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中國霍亂治理

中國霍亂治理

發布時間: 2021-03-05 02:49:43

① 建國後消滅的四大傳染病是什麼

建國後消滅的四大傳染病是:50年代末基本消滅的鼠疫、真性霍亂,年基本消滅的血吸蟲病,60年代初絕跡的天花。

1、鼠疫的防治及成效。

鼠疫危害嚴重,黨和人民政府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防治鼠疫。建國初期衛生部在東北、察蒙、浙江、福建、雲南等鼠疫流行區設立了防治所,組成鼠疫防治隊,開展有效的防治,並進行預防注射。

另外開展宣傳活動,宣傳鼠疫危害及防治知識,發動群眾捕鼠滅蚤,及時上報鼠疫疫情,依靠群眾群防群治,取得很大成效。鼠疫在50年代就基本上得到了控制。《中國衛生年鑒(1985年)》,人民衛生出版社1985年版,第25頁。

2、天花是烈性傳染病,新中國成立後大力開展天花的防治,推行全民普遍種痘活動,1950年10月,政務院發布《關於發動秋季種痘運動的指示》,衛生部發布《種痘暫行辦法》,各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廣泛開展宣傳,大力推行普遍種痘活動,成立種痘運動領導機構,培訓種痘人員,提供所需器材等。

1949~1952年共種痘5億多人次,每年使用1億多痘苗,在廣西、雲南、四川等地區普遍種痘,種痘率達到90%。到1950年11月,全國已有4000萬人種了牛痘,到1951年10月,全國已有2億人普種牛痘。

李德全:《為進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而奮斗》,1951年10月29日《人民日報》。

1955年衛生部頒布《傳染病管理辦法》,天花被列為甲類傳染病,制訂緊急防治處理辦法,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防疫網。政府建立國境免疫帶,在緬甸、印度、尼泊爾邊境加強國境衛生檢疫。

世界衛生組織1958年制訂撲滅天花計劃,1967年開始全球撲滅天花活動,1977年天花才被根治,中國在60年代基本消滅天花,比亞非流行國家提前16年。天花發病人數逐年下降。

3、血吸蟲病是危害人民健康、影響農業勞動生產的嚴重寄生蟲病,黨和政府高度重視,1956年黨中央發出「全黨動員,全民動手,消滅血吸蟲病」的號召。

1957年國務院頒發《關於消滅血吸蟲病的指示》,提出把消滅血吸蟲病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指出「既要積極治療,又要積極預防,由控制感染到逐年減少感染,最後達到消滅血吸蟲病的目的。」《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0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版,第215頁。

1955年成立中央血吸蟲病防治領導小組,衛生部成立血吸蟲病防治局,各地成立血防所、站等機構,在流行區先後建立了16個防治所、78個防治站、420個防治小組,《撲滅危害人民健康的血吸蟲病》,1955年8月23日《人民日報》。

1957年全國有16000多名血吸蟲並防治專業人員,推行各種簡單易行的預防措施。加強黨和政府的領導,是血防工作取得巨大成績的根本保證。

政府1956年就在12個疫區治療病人40萬名以上,發動群眾開展滅螺運動,1958年湖沼滅螺面積上百萬畝,余江縣1955~1957年滅螺面積達650,342平方公尺,占釘螺總面積的96%以上。1957年11月16日《江西日報》,第3版。

安徽省東至縣是血吸蟲病危害嚴重的地區,制定「積極治療,全面兩管,搞好滅螺」的措施,1958年全縣「發動群眾投入血防除害運動。據統計,全縣滅螺面積1765萬平方米,治療病人40086人。」《東至縣血防資料匯編(1950~1980)》,安徽東至縣血防站檔案,第35~37頁。

