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為什麼要治理霧霾

為什麼要治理霧霾

發布時間: 2020-11-22 17:39:20

『壹』 我們要從根本上治理霧霾中的根本是什麼意思

治理霧霾要從根本上治理就是需要從源頭治理霧霾,霧霾的源頭有工業二次污染、汽車尾氣、還有二氧化碳污染物等。解決了根本發生源才能是徹底的治理霧霾。像長沙有在使用湖南九九礦安霧炮車上街流動除塵,這也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治標就是已經污染了我們再解決,而治本就是我們要怎麼控制揚塵的產生,這是不同的方式做法。

『貳』 為什麼治理霧霾要督政

「政」是說了算的管理層,找說了不算的,能解決問題嗎?

『叄』 霧霾治理為什麼沒有成效

地球大氣對流層有著無數種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人們能感覺到的和看到的是風雨雷電霧等大氣對流層的物理變化,而感覺不到和看不到的是對流層的化學變化。在空氣濕度小時,大氣對流層是產生物理變化過程,而空氣濕度大時,大氣對流層是產生化學變化過程。大氣對流層的物理變化是在啟動凈化功能,而大氣對流層的化學變化是在啟動污染功能,霧霾就是在空氣濕度大而產生的化學變化。

霧霾成分:微小塵粒、硫酸、硝酸、氮氧化物等。其中:有機氣溶膠45%、硝酸鹽24%、硫酸鹽15%、氨鹽12%、氯化物4%。科學家專家們不知霧霾成分是怎樣形成的,於是就胡亂猜想大膽論述,使得霧霾真正形成機理更加霧霾了,科學家專家們永遠無法治理好霧霾,他們是真正的科學霧霾。硫酸鹽來源硫:燃燒形成二氧化硫,遇水蒸氣形成亞硫酸,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硫酸鹽。硫應用於:橡膠、建材、醫葯、農業、釀酒、製糖,潤滑劑、殺蟲劑等。其中:肥料、火葯、火柴、抗真菌劑都要添加硫。機動車輪胎成分:橡膠、聚合物、硫、碳黑、及其他化學物質。以北京市為例北京市2016年機動車保有量是571.8萬輛,每一輛機動車輪胎在一天的行駛過程中磨損掉2克的橡膠粉末,那麼571.8輛機動車一天就會向路面散落1萬多公斤的含有「硫」的粉末,這1萬多斤的含有硫的橡膠粉末會被行駛的機動車帶入空氣中。鋼鐵廠、鋁合金加工廠、鍍鋅廠、建築工地、電焊、機動車磨損等等都會向空氣中散發金屬氧化物。空氣中的金屬氧化物與空氣中的硫在水蒸氣的催化下形成「硫酸鹽」硝酸鹽來源生活污水垃圾糞便是「硝酸鹽」的主要來源,據測試:1升生活污水在自然降解過程中可產生110毫克的「硝酸呀」,1公斤的垃圾糞便可產生492毫克的「硝酸鹽」。食品、燃料、煉油等工廠排出大量的含「氨」廢棄物轉化為「硫酸鹽」。氨鹽的來源農貿市場、水產品市場、飯店酒店的殘渣剩飯等發酵產生「氨鹽」。氣溶膠的來源北京市常駐人口2172.8萬人,7百多萬戶、大中小38000家,各單位食堂、3000家印刷廠、噴漆噴繪單位、傢具製作廠、各種油料加工、12家殯儀館、皮革廠等等都會向空氣中排放大量的油煙,空氣中大量的油煙就會將空氣中的各種顆粒物粘合在一起形成「氣溶膠」。中國向來崇洋媚外,科學上更是以外國為標准,治理霧霾更是照搬外國模式,這真是可笑可悲可氣可恨!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與外國人是不一樣的,外國人麵包、熱狗、三明治、牛奶等就是飲食,這些產生的油煙是非常小的,而中國人哪一家不炒菜能行,北京市7百多萬戶一天炒菜所排放的油煙量是外國的多少倍,還有中國人的殘渣剩飯量是外國的多少倍,這大量的殘渣剩飯又造成多大的污染。霧霾治理只控制汽車尾氣和工業廢氣等是消極的,不合理的,更是不科學的。學外國,照搬外國治理霧霾模式更是混蛋的做法。霧霾是集萬家污染在一起而形成的,治理霧霾更要根據中國人的生活習慣。不能為了怕污染不讓千家萬戶炒菜,不能怕污染關閉所有的污染工廠,不能怕污染禁止所有的機動車排氣,要想辦法讓這些污染源盡量減少污染。

