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長株潭農田治理

長株潭農田治理

發布時間: 2021-03-02 20:57:12

Ⅰ 長株潭城市群的產業發展

在實際傳統產業基礎方面,長沙以電子信息、工程機械、食品、生物制葯為主,株洲以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有色冶金、化工原料及陶瓷製造為主,湘潭以黑色冶金、機電與機械製造、化纖紡織、化學原料及精細化工為主,其規模和比重在各自城市基礎工業方面均為主導部分。針對未來的發展方向,長沙提出「重點加快天心生態新城建設,推動一體化進程在地理空間上的實質性進展」、「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製造業和服務業為主體」;株洲推出「東提西拓,合攏三角」和「打造軌道交通設備製造業基地、突出有色深加工、化工、陶瓷產業優勢」;湘潭提出了「東擴西改」和「建設先進製造業中心、現代物流中心、生態休閑中心」。 最早期的概念中,長株潭城市群指的是長沙、株洲、湘潭三市。但是,按照湖南省確定的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這一范圍擴大了很多。區域規劃確定的長株潭城市群,是指『3+5』城市群的規劃范圍。這一范圍包括:長沙、株洲、湘潭三市行政轄區和益陽、婁底、岳陽、常德、衡陽5市的大部分地區,即湖南東部城鎮密集地區。
按照這一區域規劃,長株潭城市群面積為9.6萬平方公里,其中,長株潭三市市域面積為2.8萬平方公里。
為什麼會作這樣的調整呢?據了解,按照國務院批準的《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長株潭城市群區域由規劃范圍和協調規劃范圍組成。其規劃范圍為長沙、株洲、湘潭三市行政轄區以及岳陽的湘陰、汨羅、雲溪區、屈原管理區和益陽赫山區的部分地區,協調規劃范圍為岳陽、益陽、婁底、常德、衡陽的大部分地區。為了保證國務院批準的規定的實施,實現湖南共同富裕,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將范圍擴大了。 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確定城市群核心區面積為8448.14平方公里。
這一核心區,包括長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市區,望城區、瀏陽市、醴陵市、韶山市、湘鄉市、寧鄉縣、長沙縣、株洲縣、湘潭縣、赫山區、雲溪區、湘陰縣、汨羅市、屈原管理區的一部分。
這意味著,岳陽雲溪區、湘陰縣、汨羅市、屈原管理區和益陽赫山區的部分地區,躋身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區。
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將城市群核心區劃分為四大類功能分區:
禁止開發區:包括飲用水水源保護地、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重點公益林地、坡度25度以上的高丘山地、著名風景區、泄洪區、滯洪區、重要濕地、相對集中連片的基本農田保護區等。
限制開發區:包括基本農田保護區以外的各類宜農土地、坡度在15-25度之間的丘陵山地、生態脆弱地區等。
重點開發區:包括長沙黃花、黃興、 榔梨、含浦、坪塘、雷鋒、白箬鋪、夏鐸鋪地區,株洲天元、白井、南洲、黃泥坳地區,湘潭河東、易俗河、九華、楠竹山地區,益陽滄水鋪,岳陽界頭鋪等。
優先開發區:包括三市的建成區及湘潭縣、望城區、株洲縣、長沙縣城現狀建成區。
「一帶五區」:近中期重點建設區域
長株潭城市群近中期建設將從何處著手?王扣柱透露,近中期建設的重點地區為「一帶五區」:即湘江生態經濟帶和大河西、雲龍、昭山、天易、濱湖五大示範區。
湘江生態經濟帶:從長沙月亮島到株洲空洲島,面積128公里。
大河西示範區:以長沙高新、金洲,益陽高新,常德德山等為核心區域的先進製造業走廊,重點發展機械製造、新能源、電子信息,輻射帶動益陽、常德等地區。
雲龍示範區:包括株洲的雲龍和清水塘,雲龍重點發展先進製造業和臨空產業、清水塘依託循環經濟試點發展新型產業。
昭山示範區:自長沙暮雲,至湘潭昭山、易家灣、九華,建設生態宜居新城。
天易示範區:位於株洲天元區和湘潭易俗河之間,重點發展機電製造、加工、環保現代物流等產業。
濱湖示範區:包括岳陽的湘陰、汨羅、望城的部分區域和城陵磯臨港產業新區,建設長株潭產業轉移承接基地、再生能源產業基地、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健康休閑服務基地。
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的期限分為四個,分別是:2008-2010、2011-2015、2015-2020、2020。
王扣柱指出,湖南省將建立三項制度,確保規劃實施。這三項制度是:示範區所有建設項目和用地都必須符合區域規劃、城市群國土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要求;建立省市規劃局長聯席會議機制,8市規劃局接受省建設廳和省長株潭規劃局的雙重業務領導;實行長株潭核心區空間動態管理。
《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條例》修訂完成後,省政府將出台《條例實施細則》,明確區域規劃的權威性和實施剛性。
湖南省將同步組織修編8市城市總體規劃、啟動「3+5」城市群國土利用規劃,爭取3年內完成。目標
1.形成長株潭三市空間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基礎設施完備和共建共享、生態環境共存共生、要素市場一體化、產業發展一體化的高效率、高品質的多中心型城市群地區。
2.形成以長株潭三市城區為增長核、以三市間的快速交通設施(高速公路、快速路、軌道交通)為紐帶的核心區組團,以鐵路和高速公路為發展軸向周邊地區放射的城鎮網路群體。
3.發展成為經濟繁榮、能提高吸納就業能力和有良好的人居環境,污染得到綜合治理、人地關系協調的體現科學發展觀的示範型城市地區。
4.發展成為在華中經濟圈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在國內具有很強競爭力的組群式的特大型城市化地域之一。
