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外部性的治理

外部性的治理

發布時間: 2021-03-03 13:05:20

『壹』 解決外部性的方法

庇古認為,外部性的存在使資源配置難以實現帕累托最優,在這種情況下,由政府出面對負外部性的產生者進行征稅,或者對正外部性的產生者給予相應的補貼,就可以有效地消除私人成本與社會成本、私人利益與社會利益之間的偏差,從而保證市場機制正常發揮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

一般認為,外部性與公共物品存在著緊密聯系。所謂公共物品就是其利益不能歸屬於某個私人的私有財產,如清潔的空氣、優美的環境、國家提供保護國民的國防等。如果任何一個人從中獲益,其他的許多人也能從中獲益。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這是正外部性的一種特殊形式。環境生態與自然資源具有典型的公共物品屬性,市場機制對這類公共物品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是低效率的,要解決環境與資源領域的外部性問題,需要依靠政府更多更積極的干預,但要真正有效地解決仍有相當大的困難,這也是各國政府和學者面臨的一大難題[64]。但各國解決環境和資源問題提出都是「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兼而用之,既包括重新分配產權、採用稅收和補貼進行鼓勵和懲罰,也包括對消極的外部性加強政府管制等行政措施。具體方法有[47]:

第一,界定產權。科斯定理認為:外部性可以通過界定產權而得到解決。科斯認為:在不存在交易成本的情況下,只要通過明確界定,任何產權都能產生最優效果。科斯定理的關鍵含義是在滿足某些條件下,政府不必為了使社會達到最優化而直接限制污染。但在現實生活中有些產權難以界定,如清潔空氣、環境生態等無法界定私人產權,即使界定了,方法也是不可行。原因有:交易成本很高;商人使用策略性討價還價手段;或某一方缺少關於減少污染造成的成本或收益的信息。

第二,採用政府管制的方法。政府管制是降低談判的交易費用和解決污染糾紛的有效途徑。以環境污染的外部性為例,政府對付污染的方法一般有:直接控制,或給減少污染或使用消除污染設備的當事人以補貼等方法來實現。

第三,採用政府補貼的方法。由政府給予那些為社會帶來正外部性的企業以補貼。這樣的企業生產規模一般小於根據其成本和收益恰好可以經營的規模。政府採用補貼的辦法使邊際私人成本和邊際社會成本相等,使企業將有正外部性的產品增加至社會需要的有效水平。

第四,通過立法管理。西方國家認為,一個法治社會,解決外部性問題最有效的常規辦法就是依靠法律手段,建立經濟秩序和減少經濟活動中的不確定性。發達國家通過立法,建立法制秩序,實現外部性的內部化,優化資源配置。如政府可以通過頒布法令,要求每輛汽車都配備減少空氣污染的排污裝置,就可以減少空氣污染對行人的損害,從而使外部性內在化。即車主為汽車導致的空氣污染支付了成本,從而減少了對清潔空氣之類的公共物品的危害。

『貳』 論述政府對外部性的糾正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1、加強宣傳教育,樹立科學的城鎮化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

科學發展觀是新型城鎮化的統領,更是中國經濟社會推進的指導思想。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要求地方政府在新型城鎮化的推進中以滿足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兼顧不同群體的利益要求,尤其是要善待農民,使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2、結合主體功能區建設,合理規劃城鎮空間布局

主體功能區劃作為未來引導和約束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國土利用和城鎮化格局的總體方案,將成為地方政府實施宏觀調控的新途徑,對規范空間開發行為有著深遠和實質性的影響。

3、致力於城鎮綜合治理,實現城鎮健康有序發展

健康有序的城鎮化,應該是統籌城鄉、區域和不同群體利益,與經濟發展水平相協調、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宜,更加註重質量的城鎮化。

4、集約利用資源,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城鎮

國外學者提出的以可持續發展和資源節約為主旨的"精明增長"、"緊湊發展"理念,越來越為各國所賞識,而中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能力較弱的現實國情也決定了中國必須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2)外部性的治理擴展閱讀