『肆』 國家為什麼不治理霧霾

因為治理霧霾,就要關閉污染的化工企業,中國就指望這些企業賺錢,科技技術我們還不行。再就是污染嚴重了,凈化設備就可以銷售了。也可以增加稅收。越污染,口罩,凈化設備,新風系統,醫院,都可以賺錢。尤其是醫院可以通過霧霾賺很多錢給國家。

『伍』 霧霾出現的原因是什麼怎麼治理具體措施

形成的原因:霧霾天氣主要是發展方式粗放、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不盡合理造成的,其根源還在化石能源,一個是燒煤,一個是燃油,另外發展方式比較粗放,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1] 具體原因如下:1. 大氣空氣氣壓低,空氣不流動是主要因素。由於空氣的不流動,使空氣中的微小顆粒聚集,漂浮在空氣中。2. 地麵灰塵大,空氣濕度低,地面的人和車流使灰塵攪動起來。3. 汽車尾氣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些年城市的汽車越來越多,排放的汽車尾氣是霧霾的一個因素。4. 工廠製造出的二次污染。5. 冬季取暖排放污染物。
治理霧霾最主要的方法是減少排放。目前各種化石能源的大規模使用是造成霧霾天氣的最主要原因。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霧霾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減少排放。大家想想,發電需要燃燒煤,而實際上被燃燒的煤只有不到30%被轉化成了電能,其餘的都被排放了。提示:出門帶上普衛欣來自美國,官網京@@2D可找;汽車、輪船等機械需要石油,同樣的,發動機也只是將不足30%的石油轉化成了動力,其餘的也都被排放了。也就是說我們使用能源是「大手大腳」的,利用的少,排放的多。減少能源的使用是不現實的,而清潔能源遠不能滿足需求,且價格昂貴。如果現有能源能利用70%,而排放30%的話,環境問題與能源問題會同時得到解決,人類社會也會得到可持續的發展。目前,網路上披露了一種非傳統的發動機,是中國人發明的,名叫「往復式轉子發動機」,有望實現人類的這一願望。期望這種機械能早日面世。還有,就是多植樹。

『陸』 政府治理霧霾 政府為什麼要治理霧霾

PM2.5被稱為細顆粒物,指比2.5微米還要小的空氣動力學分類污染物。
這類顆粒物不同於可吸入顆粒物Pm10,在人的呼吸道無法被阻攔。不論鼻毛、氣管纖毛都無法過濾,直接進入肺泡,並參與肺血交換進入血液循環。聯合國和WHO研究成果是PM2.5可以通過血腦屏障影響人的全身。所以高強度霧霾對心腦血管病人危害尤其嚴重。
中國社科院聯合中國氣象局發布《氣候變化綠皮書》,報告稱霧霾天氣影響健康,除眾所周知的會使呼吸系統及心臟系統疾病惡化等,還會影響生殖能力。目前來看,霧霾對人類健康最直接的危害主要還是增加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霾天氣引起的健康影響主要以急性效應為主,主要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結膜炎、支氣管炎、眼和喉部刺激、咳嗽、呼吸困難、鼻塞流鼻涕、皮疹、心血管系統紊亂等疾病的症狀增強;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入院率增高。此外,霾天氣還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一些間接影響。霾的出現會減弱紫外線的輻射,如經常發生霾,則會影響人體維生素D合成,導致小兒佝僂病高發,並使空氣中傳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強。霾天氣還會影響人們的心理健康,使人產生壓抑、悲觀等不良情緒。
而霧霾副產品光化學煙霧,可以說積聚了劇毒的可致癌物,是霧霾造成的最危險的人類健康危害。

