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三明市小流域整治

三明市小流域整治

發布時間: 2021-03-03 07:58:02

A. 土地整治項目可以與小流域治理重復投資嗎

可以啊!結合雲縣幸福鎮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從水土分離的角度出發,將排、 導措施和固土措施相結合,採用工程技術和生物技術對泥石流破壞區進行系統整治.結果表明,集成了固土技術...

B. 三明市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金湖風景名勝區:因地處金溪上游,富含沙金而得名。金湖整體形狀呈圓專弧形,彷彿一輪新月,由東北向西屬南,再折向東南。湖區有大小溪澗數十條,匯集周邊6縣市4766平方公里流域的水流,景區總面積13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26平方公里,全長62公里,有「百里金湖」之稱。
玉華洞: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因洞內岩石光潔如玉,華光四射而得名,是福建省最大的石灰岩溶洞。全洞總長約6公里,有兩條通道,由藏禾洞、雷公洞、果子洞、黃泥洞、溪源洞、白雲洞等6個支洞和石泉、井泉、靈泉等3條寬1〜3米,深不及膝的小陰河組成。洞內小徑盤曲,有180多個石灰岩溶蝕而成的景點,其中尤以「仙人田」、「煉丹爐」、「荔枝柱」、「蒼龍出海」、「童子拜觀音」等形象最為逼真。進口為「一扇風」,風聲不止,出口是「五更天」,可以使人體驗到由昏暗轉為光亮的景色。玉華洞於漢初被人發現後,游蹤不斷。宋代楊時、李綱等曾游此洞。

