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全球化治理挑戰

全球化治理挑戰

發布時間: 2021-03-03 06:30:50

『壹』 中國如何面對全球化的挑戰

第一,必須開放市場。只有開放市場,才能成為世界經濟的組成部分,但中國內是發展中國家,市場不容能馬上無條件地全面開放,而是要有條件、有步驟地,在適應自身發展水平的情況下開放,這樣才能產生對貿易雙方都有利的效益。

第二,必須遵守國際貿易規則。因為市場經濟從某種程度上講是法制經濟,所以中國必須遵守規則並參與規則的制定。

第三,必須發展資本市場。任何一個想要讓企業家大展宏圖的國家,都必須發展其資本市場。但中國雖然擁有高儲蓄率,卻只有很小一部分流進了私人企業,流入高科技公司的儲蓄更是少之又少。

『貳』 全球化對管理帶來的挑戰!300到400字左右,謝謝啦

全球化意味的競爭一體化,合作一體化,市場一體化!競爭一體化,意味著生存的挑戰,專作為一個企業競爭往往屬是永遠都擺脫不了的問題,現在如果競爭全球一體化之後,就意味著市場份額的被競爭,企業的生存的難度也就更上一層!特別是企業規模和實力沒有到達國際水平的時候,這些企業就意味著被淘汰!而合作一體化,就意味著作為一個企業在未來有著更大的機會,有著更多的跟國際企業合作機會對於小企業更多的是有了更大的進步可能!市場一體化,就意味著在未來有著更為廣泛的交易空間,對於一個企業而言,有著更大銷量的期待!但是這些都是對於一些有國際管理水平的公司而言,對於跨國大型企業全球化是一個機遇!對於地方中小型企業而言,是一個生死的抉擇!所以,全球化的挑戰是好是壞,要看各個企業而定的!

『叄』 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首先,治理體系有失均衡。發達國家的經濟模式在金融危機中雖受到沖擊,但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掌握著全球治理機制,主導國際規則制定權和解釋權,壟斷著全球化進程和利益分配的主動權,因而可望通過資本鏈與貨物鏈向下游國家轉嫁危機。危機發生以來,20國集團成為全球治理的主要載體,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首次以平等地位在全球治理進程中嶄露頭角,但仍不足以抗衡發達國家的優勢地位。
第二,治理主體存在缺失。全球范圍逐漸形成了數以百計的政府間組織,這些組織從不同領域、不同層次推進國際治理。但是,現行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缺乏主權國家享有的排他性公共權力,因而無法有效行使話語權。
第三,治理機制缺乏彈性。此次國際金融危機表明,聯合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治理機制均有待於適應全球治理新形勢。20國集團雖已成為全球經濟治理的主要平台,但仍停留在「臨時性政治俱樂部」階段,尚待建立和完善全球化監管機制、政策執行機制、治理主體結構,等等。
第四,治理客體存在爭議。後金融危機時期,世界各國面臨各種不同的問題,因而需要通過國際制度或非制度安排,就需要治理的領域和具體問題達成一致。然而,世界各國對各類問題的關切度不同,因而圍繞全球治理的議題設定展開激烈的博弈,圍繞治理規則展開較量。
第五,治理效果有待彰顯。缺乏監管機制的經濟全球化不具有可持續性,同樣,缺乏「同舟共濟」精神的全球治理也不具有可持續性。長期以來,發達國家受國內政治或本國利益驅使,紛紛利用其政治和經濟優勢,利用全球治理推銷西式政治體制和價值觀,維護本國既得利益,而置他國利益於不顧。
第六,治理理論存在爭議。回顧歷史,全球化主要由跨國公司推動。然而,迄今為止,全球經濟治理的理論主要停留在國家層面。進而言之,現行全球治理理論由發達國家學術界率先提出,因而有悖於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實際狀況。
第七,需要適應國際法規。全球治理需要各主權行為體依法讓渡一定的主權,並容納更多的非主權行為體成為全球治理的夥伴。顯然,上述行為直接與聯合國憲章關於主權獨立的原則相違背。如何處理好國際法和全球治理之間的關系,已構成各利益攸關方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
第八,國際社會亟待培植集體行動意識。從全球范圍看,受政治周期和經濟周期影響,各主要大國在全球治理領域各行其是傾向愈益明顯。未來,南北國家之間在國際政治和經濟體系中地位失衡的狀態均難有改觀,任何新的治理機制和規則的創立,只要無法得到美國和主要發達國家的認可和支持,只得「繞道走」。

