強水資源管理,制定合理利用水資源和防止污染的法規;改革用水經濟政策。如提高水價、堵塞滲漏、加強保護等。提高民眾的節水意識,減少用水浪費嚴重和效率低的狀況。4、增加下水道建設,發展城市污水處理廠歐美等國從長期的水系治理中認識到普及城市下水道,大規模興建城市污水處理廠,普遍採用二級以上的污水處理技術,是水系保護的重要措施。

Ⅲ 怎樣保護水資源

1、大力發展綠化,增加森林面積涵養水源。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有便器水箱近4000萬套和大量的其它衛生器具,每年因馬桶水箱漏水損失水量上億立方米。

Ⅳ 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

水資源的保護與合理利用

1.加強水資源的管理,建立節水型經濟

緩解我國水資源緊缺的局面,關鍵在於提高用水效率,建立節水型經濟。節水型經濟的主要標志應該是,發展素質好、產值高、用水少和排污少的產業,並形成合理的產業結構;工業布局要適應水資源條件;要提高農業用水效率,發展用水少的作物;要使工農業產品用水定額與排水定額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普及先進的生活節水設備;加強水的多次重復利用,發展污水資源化等。搞好工業節水,既減少了新水取用量,自然也減少了工業廢水量。工業節水的指標通常用水的重復利用率來表示,我國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較低。在80年代初期,全國平均只有20%左右,僅有少數城市達到40%。我國農業用水佔全國取水量的88%,和美國49%、前蘇聯59%、日本46%、法國47%等相比差距很大,這同現代化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極不相稱。今後應該提高灌溉用水效率,發展符合水質標準的有機污水的農業灌溉,培育並推廣耐旱作物,以獲得穩產高產。

2.建立污水處理系統

建立污水處理系統,使污水資源化隨著工業三廢的治理和控制,重金屬對水體的污染將趨緩和,而有機污水的治理日益突出,在城市中更顯得重要。
利用污水處理廠是工業化國家治理有機污水的主要途徑。美、英、法、德國等,平均每1~1.5萬人就有一座污水處理廠。但是這些廠只能解決生物降解有機物,而不能去除氮、磷及非生物降解有機物。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轉向發展舊有的土地處理和生物塘(氧化塘)等自然凈化方法,利用生態系統對有機污水進行凈化處理。如美國密執安州馬基斯根的生態工程是由貯水塘、曝氣塘和灌溉田所組成,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威里比牧場則利用氧化塘、農田和牧場所組成的處理系統。通過環境生態工程使污水資源化而獲得再生水源,用於擴大供水,一定程度上能緩和局部地區的水資源緊缺的狀態。

3.開發和利用天空水資源

天空水(即空氣中的含水量)只有28萬億噸,僅佔全球總水量的0.002%,但是在天氣變化中起著重要作用。天空水中,95%為水汽,雲和降水雲層只佔5%。天空水總量雖少,但其循環很快,循環周期僅8.7天,而地下及地表水循環周期為400年,也就是說,一年裡天空水可以循環42次,一年中天空水量就有1176萬億噸,遠遠超過地表水的總量。
開發利用天空水資源首先是調查研究本地區的天空水資源狀況,包括天空水汽、雲和雨雪的時空分布,氣候特徵和變率,天空水資源的可用率等。其次是在用水緊缺地區開展人工降水,世界各國40多年來的試驗結果表明,在合適的雲層條件下,用正確的催化方法,人工增加降水一般平均可達10~30%。我國從1958年開始也進行了多次試驗,福建古田水庫1975~1986年的12年試驗結果,平均增加降水量為23.8%,僅以發電一項計算的投資效益比就達1∶50。
4.防洪減災的主要對策

洪澇災害是一種自然社會現象,其成因既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為的影響。作為一種自然災害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但隨著科技進步和經濟實力的增強,人類對災害的發生規律、演變過程的認識會不斷提高和深化,通過災前預報、預警和採取預防控制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災害所帶來的損失。為此,要把防治洪澇災害作為全國國土整治的中心任務和社會經濟發展規劃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制定出全國的長期性洪澇治理總體規劃,並通過立法予以實施。同時有必要制定防洪法規,實行以法治水,強調實行統一管理。加速洪澇災害的預測預報、報警和災情評估的研究工作。產業布局要適應水環境的變化,通過各種措施,如保持水土、修建蓄水工程,建築堤壩,疏浚河道,灌溉排水,設立滯蓄洪區等,使水環境向有利的方向轉變,以獲得明顯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我國的三峽工程是一項以防洪、發電為主的大工程,如能建設成功,對防洪減災和經濟建設均有巨大的作用。

