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水利生態治理

水利生態治理

發布時間: 2021-03-04 15:23:30

Ⅰ 生態環境部出什麼「狠招」治理污染

4月20日消息,嚴控渤海圍填海、推進長江沿江生態岸線改造、治理黑臭水體……生態環境部19日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水污染防治的多項舉措和計劃。機構改革後,這個新組建部門針對海洋污染、流域水環境污染等問題,有了更多施展空間和更強治理力度。

資料圖:海口市2017年著力治理城市內河(湖)污染。圖為經過排水、露出部分湖底淤泥的東西湖。

治理黑臭水體

――將開展專項行動,全面摸清問題

針對黑臭水體,生態環境部也將動真格、下狠手。

據介紹,生態環境部聯合住房城鄉建設部將於5月初啟動2018年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范圍涉及36個重點城市(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及全國其他部分地級市。

本次專項行動,以群眾的滿意度為首要標准,以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為著力點,借鑒督查、交辦、巡查、約談、專項督察「五步法」經驗,全面摸清黑臭水體整治工作進展及存在的問題,督促地方加快補齊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從根本上解決黑臭水體問題。

張波強調,今年9月-10月還要對交辦的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巡查,提出約談的建議,對約談後依然整改不力的,將會納入中央環境保護部督察進行問責。

來源:中國新聞網(北京)

Ⅱ 大型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第一,水資源承載力問題。長江流域雖然水資源豐富,但也經不起無節制地開發利用。長江流域水資源承載力到底有多大,對這個問題我們研究得還很不夠。因此,「十一五」規劃首先要研究透這個問題,否則,整個水利建設的布局就無從談起。在摸清楚水資源家底的基礎上,要對水資源配置有一個初步的說法。所謂配置,也不是計劃經濟下的「一平二調」,要按照市場機制來進行,不能無償調用一個流域的水資源。如果大家頭腦里都沒有經濟的概念,調水越多,越助長資源配置不公,也會助長資源浪費。而按照市場機制來配置,一個最根本的前提是要明確水權。現在,我們在這方面的工作可以說還沒有起步。許多同志總是對長江流域要不要搞初始水權的分配有猶豫。現在不能猶豫了,要抓緊開展工作。明確初始水權受到很多因素影響,有現狀因素,有經濟發展戰略的要求,有節水行為的影響,更有這個流域最大可用水量的制約。在確定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時,要把節水考慮進去。例如,我們不能為了滿足你那個地方粗放經濟的發展,而去滿足你對水資源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進行科學分析,確定一個水資源量。當然,具體確定初始水權時是一個討價還價的民主協商過程,最後,還需要流域機構進行協調,由上級政府進行裁決。

第二,生態環境承載力問題。長江治理開發不能破壞生態,因此,在水資源開發利用上,首先是要維持河流自身的生態需水量,這是生態系統健康的基本條件。生態需水量包括河流基本生態環境需水量,即維持河流系統最基本的生態環境功能所需要的最少水量;包括河流輸沙排鹽需水量,即維持河流形態和鹽分的動態平衡,在一定輸沙、排鹽要求下所需的水量;還包括湖泊窪地生態環境需水量,即維持湖泊窪地水體功能而消耗於蒸發的水量。生態需水與河流流量變化高度相關,美國1978年在估計每一個水資源分區內水生生物用水量時,以分區河流出流點的月流量作為判斷,提出評判標准:(1)河道內徑流為多年平均值的60%,這是為大多數水生生物提供優良至極好棲息條件所推薦的基本徑流量;(2)河道內徑流為多年平均值的30%,這是保持大多數水生生物有好的棲息條件所推薦的基本徑流量;(3)河道內徑流為多年平均值的10%,這是大多數水生生物短時間生存條件所推薦的瞬時徑流量。在水能資源開發上,過去的規劃,按照流域梯級開放模式,往往追求100%的開發率。由於移民和耕地的補償費用會越來越高,考慮到庫區的環境承載力,在規劃時應因地制宜、選擇適當的開發目標。水電工程的不同開發與運行方式,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不同。在自然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採用「龍頭水庫」加多級引水式開發的模式可以減少淹地移民、減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上遊河道坡降大,河谷狹窄,經濟不發達,因此在上游修建高壩大庫,淹沒損失所造成的經濟影響一般較中下游為小。如金沙江中游採用「一庫六級」的開發方式正是基於這種考慮。同時,我們還要注意河流梯級開發對生態的影響是長期的、緩慢的,而且具有復雜的累進效應。要充分吸取過度開發吃干喝盡的教訓,深入研究累進的不利影響,積極探索滿足健康生態的調度運行模式和生態修復措施。

