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
㈠ 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帶來哪些發展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在建設美麗鄉村過程中,通化市堅持「以人為本、城鄉一體、生態優先、因地制宜」原則,大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的生態環境,構建具有關東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格局。去年,投入新農村建設和環境整治資金超過100億元,建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928處,改造農村和國有林區、墾區危房近6萬戶,所有行政村達到「四清、四改、兩化」標准,農民居住條件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今年,為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該市多措並舉,重點實施農村環境清潔、基礎設施建設、人畜分離、垃圾污水處理、公共服務配套和生態環境改善「六大工程」,繼續推進10個魅力鄉村、30個環城度假村建設,改造農村危舊房5000戶,並通過兩年時間建設,把列入省級試點的31個人居環境改善村建成具有通化特色的新農村樣板村,完成115個省級示範村各項建設,整體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 提升人居環境,改善居住條件。去年,通化市實施新農村建設項目2142項,264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順利完成。今年,該市實施新農村建設項目2150項,繼續開展「百村示範、全面提升」和「清潔文明提升」工程,爭取115個示範村全部達到省級驗收標准。制定了《通化市新農村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施方案》,以「八清四修一禁止」為目標,以清理越冬垃圾、治理生活污水為重點,以整治「三線一環」為主線,整體改善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組織各縣(市、區)機關黨員幹部下基層、中小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積極配合清潔工作。目前,已投入資金1534萬元,出動車輛32610台次,人員93546人次,清理垃圾堆10805立方米、糞堆3002立方米、柴草垛1141處、路障395個,完成任務量的40%。 建設基礎設施,提高生活水平。近年來,通化市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大力實施,農村電網結構和供電能力大幅提升,特別是邊遠地區的供電能力和供電質量,全市農村用電量呈現出良好的增長勢頭。今年,為加快農村電網基礎設施建設,對超負荷的變壓器進行更換和增容,進一步提高了農村電網供電可靠率、綜合電壓合格率,為農民創業增添了強勁動力。另一方面,全市計劃投資7.3億元,實施重點水利工程項目73項。新修建江河堤防60.7公里,除險加固小型病險水庫31座,建設灌區配套及節水改造工程7處,並建設備用水源,抓好桃源水庫擴容改建工作;緊抓水土流失治理試點工程,實施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和侵蝕溝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623公頃;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06處,解決4.3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保護生態環境,堅持和諧共生。今年,通化市規劃、設計、實施通梅高速公路兩側生態建設工程,打造干線公路生態景觀帶。繼續實施第二個十年綠美規劃,全市造林綠化10萬畝,建設森林小鎮6個,標准化綠化村屯48個。積極推進林地清收工作,還林20.4萬畝。加強節能降耗、減排治污和大氣污染的綜合治理。開工垃圾焚燒發電工程,籌建餐廚垃圾處理廠。實施115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項目,重點對農村垃圾和污水進行無害處理,力爭創建省級生態村30個。
㈡ 如何加快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的美麗鄉村建設,提高生態建設水平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基礎。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建設美麗中國」的概念,其意義非同尋常、極為深遠。美麗鄉村是美麗中國的基本單元,要建設美麗中國,首要任務是全面提升農村生態環境,努力把農村打造成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底蘊深厚、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並積極推動社會物質財富與生態財富共同增長、社會環境質量與農民生活質量同步提高。
