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任治理

任治理

發布時間: 2021-03-04 07:48:16

A. 什麼是股東、股份、股東會、股東大會;董事、董事會、董事局、董事長、總裁;監事、監事會受誰管控

股東:
是股份制公司的出資人或叫投資人。股東是股份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中持有股份的人,有權出席股東大會並有表決權,也指其他合資經營的工商企業的投資者。

股份:
代表對公司的部分擁有權,分為普通股、優先股、未完全兌付的股權。

股東會:
是由全體股東共同組成的。

股東大會:
是公司的最高權利機關,它由全體股東組成,對公司重大事項進行決策,有權選任和解除董事,並對公司的經營管理有廣泛的決定權。

董事:
是指由公司股東會選舉產生的具有實際權力和權威的管理公司事務的人員,是公司內部治理的主要力量,對內管理公司事務,對外代表公司進行經濟活動。占據董事職位的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但法人充當公司董事時,應指定一名有行為能力的自然人為代理人。

董事會:
是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政策規定,按公司或企業章程設立並由全體董事組成的業務執行機關。具有如下特徵:
董事會是股東會或企業職工股東大會這一權力機關的業務執行機關,負責公司或企業和業務經營活動的指揮與管理,對公司股東會或企業股東大會負責並報告工作。股東會或職工股東大會所作的決定公司或企業重大事項的決定,董事會必須執行。

董事局:
主要是定期招開董事會

董事長:
是公司董事會的領導,其職責具有組織、協調、代表的性質。董事長的權力在董事會職責范圍之內,不管理公司的具體業務,一般也不進行個人決策,只在董事會開會或董事會專門委員會開會時才享有與其他董事同等的投票權。President和CEO的權力都來源於他,只有他擁有召開董事會、罷免President和CEO等最高權力,但他從來不掌握行政權力。

總裁:
一般在集團公司才使用的稱呼,是集團最高負責人。其次是董事長、CEO

監事:
是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履行對公司董事 經理 財務的監督職能,負責全公司的監督、檢查、考核,並承擔執行公司規章制度、管理規程及工作指令的義務

監事會:
由全體監事組成。監事的資格基本上與董事資格相同,並必須經股東大會選出。監事可以是股東、公司職工,也可以是非公司專業人員。其專業組成類別應由公司法規定和公司章程具體規定。但公司的董事長、副董事長、董事、總經理、經理不得兼任監事會成員。監事會設主任、副主任、委員等職。
(3)監事會的職權范圍如下:第一,可隨時調查公司生產經營和財務狀況,審閱帳簿、報表和文件,並請求董事會提出報告;第二,必要時,可根據法規和公司章程,召集股東大會;第三,列席董事會會議,能對董事會的決議提出異議,可要求復議;第四,對公司的各級管理人員提出罷免和處分的建議。

看完以上解釋 你自然就知道受誰管控了..

B. WIN 7中老是出現「windows 任務管理器 已停止工作」怎麼解決

解決方法:
Windows的任務治理器常常會罷工。而產生罷工的原因有良多,面臨這種情況,你應該及時進行全盤掃描,排除病毒和木馬對系統的影響。除此以外,還有可能由於組策略設置不當和注冊表被修改而導致任務治理器無法正常使用,還在等什麼?趕緊讓Win7任務治理器重新工作吧。

情況一、重新配置組策略

良多情況下無法打開Win7任務治理器,都是因為在組策略中進行了封閉和禁止設置,因此對於組策略的禁止解除,可以解決絕大部門Win7任務治理器罷工的情況。

STEP1

點擊『開始』菜單。點擊「運行」並鍵入「gpedit.msc」。在「組策略」中依次展開「本地計算機」策略/用戶配置/治理模板/系統/Ctrl+Alt+Del 選項。

STEP2

在該列表中打開刪除「任務治理器」 的屬性。在屬性中的「設置」選項卡中假如泛起「已禁用」或「未配置」等選項,將其選擇為「已開啟」,確定後,Win7任務治理就能重新工作了。

情況二,修改注冊表

可能由於病毒或木馬的影響,對注冊表進行了修改,導致任務治理器無法正常運轉,此時只需要進行注冊表調整即可搞定。

點擊運行,輸入"regedit"打開注冊表編纂器,依次展開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在該注冊表項下建揚名為 System 的項,在該項下創建名為DisableTaskMgr的「字串符值」或者「DWORD值,將鍵值設置為0則可解除任務治理器的禁止狀態,設置為1則代表禁止。

C. 新水滸傳最後高俅那幫奸臣是什麼下場

按照史書,靖康元年,開府儀同三司高俅死,(屬正常死亡。)
宣和三年,戩死,贈太專師、吳國屬公,靖康初,詔追戩所贈官爵,(屬正常死亡。)
欽宗即位,童貫貶竄之英州、吉陽軍。行未至,詔數其十大罪,命監察御史張澄跡其所至,蒞斬之,及於南雄。既誅,函首赴闕,梟於都市。(被斬首。)
欽宗即位,蔡京連貶崇信、慶遠軍節度副使,衡州安置,又徙韶、儋二州。行至潭州死,年八十。(死在發配的路上。)

D. 天主教中各種主教職位的區別

樓上說得不錯,天主教的主教制度與歷史上羅馬帝國的行政區劃制度密不可分,有很深的淵源,我來補充一些:1.天主教的主教一般由主教、總主教、宗主教組成;總主教與都主教有時會重疊,都主教是指系駐扎在大城市或省會的教會首腦(如:義大利米蘭);宗主教是早期基督宗教在一些主要城市如羅馬(首都)、君士坦丁堡(新首都)、耶路撒冷(教會發源地)、亞歷山大(北非地區中心)和安條克(東歐及西亞地區中心)的主教的稱號,他們的威望和權力比一般的主教要高,當羅馬天主教和希臘正教分裂時,羅馬的宗主教成為天主教的實際首腦(教宗),而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成為東正教名義上的首腦(普世牧首),目前在天主教除了教宗外,東方禮儀天主教的大主教(管理大城市或省會的),亦是宗主教,由於他們擁戴與支持教宗,與羅馬天主教共融(大概16世紀起陸續從東正教、東歐、西亞、北非等基督宗教中分離出來的教會,相對於廣義西歐與歐洲而言的「東方」),其地位相當於樞機主教(自1965年起由保祿六世列入樞機團,如:安提約基亞馬龍尼禮宗主教和亞歷山大科普特禮宗主教);樞機主教由於以紅色僧服為主,多俗稱為「紅衣主教」(如:法國史上著名的樞機主教黎塞留),就現代官僚制度而言,相當於地區政府或國家政府首腦,又或內閣部長,就封建身份等級與權利高低而言,相當於親王;日本將樞機主教譯為「樞機卿」,個人以為甚好,可專指服務於教廷的樞機主教,而具有總理地位的樞機主教可稱為「樞機上卿」,要知道卿大夫在我國先秦系高官(卿-大夫-士)。2.在我國大陸地區,主教一般是教徒及聖召(當神職人員意向)比較多的地區設立的教會領導,通常是一縣(如:河北滄州的獻縣)或一地級市(如:江蘇徐州)之教會首腦,至於總主教多為省級教會首腦,總領一省教會,冠以省會市名(如:廣州總主教)。3.主教的服飾是以紫色為主的,估計源自古羅馬,紫色系皇帝的專用色,或許象徵地方教會領袖,而總主教和東方禮儀天主教的宗主教則是紅色的,象徵為基督獻身與殉道的精神,至於白色則是教宗專屬(全白,亦有紅色),估計象徵純潔與完美的神品。

