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跨文化治理

跨文化治理

發布時間: 2021-03-04 00:02:04

1. 如何加強企業的跨文化管理

隨著新經濟時代的到來,幾乎所有的跨國企業在從事跨國、跨地區經營活動時都不約而同地遇到了同樣的問題——跨文化管理。跨文化管理就是對多元企業文化的管理,就是如何正確認識,對待不同的企業文化;如何使跨國企業內部不同形式的企業文化之間互相容納,和睦相處,協調合作,從而產生更大的正面增值效應。企業進行跨文化管理,其目的在於利用跨文化優勢,消除跨文化沖突,從而成功運營跨國公司。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德魯克認為,國際企業的經營管理「基本上就是一個把政治上、文化上的多樣性結合起來而進行統一管理的問題」。調查顯示,82%的跨國企業經營失敗就是因為企業跨文化管理的失敗而導致的。目前有1/3的著名跨國企業因為跨文化管理不利而面臨內部關系緊張的狀況。 要成功地經營跨國企業,實現預期的商業目標,跨國企業應實施以下跨文化管理策略:
1、識別文化差異,發展文化認同
按照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郝爾的觀點,文化可以分為三個范疇:正式規范、非正式規范和技術規范。正式規范是人的基本價值觀、判斷是非的標准,它能抵制來自外部企業改變它的強制力量,同時引起的摩擦不易改變。非正式規范是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風俗等,因此引起的文化摩擦可以通過較長時間的文化交流克服。技術規范則可通過人們對技術知識的學習而獲得,很容易改變。
不同規范的文化所造成的文化差異和文化摩擦的程度和類型是不同的,其被改變的可能性與程度也不一樣。只有首先識別文化差異,才能有的放矢,採取針對性的措施,並尊重對方文化,發展文化認同。
2、 通過跨文化培訓,達成跨文化理解
要在其它文化里建立有效的組織,並不是一味適應本地文化和妥協,更不可能刻意去改變本地人的文化和行為。一個企業跨出國界經營,要實現商業目標必須融合三種文化,即自己國家的文化、目標市場國家的文化和企業文化。所以企業在跨國經營中,在東道國的文化環境里,要面臨兩者不同的適應策略:追隨文化策略(被改變)和創新文化策略(改變人)。跨文化培訓是為了加強人們對不同文化傳統的反應和適應能力,促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的溝通和理解。跨文化培訓的主要內容有對文化的認識、文化敏感性訓練、語言學習、跨文化溝通及沖突的處理、地區環境模擬等。通過這種培訓可以做到:
(1)減輕駐外經理可能遇到的文化沖突,使之迅速適應當地環境並發揮正常作用;
(2)促進當地員工對公司經營理念及習慣做法的理解;
(3)維持組織內良好穩定的人際關系;
(4)保持企業內信息流的暢通及決策過程的效率;
(5)加強團隊協作精神與公司的凝聚力。
不僅如此,跨文化培訓與其他培訓一樣,越來越多地被用於留住企業所需要的人力資源。這是因為公司花錢或提供培訓,不僅是對業績出色的員工的激勵,而且也顯示了公司對員工長期發展的誠意。
3、加強文化融合,發展與提高跨文化溝通能力
溝通是管理領導過程中很重要的環節,溝通能力是成功領導者的關鍵能力之一。當團隊中有不同文化的成員時,這種溝通過程就變得更加復雜,更加重要。良好的跨文化溝通有助於企業更好地理解文化差異,化解文化沖突。相反,因不知如何是好而害怕溝通,因為害怕溝通而缺乏溝通,這樣有可能在多元文化的組織成員之間出現溝通中斷、過度保守、員工之間的非理性反應和懷恨心理等諸多不良後果,並形成惡性循環、矛盾加深、對立與沖突加劇,最後因為一系列的誤解而導致企業投資行為的失敗。
4、建立共同的經營觀和公司文化
通過識別文化差異和進行跨文化培訓,公司員工提高了對文化的鑒別和適應能力。在對文化共性認識的基礎上,根據環境的要求和公司戰略發展的原則要建立起公司的共同經營觀和強有力的公司文化。這一點至關重要,它有利於減少文化沖突,使得每個員工能夠把自己的思想與行為同公司的經營業務和宗旨結合起來,也使子公司與母公司的結合更為緊密,同時又能在國際市場上建立起良好的聲譽,增強跨國公司的文化變遷能力。

綜上所述,跨文化管理對國際企業生存和發展有重要影響,對企業的生產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多元企業文化管理進行得成功,就會對企業產生1+1>2的增值效應,推動企業生產力的發展;否則會產生負面影響,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對國際企業的管理來講,不僅包含著對可見因素的管理,同時還包括著對企業文化差異這種不可見因素的管理。忽視了跨文化的管理,不是一種完善的管理,跨文化管理是跨國企業管理中不可忽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 跨文化的管理