一、統籌城鄉發展規劃,優化農村空間布局
規劃是龍頭、是發展的大綱。要高起點編制鎮村布局、生產力布局、水資源、土地利用、農民集中居住區等規劃,科學確定城鎮規劃區、工業生產區、農業發展區、農民居住區和生態保護區,統籌安排城鄉建設、基本農田、產業集聚、生活居住、生態保護等空間布局。
一是推進農村工業向園區集中,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要堅持與工業產業規劃、本地資源利用和產業優勢相結合的原則,高起點、高標准抓好園區規劃,加快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完善交通、供水、供電、通訊等配套設施,積極鼓勵村集體在工業園區內建造標准廠房,吸引農村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以工業園區集聚建設為抓手,加快發展產業集群,帶動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提高土地利用集約化水平。
二是推動農業向規模經營集中,促進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步伐,推動農地連片集中,根據農業產業布局規劃,整合項目資金,結合土地復墾整理、農田水利建設、農業資源開發,加快高標准農田建設,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形成「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的田園化格局。
三是引導農民向社區集中,促進生活空間宜居適度。加強農民集中居住區的基礎設施和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吸引農民向設施配套、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的新型社區集中,促進人口集聚、要素集約,讓農民享受到一體化的基礎設施和均等化的公共服務,不斷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幸福指數。
二、防控農業面源污染,提升農業生態環境
要把農業產業生態化、發展清潔化作為建設美麗鄉村的根本舉措,積極發展生態農業,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嚴格防控農業面源污染,改善和提升農業生態環境。
一是控「源」。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大力擴種綠肥與推廣應用商品有機肥,實施農葯化肥減量工程,著力提高化肥農葯利用率。推進農村面源氮磷生態攔截系統工程建設。加快建立農葯集中配送體系,實行農葯統一配送、統一標識、統一價格及統一差率,杜絕高毒高殘留和假冒偽劣農葯流入市場,從源頭上控制農業面源污染。
二是治「污」。按照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要求,以農業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為切入點,推廣種養相結合、循環利用的生態健康種養生產方式。科學合理地制定養殖業發展規劃,推進規模化養殖場建設,推廣發酵床生態養殖,建立持續、高效、生態平衡的規模化畜禽養殖生產體系。採取粉碎還田、漚肥還田、過腹還田等省工、省時、實用的秸稈還田技術和方法,大力推廣秸稈機械化全量還田,增加土壤肥力,積極開展秸稈飼料、秸稈發電、秸稈造紙、秸稈沼氣、秸稈食用菌等多渠道綜合利用秸稈試點示範與推廣,提高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率。加快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在規劃布點村莊建設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提高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
三是活「水」。水是生態之基,貫徹落實「人水和諧」理念,建立農村河道定期輪浚機制,實施拆壩建橋,打通斷頭河浜,改造束水河段和束水建築物,暢通水系,加快河道輪浚和水系調整步伐,提高河道自然功能。理順和完善管理體制,加強河道長效管理,提升長效管理水平,實現「清水暢流」。
四是植「綠」。大力推廣應用鄉土樹種、珍貴樹種造林,因地制宜把村旁、宅旁、路旁、水旁作為綠化重點,做到見縫插綠、應栽盡栽,加快構建「綠色通道、綠色水廊、綠色基地、綠色村莊」,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村莊綠化格局,構築綠色生態屏障。