通過50年代發動群眾群防群治,基本消滅血吸蟲病,保護人民健康,促進生產的發展。

4、其他傳染性疾病如霍亂、白喉、回歸熱、瘧疾等也得到有效的防治,傳染病的防治取得顯著成效。

1950年11月25日,北京市率先頒布了《傳染病預防及處理暫行辦法》。

規定霍亂、鼠疫、天花,發現後應立即報告,至遲不超過12小時;白喉、猩紅熱、斑疹傷寒、流行性脊髓膜炎、流行性腦炎發現後應於24小時內報告;痢疾、傷寒(副傷寒)、回歸熱、黑熱病、麻疹,應於臨床診斷後48小時內報告。《北京市傳染病預防及處理暫行辦法》,《北京市政報》1951年第2卷第8期。

1955年中央衛生部頒布《傳染病管理辦法》,將傳染病分為甲、乙兩類,建立傳染病的疫情報告制度,以及傳染病防治處理要求,對傳染病防治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規定「發現鼠疫等甲類傳染病,在城市最遲不超過12小時,在農村最遲不超過24小時;發現流行性乙型腦炎等乙類傳染病,在城市不超過24小時,在農村不超過3日,應立即向衛生防疫機構作傳染病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公報》1955年7月。

(1)中國霍亂治理擴展閱讀:

我國50年代傳染病防治的社會影響及啟示: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政府對傳染病的有效防治,在當時產生積極的影響,積累豐富有益的經驗。

(一)50年代傳染病防治的社會影響

1、保護人民生命健康,恢復發展生產。

新中國成立初期黨與政府發動群眾,積極防治,隨著傳染病的有效防治,人民勞動能力提高,農業生產得到恢復發展,使得一五計劃順利實施完成,對於建國初期經濟的恢復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2、加強黨與政府的執政管理水平,鞏固人民政權。

50年代傳染病的有效防治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塑造新中國良好的政治形象,鞏固人民政權。黨與人民政府把傳染病防治提到政治高度,進行社會動員,協調各方面開展防治工作,以高度的責任感建立健全衛生防治機構,實行疫情報告制度,制定衛生政策法規,開展科學研究,迅速有效控制消滅危害嚴重的傳染病,體現較高的執政領導水平。

3、建立衛生防疫組織網路,發展人民保健事業。

新中國成立初期傳染病防治的一個重要影響,是建立覆蓋全國的自上而下的衛生防疫工作組織機構,培養高素質的衛生防疫隊伍,成為發展人民保健事業的重要保障。

為加強傳染病防治的專業組織建,1952年12月在北京召開全國衛生行政工作會議,提出建立衛生防疫站與防治研究機構,培養大批防治傳染病的技術骨幹力量,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包括衛生防疫、監測監督、防治、研究等的衛生防疫網,形成政府主導的衛生防疫工作體制,奠定新中國衛生防疫工作的組織基礎。

(二)傳染病防治的歷史啟示

新中國成立初期傳染病防治實踐,留下積極有益的歷史啟示。

1、首先是注重預防為主,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通過有效的措施預防疾病是一種經濟高效的方式。建國初期傳染病的防治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通過預防措施控制消滅傳染病,減少成本,保障人民健康,取得世人矚目的成就。

2、其次是重視社會動員與資源調控,黨和政府堅持群眾路線,注重社會動員與參與。廣泛動員群眾參與傳染病防治工作,各地政府發動群眾訂立防疫公約,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改善環境衛生。

人民政府整合調度社會衛生資源,如公私醫院、紅十字會、中華醫學會等行業組織,對重要傳染病的防治進行保障支持,在當時資源缺乏的狀況下集中人力物力進行傳染病防治工作,是富有成效的。

3、再次重視專門領導,建立專業領導機構體系。50年代政府把原系預防工作中的常規活動,提高到中央政府的統一行為,從中央到地方各級設立傳染病領導與防治機構,由黨委主要領導負責,職責分明,高效有力,能夠充分調動整合社會資源,協調各方面力量,集中防治主要傳染病,發揮重要的領導作用。