外部性的特點

1、外部性是一種人為的活動,非人為事件造成的影響,無論它給人類帶來的是損失還是收益,都不能被看作是外部性。

2、外部性應該是在某項活動的主要目的以外派生出來的影響。

3、外部性是不同經濟個體之間的一種非市場聯系(或影響),這種聯系往往並非有關方面自願協商的結果,或者說非一致同意而產生的一種結果。

4、外部性有正有負或為零。

5、外部性包括對生態環境等與社會福利有關的一切生物與非生物的影響。

『叄』 什麼是外部性 談談如何治理環境污染

治理城市環境污染的建議
改革開放以來,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社會全面進步, 城市化進程加快。1978 年到2004 年, 城市數量由193 個增加到661 個, 建制鎮由2173 個增加到20312 個, 市鎮總人口由1.7 億人增加到5.4 億人, 佔全國總人口的比重由17.9%提高到41.8%。如此迅速的城市化, 必將對我國脆弱的生態環境構成更大的沖擊。巨大的人口壓力、日益緊缺的資源和環境質量的惡化, 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制約因素。隨著城市化模式在全球范圍的迅速發展, 城市作為一個特殊的生態系統, 在顯示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巨大推動作用的同時,也不斷出現了嚴重的環境問題。
一、存在的主要污染問題
一是城市水污染仍十分突出。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 生活污水排放量迅速增長,1998 年首次超過工業廢水排放量。2001年, 全國工業廢水排放量為200.7 億噸, 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為227.7 億噸, 其中生活污水COD 排放量比上年增長8%, 而同期工業廢水COD 排放量則減少13.8%。目前, 全國城市污水處理率只有34.3%。城市河道成了納污溝。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使城市水環境惡化, 七大流域城市河段都形成明顯污染帶,還有一些城市的飲用水源也受到污染。
二是以北方城市顆粒物和南方城市酸雨為特徵的城市大氣污染依然比較嚴重。全國城市居民燃氣普及率只有60.2%, 相當多的城市仍以煤炭為主要民用燃料, 大量燃煤造成煤煙型污染, 二氧化硫濃度年均值達不到國家二級標準的城市佔21%。許多城市受到酸雨侵害, 城市裸露地面多、建築施工現場管理不規范、渣土垃圾粗放收運使得城市空氣中顆粒物常年居高不下。在全國重點監測的338 個城市中,63.5%的城市達不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准。
三是生活垃圾未得到妥善處置, 嚴重影響地表水、地下水的環境質量。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年清運量約1.18 億噸, 僅有60%得到不同程度的處理處置, 每年有7900 萬噸生活垃圾簡易填埋或露天堆放在城市郊區、江河沿岸, 破壞城市( 特別是城鄉結合部) 的自然景觀。另外, 各城市第三產業、居民生活產生的各類廢物都是混合收集的,醫療垃圾等特殊廢物多沒有專門的集中處理設施, 普通生活垃圾的處理或堆放, 成為傳播疾病和污染環境的隱患。
四是大城市機動車尾氣污染越來越突出。我國已成為世界汽車第四大生產國和第三大消費國, 2004 年汽車保有量達到2742 萬輛。近幾年, 雖然採取了淘汰含鉛汽油、限制汽油中其他有害物質含量、新車採用電噴加三元催化、出台新的排放標准等措施, 單車污染物排放量有所減少。但由於機動車數量上漲很快, 污染物排放總量仍在增加。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鄭州、沈陽等城市氮氧化物污染較重, 交通干線兩側一氧化碳嚴重超標, 部分城市的大氣污染類型已經由煤煙型轉變為復合型。此外,道路增長與車輛增長不匹配, 現代化交通管理手段不足, 機動車行駛常處怠速狀況,也是造成機動車污染加劇的重要原因。
五是雜訊污染已成為影響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環境問題。交通、社會生活、建築施工是主要的雜訊污染源, 目前, 交通對城市雜訊污染佔70- 80%。在開展交通雜訊監測的214 個城市中, 31.3%的城市處於中度或較重污染水平。在開展區域環境雜訊監測的176 個城市中, 55.6%的城市處於中度或較重污染水平。一些城市在建設高架路橋改善交通狀況時, 卻往往未能很好解決高架路兩側的降噪隔聲問題, 交通干線兩側居民生活受到很大影響。
除此之外, 城市綠化、城市人口等方面因素也是城市環境面臨的重大問題, 城市生態失衡問題不斷嚴重, 「城市熱島」、「城市荒漠」等問題突出。同時, 城市自然生態系統的退化, 加劇了資源環境供給和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這些城市環境問題不解決, 將嚴重製約城市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二、解決城市污染的主要建議
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要從最大限度地發揮城市整體功能出發, 運用綜合的對策、措施來整治、保護和塑造城市環境, 以達到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的目的。採取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和科學技術的多方面措施, 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 防止環境污染和破壞,以求保持生態平衡, 擴大有用自然資源的再生產, 保障人類社會的發展, 以協調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之間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1、合理規劃, 完善城市功能。遵循生態規律, 從城市環境容量和資源保證能力出發, 制定和實施城市總體規劃, 合理確定城市規模和發展方向, 調整城市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 逐步解決城市功能區混雜問題,加快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2、治理城市水污染。所有城市都要制定改善水質的計劃, 重點保護城市飲用水源。20 萬人口以上城市要建立水源地水質旬報制度, 環保重點城市要實施生活飲用水源水環境質量報告制度。採用截污、治污、清淤、保證城市河湖用水、加快水體交換、維護城市濕地等措施, 使城市地表水按功能達標。綜合運用價格、行政、科技和工程措施, 推行城市節水、污水處理及其資源化, 創建節水型城市。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量, 嚴禁超采地下水。
3、治理城市大氣污染。提高城市清潔能源比例, 改善能源結構, 大中城市要建設高污染燃料禁燃區, 在人口稠密的市區逐步取消直接燃用原煤。促進西氣東輸沿線城市積極利用天然氣。加快城市供熱、供氣能力建設。禁止在城市的近郊區內新建燃煤電廠和其它嚴重污染大氣環境的企業。大力發展公共交通, 鼓勵開發和使用清潔燃料車輛, 逐步提高並嚴格執行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准。大中城市以及城市群地區要綜合控制城市大氣污染物的相互影響。按照生態要求進行綠化、美化、硬化, 加強建築施工及道路運輸環境管理, 有效控制城市揚塵。建立城市空氣質量日報和重點城市空氣質量預報制度。
4、治理城市垃圾污染。加快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及綜合利用、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等城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垃圾分類收集、儲運和處理系統, 在優先進行垃圾、固體廢物的減量化和資源化的基礎上, 推行垃圾無害化與危險廢棄物集中安全處置。建立廢舊電池回收處理體系。20 萬人口以上的城市醫療廢物必須全部實現安全處置,鼓勵醫療廢物集中處置。
5、治理城市雜訊污染。加強對建築施工、工業生產和社會生活雜訊的監督管理。限制機動車、火車市區鳴笛, 對造成敏感建築物聲環境超標的交通重負荷路段, 採取降噪措施, 控制交通雜訊污染。
6、做好重點城市環境保護工作。綜合考慮城市規模、性質、區域分布和環境狀況等因素, 把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城市擴大到113 個, 加大環境綜合整治力度。繼續開展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活動, 提升模範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綜合能力。完善公眾、社區和媒體參與城市環境管理的機制, 建立城市環境污染應急響應系統。