第三,公平約束問題。堅持以人為本,實現「五個統籌」,都要求我們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以地區間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為原則。我們不能以犧牲一個地區的利益,來獲取其他地區的利益;我們也不能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來獲取其他人的利益。例如,在跨流域調水時,必須同時兼顧水源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需要,對水源區給予合理的補償。又如,在水權交換時,必須給予水資源利用效率高的地區和產業給予適當的優惠,以促使水資源的合理流動,建設節水型社會。再如,建水庫要淹沒耕地,使淹沒區群眾失去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庫區人民作出了很大犧牲,應當得到補償和安置。在過去幾十年中,我國水庫移民安置經歷了安置型和開發型兩個階段,盡管人均移民經費提高很多,但是很多問題仍然沒有處理好。最近有專家建議研究「投資型」移民安置方式。即庫區移民以其享有的居住權和土地使用權等作為資本入股,在電站經營中享有一定的股權,參與水電開發建設,使移民和開發方形成利益共同體,移民能長期共享水電開發的效益。移民區地方政府和移民代表作為股東參與工程建設的決策管理。這一建議值得研究探索。其實,早在19世紀,法國農民就以土地作為抵押獲得農業貸款發展農業經濟。現在,庫區失去了土地,等於把土地作為投資股份。這一思路如果能夠推行,將帶來我國水庫移民安置方式的革命性轉變。

第四,技術約束問題。這里所說的技術約束不是指傳統的水工技術,對傳統的水工技術,應當說,我們已經在世界上領先了,但是,基於生態學與水利水電工程學有機結合的水工技術在長江流域才剛剛起步。從維持長江健康生態角度來看,我們的水工技術還有許多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例如,在水利水電工程勘測工作中,目前普遍大量採用傳統的地質勘探手段,對工程區的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需要大力發展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小的工程勘測技術,如「3S」技術以及物探勘測新技術。又如,傳統的水工設計中對河流形態多樣化重視不夠,忽略了河流湖泊與岸上生態系統的有機聯系,大量的開挖改變了原有的自然地形、地貌,使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和影響。因此,在規劃河流形態、設計河流斷面時,應遵循河流自然演變的規律,科學確定水流主槽、灘地、護岸的功能,包括防洪、生態、親水性、文化、體育、娛樂等。在護岸工程設計時,增加親水空間和生態系統保護空間,建設親水河岸。在堤防、護岸工程的材料選擇上,應盡量少用硬質材料,多用自然材料,同時注重開發應用生態環保型的建築材料。大型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還表現在對魚類的生長與繁殖,規劃設計在這方面相應的研究工作還應加強。