『柒』 我國政府為什麼要高度重視霧霾的治理

1、影響健康。生活在灰霾天氣可出現咳嗽、頭暈、乏力等不良反應,同時可吸入顆粒物能直接進入人體呼吸道和肺部誘發病症。灰霾天氣還可導致近地層紫外線輻射減弱,易使空氣中傳染性病菌活性增強,導致傳染病增多。
2、形成酸雨。灰霾本質是「細顆粒物污染」,主要來自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等氣體污染 PM2.5全知道概況來源監測危害防護物經過一系列化學反應所形成「二次污染物」。研究表明,灰霾組分中含水量很少,由硫酸、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廢氣污染物形成酸霧卻較多,含有可溶和不可溶污染物濃度很高。
3、農業減產。灰霾天氣對農業也有不利影響。研究表明,污染嚴重時候,會影響太陽輻射,不利農作物吸收太陽光,導致農作物減產可達25%。
4、引發事故。灰霾天氣出現時,空氣質量差,視野能見度低,容易引起交通阻塞,繼而發生交通事故。

『捌』 治理霧霾需要的是什麼這么嚴重的空氣質量為何

霧霾是霧和霾的組合詞。霧霾常見於城市。中國不少地區將霧並入霾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現象進行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
霧霾是特定氣候條件與人類活動相互作用的結果。高密度人口的經濟及社會活動必然會排放大量細顆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過大氣循環能力和承載度,細顆粒物濃度將持續積聚,此時如果受靜穩天氣等影響,極易出現大范圍的霧霾。
本人在科麗艾從事空氣凈化工作多年。這是中國在走工業化道路過程中——西方工業化過程中也犯過這種錯誤——如果我們淘汰落後產能可以避免——但是我們沒有避免——的產物。1943年——1952年,美國洛杉磯因工業廢氣、汽車尾氣嚴重污染發生光化學煙霧事故,這就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洛杉磯煙霧」,性質與北京華北各大城市的霧霾很相似。倫敦在兩次次工業革命中成為著名的霧都,所以,所謂的霧霾,從世界工業進程中看,是一個工業化的惡果。但是,西方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之後,基本上以信息技術、清潔能源為主的發展模式已經擺脫了這個怪圈,但是,中國由於缺乏技術和科技投入,使得我們的工業化還是按照西方舊模式進行,追求數量,追求GDP,所以,霧霾在中國短時間內難以有效控制。
發達國家以不再發展生產污染嚴重的企業,而且有這樣的企業也都關掉了.這些企業都轉移到了中國和其它發展中國家來,因此中國也被稱之為世界工廠,污染嚴重也是必然的結果。

『玖』 我國為什麼要大力加強霧霾等大氣污染治理工作 思想品德

霧霾天氣的危害
(一)影響健康。生活在灰霾天氣可出現咳嗽、頭暈、乏力等不良反應,同時可吸入顆粒物能直接進入人體呼吸道和肺部誘發病症。灰霾天氣還可導致近地層紫外線輻射減弱,易使空氣中傳染性病菌活性增強,導致傳染病增多。
(二)形成酸雨。灰霾本質是「細顆粒物污染」,主要來自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等氣體污染
一是對主要污染源進行控制,包括對揚塵污染控制、機動車尾氣污染控制、燃煤污染控制、區域聯防聯控等。
二是加強灰霾天氣預測預報,如開展灰霾天氣預測預報方法研究和業務平台建設,為公眾提供防禦指引,為政府實行動態調控環保措施決策服務
三是根據氣象條件動態調控,加強與氣象部門合作,根據氣象條件預測,對主要污染源實行動態調控。[美國進口普衛欣天貓有]
(三)治理措施
一是政府完善法律。國外治理大氣污染立法先行,現已形成完備的法律體系。目前,我國大氣污染立法尚不完善,應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已實施13年的《大氣污染防治法》亟待修訂, PM2.5控制的法規體系。如在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中增加區域聯防聯治內容,加大機動車尾氣治理力度,通過立法修訂機動車尾氣排放標准等
二是經濟結構調整。我國是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耗結構,化石能源佔中國整體能源結構92.7%。面對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以化石資源為代價的傳統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亟需由「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轉型。而避免燃煤污染的治本之策,就是要使用清潔能源,從源頭上減少污染排放。
三是企業節能減排。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就是要『倒逼』企業轉型升級。企業要推進清潔生產,靠科技的投入轉變生產方式,使用天然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減少污染氣體的排放,進而實現節能減排。
四是提倡低碳生活。節能減排是需要全民參與的事業,每個人都應該增強減排意識。需要全面實施綠色轉型,包括發展觀念、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轉型。就每個公民而言,環境的清新需要每個人的力量。從自己開始,努力做到低碳生活、綠色出行、綠色消費,自覺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拾』 政府為什麼要為治理霧霾制定相應方案並採取相應措施得原因