三、創新農庄建設舉措,塑造中國美麗鄉村
環境就是資源,生態就是資本。要堅持把建設美麗鄉村與發展農村旅遊業有機結合,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增加。在塑造美麗鄉村的過程中,要注重把保護鄉村鄉野農耕文明和自然原始純朴之美作為第一追求,創新思路和舉措,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和優勢,力求特色發展、錯位發展,塑造出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重點要做好以下五篇文章:
一是做好「山」的文章。充分利用山區生態資源優勢,靠山生財、靠山致富,發展種植業、林業、畜牧業,開發山區休閑旅遊農業,建成一批以山村體驗、民俗風情、自然景觀為特色的山村休閑旅遊群落,推出一批精品山村旅遊點。
二是做好「水」的文章。將漁業生產與綠色生態、休閑觀光、娛樂餐飲、度假購物結合起來,發展賽龍舟民俗水上運動、休閑垂釣中心、水上餐船等休閑鄉村旅遊項目。注重開發濕地資源,走濕地生態旅遊發展之路,打造高質量濕地旅遊產品,讓遊客在觀賞到「孤鶩與落霞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原生態美景的同時,了解自然生物知識,增加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使生態旅遊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得以充分發揮。
三是做好「民居」文章。要注重傳承和提升傳統民居建築特色,打造各地建築風格各異、造型絢麗多姿的特色民居,充分體現濃郁的地域特徵和民族文化。要加大古建築保護修繕力度,讓古建築融入「美麗鄉村」,並挖掘其背後的商業價值,整合歷史文化資源,開發旅遊特色線路,結合農村生態環境及生活文化,發展如介紹民風民俗、品嘗農家菜、體驗農家生活等具鄉土味的觀光特色旅遊。
四是做好「花果」文章。充分利用大自然賦予的豐富的花卉、林果資源,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在已有的基礎上,引入創意農業,對花卉、林果進行資源整合、規模培植、巧妙布置,打造「月月有花、季季有果」的四季花園,形成奼紫嫣紅、碩果累累的獨特鄉村美景。通過發展花卉和蔬果採摘體驗項目,讓遊人漫步其中觀花品果,享受從中的美感和樂趣。
五是做好「農耕」文章。依託豐富的農耕文化資源,著力挖掘至今稀存於世的農耕器具、戲曲、民歌(山歌)、耕作傳統、民俗風情及各類祭祀活動等資源,發展農耕文化旅遊產業,讓遊客親身體驗扶犁耕作、推磨碾米、踩水車灌農田、製作農家酒、腌制農家菜、住農家屋、吃農家菜、干農家活等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鄉村生活。
四、准確把握推進要素,加快美麗鄉村建設
建設美麗鄉村、把農村打造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美好家園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城鄉經濟社會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是讓全體農民過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筆者認為:
科學合理的規劃是建設美麗鄉村的前提。建設美麗鄉村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要高度重視規劃的引領作用,加強統籌推進。結合地理地貌、自然資源、文化積淀、民俗習慣、產業結構、自身特色等,因村制宜開展研究策劃,做好美麗鄉村建設規劃,既要注重與周邊環境的協調配套,又要塑造村莊自身的特點、特色,還要傳承歷史民俗文化,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合理性,充分彰顯農耕文化、秀美特色,讓「農村更像農村」,避免「千村一面」。
優化提升農村生態環境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重點。農村生態環境好與否直接關繫到美麗鄉村的建設程度,因此要把優化提升農村生態環境作為建設美麗鄉村的重點,抓緊抓實抓好。首先,要以推進「三個集中」為抓手,不斷優化城鄉空間布局;其次,要組織實施村莊環境整治工程,加大對自然村莊的改造和提升力度;再次,要積極發展規模農業、生態農業、循環農業和有機農業,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生態環境問題,保證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和農村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