Ⅲ 河湖生態護坡關鍵技術水環境污染治理及解析

優秀水文化可以促進人水關系的協調。在現代的水利和生態環境建設中也應當倡導水文化,現代水文化創立的基本原則是滿足現代人們對水文化的基本需求,反映現代人與水的關系、體現現代科技進步。 水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的經濟資源。在人均水資源擁有量日益減少的同時,因水環境惡化所造成的水質性和功能性缺水現象亦日益突出,已成為突出的、全球性的共同的問題。早在上世紀初,歐美有些國家就關注水環境的污染,並且開始研究與防治。近幾十年來,各國為控制水環境污染進行了大量研究,並且耗巨資對有些主要湖泊和城市河道進行了大范圍治理。大量實踐證明,水環境的污染是可以治理的,但這種治理常常費時長及費錢多:國際上治理最成功的美國華盛頓湖,耗資1.3億美元,前後經過17年治理才達到目標;而面積僅1km2的瑞典的Frumman湖,費時22年,耗資90萬美元才治理完畢,等等。據於此,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起,尤其是近十餘年來,日本、美國、德國、瑞士等發達國家紛紛對以往的水環境治理思路進行反思,提出了生態治水的新理念,尊重河湖系統的自然規律,注重對其自然生態和自然環境的恢復和保護,使河湖的綜合服務功能能展現很好。 農業面源污水由於量大面廣,其治理難度不亞於點源,就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對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尤其是近年治理發展趨勢來看,主要採用生物氧化塘、人工濕地和土地處理系統等來進行治理農業面源污染。 就具體的技術發展趨勢來看,生態/生物方法是修復水生態系統中最為推崇的舉措之一。這種技術實際上是對水體自凈能力的強化,是人們遵循生態系統自身規律的嘗試。而在具體的實施時,更趨向於多種技術的集成。具體由哪幾種技術集成,則需要根據目的水域的污染性質、程度、生態環境條件和階段性或最終的目標而定,亦即在實施前要對目的水域作系統周密的論證,而後制定實施方案,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大量實踐證明,以相應的實驗示範基地為平台,開展相應的應用基礎研究與新技術開發,同時引進異地實用高新技術進行本地化研究與示範,是條有利於快出成果並且直接將其轉化為生產力的可行途徑。如日本在琵琶湖和霞浦湖等建立了針對流域水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的實驗示範基地,取得了環境教育、新方法和新技術研究開發與技術成果展示效果,為提高市民的環境意識和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水環境治理與水生態系統修復技術現狀 大量研究表明,對水域的水環境污染進行有效治理的前提是控制污染源,只有外源得到了有效控制,作為末端治理技術的水環境污染治理才能見效,不然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甚至徒勞。通過大量研究與實踐,已明確水環境污染實際上是典型的生態問題,因此,在對污染水域進行治理時,用生態學方法使生態問題得到最終解決。近年,強調治理與生態修復相結合,甚至更加強調生態修復的作用。 從廣義上講,所有的生物處理都是生態修復。目前,國際上據原理已在使用的或已進入中試階段的污染水域治理與生態修復技術可分為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生態法三大類。其中的技術名稱包括底泥疏浚、人工增氧、生態調水、化學除藻、絮凝沉澱、重金屬化學固定、微生物強化、植物凈化、生物膜。(見表) 表 水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技術分類及其適用范圍 技術分類 技術名稱 選用污染水域范圍 主要作用 物理法 底泥疏浚 嚴重底泥污染 外移內源污染物 人工增氧 嚴重有機污染 促進有機污染物降解 生態調水 富營養化,有害無毒污染 通過稀釋作用降低營養鹽和污染濃度,改善水質 化學法 化學除藻 富營養化 直接殺死藻類 絮凝沉澱 底泥內源磷污染 將溶解態磷轉化為固態磷 重金屬化學固定 重金屬污染 抑制重金屬從底泥中溶出 生物/生態法 微生物強化 有機污染 促進有機污染物降解 植物凈化 富營養化、復合性污染 污染物遷移轉化後外移 生物膜 有機污染 促進有機污染物降解 1、底泥疏浚 底泥疏浚是在水域污染治理過程中普遍採用的措施之一。這是因為底泥是水生態系統中物質交換和能流循環的中樞,也是水域營養物質的儲積庫和特殊的緩沖載體,在水環境發生變化時,底泥中的營養鹽和污染物會通過泥-水界面向上覆水體擴散,尤其是城市湖泊和河道,長期以來累積於沉積物中的氮磷和污染物的量往往很大,在外來污染源存在時,這些物質只是在某個季節或時期內會對水環境發揮作用,然而在其外來源全部切斷後,則逐漸釋放出來對水環境發生作用,包括增加上覆水體中的污染物含量和因表層底泥中有機物的好氧生物降解及厭氧消化產生的還原物質消耗水體溶解氧等,並且在很長一段時期內維持對水環境的影響。因此,一般而言,疏浚污染底泥意味著將污染物從水域系統中清除出去,可以較大程度地削減底泥對上覆水體的污染貢獻率,從而起到改善水環境質量的作用。 底泥疏浚技術據原理屬物理法分類技術。外移內源污染物,這是底泥疏浚技術主要作用所含有的內容。就疏浚技術現狀來看,主要包括工程疏浚技術、環保疏浚技術