C. 沒有水文站的小流域來水量怎麼計算

1 流域水環境和水生態情勢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流域水環境質量不斷下降,河流水質普遍下降,藍藻水華頻繁暴發,水污染事故時有發生,飲用水安全頻頻告急。嚴峻的水環境形勢和水安全危機,己經制約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威脅著人們的生存安全。 1.1 流域河流水污染狀況 2005年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我國七大水系的411個地表水監測斷面中,一半以上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Ⅰ~Ⅲ類、Ⅳ~V類和劣V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41%、32%和27%。其中,珠江、長江水質較好,遼河、淮河、黃河、松花江水質較差,海河污染嚴重。 1.2 流域湖泊富營養化突出 目前我國湖泊水體的富營養化嚴重,發展趨勢迅速。對全國200多個重點湖泊的監測分析表明,已達富營養化的湖泊佔65%,東部地區的湖泊已有80%處於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階段,許多湖泊成為超富營養型,超越在湖泊的自然演替過程中所能達到的營養水平。 1.3 城市水環境質量還在不斷下降 2005年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各大流域的主要污染河段均集中在城市河段,監測統計的5個城市內湖中,昆明湖(北京)和玄武湖(南京)為V類水質,西湖(杭州)、東湖(武漢)和大明湖(濟南)為劣V類水質。 1.4 飲用水水質得不到保障 2005年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110個環保重點城市中有20個城市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的水質達標率達不到50%;113 個環保重點城市月均監測取水總量為16.1 億噸,不達標水量為3.2 億噸,佔20%。2005年初有關調查顯示,調查范圍內的45個城市飲用水水源存在不同程度的有機物污染,其中部分有機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毒性。 1.5 水污染事故時有發生 我國流域水污染事故屢屢發生,黃河流域1993年以來,發生較大的水污染事故40多起,而2005年吉林石化發生爆炸事故造成的松花江嚴重水污染事故、1990年7月和2007年5月太湖藍藻水華的大規模爆發事件,極大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安全,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影響特別重大,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2 流域水循環過程和污染成因分析 流域是匯水和水體運動形成的特定區域,地表徑流和河流通道是流域物質輸移的主要特徵,水體運動是污染物轉移的主要載體,污染物從源頭到湖泊的主要途徑是流域河流系統,掌握流域水動力特性是流域水環境治理的關鍵,了解流域水循環過程和污染成因是流域水環境治理的基礎。 盡管我國 「973」計劃和「十五」期間通過重大水專項計劃針對湖泊富營養化發生過程和藍藻暴發機制、水源水質改善、面源污染控制和重污染湖泊生態重建等方面開展了研究,取得了科學和技術突破,為河湖水環境治理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持。但缺乏對流域水循環過程和污染成因的系統分析,缺少從流域尺度對河湖污染控制的全面研究,沒有掌握流域營養物質發生和輸移過程與不同界面之間轉化調控機理,未能提出流域水環境治理的系統科學方案。 因此,應將流域水循環過程和污染成因分析作為重點基礎科學問題開展研究,查明流域點源和面源營養物質發生與入河規律,探討河流河網營養物質輸移過程,揭示陸域與水域、河流與湖泊、地表與地下不同界面之間營養物質的轉化機理,掌握流域水動力特性對流域污染物輸移轉化的影響規律,為建立具有我國特點的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理論體系,保障流域生態環境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3 水利工程的環境影響和生態效應 水利工程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保障了防洪排澇安全,提供了生活生產用水,改變了貧窮落後和靠天吃飯的局面。但傳統水利工程確實給生態和環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阻斷了水體自然流動,削弱了生態系統的綜合功能,惡化了局部水域環境質量。具體主要表現在: (1) 河道順直化工程加快了行洪流速,增加了行洪流量,降低了受淹時間,提高了防洪安全,保障了身命財產,穩定了社會秩序;但同時改變了自然水系,單一了生態結構,減少了生物群落,縮短了滯流時間,削弱了凈污能力,降低了環境質量,導致了生態退化。 (2) 河道硬質化工程減少了水體滲漏,提高了水利用率,減較了邊坡沖刷,維護了堤防穩定,簡化了河湖管理;但投入了巨大資金,改變了自然系統,單一了河流功能,侵佔了濱水濕地,阻斷了水陸通道,滅絕了河流生境,削弱了凈污能力,降低了環境質量,破環了景觀結構,造成了生態退化。 (3) 流域系統水庫(湖泊)調控工程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改善了局地氣候,保障了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提升了人們生活水準,實現了豐枯水量調劑;但減少了河流基流生態水量,加劇了河道斷面萎縮,增加了污水排放總量,改變了農業灌排系統,提高了面源入河比例,加快了面源入河速度,惡化了下遊河泊水環境質量。 (4) 流域水系閘、壩、站控制工程調控了洪峰洪量過程,控制了水體隨意流動,提升了局部水域水位,改善了灌既用水條件,增加了水體停留時間,抑制了污染物輸移擴散,阻止了污染物易地轉移;但同時也攔截了水體自然流動,阻斷了水生生物傳輸,蓄積了水體污染物質,惡化了當地水環境質量,增加了水污染風險事故。 因此,必須深刻變革水利建設理念,充分和全面認識到水利工程的積極作用和負面效應,才能在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博弈中立於不敗之地,實現水利真正全面地為人類生存和發展服務。 4 水利部門在流域水環境治理中的地位和責任 (1) 水利工程式控制制著流域自然水體流動過程,掌控污染物輸移快慢和擴散區域,因此對流域水環境治理具有重要地位。 (2) 水利部門掌握水資源配額計劃,供水多少決定城市污水多少,灌水多少決定農田退水多少,以控制供給或節約用水來減少污染物排放是十分有效的科學途徑。 (3) 法律授予水利部門管理河湖水域的權力,限制向水域排污和優化排污口是法律賦予的責職。 (4) 為國家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水資源是水利部門的基本責職,水量和水質是水資源同等重要的要素,水質保障是水利部門未來的主要任務。 (5) 水利部門必須通過流域坑、塘、溝、渠和河道系統,研發達標尾水和農田退水的水質凈化技術,解決排放標准與河湖水質標准差異的問題。 (6) 構建流域水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的體系,水利部門具有重要作用,水利功能與生態功能的良好協同是流域健康生態系統的關鍵。 5 水利部門在流域水質改善中的關鍵性工作 5.1 流域水系和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 流域水系綜合治理規劃應在「完整連通、等級分明、形態調整、分級定位」的指導思想下,重點完成流域水系行洪體系規劃、流域水系截污凈化體系規劃、流域水系生態廊道範圍劃定、流域水系規劃水環境質量影響等方面內容。 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應在「污染負荷、水體功能、宏現控制、區域協調」的指導思想下,重點完成不同水文尺度條件下河流水動力特徵、流域水系河流允許納污能力、污染物容量總量控制、排放口優化布置與污染物削減方案等方面內容。 