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洛杉磯治理霧霾

洛杉磯治理霧霾

發布時間: 2021-03-05 10:29:14

『壹』 洛杉磯治理霧霾的過程是怎麼樣

①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洛杉磯治理霧霾耗費將近 70 年時間,需要克服來自利益集團和社會團體的重重阻力.說明霧霾治理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經歷曲折的過程.②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洛杉磯霧霾治理工作在嚴格的立法、 執法的推動和民眾的 廣泛參與下,取得了這場環保革命的勝利.③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准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霧 霾問題的積累是個長期過程,解決問題也需要長期過程.
天貓美國普衛欣提示:霧霾天氣出行記得做好防護。

『貳』 洛杉磯霧霾治理半世紀,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鑒

治理霧霾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

1955年9月洛杉磯發生了最嚴重的光化學煙霧污染事件,兩天內因呼吸系統衰竭死亡的65歲以上的老人達400多人。這時政府才開始意識到霧霾的嚴重性。加州州長奈特(Goodwin J. Knight)於是指派一名專家巴克曼(Arnold O. Beckman)成立一個委員會負責空氣治理。

在經過一系列調查後,巴克曼的委員會提出了六條建議,其中包括放緩重污染行業的增長,建立高效公交系統,逐步淘汰使用柴油車等。在此後的幾年,洛杉磯政府開始著手解決污染問題,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成果有限,這一情況直到1970年《清潔空氣法案》(Clean
Air Act)的出台才改變。


「1970年的《清潔空氣法案》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在這之前洛杉磯的監管者在面對全國性的汽車和石油巨頭時往往有心無力,但《清潔空氣法》的出台標志著全國范圍內污染標準的制定成為可能。」雅各布說。

實際上《清潔空氣法案》的出台並非一帆風順。美國國會最早在1967就通過了最早的《清潔空氣法案》。這部法案的主要內容是擴展了聯邦政府在環保方面的職能,但沒有制定檢測標准和強制措施,最終它被證明是一部失敗的法案。


到了1960年代末,隨著美國民權和反戰運動的高漲,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也開始關注環境問題。1970年4月22日這一天,2000萬民眾在全美各地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呼籲保護環境。這一草根行動最終直達國會山,立法機構開始意識到環境保護的迫切性。後來這一天被美國政府定為「地球日」。

民眾的努力促成了1970年《清潔空氣法》修正案。這部新的法律在後來的環境保護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新《清潔空氣法》將大氣污染物分為基準空氣污染物和有害空氣污染物兩類,並第一次界定了空氣污染物的組成。在法律草擬過程中,洛杉磯在整治環境污染方面的眾多經驗被拿來參考。同一年國會還授權政府組建了環保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來負責監督法案的實施。


上世紀60年代末催化式排氣凈化器(Catalytic

Converter)的發明從技術上解決了汽油燃燒不完全的問題。於是監管者依照新的法律,規定所有汽車上必須裝上這種凈化器。政府的新規馬上遭到了汽車製造商的激烈抗議,他們一開始抨擊這種裝置在技術上不可能實現,而後又抱怨成本太高。他們的抗議導致這個法令一度中止,一直到1975年所有的汽車才實現全部安裝凈化器。此舉被認為是治理洛杉磯霧霾的關鍵。

與此同時政府敦促石油公司必須在成品油中減少烯烴的含量,這種物質被認為是造成光化學污染的主要物質;加州的環保機構還提倡和開發了用甲醇和天然氣代替汽油的新技術,因為這些燃料的尾氣排放量只有汽油的一半。盡管甲醇因為價格原因沒有成為汽油的替代品,但這些措施第一次讓石油公司感受到了威脅,促使他們去開發更加清潔的汽油。


通過長達十餘年的努力,洛杉磯的空氣開始慢慢轉好。根據環保部門的統計,洛杉磯一級污染警報(非常不健康)的天數從1977年的121天下降到1989的54天,而到了1999年這個數字已經降為了0。藍天白雲重新出現在洛杉磯的上空,城區的人們大部分時候都可以清楚地看到70公里外的巴迪山(Mt.
Baldy),而做客洛杉磯道奇球場(Dodger Stadium)的客隊球員也不再需要氧氣罐完成比賽。


「治理霧霾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洛杉磯從1943年第一次霧霾的出現到1970年《清潔空氣法案》的出台經歷了整整27年。在這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阻力,來自汽車公司,來自石油公司,此外還有政府和立法者的不作為,」雅各布說,「如果你回過頭去看,你會發現真正推動這項事業的是那些普通的民眾,想像一下如果沒有《洛杉磯時報》,沒有哈根斯米特,沒有『地球日』上的示威群眾,我們今天肯定還會生活在霧霾當中。」

今天雅各布與妻子和兩個孩子依然居住在洛杉磯,作為一名環境專家,他還非常關心目前中國的霧霾危機。

「現在的中國局部地區和幾十年前的洛杉磯非常相似。人們應該盡快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並勇敢地發出自己的聲音。」

『叄』 材料中洛杉磯治理霧霾的過程是怎樣體現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的

①唯物辯抄證法認為,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洛杉磯治理霧霾耗費將近 70 年時間, 需要克服來自利益集團和社會團體的重重阻力。說明霧霾治理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必然經歷曲折的過程。 ②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洛杉磯霧霾治理工作在嚴格的立法、 執法的推動和民眾的 廣泛參與下,取得了這場環保革命的勝利。 ③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准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霧 霾問題的積累是個長期過程, 解決問題也需要長期過程。