跨文化管理並不是一個新的事物,它起源於古老的國際間的商貿往來。 早在古代古埃及人、腓尼基人、古希臘人就開始了海外貿易,並懂得了如何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做生意。到了文藝復興時期,丹麥人、英國人以及其他一些歐洲國家的商人更是建立起了世界范圍的商業企業集團。當他們與自己文化環境以外的人們進行貿易時,他們就會對與他們不同文化背景下產生的語言、信仰以及習慣保持敏感以避免發生沖突並順利實現交易。這些事實上就是在從事跨文化的經營與管理活動。不過這時候的跨文化管理活動完全取決於從事貿易活動的商人們的個人經驗,有關文化及文化差異與相似的研究也僅僅是人類學家的事。公司與企業還很少注意對文化及其差異的研究跨文化管理,也還沒有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
跨文化管理真正作為一門科學,是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的美國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研究的是在跨文化條件下如何克服異質文化的沖突,進行卓有成效的管理,其目的在於如何在不同形態的文化氛圍中設計出切實可行的組織結構和管理機制,最合理地配置企業資源,特別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企業人力資源的潛力和價值,從而最大化地提高企業的綜合效益。
興起這一研究的直接原因是二戰後美國跨國公司進行跨國經營時的屢屢受挫。
美國管理學界一直認為,是他們將管理理論進行了系統化的整理和總結,是他們最先提出了科學管理的思想,也是他們最先將這一思想應用於管理實踐並實現了勞動生產率的大幅提高,因此他們的管理理論和管理實踐毫無疑問應該是普遍適用的。然而,二戰後美國跨國公司跨國經營的實踐卻使這種看法受到了有力的挑戰。實踐證明,美國的跨國公司在跨國經營過程中照搬照抄美國本土的管理理論與方法到其他國家很難取得成功,而許多案例也證明對異國文化差異的遲鈍以及缺乏文化背景知識是導致美國跨國公司在新文化環境中失敗的主要原因,因此,美國人也不得不去研究別國的管理經驗,從文化差異的角度來探討失敗的原因,從而產生了跨文化管理這個新的研究領域。
除此以外,日本在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企業管理的成功也是導致跨文化管理研究興起的重要原因。
在這一時期,日本的跨國公司和合資企業的管理日益明顯顯示出對美國和歐洲公司的優越性,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也明顯感覺到了日本的壓力,產生了研究和學習日本的要求。
美國人對日本的研究大體上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專門介紹日本從中總結出好的東西;另一種是聯系美國來研究日本,進行對比┄┄經過研究,美國人發現,美日管理的根本差異並不在於表面的一些具體做法,而在於對管理因素的認識有所不同。如美國過分強調諸如技術、設備、方法、規章、組織機構、財務分析這些硬的因素,而日本則比較注重諸如目標、宗旨、信念、人和價值准則等這些軟的因素;美國人偏重於從經濟學的角度去考慮管理問題,而日本則更偏重於從社會學的角度去對待管理問題;美國人在管理中注重的是科學因素,而日本人在管理中更注意的是哲學因素等等。
研究結果清楚地表明,日本人並沒有仿造美國的管理系統進行管理,而是建立了更適合於其民族文化和環境的管理系統。這個系統遠比美國已有的管理系統成功。這一研究結果的發現使得人們對文化以及不同文化下管理行為的研究變得更加風行 首先開展全球化經營的企業必須承認並理解各國之間文化差異的客觀存在,要重視對他國語言、文化等的學習和了解。這是增強跨文化管理能力的必要條件。 理解文化差異有兩層含義:
一是理解東道國文化如何影響當地員工的行為;
二是理解母國文化如何影響企業派去當地的管理人員的行為。對於不同類型的文化差異需要採用不同的措施去克服。如:因管理風格、方法或技能的不同而產生的沖突可以通過互相傳授和學習來克服;因生活習慣和方式不同而產生的沖突可以通過文化交流來解決。只有把握不同類型的文化差異才能有針對性地找出解決文化沖突的合宜辦法。
其次,要辯證地對待文化差異,在看到其不利一面的同時還應看到其有利的一面,並恰當、充分地利用不同文化所表現的差異,為企業的經營發展創造契機。如廣州本田汽車公司總經理所說的:「我們企業內部的矛盾頗多,但這也有好的一面。我們在中國選擇合作夥伴時,總是喜歡挑選一些與我們想法不同的合作者,這使我們經常發生意見的碰撞,這樣不同思想的碰撞就會產生新的想法,從而創造出本田新的企業文化。」根據這位總經理的體會,只要能正確對待不同文化的矛盾和沖突,不僅不會使其成為企業經營的障礙,反而會使之成為企業發展的動力和創新的源泉。
此外,要充分認識到跨文化管理的關鍵是對人的管理,要實行全員的跨文化管理。一方面,跨文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使不同的文化進行融合,形成一種新型的文化,而這種新型的文化只有根植於企業所有成員之中,通過企業成員的思想、價值觀、行為才能體現出來,才能真正實現跨文化管理的目的,否則跨文化管理將會流於形式。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經營企業中,母公司的企業文化可通過企業的產品、經營模式等轉移到國外分公司,但更多的是通過熟悉企業文化的經營管理人員轉移到國外分公司,因此全球化經營企業在跨文化管理中必須要強調對人的管理,既要讓經營管理人員深刻理解母公司的企業文化,又要選擇具有文化整合能力的經營管理人員到國外分公司擔任跨文化管理的重要職責,同時還要加強對企業所有成員的文化管理,讓新型文化真正在管理中發揮其重要作用,從而使全球化經營企業在與國外企業的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

3. 跨文化管理的幾種方法

跨文化管理的領導技巧:
(1)專業知識和管理技巧。管理人員應掌握專業知識並具備熟悉國內外環境的管理能力。促進國內企業提高競爭力,使其既能在國內的競爭環境中求生存,又能從國際環境收集信息,了解國外消費者需要和愛好,通過技術優勢打進國際市場。
(2)文化敏感性和溝通技巧。管理人員為了提高文化敏感性首先控制本人的地方觀點,民族中心思想。耐心了解來自不同文化前景員工的社會文化觀點,價值觀,生活方式,溝通習慣,語言表達和認識方式的差異。對於有些員工因認識引起誤會或犯工作上差錯,管理人員應仔細找尋原因,耐心指導,以寬容態度加強員工自信心,提高工作效率。
(3)正確認識文化差異對管理有利與不利之處。管理人員從過去一種文化,一種語言的組織行為管理擴充到今天多元化文化,多種語言的組織行為管理,當然感覺有許多不利,不習慣之處。例如彼此觀點不明朗,增加溝通上復雜性和混亂性,集中意見困難,統一行動困難。不可能實施統一的人事管理和績效評考標准。
文化差異實際上存在著許多對管理上有利之處。特別是在組織擴充業務時,能夠收集多方面新建議和選擇機會。洞悉國外社會、文化、經濟環境有利於了解國際市場需求和更好地為外國顧客服務。因此,多元文化在管理上增加創造性,提高靈活性和提高解決問題的技巧。 方法:1、地方狹隘主義:認為每一個人都應該一致。 2、種族中心主義:只是巴文化差異看做根源。 3、文化融洽:又稱為文化協同作用法。