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區規劃范圍內2020年人口規模控制在700-750萬人之間。根據高方案指標預測,核心地區國內生產總值(GDP)規劃2010年達到3757億元以上,GDP增長速度達到13%以上;到2020年增長為4542.81億元以上,GDP增長速度為7.8%以上,三次產業比例到2010年為9:50:41,2020年為5:45:50;三次產業具體指標到2010年一產為198.39億元,二產為1102.19億元,三產為903.79億元;到遠期2020年一產為227.14億元,二產為2044.26億元,三產為2271.4億元。
人均GDP規劃到2010年為4萬元人民幣以上,到2020年達到6萬元人民幣以上。
區域城鎮發展的空間組織
保持和加強以京廣鐵路、京廣高鐵、京港澳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復線、南嶽高速公路、107國道及湘江生態經濟帶為主軸線的突出地位,繼續促進這條軸線的集聚和輻射作用,以這條軸線為核心和紐帶促進三市經濟的一體化。
積極打造兩條次軸線(即以319國道、320國道和上瑞高速公路為軸帶),作為次級密集發展軸帶和主軸線的補充,規劃期內較大幅度地推動沿線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促進區域城鎮的協調發展和城鎮等級結構的改善。
同時,以兩條輔軸(即湘鄉—韶山公路和106國道)為紐帶,聯系和輻射廣大的三市市域地區。最終形成以長沙、株洲、湘潭為核心和中心結點的放射狀城鎮布局,以三縱兩橫(即一主兩次兩輔)的「冉字型結構」支撐起整個區域的城鎮發展空間。
區域城鎮發展的等級結構規劃
長株潭地區城鎮將形成省域中心城市組群(屬於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區)-區域中心城市-重點鎮-一般建制鎮四級結構。
1.第一級——省域中心城市組群
即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區,是一個由長、株、潭三市城區和若干緊密關聯的周邊組團構成的多核組團式中心城市,共同承擔省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含長沙縣城區、望城縣城區、湘潭縣城區和株洲縣城區和若干小城鎮)。
2.第二級——區域次中心城市共8個
一是包括韶山城區、瀏陽城區、寧鄉縣城、醴陵城區、湘鄉城區、攸縣縣城,是本地區省域中心城市以外、具有縣和縣級別以上地域范圍意義的區域性次級中心城市,共6個。
二是包括茶陵縣縣城、炎陵縣縣城等縣域中心城市,共2個。
3.第三級——重點城鎮共48個
一是包括具有省級影響的重點城鎮17個。
二是包括具有地級市市域影響的重點城鎮31個。
4.第四級——般建制鎮85個
在現有基礎上通過行政區劃的適當調整,進行撤鄉並鎮合並而成85個一般建制鎮(對三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建制鎮略有調整)。(小標)實施區域城鄉統籌的城鎮化發展戰略目標
2005年區域城鎮化水平約為45%,2010年約為57%,2020年為60%—62%,考慮暫住流動人口因素,高限設定在65—75%。遠景城市化發展水平達到85%左右。
積極推進城鄉統籌,制定城鄉統籌的城鎮化發展戰略,必須貫徹如下原則:
把加快鄉鎮企業二次創業和推進城鎮化結合起來,推進工業化。把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農副產品加工業作為再次創業的突破口,加快發展農村第三產業。將人口流動與城鄉建設相互結合,形成長期持續的經濟增長點。將農村要素流動和農業發展有機結合,繁榮農村經濟。以城鄉一體化為導向,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形成有利於城鄉統籌推進城鎮化的體制和政策環境。(小標)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區的人口和用地規模控制指標
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區的空間結構框架
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區的空間結構框架規劃確定為:「以周邊良好的生態環境為背景,以長株潭北、西南、東南三個功能區為主次核心,三市結合部金三角地區為綠心,突出長株潭北核(長沙)的核心地位,城市中心組團、片區組團和小城鎮發育相對完善,區域基礎設施網路發達,各類空間協調發展,區域整體功能互補契合,生態循環良好的特徵型、網路型的城市化地域,概括為一主兩副環綠心的空間結構」。「一主兩副環綠心」的空間結構包括了三個主中心組團、四個次中心組團以及十九片區組團和25個小城鎮組團。
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區的北核功能區的范圍和控制、引導要求
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區的北核功能區,即長沙城市功能區,主要包括長株潭主中心長沙河東中心城區、長株潭次中心長沙河西新城(已含雷鋒鎮)、長株潭次中心長沙星馬新城、高塘嶺組團(已含望城區高塘嶺街道)、星城組團(已含白沙洲街道)、含埔組團、坪塘組團、丁字組團(已含丁字灣街道)、撈霞組團以及周圍空間緊密聯系、功能互補的三個鄉鎮,即黃興鎮、烏山鎮、黃金園街道。
北核功能區主要輻射的城鎮則還包括周邊區域內呈空間離散分布的與之功能配套協作的13個小城鎮,即干衫鎮、雨敞坪鎮、蓮花鎮、白箬鎮、新康鎮、靖港鎮、喬口鎮、銅官鎮、茶亭鎮、橋驛鎮、北山鎮、安沙鎮、青竹湖鎮。該功能區屬於城市政府主導發展地區,省級政府主責監管,放手發展,由市級政府自主發展;要求全面執行城市建設標准,引領人居環境品質向較高層次提升,起到區域示範作用,並為高新技術產業和高端服務業留足用地。
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區的西南副核功能區的范圍和控制、引導要求
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區的西南副核功能區,即湘潭城市功能區,主要包括長株潭主中心湘潭河東城區(已含雙馬鎮)、長株潭次中心湘潭河西城區(已含雨湖區的長城鄉、先鋒鄉、護潭鄉等)、昭山—易家灣組團、鶴嶺組團、易俗河組團、河口組團以及周圍空間緊密聯系、功能互補的一個行政鄉,即河口鄉。西南核功能區主要輻射的城鎮則還包括周邊區域內呈空間離散分布的與之功能配套協作的2個小城鎮,即梅林橋鎮、姜畲鎮。