『肆』 如何治理外部性

通過兼並重組使外部性內部化、通過政府部門來糾正(比如對正外部性進行補貼、對負外部性進行懲罰)。

『伍』 負外部性的解決措施

負外部性的解決措施:

1、在多種用途和使用方式的情況下,使用雙方相互妥協直至達到能夠相互接受對方的最低程度。但這種方法的前提是二者的用途和使用方式能夠兼容。比如在同一空間內有人放音樂有人想看書。

若二者可以妥協,放音樂的人可以把音量調低,或者放讀書的人能夠接受的音樂,二者就能夠共存。但這種解決方案只能是在成員只有少量的情況下才能夠進行,若成員很多,相互之間的交易成本將會很大。

2、置換主體。當有多個同等條件的公共資源時,可以把相同使用方式的各方置於同一公共資源下,或者說在專用的場所內用途和使用方式只有一種,並不能用來做他用。拿排污和養魚的例子來說。可以規定某個專用的池塘用來養魚,另一個專門用來排污。這不完全等於產權的私有化。

3、規定一定條件下規定用途和使用方式。即把該公共資源的用途和使用方式做出規定,某種條件下只能有一種用途。比如在道路擁擠地段汽車按牌號的單雙分時段行駛。

但該方法的缺點是所有的用途都會帶來負外部性,倘若有一種不能帶來負外部性,就會給另一種帶來不公平。放音樂和看書就是如此。看書不礙放音樂的人事,但放音樂會對看書的人產生影響。

(5)外部性的治理擴展閱讀:

負外部性的特點:

1、庇古理論的前提是存在所謂的「社會福利函數」,政府是公共利益的天然代表者,並能自覺按公共利益對產生外部性的經濟活動進行干預。然而,事實上,公共決策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2、庇古稅運用的前提是政府必須知道引起外部性和受它影響的所有個人的邊際成本或收益,擁有與決定帕累托最優資源配置相關的所有信息,只有這樣政府才能定出最優的稅率和補貼。但是,現實中政府並不是萬能的,它不可能擁有足夠的信息,因此從理論上講,庇古稅是完美的,但實際的執行效果與預期存在相當大的偏差。

3、政府幹預本身也是要花費成本的。如果政府幹預的成本支出大於外部性所造成的損失,從經濟效率角度看消除外部性就不值得了。

4、庇古稅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尋租活動,會導致資源的浪費和資源配置的扭曲。

『陸』 以治理環境污染為例,簡述解決外部性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環境污染問題在經濟學理論中被描述為外部性問題(Externality),並且是負的外部性。網路知道的定義:外部性又稱為溢出效應、外部影響或外差效應,指一個人或一群人的行動和決策使另一個人或一群人受損或受益的情況。經濟外部性是經濟主體(包括廠商或個人)的經濟活動對他人和社會造成的非市場化的影響。即社會成員(包括組織和個人)從事經濟活動時其成本與後果不完全由該行為人承擔。分為正外部性(positiveexternality)和負外部性(negativeexternality)。正外部性是某個經濟行為個體的活動使他人或社會受益,而受益者無須花費代價,負外部性是某個經濟行為個體的活動使他人或社會受損,而造成外部不經濟的人卻沒有為此承擔成本。對資源配置的影響外部性會使市場機制失靈,激勵扭曲:正外部性會造成應受到支付的報酬未得到支付,導致供給不足,而負外部性則是社會成本大於個人成本,導致過度供給,成本加劇。對外部性進行糾正,才能恢復市場機制合理配置資源的能力。經濟學家針對這一問題也想出了一系列解決法。庇古比較早地研究了負外部性這個問題,並提出對廠商征稅從而抑制其環境污染的做法,這種稅又得名「庇古稅」。當然,對於產生正外部性的行為,要反其道而行之,由政府進行補貼而非征稅。此外,科斯在後來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從產權界定的角度對這個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法。大概就是這樣,內容詳見網路,說得特別明白。