② 霍亂是什麼,霍亂防治知識

霍亂是因攝入的食物或水受到霍亂弧菌污染而引起的一種急性腹瀉性傳染病。每年,估計有300萬~500萬霍亂病例,另有10萬~12萬人死亡。病發高峰期在夏季,能在數小時內造成腹瀉脫水甚至死亡。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所引起的。O1和O139這兩種霍亂弧菌的血清型能夠引起疾病暴發。大多數的疾病暴發由O1型霍亂弧菌引起,而1992年首次在孟加拉國確定的O139型僅限於東南亞一帶。非O1非O139霍亂弧菌可引起輕度腹瀉,但不會造成疾病流行。最近,在亞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區發現了新的變異菌株。據觀察認為,這些菌株可引起更為嚴重的霍亂疾病,死亡率更高。
霍亂弧菌存在於水中,最常見的感染原因是食用被患者糞便污染過的水。霍亂弧菌能產生霍亂毒素,造成分泌性腹瀉,即使不再進食也會不斷腹瀉,洗米水狀的糞便是霍亂的特徵。
本病的處理原則是嚴格隔離,迅速補充水及電解質,糾正酸中毒,輔以抗菌治療及對症處理。
1.一般治療與護理
(1)按消化道傳染病嚴密隔離 隔離至症狀消失6天後,糞便弧菌連續3次陰性為止,方可解除隔離,患者用物及排泄物需嚴格消毒,病區工作人員須嚴格遵守消毒隔離制度,以防交叉感染。
(2)休息 重型患者絕對卧床休息至症狀好轉。
(3)飲食 劇烈瀉吐暫停飲食,待嘔吐停止腹瀉緩解可給流質飲食,在患者可耐受的情況下緩慢增加飲食。
(4)水分的補充 為霍亂的基礎治療,輕型患者可口服補液,重型患者需靜脈補液,待症狀好轉後改為口服補液。
(5)標本採集 患者入院後立即採集嘔吐物的糞便標本,送常規檢查及細菌培養,注意標本採集後要立即送檢。
(6)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每4小時測生命體征1次,准確紀錄出入量,註明大小便次數、量和性狀。
2.輸液的治療與護理
輸液治療原則:早期、迅速、適量,先鹽後糖,先快後慢,糾酸補鈣,見尿補鉀。
3.對症治療與護理
(1)頻繁嘔吐可給阿托品。
(2)劇烈腹瀉可酌情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3)肌肉痙攣可靜脈緩注10%葡萄糖酸鈣,熱敷、按摩。
(4)周圍循環衰竭者在大量補液糾正酸中毒後,血壓仍不回升者,可用阿拉明或多巴胺葯物。
(5)尿毒症者應嚴格控制體入量,禁止蛋白質飲食,加強口腔及皮膚護理,必要時協助醫生做透析療法。
4.病因治療與護理
四環素有縮短療程減輕腹瀉及縮短糞便排菌時間、減少帶菌現象,可靜脈滴注,直至病情好轉,也可用強力黴素、復方新諾明、吡哌酸等葯治療。
5.注意事項
本病常見的並發症有酸中毒、尿毒症、心力衰竭、肺水腫和低鉀綜合征等。