E. 《杜佑傳》翻譯原文

杜佑字君卿,京兆萬年縣人。

父親杜希望,講信用,一諾千金,他交往的人都是當世英才豪傑。任安陵縣令,都督宋慶禮上表章向皇帝報告他的優異政績。犯了小錯丟了官。開元年間,交河公主嫁給突騎施,朝廷任命希望為和親使者。信安郡王漪上表章向朝廷舉薦,安排他任靈州別駕、關內道支度判官。從代州都督任上召回京都,應答皇帝對邊防事務的咨詢,玄宗皇帝認為他有才能。與吐蕃一道進攻勃律,勃律乞求歸降。李林甫右丞相剛兼隴西節度使,所以任命希望為鄯州都督,執掌留後。驛使傳令,希望越過隴州,打敗了烏莽的軍隊,斬了一千多顆首級,進兵攻佔新城,整頓軍隊班師回來。提拔為鴻臚卿。這時設置鎮西軍,希望帶領軍隊部署在邊塞下,吐蕃害怕,送來求和書信。

希望答復說「:接受求和不是我當臣子能專斷的。」吐蕃全軍爭奪檀泉,希望軍打了大小幾十仗,俘虜了他們的大首領,進軍至莫門,燒毀敵軍屯積的糧草,摧毀城堡後回軍。朝廷給他的兩兒子封了官。

當時戰爭經常發生,府庫錢糧空虛,希望在那裡經營幾年,錢糧草料細絲織布富足有餘。宦官牛仙童巡視邊塞,有人勸希望巴結他,討他歡心。希望回答說:「用行賄保官位,我不忍做。」仙童回朝報告皇帝說希望不稱職,降職為恆州刺史,調到西河郡。後來仙童收諸將領金銀賄賂事泄露,判了死罪,給仙童金銀行賄的人都判了罪。希望愛好重視文學,如崔顥等在當時很著名的一些詩人文學家都匯集在他的門下。

杜佑因是功臣之子任命為濟南參軍事、剡縣縣丞。曾經拜訪潤州刺史韋元甫,元甫把他看作是老朋友的兒子來接待他,沒有用常禮厚待他。有一天,元甫有一疑難案件不能決斷,就考一考杜佑,杜佑替他辨別真偽抓住關鍵,判斷得沒有不全面的。元甫認為他是奇才,安排他任司法參軍。元甫後調任浙西、淮南節度使,都上表章舉薦杜佑,安排在他的幕府任職。杜佑入朝任工部郎中,充任江淮青苗使,兩次升為容管經略使。楊炎任宰相時,先後任金部郎中、水陸轉運使,改任度支兼和糴使。當時軍隊的糧餉靠漕運,杜佑能全權決斷。以戶部侍郎的官銜兼度支。建中初年,河朔的軍隊長期作戰,百姓窮困,賦稅無法徵收。

杜佑認為挽救疲敝窮困的方法沒有比得上節約財政支出的,節約財政支出就要裁減官員。於是上奏章給皇帝說:「漢光武帝建武年間,撤除了四百個縣,官吏一概十人中選一人;三國時魏國太和年間分別派出使者減少官員,正始年間合並郡縣;東晉孝武帝太元年間裁減了七百名官員;隋朝文帝開皇年間廢除了五百個郡;本朝貞觀初年裁減宮女、妃嬪、太監六百人。設立官員的根本目的,是治理百姓,所以古代都按人口設置官吏,不肯虛設。自漢朝到唐朝,因為戰爭國家財政困難原因而裁減官員,的確是挽救疲敝窮困的最合適的辦法。古代帝舜時,只有皋陶一人做獄官,現在刑部尚書、大理寺卿是兩個皋陶;只有垂一人做工官,現在工部尚書、將作監相當於兩個垂;只有契一人任司徒,現在有司徒、戶部尚書相當於兩個契;只有伯夷一人任禮官,現在禮部尚書、禮儀使相當於兩個伯夷;只有伯益一人任治理山川河流的官,現在虞部郎中、都水使者,相當於兩個伯益。周穆王時只伯礒一人任太僕,現在太僕卿、駕部郎中、尚輦奉御、閑廄使,相當於四個伯礒。古代天子有六軍,漢朝設置前後左右四員將軍,現在十二衛、神策八軍、共設置了六十員將軍,原有的官職沒有廢除,新的官職一天天增多,況且漢朝設置別駕的官職,是跟隨刺史巡察的,像現在觀察使有副職一樣。

參軍是在府衙參謀軍事的,像今天節度使府的判官一樣。官名職務只是名稱變化而不同罷了,哪是實際有那麼多官職呢?的確應當斟酌繁省。想達到天下太平者必須首先正名。神龍年間,設置官職的法規被敗壞了,有關衙門大規模召集人才做候補官,既沒有缺員,又設置一千名員外官,從這以後成為常例。在開元、天寶年間,天下沒有禍亂,在編戶口九百多萬,國家貯藏錢財的倉庫都裝滿了,即使有浪費,也不會出大毛病。現在百姓窮困貧弱,天下戶口只一百三十萬,陛下命令使者復查,只得三百萬戶,只天寶年間的三分之一,其中還有五分之二是浮寄戶。出賦稅的戶數減少了,但領取俸祿的官員人數仍舊那麼多,怎麼能不改革呢?

「議事官員認為天下還有跋扈不服從朝廷的,一裁撤官吏,被罷免的官吏都去投靠他。這是按常情說的,像不是最高明的建議。況且有才藝的人薦用,沒有才德的人哪擔心他逃離呢?更何況顧及親戚家產!建武年間公孫述、隗囂沒有消滅,太和、正始、太元時期吳國、蜀國鼎立,開皇年間陳國還割據江南,都招攬有才智的人才,還擔心人才流失去資助了敵方。現在田悅一類人刑罰繁多、橫征暴斂,只撫恤軍人,待讀書人像奴隸,本來沒有像范睢幫助秦國建立功業、賈季幫助狄國強盛之類的憂慮。如果因為陋習沿襲已久不能立即改革,但應該暫且減裁別駕、參軍、司馬等官職,州縣編制定額內的官吏,粗略計戶設置尉。應當在裁減之列的,如果有才德,由當地長官報告朝廷,如果所報不實,推薦的人應當懲罰裁撤。不被人推薦的,隨便安置,也有什麼害處呢?像魏設置柱國的勛官,當時封給老年德高望重有大功的人,顯貴寵愛第一,周、隋時期已給封了很多,國家作為功勛的等級,只封給三十頃田地。又開府儀同三司、光祿大夫,也是官名,因為它太多,轉作階官等級,隨時勢訂立條規,遇有毛病就改變,為什麼要因循守舊怕改革呢?」

奏章送入,沒有察看。

盧杞執掌國政,討厭他,調出京都到蘇州任刺史。前一任的刺史因母親死了服喪離任,杜佑的母親健在,辭官不赴任,改任饒州刺史。不久升任嶺南節度使。杜佑為他們修四通八達的大路,疏散街市住宅區的房屋,用來平息火災。