『肆』 全球化對國家主權帶來哪些挑戰

國家主權又稱主權,指的是一個國家獨立自立處理自己內外事務,管理自己國家的最高權力。主權是國家區別於其他社會集團的特殊屬性,是國家的固有權利。這表現為:1,對內最高權,即國家對它領土內的一切人(享有外交豁免權的人除外)和事物以及領土外的本國人實行管轄的權力,有權按照自己的情況確定自己的政治制度和社會經濟制度;2,對外獨立權,即國家完全自主地行使權力,排除任何外來干涉;3,自衛權,即國家為維護政治獨立和領土完整而對外來侵略和威脅進行防衛的權力。主權是國家作為國際法主體所必備的條件,互相尊重國家主權是現代國際法確認的一條基本原則。喪失主權,就會淪為其他國家的殖民地和附屬國。主權和領土有著密切的聯系,國家根據主權對屬於它的全部領土行使管轄權,反過來,主權也必須有領土才能存在和行使。
經濟全球化對國家主權存在不同程度的挑戰,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存在主權弱勢,這其中的原因體現從國際體系結構、國際體系進程以及發展中國家的內部體制等三個方面得到解釋。面對經濟全球化對國家主權的挑戰,處於主權弱勢的發展中國家最明智的選擇應該是積極地參與全球化進程,爭取在某種程度上改變國際體系結構的力量分布狀況,使結構不再完全為大國所操縱,以此消除結構和進程對國家主權的壓力,從而更好地維護和實現主權。
(一)全球性問題日益凸顯對國家主權形成的挑戰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日益尖銳,能源問題、環境問題、資源短缺問題、糧食問題、債務問題、貿易保護主義問題、極地深海和太空開發中出現的問題、人口問題、難民問題、毒品問題、核擴散問題、國際恐怖主義問題等等早已越出國界向各處擴散,並在不斷地惡化,成為影響全球發展的重大問題。簡言之,全球性問題就是世界文明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帶有全球普遍性的不良影響和結果,並危及世界文明本身未來發展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之所以成為全球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問題范圍的全球性和解決這些問題努力的全球性。它們的解決已經不是一國或幾國的能力所能為,必須依靠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相互協作、通力合作才能解決。如國家對疆域內的自然界及其資源有著當然的主權,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完全屬於主權范圍之內的事務,然而,環境污染的擴散性和跨疆域性則侵蝕了他國的環境;又如一些發達國家在保護本國的自然環境和資源時,利用資金優勢濫用發展中國家的資源;再如發達國家將污染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或將污染物(工業垃圾、核廢料)有償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去掩埋,破壞這些國家的環境。這些全球性問題突破了主權國家疆界的限制,模糊了內外事務的界限。從國家行使管理權力的角度看這必然會威脅到主權國家原有的統治能力。例如,為了保護地球生態環境、處理國際污染和溫室效應問題,國家除了採取一些重要的自我約束行為(如限制汽車尾氣的排放量、限制發展省時省力的但消耗能源和原材料及污染嚴重的行業等)外,還要對國際性資源進行某種集中掌握,這就使國家的資源主權受到限制。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在全球性問題的解決過程中,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可能會借解決問題為名行控制發展中國家之實,強迫發展中國家接受本不應接受的解決方案,甚至干涉發展中國家的內政,不正當地介入發展中國家的社會經濟規劃,這當然更是對發展中國家主權的侵犯。同時,各國為了解決一些全球性問題尋求合作還成立了國際組織或建立了一些國際機制。而這些國際組織或國際機制的建立正是主權國家讓渡部分國家主權的結果。他們一方面為各國的合作與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方法、手段和組織保證,另一方面也為這些組織超越國家利益去從事超越國家界限的活動創造了條件、提供了可能。此外,他們也可能被某些國際勢力利用而對有關國家的主權造成侵犯。全球性問題的出現還促使人們以嶄新的思維方式認識當代世界,形成了一種超越民族國家、意識形態等界限,著眼於全人類共同利益的全球意識。這種全球意識也會對傳統的國家意識及主權意識產生沖擊。正如阿里夫·德里克(Arif Dirlik)所說:「……全球化過程撕裂了民族國家的邊界線,削弱了民族國家的經濟主權。」