③ 中國近代霍亂流行是哪年

中國已經控制的很好了,新中國成立就沒怎麼發生過了。

④ 中國那個朝代爆發過霍亂

霍亂病傳入中國,使用了傳統的霍亂病名。早在《內經》中,就曾多次使用霍亂這一病名。如《靈樞•五亂》篇說:「亂於腸胃,則為霍亂」。《素問•氣交變大論》說:「歲土不及,民病饗泄霍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說:「太陰所至為中滿霍亂吐下」。《漢書》說:「閩越夏月暑時,歐(嘔)泄、霍亂之病,相隨屬也」。
《傷寒論》對霍亂的症狀和治療都有比較系統的闡述,如「嘔吐而利,此名霍亂」,這些都說明,霍亂在漢代已是眾所熟知的病名了。
對霍亂弧菌引起的霍亂,學者們多遵從伍連德在《霍亂概論》中的論述,認為是從清嘉慶二十五年即1820年傳入中國的。他是依據宋如林在重刊林森《痧症全書》序中所言:「嘉慶庚辰(1820年)秋,人多吐瀉之疾,次年辛巳更甚劇」。又雲:「此症始自廣東,今歲福建台灣,患者尤甚」。余雲岫在《流行霍亂與中國舊醫學》一文中考證,中國之有霍亂,約在1817年,由印度經陸地傳入,此前雖有記載,皆不能確定為真正霍亂。對此學術界有兩種看法,一是認為,1817年的傳入沒造成特大流行,可從略。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在1817年由印度源起造成世界大流行時,霍亂就傳入了中國,故首次傳入應從1817年算起。日本井村哮全也支持余雲岫的觀點。對於霍亂,我國似乎還有更早的記載,如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塗紳的《百代醫宗》一書中記有「嘉靖甲子(1564年),人多患此疾,自腳心麻至膝上者,不勝其數,死者千萬矣」。後世醫生據此對霍亂有「麻腳瘟」的病名。醫史學家陳邦賢認為,唐代王燾在《外台秘要》記述霍亂的症狀有吐利、腹痛、手足冷、煩躁、干嘔、轉筋等,似已認識此病。
在世界霍亂的七次大流行中,我國每次都是重疫區,並且在兩次流行的間期也患者不絕,病斃者甚眾。據伍連德《中國霍亂流行史略及其古代療法概況》記載:「自一八二零年英國用兵緬甸,一旦霍亂流行,直由海道經緬甸達廣州,波及溫州及寧波兩處,以寧波為劇。次年,真性霍亂遂流行於中國境內,由寧波向各埠蔓延,直抵北平、直隸、山東等省。一八二六年夏由印度傳入中國。又自一八四零年由印度調入英印聯軍,遂造成第三次之霍亂流行」。陸定圃《冷廬醫話•卷三•霍亂轉筋》中說:「嘉慶庚辰年(1820年)後,患者不絕」。王清任《醫林改錯•下卷•瘟毒吐瀉轉筋說》中也說:「道光元年辛巳(1821年),病吐瀉轉筋者數省,死亡過多,貧不能葬埋者,國家發幣施棺,月余之間,共數十萬金」。在清代,以光緒十年(1888年)流行最盛。在民國時代,以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霍亂流行最廣,波及城市達306處,患病者達10666人,死亡者達31974人。
霍亂傳入我國後,因不知病源,醫生則據症狀名病和預防。徐子默在《吊腳痧方論》中,稱此病為「吊腳痧」,同書又以付題稱為「麻腳瘟」,田晉元則在所著《時行霍亂指迷》一書中,稱為「時行霍亂」。民國初年,也有據英語者稱此病名為「真霍亂」。此後,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二十世紀中葉以後,在法定文獻和教科書中便稱此病為霍亂,而不再稱「真霍亂」和其他病名了。在王孟英所著《霍亂論》中,提出在春夏之際,在井中投以白礬、雄黃,水缸中浸石葛蒲根及降香為消毒預防之法。
霍亂雖然與《傷寒論》之霍亂病源和輕重不同,但運用《傷寒論》的辨證和方葯,如用理中湯、四逆湯等卻能收到很好的療效。徐子默在《吊腳痧方論》中就明確指出以溫經通陽之葯為治。這一觀點,歷代以來雖有徐靈胎、王孟英等人反對,謂霍亂屬熱不可以熱葯療治,但從病證有腹痛、米泔樣便、手足厥冷等一派寒象來看,用姜附四逆輩方為契合,這也為實踐所驗證。當年章太炎先生就指出,四逆湯之療效,和西醫的樟腦針、鹽水針(補液)效果不相上下,而且原理也相同。在當代,治療霍亂的幾大原則不外乎是輸液或口服葯物以補充水及電解質,使用抗生素(如磺胺、呋喃唑酮、四環素、強力黴素等)治療並發症和對症治療。運用中醫葯治療霍亂是值得重視的,早在《內經》的運氣學說中,就指出不同類型的氣候模式與某些疾病流行相關。1951年,郁維對上海1946~1950年霍亂流行的研究,證實了霍亂流行與大氣的絕對濕度有關。
1961年的埃爾托型霍亂,也曾出現於我國廣東沿海,後曾波及二十餘省市(自治區、直轄市)。造成一定的危害。而1992年於印度及孟加拉等地流行的霍亂,已經證實是埃托型的變型所致,該菌定名為0139。現已波及巴基斯坦、斯里蘭卡、泰國、尼泊爾、我國香港及歐美等地,我國1993年在新疆首先發現0139,5年多時間報告300餘例,僅占同期愛爾託病例的0.5%。目前,在發展中國家霍亂的流行仍然是一個令人困擾的公共問題。1997年霍亂在扎伊爾的盧安達難民中大規模爆發,造成7萬人感染,1.2萬人死亡。這證明,霍亂仍是災難性的,這也說明第7次流行還沒結束。