創新舉措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關鍵。只有堅持創新舉措,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體制機制,增強內生動力,才能確保美麗鄉村建設順利有序推進。一是創新組織管理體系。美麗鄉村建設面廣量大、內涵豐富,涉及到各級各部門,必須要建立健全組織協調機制、分工合作機制,加強部門溝通、上下溝通,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創新建設投入機制。美麗鄉村建設資金投入量大,必須要建立健全以政府為主導、農民為主體、社會廣泛參與的美麗鄉村建設投入機制。三是創新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積極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創新土地流轉機制,加快土地規范有序流轉的步伐,實現土地連片集中。四是創新經營體制機制。通過大力發展社區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勞務合作、農業專業經濟合作等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特別是要創新發展合作農場,鼓勵其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建立健全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讓更多的農民分享建設成果,充分調動各類主體的積極性,合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㈢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整治包括哪些內容
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一項重要手段。
農村環境保護事關農民的切身利益、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農村的和諧穩定。加強農村環境保護,不僅是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任務,更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舉措。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農民環保意識。充分利用宣傳教育陣地,運用各類媒體大力宣傳治理農村環境污染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積極引導廣大農民摒棄陳規陋習,培養他們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強化他們的環保意識。
二是完善監管體系,強化落實目標責任。環保部門應不斷深入農村,檢查督促環保法規的落實情況以及環境監測、監察情況,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的執法監督,建立環境報告制度,促進有關部門真正把環境管理和生產管理有機結合;在鄉、村、組三級建立鄉(鎮)長、村主任、組長負責的農村環保責任機制,細化任務,加強檢查,確保責任落實;建立激勵與約束機制,嚴格落實問責制,促使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走上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軌道。
三是加大綜合治理,全面開展環境整治。重點抓好水污染治理、飲用水源保護、固體廢棄物治理、人畜糞便污染治理和綜合利用,對污染和破壞農村環境的違法行為依法查處。全面落實農村環保「以獎促治」政策措施,率先針對重點流域、區域和問題突出地區開展集中整治,著力解決危害農民群眾身體健康、影響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如:清理積存垃圾和其他有礙觀瞻的雜物以及污水,重點治理農村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亂倒亂流、亂種亂養、亂貼亂畫等「十亂」現象。
四是設立環治基金,建立環保長效機制。加大對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的資金投入,並建議設立專項基金,重點解決所轄地區污水和生活垃圾的處理。有條件的鄉鎮應該徵收垃圾處理費,設專(兼)職鄉村環衛人員,擔負一定范圍的保潔和環境衛生監督職責。同時,成立專門的農村基層環保管理機構,建立農村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從源頭上處理好農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保護飲用水水源。要積極探索農村保潔有償收費制度,採取政府投、鄉鎮幫、村級為主的方式,確保農村環衛整治和保潔工作有經費保障。