西南副核心功能區屬於城市政府主導發展地區,省級政府實行扶持和政策傾斜,由市級政府自主發展;為促進經濟快速協調發展,實現區域統籌發展,對其經濟社會發展項目提供重點政策扶持,並使其在項目、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享有優先權,通過多方努力,提高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城市規劃建設水平。
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區的東南副核功能區的范圍和控制、引導要求
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區的東南副核功能區,即株洲城市功能區,主要包括長株潭主中心株洲河西城區、長株潭次中心株洲河東城區、栗雨組團、石峰組團、田心組團、荷塘組團、楓溪組團、淥口組團以及周圍空間緊密聯系、功能互補的三個小城鎮,即馬家河鎮、群豐鎮、雷打石鎮。西南核功能區主要輻射的城鎮則還包括周邊區域內呈空間離散分布的與之功能配套協作的2個鄉鎮,即南陽橋鄉和白關鎮。
東南副核心功能區屬於省級政府提供發展指引,城市政府主導發展地區,規劃控制要求是控制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預留足夠的用地。進一步提升城市建設水平和檔次,建設優良的人居環境,保護生態環境。
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區的綠心功能區,即三市結合部金三角地區的范圍和控制、引導要求
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區的綠心功能區,主要是指三核之間的交界地帶,三市結合部,包括:城南組團(原暮雲組團)、新暮雲組團(已含暮雲鎮)、九華組團以及白馬鎮、跳馬鎮、雲田鎮、仙庾鎮、龍頭鋪鎮、響水鄉、響塘鄉等鄉鎮區域范圍。
該區域是長株潭城市群的「綠肺」,包含區域綠地和生態保育、休閑度假兩類主要功能。其中區域綠地屬於省級政府對資源環境保護進行監督控制、城市政府建設管理地區,原則上進行低密度生態型建設,對城市總體規劃中劃定的區域綠地、各類國家和省級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等地區,要按照相關法規嚴格保護;生態保育和休閑活動功能區則屬於由省級政府對該地區的發展類型、控制規模和生態環境要求提供發展指引,由城市政府按照指引要求加強管治的地區。
規劃建議省政府在明確綠心范圍和整體功能定位後,進一步委託相關部門編制具體的綠心地區建設控制規劃,以統一指導該地區有序的保護利用和綠化建設。
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區空間結構的演進時序
長株潭城市空間形態的演進應以三市城市現狀用地為基礎,逐步向外擴張,總體呈現出三核同步增長,遠期和遠景逐步向綠心發展。
演進態勢、具體空間結構發展時序如下:
1.2002~2010年以長沙中心城區、湘潭城區、株洲城區為核心,採取局部內涵式的緊湊集中發展,引導有序外延,重點建設三市各自環線、三市間公路外環、潭望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推動湘潭-株洲聯合發展,搞好湘潭和株洲的路網銜接和空間隔離,預留三核中間地帶的發展空間,為未來多種發展模式提供可能性。
2.遠期(2011~2020年)長沙主要向東發展,並加快向南發展;湘潭主要向北發展,兼顧向東;株洲主要向河西發展,搞好與湘潭的路網和綠色空間的銜接,適度向北,考慮與長沙市東部開發區功能和道路上的銜接。營造三核相向發展的演進態勢和空間框架,在三核中間地帶開辟文化娛樂、旅遊度假和生態保護區域,並保留三核中間地帶與三市原中心城區的隔離空間。
3.遠景(2021~2050年)長沙、湘潭、株洲城區形成三核,並繼續相向發展,逐步形成具有良好生態環境為背景的綠心,並在中間鑲嵌若干高品質的新型城市功能區。
長沙:錯位發展的重點是以省會長沙為發展核心和龍頭,分層次、有重點的向株洲和湘潭等周邊地區輻射。將長沙建設成為科技教育研發中心、商務金融中心、區域物流樞紐、服務外包基地、文化娛樂中心和中南地區國際化大都市。要以長沙在湘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業為基礎,加快科技教育和研發發展,打造湖南科技教育和高技術服務的高地。商務金融業要以芙蓉路為主軸,吸引世界優秀金融企業來湘發展,打造中部世界金融中心;銀行業要重點推進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改革重組,加速金融現代化,提高金融效率,拓寬金融服務領域,增加服務品種;證券業重點發展企業改制輔導、股權分置改革、上市保薦、私募及並購重組、風險投資等投資業務;保險業重點開發新產品和發展各類公司、機構。物流業重點建設好長沙金霞、長沙空港物流區;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統建設、多式聯運、轉運設施建設及物流高新技術建設;以空港快速發展為基礎,以黃花機場為節點,發展高時效、高附加值貨物的多式聯運業務及其設施建設。服務外包業要培育具有湖南特色和國際競爭力的品牌,壯大長沙服務外包集聚區,把長沙建成中部地區最大的承接服務外包的基地城市,躋身全國服務外包十強示範城市;重點扶持加快長沙高新區服務外包示範區、青竹湖服務外包示範區等服務外包示範企業,形成一批服務外包龍頭企業。
株洲:要以老工業基地和交通樞紐為依託,重點發展交通運輸、物流配送、研發設計、職業教育、節能環保、信息咨詢、服飾商貿等生產性服務業。依託鐵路交通優勢,構築便捷、互補的物流網路,重點建設石峰物流園、蘆淞商貿物流中心、株洲神農醫葯食品物流中心等;與長沙、湘潭、衡陽、郴州聯手,打造旅遊精品線路,早日實現旅遊資源、產品和市場的一體化;加快職教大學城建設,要將其打造成全國聞名的職業教育基地;加快建設以株洲大橋兩端長江路和建設中路為主的中央商務區,將其建成國際性或全國性軌道交通、服飾、中華文化等論壇定期或不定期的舉辦地;興建服飾批發倉儲物流中心,發展零售多業態。
湘潭:要以老工業基地為依託,重點發展與製造業相關的物流配送、科技研發、信息咨詢、電子商務、金融、會展、專業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結合湘潭的實際,要重點建設九華創新創業服務平台,積極培育園區科技創新服務體系,開發建設物聯網項目及服務應用平台。