Ⅳ 如何保護水資源

1,監護水源

據環境監測,全國每天約有1億噸污水直接排入水體。全國七大水系 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質受到污染。35個重點湖泊中,有17個被嚴重污染, 全國1/3的水體不適於灌溉。

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嚴重,50%以上城鎮 的水源不符合飲用水標准,40%的水源已不能飲用,南方城市總缺水量的 60%-70%是由於水源污染造成的。

2,一水多用

可以重復利用水資源,提高利用率,有助於節約用水。

3,慎用清潔劑

大多數洗滌劑都是化學產品,洗滌劑含量大的廢水大量排放到江河裡,會使水質惡化。

大量的含磷污水進入水源後,會引起水中藻類瘋長,使水體發生富營養化,水中含氧 量下降,水中生物因缺氧而死亡。水體也由此成為死水、臭水。

4,增加森林面積涵養水源

森林有涵養、吸收水源、減少無效蒸發及調節小氣候的作用,具有節流意義。林區和林區邊緣有可能增加降水量,具有開源意義。

5,提高水資源的綜合利用

水庫可以蓄洪,也可以養殖水生動植物,大的水面可以通航,有些水體還可開辟旅遊。水力發電用過的水,可以用於灌溉。

渠系和田間滲漏的水,可以地下抽出利用,從地下抽出的水,還可以灌區下游重復抽出,重復利用。

6,調水工程

由於地理、氣候特點,地區間水的分配並不平衡。利用自然因素及人工改造,把豐水區的水調至缺水區,是解決水源不足,開辟新的經濟區的有效手段。

7,發展中水處理

污水回用技術。城市中部分工業生產和生活產生的優質雜排水經處理凈化後,可以達到一定的水質標准,做為非飲用水使用在綠化、衛生用水等方面。

8,發展和推廣節水器具

根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有便器水箱近4000萬套和大量的其它衛生器具,每年因馬桶水箱漏水損失水量上億立方米。

(5)水資源的保護與治理擴展閱讀:

我國水資源形勢

我國就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海河、遼河、淮河、黃河、松花江、長江和珠江7大江河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萬裏海疆形勢也不容樂觀,赤潮年年如期而至。在美麗的渤海灣,濁流迸濺,海面上漂浮的油污像一柄黑色火炬要燒毀海洋里的生命。

大量淡水資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資源只有南方水資源的1/4。除了缺水,水污染問題也較突出。根據2001年對我國七大水系斷面監測,達到三類水質可以進入自來水廠的最低要求的僅佔29。5%,而劣五類水質卻高達44%;

另外,我國淺層地下水資源污染比較普遍,全國淺層地下水大約有50%的地區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約一半城市市區的地下水污染比較嚴重。由於工業廢水的肆意排放,導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Ⅵ 水資源的污染與治理