Ⅳ 如何做好中小河流生態治理

1、概述
隨著社會工業化的不斷發展,城鎮化建設的深入,用自己的方式改變著氣候和環境,隨著全球氣候的逐漸升溫,植被的逐漸減少,暴雨和洪澇災害發生率逐年上升。這些年來,我國的防汛建設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上,建立洪澇災害預警系統,完善防洪指揮機制,提高水庫堤壩的防洪能力。雖然這樣,但是仍然有一些地區不斷發生洪澇災害,造成大量的人員和財產損失。這些問題主要是因為中小型河流洪澇災害所造成的,隨著這樣的事情不斷發生,政府也應該把目光轉移到中小型河流上。要治理中小河流洪澇災害,必須首先了解成因,他的主要原因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中小河流流域氣候條件變化快,缺乏監測設備,沒有預測技術,人員投入少,能力不足,防洪難度大。
二是中小河流地質地貌情況復雜,洪水同時伴隨著泥石流產生。
三是中小河流治理的資金投入不足。
四是為了追求眼前的經濟利益,一些地區盲目開發、亂采礦石、攔河設障、擠占河道。
五是防洪標准低。為了節約資金,防洪標准一般是三到五年一遇的洪水,防洪能力不足,遇到一些極端情況,就容易發生水災。

2、生態護坡所面臨的問題
2.1相關問題及產生原因
由於我國當前城市用地緊張,而人們喜歡依山伴水的生活環境,所以一些城市的河道邊水地帶不斷被侵佔,水面面積越來越小,河流寬度越來越窄,為了泄洪的需要,將河道挖深,取直,這樣的結果,使得對護河岸堤的建築強度要求越來越高,建設的費用越來越大,但是破壞了河道兩邊的生態環境,其生態功能逐漸減退,河道成了專門的泄洪通道,失去了河道兩邊景觀休閑和娛樂的功能。雖然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國部分地區在防洪和河流治理工程中,採用了一些新材料,新技術和新的設計思路,比如採用生態型護坡技術,堤防綠化措施等,嘗試還原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但是遇到了很多問題。現在的情況是從水利主管部門到具體的設計人員,在很多問題的認識上比較片面,思想高度不夠,模糊不清,缺乏系統的理論知識學習和相應技術的應用指導,由於實際設計時時間緊任務重,設計資料不全面,沒有相關領域的生物資料,使水文地質勘探資料都不齊全,在這種情況下,人往往習慣用傳統的方法對中小河流進行治理,在繁重的工作壓力下,設計思路有很大的局限性,沒有採用新材料新工藝的設計思路方法,並且在設計和施工過程中缺乏相關的依據和標准,在河流整治全過程中缺乏科學性和規范性。
2.2解決方式
在當前的經濟環境形勢下,面對現有問題,在解決城市河道的治理問題時,區域市政的規劃相結合,還需要相關的政策扶持,進行退地還河工作,拆除原有的視覺單調、生硬、熱島效應明顯的渠道護岸,使用生態護坡建設技術,盡量還原原有的天然河道,創造適宜水生物生長把生態環境,提高河流的自凈能力,維護河道的生態平衡,這樣才能實現河道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我們現在投入人力物力,不是修建一條條規模不同的臭水溝,而是要建造一個適宜人居住的河岸環境。因此,生態護坡技術的創新與研發,應該不斷進行,努力提高,需建立一個適合實際操作的,完善的科學體系。