Ⅱ 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治理深翻耕服務是哪些

重金屬污染抄耕地修復治理深翻耕服務,主要項目措施包括:
1、推廣鎘低積累水稻品種;
2、優化水分管理、土壤深翻耕;
3、施用生石灰和有機肥、種植綠肥、噴施葉面阻控劑以及增施土壤調理劑等。
【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治理深翻耕服務】2014年國家啟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綜合治理工作,並先期在湖南省長株潭地區開展試點。
財政部、農業部兩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此舉旨在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和污染修復治理,實現重金屬污染耕地的稻米達標生產,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具有重大意義。中央財政已安排專項資金對湖南省試點地區給予補助,支持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讓農民種上安全糧,讓消費者吃上放心糧,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新戰略的實施。
【背景】2013年,媒體披露湖南省稻米鎘超標事件以後,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國務院高度重視,召開專題會議進行了深入研究,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工作措施,並要求國務院有關部門會同湖南省抓緊制定落實方案。農業部組織有關專家進行了認真研究,提出了開展綜合治理的總體思路和技術路線。

Ⅲ 稻田休耕期為三年那第三年可以種地嗎

休耕期三年就是第四年開始耕種!

Ⅳ 「兩型社會」建設與土地管理改革創新

湖南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顏學毛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黨中央、國務院立足我國國情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在建設「兩型社會」實踐中,如何推進土地管理改革創新,建立保障和促進科學發展的土地管理新機制,是國土資源部門面前的新課題。我結合湖南推進長株潭城市群土地管理綜合配套改革的情況談一談。

一、「兩型社會」建設對土地利用提出了新要求

從土地利用的角度講,建設「兩型社會」,就是嚴格保護耕地,統籌和優化各業用地與布局,提升集約節約用地水平,保障和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其基本要求體現在:

(一)耕地保護目標要落實

解決我國13億多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必須保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耕地。湖南是糧食主產區和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耕地保護任務十分艱巨。湖南省現有耕地面積378.89萬公頃,排全國第19位;人均耕地只有0.85畝,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1.5%,排全國第25位,有9個市(州)、56個縣(市、區)人均耕地低於聯合國糧食組織確定的最低警戒線。隨著湖南經濟社會發展,一批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的興建,耕地保護壓力日增。能否貫徹落實好中央精神,在嚴守耕地底線的基礎上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既是衡量國土資源部門管理能力與水平的重要標准,也是建設「兩型社會」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內容。為此,必須按照「兩型社會」的要求,大膽改革創新,進一步創新耕地保護機制,在嚴格控制建設佔用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嚴格落實「占補平衡」制度的同時,完善耕地保護指標體系、考核評價體系,建立政府與農民共同責任體系與機制,確保耕地保護戰略目標的實現。

(二)合理用地需求要保障

發展是硬道理,科學發展的第一要義是發展,解決經濟社會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要靠發展。保護、管理土地資源的目的不是為了保護而保護、管理而管理,最終還是為了更合理利用,保障科學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用地保障,是土地管理工作永恆的主題,也是國土資源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湖南處於工業化和城鎮化中期,其水平均低於全國平均值。同時,湖南又是中央確定的中部崛起戰略核心,她的發展對土地需求十分強勁。在推進和提升湖南省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保障與保護的矛盾更加顯得突出和要較好地解決這一矛盾,我們必須按照「兩型社會」的要求,努力找準保護資源和保障發展的結合點,通過土地管理制度綜合配套改革,大膽創新,破解統籌各業用地、統籌城鄉難題,以保護促發展,以發展促保護。

(三)節約集約利用水平要提高

過去我們的用地觀念主要著眼於新佔地,對增量控制不嚴,對存量挖潛不夠,導致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較為低下。據統計,我國城市土地40%以上低效利用,5%處於閑置狀態。而湖南的土地利用效率情況還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007年我們開展了一項調查,統計分析全省城市容積率平均不到0.3,40%的土地處於低效利用狀態,77個開發園區地均投資和地均GDP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0%。如何圍繞促進「兩型」社會建設,著力轉變土地利用方式,切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進一步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建立健全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長效機制,已成為當前土地管理改革創新的重中之重。

(四)農民合法土地權益要維護

土地是民生之本,土地問題是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建設「兩型社會」的目的是為了實現科學發展,而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最終是為了人民群眾。在「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過程中,任何土地制度方面的改革創新,都不能損害、侵害農民合法的土地權益,要以維護農民的生存權、發展權為前提。無論是土地徵收制度改革,還是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統一城鄉土地市場,都必須把發展好、維護好、實現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突出的位置,堅持改革進程共同參與,改革成果一齊分享。

二、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土地管理改革創新設想

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獲得國家批准,是湖南實現科學跨越、富民強省,促進中部崛起的重大歷史機遇,也為推進土地管理改革創新提供了一個寬廣的平台。在國土資源部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下,我們以「兩型社會」建設為契機,借鑒其他試點區域的先進經驗和做法,立足湖南和長株潭城市群實際,大膽創新,積極探索構建保障和促進科學發展的土地管理新機制。

(一)長株潭城市群基本情況

長株潭城市群地處湖南中北部、湘江下游、京廣鐵路和京珠高速公路沿線,是一個以長株潭為中心,1個半小時通勤為半徑的區域范圍,包括長沙、株洲、湘潭和岳陽、常德、益陽、婁底、衡陽等8個城市。該城市群的核心區是長株潭3市,呈品字形分布,兩兩相距不到40km,處於我國貫穿東西、連接南北的「大十字」區域。3市土地總面積280.96萬公頃,其中農用地236.4萬公頃(耕地62.33萬公頃),占總面積的84.16%;建設用地29.58萬公頃,占總面積的10.53%;未利用地14.98萬公頃,占總面積的5.31%。該城市群匯集了4個國家級開發區為代表的18個開發區,工業、交通發達,經濟總量達到了全省的38%,城市化率達到51%,年用地量為全省的40%左右,是湖南經濟發展水平最高、要素集聚能力最強、最具發展潛力的區域。

近年來,我們認真落實中央加強土地調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嚴格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大力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加強土地執法監察,長株潭地區土地管理秩序總體比較規范,已連續8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土地利用效率大幅提高,長沙市新河三角洲節約用地模式在全國得到推廣。但土地管理和利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十五」期間以來,長株潭3市建設用地年均增加30km2。隨著綜合改革試驗的推進,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加快,用地需求將保持強勁增長。二是土地利用效率相對較低。土地產出水平最好的長沙高新區、株洲高新區的土地產出也僅有5億~8.5億元/km2,低於發達地區工業園區的地均產出水平。三是土地生態環境退化。四是耕地後備資源不足。長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率遠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土地後備資源匱乏,耕地「占補平衡」的壓力日漸增大。破解長株潭城市群發展的用地難題,必須推進土地管理改革,努力構建嚴格保護耕地和節約集約用地的體制機制,提高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能力。

(二)「兩型社會」建設土地管理試驗改革的初步構想

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土地管理配套改革的總體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以嚴格保護耕地和節約集約用地為主題,正確處理保護資源與保障發展的關系,轉變土地利用觀念,創新土地管理模式,探索建立保障科學發展的土地管理與利用新體制、新機制,基本形成區域一體的土地市場體系和比較完善的土地利用監管體系,走出一條耕地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發展用地得到有效保障、土地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路子,實現土地開發利用與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