2. 政府的支持是後盾 城市水系污染治理涉及面很廣,不但涉及到居民,還涉及到外地人員,涉及到部隊系統,涉及到少數民族,也會涉及到權利持有者的利益。因此,單靠水利部門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即使再加上環保部門,力量依然是蒼白無力的。需要市政府的強力支持,市政府也需要中央政府的支持。沒有一個強大政府的支持,許多強制性措施就難以行得通。 3. 污染治理需要法制 法律法規是人們共同遵守的准繩,應制定保護城市水環境的地方性法律,讓水系管理部門有法可依,依法行政,這樣一些事情做起來會容易一些。 (二)工程保障措施 1. 必須實施徹底截污、污/雨分流 根據實地調查結果,生活污水是水系最嚴重的污染源,將生活污水完全截留是治污的根本。另外,由於雨水管經常被用作排污管,所以實施污/雨分流也是重要措施。污水送入污水處理廠處理,雨水則可直接排入自然水體中,降低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污水可以通過河道排放。 2. 對老平房區進行搬遷改造 一般來說,城鎮新建居民區都有完備的下水道系統,都實施了污/雨分流。但是,老平房區房屋破舊,多數沒有下水道系統,而且污/雨不分,是造成河流污染的主要來源。不管從污染治理的角度還是從城市建設的角度,都需要對老平房區進行搬遷改造。 (三)市政管理措施 1. 加強城市衛生綜合管理 加強城鎮的綜合衛生管理,使街面保持干凈,減少因風吹、雨水等因素將臟物帶入河流。對自由市場、餐館、外來人口聚居區進行嚴格的衛生管理,對建設工地衛生實行嚴格監督,對產生污染的路邊小生意、洗車點或進行環境改造、或取締。 2. 環衛部門應提高管理水平 鑒於環衛部門職工向河道傾倒所收集的垃圾、大糞的情況客觀存在,環衛部門應提高管理水平,嚴格要求職工遵守規矩,教育職工明確自己的責任,對不守規矩、擅自污染環境的職工給與相應的處罰。 3. 合理布置垃圾處理站點、公共廁所 應健全垃圾處理站點網路(尤其是公共場所),讓人們垃圾有處可棄,減少因無垃圾站(箱)而導致的垃圾隨意丟棄。應在沿河設置一些公共廁所,讓在外活動的人們感到方便,減少因為沒有廁所而將河沿當廁所的現象。 4. 拆除一切造成污染的違章建築 對一切形成污染的沿河餐館、水上游樂廳等應取締。 (四)水資源調控措施 加強水源調配方面的研究 水資源不足是影響水質的重要因素,河水不流,水質就會惡化。應加強水源調配方面的研究,如何既節約水源又保護水環境是必須研究的課題。建設一批污水處理廠,應加強處理水的應用,處理廠與輸水管道應同時規劃、同時設計,將處理後的潔凈水引入河道,這樣既節約水資源又可保護水環境。 (五)公眾參與措施 1. 讓公眾參與河道環境管理 河道管理部門應建立與沿線居民的溝通渠道,定期訪問居民,公布舉報電話,讓居民有機會參與對污染源的監督,及時發現問題,進行處理。也可以實行「門前三包」等措施,目的是充分發揮群眾保護水環境的巨大熱情,對水環境實行有效的監督和保護。 2. 搞好大眾教育 對大眾加強保護水質的教育,沿河樹立一些警示牌,呼籲人們注意保護水質。另外,新聞媒體繼續對大眾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 然而在此過程當中有幾方面問題沒有得到足夠重視或未能有效執行: 首先,治理水污染的過程中要避免將水環境整治工作同行政強制措施完全等同起來。應該在整治的過程中更多地採用經濟手段,調動排污單位的內部積極性,使污染物達標排放和綜合治理成為企業主動的自發的自願的行為。這樣不僅能夠減少行政強制執行的費用,而且可以減少以至杜絕企業弄虛作假、追求形式上的達標和保留實質上的污染行為的發生,從而有效地提高有關法律法規執行的有效性。在通常意義上的引進經濟激勵措施、獎勵達標先進單位、為其提供政策優惠的做法之外,是否可以將水環境治理與清潔生產工藝技術的市場開發有效的結合起來,在停產、關閉數以千計的污染企業的同時創立和新建於環境保護有利的新企業新市場,使水環境整治工作同社會經濟其它方面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使環保工作不再對於工業企業的發展只是一味的否定,而是肯定與否定相結合。從長遠發展的角度看,工業走向環境健康化是世界發展的總體趨勢,清潔生產工藝的開發利用將在不久的未來占據巨大的市場份額。因此我們應該把握時機,爭取利用後進優勢,在促進環境質量改善的同時獲得經濟的更大發展。 其次,水污染的治理過程中還應避免將水污染防治與工業企業達標排放等同起來。中國是一個農村人口佔到70%的農業大國,且農業現代化程度較低。美國著名的化學家和環保主義者蕾切爾卡遜在上個世紀60年代所關注的農業污染問題在今天的中國仍然具有極為現實的指導意義。當我們對於我國大多數流域污染情況尋根求源的時候都會發現幹流和支流沿岸的農葯化肥及其它農業廢棄物肆意地向水體拋棄是構成水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往往正是這些不經任何處理就排向江河湖海的大量農業污染物在很大程度上須對水體的毒化問題負責。然而在水環境治理的實際操作中,我們幾乎看不見有關治理農業面源污染的舉措,更沒有像「零點行動」那樣富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治污行為發生。當然並不否定工業企業污染治理與農業污染控制本身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對於「15小」企業的治理一定范圍內斷絕了農業污染物的來源,然而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這還遠遠不夠;也並不否認農業的面源污染較之工業企業通常情況下的點源污染而言,控制的難度大得多,甚至近乎不可操作,然而不能因為該問題解決起來有極大困難而視其不存在。這樣只能造成對農業污染的默認,從而使問題擴大化。 水污染治理過程應當同生態環境的恢復和改善緊密結合起來。環境問題以其固有的全方位、多因子的特點區別於其它任何部門法所調整的對象,這就要求在整治水環境問題的過程當中首先要考慮到水污染問題的流域性,加強河流湖泊沿岸省市地區之間的協調和合作。這一點在淮河治理過程當中已經獲得重要的實踐經驗,應該在全國范圍內加以推廣。其次,水資源作為生態環境的一個重要成分對於人類生產生活都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價值,因而將水環境整治與水權概念的開發相結合,明確水資源使用的受益者和水環境問題的治理者無疑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對於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要實行全流域統籌兼顧的方針 ,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綜合平衡,做到微觀與宏觀相結合,促進水環境問題的根本解決。 自古以來,人類就是在水的滋養下生存和繁衍,今後也將同樣依賴於水資源而繼續存在和發展。無論社會如何進步,時代如何發展,我們都不可以水環境的惡化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發展,因為那將造成人類無法承受的惡果,並最終導致一切人類文明化為烏有。如果說過去的水環境問題是由於人類的無知導致的,那麼今天,我們已經逐漸清醒地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如果說已經造成的水污染及水生態環境的破壞是我們疏於管理的結果,那麼今天,我們已經在水環境治理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如果說已經完成的治理工作在遏制水環境惡化方面起到了可喜的積極作用,那麼今後的工作將更加艱巨和繁重,需要更完善的立法支持、更廣泛的社會參與以及更持久的全方位投入。水環境的現狀要求我們不懈地堅持治理工作,已取得的成績激勵我們更有信心地將治理工作開展下去。 水污染治理比防洪、抗旱難度更大,因為洪水的發生在時間上偶然性、在地域上有局限性,而水污染則是每時每地都存在。洪水、乾旱是天災,面對天災,人類更能團結一致,更能吃苦耐勞,更能相互幫助,更能激起一股熱情,1998年長江大水就是一個例證。水污染是人禍,是人引起的,治污會影響到部分人的利益,會涉及到社會中的方方面。 總之:節水從點滴做起!