現在霧霾太嚴重了,霧霾的危害具體有多大?這在科學界其實並沒有確切的定論。柴靜在《穹頂之上》一片中引用了前衛生部長陳竺的研究,認為每年因空氣污染而早死的中國人約有50萬(其實陳的原文是35-50萬)。但是這只是很粗略的估計,由於缺乏更詳細的研究數據,我們很難知道這樣的結論可靠度究竟有多少。

在整個科學界,對於PM2.5危害的研究也才剛剛有所進展。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其實並沒有發現大氣細顆粒漂浮物對於肺癌有什麼關系,2013年,當鍾南山宣稱空氣污染導致肺癌增加的時候,還遭到了方舟子的批駁。直到2013年底,根據幾個最新的調查,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才首次把大氣污染物列為一級致癌物。

不過,這些調查大多都是在西方國家做出的,而中國的PM2.5濃度往往是這些國家的幾倍甚至十幾倍。按照Turner等人的研究,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的PM2.5濃度,會導致肺癌死亡率上升15%-27%,按照這個演算法,光是大氣污染一項,就能導致中國的肺癌死亡率比歐美高出300%以上。但在實際情況中,中國的肺癌死亡率雖然略高,卻遠未達到如此誇張的程度。所以這些研究中發現的線性關系,能不能簡單地拷貝到中國,還是比較有疑問。

當然,很多人可能要說,知道PM2.5有害不就好了嗎?至於它每年究竟導致10萬人還是50萬人死亡,有多大意義嗎?

但這恰恰是在公共決策層面至關重要的一點。如果不把霧霾當做私人恩怨,我們必須知道我們為霧霾付出的具體成本大約是多少。因為社會的決策,它不是講溫馨講情懷講故事,任何一個社會選擇的背後,往往都是冰冷的經濟學核算。很少有東西是無本萬利的,任何選擇都有得有失,我們要討論的,是它「值不值得」。

柴靜自己曾在博客里寫過一篇關於DDT的故事:當年農葯DDT被發明出來,用來消滅蚊蟲,減少瘧疾。但是1962年,蕾切爾·卡遜發表了著名的《寂靜的春天》,指出DDT致癌,並污染環境。《寂靜的春天》後來幾乎成了環保主義者的聖經,並最終導致了DDT的全面停用。

聽上去棒極了,但可惜,DDT停用之後,又沒有同樣有效的葯物來對付蚊蟲,這使得非洲瘧疾的發病率飆升,僅南非的一次瘧疾大爆發,就導致了至少10萬人的死亡。因為DDT的禁用,到了2000年,世界上至少有3億瘧疾患者,每年導致超過100萬人死亡,相當於每天都有「7架坐滿兒童的波音747失事」。

為此,科學家們開始呼籲重新使用DDT,南非在2003年採納建議,並迅速把瘧疾死亡人數降到50%以下。後來,連世衛組織都開始號召非洲國家重新使用DDT。

但此時,已經有大約2000多萬人死於瘧疾之下。後來著名作家邁克爾·克萊頓曾說,《寂靜的春天》一書所殺的人,大概比希特勒還多。

在這里,我並不是要對環保黨進行什麼非議。把柴靜自己曾講過的這個故事拿出來,無非是想說明,當進行一項公共決策時,我們不能僅僅只是訴諸感情。DDT污染環境好不好?當然不好。但是如果污染環境能夠拯救2000萬條生命呢?我們這里要問的是「值不值」,而不是「好不好」。所以,光是大罵一樣東西「很壞」是不夠的。我們至少應該追問三個問題:它「具體有多壞?」,「有沒有更壞的?」,以及」沒有它會不會更壞?」