3、生態護坡的設計要點
一是具有較大的孔隙率,護岸上能夠生長植物,可以為生物提供棲息場所,並且可以藉助植物的作用來增加堤岸結構的穩定性;
二是地下水與河水能夠自由溝通,能夠實現物質、養分、能量的交流,促進水汽的循環;
三是造價較低,不需要長期的維護管理,具有自我修復的能力;
四是護岸材料柔性化,適應曲折的河岸線型。復式斷面在常水位以下部分可以採用矩形或者梯形斷面,既解決了常水位時親水性的要求,又滿足了洪水位時泄洪的要求。
人類活動較少的區域,在滿足河道功能的前提下,應減少人工治理的痕跡,盡量保持天然河道面貌,使原有的生態系統不被破壞。所以在河道斷面的選擇上,應盡可能保持天然河道斷面,在保持天然河道斷面有困難時,按復式斷面、梯形斷面、矩形斷面的順序進行選擇。在河道治理的過程中,也應該避免斷面的單一化。不同的過水斷面能使水流速度產生變化,增加曝氣作用,從而加大水體中的含氧量,有利於改善生物的生存環境。例如在淺灘的生境中,光熱條件優越,適於形成濕地,以供鳥類、兩棲動物和昆蟲棲息。積水窪地中,魚類和各類軟體動物豐富,它們是肉食性候鳥的食物來源,鳥糞和魚類肥土又能促進水生植物生長,水生植物又是植食鳥類的食物,從而形成了有利於鳥類生長的食物鏈。深潭的生境中,由於水溫、陽光輻射、食物和含氧量隨水深變化,所以容易形成水生物群落的分層現象。
4、幾種生態護坡的設計方法
方法一,液壓噴播植草護坡。這種方法是將槽子,改良劑,肥料,紙漿和粘合劑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配水攪拌均勻後,通過液壓噴射到邊坡坡面,這樣就可以完成跖草施工工作,其優點是施工速度快,操作方法簡單,兩個月後就能實現綠化功能,適用范圍廣,防護效果好,但不適用於靠近水的地方,只適用於護坡的背水面防護工作;方法二,人工種草護坡,就是使用人工的方法在播面簡單播撒的一種傳統方式,這種方法的草種播撒不均勻,天氣對其影響較大,近年來已經很少使用了;
方法三,客土植生植被護坡,將保水劑,粘合劑,抗蒸發劑,植物纖維,復合肥料和腐殖土經過專業機械混合,形成一定厚度的客土,然後將選好的種子噴灑到客土中。利用這種方法,土壤與坡面結合牢固,普通的透氣性好,機械化程度高,工期短,植被保護效果好,基本不需要維護,根據地質和氣候條件進行優化配置,但同樣只是用於背水面。
方法四,蜂巢式網格紙草護坡,這種方法是在整理好的邊坡坡面上,利用混凝土框架磚,平鋪成正六邊形網格,在網格內,填充種植土,然後再種草或者是鋪設草坪一種防護措施,其優點是受力結構合理,可以有效分散潑面雨水徑流,防止破廟沖刷,施工簡單,外觀整潔,美觀大方,但同時造價比較高,故土效果方面不是很好。以上的幾種方法,在使用選擇方面應該與當地的情況相結合,選用哪種方法,需要根據當地的經濟條件和自然環境條件確定,不能一概而論,充分調查,廣泛取證,才能選擇最適合當地的方法。
5結束語
在滿足防禦洪澇災害的前提下,保護和創造良好的生物生存環境,建造適宜人類生存的自然景觀,再考慮到安全性強度和耐久性的同時,充分考慮生態環境的效果,把過去的由混凝土組成的人工建築河堤,改造為由水系和土體以及植物互相聯系,適宜生物生長的,自然狀態的生態護坡,現在城市河流治理的一個發展趨勢。生態護坡建設技術,是一個集環境科學,生物科學,現代水利工程學,美學和生態學等學科的一體性的工程。推廣生態型護坡的新思路、新材料、新工藝,建設一個綠色環繞,水質清澈,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學校環境,是我們這一代水利人不可推卸的責任。

Ⅳ 水利部部署河湖整治哪些專項行動

據水利部網站消息,水利部近日部署,今年下半年集中開展全國河湖采砂專項整治行動等四大專項整治行動,壓實地方河長湖長主體責任,著力解決突出問題,積極改善河湖面貌,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三是開展長江幹流岸線利用專項整治行動,清理整治河道管理范圍內的餐飲躉船、長期「占而不用」的岸線利用項目、違反水法防洪法等法律法規、嚴重影響防洪安全、生態安全和河勢穩定的岸線利用項目。