⑤ 怎樣防治禽霍亂

禽霍亂又叫禽巴氏桿菌病或禽出敗,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各種家禽均能感染,以夏末秋初時發病較多,潮濕地區易於發生。

最急性型常見於流行初期,以產蛋雞多見,病雞幾乎無任何前驅症狀而突然死亡;急性型為最多見,病雞精神沉鬱,羽毛松亂,縮頸閉眼,不願走動,常發高熱,劇烈腹瀉,呼吸困難,最後昏迷、痙攣,於1~3日內死亡;慢性型病雞常見於流行後期,多為急性型轉化而來,主要表現為鼻孔流出少許粘液,鼻竇腫大,喉有少許分泌物影響呼吸。食慾減退,關節腫脹化膿,進行性消瘦、貧血,持續性腹瀉。有的病雞肉髯顯著腫大。病程數周,症狀呈間歇性發作。

剖檢突然死亡的雞,一般無明顯病變。急性的心外膜和心冠脂肪有明顯的出血點。肝臟腫大,表面散在許多針尖大小的灰白色壞死點,十二指腸出血性炎症嚴重。

【防治措施】

(1)注射菌苗 對2個月齡以上的健康雞,可肌肉或皮下注射禽霍亂氫氧化鋁菌苗,或禽霍亂弱毒菌苗,免疫期一般為3個月,有的採取二次免疫,即第一次注射後半個月再注射一次,免疫效果較好。但要注意注射弱毒苗後至少7天不能使用抗菌葯物。

(2)葯物預防 雞群處在開產前後或產蛋高峰期,發病的可能性較大,可用土黴素,按每千克飼料添加1.5~2克,連喂3天。

(3)預物治療 ①口服磺胺-5-甲氧嘧啶4份加抗菌增效劑1份,按每千克體重30毫克內服或按萬分之四拌料連喂5~6天;②喹乙醇按飼料的0.02%~0.04%拌勻,連用5~6天;③土黴素按0.05%比例混在飼料或飲水中,連用3~4天;④青黴素肌肉注射5萬~10萬單位,每天2次,連用2~3天;⑤鏈黴素肌肉注射0.1~0.2克,每天2次,連用2天;⑥中葯可用黃連90克、穿心蓮100克、黃芩90克、大青葉80克、金銀花80克,其煎汁去渣拌入飼料或作飲水給病雞群。

⑥ 怎麼預防 霍亂

霍亂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患者因進食或飲用受霍亂菌污染的食物或食水,引致不適。

散播方式

病人排出帶有霍亂弧菌的糞便,可循叄種途徑污染食物:

病人如廁後沒有洗手,其後又接觸食物。

蒼蠅等沾到病人的糞便,把細菌帶到其他食物。

病人的糞便排到一些水源,如河水及海水中。如沒有煮沸便飲用這些水,或生吃水中的海產,便有機會感染霍亂細菌。由於霍亂弧菌在鹹淡水均能生存,而生存時間頗長,因此海產特別容易染有病菌。

