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助力濰河治理

助力濰河治理

發布時間: 2021-03-03 14:01:58

『壹』 黃河,黃河綜合治理出謀劃策!

黃河多綜合治理也是對渤海的深度保護,看下面分析:

一、黃河嚴重威脅著渤海的壽命,渤海將在未來200年後消失

渤海的平均深度在20世紀70年代為20米,但到了90年代已變為18米(據大港油田),最深處也不過70米。渤海變淺當然是由於從北、西、南三面注入渤海的十幾條大小河流所攜帶的泥沙淤積所致,其中最主要的是從西南方向注入渤海的黃河。這從渤海海底地勢總體上西南部淺、東北部深(註:最深處在旅順老鐵山以西的海域)即可看出。
有資料顯示,在黃河經常出現斷流現象的20世紀90年代以前,黃河口每年都向渤海內部推進。從1975年5月21日的衛星圖像所顯示的黃河口位置與1958年出版的相同比例尺地形圖(注釋:所表現的實際地形按前推一年,即1957年計)相比較,18年間前進了26公里(據李建華等,1989),平均每年向渤海推進14公里。最令人驚訝的是,用1976年8月31日的衛星圖像再與上述1975年的圖像相比較,在15個月的時間里黃河口竟向渤海內推進了9公里(所據文獻資料同上),推進速度一年為7.2公里!因此,將黃河口向渤海內的挺進速度按每年1公里去估計決不過分。從現在的黃河口到旅順老鐵山直線距離僅為200公里,作者(1998,2000)曾由此推斷:如果不改變黃河注入渤海的現狀,渤海將會在200年後消失。
這種判斷決不是聳人聽聞,因為從渤海變淺的速度也可以做出同樣的結論:渤海平均水深在20世紀70年代的20年間,從20米變成了18米,即變淺了2米,平均每10年變淺1米。按照這樣的變淺速度,對於水深不到20米的這個超淺海而言,200年後當然也就非消失不可了。這些計算方法還都屬於「單利演算法」,即不考慮前一年黃河泥沙對渤海的累計貢獻。如果按「復利演算法」,肯定要小於200年,因為隨著渤海的日益變小,黃河口向渤海推進的速度必然越來越快;隨著渤海面積的日益縮小,渤海變淺的速度也必然越來越快。所以,對渤海會消失的憂患意識絕非杞人憂天,而是確確實實從現在起就需要將「保衛渤海、防止渤海消亡」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來考慮。
二、拯救渤海應為治黃方略之首

為什麼要拯救渤海?渤海的存在對我們有什麼好處?作者在《陸內水體淺識》(1998)中曾對陸內水體(現今環境學界稱為「陸上濕地」),在生態環境方面的貢獻以及對中國的重要意義有過一些論述,現單就渤海問題再做如下扼要論述:
(1)渤海是深入到我國大陸內部的一個大海灣,是寶貴的陸內水體(也可以認為是我國最大的陸上濕地)。它對調節華北氣候、改善生態環境、保持生物多樣性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當今生態學界把陸上濕地叫做「地球的肺」,那麼,渤海灣就是華北的肺,尤其是京、津、唐的肺。
(2)渤海有著豐富的海生動、植物資源,且因其風浪小、近海底淺而平坦,對沿渤海的近岸養殖業非常有利。環渤海的養殖業是當地人民賴以發家致富奔小康的主要產業。
(3)渤海將我國六大區的東北、華北、華東三者連接起來,海上交通便宜而便捷。甚至連地處華南的兩廣、地處華中的兩湖、地處西南的四川也都可以通過水運同華北溝通。
(4)環渤海至少有4~5個大中型海港,新近國家又投巨資興建了黃驊港。它們在國防、外貿、內貿、交通以及環渤海經濟帶的發展等方面的意義已是眾所周知,僅其所帶來的高額利潤就以小時乃至分秒計。無需等到渤海消失,只要其水深變淺一倍,即小於10米時,這些港口大多數就將關閉。
(5)環渤海眾多的風景名勝已成為旅遊熱點,不少地方因其宜人的氣候和碧波白沙而建設為避暑勝地和度假休閑之處所,還有一些別具特色的沿岸正在開發中。它們都同渤海的存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是榮辱與共的關系。
(6)渤海是一個半封閉型海灣,在其東部不大的出口(渤海海峽)處,又幾乎被長島列島所封殺,因而風浪較小,風暴潮災害也較少。因此。渤海本身就是一個絕佳的避風港灣。
(7)黃海、東海、南海均出現過領海爭議(只是由於我國睦鄰友好外交政策而暫時擱置爭議),與其相反,我國對渤海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渤海是我國神聖的藍色國土,一直為世界各國所公認。
既然渤海對中國如此重要,難道我們還能見死不救,靜觀它的日益萎縮、漸趨消亡嗎?
近年來,中央接連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山川秀美工程和西部大開發的宏偉藍圖。其中的江河源生態治理規劃、黃土高原生態恢復計劃都為治理黃河提供了最基本的背景條件。在黃土高原的斜坡地上退耕還林還草,無疑是減少黃河泥沙最切實有效的辦法。然而,即便到了山川秀美工程勝利完成之日、退耕還林還草任務全面完成之時,黃河泥沙也只能相對減少、黃河水相對變清,而黃河攜帶入海的泥沙量仍將穩居百川之首。黃河泥沙含量之大,一向聞名於世,曾有人作過統計,黃河攜帶入海的泥沙量在正常年份佔全國注入四大海域的全部河流的泥沙總量的近2/3(據鹿守本,1999)。因此,我們對於黃河泥沙量的減少不能有過高的奢望。泥沙量的減少只能延長渤海的壽命,而不能永保無虞。最根本、最徹底的辦法只能是將黃河引到黃海去。
因此,不考慮渤海的壽命而治黃,只能是一種短視行為,拯救渤海應放在治黃工作的首位,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考慮。