5.2 流域污染源綜合治理和系統截留 流域污染源綜合治理和系統截留應重點關註:(1) 節水減污型社會建設構想,(2) 達標尾水深度處理、輸導凈化和潛設排放技術,(3)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生態布局,(4) 農田面污染源控制和削減技術,(5) 農業節水減污和農田退水循環利用,(6) 灌區溝渠排灌系統生態化建設,(7) 農村窪地坑塘系統濕地化建設,(8) 流域農村與城鎮協同控污系統。 5.3 流域河流綜合治理與水質改善技術 流域河流綜合治理與水質改善應在分析流域河流類型及特點(幾何尺度、時間尺度、發育程度、功能定位、區域位置、水動力特性、污染程度等)、河流水文及水動力特性、河流生態特性的基礎上,著力研發河道土質邊坡穩定和截污凈化、河道已建硬質護坡結構分析和生態修復、河道擬建硬質護坡生態建設、河道濱水帶恢復、河床基質生態系統構建、河道景觀廊道系統建設、河道生態流速和水位調控、重污染河道水質強化凈化技術、城市河道綜合治理與水質改善技術、流域不同尺度河道綜合治理與水質改善技術、不同水動力條件下水質凈化技術等關鍵技術。 5.4 流域水利工程的環境影響和生態效應 水利工程是流域水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閘、壩、堤防護坡、河道襯砌等水利工程在流域防洪、排澇、抗旱、發電、供水、漁業、航運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然而水利工程改變了原有的生態系統平衡,對水生態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這些影響既有正面效應和也存在負面效應。正面效應通常有洪泄枯蓄、引水治污、水體流動、蓄渾放清等;負面效應最主要是破壞水體的自然循環,佔用了生態用水,降低水生態系統的凈化能力,破壞了水生生物的生境,造成水生態環境的惡化。流域水利工程的環境影響和生態效應的判定,應以流域水利工程類型和結構特點的分析為基礎。 如何減少水利工程對水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增大正面效益是當今水利工作者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應重點研究典型水利工程對水生態系統凈污能力的影響規律及修復理論,探討典型水利工程對水生植物的脅迫機理以及水生植物的響應機制,分析工程在水生態系統中的環境功能,揭示典型水利工程引起自然水流結構變化和水生植被消亡所造成的水體凈污能力退化的規律,尋求水利工程與生態工程功能協同技術改善水環境和修復水生態系統。 5.5 流域水力調控技術 流域水力調控中應重點解決以下技術問題:(1) 調水改善水環境質量的關鍵問題和前提條件,(2) 調水水量的確定方法,(3) 水量增加和水體流動的環境效應,(4) 不同空間尺度跨流域調水工程,(5) 不同空間尺度流域內跨區域調水工程,(6) 不同時間尺度流域蓄洪濟枯工程,(7) 不同時空尺度調水的生態風險,(8) 平原河網水力調控和水體有序流動技術。 5.6 流域水環境系統模擬和管理 流域水環境系統模擬和管理主要包括:(1) 流域水量水質耦合模擬,(2) 不同水動力條件下流域控制斷面水質變化過程,(3) 流域水環境監控與預警系統,(4) 流域水環境管理體系,(5) 流域水環境風險應急預案。 6 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 6.1 太湖流域水系規劃 太湖流域具有完整水系系統,主要是由少部分山丘區自然匯水河道和大部分復雜河網所構成。長期以來,太湖流域水系規劃建設主要是從防洪和航運角度進行的,現在的流域水系對水環境保護和治理有重大影響,高密度河流為污染物輸移擴散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增加了治理污染的復雜性和困難性。特別是方便的水資源取用帶來大量的污水排放量,甚至連排污口影響范圍和程度都難以識別認定。 6.2 太湖流域水功能區劃和污染物容量總量控制方案 太湖流域主要河流和湖泊已經劃定了明確的水功能區,制定了明確的水質保護目標。藉助於復雜的河網區水嘩績糕啃蕹救革尋宮默量和水質耦合模型,計算了河湖水域允許納污能力,確定了污染物容量總量控制方案,提出了污染物削減意見和對策措施。 太湖流域復雜河網及湖泊系統水量水質耦合模擬模型,模擬計算流域系統水動力和水質變化過程,制定了污染源治理、河湖水環境整治和流域系統水力調控方案。 6.3 太湖流域面污染源截留控制和去除示範研究 太湖流域與其它流域一樣,主要污染源有點污、面源和內源,由於雨水充分、農民生活水準高、農田產量大,產生面污染源的單位面積負荷遠大於其它流域。面污染源控制和治理直接關繫到太湖富營養化水平,也是我國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中控源的重點和難點。 在國家「十五」 「863」項目的資助下,我們在西太湖宜興大浦鎮境內進行全面研究和技術開發。在流域的層面上,以區域源頭控制為根本,以系統生態截留為重點,以水系水力調控為突破,以溝渠河流凈化為依託,以流域生態整體修復為目標,實現「區域減源、系統截留、水系調控、水域凈化、生態修復」的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戰略。構建了「面源污染源頭減量和截留、溝渠濕地和河道污染控制、河口區湖濱濕地生態修復」三級系統,實施後主要河道的水質明顯改善,示範區整體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取得了顯著效果和可以廣泛推廣應用的技術。 6.4 引水改善水環境質量的關鍵問題 引水改善水環境質量是國內外最常見的方法,引水對污染物的稀釋容量將明顯提高,水動力條件改變加快了污染物的混合,將提高局部水域凈污能力,在我國現階段經濟條件和人們環境意識情況下,採用引水來改善局部水質是經濟的。引(調)水改善水質效果好,但倍受爭議:(1) 在水動力的作用下,水體污染物發生轉移,影響其它水域的水環境質量(污染轉移問題);(2) 水體流速加快,容易引起河床底泥浮懸,造成水體二次污染;(3) 引水使水流加快,導致污染物與河網區水生植物的接觸時間縮短,污染物的截留吸附量減少;(4) 引用大量的清潔水去稀釋污染,對水資源的優化配量和合理使用是不利的。而且關鍵性技術問題研究較少,很多問題無法解釋、內部機理尚不清楚、綜合效應難以評判。 目前,「引江濟太」、「引江濟巢」等重大工程正在規劃和准備實施之中,因此,必須對調水引流的關鍵性技術問題進行研究,更好地指導引水改善水環境質量工程的實施工作。太湖流域調水引流工程的必須要研究解決的主要內容和核心技術主要包括:(1) 平原河網區引水河流系統與原自然河網水系流量、水位和水質協同關系,(2) 引水水位頂托區域水流的水環境質量改善方法,(3) 引水河道水體推流、混合和受納水域污水雲團輸移規律,(4) 引水水動力條件變化引起的底泥沉浮規律,(5) 引水河道和受水區環境容量和凈污能力變化規律,(6) 引水引起水域生物交換的生態效應,(7) 受水區生態風險分析方法,(8) 區域水量水質聯合運行系統,(9) 輸水河道的污染控制系統,(10) 引水與防洪風險評估,(11) 輸水廊道生態修復原理。 6.5 引江濟太工程的總體戰略 (1) 近期:在污染源控制和治理尚未達到要求期間,通過應急調水迅速改善太湖局部區域和部分河網水環境質量。但應注意近期方案仍存在污染物轉移、部分河網區污染水體頂托等缺點。 (2) 遠期:在污染源控制和治理達到要求期間,通過引水或動力調水實現流域河網和湖泊水體有序流動,提高水體凈化能力和增加水環境容量,改變因水利工程閘壩阻斷而造成的水體滯流和水質惡化的狀況,確保河網和湖泊水體流動和水環境質量。 7 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中需要解決的水利科學問題 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中存在以下水利科學問題:(1) 流域河流、湖庫、濕地系統宏觀格局與支撐能力,(2) 河流縱橫形態的生態影響規律,(3) 流域不同尺度河流連通和生態基流維持,(4) 不同水動力條件下污染物輸移過程和生態效應,(5) 流域污染物容量總量控制和科學增容強凈,(6) 水資源生態配置與節水減污社會建設,(7) 農田溝渠生態化與生態型灌區建設,(8) 河道硬質化的生態效應及改進和修復技術,(9) 防洪堤壩安全穩定與生態化協同技術,(10) 水利工程與生態工程協同建設、運行和管理,(11) 河流水生植物修復對行洪能力影響規律及對策,(12) 調水引流和水力調控的科學原理與生態風險。