朱涯、黎州的百姓三個朝代守住險要不歸附朝廷,杜佑征討平定了這兩個地方。

召回朝封為尚書右丞。不久,出京任淮南節度使,因為母親死服喪要求離任,皇帝下詔書不批准。

徐州節度使張建封病故,軍隊發生騷亂,要立他的兒子張忄音做節度使,向朝廷請示,皇帝沒有批准,因此命令杜佑任檢校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徐泗節度使征討平定騷亂。杜佑准備戰船,派部下將領孟准渡過淮河攻擊徐州,沒有打勝,領兵退回。杜佑對於領兵打仗應付戰場的變化沒有長處,因此固守邊界不敢進攻。因此朝廷任命張忄音為徐州節度使,分濠、泗兩州隸屬於淮南節度使。當初,杜佑開挖雷陂用來擴大灌溉面積,開墾海邊荒棄的土地為良田,積藏的米達到五十萬斛,排列三十座兵營,兵馬整齊,四鄰都怕他。但姑息放縱部下官吏,所以南宮亻尊、李亞、鄭元均到了爭奪權力擾亂政局的地步,皇帝替杜佑罷免了他們的官職。

貞元十九年(803),杜佑被任為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德宗皇帝病故,朝廷命令他代理冢宰。升任檢校司徒,兼度支鹽鐵使。當時王叔文任副度支鹽鐵使,杜佑又因為王叔文是宰相,自己就不親自處理本職事務,王叔文就專擅了度支鹽鐵使的權力。後來王叔文因母親病亡守喪回家,杜佑才有所察覺,郎中陳諫說須請示王叔文,杜佑說:「正使不能決斷處理嗎?」於是把陳諫調出任河中郡少尹。王叔文想廢除太子,希望杜佑幫忙,杜佑沒有答應,因此陰謀趕走他,還沒有決定王叔文就失敗了。杜佑又薦李巽作為自己的副職。憲宗守喪,杜佑又代理冢宰,把度支鹽鐵使全部讓給李巽。當初,度支府節約費用,安排許多官吏臨時代替各衙門的工作,繁雜沒有條理,杜佑把營造修繕的事務交還匠作監,木炭事務歸還司農卿,煮絲染色歸還少府,職務簡明。第二年,任為司徒、封為岐國公。

黨項暗中聯絡吐蕃發動戰亂,諸將領求取戰功,請求征討他們,杜佑認為沒有優秀的守邊防的臣子,他們有借口叛亂,就上奏疏說:古代周宣王中興,獫狁發動戰爭,周宣王追擊到太原,到邊境就停止了,不想因為戰爭使國家疲敝,觸怒疏遠夷族。

秦朝仗恃兵力強大,向北抗擊匈奴,向西趕走羌族各部落,結下仇怨的根本原因,實在是用流放的罪人守邊。聖王治理天下,只想安定百姓,西部到沙漠,東部近大海,在北方與南方,只存聲威和教化,哪能使國內疲弱和屈服外族呢?古代馮奉世假傳皇帝命令殺了莎車王,把首級送到京城,宣帝討論,准備給他賜爵位,封土地,只有肖望之一人說假傳皇帝命令違犯法規,雖然有功不能效法,怕後來出使的人替國家在夷族狄族挑起事端。

等突厥默啜侵犯內地,開元初年,郝靈亻全捉住他殺了,自認為功勞第一,宋瞡擔心守邊塞的臣子因此求取功勞,只封給郝靈亻全郎將罷了,由於這時到開元盛世,不再討論邊境事務,大唐就安寧了。

這成功和失敗的鑒戒離現在並不遠。

黨項是小藩國,與大唐的居民混雜居住,有時邊塞的將領以掠奪他們的良馬妻子兒女為利,徵收苛捐雜稅,強征徭役,就導致他們叛逃,與北方的狄族和西部的吐蕃相互勾結侵犯邊塞。傳說「:遠方的人不服,就推廣文德讓他來歸附。」

管仲說「:國家不要派勇猛的人守邊境。」

這的確是聖哲見到細微的事物而知道事物的實質和發展趨勢的謀略呀。現在戎族正強大,邊防不充實,的確應該謹慎地選擇優秀將領,使邊塞堅固安定。禁絕誅殺求功,向對方顯示誠心和信用,來侵犯就懲罰,離去就謹慎地防衛。對他們應當用友好的態度籠絡,去掉他們的奸謀。何必屢次發動軍隊作戰,坐取勞累和浪費錢糧呢?

皇帝贊賞並採納了他的意見。

過了一年多,請求退休,皇帝不批准,命令他只需三五天到中書省去一次,主持平章政事。杜佑每次進見皇帝,皇帝都很尊敬他,以禮相待,稱他的官職而不叫他的名字。後來幾年,堅決請求退休回鄉,皇帝不得已,同意了,仍封為光祿大夫,在太子太保的官職上退休。讓他在每月十五日、三十日會朝,派宦官賜給厚禮。元和七年(812),病故,享年七十八歲,贈冊追封為太傅,謚號「安簡」。

杜佑天性酷愛讀書,即使顯貴了也讀書到深夜。這以前,劉秩摘取百家,求取周朝六官法,寫《政典》五十三篇,房稱贊他才學超過了劉向。杜佑認為他不全面,因而補充他的缺漏,增加新的禮制,寫了二百篇,自己給這著作命名為《通典》,上奏皇帝,皇帝下詔書大加贊美,儒家學者佩服這書語言簡潔,內容豐富。

杜佑為人平易近人謙遜和順,與事物不相違背,人們都尊敬愛戴他,比漢朝的胡廣,但精練通暢文采比不上。在朱坡樊川,修治了很多亭台樓閣和草木,鑿山引了一股泉水,與賓客在此飲酒奏樂。

後輩都每天早晨向他請安,顯貴昌盛是當時第一。天性在吏職方面精通,治理政事不明察,多次主管賦稅,視對百姓有利還是有害增加或減少賦稅數目。議事官員稱贊杜佑治理政務的成績無缺陷。

只是晚年用妾做夫人,對他的名望有所影響。

F. 這是什麼東西,後面的字是什麼

【民國政府三等金色水利獎章】 銀質編號****

民國時水利獎章上的大禹是以皇帝的形象出現的,大禹頭戴冕旒,周邊是9個鼎,喻示「一言九鼎」(圖一 民國時的大禹像水利獎章)。也就是說,民國時獎章上的大禹首先被看作是一個君王,因治理水患有功而被授予獎章的水利工作者就像禹王一樣受人尊敬。
民國時的大禹獎章由國民政府文官處印鑄局製造,分一、二、三等,每等又有寶光、金色、銀色三種,綬帶上還嵌有一顆或二顆星。圖二所示為一等寶光水利獎章,圖三所示為二等金色水利獎章,圖四所示為三等金色水利獎章。
當時的大禹像水利獎章有兩個版式。章的背面除章的編號外,有一個「京」字;還有章的背面除章的編號外,有一個「渝」字並多一個印記。據此推斷,民國時的大禹像水利獎章應是分兩次先後頒發的。
民國時的大禹像水利獎章是國民政府經濟委員會頒發給對水利建設有貢獻人士的。從章的編號推斷,獲一等和二等水利獎章的有數十人,獲三等水利獎章的則有數百人。被譽為水利模型試驗的鼻祖、先驅和奠基人並對治理黃河有突出貢獻的德國德累斯頓大學教授恩格斯以及長期從事河道治理工程並幾任治理黃河委員會委員長的孔祥榕被授予了一等「寶光水利獎章」。曾任治理黃河委員會副委員長並開創了中國水利工程試驗之先河的李書田獲一等金色水利獎章。因籌建西江閘、疏浚南官河、戴家堰並對永寧江裁彎取直作出貢獻的浙江黃岩人章育獲一等銀色水利獎章。先後任浙江省建設廳水利處工程師、浙江省水利局技正、金華江水利工程處副處長兼主任工程師等職的徐煥章則被授予三等金色水利獎章。