4. 什麼是跨文化管理

一、跨文化管理的核心
跨文化管理又稱交叉文化管理,就是在跨國經營中,對不同種族、不同文化類型、不同文化發展階段的子公司所在國的文化採取包容的管理方法,其目的在於如何在不同形態的文化氛圍中設計出切實可行的組織結構和管理機制,在管理過程中尋找超越文化沖突的公司目標,以維系不同文化背景的員工共同的行為准則,從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利用企業的潛力與價值。
二.文化沖突和威脅
在進行全球發展時,跨國公司由於加入了另一種文化的觀念,勢必會造成文化沖突。跨國公司跨文化沖突的特徵有:1、非線性不同質的文化像不同的水域,幾片或多片水域的沖突與交融,常常表現出錯綜復雜的狀態,因而具有非線性特徵。2、間接性文化沖突一般都在心理、情感、思想觀念等精神領域中進行,其結果是人們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變化。但是這種變化需要通過較長的時間才表現出來。3、內在性文化是以思想觀念為核心的,因此,文化的沖突往往表現在思想觀念的沖突上。4、交融性。文化沖突與文化交融始終相伴而行。跨文化管理的任務在於從不同的文化中尋求共同的能體現各種文化精髓的東西,這樣才能在各種文化環境中生存。
每種文化背後都有一組隱含的假設,生活與該文化下的人通常不會覺察這些假設的存在,因為這些信念幾乎是與生俱來的根深蒂固埋藏於潛意識中。一旦這些信念受到挑戰,人們便會感受到文化沖擊,覺得是外來的侵犯,然而事實上真正讓人感到震驚的是:他們將會發現不同的文化內涵通常只是一體兩面,甚或是特定尺度的兩種極端
承認並理解差異的客觀存在,克服狹隘主義的思想,重視他國語言、文化、經濟、法律等的學習和了解。當跨國公司的管理人員到具有不同文化的東道國工作時,往往會遇到很多困難。反映了特有文化的語言、價值觀念、思維形式等因素在跨文化管理中會形成障礙,產生矛盾,從而影響跨國經營戰略的實施。理解文化差異是發展跨國文化管理能力的必要條件。理解文化差異有兩層含義:一是理解東道國文化如何影響當地員工的行為;二是理解母國文化如何影響公司派去的管理人員的行為。不同類型的文化差異可以採用不同的克服措施。因管理風格、方法或技能的不同而產生的沖突可以通過互相傳授和學習來克服則比較容易改變;因生活習慣和方式不同而產生的沖突可以通過文化交流解決,但需較長的時間;人們基本價值觀念的差異往往較難改變。只有把握不同類型的文化差異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文化沖突的辦法。
三.跨文化管理競爭優勢
把文化的差異看成是一種優勢而不只是一種劣勢,恰當、充分地利用不同文化所表現的差異,為企業發展創造契機。西方有諺語: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文化也是一把雙刃劍。文化給企業開展國際運營帶來了機遇,但更多的卻是巨大的挑戰。廣州本田汽車公司總經理門脅轟二先生曾說:「我們企業內部的矛盾頗多,但這也正是本田好的一面。我們在中國選擇合作夥伴時,總是喜歡挑選一些與我們想法不同的合作者,這使我們經常發生意見的碰撞,這樣不同思想的碰撞就會產生新的想法,從而創造出本田新的企業文化。」在廣州本田看來,矛盾和沖突的正確對待,不僅不會形成障礙,反而會是企業發展的動力,企業創新的源泉。
從文化差異中得到競爭優勢。利用文化差異的戰略能夠產生競爭優勢,所以,與其讓一種文化控制另一種,或是採取同哪一方都不對立的折衷安全解決方案,不如讓我們面臨一個挑戰--採取積極的解決文化差異的方法,使得總體共同作用產生的結果優於各部分作用的簡單加和。多樣性就是將來自不同背景、具有不同期望、處於不同生活階段的人們集合到一起,在給公司帶來盈利性和競爭力這一力量的驅使下共同工作。文化多樣性的優勢在於:(1)市場方面,提高公司對於地方市場上文化偏好的應變能力;(2)資源獲取方面,提高公司從具有不同國家背景的人中聘用員工、充實當地公司人力資源的能力;(3)成本方面,減少了公司在周轉和聘用非當地人士擔任經理方面花費的成本;(3)解決問題方面,更廣闊的視角范圍和更嚴格的分析提高了制定決策的能力和決策質量;(4)創造性方面,通過視角的多樣性和減少關於一致性的要求來提高公司的創造力;(5)系統靈活方面,提高了組織在面臨多種需求和環境變化時的靈活應變能力。