D. 關於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敘述,正確的是

第一題,答案選B。地殼薄弱帶多地殼活動。
A,中學地理一般只把自然界引起這些變化的各種版作用稱為權地質作用。主要分為構造運動、岩漿活動、地震作用、變質作用、風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剝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和硬結成岩作用等。C,不合理的圍湖造田,擴大了陸地面積,水流速度受阻,堆積作用會加強。D,地殼岩層因受力達到一定強度而發生破裂,並沿破裂面有明顯相對移動的構造稱斷層。
第二題,答案選B。
A,應該治理與開發並重,無法緩解當地人口與環境的壓力,滿足人的基本生存物質,否則也就無從談及治理。
C,若支流較多,則小流域治理很難對整體有所大的作用。黃河總體而言支流較少,因此針對性地再小流域進行治理,能在整體整治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D,既有人為原因也有自然原因,黃土層的疏鬆以及其堆積方式,都易於被侵蝕,再加上我國北方地區夏季多暴雨的天氣,又加劇了沖刷的作用。

E. 讀黃土高原局部地區等高線圖,回答1—3題。 1、「築起一條壩,活了一條溝」是指「小流域綜合治

1、A
2、A
3、A

F. 三明的水文現狀

地表水

一、水系
三明市溪河甚多,河網密度大於0.13公里/平方公里。河流長度大於10公里的有90多條,多數屬閩江水系,少數屬汀江、九龍江和江西省琴江水系。河流幹流大致順構造線發育,走向呈北北東—南南西方向。但支流大多與構造線成正交或斜交。因各山地東南坡一般較西北坡和緩,所以各幹流左側支流均較右側支流長,構成不對稱的樹枝狀或格子狀水系。僅明溪、清流等縣花崗岩分布區常有放射狀和環狀水系。
三明市河流受地形起伏影響,具有以下特點:(1)流程短,切割較深,比降大,河床裂點多。(2)水流湍急,多峽谷險灘。(3)含沙量少。河流自然落差多在萬分之五以上,如沙溪幹流平均坡度為0.8%。河谷多為盆地,峽谷相間的串珠狀排列,其形狀多數為「V」型谷,少數為「U」型谷。河流中、上游多險灘急流。《福建通志·渠志》載:「沙溪……,其水灘磧甚多,內有夢龍、傷龍、安龍、三龍、長龍、馬龍、三吾龍、五日龍等灘」,「沙源水水勢懸峻,聲殷如雷,險戲如龍門過」,即是對沙溪中、上游深切河谷的真實寫照。下游略寬廣,間有心灘和沙洲。
各水系均以天然降水補給為主,地下水補給為輔。
(一)閩江水系
1.沙溪
沙溪是閩江上游三大溪河之一,沙溪發源於建寧縣均口鄉嚴峰山南麓,向南經寧化、清流、永安、三明、沙縣至南平市沙溪口與富屯溪匯合,注入閩江。沙溪是三明市主要河流之一,在三明市境內流域面積1.18萬平方公里,幹流總長322公里。通常將貢川鎮以上河段稱九龍溪,貢川鎮以下河段稱為沙溪。
九龍溪因其中游有著名的九龍十八灘而得名。其源頭河——水茜溪發源於建寧縣嚴峰山南麓,向南流至建寧縣溪口與泉湖溪匯合後稱東溪,後向西南流至寧化縣合水口與西溪匯合後稱九龍溪。九龍溪自合水口向東南流經魚龍、橫鎖、肖家、南岐、東華、嵩口、沙蕪、安砂、燕江鎮,折向東北流至貢川鎮,長約209公里,其中自源頭至合水口長約59.8公里。通常將清流沙蕪以上河段稱為九龍溪上游,其中寧化翠城—肖家河段稱翠江,清流縣峰頭—嵩口河段稱龍津河,沙蕪至永安安砂為九龍溪中游。1970年,在九龍口築壩修建安砂水庫,該河段現為安砂水庫庫區;安砂以下至貢川鎮為下游,其中燕江鎮西門—興平河段又稱燕江。
沙溪自貢川鎮向北流經黃沙口、莘口鎮、三明市區、洋口仔、鳳崗鎮、高砂、青州鎮至南平沙溪口,注入閩江。幹流在三明市區內長約113公里。河床自然落差約50米,沿途多灘磧、沙洲。南宋時李綱曾以太史貶官謫居沙縣,故三明市區、沙溪河段古稱太史溪。
沙溪兩岸支流甚多,其中河流長度在10公里以上的主要支流有:
泉湖溪發源於寧化縣泉上鄉聯群,經泉上、泉永、店上至溪口入東溪,長約56.8公里。
中沙溪發源於寧化縣河龍鄉仙腦山麓,經河龍、下伊、沙坪、樓家、中沙、下沙、廖家、飯羅墩匯入東溪,長22.8公里。
西溪發源於寧化縣禾口楓樹排之大小漈,經江口、南田、石壁、禾口、翠城至合水口注入九龍溪,長42.5公里。
嵩溪溪發源於清流縣林畲鄉黃連地,經嵩溪至嵩口匯入九龍溪,長約34公里。
羅口溪發源於長汀縣童坊鄉林屋,流經連城縣北團鎮、清流縣的靈地鎮至田源鄉田口村注入安砂庫區。三明市境內河道幹流長約48公里。
文昌溪發源於清流縣賴坊寨下塘,流入安砂庫區,長16公里。
羅坊溪發源於永安市羅坊高畲,經溪源、羅坊、吳坊、橋頭匯入九龍溪,長20.5公里。其支流有豐山源、橫溪、左拔溪、壠安坑溪。
羅峰溪發源於明溪縣胡坊鄉,流經清流縣林畲、莒林至曹田注入九龍溪,長21公里。
拔溪發源於永安市安砂羅崗,經石碧、小江坊、曹田注入九龍溪,長14.9公里。
小苔溪發源於永安市羅坊鄉上半村,經苔茹至馬枯嶺流入九龍溪,長28.8公里。
文川溪發源於連城縣曲溪鄉,經永安市小陶至燕江鎮的吉山叉溪口匯入九龍溪,長約68公里。
南溪發源於永安市西洋坑,沿途納嶺頭、吉嶺、內爐、小螺、蚌口、桂溪、洛溪、永漿等小溪,至永安市區下橋章節附註入九龍溪,長31.4公里。
後溪發源於永安市上坪鄉,沿途納大家坊、小梅、漈下三條小溪,至龜山入九龍溪,長16.2公里。
益溪發源於永安市大湖鄉李坊,經吳坊、魏坊、上甲、坂頭、百葉車、益溪、飛橋至益口入九龍溪,長28.5公里。
胡貢溪發源於明溪縣胡坊鄉,經永安市大湖、新洋、新沖,至貢川鎮會清橋注入沙溪,長26.8公里。
溪源溪發源於明溪縣秋竹嶺,流經三元區增坊、星橋、樓源,至溪口注入沙溪。主河道長34公里,其支流有田沙溪。
黃沙溪發源於明溪縣五頂嶂,流經雪峰、沙溪、三元區吉口、岩前,至黃沙口注入沙溪,長82.5公里。自源頭至明溪縣瑤奢河段又叫漁塘溪。主要支流有夏陽溪、瀚仙溪、田豐壟溪。
薯沙溪又叫上坪溪,發源於永安市十八,流經莘口鎮的後溪、沙陽至莘口鎮匯入沙溪,長23公里。
台溪發源於明溪縣紫雲台,經台溪台鏡頭匯入沙溪,長23公里。
東牙溪發源於大田縣時大峰,經三元區中村、富興堡入沙溪,長24.7公里。
碧溪發源於明溪縣黃連地,流經碧溪、陳大,至碧口注入沙溪,長23公里。
洋溪發源於梅列區洋溪鄉呂峰,至洋口仔注入沙溪,長10公里。
壟東溪發源於沙縣壟東岩山寨,經壟東、水尾匯入沙溪,長10公里。
洛溪發源於尤溪縣黃山頭,至洛溪橋注入沙溪,長41.7公里。
洛陽溪發源於沙縣羅岩,經琅口注入沙溪,長22公里。
沙縣東溪發源於沙縣夏茂鎮,經水頭、官莊、漈口注入沙溪,長60公里。主要支流有佑溪、高橋溪、西霞溪等。
鸕鶿溪發源於沙縣西霞鄉蓮花山,至高砂鄉龍慈村鸕口坑注入沙溪,長10公里。
玉溪發源於沙縣百丈漈,經玉口橋注入沙溪,長10公里。
高溪發源於沙縣高溪,至高砂迎仙橋注入沙溪,長12公里。
楊溪發源於沙縣天湖山,經下洋口仔注入沙溪,長15公里。
漁溪發源於沙縣上柳源,經漁溪灣橋注入沙溪,長10公里。
篔簹溪發源於沙縣鄭湖鄉黃洋溪,至馬鋪橋注入沙溪,長20公里。