1.創新規劃計劃管理模式,優化土地利用布局和結構

一是開展編制實施國土規劃試點。在第二次土地調查的基礎上,按照優化國土開發格局、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總體要求,編制長株潭城市群國土規劃,明確未來一段時期該地區的空間發展戰略,統籌安排產業發展、功能分區、重大基礎設施布局、城鄉建設、土地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二是完善土地利用規劃體系。打破行政區劃,組織編制長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專項規劃,納入全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全省范圍內統籌考慮該地區的耕地保有量、建設用地總規模等控制指標,統籌協調長株潭城市群不同行政區和功能區的用地安排,統籌安排土地利用的規模、結構和時序。三是實施土地利用分區管制制度。根據不同區域的土地資源稟賦、自然生態、環境容量、人口狀況、開發利用狀況和區域發展分工等因素,科學確定城鄉建設用地、耕地和基本農田、生態用地的空間范圍,明確界定各區域地塊的主體功能,實施差異化的土地利用政策,落實嚴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四是完善規劃實施機制。試行土地規劃許可制度和規劃實施中期評估制度,建立與「兩型」社會建設發展相適應的規劃修改工作機制。五是改革土地利用計劃管理方式。長株潭地區土地利用計劃由國家單獨下達,省人民政府統籌安排使用,確保區域規劃的實施。

2.創新耕地保護制度,嚴守耕地保護底線

一是完善耕地保護責任制度。健全省、市、縣、鄉四級耕地保護目標體系和責任體系,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度,完善考核指標體系和考核辦法,把耕地保護責任目標履行情況作為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二是實行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有償調劑制度。堅持全省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原則,建立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有償調劑制度,對部分地區確實無法實現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責任目標時,可以在全省范圍內實施補充或補劃,對補充、補劃地區給予經濟補償。三是建立耕地保護激勵機制。從耕地佔用稅、耕地開墾費、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農業土地開發資金中劃出一定比例,建立耕地保護基金,主要用於土地開發整理、基本農田保護和建設、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及對承包農戶的直接補貼,調動耕地承包人保護耕地的積極性。四是完善耕地開發整理復墾制度。編制實施土地開發整理規劃,以土地開發整理為平台,按照新農村建設的要求,整合涉農資金,統籌實施耕地整理和農村建設用地整理,推進田、水、路、林、村的綜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實現耕地保護數量、質量相統一。完善土地開發整理投入機制,通過對補充耕地的社會組織、個人採取補助、獎勵等辦法,引導社會組織和個人投資土地開發整理,探索建立財政投入與社會投入有機結合的多元投入機制。

3.改革征地用地制度,切實增強土地調控能力

一是改革用地審批方式。長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中心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內的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在國家下達的計劃內,由省人民政府分批次審批,報國土資源部備案。二是健全土地儲備制度。長株潭土地利用專項規劃確定為建設用地范圍內的集體土地,可以按照「先徵收後轉用」的原則,先行予以徵收,納入政府土地儲備,再按照建設時序和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適時實施農用地轉用。從土地出讓總價款中提取一定比例,建立國有土地收益基金,專項用於土地儲備。通過採取土地使用權抵押、土地收益質押貸款等方式,擴大土地儲備融資渠道。三是實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探索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的實施機制和管理制度。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途分區基礎上,對部分利用不合理、不充分和廢棄閑置的農村建設用地和城鎮規劃「圈外」工礦廢棄地進行整理,在質量相當的前提下,將整理新增的農用地、耕地面積等量核定為建設佔用的農用地、耕地指標,直接置換用於農村居民點和城鎮建設。四是創新征地補償安置制度。長株潭城市群的征地補償實行統一的征地區片綜合地價。探索建立征地協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按照土地補償費用於被征地農民的原則,制定和完善征地補償費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分配管理使用辦法。堅持「先安置後拆遷」的原則,採取公寓式安置、集體建設用地土地使用權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妥善安置被征地農民。調整土地收益分配,從土地收益中建立被征地農民保障基金,用於補貼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支出,建立完善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體系。

4.建立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制度,促進集體建設用地優化配置與高效利用

一是嚴格控制流轉范圍。城市規劃區范圍外的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可以依法流轉。除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用地以及農村村民依法批準的宅基地以外,集體建設用地實行有償使用。興辦各類工商企業,包括國有、集體、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股份制企業,聯營企業等,可以採取出讓、出租、入股、聯營等方式有償取得集體建設用地,但應符合國家有關產業政策,並不得用於商品住宅開發和城鎮居民建住宅。以有償方式取得的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採取轉讓、出租、抵押等形式進行處置。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已依法取得的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需要轉移的,必須在依法徵收後,按照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的相關規定辦理。二是規范流轉程序。實行集體建設用地交易許可制度。集體建設用地有償使用,應當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村民會議或者村民小組會議2/3以上成員,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並經縣級以上國土資源部門審查批准。在同等條件下,集體建設用地應當優先確定給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使用。集體建設用地用於工業、商業、旅遊、娛樂等經營性項目的,應當參照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公開交易的程序和辦法,在土地交易場所通過公開招標、拍賣、掛牌等方式,確定土地使用者,簽訂書面的集體建設用地有償使用合同。三是規范收益分配管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取得的集體建設用地流轉收益,納入農村集體財產統一管理,專項用於集體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村民社會保障支出和本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生產。土地收益的收取和使用情況向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公開,接受監督。

5.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推進節約集約用地

一是加大市場配置資源力度。在完善長株潭3市土地有形市場的基礎上,建立長株潭地區統一的土地市場信息發布體系。在不改變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主體、不改變出讓方案審批許可權、不改變出讓金收取渠道的前提下,統一發布土地市場信息,統一市場交易規則,統一市場監管。逐步將城鎮國有土地出讓和轉讓、城鎮劃撥土地入市、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納入城鄉一體的土地有形市場,強化對城鄉土地市場的統一監管,規范土地市場秩序。嚴格執行經營性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拍掛」出讓制度,試行經營性基礎設施用地有償使用,逐步縮小劃撥供地范圍。二是建立統一的地價體系。結合長株潭三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土地開發利用狀況,統一確定各地的基準地價、工業用地最低價、協議出讓最低價,形成有梯度的地價體系,做到三市地價相互銜接。根據土地利用效率實施差別化的土地稅費政策,利用地價杠桿促進土地資源優化配置。三是探索節約集約用地發展模式。完善項目用地定額指標體系,嚴格項目用地准入條件。在園區開發、新區建設、舊城改造、拆遷安置等方面開展節約集約用地模式試點,試點區域實行統一規劃,並在用地計劃指標、稅費征繳方面予以支持。四是完善節約集約用地考核評價制度。實行城鎮建設用地和開發園區節約集約用地考核評價制度,制定考核辦法,完善考核指標,嚴格組織考核,考核評價結果與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掛鉤,作為幹部政績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