G. 阿以沖突的阿以沖突歷史

公元前20世紀前後,閃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後來猶太人征服了迦南,佔領了巴勒斯坦,建立了猶太和以色列兩個國家,隨後又都為外族所滅。公元前1世紀羅馬帝國侵入,絕大部分猶太人流亡世界各地。
公元7世紀,巴勒斯坦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斷移入,並和當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現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阿拉伯帝國南部實行寬松的宗教政策,使得猶太人得以在此生存。此後的幾百年,巴勒斯坦一直是由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居住,直到現在。期間他們抗擊十字軍等侵略者,做出了大量的犧牲。
16世紀起巴勒斯坦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淪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1920年英國以約旦河為界把巴勒斯坦分為東西兩部份,東部稱外約旦(即今約旦王國),西部仍稱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為英國委任統治地。19世紀末在「猶太復國運動」者策動下,大批猶太人移入巴勒斯坦,搶占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土地,與之發生流血沖突。
194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聯大181號決議案」決議(33票贊成,13票反對,10票棄權),規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和以色列兩個獨立的國家,決議文規定把巴勒斯坦總面積的57%劃給佔32%人口的猶太人(原本只擁有7%土地),且猶太人分的的土地都是非常肥沃的平原,而阿拉伯人分的的確是貧瘠的丘陵,而且土地被分為3段首尾不能相連。這項決議案對阿拉伯人極為不公平。阿拉伯國家的票數一共只有六票,根本無力挽回。猶太人同意此決議,1948年成立以色列國。阿拉伯人反對該決議,未建立阿拉伯國。
在以色列建國的第二天,即1948年5月15日爆發的第一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侵佔了劃歸給巴勒斯坦的62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並強行佔領了西耶路撒冷。當時的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佔領了劃歸巴勒斯坦的約旦河西岸領土,包括東耶路撒冷,共5268平方千米。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佔領了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同時還佔領了6 000多平方千米的埃及西奈半島、1600平方千米的敘利亞戈蘭高地、埃及管轄的加沙地帶,又從約旦手中奪走了東耶路撒冷,並宣布整個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首都(未獲得認可)。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打算使用武力奪回被佔領的領土,而以色列則依靠著美國的強大後援和先進的武器裝備,經過艱苦鏖戰,最終挫敗了阿拉伯國家的進攻。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戰爭中中,以色列又佔領了黎巴嫩南部一條10~15千米寬的狹長地帶。 19世紀末,許多居住在歐洲的猶太人受到錫安主義的影響,開始向奧斯曼帝國蘇丹或土地分封者購買迦南一帶的沼澤濕地和沙漠地。猶太移民遷入後,逐漸群聚成基布茲的集體農場,而當時最大的猶太人城市便是特拉維夫。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中東地區已被奧斯曼帝國統治超過500年之久。握有政權的土耳其人為了實行種族歧視政策,開始鼓勵國境內的土耳其人申請血統身分證明,進而削減阿拉伯人的權益。協約國提出能讓阿拉伯人及猶太人自奧斯曼帝國獨立且自治的保證,進而得到這兩個民族的支持,而阿拉伯人的民族主義在此時逐漸浮現。
大英帝國於1917年宣布貝爾福宣言,支持「以色列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但是「不可損害或侵犯居住於此地區的其他民族之人權和宗教信仰權利」。此宣言被認為是大英帝國的首腦人物們催生所致,包括當時的首相大衛·勞合·喬治在內,他們相信猶太民族的支持是贏得戰爭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但是此宣言也在阿拉伯世界引起了不安的影響。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斯曼帝國瓦解,英國取得中東部分地區的委任託管權,即為現今的以色列、約旦、約旦河西岸地區和加沙地帶。
以色列人至巴勒斯坦的大移民人數持續增加,1931年底已有17%的巴勒斯坦人口為猶太人,比十年前的1922年多出6%。在德國納粹黨執政時期,猶太移民人數達到高峰,甚至在數年內是以倍數持續成長。許多居住於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視此為一種威脅,因為許多猶太當局政策鼓勵大量購買土地,並且禁止猶太地主或企業僱傭阿拉伯人。此舉迅速激怒當地的阿拉伯社區,在1920年代初便有大小不斷的抗議遊行,反對大英帝國委任政府對猶太移民的保障和忽視非猶太民族的權益。首出暴力沖突在1920年3月發生於特拉海市,次年再度爆發於耶路撒冷。溫斯頓·丘吉爾發布丘吉爾白紙聲明,試圖安撫阿拉伯民族的憤怒情緒,說明貝爾福宣言的意圖並非協助猶太人建立猶太國家。在1929年的巴勒斯坦暴動事件中,錫安修正主義領導者茲‧加博亭斯基創立的政治團體貝塔爾在西牆舉行遊行,將暴動由耶路撒冷擴散至整個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隨後發起報復行動,在希伯侖謀殺67名猶太人,此即為1929年的希伯倫大屠殺。此次暴動共造成116名阿拉伯人和133名猶太人死亡以及339名傷者,但是未曾平息的緊綳氣氛又於1936年在巴勒斯坦引起了長達三年之久的阿拉伯人大起義事件。
在1930年代的猶太人專屬巴士,窗口滿布鐵絲網以阻擋從外部向車內投擲的石塊、碎玻璃或手榴彈。
為了回應阿拉伯人施加的壓力,大英帝國的委任政府開始控管猶太移民的人數和上限,直到委任託管權終止才解除移民禁令。但在禁令期間,德國納粹黨正開始進行歐洲內部的種族清洗,使得大批猶太難民只能以非法入境的方式遷入巴勒斯坦,而人口的劇增造成該地的種族對立更加嚴重。大英政府隨後用外交手段介入也以失敗收場,只能向新成立的聯合國組織請求援助。聯合國在1947年5月15日召開特別委員會,其裁判委員由11個不同的國家召集而成,甚至為了保持委員會的中立,而不從世界強權的國家挑選代表。
經過了五周的實地考察,委員會建議應在巴勒斯坦分割出一塊具有明顯領區的分離國土,讓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別治理。這樣的「雙方治理」的提案受到聯合國議會同意,以大會181號決議的名稱在1947年11月舉行投票,共33票贊成、13票反對和10票棄權的結果通過該方案。阿拉伯國家組成阿拉伯國家聯盟以表達他們對投票結果的不滿,而巴勒斯坦的沖突在此時更加激烈,兩方人馬甚至公開使用暴虐的手段向對方報復。
在英國的委任治理權結束前的數月,現今的以色列國防軍之前身-「哈迦納組織」(Haganah)對阿拉伯人發動了一連串的軍事攻擊,主動攻佔了未來要雙方治理的巴勒斯坦猶太統治區。該軍事行動造成了大量的阿拉伯人難民,但以色列獲得了提比里亞、海法及采法特等大城鎮。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正式宣布獨立及擁有由聯合國劃給猶太人國家的地區的主權。次日,阿拉伯聯盟在致聯合國的信函中重申他們反對「兩國方案」,埃及、黎巴嫩、敘利亞、約旦及伊拉克於當日進攻劃給阿拉伯國家的區域邊界,第一次以阿戰爭隨即爆發。以色列軍在一些地區擊退阿拉伯軍隊,把邊界擴展至原有的猶太國界線之外。1948年12月,以色列已佔據約旦河以西的巴勒斯坦之大部分(77%),餘下的土地由約旦及埃及控制,巴勒斯坦至今無法立國。在戰前及戰爭期間,711,000阿拉伯裔巴勒斯坦人逃離家園而成為難民,始因於猶太激進團體如國民軍組織和斯坦恩團體(Stern Group)等的報復式屠殺阿拉伯人村落。阿拉伯各國的領袖皆在戰前向阿拉伯裔難民們保證,在阿拉伯人戰勝後他們可重返家園。戰爭持續至1949年,以色列與周圍鄰國簽訂停戰協議,停火線被稱為綠線。
以色列的首任總理戴維·本-古里安接受聯合國提議的「巴勒斯坦雙方共治」之提案,但在他寫給妻子的信中提到:

……一個「不完整」的猶太國度只是個開端,而我計劃要組織一支強大的軍力,利用軍隊來抵擋所有國家的擴張及侵略。

——戴維·本-古里安,致寶拉(Paula)及孩子們的信 1948年戰爭後,阿拉伯國家內的猶太人處境更差,大量猶太人被迫離開阿拉伯國家,也有一些人是基於意識形態原因而主動離開。1948至1952年間,超過70萬猶太人移民到以色列,當中約28.5萬人來自阿拉伯國家。
1967年六日戰爭後,在十個阿拉伯國家已有超過85萬猶太人離境。葉門及敘利亞發生暴動,數百猶太人被殺;利比亞取消猶太人的公民權,而伊拉克則沒收猶太人財產,這些被迫離開的猶太人及其後占現今以色列人口約四成。
1956年,埃及在蒂朗海峽對以色列的海上運輸實施封鎖。同年7月26日,埃及把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禁止往來以色列的船隻使用該運河。以色列在1956年10月29日採取行動,在英國及法國的支援下入侵西奈半島。以色列在蘇伊士運河危機中佔領加沙地帶及西奈半島。美國及聯合國隨即施壓,促成停火協議;以色列同意撤出埃及領土,埃及則同意該地區內的自由通航及西奈半島非軍事化。聯合國緊急部隊(UNEF)成立,以監督雙方非軍事化的落實,但以色列拒絕聯合國部隊部署在境內,所以他們僅部署在埃及一方的邊境視察。
1967年5月19日,埃及驅逐聯合國緊急部隊觀察員,並調動軍隊十萬人進駐西奈半島。埃及又再一次在蒂朗海峽對以色列的海運實施封鎖,使該地區回復至1956年對以色列實施封鎖時的狀態。1967年5月30日,約旦與埃及簽訂互助防衛協定。埃及調動在西奈的部隊向以色列南部邊界開進,以色列決定先發制人,在6月5日出動空軍襲擊埃及,摧毀埃及空軍的大部分軍力,這次空襲讓以色列在六日戰爭中獲得取勝的先機。戰爭結束時,以色列攻佔了加沙地帶、西奈半島、東耶路撒冷、約旦河西岸及戈蘭高地,此次戰爭對該區域內之地緣政治的影響仍延續至今。 1974年後,因與以色列戰爭而失去領土的埃及和約旦基於自身利益,選擇和以色列進行政治談判。其後在美國調停和協助下,根據大衛營協議,以色列和埃及於1979年3月簽訂了和平條約。其中規定西奈半島要歸還給埃及,加沙地帶仍歸以色列所管,其中將包含未來的巴勒斯坦國。協議也讓以色列船艦可以自由通過蘇伊士運河並承認蒂朗海峽和亞喀巴灣為國際水道。1982年以色列正式把西奈半島歸還給埃及。
1994年10月,約旦與以色列簽署和平協議。約旦也是繼埃及之後第二個與以色列建立正常外交關系的阿拉伯國家。
巴勒斯坦國1988年成立後,亞西爾·阿拉法特決定和以色列進行和談,1993年9月13日,《奧斯陸協議》簽訂,准許巴勒斯坦在五年之內獲得西岸和加沙加沙自治。以色列總理拉賓,阿拉法特和以色列國外交部長希蒙·佩雷斯因此獲得199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這個協定建立巴勒斯坦當局,阿拉法特為第一個首腦。1995年,拉賓被暗殺之後,和平進程停滯。 15名以色列平民死亡,130人傷。哈馬斯表示是為兩名指揮官被殺復仇。
2005年敘利亞撤出在黎巴嫩的軍隊,結束對黎巴嫩三十年的軍事佔領。同年以色列也撤出加沙地帶],但哈馬斯隨即在2007年取得加沙地帶的控制權,與控制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兩個政權。從此以色列收緊加沙邊界的管制,加強限制人員及物資的進出。BBC報道指加沙因此變得更加貧困,失業率高企,只有基本人道物資才可以進入加沙,出口近乎停頓,經濟癱瘓。
與此同時,2006年7月,黎巴嫩真主黨戰士從黎巴嫩邊境襲擊以軍,8名以軍被殺,另有2人被俘,引發2006年以黎沖突,在黎巴嫩造成嚴重破壞。聯合國促成的停火於2006年8月14日開始生效。超過1000人在這次沖突中被殺,大多數是黎巴嫩平民,黎巴嫩的民用基建也嚴重損毀,約100萬黎巴嫩人及30萬至50萬以色列人流離失所,不過大部分人在沖突結束後能夠返回家園。
2007年9月6日,以色列摧毀了敘利亞東部一處被懷疑是核反應堆的未完成建築物。
2008年4月,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向一份卡達報章表示敘以雙方在過去一年內就達成和約展開討論,由土耳其作中間人。以色列總理發言人在同年5月證實此消息。除了和平協議外,戈蘭高地的未來亦有被討論。
2008年8月26日,美國國務卿康多莉扎·賴斯批評以色列在西岸增建定居點會損害和平進程。
哈馬斯與以色列的6個月停火在2008年12月19日屆滿,延長停火的嘗試不成功。停火結束後,以色列攻擊一條懷疑用作襲擊以軍的隧道,數名哈馬斯成員喪生。哈馬斯恢復向以色列城鎮發射迫擊炮及火箭彈,單在12月24日就發射了超過60支火箭彈。2008年12月27日,以色列發動加沙戰爭打擊哈馬斯。人權團體及救援組織指摘以色列及哈馬斯雙方犯下戰爭罪行,呼籲進行獨立調查及重新檢討是否繼續向以色列出售武器。這次沖突在2009年1月18日結束。
2009年12月,以色列表示打算在東耶路撒冷再多建700間住宅。美國批評此舉會打擊與巴人的和談。巴方推遲與以方的談判,直至以方停止在巴人認定屬於巴勒斯坦的區域興建新的定居點。

H. 文天祥傳的翻譯

一、譯文

文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吉州吉水人。他相貌堂堂,身材魁偉,皮膚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觀物炯炯有神。在孩提時,看見學宮中所祭祀的鄉先生歐陽修、楊邦義、胡銓的畫像,謚號都為「忠」,即為此高興,羨慕不已。說:「如果不成為其中的一員,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漢。」

他二十歲即考取進士,在集英殿答對論策。當時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漸漸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為題議論策對,其文章有一萬多字,沒有寫草稿,一氣寫完。理宗皇帝親自選拔他為第一名。