涌溪發源於沙縣天湖山,經涌溪橋注入沙溪,長10公里。
澄江樓溪發源於沙縣鄭湖鄉上洋村,經青州鎮流至澄江樓注入沙溪,長30公里。
洽湖溪發源於沙縣高橋鄉正地村,流經潩洲至洽湖橋注入沙溪,長約15公里。
2.金溪
因上游產砂金而得名,屬三明市第二大河流,也是閩江上游富屯溪重要的支流之一。其源頭有二:一為寧溪,發源於寧化縣安遠鄉武夷山麓;二是瀾溪,發源於建寧縣客坊鄉中畲,自源頭至沙洲河段稱都溪,沙洲至合水口河段稱為瀾溪。二溪自合水口匯合後始為金溪。金溪自合水口向東北經濉城鎮、器村、袁庄入泰寧縣,後流經茅店、池潭(水庫)、杉城鎮、八里橋,將樂縣的萬全、黃潭、蛟湖、城關、高唐至順昌縣注入富屯溪。在三明市境內河道長245公里,流域面積約6920平方公里。習慣上將建寧縣濉城鎮以下金溪河段稱為濉溪。
主要支流有:
里沙溪發源於建寧縣里心鄉武夷山麓,經里心至沙洲匯入都溪,長34.6公里。
桂陽溪發源於建寧縣客坊鄉九龍頭峰,流經桂陽、賢河、石舍注入都溪,長約20公里。
伊家溪發源於建寧縣伊家鄉隘上,經伊家至羅坊注入瀾溪,長約10公里。
富田溪發源於建寧縣溪口鄉狐狸隘、百丈隘,經蘭陂水庫、溪楓、楊林、梘頭,注入濉溪,長34公里。楊林以上河段亦叫黃溪。
開山溪發源於建寧縣朝風隘珠坊,經紫嶺、安寅、馬源、桐源,注入濉溪,長約21.8公里。
黃坊溪發源於黃桑畲、茶庵隘、馬頭峰、薯嶺、坊家寮、石排、饒家源和高坊多條小溪流,先後於上龔家、黃坊、仍田、橫口匯為黃坊溪,流經武調、洋源,納九流磜、樟溪、稠坪之水,流至小溪口注入濉溪。流域面積187.8平方公里,河道長35.5公里。
楚溪發源於建寧縣溪源鄉葉竹隘山麓,經梨樹丘、溪源、泰寧縣大田、諳下,注入池潭水庫,長66.4公里。楚溪在泰寧縣境內又叫大田溪。支流有大田西溪、料坊溪等。
杉溪由朱溪、北溪、黃溪於杉城匯合而為杉溪,經南會、水漈注入池潭水庫,長約24.8公里。朱溪源頭有二:一為龍湖溪,發源於邵武道峰山,經游源、龍湖、官田至交勝,在三明市境內河道長29.2公里;二為交溪,發源於邵武市大埠崗加洲,經黃厝、神下、渠高、洋發至交勝,在三明境內河道長24.5公里。兩溪於泰寧縣交勝匯合為朱溪,經梅林、朱口、音山於杉城東入杉溪,長21公里。北溪發源於泰寧縣新橋鄉茶花隘,經大源、新橋、丘洪、梅橋入杉溪,長37公里。黃溪發源於將樂縣隆興、洋源,經東石、八里橋入杉溪,長21.5公里。黃溪在將樂縣境內河段稱梅溪。
大渠溪發源於泰寧縣寶閣峰和將樂縣張源,經上渠、下渠、渠口、大湖、擁坑、梅口(舊洋地)入金溪,長46公里。
仁壽溪發源於泰寧縣下渠鄉王坑,經大坑、雲內坊入池潭水庫,長18公里。
大布溪發源於建寧縣官常,經泰寧縣雙坪、大布入池潭水庫,長33.5公里。
開善溪發源於泰寧縣九峰山,經余源、余上、儒仿、洋坑至將樂縣竹丹入金溪,長17公里。
蓋洋溪發源於明溪縣雪峰鎮沙坑寨,流經畫橋、蓋洋、樓前、水口隘、泰寧縣角溪、獅子岩,入池潭水庫,長63.1公里。主要支流為楓溪、夏坊溪、溫庄溪、城崗溪。
常溪發源於將樂縣萬全鄉聖水岩,經隴源、陽源、常安入金溪,長27公里。
將溪發源於將樂縣龍棲山南麓,經馬帶、將溪入金溪,長33公里。
漠口溪發源於將樂縣九峰山,經上峰、漠口入金溪,長約12公里。
龍池溪發源於將樂縣光明鄉,經永吉、張公、城關入金溪,長30公里。
安福口溪發源於將樂縣安仁鄉羊角峰,經大源、萬安、積善入金溪,長50公里。其中自源頭—大源河段又叫石帆溪。
賴地溪發源於將樂縣高唐鄉陳地,經廖坊、賴地、賴口入金溪,長15公里。
常口溪發源於將樂縣高唐鄉常源,經村尾、常口入金溪,長10公里。
漠村溪亦叫漠源溪,發源於將樂縣漠源鄉,經坑口、漠源、下村入金溪,長25公里。
池湖溪亦叫白蓮溪,發源於將樂縣白蓮鄉銅嶺,經白蓮、上仰、溫坊、南口入金溪,長40公里。主要支流為水口溪。
3.尤溪
尤溪別稱沈溪,是閩江中游的一級支流。其上游有二:一為均溪,發源於大田縣南部,由屏山溪、武陵溪、小湖溪於石牌匯合後向北流經大田縣城關(岩城)、京口、嵩才、尤溪縣街面、下尾村,長49公里;二是文江溪,發源於永安市青水鄉南部山間,流經槐南,大田縣文江、德州、滄州至尤溪縣下尾村,長70公里(文江溪在尤溪縣境內河段又叫赤目溪)。均溪、文江溪在下尾村匯合後始稱尤溪。尤溪由南向東北流經坂面、沈城、梅仙、西濱和尤溪口,注入閩江,長171公里,流域面積5436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有:
和平溪發源於德化縣境內戴雲山西麓,流經大田縣大儒、京口入均溪,長27公里。紅坑—石頭坑河段為大田、德化兩縣界河。和平溪支流有仙峰溪、美陽溪。
銘溪發源於大田縣斗峰,北洋崎東麓,經東景、銘溪入文江溪,長17.5公里。
廣平溪發源於大田縣龍宮岬、鐵釘岩,經萬宅、豐庄、廣平入文江溪,長12.5公里。
朱坂溪發源於大田縣上京鎮上平,經太華鄉上坂、龍潭、瓊口、朱坂入文江溪,長46公里。
新橋溪發源於尤溪縣管前東上村,經上地、池田、下橋、夏陽、中洋村入文江溪,長15公里。
清溪發源於尤溪縣中仙鄉牛角岩,經小坂面、清溪、下川入尤溪,長38公里。
青印溪發源於尤溪縣八字橋鄉玳瑁山北麓,經坑頭、八字橋、洪田、柳塘水庫、湆頭、團結、沈城入尤溪,長55公里。團結鄉大坪以上河段又叫湆頭溪。主要支流為西溪口溪、管前溪、文峰溪、東村溪、七尺溪。
吉木溪發源於尤溪縣聯合鄉蓮花山,經聯合、吉木入尤溪,長16公里。
華蘭溪發源於尤溪縣湯川鄉北山岩,流經光明、下井、黃林、安陽、華蘭、雍口入尤溪,長32公里。主要支流有綱紀溪、後樓溪、湯川溪。
際後溪發源於尤溪縣西濱鄉彩城,經厚豐、際後、西洋入尤溪,長14公里。
古跡口溪發源於德化縣十八灶,經古跡口入尤溪,長11公里。
京口溪發源於尤溪縣坂面鄉棋盤頂、九阜山,經京口、坂面入尤溪,長18公里。
4.洋中溪
洋中溪是閩江一級支流,發源於尤溪縣湯川鄉上洋,經溪濱、後庄、漈下、洋中、漈口至南平市樟湖坂、溪口入閩江,長32公里。支流有桂峰溪、洪坑溪、山重溪、西碧溪、自漈溪。
5.高洲溪
高洲溪為閩江一級支流,發源於尤溪縣湯川鄉山嶺,經山兜、溪尾、上塘至古田縣灣口入閩江。在三明市境內河道長24公里。
6.大樟溪
大樟溪是閩江下游主要支流之一。它發源於尤溪縣湯川鄉珠峰,經珠建、吉安、嶺下、華仙入永泰縣。在三明市境內河道長約24公里。
(二)其它水系
1.屬於韓江水系的河流
下坪溪又稱奄香溪,發源於寧化縣治平鄉賴家山,經下坪、揚屋流入汀江,是韓江的上游。在三明市境內河道長約15公里。
葉公嶺溪發源於寧化縣治平鄉田畲、楊梅嶺,流經北坑、葉公嶺出境。
2.屬於九龍江水系的河流
冷水溪發源於永安市小陶鄉吳地,經張家山、上長坂、下長坂入漳平縣石寮溪。在永安市境內河道長約15.5公里。
桃源溪發源於大田縣桃源鄉,由高星、桂洋、上車坂等6條小溪匯合後,經桃源、赤頭坂入漳平縣。在大田縣境內河道長41.5公里。
上京溪發源於大田縣上京,經溪尾、豐田電站入漳平縣新橋溪。
梅溪發源於大田縣上京,流入漳平新橋溪。
3.屬於贛江水系的河流
橫江橫江是江西省贛江支流琴江的上游。它發源於寧化縣泗溪,經橋下水庫、小朱坊,沿武夷山流入琴江。在三明市境內河道長約20公里。
米子逕溪發源於寧化縣淮土塘家山,經米子逕出寧化縣邊界入橫江。