6.完善土地利用監管機制,提高土地管理水平

一是健全土地利用動態監測體系。充分運用現代遙感、信息等技術,及時全面准確掌握每塊土地的類別、權屬、面積、分布和利用狀況,完善各類土地利用資料庫,實現土地資源變化信息的快速更新,對各地土地供應、開發、利用、閑置等情況進行適時監測,定期公布監測結果,並作為下一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安排的依據。二是加強建設用地批後監管。建立宗地供地備案審查制度、土地利用合同管理制度、建設項目用地跟蹤檢查和竣工用地復核制度,加強對批供管用各環節的管理,促進依法管地依法用地。三要完善執法監察機制。按照「防範在前、發現及時、制止有效、查處到位」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審批與監管並重、預防與查處有機結合的工作機制,加強動態巡查和衛片執法檢查,健全部門協作和聯合辦案機制,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

7.理順土地管理體制,統籌協調推進改革工作

一是建立長株潭土地管理專門工作機構。在省國土資源廳設立副廳級的長株潭試驗區土地管理局,作為省國土資源廳的派出機構,負責起草長株潭地區土地管理政策,組織編制實施長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專項規劃,統籌協調長株潭三市土地利用工作。二是強化國土整治管理體制。按照「耕地保護優先」的原則,進一步明確土地開發整理與農田水利建設、村莊整治的關系,調整充實各地國土整治機構,理順與農業、水利等部門的關系,建立國土整治統一管理體制和集中投入機制。建立健全省級國土整治機構,強化管理職能,負責組織編制和實施全省國土整治規劃,承擔耕地、基本農田跨區域統籌和異地補充補劃等工作。三是完善土地儲備機構。進一步健全土地儲備機構,落實工作職能,科學編制和實施土地儲備計劃,增強土地儲備對土地市場的調控能力。

Ⅳ 農業農村部將以何處為試點重點整縣推進秸稈綜合利用

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關於深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提出要加快構建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扎實推進農業綠色發展重大行動、切實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保護,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秸稈綜合利用,以東北、華北地區為重點,整縣推進秸稈綜合利用試點。

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根據資源環境承載力,優化畜禽養殖區域布局,推進畜牧大縣整縣實現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支持規模養殖場和第三方建設糞污處理利用設施,集成推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推動形成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可持續運行機制。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優化水產養殖空間布局,依法加強養殖水域灘塗統一規劃,劃定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和養殖區。

推進秸稈綜合利用,以東北、華北地區為重點,整縣推進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積極開展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打造深翻還田、打捆直燃供暖、秸稈青黃貯和顆粒飼料喂養等典型示範樣板。

加強污染源頭治理,會同有關部門開展涉重金屬企業排查,嚴格執行環境標准,控制重金屬污染物進入農田,同時加強灌溉水質管理,嚴禁工業和城市污水直接灌溉農田。

開展耕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實施風險區加密調查、農產品協同監測,進一步摸清耕地土壤污染狀況,明確耕地土壤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在耕地土壤污染詳查和監測基礎上,將耕地環境質量劃分為優先保護、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三個類別,實施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分類管理。

以南方酸性土水稻產區為重點,分區域、分作物品種建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試點,合理利用中輕度污染耕地土壤生產功能,大面積推廣低積累品種替代、水肥調控、土壤調理等安全利用措施,推進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嚴格管控重度污染耕地,劃定農產品禁止生產區,實施種植結構調整或退耕還林還草。擴大污染耕地輪作休耕試點,繼續實施湖南長株潭地區重金屬污染耕地治理試點。

Ⅵ 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形勢

重要經濟區往往也是重要的糧食種植區,農業經濟較為發達。土地墾殖率是耕地佔土地總面積的比例,反映了一個地區土地用於農業墾殖的情況。從圖7–8和圖7–9可以看出,多數重要經濟區土地墾殖率大於全國平均水平,江蘇沿海地區、中原經濟區、黃河三角洲、山東半島、河北沿海地區等5個重要經濟區土地墾殖率在40%左右,說明農業開發利用是這些經濟區最重要的土地利用方式,農業開發在本地地質環境變化中起著重要作用。

2000~2012年,重要經濟區土地利用方式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有14個重要經濟區耕地面積呈不斷減少的態勢(表7–7)。北京耕地面積從30.1×104hm2減少到23.2×104hm2,年均減少2.1%;長株潭城市群耕地面積從263.8×104hm2減少到55.0×104hm2,年均減少1.2%;成渝經濟區耕地面積從604.1×104hm2減少到536.1×104hm2,年均減少1.0%。珠江—西江經濟帶、北部灣經濟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圖們江區域(長吉圖)、山東半島等9個重要經濟區耕地面積呈增加態勢,但在耕地增加的同時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積不斷減少。例如,黃河三角洲沼澤濕地面積從2000年的304.7km2減少到了2009年的98.5km2[4],山東半島海岸帶草地面積從2000年的7358.6km2減少到了2005年的6780.4km2,北部灣經濟區林地面積從2000年的81.5×104hm2減少到了2010年的79.3×104hm2[5]。與此同時,各重要經濟區城市建成區面積逐年增長(圖7–10)。重要經濟區城市建成區面積從1.53×104km2增長到3.26×104km2,年均增長6.5%,從佔全國城市建成區面積的68.3%增長到71.4%。尤以東部沿海重要經濟區增加最快,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建成區從915km2增加到3013km2,年均增長10.4%;山東半島城市建成區從686km2增長到2021km2,年均增長9.4%;北京城市建成區從490km2增長到1261km2,年均增長8.2%。重要經濟區土地利用方式的變化表明,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快速推進,城市建設佔用了越來越多的耕地,而為了保障糧食生產,大量的草地、林地、濕地和未利用地轉化為了耕地,影響重要經濟區地質環境變化的驅動力發生了顯著變化。