霧霾問題也是一樣。但凡是個正常人的,恐怕沒有誰會喜歡霧霾,誰都知道霧霾對健康不好。但只有定量地做出分析,我們才能搞明白,在公共資源投入上,如何分清輕重緩急。比方說,如果要具體地應對空氣對人們的健康影響,我會建議更多地關注吸煙問題。從科學角度來說,吸煙對於健康的影響要遠比PM2.5來得明確,在所有的肺癌中,大約60-80%是由於吸煙所引起,而室外大氣污染恐怕不到10%。實際上,吸煙也是產生PM2.5的過程,一支煙就能產生濃度相當於633微克/立方米的PM2.5。而中國每年因吸煙而致死的人數,在120萬以上。

有人說,吸煙是個人的自由選擇,不能和空氣污染相比。但真的是這樣嗎?中國有88%的人在家裡被動吸煙,60%的人在公共場所被動吸煙,30%的人在工作場所被動吸煙。特別是在不吸煙的婦女當中,因為二手煙而患上肺癌的概率,恐怕還要高於大氣污染。中國每年有約10萬人死於二手煙,光是這一點,就不比燃煤造成大氣污染的危害小多少。

公共場合禁煙在中國難以徹底貫徹實施

可以說,在今天的中國,當你開始擔憂孩子的呼吸時,煙草是遠比霧霾更嚴重,也更緊迫的問題。很多人不知道,中國的PM2.5數值在過去的十年中,其實都是逐漸下降的(之所以最近才鬧得凶,只不過大家以前不知道而已),但吸煙人數卻正好相反,它還在上升,尤其以青少年和女性為甚。

然而在媒體宣傳上,霧霾卻遠比控煙要更受重視。從2012年開始,霧霾就是媒體最喜愛的話題之一,查查網路指數就知道,它受關注的程度遠高於控煙。誠然,煙草也是政府壟斷,且利益牽涉極廣的行業,在現實中也很難一下子改變,但在媒體關注度上有如此巨大的差別,這不免會產生一些誤導作用。這里並不是說不能關注霧霾,只是說當我們把健康問題和霧霾掛鉤起來的時候,最好有一些定量的概念,才能更客觀地進行相關的討論。

其次,真正關心公共問題的人應當能夠理解,很多事情並不是非白即黑,有百利而無一害。就像DDT的問題上一樣,我們要討論的並不是DDT是否有危害,而應該是DDT帶來的好處是否能夠抵消,甚至超過它的危害。這就是所謂的tradeoff,或者叫做利害權衡。我們歷來的討論中太缺乏這種精神,一件事情要不就是百分百的偉大光榮正確,要不就是百分百的十惡不赦。我原本期待《穹頂之下》能夠更深入、更客觀地來比較在霧霾問題上的各種利弊,但是它似乎在這方面並沒有做得太多。

在漫天霧霾的同時,北京也是全國人均壽命最高的地區之一

在片中,我們反復看到對於環境問題單方面的大幅渲染。柴靜把她的女兒關在屋子裡,面對著外麵灰濛蒙的天空:這個城市會傷害我嗎?答案是:會。但問題是,它更會在其它方面補償你。就PM2.5的濃度而言,雲南是全國環境第二好的地方,而北京則是倒數第二。然而,北京和雲南的人均壽命卻恰好倒了個個:北京全國第二長壽,平均壽命80.18歲,雲南則倒數第二,平均壽命只有69.54。這就是經濟發展,醫療資源的增長帶來的好處,它遠遠地抵消了環境帶來的危害。

如果我能夠選擇,我情願讓孩子出生在霧霾蒙蒙的北京,而不是山清水秀的雲南。這樣,如果運氣不是太壞的話,他能陪伴自己的家人多度過十個溫馨的年頭。

而很顯然,大批的人跟我做出了同樣的選擇。他們頂著霧霾,忍受著高房價,源源不斷地從各地向北京涌來,使得北京的總人口在十年內增加了一半。他們是不知道霧霾不好嗎?當然知道,只不過他們做出了自己的tradeoff,他們認為相比於其他好處來說,忍受霧霾的代價是「值得付出」的。