(二)當代世界經濟、政治實踐對國家主權的侵蝕
當前,盡管國際組織、跨國公司等非國家行為主體大量出現,並日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促使傳統國家主權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變化。但除了非國家行為體對國家主權的主體性侵蝕外,主權國家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受到的侵蝕則直接表現在世界經濟、政治的實踐中。如果說主體性侵蝕是對國家主權存在的價值基點的根本性挑戰的話,世界經濟與政治實踐中對國家主權的侵蝕則是最為直接、也是最為顯著的挑戰。而且就目前的現實而言,對國家主權侵蝕最為嚴重的,並不是客觀要求帶來的超國界活動,而是那些借全球化之利而人為對國家主權施與的影響。具體地說,國家主權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的政治經濟實踐中受到的侵蝕主要表現在:
1、能力性侵蝕,即對國家維護主權能力的侵蝕。這表現在主權國家政府在參與國際事務過程中,除少數大國外,大多數國家維護主權的能力都有所削弱,很難有足夠的能力來處處維護自己的權力和利益。即使在本國的市場范圍內,在國家間相互依存程度空前加深的情況下,國家也不太可能絕對保障自己在自然資源和經濟政策等方面的絕對獨立性。至於人權等領域,也很難使自己免受別國的指責和干預,至多隻能把這種指責和干預的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而且,由於聯合國在主權問題上態度取向的微妙變化,小國和弱國要切實維護自己的主權,面臨的因難將更大。
2、意志性侵蝕。經濟全球化在實踐中對國家主權的侵蝕不僅表現在能力方面,或許更為重要的是,它還可能一步步弱化國家維護主權的意志。出於根本利益的考慮,許多國家在許多時候,會主動或被迫的把主權置於第二位的考慮。意志性侵蝕的另一方面,則是強勢國家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別的主權國家,抑或通過能力性侵蝕損害別國維護主權的意志。實際上,在當前除了所有國家都堅持自己的獨立地位,這一最基本的主權構成外,越來越少的國家仍然公開堅持自己的經濟和文化領域的傳統絕對主權。
4、結構性侵蝕。所謂結構性侵蝕是指,由於在國際體系的政治經濟結構中占據有利位置,力量強大的國家的國家利益具有對外擴張性,因而傾向於利用結構的力量奉行擴張性的對外政策,而對於弱小的國家來說,他們在國際上面臨強大國家利用體系結構的力量向他們主權的挑戰,使得他們處於國際體系政治、經濟結構中的劣勢地位。冷戰結束以來,國際體系結構呈現一種美國獨霸的單極結構。美國因其明顯的經濟、政治和軍事實力,在國際力量結構中處於明顯的上風,形成了「一超多強」的金字塔式結構狀態。由於缺乏強有力的制約和抗衡力量,處於金字塔頂端的美國可以肆意侵犯別國主權。處於金字塔第二層的大多數西方強國本身也有著侵犯弱小國家主權的傳統,它們不僅不能構成對美國的結構性制約,還常常與美國結合在一起,使處於金字塔結構低層的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難以有效抵禦對其主權的侵蝕和干涉。
5、進程性侵蝕。所謂體系進程,主要體現為國與國之間的相互交往,及其所形成的國際制度。進程性侵蝕則主要表現為,在全球化進程中,國際制度對國家主權形成的侵蝕。經濟全球化進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推動的。制定全球化「游戲規則」的主要是發達國家。這就使得權力結構中的不平等和等級的繼續存在難以克服,同時也為新的不平等和等級的出現提供了基礎(發達國家在全球體系中具有先發優勢,這種優勢是長期積累而成的)。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發達國家的先發優勢除了體現在物質力量上,更體現為對正在形成的全球規則的主導作用上。
現有的主要國際規則和國際制度,特別是經濟方面的全球性組織,基本上都是在西方國家的主導下形成的,在內容和運作上暗含著對西方國家的傾斜,許多制度安排都未將發展中國家考慮進去。比如在世界貿易組織禁止出口補貼的原則下,對農產品的補貼卻保持了一個例外。這主要是由於美歐等發達國家是農產品主要出口國。在取消數量限制原則下,發達國家對紡織品進口長期實行配額限制,這是因為發展中國家是紡織品的主要出口國。由此可以看出,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主導權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而廣大發展中國家則被排除在世界決策機制之外,發達國家在制定國際規則時,總是在竭盡全力維護自身的主權利益,而使發展中國家處於主權維護的不利地位。
另外,虛機團上產品團購,超級便宜

