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16文件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16文件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發布時間: 2021-03-03 07:31:16

Ⅰ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加快推進什麼社會治理現代化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保持社會穩定、維版護國家安權全」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當中,並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部署,為我們在新時代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指明了方向。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充分體現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要求。其中,共建突出了制度和體系建設在社會治理格局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地位;共治強調將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政治優勢同政府資源整合優勢、企業市場競爭優勢、社會組織群眾動員優勢有機結合;共享要求社會治理成效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貫徹落實這一重要部署,需要多方面、多層面形成合力,綜合施策。

Ⅱ 十九大和十八大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提法有什麼區別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並且指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

Ⅲ 如何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適應社會治理新常態

打造基層社會治理新平台,建立高效多元的服務和矛盾疏導化解機制。

(一)整合公共資源,拓展服務功能,打造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新平台。

隨著社會建設的不斷推進,構建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的任務越來越重,對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二)實行網格管理,推動幹部下沉,把服務和矛盾預防化解在田間地頭。

在安排好「一辦」和「中心」辦事窗口的輪值服務人員外,其餘80%的鎮幹部按網格化管理包組、包片、包戶模式,每周3天以上的時間深入責任網格範圍內走訪、服務群眾,擔當起政策法規的「宣傳員」。

(三)注重多元治理,凝聚共治合力,力求群眾的問題更多地讓群眾解決。

社會治理服務中心積極鼓勵培育基層各類社會組織,尤其注重培育村民理事會、水利協會等矛盾化解類社會組織,引導廣大群眾有序參與公共事務,反映訴求,協調關系,化解矛盾。

(四)強化支撐保障,全面系統推進,形成常態長效活力機制。

強化信息化支撐,開通手機版社會治理服務「一冊通」,網格內重要信息和工作開展情況通過簡訊方式向鎮社會治理服務中心傳輸,實時進行分類、交辦、催辦、查詢、歸檔,實現情況及時掌握、矛盾及時化解、結果及時反饋、服務及時跟進,提高社會治理的現代化、規范化水平。

(3)16文件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擴展閱讀:

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適應社會治理新常態的背景:

服務群眾不到位、干群關系不密切,日益成為影響農村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基層社會治理面臨新挑戰。

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在黨的重大決定中,鮮明地提出「治理」這一概念,將「社會管理」表述變成「社會治理」,體現了由一元單向治理向多元共同治理的結構性變化,是黨在政治理念上的一次高度升華。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明確提出要「創新社會治理體系」,實質上就是要增強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轉變社會治理方式、提升預防化解社會矛盾水平,切實解決好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社會問題,這是各級黨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

Ⅳ 如何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治理,發揮好黨組織在農村的領導核心作用

1、深化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農村基層社會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工作成果的取得和整個農村面貌的改善,都要靠基層黨組織來領導。

2、進一步加強村民自治組織建設。村民自治的核心內容是「四個民主」,即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3、提高農民法治意識。提高農民法治意識,是我國建設法治社會的基本內容之一,也是農村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環節。

4、脫貧攻堅實踐中要切實幫助貧困人口轉變觀念。貧困人口大部分在農村,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基層社會治理必須面對的問題。治貧先治懶,扶貧先扶志。要努力讓貧困群眾思想認識到位、心態積極、主動作為,從貧困走向富裕,不僅僅是物質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實現自立、自強。

5、加強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各項基本公共服務的不斷加強,會逐步提高農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促進外出務工人員回歸農村就業創業,有利於從根本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整體面貌的改善。

(4)16文件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擴展閱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這是在鄉村治理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建設「三治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既是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加強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更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既要傳承發展我國農耕文明中的優秀傳統,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又要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治理

人民網—健全鄉村治理體系

Ⅳ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加快推進什麼社會治理現代化

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Ⅵ 《創新社會治理 加強基層建設》的正式文件何時頒布

材料一:第一條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第二條近來以國王權威擅自廢除法律或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
材料二: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我們以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義和權力,謹庄嚴宣告:這些聯合殖民地從此成為,而且名正言順地應當成為自由獨立的合眾國,……
材料三:第一條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第三條國家主權屬於人民.第六條法津是公共意志的表現,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十七條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請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別出自歐美資產階級革命中的哪三部文件?
(2)材料一法律文件頒布的目的是什麼?這一法律文件的頒布,標志著這個國家建立了什麼政治制度?
(3)材料二的文件是在何時頒布的(寫出年月日)?這一文件的頒布有何重要意義?
(4) 材料三的文件是由資產階級革命中哪一機構通過的?
(5)綜合上述材料,請你寫出它們在政治思想方面的共同之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英國的《權利法案》、美國的《獨立宣言》,法國的《人權宣言》.
(2)限制王權;君主立憲制.
(3)1776年7月4日.標志著美利堅合眾國(或美國)的誕生.
(4)制憲會議.
(5)宣揚民主,反對專制.