我一直希望能看到公眾進行比較認真的討論,即從定量角度來看,霧霾到底值得用多少GDP去「換取」?而不是永遠單方面的發泄,要不就不惜一切要發展GDP,要不就不惜一切要環保。在經濟學上,沒有什麼東西是值得「不惜一切」,或者以無窮大的代價去換取的,我們的決策也應當是兩種訴求的平衡。有人說,用健康來換取經濟的發展,又有什麼意義呢?但問題是,不發展經濟,這也是要用健康,甚至生命的代價來換的啊。

正如上面說的,經濟水平是決定人均壽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對於「健康」的影響要遠遠超出了霧霾的污染值。經濟不發達的省份,哪怕再「環保」,你的平均壽命也要比污染大省低。在中國,東部省份平均每個人能比西部多活十幾歲。事實上,如果做回歸分析的話,各省的PM2.5濃度和人均壽命甚至是正相關的,也就是PM2.5越高的地方,人均壽命反而可能越長。這並不是說PM2.5對健康有好處,而是說在污染高的地方,往往經濟也比較發達,它對你健康的「補償」要大於污染帶來的損害。

關於中國各省經濟和平均壽命的關系,有過一些粗略的分析。有人建立過線性模型,大約認為人均GDP每增長1000元,能換來當地0.3歲的壽命增長。而霧霾造成的健康損失呢?之前有科學家發表論文,認為北方因為供暖燒煤導致平均損失5.5年的壽命,但並未獲得廣泛認可。最近又有人做了推算,認為PM2.5導致了我國74個城市中的居民平均「減壽」1.48歲。

把這兩個數聯系起來,我們會得出很有意思的結論,就是如果我們能以不超過人均5000元GDP的代價消滅「霧霾」的話,那就是劃算的(2014年我國人均GDP約4萬5)。而如果我們為了消滅霧霾,導致GDP的損失超過了人均5000元,那從「健康」角度來看,反而得不償失。因為大量的資源花在了環保上,或許會導致醫療衛生設施的不足,反而導致人均壽命降低。

當然,這只是非常粗略的計算,其中的數字和邏輯顯然是不嚴密的。這里只是想說,霧霾治理問題應當是一個經濟學上的收益-損失分析問題,而不是工業黨和環保小清新們的整天對罵。這里的損失和收益不僅僅只是錢,談錢也許太俗,我們來談命。霧霾會導致人早死,這是命。但是,如果為了消除霧霾造成大面積失業,就不會鬧出人命了嗎?最近《柳葉刀》的精神病學期刊上發表文章,認為失業率是影響自殺的重要因素之一,在63個國家的調查中,每年大約有4萬5千人因為失業而自殺。我們願意以多少命來換多少命?這就是殘酷的現實決策的問題。

再比如,霧霾是中國快速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副產物之一,《穹頂之下》里對如今城鎮化的規模進行了質疑,但是,中國真的已經過分城鎮化了嗎?顯然是沒有嘛。2014年,中國的城鎮化率才54.77%,還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城鎮化中涉及的也不僅僅是錢,也有大量的人命。20年前,中國農村女性的自殺率之高,一度引得全球矚目,而隨著快速的城鎮化,中國婦女的自殺率快速下降,從每十萬近30人下降到如今的每十萬不到10人,光這一項,每年就挽救了約6500條生命。當我們抱怨城市化帶來污染的時候,也把這些人加到天平上吧。

還有嗎?有的。如今中國每年出生1600萬人口,而男女比例竟然達到了驚人的1.17:1,導致未來的「光棍」問題成為熱點話題。但在這背後,每年多少女嬰還未降生就離開了人世呢?假設正常的男女比例是1.06:1,很容易得出,每年因為「重男輕女」等觀念而導致的「被殺女嬰」大約有80萬之多(「被殺」也包括提前流產等)。這些人的命應該怎麼辦?慢慢等待觀念的改變和風俗的改變嗎?也許正如柴靜說的那樣,我們不應該再等待,不應該再推諉。城鎮化是最有效地解決男女歧視問題的方案,通過進一步的快速城鎮化,我們可以挽救這每年80萬無辜的女孩。如果這會進一步加深環境的污染,這值不值得?