『伍』 中國如何應對全球化的挑戰

中國應對經濟全球化的策略建議
一、 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參加國際競爭。內
二、容 主動熟悉經濟全球化的規則,加強國家的經濟安全防範。
三、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國際競爭力。
四、 發揮政治、經濟大國的優勢,積極倡導建立全球化的新規則。
五、加大科教的投入,創造知識資源,以確立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根本之策。
總之,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的進步。我國只要能夠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趨利避害,揚長避短,並保持自己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經濟全球化就將有利於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促進現代化戰略目標的早日實現

『陸』 我國在全球化過程中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答:抄經濟全球化對我國襲社會政治穩定的影響,是一種全方位的影響,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具有各自不同的表現方式和特點。一、從經濟方面看,經濟全球化主要通過市場經濟機制,直接、全面和深刻地影響我國的經濟穩定和政治穩定。二、從政治方面看,經濟全球化主要通過政府宏觀控制和對話協商機制來實現各國政治穩定與發展。三、從文化方面看,經濟全球化主要通過國際大眾文化傳播媒介及其滲透整合機制,直接和間接地影響我國公眾的政治思想穩定和民心穩定。四、從社會方面看,經濟全球化帶來的世界交往普遍化和生活方式一體化,也是影響我國社會政治不穩定的方式之一。
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任何國家都迴避不了.我國要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有利條件和機遇;同時又要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風險保持清醒認識,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加強防範工作,增強抵禦和化解能力,切實維護我國經濟安全,更好地發展和壯大自己.我國主張,我國需要世界各國「共贏」的全球化,所有國家都應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柒』 中國如何應對全球化挑戰

一、 中國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國
我國實施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是在國際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的背景下進行的,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大膽吸收國外,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成果,有利於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步伐,增強我國科技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能力。通過大膽的吸收引進,用較短的時間縮小同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所以說中國需要世界。
中國擁有低廉的勞動力、豐富的資源、廣闊的市場和逐步完善的其他設施條件,對跨國公司具有巨大的投資吸引力,中國已成為外國直接投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也是國外技術轉移的重要場所。中國巨大的市場和強勁的經濟發展後勁,是經濟全球化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經濟全球化離開了中國這一大市場,也是不完整的。
二、 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內部調整
Q:看「競爭中求發展」,回答P185問題
(關稅作用:維護和發展本國民族經濟的工具。
中國的農業因為經營分散,規模小,批量小,勞動生產率低。西方國家人均糧食產量90—140噸,中國0.4噸。1995年起,中國糧食價格開始高於國際市場,30%左右。入世後,中國現有的購銷體系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很可能形成國家收購的糧食不能順價銷售,被迫長期囤積,而市面卻充訴著外國的低價糧食,這樣一來,政府的財政資金就越來越多的沉澱在糧倉里,一旦財政無力承受,停止高價收購政策,拋售存糧,糧價將全面暴跌,大批農民將破產。)
所以我們要從現在起,預防這種情況發生,要對農業進行產品和產業結構調整。怎麼調整,我們看看能不能從彩電業的發展得出什麼啟示。
Q:P185面對全球化……啟示?
(引進先進技術和自我創新相結合,同時實施品牌戰略,揚長避短。)
Q:行業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內部結構調整,實現產業的高級化和現代化,通過產業結構的提升來推動國家經濟的發展。)
三、 走出去
Q:「走出世界的海爾」問題
(主動出擊
海爾的成功證明了只有主動出擊,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如果只是被動應戰,就永遠處於落後挨打的地位,最後只能淪為全球化的犧牲品。)
Q:什麼是走出去,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有什麼作用?
四、 遵守規則,運用規則
1、知識產權
商標屬於知識產權,中國以前很多企業都不注重對商標的保護,曾經出現過「中華老字型大小」等知名商標被惡意強注,知名商標在對外合資合作中失去自主權的現象,給國家帶來了重大的無形資產的流失。
1991年,上海家化和美國庄臣父子公司合資成為上海庄臣公司,上海家化是以犧牲「美加凈」「露美」兩個品牌為代價,結果產品銷售量銳減了54%,1995年,不得以重金贖回,當年的銷售收入突破2億元。
2、應對傾銷指控
Q:P187問題
(上述兩個事例從正反雙方說明了我國企業應適應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學習並運用世貿規則,自覺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
從兩個事例我們可以看到,只要中國企業願意與反傾銷指控進行抗爭,就可能在外國的反傾銷調查中獲勝。)
(小結)
中國應對經濟全球化的策略建議
一、 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參加國際競爭。
二、 主動熟悉經濟全球化的規則,加強國家的經濟安全防範。
三、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國際競爭力。
四、 發揮政治、經濟大國的優勢,積極倡導建立全球化的新規則。
五、加大科教的投入,創造知識資源,以確立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根本之策。
總之,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的進步。我國只要能夠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趨利避害,揚長避短,並保持自己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經濟全球化就將有利於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促進現代化戰略目標的早日實現。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