考官王應麟上奏說「:這個試卷以古代的事情作為借鑒,忠心肝膽好似鐵石,我以為能得到這樣的人才可喜可賀。」不久,他父親逝世,回家守喪。

開慶初年,元朝的軍隊侵伐宋朝,宦官董宋臣對皇上說要遷都,沒有人敢議論說這是錯的。文天祥當時入朝任命為寧海軍節度判官,上書「請求斬殺董宋臣,以統一人心」。因不被採納,就自己請免職回鄉。後來逐漸陞官至刑部侍郎。

董宋臣又升為都知,文天祥再次上書一一列舉他的罪行,也沒有迴音。因此出外任瑞州知州,改遷江南西路提刑,升任尚書左司郎官,多次遭台官議論罷職。擔任軍器監並兼任代理直學士院。賈似道稱說有病,請求退休,用以要挾皇上,詔令沒應允。

文天祥起草制誥,所寫文字都是諷刺賈似道的。當時起草聖旨誥命的內制沿襲要呈文稿審查,文天祥沒有寫,賈似道不高興,命令台臣張志立奏劾罷免他。天祥已經幾次被斥責,援引錢若水的例子退休,當時他三十七歲。

咸淳九年(1273),起用為荊湖南路提刑。因此見到了原來的宰相江萬里。江萬里平素就對天祥的志向、氣節感到驚奇,同他談到國事,神色憂傷地說「:我老了,觀察天時人事應當有變化,我看到的人很多,擔任治理國家的責任,不就是在你嗎?望你努力。」十年(1274),改任贛州知州。

德..初年,長江上游告急,詔令天下勤王。文天祥捧著詔書流涕哭泣,派陳繼周率領郡里的英雄好漢,同時聯絡溪峒蠻,派方興召集吉州的士兵,各英雄豪傑群起響應,聚集兵眾萬人。此事報到朝廷,命令他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撫使的名義率軍入衛京師。

他的朋友制止他說「:現在元兵分三路南下進攻,攻破京城市郊,進迫內地,你以烏合之眾萬餘人赴京入衛,這與驅趕群羊同猛虎相鬥沒有什麼差別。」文天祥答道「:我也知道是這么回事。但是,國家撫養培育臣民百姓三百多年,一旦有危急,徵集天下的兵丁,沒有一人一騎入衛京師,我為此感到深深地遺憾。

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殉國,希望天下忠臣義士將會有聽說此事後而奮起的。依靠仁義取勝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業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麼國家就有保障了。」

文天祥性格豁達豪爽,平生衣食豐厚,聲伎滿堂。到這時,痛心地自己貶損責罰自己,把家裡的資產全部作為軍費。每當與賓客、僚屬談到國家時事,就痛哭流涕,撫案說道:「以別人的快樂為快樂的人,也憂慮別人憂慮的事情,以別人的衣食為衣食來源的人,應為別人的事而至死不辭。」

八月,天祥率兵到臨安,擔任平江府知府。當時因為丞相陳宜中沒有返回朝廷,沒有派遣。十月,陳宜中至,於是派遣去任職。朝議中剛剛擢升呂師孟為兵部尚書,封呂文德為和義郡王,想以此尋求和好。師孟更加傲慢驕橫、放肆。

文天祥辭別天子,上疏說:「朝廷姑息、牽制的意向很多,奮發、果斷處事的例子很少,請求處斬師孟作為戰事祭祀,用以鼓舞將士們的士氣。」

又說「:宋代接受五代分裂割據的教訓,削除藩鎮,建立郡縣城邑,雖然一時完全革除了尾大不掉的弊端,但是國家因此漸趨削弱。所以到一州就攻破一州,到一縣就攻破一縣,中原淪陷,悔恨、痛心哪裡還來得及。現在應當劃分天下為四鎮,設置都督來作為它的統帥。

把廣南西路合並於荊湖南路,在長沙建立治所;把廣南東路合並於江南西路,在隆興建立治所;把福建路合並於江南東路,在番陽建立治所;把淮南西路合並於淮南東路,在揚州建立治所。責令長沙攻取鄂州,隆興攻取蘄州、黃州,番陽攻取江東,揚州攻取兩淮,使他們所轄的地區范圍廣、力量強,足以抵抗敵兵。

約定日期,一齊奮起,只前進,不後退,夜以繼日,圖謀復地,敵兵兵力眾多,但力量分散,疲於奔命,而我宋朝民眾中的英雄豪傑,於其中等待機會攻敵,這樣的話,敵兵就容易被打退了。」當時朝議以天祥的議論是疏闊,難以實行,因此,他的上書沒有結果。

二、原文

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自為童子時,見學宮所祠鄉先生毆陽修、楊邦乂、胡銓像,皆謚"忠",即欣然慕之。曰:"沒不俎豆其間,非夫也。"年二十舉進士,對策集英殿。帝親拔為第一。

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宜若龜鑒,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尋丁父憂,歸。開慶初,大元兵伐宋,宦官董宋臣說上遷都,人莫敢議其非者。天祥時入為寧海軍節度判官,上書"乞斬宋臣,以一人心。"不報,即自免歸。

咸淳九年,起為湖南提刑,因見故相江萬里。萬里素奇天祥志節,語及國事,愀然曰:"吾老矣,觀天時人事當有變,吾閱人多矣,世道之責,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贛州。

德佑初,江上報急,詔天下勤王。天祥捧詔涕潤,使陳繼周發郡中豪傑,並結溪峒蠻,使方興召吉州兵,諸豪傑皆應,有眾萬人,事聞,以江西提刑安撫使召入衛。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效畿,薄內地,君以烏合萬余赴之,是何異驅群羊而搏猛虎!"

天祥曰:"吾亦知其望也。第國家養育臣庶三百餘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無一人一騎入關者,吾深恨於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者。義勝者謀立,人眾者功濟,如此則社稷猶可保也。"

八月,天祥提兵至臨安,除知平江府。天祥陛辭,上疏言:"宋懲五季之亂,削藩鎮,建郡邑,一時雖足以矯尾大之弊,然國亦以寢弱。故敵至一州則破一州,至一縣則破一縣,中原陸沉,痛悔何及。今宜分天下為四鎮,建都督統御於其中。

以廣西益湖南而建閫於長沙,以廣東益江西而建閫於隆興;以福建益江西而建閫於番陽;以淮西益淮東而建閫於揚州。責長沙取鄂,隆興取蘄、黃,番陽取江東,揚州取兩淮,使其他大力眾,足以抗敵。

約日齊奮,有進無退,日夜以圖之,彼備多力分,疲於奔命,而吾民之豪傑者又伺間出於其中,如此則敵不難卻也。"時議以天祥論闊遠,書奏不報。

三、出處

《宋史》·《文天祥傳》

(8)任治理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宋史》最早為至正刊本,次為成化朱英重刊本。

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詔修宋史,但因體例、年號不一而未成。

元順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下令修遼、金、宋三史。鐵木兒塔識、賀惟一、張起岩、歐陽玄等七人任總裁官,還有史官斡玉倫徒、泰不華、於文傳、貢師道、余闕、賈魯、危素等23人,脫脫於至正四年五月(1344年)辭職,中書右丞相阿魯圖繼任,阿魯圖雖名為都總裁,但不諳漢字。

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成書,只用了兩年半的時間。至正六年(1346年)在江浙行省予以刊刻。