『肆』 洛杉磯治理霧霾用了多少年

洛杉磯對空氣污染的治理有三方面舉措:第一,面對現實,承認污染的嚴重性;第二內,強化政府的作用容,制定環保法律;三,使公眾參與到治理霧霾的過程中。
事實上,洛杉磯對霧霾的治理也不是一帆風順,與目前的中國一樣,對改善公共環境,存在不同利益間的博弈,汽車製造業反對任何對其利益有損的治理措施,環保人士則要求政府盡快立法引入嚴厲的環境保護措施。
按照《洛杉磯霧霾啟示錄》作者的描述,上世紀四十年代後的洛杉磯,也曾遭受霧霾的嚴重侵襲。從時間跨度上看,洛杉磯的霧霾治理耗時極長,從1943年7月 26日清晨出現嚴重霧霾天氣,到1970年《清潔空氣法案》的出台經歷了整整27年,而到1999年一級污染警報的天數降為0則長達56年。

『伍』 金融時報 洛杉磯是怎樣治理霧霾的

簡短來說就是先發現霧霾產生的根本原因,研究解決方案,根據現實情況制定法律法規,依照法律強制執行改善現有生產生活環境。
下面是具體文獻:
洛杉磯最早也是治理汽車尾氣,加州理工學院的荷蘭科學家阿里·哈根斯米特(Arie Haagen-Smit)通過分析空氣中的成分發現,霧霾的罪魁禍首實際上是汽車尾氣。汽車尾氣中的碳氫化合物和二氧化氮被排放到大氣中後,在陽光紫外線照射下,發生光化學反應,產生含劇毒的光化學煙霧。

當時的情況是,太平洋戰爭的爆發讓洛杉磯及其周邊變得空前繁榮,大量工廠和人口的湧入讓這座城市成為全美汽車數量最多的地區。洛杉磯在1940年代就擁有250萬輛汽車,每天大約消耗1100噸汽油。
「這是洛杉磯人第一次意識到,原來給他們帶來威脅的霧霾就出自自己心愛的汽車里,他們每個人自己就是污染源。」雅各布說。
哈根斯米特研究結果公布後,政府並沒有採取行動,只是建議居民盡可能地少用汽車出行來減少尾氣排放。
1955年9月洛杉磯發生了最嚴重的光化學煙霧污染事件,兩天內因呼吸系統衰竭死亡的65歲以上的老人達400多人。這時政府才開始意識到霧霾的嚴重性。加州州長奈特(Goodwin J. Knight)於是指派一名專家巴克曼(Arnold O. Beckman)成立一個委員會負責空氣治理。
在經過一系列調查後,巴克曼的委員會提出了六條建議,其中包括放緩重污染行業的增長,建立高效公交系統,逐步淘汰使用柴油車等。在此後的幾年,洛杉磯政府開始著手解決污染問題,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成果有限,這一情況直到1970年《清潔空氣法案》(Clean Air Act)的出台才改變。
「1970年的《清潔空氣法案》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在這之前洛杉磯的監管者在面對全國性的汽車和石油巨頭時往往有心無力,但《清潔空氣法》的出台標志著全國范圍內污染標準的制定成為可能。」雅各布說。
實際上《清潔空氣法案》的出台並非一帆風順。美國國會最早在1967就通過了最早的《清潔空氣法案》。這部法案的主要內容是擴展了聯邦政府在環保方面的職能,但沒有制定檢測標准和強制措施,最終它被證明是一部失敗的法案。
到了1960年代末,隨著美國民權和反戰運動的高漲,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也開始關注環境問題。1970年4月22日這一天,2000萬民眾在全美各地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呼籲保護環境。這一草根行動最終直達國會山,立法機構開始意識到環境保護的迫切性。後來這一天被美國政府定為「地球日」。
民眾的努力促成了1970年《清潔空氣法》修正案。這部新的法律在後來的環境保護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新《清潔空氣法》將大氣污染物分為基準空氣污染物和有害空氣污染物兩類,並第一次界定了空氣污染物的組成。在法律草擬過程中,洛杉磯在整治環境污染方面的眾多經驗被拿來參考。同一年國會還授權政府組建了環保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來負責監督法案的實施。
上世紀60年代末催化式排氣凈化器(Catalytic Converter)的發明從技術上解決了汽油燃燒不完全的問題。於是監管者依照新的法律,規定所有汽車上必須裝上這種凈化器。政府的新規馬上遭到了汽車製造商的激烈抗議,他們一開始抨擊這種裝置在技術上不可能實現,而後又抱怨成本太高。他們的抗議導致這個法令一度中止,一直到1975年所有的汽車才實現全部安裝凈化器。此舉被認為是治理洛杉磯霧霾的關鍵。
與此同時政府敦促石油公司必須在成品油中減少烯烴的含量,這種物質被認為是造成光化學污染的主要物質;加州的環保機構還提倡和開發了用甲醇和天然氣代替汽油的新技術,因為這些燃料的尾氣排放量只有汽油的一半。盡管甲醇因為價格原因沒有成為汽油的替代品,但這些措施第一次讓石油公司感受到了威脅,促使他們去開發更加清潔的汽油。
通過長達十餘年的努力,洛杉磯的空氣開始慢慢轉好。根據環保部門的統計,洛杉磯一級污染警報(非常不健康)的天數從1977年的121天下降到1989的54天,而到了1999年這個數字已經降為了0。藍天白雲重新出現在洛杉磯的上空,城區的人們大部分時候都可以清楚地看到70公里外的巴迪山(Mt. Baldy),而做客洛杉磯道奇球場(Dodger Stadium)的客隊球員也不再需要氧氣罐完成比賽。
「治理霧霾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洛杉磯從1943年第一次霧霾的出現到1970年《清潔空氣法案》的出台經歷了整整27年。在這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阻力,來自汽車公司,來自石油公司,此外還有政府和立法者的不作為,」雅各布說,「如果你回過頭去看,你會發現真正推動這項事業的是那些普通的民眾,想像一下如果沒有《洛杉磯時報》,沒有哈根斯米特,沒有『地球日』上的示威群眾,我們今天肯定還會生活在霧霾當中。」
今天雅各布與妻子和兩個孩子依然居住在洛杉磯,作為一名環境專家,他還非常關心目前中國的霧霾危機。
「現在的中國局部地區和幾十年前的洛杉磯非常相似。人們應該盡快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並勇敢地發出自己的聲音。」
摘自《中國企業家》