『柒』 如何解決外部性問題

1.1 矯正稅矯正稅又稱庇古稅,基本思路是負外部性的發出方必須對每單位的外部性行為支付稅收.\x0d1.2 矯正性補貼\x0d這類補貼主要針對正負兩類外部性提供補助,對正外部性提供補助相當於擴大其外部影響以達到增進社會福利的效果,而對負外部性提供補貼表明向污染者行賄.\x0d2 公共政策手段與科斯定理的比較\x0d對外部效應的內部化兩大手段的介紹,即以庇古稅為代表的公共政策手段和以科斯定理為代表的產權理論資源協商解決外部性問題.稅收和協商都是為了使外部效應內部化,都允許經濟當事人為了實現目標通過成本收益比較選擇最佳方案.而在一定的經濟條件約束和特定的外部性情形下,兩大解決手段各有特點.因此,要充分地發揮兩種手段的作用,必須清楚其特點及適用范圍.\x0d2.1 庇古稅的特點\x0d政府通過征稅使污染企業的產品定價考慮到造成的社會成本損失,達到最佳產量.其特點有:\x0d(1)徵收矯正稅能使廠商的生產函數在其私人的生產函數的基礎上增加社會成本即對社會的外部性.從而在供求局部均衡體系中,這個新的供給曲線與消費者需求曲線的均衡點到達新的位置,使社會生產達到最優,減少污染產品的產量,使外部負效應內部化.\x0d(2)庇古稅的徵收增加了企業的成本,使其負擔社會成本損失,並且,排放的污染物越多,其繳納的稅越多,這勢必增加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在廠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趨使下,廠商會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減少污染的排放量,從而使整個行業的污染情況得到改善.\x0d(3)根據庇古稅的征稅原理,其遵循向污染的產出方征稅的准則.根據庇古稅,政府在治理限制排污企業排放污染物方面有很強的控制力,一方面使廠商為其負外部性付出成本,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通過籌得資金,補償受其負外部性的受害者,同時向正外部性企業提供補貼,提高其生產能力.再從稅收的角度考慮,庇古稅的增收能調節供給關系並且取代種種其他負外部性的收入來源,比如各種亂收費. 2.2 基於科斯定理下的外部性治理特點\x0d(1)科斯定理認為,外部性效應往往不是一方侵害另一方的單項問題,而是相互性.只通過徵收庇古稅來解決是不公平的.其實外部性問題的實質是避免將損害擴大.\x0d(2)科斯定理的核心在於產權明確,只要產權清晰,在交易成本為零的情況下,不論誰擁有產權,資源配置是有效率的,可以基於自願交易的私人合約行為對市場運轉自我修正.因此,科斯定理的實質就是經濟制度安排下產生的社會資源的不同配置結果.\x0d(3)科斯定理在產權理論的闡述,揭示了外部性問題的根源在於稀缺性導致的對資源使用的競爭性需求.\x0d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公共政策下的稅收政策和科斯定理的產權原理都是針對有限的資源下調整社會間經濟主體的資源配置,但側重點不同.兩種手段都對負外部性,特別是污染等社會環境問題提出治理的可能,但是就當前的經濟狀況來看,徵收庇古稅相對來講是比產權理論下的自願協商解決要產生的社會效應大,下面具體分析在這個方面庇古稅的優勢和產權理論下的不足.\x0d3 庇古稅和科斯定理對污染治理社會效應比較\x0d(1)科斯定理要求,產權要明確,然而在實踐中,不可能做到明確產權或界定產權的成本極高.\x0d由於公共財產的產權具有模糊性,其使用權名義上屬於公眾,實際上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公共財產而無須徵得他人的同意或繳納相應費用.明確產權所必需的監督和強制執行成本,不僅大大高於污染造成的損失,而且可能高達人類社會無法承受的地步,這樣,自願協商也就失去了意義.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就可以介入市場機制,使損害者將其活動的社會成本考慮進來,納入到其私人成本中去,即內部化.政府可以採取的措施就是征稅(庇古稅),因為政府可對外部不經濟行為征稅,例如對生產中出現的污染行為征稅、對消費產生的污染征稅等,使損害者自行負擔損害成本,從而使外部性成本內在化,即通過使邊際私人成本等於邊際社會成本,使資源得到有效配置. (2)科斯定理指向的主體數量較少的時候,才能有效的進行交易.針對負外部性的一項制度設計,但是僅僅將少數的社會經濟主體考慮在內,那麼其對負外部性的治理的效果是值得懷疑的.由於實際經濟生產是一項長期而且極端復雜的過程,其外部性產生也將會呈現多重性和復雜性交織的局面.因此,在有多方進行經濟博弈的過程中,必然提高討價還價的成本,很難使意見達成一致,從而阻礙了對負外部性的治理.(3)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對稱性導致科斯的市場手段難以實現.由於人們對信息的不完全,以及雙方擁有信息的不對稱可能會出現道德風險甚至逆向選擇.相反,受污染者由於所擁有的相關信息少,想爭取權利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這正是在一定的限度內人們寧願忍受負外部性的損害原因之一.

『捌』 如何解決外部性問題

外部性又稱為溢出效應、外部影響或外差效應,指一個人或一群人的行動和決策使另一個人或一群人受損或受益的情況。經濟外部性是經濟主體(包括廠商或個人)的經濟活動對他人和社會造成的非市場化的影響。
解決外部性的基本思路

讓外部性內部化(internalize the externalities),即通過制度安排經濟主體經濟活動所產生的社會收益或社會成本,轉為私人收益或私人成本,是技術上的外部性轉為金錢上的外部性,在某種程度上強制實現原來並不存在的貨幣轉讓。
典型辦法

1.征稅與補貼
任何一種經濟活動都會對外部產生影響,比如說,汽車運輸必然會產生廢氣污染環境,而植樹造林發展林業就會形成改善環境的結果。這就是經濟的外部性。如果說前者是「負外部性」的話,後者就應該被稱作是「正外部性」。外部性扭曲了市場主體成本與收益的關系,會導致市場無效率甚至失靈,而負外部性如果不能夠得到遏制,經濟發展所賴以存在的環境將持續惡化,最終將使經濟失去發展的條件。
所以,可以對負的外部性徵收稅費,對正的外部性給予補貼。征稅可以抑制產生負的外部性的經濟活動;補貼可以激勵產生正的外部性的經濟活動。這種用於消除負外部性的稅收被稱作庇古稅(Pigovian tax).
2.科斯定理
如果存在產權劃分,交易成本較低且參與人數較少的時候,人們可以通過私下談判來解決外部性問題。如上文所說的養狗問題,要麼養狗者給予鄰居補償使其接受養狗,要麼鄰居給養狗者一定費用使其停止養狗。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