三、黃河自古就有兩處歸宿

水流千年歸大海,黃河自古就有兩處歸宿:一為在下游取北東流向入渤海;另一為南東流向入黃海。黃海之所以叫黃海,蓋因黃河攜帶大量泥沙入其中從而使黃海濱海帶之海面泛黃色而得名。據史料記載,黃河泛濫曾北至永定河流域,亦曾南至長江口。由此可見,中國最大的平原——黃淮海平原便是由黃河泥沙淤積而成的泛濫平原。
三、四千年來,黃河的大改道就有5~6次,小的改道與決口不計其數(有資料反映達1500餘次)。而黃河下游無論取道北東方向入渤海、還是取道南東方向入黃海,都是順應了構造地貌特徵。地質構造學的研究表明,中國地殼處於一個由一系列北東和北西方向的構造交織而成的斜方構造網中。在整個黃淮海大平原上,這類北東向和北西向的構造痕跡比比皆是。
現在的黃河下游呈北東流向的河段是在清嘉慶年間以後才基本固定下來的。但每當泛濫,則多從鄭州以下決口,且往往向南東方向流入黃海。這樣就遺留下來許多黃河故道的痕跡,其中以清朝和民國時期的黃河故道保留較為清晰,近百年來,出版的各種中國地圖對晚近時期的黃河故道(或稱「廢黃河」)都有標注。黃河故道現今一般表現為連續的或斷續的低窪地帶、沙荒地、鹽鹼地、池塘、蘆葦和沼澤地。這些地方大多給人民帶來貧窮,而且還會給人一種不祥的徵兆:看到它們、甚至一想到它們,馬上就會聯想到黃河決口、黃水肆虐和背井離鄉、家破人亡的苦難景象。正因為如此,百多年來在黃河故道附近很少有新興城市,甚至連比較顯赫的集市也不很多(注釋:徐州城則因其丘陵地勢及位居四省通衢而成為例外);也可能由於同一原因,有關領導和治黃專家絕少想「把黃河往故道上引」的問題。以下筆者再就「引黃(河)入黃(海)」的優越性與可行性加以論述。