四.跨文化管理的關鍵是人的管理,實行全員跨文化管理。
這是因為:1、跨文化管理的客體是人,即企業的所有人員。跨文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使不同的文化進行融合,形成一種新型的文化,而這種新型的文化只有根植於企業所有成員之中,通過企業成員的思想、價值觀、行為才能體現出來,才能真正實現跨文化管理的目的,否則跨文化管理則流於形式。2、實施跨文化管理的主體也是人,即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在跨國公司中,母公司的企業文化可通過企業的產品、經營模式等轉移到國外分公司,但更多的是通過熟悉企業文化的經營管理人員轉移到國外分公司,在跨國公司的資源轉移中,除資本外就是經營管理人員的流動性最強。由於跨文化管理的主體和客體都涉及到人,因此跨國公司的跨文化管理中要強調對人的管理,既要讓經營管理人員深刻理解母公司的企業文化,又要選擇具有文化整合能力的經營管理人員到國外分公司擔任跨文化管理的重要職責,同時要加強對公司所有成員的文化管理,讓新型文化真正在管理中發揮其重要作用,促進跨國公司在與國外企業的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
五.跨文化管理的策略
1、本土化策略。要本著「思維全球化和行動當地化」的原則來進行跨文化的管理。通常跨國企業在海外進行投資,就必須僱用相當一部分的當地職員。這主要是因為當地雇員熟悉當地的風俗習慣、市場動態以及政府方面的各項法規,而且和當地的消費者容易達成共識,僱用當地雇員無疑方便了跨國企業在當地拓展市場、站穩腳跟。「本土化」有利於跨國公司降低海外派遣人員和跨國經營的高昂費用、與當地社會文化融合、減少當地社會對外來資本的危機情緒;有利於東道國在任用管理人員方面,主要考慮的是該雇員的工作能力及與崗位的匹配度,選用最適合該崗位的職員。
2、文化相容策略。根據不同文化相容的程度又可以細分為以下兩個不同層次:(1)文化的平行相容策略。這是文化相容的最高形式,習慣上稱之為「文化互補」。就是在跨國公司的子公司中並不以母國的文化或是開發國的文化作為子公司的主體文化。母國文化和東道國文化之間雖然存在著巨大的文化差異,但卻並不互相排斥,反而互為補充,同時運行於公司的操作中,充分發揮跨文化的優勢。一種文化的存在可以充分地彌補另外一種文化的許多不足及其比較單調的單一性。美國肯德基公司在中國經營的巨大成功可謂是運用跨文化優勢,實現跨文化管理成功的典範。(2)隱去兩者的主體文化,和平相容策略。就是雖然跨國公司中的母國文化和東道國文化之間存在著巨大的文化差異,而兩者文化的巨大不同也很容易在子公司的日常運作中產生「文化摩擦」,但是管理者在經營活動中卻刻意模糊這種文化差異,隱去兩者文化中最容易導致沖突的主體文化,保存兩者文化中比較平淡和微不足道的部分。由於失去了主體文化那種對不同國籍的人所具有的強烈影響力,使得不問文化背景的人可以在同一公司中和睦共處,即使發生意見分歧,也很容易通過雙方的努力得到妥協和協調。
3、文化創新策略。文化創新策略即母公司的企業文化與國外分公司當地的文化進行有效的整合,通過各種渠道促進不同的文化相互了解、適應、融合,從而在母公司和當地文化基礎之上構建一種新型的國外分公司企業文化,以這種新型文化作為國外分公司的管理基礎。這種新型文化既保留著強烈的母公司企業文化特點,又與當地的文化環境相適應,既不同於母公司企業文化,又不同於當地企業文化,是兩種文化的有機整合。因為要從全世界角度來衡量一國或一地區文化的優劣是根本不可能的,這中間存在一個價值標準的問題,只有將兩種文化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才能既含有母公司的企業文化內涵,又能適應國外文化環境,從而體現跨國企業競爭優勢。
4、文化規避策略。這是當母國的文化與東道國的文化之間存在著巨大的不同,母國的文化雖然在整個於公司的運作中佔了主體,可又無法忽視或冷落東道國文化存在的時候,由母公司派到子公司的管理人員,就必須特別注意在雙方文化的重大不同之處進行規避,不要在這些「敏感地帶」造成彼此文化的沖突。特別在宗教勢力強大的國家更要特別注意尊重當地的信仰。
5、文化滲透策略。文化滲透是個需要長時間觀察和培育的過程。跨國公司派往東道國工作的管理人員,基於其母國文化和東道國文化的巨大不同,井不試圖在短時間內迫使當地員工服從母國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而是憑借母國強大的經濟實力所形成的文化優勢,對於公司的當地員工進行逐步的文化滲透,使母國文化在不知不覺中深入人心,東道國員工逐漸適應了這種母國文化並慢慢地成為該文化的執行者和維護者。
6、藉助第三方文化策略。跨國公司在其他的國家和地區進行全球進行發展時,由於母國文化和東道國文化之間存在著巨大的不同,而跨國公司又無法在短時間內完全適應由這種巨大的「文化差異」而形成的完全不同於母國的東道國的經營環境。這時跨國公司所採用的人事管理策略通常是藉助比較中性的,與母國的文化己達成一定程度共識的第三方文化對設在東道國的子公司進行控制管理。用這種策略可以避免母國文化與東道國文化發生直接的沖突。如歐洲的跨國公司想要在加拿大等美洲地區設立子公司,就可以先把子公司的海外總部設在思想和管理比較國際化的美國,然後通過在美國的總部對在美洲的所有子公司實行統一的管理。而美國的跨國公司想在南美洲設立子公司,就可以先把子公司的海外總部設在與國際思想和經濟模式較為接近的巴西,然後通過巴西的子公司總部對南美洲其他的子公司實行統一的管理。這種藉助第三國文化對母國管理人員所不了解的東道國子公司進行管理可以避免資金和時間的無謂浪費,使子公司在東道國的經營活動可以迅速有效地取得成果。
7、佔領式策略。佔領式策略是一種比較偏激的跨文化管理策略,是全球發展企業在進行國外直接投資時,直接將母公司的企業文化強行注入國外的分公司,對國外分公司的當地文化進行消滅,國外分公司只保留母公司的企業文化。這種方式一般適用於強弱文化對比懸殊,並且當地消費者能對母公司的文化完全接受的情況下採用,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這種模式採用得非常少。
總之,全球發展企業在進行跨文化管理時,應在充分了解本企業文化和國外文化的基礎上,選擇自己的跨文化管理模式,從而使不同的文化達到最佳的結合,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5. 跨文化管理有哪些難點

(1)專業知識和管理技巧。管理人員應掌握專業知識並具備熟悉國內外環境的管理能力。促進國內企業提高競爭力,使其既能在國內的競爭環境中求生存,又能從國際環境收集信息,了解國外消費者需要和愛好,通過技術優勢打進國際市場。
(2)文化敏感性和溝通技巧。管理人員為了提高文化敏感性首先控制本人的地方觀點,民族中心思想。耐心了解來自不同文化前景員工的社會文化觀點,價值觀,生活方式,溝通習慣,語言表達和認識方式的差異。對於有些員工因認識引起誤會或犯工作上差錯,管理人員應仔細找尋原因,耐心指導,以寬容態度加強員工自信心,提高工作效率。
(3)正確認識文化差異對管理有利與不利之處。管理人員從過去一種文化,一種語言的組織行為管理擴充到今天多元化文化,多種語言的組織行為管理,當然感覺有許多不利,不習慣之處。例如彼此觀點不明朗,增加溝通上復雜性和混亂性,集中意見困難,統一行動困難。不可能實施統一的人事管理和績效評考標准。
文化差異實際上存在著許多對管理上有利之處。特別是在組織擴充業務時,能夠收集多方面新建議和選擇機會。洞悉國外社會、文化、經濟環境有利於了解國際市場需求和更好地為外國顧客服務。因此,多元文化在管理上增加創造性,提高靈活性和提高解決問題的技巧。
方法:1、地方狹隘主義:認為每一個人都應該一致。 2、種族中心主義:只是巴文化差異看做根源。 3、文化融洽:又稱為文化協同作用法。