四是開展長江經濟帶固體廢物專項整治行動,針對大排查行動中發現的河湖管理范圍內固體廢物,對照點位清單,清理一處、銷號一處,2018年年底前完成集中清理整治。需要鑒別的固體廢物,經有關部門鑒別分類後,由地方人民政府提出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對清理整治後的灘地,及時組織開展復綠等生態修復,避免產生新的安全隱患和污染問題。

Ⅵ 河流的治理措施:

1、灘地的保留和利用

灘地是山溪性河道的特有產物。一般河道灘地較開闊,洪水期水流漫灘,利於行洪滯洪,應保留其功能,並充分開發利用。流經城區的河道,在維持灘地行洪功能的同時,利用灘地設置綠化地、公園、交通輔道和運動場所,開發其休閑、親水功能,成為市民娛樂、健身、遊玩的好地方。

整治中,順應河勢,因河制宜,保留河灘和彎道,恢復河道的天然形態,減少河床的坡降,降低洪水位,減少洪峰壓力,同時可降低防洪堤的高度。另外,彎曲的水流更有利於生物多樣性,為各種牛物創造了適宜的生存環境。

2、採用生物固堤,減少堤防硬化

對於鄉村田間河道,除個別沖刷嚴重河岸需築堤護坡外,應盡量維持原有的自然面貌,保持天然狀態下的岸灘、江心洲、岸線等自然形態,維持河道兩岸的行洪灘地,保留原有的濕地生態環境,減少由於工程對自然面貌和生態環境的破壞。

在堤防建設中,可採用大塊鵝卵石堆砌、干砌塊石等護岸方式,使河岸趨於自然形態。個別受沖河岸堤防內側可採用種植水杉等根系為直根的樹種或草坪護坡等植物護堤措施。

3、生物群落多樣性恢復

恢復生物群落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其對象包括水生生物和陸生生物的恢復。按照河流生態系統整體恢復的理念確定生物群落恢復任務,難點在於如何選擇指示物種。具有操作性的方法是把重點恢復瀕危、珍稀和特有生物物種以及保護和恢復重要生物資源。此外,還應加強土著物種的保護,防止生物入侵。

4、河流污染治理

截污分流。截污是治理城市河流污染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過建設雨、污水管網,將原本直接排入城市河流的污水收集至城市污水處理廠或者人工濕地,經處理達標後再排放,從而削減了排入河流的污染物總量。截污分流法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城市河流水污染的問題,但實施難度較大,涉及到水利、市政、道路等多個部門,因此一般需要通過行政手段輔助。

(6)水利生態治理擴展閱讀:

河道治理的重要性:

為充分發揮水利工程設施在國民經濟持續發展中的基礎作用,減少洪災損失,促進我國農村生態環境的改善,保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的實現,對農村河道進行整治已勢在必行。

通過河道整治使其城鎮、基礎設施等防洪標准有較大提高,區域內人民生命財產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防洪安全保障問題得到初步解決,為新農村建設、群眾安居樂業、社會繁榮穩定提供良好的基礎,促進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共建人水和諧的社會環境。

為了實現江我國水系規劃總體目標,保障地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盡快確定河網水系整治及防洪排澇規劃,全面提升片區河網水系面貌及防洪排澇能力,創建現代化的水利設施和管理體制,從而為加快推進我國的水系建設提供有力保障,是十分必要和緊迫的。

Ⅶ 生態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生態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則如下:

1、反饋調整式設計原則。

2、流域尺度及整體性原則。

3、生態系統自設計、自我恢復原則。

4、保持和恢復河流形態的空間異質性的原則。

5、工程安全性和經濟性原則。

(7)水利生態治理擴展閱讀

建設生態水利工程的注意事項:

制定河流原生態修復的方案一定要以可持續發展、長時間、大景觀尺度為基礎,而局部范圍、短時間、小尺度的范圍不應該是修復方案的目標。

面對河流治理中出現的水利工程對生態系統的某些負面影響,西方工程界對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理念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認識到河流治理不但要符合工程設計原理,也應符合自然原理。