Ⅶ 加強與創新社會治理應該怎麼做

主要應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進一步改進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方式。擴大公共服務向社會資本開放。推進非基本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放寬市場准入,鼓勵社會資本以多種方式參與,增強多層次供給能力,滿足多樣化需求。加快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並舉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對社會資本公平開放基本公共服務准入,完善對社會資本投入的扶持和監管政策,充分發揮公共投入的引導和調控作用,逐步有序擴大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對外開放。提升事業單位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效率。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完善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鼓勵薯鬧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服務。強化社會公眾對公共服務供給決策及運營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發揮各類社會組織在公共服務需求表達、服務供給與監督評價等方面的作用,把適合由社會承擔的公共服務事項,以購買服務等方式交由社會組織承擔。推動志願服務與政府公共服務優勢互補、有機融合,發揮慈善在基本公共服務提供和籌資等方面的作用。

二是進一步加強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強化基層政府的社會管理服務職能。強化鄉鎮(街道)社會管理服務職責,完善政府投入和社會投入相結合的基層經費保障機制。增強城鄉社區服務功能。建立面向社區內所有常住人口的社會管理服務體制。建立健全以城鄉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以群眾自治組織為主體、社會各方廣泛參與的新型城鄉社區管理服務機制。不斷深化村(居)民自治,增強基層群眾自我管理和服務能力。促進政府行政管理和基層群眾自治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政府及其部門要堅持依法行政,充分保障村(居)委會依法組織基層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各項權利,不強行干預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自治范圍內的事情;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既要依法組織村(居)民開展自治活動,也要積極協助基層政府及其派出機關開展工作,推動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覆蓋到城鄉社區。還要進一步強化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在社會管理和服務中的職責,發揮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性作用。

三是進一步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完善管理法規和相關政策。加快完成社會團體、基金會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法規修訂工作。推進行業協會、境外社會組織代表機構管理法規研究制定。落實和完善對社會組織的財稅扶持和相關配套政策。完善工作體制和管理方式。建立健全統一登記、各司其職、協調配合、依法監管的社會組織管理體制。建立法律監督、政府監管、社會監督、自我監督相結合的社會組織監管體系。加強分類指導和分類管理。促進社會組織加強自身建設。完善為社會組織履職和發展提供資金、智力、人力和信息等方面支持的政策措施,引導社會組織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健全誠信和自律機制。

四是進一步健全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健全群眾訴求表達機制。發揮人大、政協、人民團體、行業協會以及大眾傳媒等的社會利益表達功能。進一步完善信訪工作機制,落實信訪制度,拓寬信訪渠道,規范信訪程序,提高信訪效能,推進信訪改革,把涉法涉訴信訪從普通信訪中分離出來,符合條件的導入司法程序。健全維護群眾利益的決策機制。健全公共決策合法性審查、社會公示、公眾聽證、專家咨詢論證、民主集中等制度,完善重大事項決策的規則和程序,健全重大工程項目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完善決策效果評價、反饋糾偏和決策過錯責任追究等制度。健全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健全法律援助制度,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的工作體系,建立基層調處化解矛盾綜合性平台。健全糾正損害群眾利益不正之風的長效機制。加強政府機關反腐倡廉建設和作風建設,深入開展糾風和專項治理,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五是進一步加強公共安全體系建設。加強食品葯品安全監管。改革和健全食品葯品安全監管體制,完善食品葯品安全標准,深入推進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加快轉變食品葯品監管方式,加快形成符合國情、科學合理的食品葯品安全監管體系,健全食品葯品安全應急體系。嚴格安全生產管理。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強化企業主體責任、政府和部門監管責任、屬地管理責任,加強安全管理和監督;突出重點行業領域,深褲空化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深入開展「打非治違」行動;夯實安全生產基礎,強化科技支撐作用,加強安全生產標准化胡手瞎建設,增強事故應急救援能力,著力構建安全防範體系;嚴格查處並嚴肅追究事故責任,及時、准確公布事故信息和調查處理情況,主動接受群眾和輿論監督。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把專項整治和整體防控有機結合起來,狠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的落實;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組織開展社會治安整治專項行動,深入開展治安排查整治行動,及時消除各類治安盲點;積極穩妥地改革勞教制度,嚴格落實對特殊人群的教育、幫扶、矯治、管理措施,加強對重點物品的安全監管,全面強化重點場所部位安全防範,有效整治公共安全隱患;加強互聯網管理,營造良好網路環境,搭建現實社會與虛擬社會有機銜接的防控網路,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動。完善國家安全戰略和工作機制,確保國家安全。加快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完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