6. 跨文化管理的簡介

隨著企業全球化浪潮的推進,跨文化管理逐步得到企業的日益重視。跨文化管理又稱為「交叉文化管理(Cross Cultural Management)」,它是指通過克服不同異質文化之間的差異,在此基礎之上重新塑造企業的獨特文化,最終打造卓有績效的管理行為。
即在全球化經營中,對子公司所在國的文化採取包容的管理方法,在跨文化條件下克服任何異質文化的沖突,並據以創造出企業獨特的文化,從而形成卓有成效的管理過程。其目的在於在不同形態的文化氛圍中設計出切實可行的組織結構和管理機制,在管理過程中尋找超越文化沖突的企業目標,以維系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員工共同的行為准則,從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利用企業的潛力與價值。全球化經營企業只有進行了成功的跨文化管理,才能使企業的經營得以順利運轉,競爭力得以增強,市場佔有率得以擴大。
所謂跨文化管理包括跨越國界和跨越民族界限的文化管理。消除文化的差異是跨文化管理著力解決的核心問題。文化差異可能來自於溝通與語言的理解不同、宗教信仰與風俗習慣迥異、剛性的企業文化隔閡等諸多因素。
因此跨文化管理需要對以下問題進行有效管理:1.如何清晰本企業的文化價值倡導?2.如何避免文化的本位主義?3.如何確定本企業的跨文化管理策略?(文化同化、文化折衷、文化融合)4.如何進行人才的本土化培養?

7. 如何解決跨文化問題

現在和未來,國內的管理者將在一個更加開放、更加國際化的環境里工作。管理者在實施那些能提高功效的管理手段時,必須要考慮到被管理者的反應。而這些反應很大程度上是由被管理者背後深厚的文化背景決定的,人們經常用「文化沖擊」一詞來描述這種現象。這就是跨文化管理的問題,管理者在處理跨文化管理問題時,必須考慮到由此帶來的影響。跨文化管理問題,小的也可以成為困擾公司的障礙,威脅到公司運作過程中的效率和有效性,問題大的則形成文化上的沖突,甚至可以顛覆整個公司。本文現在就以廣州標致公司和上海大眾汽車公司為案例,來分析跨文化管理問題,並提出如何解決跨文化管理的辦法。

廣州標致是由廣州汽車製造廠、法國標致汽車公司、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國際金融公司和法國巴黎國民銀行合資經營的汽車生產企業,成立於1985年,總投資額8.5億法國法郎,注冊資本為3.25億法郎。廣州汽車集團公司占股份46%,法國標致汽車有限公司佔22%(主要以技術入股),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佔20%,國際金融公司佔8%,法國巴黎銀行佔4%。廣州標致員工共2000餘人,由廣州汽車製造廠和法國標致汽車公司共同管理。1994年,廣州標致開始虧損,到1997年累計虧損已達29億元人民幣。廣州隨後以零收購方案收回各方股份,中法合作隨即終止。

廣州標致採用了法國標致的組織機構設置,實行層級管理,強調專業化分工和協作,同時採用法國標致的全套規章制度。法國標致的規章制度是總結了全球20多個國家建立合資企業經驗而制定的,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但由於文化背景的不同和企業管理基礎的不同,使中外雙方在合作過程中存在很大的分歧。在中法合資之初,廣州標致公司從總經理、各部門經理到技術監督等重要管理崗位的重要負責人幾乎都是法方人員,他們採用的是生硬的、強制的方式,推行全套的法式管理模式,由此引起中方人員的強烈不滿。教育上的落後使中方員工總體的文化素質相對比較低,甚至有某些積習難改的不良語言和行為習慣,與外方人員無論是觀念上還是在行為上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和不和諧。雖然中法兩國的管理人員都對文化差異有一定的共識和心理准備,並且各自都在努力互相了解,但作出退讓的多數是中方,法方容易在許多情況下以原有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方式行事,使中方的管理人員產生逆反心理引發更大的矛盾和沖突,甚至出現罷工事件,最後由中國政府和法國領事館出面事件才得以解決。為什麼會這樣呢,該公司的中方員工道出了心裡話「法國人的管理方式我們接受不了,我們受不了洋人的氣」。這實質上是兩國文化觀念上的沖突。

這種文化觀念上的沖突的表現主要有四種:(1)雙方對峙,沖突越來越大;(2)外來文化被本國文化所同化;(3)外來文化占上風;(4)雙方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求大同存小異」的企業文化。第一種情況,是由於雙方對對方的文化沒有足夠的認識,沒有總結跨文化管理的經驗和尋找解決文化沖突的辦法所致。第二、三種情況在少數企業,或某一階段發生,不可能長期維持,因為,當一種文化完全壓倒另一種文化時,被壓倒的文化必然以某種方式表現出來,除非占上風的文化在某種程度上吸納或包容另一種文化。第四種情況是比較理想的狀態,大多數成功的跨國經營最後都會形成這樣的結局,兩種文化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將沖突逐漸消融。

解決中外合資企業的跨文化沖突問題,其根本途徑是加強對合資雙方兩種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建立起文化選擇與調適機制,實現兩種文化的融合。國內有許多成功的案例,我們來看看與廣州標致具有相同背景的同是汽車合資項目的上海大眾汽車公司的跨文化管理。

德國大眾汽車是最早與我國汽車業合作的跨國集團公司。1985年 ,大眾汽車在我國的第一家合資企業——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立。1985年~2001年 ,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相繼生產出「桑塔納」、「桑塔納2000」和「帕薩特」等產品。目前,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和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在中國生產的轎車總量已超過200萬輛,佔中國轎車總產量的52%以上。大眾汽車公司被視為當今世界在跨國經營和跨文化管理中最富開拓精神的汽車製造商!