二、水文特徵
(一)水位
沙溪多年平均水位3~5.7米,金溪為1.77~3.18米,尤溪上游均溪大田站為3.65米。水位的季節和年際變化都較大,具暴漲暴落特徵。通常每年5、6月份水位最高,11月至翌年2月水位最低,相差1~2米,甚至11~12米(如尤溪)。據1950~1980年有關水文站觀測,沙溪三明市區河段最高水位15.65米(1964年6月16日),最低水位僅3.2米(1980年1月26日),相差12.54米。尤溪城關河段最高水位(1960年6月10日)達海拔113.561米;極端最低水位為海拔101.811米(1963年5月26日),相差11.65米。
(二)徑流
三明市地表徑流豐富,多年平均水量約215.83億立方米。不同保證率的年徑流量:豐水年(P=10%)297.37億立方米,平水年(P=50%)209.88億立方米,偏枯年(P=75%)171億立方米,枯水年(P=90%)141.86億立方米。
三明市徑流深分布自西北向東南遞減。多年平均徑流深800~1150毫米;徑流系數0.5~0.62。河谷地帶和河流下游較小,山地及河流上游較大。徑流深的年際變化也較大,豐水與枯水年的比值為1.9~2.3。受降水影響,徑流的年內分配比較集中。汛期,特別是3~6月或4~7月連續4個月徑流量約佔全年的60%。
沙溪在石橋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積9922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為96.17億噸,年平均徑流模數為30.7升/秒·平方公里。6月份徑流量最大,為746.67立方米/秒;12月份最小,為117.52立方米/秒。多年極端最大徑流量為4730立方米/秒(1973年6月4日);多年極端最小徑流量為36立方米/秒(1972年3月20日)。
尤溪在西洋站控制流域面積5402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為46.21億立方米。3~9月徑流量約占年總徑流量的85%。10月至翌年2月徑流量約占年總徑流量的15%。
金溪在將樂站控制流域面積5850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63.79億噸。歷年最枯月平均徑流量53.23立方米/秒,徑流模數9.18升/秒·平方公里。
(三)地表水質
1.水質情況
三明市各水系在枯水期主要以地下水補給,其水化學特徵基本上與流域內地下水類似。據各水文站觀測基本上為淡綠、黃綠色、透明、無臭的中性、弱酸性軟水(表2-6)。水質類型為Hco3-Ca.Na(或Na.Ca)型。但因各水系所流經的地層、土壤、植被及人為經濟活動有所不同,各水系水質亦有所差異。
三明各水繫上游源頭區域流經人煙稀少和工礦企業較少的溪、澗,水質較好,受污染程度輕,往中下游水質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其中沙溪以永安、三明、沙縣河段污染較重。據1981年觀測,全市廢水年排放量達22405萬噸,全部排入三條水系。其中沙溪河污徑比是0.0476,即每立方米徑流量含廢水476噸,為全省之冠。水質污染事故(如毒死魚等)時有發生,若按水質評價11項主要指標的綜合污染指數(A2)和綜合污染評價值,可將沙溪流域分為下列三種:
A.輕度污染斷面(A2≤1.0、B≤2.0):永安安砂水庫、九龍溪文洲渡口、沙溪莘口、沙溪口公路橋、文川溪口、燕江溪口、黃沙溪口、東芽溪口、碧溪口、東溪口、豆士溪口、馬鋪溪口屬之,含有微量的汞和砷,經適當處理後,可供飲用。
B.中等污染斷面(1.0<A2<2.0,2.0<B<4.0):包括碧溪口下游4公里到沙溪口河段,後溪、薯沙溪、台溪、碧溪、東溪、豆士溪及清流的嵩溪、文昌溪、羅峰溪、羅口溪、長潭河等,水中析出汞、酚、氰化物和氨氮等,且部分已超標,水質較差,應根據不同用途進行處理後才可供飲用。
C.嚴重污染斷面(A2>2.0,B>4.0):九龍溪龍津鎮東門橋,嵩口氨廠下方、沙溪三明下洋浮橋、列東水廠斷面、益溪口、胡貢溪口、溪源溪口屬之,有毒物質含量較高,汞最高含量達18毫克/升,砷最高含量達0.092毫克/升,氨氮最高含量達0.72毫克/升及酚,大量細菌、大腸桿菌等污染,水質差。
應指出的是,沙溪幹流八個斷面監測表明,永安市河段主要受砷、酚、汞的污染;沙縣河段主要受氰化物、砷、酚、汞等污染。上述河段已全部遭到大腸桿菌、其它細菌及氨氮的污染。同時,氟離子含量也偏低。這些河段污染程度亦隨季節而變化。
2.含沙量
三明市河流一般含沙量較少。據沙溪梅列站1958~1964年觀測,最大輸沙量500萬噸,最小為75.5萬噸。最大年侵蝕模數為532噸/平方公里,最小年侵蝕模數為79.5噸/平方公里。最大斷面平均含沙量為3.12公斤/平方米,最小斷面平均含沙量為零。尤溪西洋水文站觀測多年平均含沙量僅0.29公斤/立方米,平均年泥沙侵蝕模數為250~400噸/平方公里。金溪將樂站測得斷面最大平均含沙量1.21公斤/平方米。
90年代初,因上游森林過量砍伐,開礦、基建等,水土流失面積擴大,致使河流含沙量有所增加。