Ⅷ 如何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摘 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已成為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性工作,深化認識、理清思路、明確重點,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的根本。在創新社會管理工作中,不但要發揮好政府的主導作用,更要發揮好公眾參與社會管理與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真正使人民成為社會管理的主人。

關鍵詞:社會管理 轉型期 創新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提出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等重大戰略思想,把社會管理工作納入了總攬和諧社會建設全局性的工程,我國的社會管理工作的科學化水平不斷提升。在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我們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進一步探索、進一步實踐。
1.深化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重要性的認識
當前我國既處於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又處於社會矛盾凸顯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以及部分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這個問題任其積累蔓延必將引發更大的矛盾,勢必成為「發展的陷阱」。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長期以來在封閉半封閉環境和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社會結構發生了全方位、根本性變化,階層群體沖突逐年增加;社會狀態更加活躍,開放性、流動性問題增多;公平意識、民主意識、權利意識、法治意識、監督意識不斷增強,社會訴求不斷提升,維權意識更加強烈;人們的思想意識、價值取向、道德觀念多元多樣多變,社會價值觀混亂,社會失范風險加大。這些問題都給社會管理提出了新要求,這些問題重視不夠、解決不好,不但經濟社會發展要嚴重受阻,而且過去取得的發展成果也會受到侵蝕。
2.切實轉變社會管理的理念
要進一步樹立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相適應、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我國政治制度相適應,與開放、動態、信息化社會環境相適應的社會管理理念,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管理更好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
2.1是要樹立以人為本、服務為先的理念。要把人民滿意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人民群眾利益為重、以人民群眾期盼為念,在服務中實現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靠服務來贏得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讓人民群眾自覺接受管理、主動配合管理、積極參與管理。
2.2是要樹立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理念。我們必須在發揮好黨委核心領導作用和政府主導作用基礎上,發揮好各種社會組織、基層群眾在社會管理中的協同、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在更大范圍配置社會管理資源、更深層次整合社會管理力量、更高水平提升社會管理效率,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形成推動社會和諧發展、保障社會安定有序的合力。
2.3是要樹立關口前移、源頭治理的理念。按照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與和諧穩定的要求,把科學發展作為解決社會管理領域存在問題的基礎,建立健全源頭治理、動態協調、應急處置相互銜接、相互支撐的機制,從源頭上、根本上、基礎上解決問題、減少矛盾。
2.4是樹立統籌兼顧、協商協調的理念。社會矛盾的大多數都屬利益訴求,這就要求我們學會使用利益分析法解決問題,要統籌兼顧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階段的利益訴求,既左盼右顧,又瞻前顧後,學會更多地運用民主的方式、群眾路線的方式、說服教育的方式來進行社會管理。
2.5是要樹立依法管理、綜合施策的理念。
依法治國、依法行政,是我們工作的最終取向,要大力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引導群眾理性合法表達利益訴求;要牢固樹立依法管理的理念,依法回應社會訴求,依法打擊違法犯罪行為;要綜合運用經濟調節、行政管理、道德約束、心理疏導、輿論引導等手段規范社會行為、調節利益關系、減少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
3.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管理體系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必須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維護人民根本利益、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來考慮,確保改革始終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前進。我們的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是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制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要牢牢把握以下六條:
3.1是必須立足國情。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面對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深刻變革和快速發展,能夠保持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這足以證明當前我國社會管理與我國國情和社會主義制度總體上是適應的。中國與西方國家相比有著根本不同的政治制度、社會制度和國情,與他們也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因此我們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必須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在總結我國社會管理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借鑒國外社會管理的有益成果,積極穩妥地推進社會管理理念、制度、體制、機制、方法創新,決不能照抄照搬別國的價值觀念和制度,決不能東施效顰、胡亂模仿。