可能又有人要說了,《穹頂之下》正是在告訴我們,追求GDP不一定代表污染,追求經濟進步不一定會產生霧霾啊。但正是在這一點上,柴靜並沒有能夠說服我。因為這個口號太誘人了,太理想了,太完美了,太多的人都曾經許諾過這樣的烏托邦,所以我不得不以極為警惕的心態來接受,以極為小心的態度來看待她的論證。歷史已經告訴我們,當極端的理想主義者影響國家決策時,最終會導致什麼樣的結局。

中國要從煤炭時代進入油氣時代?

但在全片中,我所能歸納出的,無非是這樣幾條提議:首先是明確執法主體,加強環保部職權,有法必依,對此我舉雙手雙腳贊同。但這究竟會對經濟發展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並不構成論證關系。從片中我所能得到的結論,無非是眾多小鋼鐵廠如今利潤極薄,再一加強環保就要紛紛倒閉了,所以乾脆停止補貼,把這些落後產業淘汰,然後就能自動升級為既不污染環境,又能保持經濟不倒退的高級產業了。至於新的產業是否能容納相同的就業人口,能在多久之內完成,是不是符合經濟需求,這只能靠自己想像。從歐美的轉型歷史來看,我對此是抱有懷疑態度的,當然這又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在此不詳細展開。

其次,是能源轉型,這條就把我徹底驚住了。作為一個煤多油少的國家,柴靜居然建議中國放棄煤炭,而轉向需要嚴重依賴進口的石油和天然氣。但這需要多少成本呢?可行性又如何?對此卻隻字未提。當然我承認,這樣龐大的問題不可能在一部短短的紀錄片里說清楚,但《穹頂之下》隨後拋出的兩個說法卻有點匪夷所思。首先是認為只要打破「三桶油」的壟斷,石油產業就能自己進行創新,提高品質,減少成本。我在這里不去揣摩這是不是適應當下形勢的又一盤「大棋」,我也不反對打破石油行業的壟斷,但我強烈懷疑打破壟斷之後,行業就能自動創新的說法。柴靜似乎忘記了,她所反對的煤炭行業,正好是打破壟斷,充分競爭的呀,為什麼質量越來越差,反而不見創新呢?

其次,是說打破壟斷之後,我們很快就能探明更多的油氣儲量,天然氣產量很快就可以翻番。這番聽上去頗有些大躍進氣派的言論究竟有何根據,我無從得知。但《穹》片隨後用了英國作為論據,說英國自從1952年倫敦污染事件之後,很快從煤炭轉型到了石油,並從此實現了環境的改造。事實本身我不否認,但《穹》片沒有提到的是,英國雖然在1956年通過了空氣清潔法,但直到70年代發現了北海油田之後,石油占能源的總比例才飛速上升。而要把我國的未來能源寄託在發現一個新的,未知的大油田或者大氣田之上,我總覺得有些不太可靠。所以不好意思,想要說服大家接受這一點,柴靜恐怕還得再舉出更多的證據才行。

實際上,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用煤還是用石油,這並不對空氣污染問題造成本質上的影響。我國的煤電廠,其環評標准本身是極為嚴苛的,只要能夠徹底執行,並不對環境產生大的壓力。事實上,今天在英國,煤炭占能源結構的比例反而又在逐漸上升。所以實際地說,要想治理霧霾,並不意味著一定要放棄煤炭。比較有效的辦法反而是關停更多的小火電廠,留下少數易於監督管理的大電廠,實行嚴格的環保標准和監督。原則上,這仍然是一個成本的問題。至於《穹》片中未提到的更多清潔能源,如水電、風電、核電、太陽能等,自然也都可以在考慮之列。

但這些仍然並沒有解決我之前的疑問,也就是《穹》片中並沒有提出可靠的證據,來證明中國可以很快地邁入又發展經濟,又不產生污染的階段。因此,作為一種呼籲,我認同柴靜的努力,她讓更多人開始關注環保問題,這當然是極好的。但對於她的觀點,我仍然抱有懷疑的態度。作為一個公共政策的討論,我希望能看到更多的,更詳細的關於霧霾治理的成本和收益討論,我希望大家能更多地來權衡其中的利和弊,而不要訴諸沖動,理所當然地把「霧霾應該不惜一切代價治理」作為默認前提。畢竟情感攻勢之後,理性才是實際解決問題的工具。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