二、作品賞析

《宋史》的特點是史料豐富,敘事詳盡。兩宋時期,經濟繁榮,文化學術活躍,雕版印刷盛行,編寫的史書,便於刊布流傳。

科舉制的發展,形成龐大的文官群,他們的俸祿優厚,有很好的條件著述。加之統治者重視修撰本朝史,更促成宋代史學的發達。

《宋史》盡管疏漏較多,但仍保存了不少已失散的原始資料,是了解和研究兩宋歷史的重要史書。明清以來,不少人對《宋史》加以糾正或補充。

《宋史》的最大缺點是比較粗糙。由於成書時間短,只用了短短兩年零七個月,而且時值元朝瀕臨崩潰的前夕,因此編纂得比較草率。

三、作者簡介

1、蔑里乞?脫脫

脫脫(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 脫脫幼養於伯顏家,從浦江吳直方學。元朝元統二年(1334年),脫脫任同知宣政院事,遷中政使、同知樞密院事、御史大夫、中書右丞相。

當時伯顏為中書右丞相,權傾朝野,向為元順帝所忌,脫脫恐受其累,與順帝密謀逼退伯顏。至正一年(1341年)脫脫為相,大改伯顏舊政,復科舉取士。至正三年(即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

至正四年(即1344年),脫脫因病辭職,到至正九年(即1349年)復出為相,發行新鈔票「至正交鈔」,並派賈魯治理黃河,成績斐然卓著,贏得水患災民的民心,上賜號答剌罕(意謂:自在),被贊譽為「賢相」。

至正十二年(1352年)九月,脫脫親率大軍鎮壓鎮壓徐州芝麻李紅巾軍起義,執意屠城,軍事成就卓著,功封太師。至正十四年(1354年),脫脫被派往討伐高郵(今屬江蘇)張士誠起義軍,正酣戰即將攻陷士誠之際,為朝中彈劾,功虧一簣。

事因皇太子不滿「未授冊寶之禮」,而支持康里人哈麻彈劾脫脫,致使脫脫於至正十五年(1355年),革職流放雲南,後被中書平章政事哈麻假傳元順帝詔令自盡。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昭雪復官。脫脫的死使得他殫精竭慮修補元王朝統治的堤壩付諸東流,也成為元王朝走向崩潰滅亡的轉折點。

2、阿爾拉·阿魯圖

阿爾拉·阿魯圖,(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兒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

元順帝(元惠宗)孛兒只斤·妥歡貼睦爾執政時期,中書右丞相蔑里乞·脫脫於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農歷5月因病辭職,由阿爾拉·阿魯圖繼任中書右丞相。

阿爾拉·阿魯圖繼脫脫之後,主持了纂修遼、金、宋三史,頒《至正條格》等工作,特別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爾拉·阿魯圖主持的。

雖然在參與修纂《宋史》的人之中,阿爾拉·阿魯圖名為都總裁,但他素不識漢字,因而並沒有參與實際編修,但他在財政、管理、史料提供上給予了莫大支持,因此在元至正五年(1345年農歷10月),三史皆修成,中書右丞相阿魯圖奏進。《宋史》在三史中雖然是最後完成,但只歷時兩年半。

阿爾拉·阿魯圖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時間上是相當倉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問題和缺陷,盡管如此,《宋史》仍為極其重要的史書,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在這一方面,阿爾拉·阿魯圖功不可沒。