『陸』 遠離霧霾,洛杉磯用了70年,中國幾時可以治理好霧霾

霧霾越來越嚴重,不知道幾時是個頭!

在洛杉磯,由於有如此眾多的相關人士積極參與空氣污染的治理,實際已經將對空氣污染的治理予以軍事化了。有些學校方面的負責人甚至表示,要動員學生也投入這場戰爭。地方檢察官辦公室,甚至聘請私人飛行員進行偵查和搜索,看看哪裡有冒煙和廢物燃燒的情況。那時候的整個南加州,似乎堅信僅僅需要一次全面的整治,便能讓天氣恢復良好。很多人依然相信洛杉磯有充足的時間,以為只要通過強有力的政策,科學家的突破性進展,就能凈化整個區域。

問題是無論採取什麼辦法,無論怎樣雷厲風行,洛杉磯煙霧覆蓋的范圍比之前更大了。在20世紀40年代中期,住房、犯罪率和交通問題,再加上煙霧問題,人們對往日美好空氣的嚮往,已經遠遠不止是因為鼻炎或者不停流鼻涕的鼻子了。在一些極端的情況下,人們基本什麼都看不見,包括地標,甚至是半英里外的交通標志。一系列對往日美好的追憶使社區老人和大自然愛好者,在面對往日洛杉磯獨具特色的沙灘和山林的照片時變得多愁善感。一些英國和荷蘭的飛行員宣稱,他們基本沒法看清整個加州有可降落的地方。

▌突破來自不起眼的科學家

對於煙霧的研究,真正發揮巨大歷史作用的兩位科學家都是科學界的「小人物」。

始終跟蹤煙霧事件的《時代周刊》,決定讓聖路易斯教授雷蒙德·塔克到洛杉磯進行實地的分析檢測,試圖尋找原因和解決辦法。

塔克在僅僅經過為期兩周的拜訪與調查後,他敏銳地將製造業中排放的廢物與洛杉磯溫暖渾濁的天氣聯系起來。塔克指出,在過去的五年裡,當地的工業生產活動翻了一番,從工業區的煙囪、冷卻池、鍋爐儲藏罐中釋放出可怕的混合煙霧、粉塵、廢氣和氣味。他在當時就敏銳地將城市化與空氣污染聯系在一起。他認為,人口爆炸,城市人口從二戰前的90萬人迅速增長到370萬人。所有這一切,導致這里原來地中海式的氣候變成了現在這樣子。

即便在上世紀的那個時期,塔克也發現了問題的根源。在繁榮的背景之下,硫以及化學家族中的相似元素應為首要關注的對象,對空氣中漂浮的那些只有在停屍房或者金屬回收站才有的化合物反而不必過於擔憂。

機動車的廢氣也是次要的幫凶。1941年至1944年的時間,洛杉磯的汽車交通屬於下降狀態,盡管汽車尾氣很可能與污染有關。塔克解釋道:「但是現在污染物的成分跟尾氣不一樣,所以尾氣絕不是造成污染的唯一原因。」塔克的報告和解釋,在此後的六十多年裡,成為了世界環境治理的教條。對於任何產生空氣污染的項目,他在報告中聲明必須在源頭加以控制,我們無法控制大氣,但是我們可以控制排放。

塔克的發現與北京以及中國對於空氣污染的原因,以及與「所謂的科學分析」是如此的近似,要麼說明現階段中國對於空氣污染的認識與上世紀四十年代塔克的認識是一致的,要麼就說明現階段我們的認識是如此的無知與落後。

同樣是在這個歷史時期,有一位眼神明亮、氣質文雅的化學家阿里·哈根·斯米特出現了,這位信奉簡單快樂的化學家是專門研究香味的,他只是偶然捲入到空氣污染的戰爭當中。一天,他想放鬆一下,走出試驗室,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但他呼吸到的是一種類似漂白劑氣味的空氣,絕對不會令人神清氣爽,49歲的他患上了嚴重咳嗽,乾咳讓他決定研究大氣污染。

他自己動手製作了一個簡單的裝置,只用了區區350美元,用於研究煙霧的化學特徵,以及對植物和人體的危害,並在短短幾個月之後,他取得了美國科學同行6年多都沒有獲得的結果。這個裝置的研究結果,對洛杉磯甚至整個美國的經濟發展砸下了一顆重磅炸彈,他通過科學研究指出,汽車和石油業該對洛杉磯的煙霧事件負責。他的研究與塔克報告相同,都與城市化密切相關。由於人口和工業的快速增長,汽車和石油業都把這里視為全球最肥沃的市場。