經空氣和口水傳播霍亂弧菌的機會並不高,原因是霍亂弧菌較重,在空氣中很快會跌到地上死亡,而口水所含有的霍亂弧菌數量極少,人體的抵抗力足以它們殺死。

潛伏期

數小時至5天不等。

徵狀

嘔吐、腹瀉,及排出大量水質糞便,大便每日數次至數十次。持續的腹瀉和嘔吐會導致水分及電解質迅速流失,循環衰竭和休克。病人有下述症狀:煩燥不安、表情呆滯、聲音嘶啞、口渴、眼球下陷等。他們呼吸短促、脈膊細小、心音微弱、血壓下降,嚴重者如得不到及時治理,便會死亡。

預防措施

前往霍亂疫區前,應接受防疫注射,功效約可持續六個月。但即使接受了注射,仍有可能染上霍亂。

保持食水清潔,將食水凈化及消毒,並在飲用前煮沸。

徹底煮熟食物。霍亂病菌在攝氏100度時,3分鍾便死亡。

避免食物互相污染,尤其是即食食品和生吃的食物。

注意個人衛生及保持地方清潔。

⑦ 中國有哪些發生霍亂的事件

解放前山東鬧飢荒的時候

⑧ 霍亂病哪一年在中國發生

據記載,真性霍亂病的傳入中國,始於清嘉慶二十五年庚辰(公元一八二○年)。

霍亂是因攝入的食物或水受到霍亂弧菌污染而引起的一種急性腹瀉性傳染病。每年,估計有300萬~500萬霍亂病例,另有10萬~12萬人死亡。病發高峰期在夏季,能在數小時內造成腹瀉脫水甚至死亡。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所引起的。O1和O139這兩種霍亂弧菌的血清型能夠引起疾病暴發。大多數的疾病暴發由O1型霍亂弧菌引起,而1992年首次在孟加拉國確定的O139型僅限於東南亞一帶。

非O1非O139霍亂弧菌可引起輕度腹瀉,但不會造成疾病流行。最近,在亞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區發現了新的變異菌株。據觀察認為,這些菌株可引起更為嚴重的霍亂疾病,死亡率更高。

(8)中國霍亂治理擴展閱讀:

霍亂病的發生常為散發性,本病的傳染途徑一般是消化道和呼吸道。就是通過攝食和飲水而感染;病禽排出的飛沫常帶有細菌,被健康禽吸入後亦可造成感染。

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春秋兩季多發。各種飛禽和山雞的接觸,特別是麻雀到處亂飛,常到山雞舍吃料,很容易將病帶給山雞。病雞的排泄物、分泌物污染了土壤、飼料、水、工具、房舍等均可成為傳染源。

禽霍亂潛伏期4-9天,一般為7天。禽霍亂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①、最急性型 一般發生在本病流行的開始階段,比如從外地或市場上購入禽霍亂病雞,第2天就能爆發本病,這時雞群中有的雞突然死亡,死亡的病雞基本看不出明顯的症狀。

②、急性型 最急性型病雞沒有死亡便轉入急性型,病雞表現精神萎頓,呼吸急促,有時張嘴呼吸並發出咯咯聲。病雞表現口渴,並從口腔和鼻孔中流出粘稠的混有泡沫的黏液。病雞常排出黃色、灰白色或黃綠色稀便,眼圈發干呈青紫色,體溫升高到43-44℃,一般經1-3天死亡。

③、慢性型 由急性型病雞沒有死亡而變為慢性型。也有些雞從表面看是健康雞,一旦遇到氣候變化、飼養變化等不利因素,就顯現禽霍亂症狀而發生死亡。有些病雞表現為水腫性關節炎症狀,也有的病雞歪脖子,還有些病雞表現為呼吸道症狀。慢性型病雞病程較長,可達數周或數月,也有的病雞不死而成為帶菌者。

參考資料:

網路--霍亂病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