圖7-8 2012年重要經濟區土地墾殖率分布圖

圖7-9 2012年重要經濟區土地墾殖率比較

圖7-10 2000~2012年重要經濟區城市建成區面積年均增長情況

表7-7 重要經濟區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情況

Ⅶ 山東省2018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縣(市、區)名單公示

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關於深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提出要加快構建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扎實推進農業綠色發展重大行動、切實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保護,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秸稈綜合利用,以東北、華北地區為重點,整縣推進秸稈綜合利用試點。 「意見」提出,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構建農業綠色發展制度體系。落實農業功能區制度,建立農業生產力布局、耕地輪作休耕、節約高效的農業用水等制度,建立農業產業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因地制宜制定禁止和限制發展產業目錄。推動建立工業和城鎮污染向農業轉移防控機制,構建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制度體系,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推進農業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突出短板。 推進化肥減量增效,實施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支持果菜茶優勢產區、核心產區、知名品牌生產基地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示範,引導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採取多種方式積造施用有機肥,集成推廣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模式,加快實現化肥使用量負增長。推進農葯減量增效,加大綠色防控力度,加強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示範基地和果菜茶全程綠色防控示範基地建設,推動綠色防控替代化學防治,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扶持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集成推廣全程農葯減量控害模式,穩定實現農葯使用量負增長。 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根據資源環境承載力,優化畜禽養殖區域布局,推進畜牧大縣整縣實現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支持規模養殖場和第三方建設糞污處理利用設施,集成推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推動形成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可持續運行機制。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優化水產養殖空間布局,依法加強養殖水域灘塗統一規劃,劃定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和養殖區。推進秸稈綜合利用,以東北、華北地區為重點,整縣推進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積極開展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打造深翻還田、打捆直燃供暖、秸稈青黃貯和顆粒飼料喂養等典型示範樣板。加強污染源頭治理,會同有關部門開展涉重金屬企業排查,嚴格執行環境標准,控制重金屬污染物進入農田,同時加強灌溉水質管理,嚴禁工業和城市污水直接灌溉農田。開展耕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實施風險區加密調查、農產品協同監測,進一步摸清耕地土壤污染狀況,明確耕地土壤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在耕地土壤污染詳查和監測基礎上,將耕地環境質量劃分為優先保護、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三個類別,實施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分類管理。以南方酸性土水稻產區為重點,分區域、分作物品種建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試點,合理利用中輕度污染耕地土壤生產功能,大面積推廣低積累品種替代、水肥調控、土壤調理等安全利用措施,推進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嚴格管控重度污染耕地,劃定農產品禁止生產區,實施種植結構調整或退耕還林還草。擴大污染耕地輪作休耕試點,繼續實施湖南長株潭地區重金屬污染耕地治理試點。

Ⅷ 湘潭市對口援助新疆吐魯番市.結合圖,完成下列問題.(1)比較長株潭、吐魯番兩市的地理差異.

(1)新疆深居亞歐大陸腹地,高山環繞,海洋水汽不易到達,乾旱少雨,氣溫的年較差和日較差都很大,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新疆絕大部分河流為內流河,河流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補給,河流稀少,水量小.湘潭市位於秦嶺、淮河以南的東部季風區,是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河流多、水量大、汛期長.
(2)吐魯番市境內的①蘭新線是貫穿新疆東西的鐵路大動脈.
(3)新疆太陽輻射強烈,太陽能資源在全國名列前茅.由於日照時數多,晝夜溫差大,有利於長絨棉、甜菜、小麥等農作物的生長,杏、桃、梨、葡萄、哈密瓜等水果蜚聲中外.
(4)新疆乾旱區面積廣大,沙漠、戈壁等難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較大,生態環境脆弱.隨著經濟開發力度的加大,新疆一部分地區的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劇、河流和湖泊乾涸、耕地和草場退化、自然災害頻發等方面.在西部大開發的進程中,新疆採取休耕、輪牧、治理水土流失等一系列得力措施,改善自然環境,建設生態文明,促進了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故答案為:(1)

項目 湘潭市 吐魯番市
河流 河流多、水量大 河流少、水量小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2)蘭新;(3)晝夜溫差大;(4)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劇;採取休耕、輪牧、治理水土流失等一系列得力措施,改善自然環境,建設生態文明,促進了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Ⅸ 長株潭一體化進展如何