戰後的洛杉磯,承載著過多的人口以至於這個地區的自然環境已經遭到破壞。斯米特直覺地認為,造成視力模糊的原因是空氣中彌漫的氧化顆粒物,這些顆粒物除了影響健康之外,還污染和破壞莊稼的生長。斯米特將矛頭對准了汽車,認為汽車排放是污染的重要源頭,以前汽車排放佔南加州污染的2/3,而當時已經佔到了85%至90%。洛杉磯的情況與眾不同,他的汽車使用量大大超越其他城市,此後加州和洛杉磯加大了汽車尾氣的治理,不過結果卻是非常具有戲劇性,因為科學上並不能確定污染控制技術改進數百萬車輛,將會導致洛杉磯出現的各種副作用。於是,生產各種尾氣排放裝置的製造商賺到了很多的錢,但是效果卻依然很差。很多新技術生產製造的引擎,雖然聲稱會燃燒掉更多未完全燃燒的氣體,但同時卻也排放出比預期更多的氮氧化物。

在當時,斯米特的研究結果招致了社會輿論的強烈關注,汽車工業以及汽車工業附屬的智庫機構,對其進行了肆無忌憚的攻擊。斯坦福研究所甚至派出研究員,寸步不離的對斯米特進行了跟蹤和監視,這讓斯米特感覺非常憤怒,被徹底激怒的斯米特此後捲入大量論戰,譴責經濟飛速增長所造成的環境問題。

他寫道:對於內燃機的惡毒攻擊,有時候是非常愚蠢,機器並不是麻煩的來源,使用機器才是真凶。誰說我們一定要驅動一輛3000-4000磅的車去運送一個160磅的人。人和人的行為,人的生活方式才是污染的根源。

加州的「萬人迷」傑里·布朗州長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無奈地建議人們,應該從宗教倫理中尋求幫助,而不是萬事都依靠政府來解決,包括危及自身的大氣污染。他的無奈其實有情可原,這就像一個中年人因為選擇了「沙發+土豆」的生活方式以及垃圾食品的影響,會患上高血壓和高膽固醇,洛杉磯人僅僅是吃葯而沒有選擇改變食譜和進行鍛煉,因為這些都需要基於「不辛苦、無所得」哲學的自我約束和自律。類似高血壓和高膽固醇,煙霧也是不自律的生活方式與大自然自身失調這兩種因素共同造成的綜合征。

甚至法律也幫不上多大的忙。加州政府為資助窮人治療呼吸道疾病,起訴汽車製造商賠償1億美元。這種案例與類似案例一樣,反復曲折,結果在1969年10月8日,不顧人民大眾的抗議和反對,美國聯邦地方法院法官傑西·柯蒂斯批准了這個案例和解,他認為煙霧問題根本無關司法。加州政府為了保住現在洛杉磯著名的「共享車道」(CAR
POOL),也進行過艱苦的法律奮戰。准備了3000多頁的法律文件,花費了6000多萬美元。

環保部門為了爭取有利的法律支持,曾經長時期孤軍奮戰。他們要與汽車製造商博弈,要與聯邦政府的法律搏鬥,還要與被惹怒了的、瘋狂抗議的路上的司機戰斗。最後,終於在洛杉磯光化學霧霾事件之後的30年,也就是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的里根政府執政期間,才在法律上獲得進步,頒布了《聯邦清潔空氣法案》以及《加州環境質量法案》。可以想像,在這幾十年中,在法律艱難出籠之前,空氣污染始終在持續著。

其實,即便通過斗爭《環保法》、減排措施和方案能夠控制住洛杉磯的煙霧,但是新的問題在歷史長河中接踵而至:能源問題、二氧化碳減排、全球變暖等等。最終,人們將會知道舒適但高能源消耗的現代生活方式帶來了嚴重的污染,面對這一事實,多數人仍在妄想單純憑借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來治理污染,而不是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的今天,地球上的人們互相影響,誰都不能獨善其身,這是問題的根本,也是問題的結果。

▌治霾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

洛杉磯與空氣污染的戰爭,從1943年7月8日,洛杉磯出現第一場有記錄的光化學煙霧事件開始,誰也沒想到這個污染治理工作持續了70年之久,時至今日還在繼續。世界上的煙霧種類有很多,有不同的名稱,有稱為光化學霧霾,有稱為塵霾,有的更是簡單地稱為有毒空氣。這些煙霧的形成,都受到地理、城市和產業的影響,但它對於人類的傷害是一致的,在地理空間上的表現形式也差距不大。對於治理中國的霧霾天氣,中國政府部門是高度重視的,科技部的官員就清楚地告訴中國社會,中國僅需要30年的時間,就可以成功治理霧霾天氣。

這位官員引用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發布的《洛杉磯、倫敦、巴黎等城市治理霧霾與大氣污染的措施與啟示》專題報告研究成果認為,洛杉磯、倫敦、巴黎等城市霧霾治理經驗表明,發達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都經歷了我國當前類似的污染階段,目前他們已經基本完成了相關治理工作。「國外經驗表明,霧霾可治,但是治理需要30年左右的時間。」他認為,在更加嚴格有效的環境管理要求及現代科技支撐下,我國治理霧霾不需要這么長的時間,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不斷加強污染源頭的控制、強化監測預警、嚴格管理和執法,同時要持續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調整產業結構。

雖然同樣是依據洛杉磯治理霧霾的研究資料,但安邦咨詢(ANBOUND)的智庫學者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安邦咨詢的智庫學者現在能夠告訴社會的,只有三個簡單的、具有定律意義的研究結論:

·任何一樣宣稱能夠傳奇般控制霧霾的措施都是無效的,但所有的控制措施加在一起就非常有效。

·空氣污染和霧霾,真正的罪魁禍首隻有兩個:一個是城市化,一個是生活方式。

·產業發展,不是因為那個地方的經濟增長,所以要選擇某個產業;產業的發展,應該由地理和生態環境來決定適宜在哪裡發展。

這樣的簡單結論,專門從事戰略預測和戰略研究的安邦咨詢已經講了十幾年。很多研究結論都是在上世紀末期就做出來的。不過,這些簡單的結論,對於霧霾的治理而言,情形如同美國洛杉磯的那個時代一樣,真實的作用微乎其微,煙霧和霧霾還在四處飄盪,而且范圍越來越大。

控制霧霾一定要尊重科學,而就應對霧霾的科學來說,一定是系統科學。單一的措施,無論外表包裝得多麼華麗,結果也必將面對霧霾再度重來的挑戰,這是沒有用的。只有當系統性的措施發揮合力的時候,嚴重污染的霧霾天氣才能真正減少。這是研究霧霾、對抗霧霾的唯一辦法,而且更多的是要依靠民眾自覺的力量。

汽車的使用被廣為指責,是政府部門對抗霧霾的主要對象。從美國到中國,幾乎整個世界都瞄準了汽車工業。實際上,世界汽車工業早在19世紀就研製了電動汽車,在紐約,電動汽車也一度是最受計程車歡迎的交通工具。很少有人注意到,汽車的使用與城市化的關系,正是因為失敗的城市空間規劃,才使得汽車得以大量普及使用。

問題在於人,以及人所選擇的生活方式。只要我們繼續現在的生活方式,繼續享受和追求所謂的現代生活方式,那麼一切就無法改變。就像一位美國政治家對空氣污染發出的怒吼,如果什麼也不願犧牲,自然什麼也不會改變!從洛杉磯的經驗來看,治理霧霾,不僅依賴政府環保單位的努力,還要更多地依賴研發機構、環保社團、產業部門等全社會的共同投入。事實上,上至州長市長下至販夫走卒,無論執業醫師還是社交名流,都對空氣污染控製做出過貢獻。

當然,治理空氣污染的過程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因為空氣質量的改善,不僅與污染源控制有關,也與能源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轉換、人民生活方式的轉變密切相關。所謂「先污染後治理」的發展階段論,實際代表的是一種不良心態。如果在「胡吃海塞」與癌症之間做一選擇,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節食而避免患癌症。更何況現在的世界發展經驗,清楚警示著不記後果的經濟增長是要不得的。任何一個產業,只有遵循產業和生態規律,才能健康發展,而不能以政府發展經濟的願望而改變這些規律。

至於,中國要用多少年才能結束讓城市消失的霧霾天氣?

我們相信這是一場長期的戰斗,因為我們更長時間的產業調整,需要更長時間的城市空間調整,需要用更多的時間准備法律,需要更復雜的工作才能說服大眾選擇理性的生活方式。而且,這個時間還與霧霾的標准有關。如果用洛杉磯現在的天氣標准來看,我們可能需要用將近百年時間;如果用不太嚴格的標准,那麼也需要50年左右的時間。

『柒』 洛杉磯的霧霾是怎麼治理好的

國家重視起來,吸取他國的經驗,還是可以治好的!

在這個進程中,洛杉磯的汽車保有量持續攀升,並突破千萬輛。洛杉磯人民成功為自己爭得藍天的同時,不忘繼續享受著現代工業帶來的便利生活。

數罟不入洿池、網開三面,這些中國古代先聖先哲已經意識到並提出的可持續發展重要理念,值得後來者悉心領會、傳承發揚。但沒有技術產業支撐的環保理念更像是一種在現有社會框架下的存量博弈,隨著權利意識的復甦,現代社會不可能總是通過存量調整來實現平衡。未來的世界是人類生產力得到充足釋放的時代,大消耗、大排放趨勢無可逆轉。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限制型環保理念是不切實際的想法,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只會促成矛盾激發。只有製造型、再工業化的環保,才是真正的環保路徑。

環保理念是人類產業發展到一定高度後誕生的先進觀念,但沒有人有權力以剝奪他人生存及發展權為代價來實現自己的藍天夢。綠色發展是當今中國決策層的重大戰略安排,是引領中國能源製造業進入更高效、更清潔、更高價值產業鏈形態的指導思想。任何有志於為母國創造更好福祉與環境的個人,都應為之努力以實現個人價值,而不是被多知無方的環保主義理念所迷惑,最終虛度時光。