㈣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方案編制需要什麼資料
技術方案:改善住房,道路建設,環境治理以及群眾教育方面寫2突發環境事件內應急預案
1、工容作流程
詳見附件服務方案
2、所需資料
(1)環評文件(包括報告書/表、環評批復);
(2)清潔生產審核報告;
(3)企業現有各類應急預案(安全生產、消防等應急預案);
(4)企業平面布置圖、給排水管和雨水管分布圖;
(5)其他資料(詳見資料收集清單)。
(二)環境風險評估
1、工作流程
詳見附件服務方案
2、所需資料
(1)環評文件(包括報告書/表、環評批復);
(2)企業生產工藝流程圖、主要工藝參數(溫度、壓力);
(3)企業所用化學品統計資料;
(4)其他資料(詳見資料收集清單)。
(三)評審、備案
1、工作流程
詳見附件服務方案
2、所需資料
(1)《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申請表》;
(2)環境應急預案評估意見;
(3)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4)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報告。
環境應急預案、環境風險評估、環境影響評價、環保竣工驗收、節能環保技術產品開發、固定資產投資節能評估、能源審計,節能規劃、清潔生產審核。像以上這些項目,廣州怡天環保都有在做的。
㈤ 怎樣完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相關政策
(一)堅持從完善機制入手,著力把清潔工程擺上農村工作的突出位置
1、加強領導,規范各項制度。一是建立掛點幫扶制度。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清潔工程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委農工部,定期對全縣農村清潔工作進行統籌協調、綜合調度和指導督查。實行副縣級以上領導和鄉鎮領導掛點,部門單位幫扶,其它幹部包村負責制,各鄉鎮、村實行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的領導體制。並將農村清潔工程納入鄉鎮、部門年度工作目標考核評價體系和縣政協的主要評議內容。二是制定工作實施方案。制定了《2015年上栗縣農村清潔工程整治年實施方案》、《垃圾分類制度》、《門前三包責任制》、《保潔員工作職責》、《環境保潔村規民約》和文明衛生戶創評等一系列文件與制度,提出了中、長期規劃,明確了工作范圍、目標任務,各鄉鎮集鎮、衛生院和農村中小學都納入農村垃圾處理系統規劃范疇。三是創新推廣垃圾處理操作模式。在完善「3加5」工作模式上創新垃圾終端處理操作模式,採取「戶分類入桶、保潔員定期收集、村級中轉站集中存放、鄉鎮統一運送焚燒處理」形式,各級清潔辦指導農戶開展垃圾分類,達到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標准,養成「人人不亂丟垃圾,時時注意環境衛生」的良好習慣。通過機制的完善,健全了縣、鄉、村、組四級垃圾處理工作網路,實現了「縣有領導、督查組,鄉鎮有環衛所、焚燒爐,村有中轉站、保潔員,組有垃圾池,戶有分類桶」的綜合治理格局。
2、多元投入,積極籌措資金。我們採取對上爭取一點、財政補助一點、村收入抽出一點、動員社會捐助一點的方法,多渠道籌措資金,建立多元投入機制,確保更多資金用於農村清潔工程。去年全縣共投入資金500多萬元用於環衛設施的建設、保潔員工資報酬和清垃圾、清污染、清路障等開支。今年,我縣進一步加大農村清潔工程的投入力度,一是努力爭取中央和省、市對農村垃圾處理項目的資金支持,以及亞洲銀行、世界銀行的貸款。二是加大縣鄉財政投入,縣財政每年安排420多萬元專項資金,發放全縣保潔員工資,鄉(鎮)財政逐步加大對農村清潔工程的投入,年初列入專項預算,確保垃圾焚燒爐的運行費用。三是整合項目資金投入,縣委農工部的一事一議項目資金今年全部用於農村清潔工程,縣農業局、縣環保局的環境整治項目資金盡量向農村清潔工程傾斜。四是鼓勵部門單位投入,要求部門單位在資金、技術、物質、信息、項目等方面,為農村清潔工程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服務。同時,還引導社會各界投入,引導當地知名人士、成功人士捐資捐物支持農村清潔工程,發動農民籌資投勞,適當向農戶收取保潔費,鼓勵鄉鎮採取市場化運作方式,將農村垃圾清掃保潔與清運工作發包給公司或個人,村委會或村民理事會負責監督和管理,實現農村多樣化保潔,確保工作順利推進。
(二)堅持以營造宜居環境為目標,全面開展農村垃圾處理