Ⅶ 水資源保護及水污染防治

礦山開采和礦石選冶對水資源地的破壞和水污染都是嚴重的。開礦不可避免地要疏干、排泄一定的地下水,使地下水水位較原始水位大幅度下降,降低原有水源的供水能力。開礦也會不同程度地污染地表及地下水系,使之降低了使用功能。廢石與尾礦露天堆放,氧化淋溶可形成酸性水,酸性水及其攜帶的有害物質流入地表水系或滲入地下潛水層,污染水資源。選礦廠的廢水同樣也會對地表、地下水源造成污染。

陝西鳳縣四方金礦選礦廠的尾礦中有毒有害物質對水、土、植被造成了污染,危害人體健康。尾礦在尾礦庫中蒸發、滲透、沉澱、澄清、自然凈化,通過庫內溢流排到壩前回水池,在回水池用活性炭處理後,大部分經回水泵站用管道輸送至選礦廠磨礦、浸出供生產系統循環利用。為防止尾礦水污染環境,對外排放的尾礦水應採用石灰、次氯酸鈉和沉澱池處理法,在鹼性條件下,使氰化物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氣逸出,降低CN-濃度,金屬離子生成氫氧化物沉澱後達標再排放,采礦廢水經沉澱處理,採取以上措施可做到達標排放。對回用尾礦水採用活性炭處理,去除影響金浸出的部分重金屬,保證尾礦水循環利用於生產中,並同時回收了微量金,每年回收金達1 kg以上。該工藝設備簡單,投資少,成本低,且活性炭經處理可循環利用,從源頭上減輕了對西河的污染。