四、「引黃(河)入黃(海)」好處多

綜觀一百年來的各種治黃方略,幾乎全是在加高河堤、加固堤防、大水沖沙和「平行改道」等方面下工夫。這些都很正確,但只屬於治黃當中的戰術問題。殊不知,如不解決好治黃的戰略問題(將這條巨龍從渤海引走),上述做法只能使本來已經淺得可憐的渤海加速消亡。作者提出的「引黃(河)入黃(海)」治黃方略,就是治黃的戰略問題。「引黃(河)入黃(海)」的最大優點,在於可遏止渤海的快速萎縮,保渤海千年無虞。保住了渤海,上述關於渤海存在的重要意義都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是最大的好處,也是「引黃入黃」的主旨,毋庸贅述。下面分析一下實施這一戰略所帶來的其他好處,以及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如何趨利弊害的問題。
(1)蘇北大部分地區地勢低窪,自連雲港市的雲台山之間一直到長江口皆為沙岸。自從黃河改道北行,蘇北海岸泥沙供應量大為減少,在海浪的侵蝕作用下,海岸不斷後退,陸地面積有日漸減少之勢,一遇風暴潮侵襲更是釀成災害。將黃河改道至蘇北入海,即可從根本上改變以上不利之狀況。
(2)黃河所攜帶的泥沙在扭轉了海岸後退之後,更可逐步將海岸線向黃海內部推進,擴大我國的陸地面積。在這里,陸地領土的擴大並不會導致領海面積的縮小,因為按照國際慣例、國際法以及近20~30年來世界各國關於海洋管理許可權的有關協議,沿海國傢具有12海里的領海權(即距海岸線12海里以內的海域為該國的領海,領海又稱藍色國土)和200海里的管轄權。
(3)隨著我國陸地面積向黃海內部的擴展和領海邊界向公海的逐步推移,原本處於公海的海底礦產資源也就陸續變為我國的資源了。
(4)黃河泥沙在下遊河床的沉澱,可以逐步改變豫東、皖北和蘇北的低窪地勢,提高這些地方抵禦災害的能力。
(說明:我國的水利專家們,在多年來的治黃方案大討論中,早就有一種傾向性意見,這種意見不失為好的治黃戰術,即每過60多年,抑或100年左右,即一旦下游黃河河床成為地上懸河,便對黃河進行平行改道。平行改道的一般辦法是,將黃河北堤作為南堤,在其北挖掘一條新河道,用挖掘新河道的泥土在其北另築一道新堤作為新河道的北堤;於是新黃河就成了低於岸外平原的正常河流了。「引黃入黃」工程完成若干年後,一旦下游出現地上懸河。便可採取專家們原來設想的上述平行改道方案。經幾個輪回之後,蘇皖北部便可一改現今低窪平坦的單一地貌形態,而成為高低起伏、由多種地貌形態構成的、具有相當抵禦旱澇災害能力的地區。此外,在黃土高原「山川秀美工程」完成之後,黃河泥沙會得到較有效的控制,黃河下游平行改道的周期也將會隨之延長到200~300年。)
(5)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黃河上游的頻繁斷流,渤海西南岸已出現海侵現象,「引黃入黃」之後,這種現象還會有所發展,就像現在蘇北沿海發生的情況那樣。在蘇北是壞事,但到了冀魯交界未必還是壞事,因為我們用了一些濱海鹽鹼地和爛泥塘換來了等量的藍色國土,增加了華北的肺活量。
(6)「引黃入黃」之後,現今黃河下游地帶之用水問題,可以通過黃河水的「清濁分流」來解決,何謂「清濁分流」?就是從小浪底將河水一分為二:清水入山東,渾水入江蘇。其具體做法是:將封閉的引水管道鋪設在現今的黃河下遊河床上,從小浪底引清水入管道,按適當距離設置支管道,可以解決兩側城市和農村的部分用水問題。在乾涸了的「地上懸河」的河床上鋪設引水管道有如下好處:①防止了水分的蒸發;②防止了水分的下滲和側滲;③防止「懸河」兩側土地的鹽鹼化;④由於「懸河」底高於兩側地面,用水可以自流,節約了能源;⑤可以基本做到定量供水,只讓極少量的清水注入渤海(甚至無剩餘);⑥管道所佔的寬度不到原河寬的1/20,所余大量的土地仍可統一規劃使用。渾水入江蘇的好處如前述,不多贅述。
總之,只要按照科學的方法去實施「引黃入黃」的治黃方略,便可實現「熊掌與魚可以兼得」。

必須提起注意的是,在引走了黃河之後,環渤海仍有遼河、灤河、大凌河、馬頰河、徒駭河、小清河、彌河、濰河、膠萊河等主要河流注入渤海。其中以海河、遼河、灤河較大,它們攜帶的泥沙仍會對渤海有一定的影響。海河是河北平原上眾多河流的匯聚,泥多而沙少,泥質因其顆粒細小而易於擴散,對渤海逐漸變淺有一定的威脅;灤河從燕山東段花崗岩地流出,河水較清澈、沙多而泥少,且多為粗到中沙,如不加緊治理,渤海北部海灣仍將緩慢向南淤積而萎縮。因此,對於它們的治理應對症下葯。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