『捌』 洛杉磯是怎樣治理霧霾的

(1) 加強空氣污染的長期性預測分析我國現在很多環保機構的監測能力很強,但缺乏前瞻性預測分析能力。監測工作,是記錄當前空氣的污染情況,僅屬跟蹤式;而預測分析,是要結合所在地區的城市發展、道路交通規劃、工業布局、技術先進程度等諸多因素,預測未來空氣污染
的來源,如此,才有助於及早做出應對。AQMD 非常重視洛杉磯空氣品質的遠期預測,在人力物力多方面加以保障。AQMD 共有 800 多名員工,從事監測的人只佔 10%,絕大多數都是從事空氣污染的預測研究,分析未來污染來源,科學提出治理應對之策。
(2) 引入市場機制治理空氣污染
治理空氣污染,除了使用排污許可證等強制手段外,還要把污染作為一種特殊產品,通過建立空氣污染交易制度等市場手段,引導各方經濟力量參與到治污工作,讓治污好的機構收到實效,取得好的經濟效益。
(3) 成立跨地區的空氣污染治理機構由於空氣流動性大,常常會出現污染源與受害區的分離,並且往往是跨行政區的。根據空氣污染的區域特點,成立跨區域的空氣污染管理機構有利於統籌污染源與受害區,合理使用環保收費,調節環保資源分配。如洛杉磯所在的南加州地區跨地區成立 AQMD,較好地平衡了排污源與受害地區間的利益。
(4) 加強中美間環保科技的國際合作2013 年初,在北京等地出現的長時間霧霾天氣,引起了國內外廣泛關注。事實上,歐美發達國家在經濟起飛時期都曾出現過嚴重的霧霾天氣,