地表水系的污染往往是直接的,尤其是流動的徑流,會很快通過徑流自凈化作用而降低或消除污染。如果河床底泥中污染物達到飽和,污染河段就會加長,污染的范圍就會擴大,但總體而言,治理相對容易。而地下水的污染涉及到巨厚的滲透層及下滲通道的污染飽和,加之過程十分緩慢,因而地下水污染具有隱蔽性和難以恢復性。由於地下水的流速、補給、交換緩慢,切斷污染源後,仍需幾十年甚至數千年的時間,才有可能恢復。因此,地下水一旦遭到污染,便很難治理及恢復。如果人們飲用了受有害或有毒組分污染的地下水或食用了受污染土地生長的植物,對人體的影響將是慢性的長期效應,不易覺察。

神東礦區採用生物固沙和工程防護措施,在礦區烏蘭木倫河的支流考考賴溝、哈拉溝、石圪台溝等主要生產生活水源地實施了水源治理保護工程,在源頭層層設防,束水歸槽,完成了治理面積1467ha。經測定,治理前後,考考賴溝水源地水中含沙量由6.4 kg/t下降到0.2kg/t,哈拉溝和石圪台溝水源地水中含沙量由14.7kg/t下降到0.15kg/t,每年可節約水廠排沙費166萬元,兩年多即可收回治理投資。4個水源地每天涌水量41000t,治理後每年減少入河泥沙量15.6×104t。

為解決礦山廢水所造成的危害問題,必須採取各種措施和方法,嚴格控制廢水排放,盡量減少對周圍環境的水污染。

5.4.4.1 改善和處理廢水污染工藝技術

礦山廢水排放的特性,決定了廢水處理的原則是:採用有效簡便和經濟的處理方法,使處理後的水和重金屬等物質都能回收利用。故應做到以下幾點基本要求:

——改進工藝,減少污染源:改進工藝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杜絕或減少污染源產生的途徑。如某鉛鋅礦,過去一直採用氰化鈉作為鉛鋅分選的抑制劑,致使尾礦水和鉛鋅精礦濃縮溢流水含氰量大大超過排放標准,先後污染了幾千畝農田,造成了大量牲畜及水生物的死亡,現改成無毒浮選工藝,採用硫酸鋅代替氰化鈉,不僅減少了污染危害,而且也提高了選礦廠的經濟效益。

——循環用水,一水多用:採用循環供水系統,使廢水在生產過程中多次重復利用,既能減少廢水的排放量,減輕環境污染,又能減少新水的補充,節省水資源。如河北某銅礦,每天排放廢水達兩千餘噸,過去直接排入渤海,引起近海水資源的污染,後來該礦進行了選礦工藝改進,加高了尾礦壩,開鑿了1000多米地下隧道,架設了幾百米的污泥管道,使尾礦溢流水利用高差自流到選礦廠循環利用,使水的回收率達到90%以上,基本實現了廢水閉路循環使用。

5.4.4.2 控制礦山廢水排放量的有效措施

採取「防」、「治」、「管」相結合的方法,嚴格控制廢水的形成和排放,是控制和減輕水污染的積極措施。

(1)選擇適當的礦床開采方法:地下采礦時,選擇使頂板及上部岩層少產生裂隙或不產生裂隙的采礦方法,是防止地表水通過裂隙進入礦井而形成廢水的有效措施。露天開采時,應盡量避免採用陡峭邊坡的開采方法,以減輕邊坡遭水蝕及沖刷現象;及時覆蓋黃鐵礦的廢石,以防止氧化;下邊坡應留礦壁以防止地面水流入采場;可能情況下應回填采空區,以免積水;合理布置采礦場排水溝。

(2)控制水蝕及滲透:地下水、老窿水、地表水及大氣降雨滲入廢石堆後,流出的將是受嚴重污染的水。因此,堵截給水、降低廢石堆的透水性,是防止和減少水滲透的有效措施。高速水流經廢石堆時會出現水蝕現象,使水受污染。將廢石堆整平、壓實,修建導水渠,是防止廢石堆水蝕的有效方法。此外,利用某種化學物質噴灑硫化礦廢石堆表面,使之與空氣和水隔絕也是控制水污染的有效措施。