Ⅷ 河道治理的重要性是什麼

探討河道的生態治理以及生態保護問題,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加強人們的生態保護、環境保護以及可持續發展理念,為促進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整體進步奠定基礎

Ⅸ 如何做好河道生態治理及環境修復工作

1 概述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河道的開發力度日益變大,對水資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關於河流管理的問題面臨著諸多的挑戰。人們在開發過程中,既要發揮河流發電、航運、水利、澆灌、旅遊等傳統功能,又要保證河流系統的生態平衡,保持自然環境和經濟效益相互平衡的目標要求,既要做到合理地利用河道資源,又要做到對河道資源的充分保護。以往的護坡工程由於要滿足人們的發展需求,更要兼顧工程的安全性能,所以常常採用硬質的不透水的結構材料作為設計主材料,這種方式對河道的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的重視力度遠遠不夠,所以河道的渠道化問題對河道治理及生態修復來說是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由此可見,對河道治理和生態的修復是保證河道健康發展的重要內容。基於以上觀點,文章以河道健康發展的觀念為基點,對河道的治理及生態修復問題進行了分析。
2 河道治理及生態修復
2.1 河道的現狀
最近幾年,我國在河道管理方面採取了很多措施,但是河道生態環境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嚴重的水體污染、水資源的緊缺、偶爾發生的洪澇災害等都嚴重影響著經濟的發展。雖然在水利工程建設方面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但在成就的背後也存在著改變原來河流生態系統的問題。河水逐漸乾涸、日益被破壞的水生態環境、持續降低的河流功能、不斷加重的水污染就是其表現所在。由以上現象可以看出,為了社會的正常發展以及國際社會對環境保護問題的日益重視,河道的治理和水資源生態環境的修復工作已刻不容緩。
河道的自然環境的好壞對生態系統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自然的結構形態對自然界的生物孕育和成長都是有著十分有利的影響。由於河道自身具備自我修復的能力,過多的人力干預,如進行人為的河道改造和修復,反而可能起到不利的作用。所以過多的人為改造勢必會造成水質、河水流量等方面的改變,從而引起河道的生態平衡被打破,導致對河流依附性很強的生物由於生態環境的破壞而被迫遷徙、死亡甚至滅絕。
在對河道進行治理的過程中,勢必會改變河道原本的形態,如經常應用於河道治理方面的河流截斷、挖深、束窄、加寬、彎曲、拉直等手段都會在一定程度上使河道的整體面積和硬化范圍縮小,同時造成河床的不透水體積增加,導致城市的供水不足,這會嚴重影響城市的自來水供應,導致居民生產生活用水不足。自然河道多為蜿蜒盤旋類型,可以起到儲蓄調洪的作用,減小洪水的沖擊力度,但是現代河道由於人為的改造,對河道進行了鋼筋水洗修築,導致河道水流流動性的嚴重減弱,水體不能進行自由交換,嚴重地增加了洪澇災害的發生率,同時降低了河道的泄洪能力,對城市的防洪防澇系統造成重大影響。
自然河流的周邊多伴有大量的植被,在對河道進行治理的過程中,勢必會對河道周圍的植被環境造成破壞,河流沿岸的自然風光也會大打折扣,這對以河流文化為主題的城市旅遊業有著毀滅性的打擊,同時也對城市的經濟造成不利影響,如果這一問題在治理過程中得不到充分的重視,不能有效地控制河流周圍環境的保存率,將會造成惡性循環,嚴重影響城市的發展。
2.2 河道治理的原則
河道是水資源的重要載體。河道的治理要滿足生物多樣性的需求,為兩棲以及水生動植物提供有利的生存環境,這樣既保護了河道的水生態環境,又會對河流的自凈能力有利。從經濟、社會、生態、人文等多方面考慮河道的整體治理,不僅要滿足人類生存的條件,也要具備修復自然河道的功能。
2.2.1 平原河道治理原則。在平原河道的治理過程中,要做到既能達到河道體系的防護標准,又能保證河道的自然恢復能力不被破壞。因此,在治理過程中要根據正常行洪、岸坡穩定、材質自然、成本經濟、表面異質以及內外透水性等多原則進行治理,既能保證河流的自然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也能滿足人類的需求。這樣不僅對自然河道水流的流速、流量、環境外觀以及沖淤平衡的影響達到最小,也使得河流周圍動植物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環境得到最大保護。