『玖』 關於美國①治理霧霾的方法②洛杉磯1943年霧霾事件的中英雙語簡介。

正是1943年發生的霧霾事件,開啟了洛杉磯治理霧霾之戰。到上世紀80年代末洛杉磯治理霧霾的成果開始逐步顯現出來,洛杉磯空氣質量有了明顯改善。期間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
(一)成立專門的空氣質量管理機構
1.美國環境保護署
1970年地球日,2千萬美國民眾走上街頭,抗議政府在保護環境方面不得力。壓力之下,時任總統尼克松不得不同意成立了一個特殊的部門: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結束了美國沒有聯邦政府機構共同應對危害人體健康及破壞環境的污染物問題的局面。
自1970年以來,EPA一直致力於營造一個更清潔、更健康的環境。其職責包括制定全國的環保法規,進行相關科學研究,以及向各級地方政府機構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等。根據《清潔空氣法案》和《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准》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准,將全國分為3類:達標區、不達標區和無法判定區。其中,不達標區被劃定為大氣質量控制區,必須實行州實施計劃(簡稱SIP),以達到並保持大氣質量標准。
EPA將美國50個州劃為10個大區,每個大區設立區域環境辦公室,由它們作為EPA的代表,對所轄大區的綜合性環保工作進行監督,在這些州內代表EPA執行聯邦的環境法律、實施EPA的各種項目,協調州與聯邦政府的關系,以促進跨州區域性環境問題的解決。加州屬第九大區管轄。
2.成立區域空氣質量管理機構,實現聯防聯控
1946年,洛杉磯市成立了全美第一個地方空氣質量管理部門——煙霧控制局,並建立了全美第一個工業污染氣體排放標准和許可證制度。一批工廠被迫關閉或遷往其它城市,但空氣污染狀況依然存在。人們開始意識到空氣污染不單是一個城市的問題,相鄰城市和地區必須共同參與,在更大范圍內控制空氣污染。1947年,盡管遭到石油公司和商會的竭力反對,洛杉磯縣空氣污染控制區成立,成為全美首個負責空氣污染控制的管區,給所有的工業都設置了空氣污染准入制度,這是美國第一個和大氣污染防治有關的區域管理項目。隨後10年裡,加州南部橙縣、河濱縣和和聖伯納蒂諾縣也先後成立相同的組織。
1967年,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ARB)成立,其使命包括保持良好的空氣質量,防止公眾接觸空氣中的污染源,為遵守空氣污染的規則和條例提供創新性方法等。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制定了全美第一個總懸浮顆粒物、光化學氧化劑、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其它污染物的空氣質量標准。
洛杉磯所在的南加州是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地區,由於空氣的流動性,污染源與受害區域並不一致。為了實現跨地區合作應對空氣污染,合理分攤治污費用,1977年由位於南加州地區的洛杉磯縣、橙縣、河濱縣和和聖伯納蒂諾縣的部分地區聯合成立了南海岸空氣質量管理局(SCAQMD),負責制定區域空氣質量管理規劃和政策,對區內企業和固定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進行統一監管。南海岸空氣質量管理局成立後制定了一系列空氣污染治理政策,成為區域聯防聯控的典範。
SCAQMD制定和實施「空氣質量管理計劃」,促使本地區恪守聯邦和州清潔空氣標准,同時還制定諸多規則以減少各種來源的排放,包括特定類型的設備、工業流程、塗料和溶劑,甚至消費性產品。向許多企業和行業發布可以確保符合質量的規則。SCAQMD工作人員會定期檢查以確保符合這些要求。SCAQMD在所轄區域內38個位置持續監控空氣質量,在出現空氣質量不佳時能及時通知公眾。
SCAQMD主要負責控制空氣污染的靜態來源。這些來源可能包括從大型發電廠和煉油廠到街角加油站的任何場所。大約有28400家企業在SCAQMD許可下運營。許多消費性產品也被認為是靜態來源,包括建築塗料、傢具清漆以及數以千計含揮發性溶劑的產品。
二)出台法規為空氣污染防治提供法律保障
洛杉磯空氣污染防治的法律框架包括聯邦、州、地區(南海岸空氣質量管理局)和地方政府四個不同層次。各級政府根據其許可權和職責制定相關空氣質量法規和政策,各有側重,相互銜接,並由此形成了一套完整、全面、適用於區域空氣治理的策略。
1. 聯邦政府出台《清潔空氣法》
在聯邦政府層面,美國環境保護署負責制定全國性的空氣保護法規,監管各個州的各項污染物排放標准,包括路面機動車輛,火車、飛機和船隻等移動污染物排放標准,以及監督州政府制定和推行各項空氣質量管理規劃和政策。
1970年,聯邦政府通過了《清潔空氣法》,它是從1955年的《空氣污染控製法》、1963年的《清潔空氣法》、1967年的《空氣質量控製法》發展而來的,1977年、1990年又對其進行了兩次修正。《清潔空氣法》是一項全國性的立法,具有廣泛的約束效力,被視為一座里程碑。法案規定由聯邦政府制定空氣質量標准,列出了空氣污染物質名單,制定了車輛的認證、檢測、減排配件應用等多項制度,對燃料的生產也做出明確規定。根據該法案設立了聯邦環境保護署,除了賦予其實在的管理權力外,法案還規定環保署可以對污染空氣的行為提起民事和刑事訴訟。這些都在未來的空氣污染防治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1971年,美國政府頒布了《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准》,要求對6種空氣污染物進行管制,當時人們對污染物的概念是「總懸浮顆粒物(TSP)」,即所有飄浮在空氣中的顆粒。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發現,一些粒徑更小的顆粒物,尤其是粒徑在1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更大。因此,1987年美國環保署廢除了總懸浮顆粒物的標准,制定了PM10的標准。並開始展開了更小的顆粒物,即PM2.5的科學研究。1997年,美國環保署首次增加了PM2.5的標准,要求各州年均值不超過15微克/立方米,日均值不超過65微克/立方米。 2006年,PM2.5的日均值收緊至35微克/立方米。
2.州及地方政府層面的法案
在州政府層面,1988年,加州通過了《加州潔凈空氣法》,對未來20年的加州空氣質量進行全面規劃。加州空氣資源局負責制定路面和非路面移動污染源的排放標准、汽車燃料標准,以及消費產品管制規定。加州空氣資源局同時負責根據聯邦《潔凈空氣法》制定州政府的空氣質量實施計劃。由於《加州潔凈空氣法》較聯邦政府的《潔凈空氣法》更嚴格,故《加州潔凈空氣法》成為州政府監管空氣質量標準的主要依據。根據《加州潔凈空氣法》,各類污染源必須採用有效可行技術方案控制污染物排放,並應以每年百分之五的幅度減少污染物和其先導污染物的排放。
在地區管理層面,洛杉磯所在的南海岸空氣質量管理局負責監管固定污染源、間接污染源和部分移動污染源(如火車和船隻的可見排放物)的污染物排放,同時亦負責制定區域空氣質量管理規劃和政策。
在地方政府層面,由南加州政府協會(SCAG)負責區域交通規劃研究,編制區域經濟和人口預測,協調各城市之間的合作和協助地方執行減排政策。洛杉磯市政府則需要制定和實施與交通有關的治理措施,以配合上述各項空氣質量控制規劃的實施。
(三)引入市場機制
20世紀70年代開始,各國治理空氣污染借鑒了水污染治理的排污許可證制度,對排污企業進行管制。加州實行比美國聯邦更加嚴格的標准,如美聯邦將排污100噸以上的企業認定為主要污染源,而加州明確排污10噸以上就按主要污染源予以監控。
如何用市場的手段治理空氣污染,一直是人們思考的方向。SCAQMD推出了RECLAIM空氣污染排放交易機制。目前納入交易機制的約有300多家工廠,由SCAQMD對其排污情況進行在線實時監測,其排放額度分配依據10多年前的估算量而得出,並且每年遞減,從而強制排污企業減少空氣污染。排放指標在芝加哥期貨市場公開掛牌交易,目前每年交易額約10億美元。這種做法,對控制固定污染源較有效果。
(四)開發空氣污染治理先進技術
因為深受空氣污染之害,加州在監測空氣污染方面領跑全美。如1970年率先測PM10;1980年測廢氣中的鉛和二氧化硫;1984年測PM2.5;1990年分析PM2.5的化學成分等。加州在開發先進技術治理空氣污染方面也一直居領先地位。
1953年,加州空氣污染控制改革委員會推廣涉及空氣污染控制技術,包括減少碳氫化合物的排放量、創建汽車尾氣排放標准、柴油卡車和公交車使用丙烷作為燃料、放緩增長重污染工業、禁止垃圾露天焚燒、發展快速公交系統等。
加州還成立機動車污染控制局,負責測試汽車尾氣排放並核准排放控制裝置。20世紀60年代加州在全美率先實行減少汽車尾氣排放量的措施。
1975年加州要求所有汽車配備催化轉換器。
20世紀70-80年代,加州環保機構鼓勵使用甲醇和天然氣取代汽油,這樣會減少一半的汽車煙霧排放量。
1987年,加州空氣質量管理機構通過了一項汽車公乘計劃,以減少空氣污染。該機構從1993年開始通過回收項目來全面控制每個設施的煙霧排放量,他們還將開發更為廣泛的交易計劃來提高排放交易的效率和成本效益。
1988年,加州空氣質量管理局成立了技術進步辦公室來幫助私營企業加快發展低排放或零排放技術。這些先進技術包括燃料電池、電動汽車、零VOC塗料和溶劑、遙感、可用替代燃料的重型車輛和機車。其中,SCAQMD在開發治理空氣污染先進技術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包括:
——資助零排放燃料電池和混合技術作為小汽車、巴士和其它車輛的動力。
——提供超過1億美元的州和地方資金,幫助把柴油拖船、建築設備和重型卡車轉換為低排放量和清潔燃料型運輸工具。
——資助研究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影響,尤其是對兒童、運動員以及呼吸系統疾病患者。
(五)不同時期採取的具體措施回顧
早期控制措施:40-50年代初,規范露天垃圾燃燒、禁止後院焚燒 、減少工廠煙霧排放、削減煉油廠二氧化硫的排放等。
50年代以後:通過削減煉油廠和加油操作過程中的油氣揮發減少碳氫化合物的排放;建立機動車尾氣排放標准;柴油貨車及公共汽車採用丙烷代替柴油;減緩重污染企業的發展;禁止露天焚燒垃圾;發展快速公交系統。
60年代空氣質量規章制度的實施顯著地減少了排放,治理含有碳氫化合物的化工溶劑、垃圾填埋場有毒氣體、熱電廠氮氧化物、處理動物工廠的排放。
60-70年代重點機動車:加油站油氣回收、催化轉化裝置 、機動車強制排放檢測。
70年代開始,淘汰含鉛汽油的使用。
直到80年代,重點都放在控制以下6種污染物上:臭氧、懸浮顆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鉛。
80年代要求石化企業提供清潔汽油。
90年代提出了清潔車輛和燃料的目標。
1977年成立南海岸空氣質量管理局,開展跨行政區域協同污染治理。
80年代末還採取措施控制特殊有毒污染物,如:六價鉻,石棉,以及已知破壞地球的平流層臭氧的氟氯化碳(即氟利昂)。
1987年採取了一個里程碑式的交通共乘方案。
90代初,不再是簡單控制工廠煙囪和汽車尾氣,將重點放在了運輸和市場激勵措施上。
1992年實施了區域清潔空氣市場激勵方案(RECLAIM)。包括大約330家主要排污企業,排放包括氮氧化物、硫氧化物以及燃燒的副產品,都是形成臭氧和顆粒物污染的組成成分。
2003年,聯邦政府尚未要求強制性達到PM2.5標准時,加州率先制訂了強制性標准(12μg/立方米,2006年聯邦標准15.0μg/立方米 )。
控制直接排放源措施:工業及商業固定源和燃燒設施、家庭壁爐和採暖、機動車(新排放標准、新的汽柴油標准、嚴格的油氣回收措施)、非道路動力機械、施工工地(減少土方施工、抑塵措施)、道路鋪裝、農業。
控制二次污染物的措施:控制NOX(鍋爐、發電設施、發動機、家用爐具、熱水器)及VOC 排放(建築塗裝、溶劑使用)。
強調企業和公眾的社會責任和參與。
標准(加州標准):PM10年均值標准為20μg/立方米 ,日均值為50μg/立方米;PM2.5年均值為12μg/立方米,日均值為35μg/立方米。
美國進口 醫用口罩普衛欣,過濾性好,不僅防顆粒物也防飛沫。對小至0.1微米的顆粒物過濾效率達99.8%, 對小至0.3微米的細菌或病毒載體(常見於飛沫)過濾效率達99.9%。採用SecureFit專利技術,通過調節來適應不同臉型,達到很高的貼合性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出門戴上口罩,J*D有
Losangeles suffered smoke can be traced back to before World War II. One day in 1903, a heavy instrial st so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residents mistakenly think that a solar eclipse.The Second World War, greatly improve the level of instrial development, but also bring about air pollution. City population and the rapid growth in the number of motor vehicles.According to meteorological records, from 1939 to 1943 the visibility decreased rapidly.Losangeles people are more and more shocked, smoke obscured their view, smoke and stinto their lungs.
In July 26, 1943, more serious situation occurs. On the same day, smoke enveloped the city,large thick smoke down to the center of Losangeles, it is the day, but only pitch-dark, visibilityto less than 3 blocks. At the time when the summer heat, under a heat wave, "gas" become aggravated, attack the people's eyes and throat, make people unbearable tingle. Because at that time is to fight against Japan, people even suspected of being the enemy "". This is the famous "1943 Losangeles haze" event.
In 1945, the end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but a haze of battle has just begun. In 1952 and 1955, Losangeles has had two serious "photochemical smog", each have killed hundreds ofpeople over the age of 65 and died of respiratory failure. The alarm is sounded, Losangeleshas been from the "city of angels" into "fog city", the city sky ridiculed as "washed out of the film".