(3)控制廢水排放量:在乾燥地區可建造池淺而面積大的廢水池蒸發廢水,這對排水量大的礦山是減少廢水處理量的合理措施。

(4)平整礦區及植樹綠化:平整遭受破壞的土地,可以收到掩蓋污染源、減少水土流失、防止滑坡及消除積水的效果。植被可以穩定土石,降低地表水流速度,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水土流失、水蝕及滲透。讓廢水流經某些種植植物的地面後排入河流,也能使礦井水得到一定程度的凈化。

5.4.4.3 廢水處理系統和工藝流程

正確選擇廢水處理系統和工藝流程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廢水的水質及水量特徵是正確選擇處理系統的出發點。從廢水的種類來說,需要考慮採用混合處理還是單獨處理方式,或是單獨處理一定程度後再混合處理;從排水量及排水規律來說,需要考慮是否要設置蓄水池、混合池,是連續還是間歇運行等;從污染物質種類和濃度來說,需要考慮和分析的內容就更多,因為這是選擇處理方法和處理設備的主要依據,例如,當污染物為膠體時,要考慮採用混凝、氣浮、生物絮凝等方法;當污染物為溶質時,就要考慮採用化學沉澱、萃取、離子交換等物理化學方法;如果有幾種污染物存在,就要考慮用一種方法還是用幾種方法聯合處理問題;若污染物濃度足夠高,具有回收價值,就應選擇能回收利用有價值成分的方法。

——廢水處理後的利用或排放以及對水質的具體要求是決定和選擇處理系統的關鍵。提出若干技術上可行的處理方案,進行技術經濟綜合比較,認真分析和論證,確定出最優和次優方案,以備選用。

5.4.4.4 酸性礦井水污染治理方案擇優

某礦井排放的酸性水,水質pH值為2.6,總鐵含量為300mg/L,出水量為40~100t/h,該水如不經處理就外排,將會污染附近河流和農田,影響農作物生長,引發礦山與當地居民的矛盾。

對該礦所排酸性水污染可用以下三個方案加以治理。

(1)P1方案——石灰乳中和法:酸性水用耐酸泵提升到中和反應池,同時加入5%的石灰乳,與酸性水接觸反應,調節石灰乳加入量,控制pH值為6.5左右,再進斜管沉澱池進行泥水分離,上層清水排入清水池,或直接外排,污泥排放到污泥池,再用泥漿泵泵入污泥干化池,進行干化處理。此法操作較困難。

(2)P2方案——石灰石中和滾筒法:酸性水用耐酸泵提升到裝有一定粒徑(粗粒、細粒)的石灰石的中和滾筒內,與石灰石充分反應後其pH值達6.2左右。出水加入絮凝劑,進入沉澱池進行泥水分離,上層清水排入清水池回用或外排,污泥排放到污泥池,再用泥漿泵泵入污泥干化池,進行干化處理,此法操作較簡單。

(3)P3方案——石灰乳-石灰石中和塔法:酸性水先與石灰乳中和到pH值為4 左右,使鐵基本上形成Fe(OH)2,然後進入石灰石中和塔進行中和反應,出水pH值達6.0以上,然後進入沉澱池進行泥水分離,上層清水排入清水池回用或外排,污泥排放到污泥池,再用污泥泵泵入污泥池,進行干化處理,此法適合處理各種酸性礦井水,尤其是水中含Fe2+較多時適用,可減少石灰用量,勞動條件也有所改善。

用多目標模糊決策法對上述三個可行方案進行擇優,即三個被評價方案的集合為:U={P1,P2,P3}

選用以下4個評價因素指標:①工程總投資 fl;②運行費用 f2;③出水 pH 值 f3;④工作條件f4

其中工作條件一項屬定性指標,由專家給出評分,好的記0.85 分,較好的記0.55分,不太好的記0.25分。

各因素的重要程度權值模糊子集:A=(a1,a2,a3,a4)

各因素的重要程度權值a1、a2、a3和a4,可用以下三種方法確定:①德爾斐法(專家評估法);②專家調查法;③判斷矩陣分析法。不論用哪種方法,對參與專家要求有淵博的專業知識,且富有實際工作經驗,熟悉並掌握所研究問題的全部具體情況。