今年以來,按照省委9次黨代會提出的「推進長株潭經濟一體化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的要求及年初長株潭領導小組會議的精神,長株潭經濟一體化各項工作啟動早、力度大,各方面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1、經濟建設邁出新步伐。一是從指標看, 1-6月長株潭三市實現GDP1538.5億元,增長15.4%,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其中長沙、株洲、湘潭分別增長16.1%、14.2%、14.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59.1億元,增長27.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1.2億元,增長18.5%,同比提高2.9個百分點;實際利用外資10.5億美元,增長37.8%,佔全省66.3%;進出口29.8億美元,增長43.1%,佔全省63.9%;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7.8億元,增長24.9%,佔全省38.5%。二是從重點工程看,長株潭城際軌道交通項目與鐵道部簽訂合作協議,《長沙市城市軌道項目建設規劃》已報國家審批,長沙綜合樞紐工作前期准備加快推進。世行項目已完成投資9.36億元,占總投資的30%。總投資100億元的長沙電廠年底將實現雙投。三市安排了28個年投資額在1億元以上的產業項目,年投資額達到86.6億元。株冶集團循環經濟改造升級項目已經啟動,湘電風能與大唐電力簽訂了2億元的合同,三市一批汽車關鍵零部件、軌道交通、生物醫葯、新材料等高技術項目被列入國家《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07年本)》。 2、面上工作取得新進展。一是長株潭及衡陽4市被納入國家老工業基地,享受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政策延伸,為長株潭發展帶來新契機。二是1月25日,周強省長主持召開了一體化領導小組會議,部署了一體化各項工作。會後下發了《會議紀要》、《長株潭經濟一體化重點工作職責分工》、周強等省領導的講話。三是圍繞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群,正在積極申報國家綜合改革試驗區。四是《2007年長株潭經濟一體化重點工作職責分工》以湘政辦函[2007]61號文件下發。 3、專項工作有了新突破。一是1月26日,醞釀多年的三市一體化公交共6條線路正式開通,周強省長、肖捷常務副省長出席開通儀式。二是規劃立法有重大進展。3月27日,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聽取了省政府關於《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有關情況的報告,對規劃及規劃立法給予了高度評價。省人大正式將《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條例》納入今年的立法議程,初定三季度正式出台。三是對通信同城作了進一步協調。按照肖省長指示,1月,李妙和副秘書長和省發改委歐陽彪副主任與通信管理局等進行了協調,形成了市場運作、鼓勵競爭、分步實施、逐步到位的原則,誰率先做、政府就支持誰,經報請肖省長同意後,已交由省通信管理局繼續負責抓緊推進。四是下達2007年環境同治考核目標和辦法,對三市政府領導提出了指標和項目的考核要求。 4、經濟一體化呈現新亮點。產業方面,湘電將與株洲時代、長沙三一重工合作組建湖南混合電動車產業基地,這不但促進了長株潭新型能源汽車製造產業發展,也將為長株潭產業整合創造一種新模式。省政府與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以組建長沙飛機起落架工程中心為核心,建設長沙航空工業園區,以株洲為中心,依託中航二集團在株洲和長沙的相關企業建立先進的中小航空發動機研發與製造基地,建設國內外知名的綜合航空產業園。區域方面,三市相向地區、湘江兩岸、長沙城北成為開發熱點。一是三市相向地區,我辦根據省領導指示,對新區建設開展了研究。上海實業集團等國內外大企業瞄準相向地區;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有意在該地區建設湖湘文化產業基地。二是湘江兩岸,隨著環境同治的實施,湘江水質將加快好轉,長沙火車南站搬遷、株洲清水塘、長沙坪塘污染企業治理等,大大優化湘江兩岸環境,從而成為投資熱點,長沙以「一洲兩岸」為代表的「十大標志性城建工程」全面啟動,城建重點項目103個,年計劃投資134億元,株洲也將投入50億元建設沿江防洪景觀道路等44項城區重點工程,其旅遊、休閑、高檔居住功能更加凸現,湖南萊茵河的美景呼之欲出。三是長沙城北,隨著金霞開發區、霞凝港、長沙金霞保稅物流中心的整合,這一區域的產業功能得到強化,物流業正在顯著帶動工業、服務業的發展。社會活動方面,各界對一體化的熱情高漲,紛紛組織了豐富的活動。三市宣傳部組織長株潭采風活動,三市人事局組織三市人才交流會,瀟湘晨報組織「和湖南一起奔跑——長株潭聯城越野挑戰賽」,三市專利局開展同創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活動。多點發力的格局正在形成。 上半年,長株潭經濟一體化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土地難控制。三市按照各自規劃發展,缺乏統籌協調。特別是核心地區小城鎮建設,處於無序狀態,土地使用粗放,對長株潭今後的發展埋下重大隱患。二是專項難推動。通信同費工作在具體推進層面步履艱難,沿江防洪景觀道路建設株洲、湘潭段,進展較慢,達不到預期目標。公交一體化後續工作面臨一定困難。三是工作難協調。由於體制機制的原因,省、市長株潭辦履行協調職能比較困難,要對三市統籌發展有所作為,尚存較大差距。 二、下階段重點工作 下一步,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抓體制創新。爭取國家批准設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編制總體改革方案和行動計劃,適時開展系列宣傳活動。在株洲召開三市黨政領導聯席會議,努力形成黨政領導聯席會議、三市長株潭辦、專題組三個層次協調有序的架構。 2、抓規劃管理。積極爭取人大盡早出台《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條例》,著手研究提出《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湘江生態經濟帶規劃》具體實施辦法。 3、抓政策支持。結合長株潭國家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抓緊起草我省支持長株潭經濟一體化的政策意見,年內出台。 4、抓目標考核。按照年度重點工作職責分工,督促三市、部門完成年初確定的52項重點工作。同時,落實《環境同治規劃》和產業發展環境准入和退出政策,抓好年度考核。 5、抓網站建設。按照領導小組會議的部署,建設長株潭經濟一體化統一對外的門戶網站。 6、抓重大問題研究。圍繞長株潭城市群建設的重大問題加強研究,為領導決策提出參考意見。啟動「3+5」課題研究和規劃編制工作。

Ⅹ 應對土地資源危機的措施

1、國家實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依照新《土地管理法》, 下列耕地應當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列入基本農田保護區,嚴格管理:(一)經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或者省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確定的糧、棉、油生產基地內的耕地;(二)有良好的水利與水利保護設施的耕地,正在實施改造計劃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產田;(三)疏菜生產基地;(四)農業科研、教學試驗田;(五)國務院規定劃入基本農田保護區的其它耕地。國家對劃入基本農田保護區的耕地實行特殊保護,基本農田及其以外耕地超過35公頃的,因公共設施建設需要徵用,也必須由國務院批准禁止佔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採石和取土等;禁止佔用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

2、禁止閑置、荒蕪耕地,提高土地利用質量。 已辦理土地審批手續的非農業建設佔用耕地,一年內不用而又可以耕種收獲的,應當由原耕種該幅耕地的集體或者個人恢復耕種,也可以由用地單位組織耕種;一年以上未動工建設的,應繳納土地閑置費;連續兩年未使用的,經原批准機關批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無償收回用地單位的土地使用權,並交由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恢復耕種。承包經營耕地的單位或個人連續兩年棄耕拋荒的,原發包單位應當終止承包合同,收回發包的耕地。

3、國家實行佔用耕地補償制度。非農業建設經批准佔用耕地的,按照「佔多少,墾多少」的原則,由佔用耕地的單位或個人負責開懇與所佔耕地的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沒有條件開懇或開墾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應當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繳納耕地開懇費,專款用於開懇新的耕地。因此,現金補償不得以現金替代應開懇的耕地,藉以穩定耕地的保有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土地年度利用計劃,採取措施,確保本行政區域內耕地總量不減少;耕地總量減少的,由國務院責令其在規定期限內組織開懇與所減少耕地的數量與質量相當的耕地。

4、加強未用地管理,防止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國土地資源保護所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水土流失不僅直接減少現有的土壤面積,而且還能使土地地質退化,土地生產能力衰退。因此,新《土地管理法》在對耕地特殊保護的同時,對未利用地的開發也作了相應的規范。從總體上看,國家鼓勵單位或個人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開發未利用土地;開發未利用的土地如果適宜農用地的,應當優先開發成農用地。但是,開懇利用地必須經過科學論證和評估,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可開懇耕地,禁止圍湖造田和侵佔江潭灘地。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破壞生態環境開懇,圍墾的土地,要有計劃、有步聚地退耕還林、還湖、還牧。

實行土地用途管制是我國土地資源管理的新舉措。新《土地管理法》第4條規定:「國家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這是根據我國人口多,耕地少,土地資源承載能力已接近極限的基本國情而確立的法律原則。我國過去土地管理法雖然也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必須貫徹執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針,但因具體措施不力,保護手段落後,亂占濫用土地,掠奪式使用耕地的現象仍在繼續蔓延,土地資源衰退現象十分嚴重。

新《土地管理法》將土地按用途劃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並明確界定其法律概念。根據新《土地管理法》規定,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劃分土地利用區,明確土地用途;鄉鎮人民政府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根據土地使用條件,確定每一塊土地的用途,並予以公告。國家對土地用途實行建設用地總量和耕地保有量控制指標管制,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使用土地的單位或個人必須嚴格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土地用途使用土地;未經批准,不得改變土地總體規劃確定的土地用途。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