G. 小流域治理的方法,及水土流失的治理,沙漠的形成,望能人志士們能夠幫助我.謝了

1 流域水環境和水生態情勢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流域水環境質量不斷下降,河流水質普遍下降,藍藻水華頻繁暴發,水污染事故時有發生,飲用水安全頻頻告急。嚴峻的水環境形勢和水安全危機,己經制約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威脅著人們的生存安全。
1.1 流域河流水污染狀況
2005年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我國七大水系的411個地表水監測斷面中,一半以上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Ⅰ~Ⅲ類、Ⅳ~V類和劣V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41%、32%和27%。其中,珠江、長江水質較好,遼河、淮河、黃河、松花江水質較差,海河污染嚴重。
1.2 流域湖泊富營養化突出
目前我國湖泊水體的富營養化嚴重,發展趨勢迅速。對全國200多個重點湖泊的監測分析表明,已達富營養化的湖泊佔65%,東部地區的湖泊已有80%處於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階段,許多湖泊成為超富營養型,超越在湖泊的自然演替過程中所能達到的營養水平。
1.3 城市水環境質量還在不斷下降
2005年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各大流域的主要污染河段均集中在城市河段,監測統計的5個城市內湖中,昆明湖(北京)和玄武湖(南京)為V類水質,西湖(杭州)、東湖(武漢)和大明湖(濟南)為劣V類水質。
1.4 飲用水水質得不到保障
2005年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110個環保重點城市中有20個城市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的水質達標率達不到50%;113 個環保重點城市月均監測取水總量為16.1 億噸,不達標水量為3.2 億噸,佔20%。2005年初有關調查顯示,調查范圍內的45個城市飲用水水源存在不同程度的有機物污染,其中部分有機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毒性。
1.5 水污染事故時有發生
我國流域水污染事故屢屢發生,黃河流域1993年以來,發生較大的水污染事故40多起,而2005年吉林石化發生爆炸事故造成的松花江嚴重水污染事故、1990年7月和2007年5月太湖藍藻水華的大規模爆發事件,極大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安全,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影響特別重大,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2 流域水循環過程和污染成因分析
流域是匯水和水體運動形成的特定區域,地表徑流和河流通道是流域物質輸移的主要特徵,水體運動是污染物轉移的主要載體,污染物從源頭到湖泊的主要途徑是流域河流系統,掌握流域水動力特性是流域水環境治理的關鍵,了解流域水循環過程和污染成因是流域水環境治理的基礎。
盡管我國 「973」計劃和「十五」期間通過重大水專項計劃針對湖泊富營養化發生過程和藍藻暴發機制、水源水質改善、面源污染控制和重污染湖泊生態重建等方面開展了研究,取得了科學和技術突破,為河湖水環境治理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持。但缺乏對流域水循環過程和污染成因的系統分析,缺少從流域尺度對河湖污染控制的全面研究,沒有掌握流域營養物質發生和輸移過程與不同界面之間轉化調控機理,未能提出流域水環境治理的系統科學方案。
因此,應將流域水循環過程和污染成因分析作為重點基礎科學問題開展研究,查明流域點源和面源營養物質發生與入河規律,探討河流河網營養物質輸移過程,揭示陸域與水域、河流與湖泊、地表與地下不同界面之間營養物質的轉化機理,掌握流域水動力特性對流域污染物輸移轉化的影響規律,為建立具有我國特點的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理論體系,保障流域生態環境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3 水利工程的環境影響和生態效應
水利工程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保障了防洪排澇安全,提供了生活生產用水,改變了貧窮落後和靠天吃飯的局面。但傳統水利工程確實給生態和環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阻斷了水體自然流動,削弱了生態系統的綜合功能,惡化了局部水域環境質量。具體主要表現在:
(1) 河道順直化工程加快了行洪流速,增加了行洪流量,降低了受淹時間,提高了防洪安全,保障了身命財產,穩定了社會秩序;但同時改變了自然水系,單一了生態結構,減少了生物群落,縮短了滯流時間,削弱了凈污能力,降低了環境質量,導致了生態退化。
(2) 河道硬質化工程減少了水體滲漏,提高了水利用率,減較了邊坡沖刷,維護了堤防穩定,簡化了河湖管理;但投入了巨大資金,改變了自然系統,單一了河流功能,侵佔了濱水濕地,阻斷了水陸通道,滅絕了河流生境,削弱了凈污能力,降低了環境質量,破環了景觀結構,造成了生態退化。
(3) 流域系統水庫(湖泊)調控工程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改善了局地氣候,保障了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提升了人們生活水準,實現了豐枯水量調劑;但減少了河流基流生態水量,加劇了河道斷面萎縮,增加了污水排放總量,改變了農業灌排系統,提高了面源入河比例,加快了面源入河速度,惡化了下遊河泊水環境質量。
(4) 流域水系閘、壩、站控制工程調控了洪峰洪量過程,控制了水體隨意流動,提升了局部水域水位,改善了灌既用水條件,增加了水體停留時間,抑制了污染物輸移擴散,阻止了污染物易地轉移;但同時也攔截了水體自然流動,阻斷了水生生物傳輸,蓄積了水體污染物質,惡化了當地水環境質量,增加了水污染風險事故。
因此,必須深刻變革水利建設理念,充分和全面認識到水利工程的積極作用和負面效應,才能在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博弈中立於不敗之地,實現水利真正全面地為人類生存和發展服務。

4 水利部門在流域水環境治理中的地位和責任
(1) 水利工程式控制制著流域自然水體流動過程,掌控污染物輸移快慢和擴散區域,因此對流域水環境治理具有重要地位。
(2) 水利部門掌握水資源配額計劃,供水多少決定城市污水多少,灌水多少決定農田退水多少,以控制供給或節約用水來減少污染物排放是十分有效的科學途徑。
(3) 法律授予水利部門管理河湖水域的權力,限制向水域排污和優化排污口是法律賦予的責職。
(4) 為國家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水資源是水利部門的基本責職,水量和水質是水資源同等重要的要素,水質保障是水利部門未來的主要任務。
(5) 水利部門必須通過流域坑、塘、溝、渠和河道系統,研發達標尾水和農田退水的水質凈化技術,解決排放標准與河湖水質標准差異的問題。
(6) 構建流域水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的體系,水利部門具有重要作用,水利功能與生態功能的良好協同是流域健康生態系統的關鍵。

5 水利部門在流域水質改善中的關鍵性工作
5.1 流域水系和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
流域水系綜合治理規劃應在「完整連通、等級分明、形態調整、分級定位」的指導思想下,重點完成流域水系行洪體系規劃、流域水系截污凈化體系規劃、流域水系生態廊道範圍劃定、流域水系規劃水環境質量影響等方面內容。
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應在「污染負荷、水體功能、宏現控制、區域協調」的指導思想下,重點完成不同水文尺度條件下河流水動力特徵、流域水系河流允許納污能力、污染物容量總量控制、排放口優化布置與污染物削減方案等方面內容。
5.2 流域污染源綜合治理和系統截留
流域污染源綜合治理和系統截留應重點關註:(1) 節水減污型社會建設構想,(2) 達標尾水深度處理、輸導凈化和潛設排放技術,(3)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生態布局,(4) 農田面污染源控制和削減技術,(5) 農業節水減污和農田退水循環利用,(6) 灌區溝渠排灌系統生態化建設,(7) 農村窪地坑塘系統濕地化建設,(8) 流域農村與城鎮協同控污系統。
5.3 流域河流綜合治理與水質改善技術
流域河流綜合治理與水質改善應在分析流域河流類型及特點(幾何尺度、時間尺度、發育程度、功能定位、區域位置、水動力特性、污染程度等)、河流水文及水動力特性、河流生態特性的基礎上,著力研發河道土質邊坡穩定和截污凈化、河道已建硬質護坡結構分析和生態修復、河道擬建硬質護坡生態建設、河道濱水帶恢復、河床基質生態系統構建、河道景觀廊道系統建設、河道生態流速和水位調控、重污染河道水質強化凈化技術、城市河道綜合治理與水質改善技術、流域不同尺度河道綜合治理與水質改善技術、不同水動力條件下水質凈化技術等關鍵技術。
5.4 流域水利工程的環境影響和生態效應
水利工程是流域水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閘、壩、堤防護坡、河道襯砌等水利工程在流域防洪、排澇、抗旱、發電、供水、漁業、航運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然而水利工程改變了原有的生態系統平衡,對水生態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這些影響既有正面效應和也存在負面效應。正面效應通常有洪泄枯蓄、引水治污、水體流動、蓄渾放清等;負面效應最主要是破壞水體的自然循環,佔用了生態用水,降低水生態系統的凈化能力,破壞了水生生物的生境,造成水生態環境的惡化。流域水利工程的環境影響和生態效應的判定,應以流域水利工程類型和結構特點的分析為基礎。
如何減少水利工程對水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增大正面效益是當今水利工作者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應重點研究典型水利工程對水生態系統凈污能力的影響規律及修復理論,探討典型水利工程對水生植物的脅迫機理以及水生植物的響應機制,分析工程在水生態系統中的環境功能,揭示典型水利工程引起自然水流結構變化和水生植被消亡所造成的水體凈污能力退化的規律,尋求水利工程與生態工程功能協同技術改善水環境和修復水生態系統。
5.5 流域水力調控技術
流域水力調控中應重點解決以下技術問題:(1) 調水改善水環境質量的關鍵問題和前提條件,(2) 調水水量的確定方法,(3) 水量增加和水體流動的環境效應,(4) 不同空間尺度跨流域調水工程,(5) 不同空間尺度流域內跨區域調水工程,(6) 不同時間尺度流域蓄洪濟枯工程,(7) 不同時空尺度調水的生態風險,(8) 平原河網水力調控和水體有序流動技術。
5.6 流域水環境系統模擬和管理
流域水環境系統模擬和管理主要包括:(1) 流域水量水質耦合模擬,(2) 不同水動力條件下流域控制斷面水質變化過程,(3) 流域水環境監控與預警系統,(4) 流域水環境管理體系,(5) 流域水環境風險應急預案。