根據以上所提出的有關數據可得各方案的因素指標矩陣F(表5-8)。

表5-8 各方案因素指標矩陣F

5.4.4.4.1 加權相對偏差距離最小法擇優

各因素指標權值模糊子集:

A=(a1,a2,a3,a4)=(0.10,0.30,0.40,0.20)

我們把第i個方案的第j個因素指標值記為fij,則得m個方案的n個因素指標矩陣F。

中國西北地區礦山環境地質問題調查與評價

由各方案的因素指標矩陣F 得知,各因素指標的標准值(三個方案中最有利的值)向量為:

fi°=(f1°,f2°,f3°,f4°)=(86.9,0.39,6.5,0.85)

式中: fimax為各方案第i 項因素指標中最大指標值,即 fimax=max(fi1,fi2,fi3,…,fim)

fimin為各方案第i 項因素指標中最小指標值,即 fimax=min(fi1,fi2,fi3,…,fim)

中國西北地區礦山環境地質問題調查與評價

正指標是指指標值越大方案越優的因素指標,負指標是指因素指標值越小方案越優的因素指標,我們把δij稱為相對偏差值,稱f°為標准值。

得出相對偏差模糊矩陣Δ:

中國西北地區礦山環境地質問題調查與評價

例如:

,根據加權相對偏差距離公式,即

中國西北地區礦山環境地質問題調查與評價

代入數據:

中國西北地區礦山環境地質問題調查與評價

同理算出d2=1.114,d3=1.791

加權相對偏差距離最小法是以dj最小的方案為最優,因為min(d1,d2,d3)=d2,所以P2方案為最優,P1方案次之,P3方案最差。

5.4.4.4.2 定量指標綜合決策法擇優

據三個方案各因素定量指標矩陣:

中國西北地區礦山環境地質問題調查與評價

式中:di為第i項因素級差值,

γij為就第i項因素著眼對j個方案的評價值。

代入有關數據算出d1=30.222,d2=0.044,d3=0.556,d4=0.667,進而算出各個γij值,三個方案的4個評定值組成一個評價模糊矩陣:

中國西北地區礦山環境地質問題調查與評價

已知因素重要程度權值模糊子集

=(a1,a2,a3,a4)=(0.10,0.30,0.40,0.20)

採用加權平均模型M(·,+)對方案進行評價:

=

=(b1,b2,b3)

其中

代入數據:b1=0.10×1+0.30×0.1+0.40×1.0+0.20×0.1=0.550

同理算出:b2=0.604,b3=0.406

max(b1,b2,b3)=b2,b2對應方案P2。模糊綜合評價中,按照最大隸屬度原則,方案P2為最優,方案P1次之,方案P3最差,這一結果與加權相對偏差距離最小法所求得的結果相同。

Ⅷ 如何保護水資源

保護環境,清理水源垃圾,不要隨意傾倒生活垃圾,從源頭凈化水源。減少水污染版,是水質的關鍵保證權節約樹木,不要濫砍伐森林,防止水源的枯竭。提高水的再循環、再利用,使其發揮最大功效。加強保護水資源的宣傳力度。

在使用水資源的同時產生了大量的工業廢水,有的企業沒有對工業廢水進行凈化而惡意排放廢水,對於這樣的企業各級政府必須採取措施立即停止生產,令行禁止。

(8)水資源的保護與治理擴展閱讀:

隨著科學事業的逐漸發展,廠房高樓的逐漸增多,水短缺問題越來越嚴重。隨著人類的破壞,原來的那個蔚藍色的「水晶球」已經不再明澈,不再蔚藍了,即將乾枯。

雖然地球71%表面覆蓋的是水,但是其實淡水資源只佔了地球總水量的2%左右,而可被人類利用的淡水總量只佔地球上總水量的十萬分之三,占淡水總蓄量的0。34%。由此可見,地球上可被利用的水並沒有人類想像的那麼多,如果讓它們繼續遭到人類的摧殘,早晚有一天,它會消失的。

現代水利工程,如防洪、發電、航運、灌溉、養殖供水等在發揮一種或多種經濟效益的同時,對工程所在地、上下游、河口乃至整個流域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都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也可能造成一定范圍內水資源破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水資源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