與廣州標致公司不同的是,上海大眾汽車公司的中外雙方都在努力尋找文化的共同點和互補性,增加相互溝通和縮短彼此之間的距離。上海大眾合營初期,中德雙方也經歷過「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的矛盾局面。當年,有一批沖壓零部件表面有缺陷,不符合大眾公司的質量標准,德國專家毫不猶豫地把嶄新的配件扔進報廢箱。中方員工事後偷偷地撿了回來,打磨後重新利用。德方專家知道以後,用榔頭將這些沖壓件砸壞再次扔進報廢箱。中方老職工心痛不已,雙方引發了激烈的爭論。但是,在處理這樣的矛盾時,雙方並沒有陷入對抗和對峙。而是強調產品的質量的同時,更加關注「我們之間如何有互補性」,並最終達成共識。現在,嚴格的質量標准已經成為中德雙方的自覺追求。

德國大眾董事長皮耶希說:「盡管我們雙方存在著文化上的巨大差異,但這並不可怕,最重要的是大家一定要注意多溝通,這使我們相互之間很容易地建立起了相互信賴的合作關系。」他認為這是與中國合作成功的另一個原因。該公司總經理海因茨·諾德霍夫在對待文化觀念的差異上給我們作出了很好的表率,他說,「只要我們認同和尊重對方的文化,求大同存小異,就不會導致激烈的沖突,今後,『大眾』汽車在全世界都會得到發展,我們的前途將更加輝煌。我們現在已經為大眾汽車發展公司創造了一個極好的外部文化大環境和內部條件。」海因茨·諾德霍夫也被稱為大眾汽車跨文化管理的先驅。正是由於中外雙方有了共識的基礎,才使得彼此能做到互相支持,相互退讓,積極配合,加深了解,從上到下形成良好的團結合作風氣。

形成中外合資企業獨特的企業文化,是一個較為復雜、困難和漫長的過程,一般需經過沖突期、交匯期最終達到融合。在沖突期,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差異和沖突首先表現在心理上,對對方文化產生排斥和抗拒,這是不可避免的。這種沖突自雙方合作開始時就會出現,如談判、簽協議的過程,雙方的思想觀念不可能完全一致,分歧和差異可能以正式協議和合同簽訂的方式暫時得到解決,但此後的經營決策、日常管理和員工行為、生活方式等方面仍會出現種種不和諧。特別是受文化背景的影響,可能對協議與合同條文的不同解釋,從而造成雙方矛盾的不斷激化,使文化摩擦屢屢發生,潛藏著爆發沖突的危機。沖突期是不同文化「初期接觸」的必然反應,這個時期的文化沖突處理得好不好,將影響到企業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也影響兩種文化的交匯與融合。在沖突期,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企業管理人員要認真認識對方文化與己方文化的差異,從而表現出對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要認識到尊重對方文化就是尊重對方個人,因為尊重對方文化是雙方心理溝通的橋梁、文化溝通的橋梁,有了這座橋梁,才能對它方的民族性、國民性、行為方式、人格價值取向、風俗習慣有進一步的了解,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尊重對方的人格,才能體會和捕捉到對方的觀點及在不同文化理念引導下的表達方式,達到真誠的合作。尊重對方的習慣,就是尊重對方的文化形式和心理文化積淀,是對他方行為方式的確認。

所謂交匯期,是指兩種文化的相互滲透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人們能夠對它方文化進行接納和認可,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管理者的觀念和行為方式能夠表示理解、體諒和支持。既能看到自身文化的優點,看到對方文化的不足,又能認清自身文化的缺陷,對方文化的長處,形成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局面。

所謂聚合期,是指跨文化的全面融合期。在外商投資企業中形成既認可多元文化的存在、共存共榮,又有全體員工共同追求的統一的價值觀和行為准則。

在處理跨文化的沖突問題時,我們可以從廣州標致汽車的失誤和上海大眾汽車的成功中,總結出如下可吸取的經驗:

1、合資企業要解決文化沖突的問題,必須要形成共有價值觀。廣州標致成立12年以來,中法雙方的高層管理人員並沒有致力於共有價值觀的塑造。有人對廣州標致的企業文化進行過問卷調查,有27%的被調查者認為中法雙方的價值觀相互沖突,7%的被調查者認為企業沒有形成共有價值觀和明確的企業精神,沒有形成同心協力的群體意識,產生了文化沖突沒有及時緩解和解決,雙方的管理層對文化沖突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失去了協調兩種文化沖突的最佳時機。

2、要實現員工文化、管理者文化和企業整體的制度文化三個層次的融合。企業的制度文化,最終要由全體員工去貫徹。雖然廣州標致有一整套完備規章制度,但多數是沿用法國標致的,很多地方不符合中國國情,法方的管理人員要求中方管理人員和員工完全按法國管理模式行事,往往使中方人員產生逆反心理,企業整體的制度文化無法在全體員工、中方管理者中間得到落實和生根,結果形成員工文化、管理者文化、企業整體的制度文化三張皮相分離。

3、文化差異最小化處理。對待和處理文化差異的另外一種組織戰略是將其帶來的影響最小化。這種方法的根本出發點是:正視文化差異的存在,最小化方法意味著將各種文化均勻化、產生一致性;而應用的主要手段可以是建立全球化的企業文化(一致性)。一個強有力的公司文化體系就像是一個大熔爐,可以減弱不同國家文化帶來的影響。

4、從文化差異中得到競爭優勢。利用文化差異的戰略能夠產生競爭優勢,所以,與其讓一種文化控制另一種,或是採取同哪一方都不對立的折衷「安全」解決方案,不如讓我們面臨一個挑戰——採取積極的解決文化差異的方法,使得總體共同作用產生的結果優於各部分作用的簡單加和。多樣性就是將來自不同背景、具有不同期望、處於不同生活階段的人們集合到一起,在給公司帶來盈利性和競爭力這一力量的驅使下共同工作。文化多樣性的優勢在於:(1)市場方面,提高公司對於地方市場上文化偏好的應變能力;(2)資源獲取方面,提高公司從具有不同國家背景的人中聘用員工、充實當地公司人力資源的能力;(3)成本方面,減少了公司在周轉和聘用非當地人士擔任經理方面花費的成本;(3)解決問題方面,更廣闊的視角范圍和更嚴格的分析提高了制定決策的的能力和決策質量;(4)創造性方面,通過視角的多樣性和減少關於一致性的要求來提高公司的創造力;(5)系統靈活方面,提高了組織在面臨多種需求和環境變化時的靈活應變能力。