1、強化宣傳,廣泛動員發動。我縣利用舉辦培訓班、印製操作手冊、張貼標語、發放致農民一封信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發動,大力宣傳垃圾的危害性和垃圾處理的重要性,轉變群眾觀念,提高群眾環保意識。去年至今年初,全縣共發放致農民朋友的一封信5萬余份,門前三包責任書4萬余份,出動宣傳車180餘車次,懸掛橫幅126條,製作農村清潔工程宣傳欄2000多個,書寫標語2500餘條,召開了多次農村清潔工程專題會。通過廣泛宣傳,轉變了群眾的思想觀念,提高了農戶的環保意識。
2、突出重點,抓好典型示範。結合富裕和諧秀美新農村建設,以創建文明生態村為重點,全縣打造了一批以明山、南源、高山、戰山、麻田、新店等為代表的村容整潔、生態秀美、和諧文明的農村清潔工程示範村。重點整治了319線、上萬線、福東公路等幾條主幹道,以點帶面,起到了示範效應。抓好了重點人群的教育,以家庭主婦、中小學生、老年協會、村理事會、保潔員為重點對象,召開家庭主婦會議,宣講五種垃圾分類常識及處理方法,發揮老年協會和村理事會作用,對農戶的衛生情況進行監督,定期組織衛生評比。在中小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明衛生教育,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在抓好典型方面,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發揮老協會員作用。如在福田鎮明山、大宇村,老協會員分組包片負責全村清潔衛生工作,形成了長效機制。二是抓好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搞好農村清潔工程,垃圾分類是關鍵。如在長平鄉黃泥塘村,農村生活垃圾做到不出村,每家每戶發放宣傳單、垃圾分類桶和分類袋,村幹部實行分片包干檢查,形成村莊整潔、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三是實行保潔員輪值制度。我們積極探索一些符合本地實際的做法,如在桐木鎮楊坊村,根據村民的意願,引導農戶自覺輪流值日保潔,戶戶都是保潔員,每戶除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外,各自還實行門前三包,公共衛生實行輪流保潔。四是抓好了重點集鎮的環境綜合整治。在桐木鎮、福田鎮、彭高鎮和南源街等集鎮,居民生活垃圾做到統一收集、清運、處理,凈化了集鎮環境。
(三)堅持以長效管理為保障,努力提高農村清潔工程建設水平
1、加強衛生保潔員的管理。保潔員優先從有勞動能力、熱心公益事業的低保戶中選擇,保潔員上崗前進行統一培訓,培訓內容為垃圾如何分類、廢品銷售、垃圾焚燒、建築垃圾堆處理和填埋場污水處理等,使每個保潔員都能按無害化標准處理垃圾。明確了衛生保潔員工作職責,要求保潔員對各自保潔片區做到「四無四凈」(即無積水、無雜物雜草、無瓜果皮殼、無人畜糞;路面凈、路沿凈、綠化帶凈、房前屋後凈),保潔員同時要督促各自片區村民做好保潔與綠化日常管護,共同呵護美麗環境。建立了保潔員工資「一卡通」,各村保潔員工資由縣統籌安排。並根據清潔辦、鄉鎮和行政村對保潔員平時工作成效檢查情況發放工資,確保工資按月及時發放到位,提高了保潔員工作的積極性。
2、加強理事會的管理。建立健全了清潔工程理事會,理事會制定《村規民約》,規范村民日常行為,引導和監督村民美化環境,凈化家園。理事會推行「一天一監查、一周一評比、一月一公示」制度,監督管理保潔員的日常工作,對履責好的農戶,給予通報表揚和張貼「清潔戶」標牌,對不履行義務,違反保潔規定的農戶,給予公示批評。
3、整合部門間的工作合力。縣清潔辦負責工作牽頭和日常管理;縣環保局抓好垃圾焚燒爐及中轉站的選址,指導焚燒爐與村級中轉站封存垃圾的標准化操作;縣水務局做好縣域內各中小河道的清潔工作;縣教育局協調組織農村中小學校的清潔整治工作;縣交通運輸局負責整治交通幹道亂搭亂建現象;縣供銷聯社做好可利用垃圾的回收和指導封存垃圾處理;縣花炮安監局抓好花炮垃圾的有效處理,嚴禁將花炮垃圾傾倒在公路兩旁和河道裡面。這樣通過部門積極配合、相互協作,形成了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氛圍。
4、嚴格考核考評。建立了縣考鎮、鎮考村、村考組、組考戶的層層考核制度和實行新農村建設中農村清潔工程「一票否決」制度。要求兩月一檢查一通報,半年一考核一獎懲,一年一總結一表彰,鄉鎮排名第一名的,獎勵5萬元,最後一名的處罰5萬元,所罰資金由縣財政局在鄉鎮往來資金中代扣,並獎給第一名。檢查的排名結果以文件進行通報,並在媒體上公布,排名最後一名的鄉鎮,由鄉鎮主要負責人在每兩月點評大會上作表態性發言。連續兩次作表態性發言的,由領導小組組長對單位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單位主要負責人應書面向領導小組說明情況;連續三次作表態性發言的,對主要負責人啟動行政問責,縣委調整相關責任人崗位。考核結果還與單位評先評優掛鉤、與黨政負責人評先評優掛鉤,並作為幹部調整的重要依據。同時,對行政村實行清潔工程工作與一事一議、新農村建設、農業開發項目立項掛鉤,與農業、水務、教育等資金掛鉤。各項農業項目立項時與清潔工程一起考察,衛生差的鄉鎮、村不安排項目,衛生好的鄉鎮、村優先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