2.2.2 山區河道治理原則。治理山區河道,要對整個山區河道進行細致的勘察,做到對河流上下游以及整個流域之間相互關系的統籌把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綜合的治理,一定要做到遵循自然規律,充分發揮天然河道的功能。因此,在實際治理過程中,要保護水土資源,對流域內的水土採取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等措施,盡量減少泥沙進入河流。同時,在河道治理過程中,在河道的上游修築一定的大壩,以阻擋泥沙的流入,在下游疏導河道,保持河道的暢通無阻。對河道周圍的生態平衡問題要嚴格遵循自然規律,盡量不要使河道的自然特性發生改變,以起到保護天然河道的作用。
2.3 污染源處理及水質改善
河道的水質改善措施是整個河流生態系統修復的重要環節,在進行水質改善的過程中要嚴格遵守相關的制度,嚴格控制生產和生活污水進入河流,以此來保證河流水質改善的成功進行,保證取得良好的成效。
對水質污染嚴重的河道必須進行源頭治理,控制點、面源污染,通過清除河道淤泥,保持水面潔凈,對進入河流的污染物進行有效控制,採取雨污分流排水的方法,來達到減少河流污染的目的。要對各個河段進行實時的監測,嚴格控制必須排出的污水的流量。如有必要,要執行更為嚴格的排放標准,即對河流採取深度處理的措施。如可能排入有毒物質,且此物質易積累,則要採取果斷措施,防止有毒物質進入河道。在治理過程中,根據河道的自凈特點,制定合理的排污計劃,包括排污口位置和排污時間等內容,並按照現場的實際情況,對水體的環境容量進行合理利用,從而逐步改善河道水質。
2.4 河道生態修復的方法探究
為了保護河道的自然環境不被破壞,根據河道治理的原則,對河道生態環境的修復提出幾點可供參考的意見,以達到河道治理及生態修復的目的。對一些廢舊的攔河堰、攔河壩進行拆除處理,通過緩坡或者低坡的手段,使跌水得到改造,以此來控制河床的變化,達到使河道供水連續性得到恢復的目的;向河道內投入沙包或者大石,人為製造河流內部的溝壑和淺灘,使得河流的多向性流動得到恢復;對河水的流動空間進行改造,盡量增加其流動空間,從而使得河道的防洪防澇能力得到提升。
3 結語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是孕育人類文明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而河流作為水的重要載體,在人類社會發展中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人類為了得到高速的發展而忽視了河道這一重要資源,對河道的生態環境造成了許多破壞,從而導致河道問題反過來制約經濟的發展。人們開始意識到對河道的治理和對河道生態環境修復的重要性,然而對河道的治理和生態修復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們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不斷深入探索更為有效的新措施,努力開創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齊頭並進、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新局面。

Ⅹ 世界河道治理經歷了哪些階段,我國河流生態治理現狀如何

因人們需求和社會經濟環境不同,我國的河道治理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依附自然被動階段,該階段基本是在原有自然條件下進行,河流防洪效益不高;與河爭地的階段,該階段是在國民經濟增長的同時修建了提水灌溉、河道治理、堤防建設等工程,但治理方法落後、單一、不科學;經濟治河階段,主要是利用有限的資金進行河道整治以保護耕地、道路設施和排放污廢水;和諧治理階段,在我國沿海地區和中心城市首先在經濟建設的同時,考慮到提高生活品質和創造優美環境,河道治理工程保持了河道的社會功能和生態功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然而坦白說,我國河道治理理念仍相對滯後,導致了我國的河道系統主要面臨以下幾個問題:防洪能力下降、堤防功能單一、基流減少、水質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遭受破壞等。可見,生態水利建設迫在眉睫。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