8. 跨文化管理是如何進行的

企業全球化經營與跨文化管理

通用電氣公司前ceo傑克·韋爾奇(jack welch)曾說:「全球化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現實。衡量企業(業績)成與否的標准只有一個:國際市場佔有率。成功的企業通常依靠在全球各地找到市場而獲勝。」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市場已不再是某一個國家內部的市場,客戶也不再是某一個國家內部的消費者,企業所面對的外部經營環境已經變成了世界的,超越國界的。企業只有在世界市場上取得成功,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成功。企業「走出去」,開展全球化經營已成為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

實行全球化經營,企業面臨的是一個個與母國有著諸多差異的生產經營環境,包括經濟環境、政治環境、法律環境、社會環境、文化環境等等。但其中,文化環境對於企業的經營來說,其影響是全方位、全系統、全過程的。這是因為文化是社會生活的總和,它包括諸如一般行為、信仰、價值觀、語言和社會成員的生活方式等要素,它也是某區域內人們的價值觀、特性或行為的特徵表現。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業經營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理解消費者觀念、價值觀和社會需求的差異。由於企業經營本身即是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當這個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以文化為基礎時,企業就應該努力去理解所要開拓的市場文化規范。由此可見,企業經營環境的跨文化差異是企業在全球化經營中所必然要遇到的一大難題。因此,跨文化管理的成功與否是關繫到企業全球化經營成敗的關鍵所在。

一、跨文化管理是企業全球化經營管理的核心
跨文化管理又稱為「交叉文化管理」,即在全球化經營中,對子公司所在國的文化採取包容的管理方法,在跨文化條件下克服任何異質文化的沖突,並據以創造出企業獨特的文化,從而形成卓有成效的管理過程。其目的在於在不同形態的文化氛圍中設計出切實可行的組織結構和管理機制,在管理過程中尋找超越文化沖突的企業目標,以維系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員工共同的行為准則,從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利用企業的潛力與價值。全球化經營企業只有進行了成功的跨文化管理,才能使企業的經營得以順利運轉,競爭力得以增強市場佔有率得以擴大。

二、企業進行跨文化管理要樹立正確的觀念

首先開展全球化經營的企業必須承認並理解各國之間文化差異的客觀存在,要重視對他國語言、文化等的學習和了解。這是增強跨文化管理能力的必要條件。理解文化差異有兩層含義:一是理解東道國文化如何影響當地員工的行為;二是理解母國文化如何影響企業派去當地的管理人員的行為。對於不同類型的文化差異需要採用不同的措施去克服。如:因管理風格、方法或技能的不同而產生的沖突可以通過互相傳授和學習來克服;因生活習慣和方式不同而產生的沖突可以通過文化交流來解決……。只有把握不同類型的文化差異才能有針對性地找出解決文化沖突的合宜辦法。

其次,要辯證地對待文化差異,在看到其不利一面的同時還應看到其有利的一面,並恰當、充分地利用不同文化所表現的差異,為企業的經營發展創造契機。如廣州本田汽車公司總經理所說的:「我們企業內部的矛盾頗多,但這也有好的一面。我們在中國選擇合作夥伴時,總是喜歡挑選一些與我們想法不同的合作者,這使我們經常發生意見的碰撞,這樣不同思想的碰撞就會產生新的想法,從而創造出本田新的企業文化。」根這位總經理的體會,只要能正確對待不同文化的矛盾和沖突,不僅不會使其成為企業經營的障礙,反而會使之成為企業發展的動力和創新的源泉。

此外,要充分認識到跨文化管理的關鍵是對人的管理,要實行全員的跨文化管理。一方面,跨文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使不同的文化進行融合,形成一種新型的文化,而這種新型的文化只有根植於企業所有成員之中,通過企業成員的思想、價值觀、行為才能體現出來,才能真正實現跨文化管理的目的,否則跨文化管理將會流於形式。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經營企業中,母公司的企業文化可通過企業的產品、經營模式等轉移到國外分公司,但更多的是通過熟悉企業文化的經營管理人員轉移到國外分公司,因此全球化經營企業在跨文化管理中必須要強調對人的管理,既要讓經營管理人員深刻理解母公司的企業文化,又要選擇具有文化整合能力的經營管理人員到國外分公司擔任跨文化管理的重要職責,同時還要加強對企業所有成員的文化管理,讓新型文化真正在管理中發揮其重要作用,從而使全球化經營企業在與國外企業的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

三、企業跨文化管理的策略選擇

(一)本土化策略:即根據「思維全球化和行動當地化」的原則來進行跨文化的管理。全球化經營企業在國外需要僱用相當一部分當地員工,因為當地員工熟悉當地的風俗習慣、市場動態以及其政府的各項法規,並且與當地的消費者容易達成共識。僱用當地員工不僅可節省部分開支更可有利於其在當地拓展市場、站穩腳跟。

(二)文化相容策略:根據不同文化相容的程度可分為以下兩種策略:1、文化的平行相容策略。這是文化相容的最高形式,習慣上稱之為「文化互補」。即在國外的子公司中不以母國的文化作為主體文化。這樣母國文化和東道國文化之間雖然存在著巨大的文化差異,但卻並不互相排斥,反而互為補充,同時運行於公司的操作中,可以充分發揮跨文化的優勢。2、隱去兩者主體文化的和平相容策略。即管理者在經營活動中刻意模糊文化差異,隱去兩者文化中最容易導致沖突的主體文化,保存兩者文化中比較平淡和微不足道的部分。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均可在同一企業中和睦共處,即使發生意見分歧,也容易通過雙方的努力得到妥協和協調。

(三)文化創新策略:即將母公司的企業文化與國外分公司當地的文化進行有效的整合,通過各種渠道促進不同的文化相互了解、適應、融合,從而在母公司文化和當地文化的基礎之上構建一種新型的企業文化,以這種新型文化作為國外分公司的管理基礎。這種新型文化既保留著母公司企業文化的特點,又與當地的文化環境相適應,既不同於母公司的企業文化,又不同於當地的文化,而是兩種文化的有機結合。這樣不僅使全球化經營企業能適應不同國家的文化環境,而且還能大大增強競爭優勢。

(四)文化規避策略:當母國的文化與東道國的文化之間存在著巨大的不同,母國的文化雖然在整個公司的運作中佔主體地位,可無法忽視或冷落東道國文化的存在的時候,由母公司派到子公司的管理人員,就應特別注意在雙方文化的重大不同之處進行規避,不要在這些「敏感地帶」造成彼此文化的沖突。特別在宗教勢力強大的國家更要特別注意尊重當地的信仰。