3.2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世界上任何發達國家不管採取什麼形式的管理模式政府都始終發揮著社會治理舵手的職能。我國是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黨和國家的利益與人民群眾的利益是融為一體的。我們黨最大的優良傳統就是群眾工作,我們黨擁有380萬個黨組織、7800多萬黨員,黨組織覆蓋全社會、延伸到最基層。在新形勢下,只要我們我們各級黨組織發揮好引領服務群眾、反映群眾訴求、化解社會矛盾的先鋒模範作用,針對新情況和新問題,事實就是、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群眾工作方式方法,把群眾工作的優良傳統滲透到一切社會管理活動中去,我們的社會管理工作就一定能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3.3是必須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政府是社會管理的職能部門,各級政府要按照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能的要求,健全政府職責體系,強化服務意識,對於應該由政府負責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一定要做到人員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責任到位,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要進一步完善法規政策,健全社會管理體系,培育發展和管理監督好社會組織,暢通公民參與渠道,切實發揮政府在社會管理中的主導作用。
3.4是必須強化社會協同。要充分發揮國有企事業單位、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和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協同作用,形成與黨委和政府互聯、互補、互助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網路;要堅持培育發展和管理監督並重,把社會組織納入到黨委和政府的社會組織體系,促使其健康有序發展,真正發揮好社會組織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中的重要作用;要全面推進社區信息綜合管理平台建設,努力使「社會人」變成「社區人」,使社區管理服務達到全方位、無縫隙、全覆蓋。
3.5是必須擴大公眾參與。公眾參與是社會管理的基礎,公眾參與社會管理,能集中公眾社會管理的智慧和力量,增進政府與公眾之間的理解與信任,有利於防止和化解公眾與政府之間的沖突,增強政府與公眾之間的協調性,最大限度的激發社會活力。要動員和組織群眾依法理性有序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努力形成社會管理人人參與、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3.6是必須注重文化引領。要把提高全民族文明素養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基礎性工程,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道德觀教育,建立背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榮辱觀、道德觀懲戒機制,盡快形成全社會普遍認同的價值取向。
4.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機制
健全社會管理機制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中具有根本性和長效性的作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必須緊緊抓住這一關鍵。近年來,我國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體制機制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針對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管理領域存在的問題,初步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體制機制。一是建立完善了公共決策社會公示制度、公眾聽證制度、專家咨詢論證制度,群眾利益協調機制進一步完善; 二是進一步規范了法定訴求表達機制,充分發揮了人大、政協、社會團體、大眾傳媒等社會利益表達功能,進一步完善了信訪工作制度,暢通了群眾訴求表達渠道,群眾權益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三是依法推行了勞動合同制度和集體合同制度,企業職工工資集體協商機制、正常增長機制、支付保障機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工會組織、企業代表組織共同參與的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勞動保障監察執法能力得到加強,勞動關系協調機制進一步完善; 四是進一步加強了人民調節、行政調節、司法調節工作,社會大調解的格局基本形成,社會矛盾調處機制進一步完善;五是推行了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重大政策制定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初步推開;六是啟動了以公民身份號碼為唯一代碼的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建設,流動人口屬地化管理、屬地化服務,基本公共服務由戶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蓋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制已深入人心;七是安全生產監管機制、應急管理機制、食品葯品監管機制、網路輿論引導機制、公眾情緒疏導機制和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得到普遍加強。對於這些體制和機制,還有待於我們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勇氣、更有力措施去實踐。
5.加強基層社會管理服務
社會管理的根基在基層,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基礎工作,再好的思路、政策也落不到基層和老百姓身上。要牢固樹立固本強基思想,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向基層,夯實基層基礎、壯大基層力量、整合基層資源、強化基礎工作,切實把社會管理服務的觸角延伸到社會的末梢,進一步提高基層社會管理服務能力。特別是要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實現黨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全社會,築牢群眾工作組織基礎。要強化村(居)委會服務群眾的能力,在全社會推行社區化管理、社區化服務,把各級社區、村莊建設成為以黨組織為核心、群眾自治組織為主體、全民廣泛參與的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作者簡介:
馮振東(1966-),男,陝西延長人,中共富縣縣委書記,主要從事社會管理與行政管理研究。

Ⅸ 如何加強基層建設 創新社會治理

「中共上海市委「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課題成果「1+6」文件」是指:「1」是《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關於進一步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的意見》;「6」是涉及街道體制改革、居民區治理體系完善、村級治理體系完善、網格化管理、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工作者的6個配套文件。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