6 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
6.1 太湖流域水系規劃
太湖流域具有完整水系系統,主要是由少部分山丘區自然匯水河道和大部分復雜河網所構成。長期以來,太湖流域水系規劃建設主要是從防洪和航運角度進行的,現在的流域水系對水環境保護和治理有重大影響,高密度河流為污染物輸移擴散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增加了治理污染的復雜性和困難性。特別是方便的水資源取用帶來大量的污水排放量,甚至連排污口影響范圍和程度都難以識別認定。
6.2 太湖流域水功能區劃和污染物容量總量控制方案
太湖流域主要河流和湖泊已經劃定了明確的水功能區,制定了明確的水質保護目標。藉助於復雜的河網區水量和水質耦合模型,計算了河湖水域允許納污能力,確定了污染物容量總量控制方案,提出了污染物削減意見和對策措施。
太湖流域復雜河網及湖泊系統水量水質耦合模擬模型,模擬計算流域系統水動力和水質變化過程,制定了污染源治理、河湖水環境整治和流域系統水力調控方案。
6.3 太湖流域面污染源截留控制和去除示範研究
太湖流域與其它流域一樣,主要污染源有點污、面源和內源,由於雨水充分、農民生活水準高、農田產量大,產生面污染源的單位面積負荷遠大於其它流域。面污染源控制和治理直接關繫到太湖富營養化水平,也是我國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中控源的重點和難點。
在國家「十五」 「863」項目的資助下,我們在西太湖宜興大浦鎮境內進行全面研究和技術開發。在流域的層面上,以區域源頭控制為根本,以系統生態截留為重點,以水系水力調控為突破,以溝渠河流凈化為依託,以流域生態整體修復為目標,實現「區域減源、系統截留、水系調控、水域凈化、生態修復」的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戰略。構建了「面源污染源頭減量和截留、溝渠濕地和河道污染控制、河口區湖濱濕地生態修復」三級系統,實施後主要河道的水質明顯改善,示範區整體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取得了顯著效果和可以廣泛推廣應用的技術。
6.4 引水改善水環境質量的關鍵問題
引水改善水環境質量是國內外最常見的方法,引水對污染物的稀釋容量將明顯提高,水動力條件改變加快了污染物的混合,將提高局部水域凈污能力,在我國現階段經濟條件和人們環境意識情況下,採用引水來改善局部水質是經濟的。引(調)水改善水質效果好,但倍受爭議:(1) 在水動力的作用下,水體污染物發生轉移,影響其它水域的水環境質量(污染轉移問題);(2) 水體流速加快,容易引起河床底泥浮懸,造成水體二次污染;(3) 引水使水流加快,導致污染物與河網區水生植物的接觸時間縮短,污染物的截留吸附量減少;(4) 引用大量的清潔水去稀釋污染,對水資源的優化配量和合理使用是不利的。而且關鍵性技術問題研究較少,很多問題無法解釋、內部機理尚不清楚、綜合效應難以評判。
目前,「引江濟太」、「引江濟巢」等重大工程正在規劃和准備實施之中,因此,必須對調水引流的關鍵性技術問題進行研究,更好地指導引水改善水環境質量工程的實施工作。太湖流域調水引流工程的必須要研究解決的主要內容和核心技術主要包括:(1) 平原河網區引水河流系統與原自然河網水系流量、水位和水質協同關系,(2) 引水水位頂托區域水流的水環境質量改善方法,(3) 引水河道水體推流、混合和受納水域污水雲團輸移規律,(4) 引水水動力條件變化引起的底泥沉浮規律,(5) 引水河道和受水區環境容量和凈污能力變化規律,(6) 引水引起水域生物交換的生態效應,(7) 受水區生態風險分析方法,(8) 區域水量水質聯合運行系統,(9) 輸水河道的污染控制系統,(10) 引水與防洪風險評估,(11) 輸水廊道生態修復原理。
6.5 引江濟太工程的總體戰略
(1) 近期:在污染源控制和治理尚未達到要求期間,通過應急調水迅速改善太湖局部區域和部分河網水環境質量。但應注意近期方案仍存在污染物轉移、部分河網區污染水體頂托等缺點。
(2) 遠期:在污染源控制和治理達到要求期間,通過引水或動力調水實現流域河網和湖泊水體有序流動,提高水體凈化能力和增加水環境容量,改變因水利工程閘壩阻斷而造成的水體滯流和水質惡化的狀況,確保河網和湖泊水體流動和水環境質量。

7 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中需要解決的水利科學問題
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中存在以下水利科學問題:(1) 流域河流、湖庫、濕地系統宏觀格局與支撐能力,(2) 河流縱橫形態的生態影響規律,(3) 流域不同尺度河流連通和生態基流維持,(4) 不同水動力條件下污染物輸移過程和生態效應,(5) 流域污染物容量總量控制和科學增容強凈,(6) 水資源生態配置與節水減污社會建設,(7) 農田溝渠生態化與生態型灌區建設,(8) 河道硬質化的生態效應及改進和修復技術,(9) 防洪堤壩安全穩定與生態化協同技術,(10) 水利工程與生態工程協同建設、運行和管理,(11) 河流水生植物修復對行洪能力影響規律及對策,(12) 調水引流和水力調控的科學原理與生態風險。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