(五)文化滲透策略:文化滲透是個需要長時間觀察和培育的過程。跨國公司派往東道國工作的管理人員,基於其母國文化和東道國文化的巨大不同,並不試圖在短時間內迫使當地員工服從母國的人力資源管理模。而是憑借母國強大的經濟實力所形成的文化優勢,對於公司的當地員工進行逐步的文化滲透,使母國文化在不知不覺中深入人心,使東道國員工逐漸適應了這種母國文化並慢慢地成為該文化的執行者和維護者。

(六)藉助第三方文化策略:跨國公司在其他的國家和地區進行全球化經營時,由於母國文化和東道國文化之間存在著巨大的不同,而跨國公司又無法在短時間內完全適應由這種巨大的「文化差異」而形成的完全不同於母國的東道國的經營環境。這時跨國公司所採用的管理策略通常是藉助比較中性的,與母國的文化已達成一定程度共識的第三方文化對設在東道國的子公司進行控制管理。用這種策略可以避免母國文化與東道國文化發生直接的沖突。如歐洲的跨國公司想要在加拿大等美洲地區設立子公司,就可以先把子公司的海外總部設在思想和管理比較國際化的美國,然後通過在美國的總部對在美洲的所有子公司實行統一的管理。而美國的跨國公司想在南美洲設立子公司,就可以先把子公司的海外總部設在與國際思想和經濟模式較為接近的巴西,然後通過巴西的子公司總部對南美洲其他的子公司實行統一的管理。這種藉助第三國文化對母國管理人員所不了解的東道國子公司進行管理可以避免資金和時間的無謂浪費,使子公司在東道國的經營活動可以迅速有效地取得成果。

(七)佔領式策略:是一種比較偏激的跨文化管理策略,是全球營銷企業在進行國外直接投資時,直接將母公司的企業文化強行注入國外的分公司,對國外分公司的當地文化進行消滅,國外分公司只保留母公司的企業文化。這種方式一般適用於強弱文化對比懸殊,並且當地消費者能對母公司的文化完全接受的情況下採用,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這種模式採用得非常少。

總之,全球化經營企業在進行跨文化管理時,應在充分了解本企業文化和國外文化的基礎上,選擇自己的跨文化管理模式,使不同的文化得以最佳結合,從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四、實現跨文化管理的有效手段:跨文化培訓

對子公司的員工尤其是管理人員進行跨文化培訓是解決文化差異,搞好跨文化管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跨文化培訓的主要方法就是對全體員工,尤其是非本地員工,進行文化敏感性訓練。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員工集中在一起進行專門的培訓,打破他們心中的文化障礙和角色束縛,增強他們對不同文化環境的反應和適應能力。文化敏感性訓練可採用多種方式。主要有:

(一)文化教育:即請專家以授課方式介紹東道國文化的內涵與特徵,指導員工閱讀有關東道國文化的書籍和資料,為他們在新的文化環境中工作和生活提供思想准備。

(二)環境模擬:即通過各種手段從不同側面模擬東道國的文化環境。將在不同文化環境中工作和生活可能遇到的情況和困難展現在員工面前,讓員工學會處理這些情況和困難的方法,並有意識地按東道國文化的特點思考和行動,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

(三)跨文化研究:即通過學術研究和文化交流的形式,組織員工探討東道國文化的精髓及其對管理人員的思維過程、管理風格和決策方式的影響。這種培訓方式可以促使員工積極探討東道國文化,提高他們診斷和處理不同文化交融中疑難問題的能力。

(四)語言培訓:語言是文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語言交流與溝通是提高對不同文化適應能力的一條最有效的途徑。語言培訓不僅可使員工掌握語言知識,還能使他們熟悉東道國文化中特有的表達和交流方式,如手勢、符號、禮節和習俗等,組織各種社交活動,讓員工與來自東道國的人員有更多接觸和交流的機會。

9. 什麼叫做跨文化管理其主要特徵是什麼

跨文化管理又稱為「交叉文化管理(Cross Cultural Management)」,即在全球化經營中,對子公司所在國的文化採取包容的管理方法,在跨文化條件下克服任何異質文化的沖突,並據以創造出企業獨特的文化,從而形成卓有成效的管理過程。

跨文化管理的關鍵是對人的管理,要實行全員的跨文化管理。一方面,跨文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使不同的文化進行融合,形成一種新型的文化,而這種新型的文化只有根植於企業所有成員之中,通過企業成員的思想、價值觀、行為才能體現出來,才能真正實現跨文化管理的目的,否則跨文化管理將會流於形式。

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經營企業中,母公司的企業文化可通過企業的產品、經營模式等轉移到國外分公司,但更多的是通過熟悉企業文化的經營管理人員轉移到國外分公司。

因此全球化經營企業在跨文化管理中必須要強調對人的管理,既要讓經營管理人員深刻理解母公司的企業文化,又要選擇具有文化整合能力的經營管理人員到國外分公司擔任跨文化管理的重要職責,同時還要加強對企業所有成員的文化管理,從而使全球化經營企業在與國外企業的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

(9)跨文化治理擴展閱讀:

跨文化沖突產生的原因。

1、文化體系的差異

中西文化從屬於不同的文化體系,其文化形成的背景、民族的構成、價值觀念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別。西方國家,例如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國家,復雜的種族構成使其不具有大同的民族文化;而中國是有著幾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幾千年來整個民族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具有重視倫理道德、追求和諧、重視整體等民族文化特點。

2、組織管理上的差異

組織管理涉及到一個企業內部的運作管理方式,包括企業的制度設立、組織內部溝通、人力資源的配置等等。這些內部的實施方式對於整體企業的運作是關鍵環節。因此當組織管理方式上出現問題,必然會造成企業的整體效益。

從組織溝通方面來說,跨文化企業所面臨的文化氛圍不再是單一的文化模式,來自不同文化的管理者和員工共同合作經營,其不同的背景文化以及企業當前環境文化等多種文化模式之間時常發生碰撞。

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取向、道德標准、行為模式等,因為超越了它們賴以形成的文化土壤也會不時發生沖突,所有這些都會對不同層次的組織行為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