I. 中國古代八大軍師指誰

123位粉絲
諸葛亮是我國十大名相。三國演義是小說,其實他真正的貢獻是管理蜀漢,說他是軍事是小說寫的,三國時期根本沒有軍事這一職務,三國早期諸葛亮還是個剛出道的年輕小夥子。
我國從來沒有評選過什麼八大軍師,其實厲害軍師,無非是兵法厲害的軍事家。我個人認為中國有名的軍事家太多。評選八大軍師,確實是頭痛,因為中國出色的軍事家實在太多了。,像吳起、李牧、劉裕、拓跋燾、李靖、李光弼、阿骨打、伯顏、朱元璋、戚繼光、努爾哈赤等,隨便拿出一個,在世界上都是響當當的,
我個人認為:
八大軍事家:
孫子。
孫臏。
白起。
韓信。
曹操。
李世民。
岳飛。
成吉思汗。
八大謀臣(謀士、軍師): 伊尹、姜子牙、管仲
、伍子胥、李斯、 張良、徐茂功、劉伯溫。
伊尹
商朝大臣,名阿衡,尹為官名。一說名摯,阿衡為官名(相當於後世的宰相)。是有莘氏在一個叫空桑的地方拾到的棄兒,因在伊水邊上,遂以伊為氏。商湯娶有莘氏女,為陪嫁媵臣。當時夏桀暴虐殘忍,濫用民力,弄得民不聊生。伊尹看出夏朝氣數已盡,於是用自己高超的烹調手藝,接近商湯,並以「調味」比喻治國安邦的道理,很受商湯賞識,擢為宰相,綜理國政。《史記》中說「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干湯而無由,乃為有莘氏媵臣,負鼎俎,以滋味說湯,至於王道」。商湯在伊尹的輔佐下,力量開始壯大。不久,伊尹就向商湯建議起兵討伐夏桀,湯聯合諸侯之師在有戎之虛打敗夏桀的軍隊,在鳴條活捉夏桀,並把夏桀流放到南巢,夏王朝從此滅亡,「於是諸侯畢服,湯乃踐天子位,平定海內」,建立商朝。
商湯聽取伊尹的建議,勵精圖治,愛護百姓。受到百姓的愛戴。商湯逝世後,伊尹繼續輔佐外丙、中任治理國家。中任死,商湯的嫡孫太甲繼位,三年,不遵湯法,暴虐亂德。伊尹把太甲放逐到桐宮,親自攝政,以朝諸侯。帝太甲在桐工住了三年後,悔過自責,反善,於是伊尹把太甲迎接回來,還政於他,自己告老還鄉。太甲返位之後,修德愛民,諸侯歸附,社會安寧。史稱「太宗」
伊尹逝世後,帝沃丁(太甲的兒子)以天子之禮葬於亳。孟子稱他為「聖之任者」。
姜太公
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號飛熊,又稱太公望。系東海人,炎帝的後裔。因其先人曾封於呂,因此以呂為氏,所以歷史上也稱為「呂尚」。殷朝末年,隱於渭水之濱,遇周文王,載與具歸,任為太師。之後他與周文王姬昌結為兒女親家(即是周武王的岳父,周成王的外祖父),周武王尊為「師尚父」。助文王「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與奇計,故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史記.齊太公世家》)。文王崩,太公輔佐武王完成翦商大業,建立周朝。
姜尚是建立西周王朝第一位功臣,周王朝在分封宗室貴族和異姓功臣時,以功封於齊國,因此也稱他為「齊太公」。太公至齊,「因其俗,簡其禮,通工商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管蔡作亂後周王室還給齊國專征伐的特權。
姜太公的謀略對後世有重大影響。「太公釣魚」、「文王拉輦」、「斬將封神」等都已成為家喻戶曉的故事。
管仲
春秋時齊國的大臣,政治思想家。名夷吾,字仲,一字敬仲,上穎人。與鮑叔牙為友。為齊公子糾太傅,佐公子糾與公子小白(後來的齊桓公)爭位,曾箭射小白,中帶鉤而倖免於難。齊桓公即位,經鮑叔牙推薦,齊桓公捐棄前嫌,任為上卿,相桓公,稱「仲父」。他執政四十年,因勢制宜,改進宗周制度,把齊國置為士鄉十五,工商鄉六,都鄙五,分設官吏管理,改革賦稅,發展農業,控制山海之利,從庶民中選拔賢能,使齊國民富兵強。又提出「尊王攘夷」策略,在他的輔佐下,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代的第一霸主。孔子曾說:「微管仲,吾其披發左衽矣。」著有《管子》八十六篇。
伍子胥
伍子胥,春秋後期吳國大臣。名員,字子胥,原為楚國人。有謀略,具膽識。父伍奢是楚國大夫,曾任輔導楚太子建的太傅。楚平王七年(前522),楚平王聽信佞臣費無極讒言,逼走太子建,殺伍奢及其長子尚。伍子胥經宋、鄭等國逃到吳國。乃助闔閭刺殺吳王僚,奪取王位,被召為行人(官朝覲聘問的官職),參與國事。薦著名兵家孫武於吳王闔閭,並助吳王整飭內政,加強武備,使吳國日漸強盛。自吳王闔閭三年(前512)起,多次率吳軍攻楚伐越,屢獲勝利。六年,指揮吳軍在豫章(在今安徽境內)擊敗楚軍,攻佔居巢。九年(前506),偕孫武與吳王定破楚之策。吳軍一舉攻破楚國郢都,伍子胥掘楚平王之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之仇。後吳國又相繼戰敗越國與齊國,吳王夫差北上與中原諸侯爭霸,成為一方霸主。
伍子胥以功封於申,所以又稱申胥。吳王闔閭死後,夫差即位,伍子胥諫諍,勸其拒絕越國求和並停止伐齊,夫差不聽。後因伯噽進讒陷害,吳王夫差賜他屬鏤劍自剄。他臨死前叮告舍人,死後抉其眼懸於姑蘇城東門,以觀越國滅吳。後來,越王勾踐果然滅掉吳國。吳國人憐他之死特立祠於江上,命名為胥山,以示懷念。
李斯
秦朝的大臣。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縣)人,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曾從學於荀子,後西仕於秦,向秦王嬴政獻《論統一書》,秦王接受其建議,先任命其為長史,後拜為客卿,命其制定並吞六國、統一天下的策略和部署。秦宗室提出逐客主張,他上《諫逐客書》書勸阻,秦王深受感動,立即取消逐客令,並升任廷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他任宰相。他主張廢除封建設立郡縣,並提議焚詩書,禁私學,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均得到始皇的採納實行。又變倉頡籀文為小篆。多次陪同始皇巡遊郡縣,著文刻石。始皇死,聽趙高計矯詔廢太子扶蘇,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後趙高居中專權,遭忌被誣陷謀反,腰斬於咸陽。但他所主張的廢封建設郡縣、加強中央集權等國家機制一直被後世所沿用。
張良
西漢初大臣,高祖謀士、功臣。字子房。其先為韓人,祖與父相繼為韓國五個世代之相。秦滅韓後,他挾仇結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陽東南)以鐵椎刺秦始皇,惜誤中副車未遂。為避禍,更姓改名逃亡下邳,遇黃石公,得《太公兵法》。秦末,陳涉起義,他聚眾歸劉邦,成為劉邦的重要謀士。劉邦入咸陽,還軍霸上,在「鴻門宴」上,使劉邦逃過一劫。楚漢之爭時,劉邦採用張良的計謀,聯合英布、彭越,籠絡韓信,最後擊敗項羽,建立漢朝。張良深受劉邦器重和贊賞,被劉邦贊譽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戰略家。曾與韓信一起整理春秋戰國以來各家軍事著作。初封成信侯,高祖六年,高祖請他選擇齊國境內三萬戶為封邑,它不接受,自請封於留,因稱留侯。晚年好黃老之術,習神仙辟穀之事。死後又追稱文成侯。
徐茂功
徐茂功(594~669):名世績,字懋功,後賜李姓,又避李世民諱,改單名李績,離狐人(今山東東明東北)。17歲隨翟讓在瓦崗起義。瓦崗軍採用他的計謀,擊斬張須陀,屢敗宇文化及,聲威大振。
瓦崗軍失敗後歸唐,深受李淵贊賞。隨李世民迫降王世充,擊滅竇建德、劉黑闥等,累遷左監門大將軍。又從李孝恭攻滅反唐的輔公祏。李世民即位後,任並州都督。後任通漢道行軍總管,率軍大敗東突厥軍於白道。後與李靖合謀,趁東突厥頡利可汗懈而不備,以精騎奔襲並從背後堵截,殲其部眾於陰山。後又擊敗薛延陀,其餘眾逃至漠北,薛延陀屢被唐軍所敗後請降,徐世績受命招降薛延陀軍。消除了東突厥、薛延陀對唐的威脅。累功晉封英國公。
他駐守並州16年,令行禁止,李世民譽其勝於長城。從李世民征高麗,用其計巧渡遼水,攻克玄菟、蓋牟城和重鎮遼東,又隨李世民攻取白岩、安市等諸城。因天寒糧將盡,李世民決定退兵,他又和李道宗共同順利完成了殿軍的任務。
高宗李治即位後,授左僕射、司空、太子太師。666年作為主帥再征高麗,唐軍大勝,高麗全部平定。669年十二月病卒。
《新唐書》說他「用兵多籌算,料敵應變,皆契事機。聞人善,抵掌嗟嘆。及戰勝,必推功於下。得金帛,盡散之士卒,無私貯。然持法嚴,故人為之用……既沒,士皆為流涕。」
徐世績從不諱言自己的過去,他常說:「我年十二三為無賴賊,逢人則殺;十四五為難當賊,有所不快者,無不殺之;十七八為好賊,上陣乃殺人;年二十,便為天下大將,用兵以救人死。」
劉伯溫
劉伯溫(1311-1375年) 明朝的謀臣,開國元勛。名基,字伯溫。自幼聰穎異常,天賦極高。對儒家經典、諸子百家之書,都非常熟悉。尤其對天文、地理、兵法、術數之類更是潛心研究,頗有心得。元統元年(1339年)中進士,被任命為江西高安縣丞,後又任元帥府都事。因其建議不被朝廷的採納,才能受到朝廷的壓制,憤然辭職,回故鄉青田隱居,潛心著述。著有《郁離子》一書。而當此之時,全國各地反元起義風起雲涌。
公元1360年,義軍統帥朱元璋兩次請他出山,經過深思,決定出山輔助朱元璋。與當年諸葛亮"隆中對"相似,向朱元璋提出了"時務十八策"。朱元璋從此視其為的心腹和軍師。
出山之後,首先制訂了"先滅陳友諒,再滅張士誠,然後北向中原,一統天下"的戰略方針。朱元璋依計而行,不久削平江南群雄,而後揮師北上,攻入大都,消滅了元朝政權,建立明朝,改元「洪武」。劉基作為開國元勛,被任命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洪武三年(1370年),被任命為弘文館學士,受「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稱號,賜封誠意伯,食祿241石。他在功成名就之後,毅然選擇激流勇退,告老還鄉,再回青田隱居,不問世事。兩年之後,政敵胡惟庸任左丞相,指使他人誣告劉伯溫,想霸佔「有王氣」的土地作墳墓,圖謀不軌。慣於「卸磨殺驢」、屠戮功臣的朱元璋早就對劉伯溫放心,聽到誣告立即削奪其封祿。劉伯溫非常惶恐,於是親至京師謝罪,並滯留南京不敢回鄉。後因病重回鄉,不久憂憤而死,終年65歲。後來被謚為「文成」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