洛杉磯遭受到煙霧的侵擾可以追溯到二戰以前。1903年的一天,厚重的工業粉塵使廣大居民誤以為發生了日食。第二次世界大戰極大地提高了工業發展水平,也帶來了空氣污染。城市人口以及機動車的數量快速增長。根據氣象記錄,1939年到1943年間能見度迅速下降。洛杉磯人也越來越感到震驚,煙霧模糊了他們的視野,煙塵侵入了他們的肺部 。
1943年7月26日,更嚴重的狀況發生了。當日,煙霧籠罩城區,大塊厚厚的煙幕降落到洛杉磯市中心,明明是白晝,卻昏天黑地,能見度只到3個街區以內。當時正值酷暑,在熱浪之下,「毒氣」變本加厲,襲擊人們的眼睛和喉嚨,使人產生難以忍受的刺痛之感。由於當時正在同日本作戰,人們甚至懷疑遭受了敵方的「毒氣攻擊」。這就是有名的1943年「洛杉磯霧霾」事件。
1945年,二戰結束了,但是對霧霾的戰斗卻剛剛開始。1952年和1955年,洛杉磯先後發生了兩次嚴重的「光化學煙霧」,每次都造成數百名65歲以上老人因呼吸系統衰竭而死亡。警鍾正在敲響,洛杉磯已經從「天使之城」變為「霧霾之城」,城市的天空被譏諷為「沖壞了的膠卷」。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