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治理對策

治理對策

發布時間: 2021-03-02 20:10:45

1. 簡述通貨膨脹的成因及其治理對策

成因:
1)需求拉上(需求拉上型通脹):總需求的增長速度超出了內經濟潛在生產能力而形
成的容通脹。
2)成本推動(成本推動型通脹):帶來成本推動型通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總供給
沖擊。
3)經濟結構的特點引起(結構性通脹):這里會存在一個「看齊」問題,往往那些
效率低,逐漸衰弱的部門在工資水平,產品價格上要求像那些效率高,迅速發展
的部門看齊,進行攀比,這種缺乏相應生產成果基礎的價格與工資的上漲如果在
越來越多的部門行業中蔓延開來,將導致結構型通脹。
4)國際經濟傳導(輸入型通脹):會導致所謂的輸入型通脹,也就是我們說的北歐
模型。主要是指國外的通脹通過國際經濟傳導引起本國總體價格水平上漲。

治理方法:
1)財政政策
遏制通脹一般會採取緊縮性財政政策,常表現為減少財政支出,增加財政收入(減少政
府購買、轉移支付;增加稅收,提高所得稅率等)
2)貨幣政策
遏制通脹一般會採取緊縮性貨幣政策,常表現為①央行的正回購(融資)②提高法定準
備金率③提高利率④提高再貼現率等

2. 請簡要分析如何治理失業問題,有哪些對策

中國現在的失業問題頗為嚴重,就業難將長期存在。原因很多,主要有每年新增就業人口多回、產業結構不合答理、缺乏相應的就業技能、就業觀念存在偏差等。對此問題的解決不可急於求成,要循序漸進,防止結合,簡單的說就是制定正確的人口政策,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加強教育技能培訓以及改變就業觀念等。

3. 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 和 治理對策

通貨膨脹是個復雜的經濟現象,其成因也多種多樣。
(1)直接原因。不論何種類型的通貨膨脹,其直接原因只有一個,即貨幣供應過多。用過多的貨幣供應量與既定的商品和勞務量相對應,必然導致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出現通貨膨脹。
(2)深層原因。①需求拉上。即由於經濟運行中總需求過度增加,超過了既定價格水平下商品和勞務等方面的供給而引發通貨膨脹。在我國,財政赤字、信用膨脹、投資需求膨脹和消費需求膨脹常常會導致我國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的出現。我國1979年至1980年的通貨膨脹的成因即是由財政赤字而導致的需求拉上。②成本推動。即由於提高工資或市場壟斷力量提高生產要素價格致使生產成本增加而引發通貨膨脹。其中,由於提高工資而引致的生產成本增加又稱工資推動,由於生產要素價格壟斷而導致的生產成本增加又稱利潤推動。③結構失調。即由於一國的部門結構、產業結構等國民經濟結構失調而引發通貨膨脹。我國由於存在著較為嚴重的經濟結構失調問題,因而結構失調型通貨膨脹在我國也時有發生。④供給不足。即在社會總需求不變的情況下,社會總供給相對不足而引起通貨膨脹。「文化大革命」期間我國發生的隱蔽型通貨膨脹很大一部分原因即是社會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商品供給嚴重匱乏而致。⑤預期不當。即在持續通貨膨脹情況下,由於人們對通貨膨脹預期不當(對未來通貨膨脹的走勢過於悲觀)而引起更嚴重的通貨膨脹。⑥體制因素。由於體制不完善而引起的通貨膨脹。
以上是通貨膨脹的幾種主要成因。應該注意的是,對於某一次具體的通貨膨脹,其成因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原因綜合在一起導致的,因此需要綜合全面的分析。
治理通貨膨脹的主要對策
通貨膨脹對經濟發展有諸多不利影響,對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有破壞性作用,因此,一旦發生了通貨膨脹,必須下決心及時治理。這種治理應該是多方面綜合進行的。
(1)控制貨幣供應量。由於通貨膨脹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貨幣供應過多,因此,治理通貨膨脹的一個最基本的對策就是控制貨幣供應量,使之與貨幣需求量相適應,穩定幣值以穩定物價。而要控制貨幣供應量,必須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控制貨幣投放,保持適度的信貸規模,由中央銀行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靈活有效地調控貨幣信用總量,將貨幣供應量控制在與客觀需求量相適應的水平上。(2)調節和控制社會總需求。治理通貨膨脹僅僅控制貨幣供應量是不夠的,還必須根據各次通貨膨脹的深層原因對症下葯。對於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調節和控制社會總需求是關鍵。各國對於社會總需求的調節和控制,主要是通過制定和實施正確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實現。在財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壓縮財政支出,努力增加財政收入,堅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財政。在貨幣政策方面,主要採取緊縮信貸,控制貨幣投放,減少貨幣供應總量的措施。採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配合,綜合治理通貨膨脹,兩條很重要的途徑是: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控制消費過快增長,以此來實現控制社會總需求的目的。(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給,調整經濟結構。治理通貨膨脹必須從兩個方面同時人手:一方面控制總需求;另一方面增加總供給。二者不可偏廢。若一味控制總需求而不著力於增加總供給,將影響經濟增長,只能在低水平上實現均衡,最終可能因加大了治理通貨膨脹的代價而前功盡棄。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時,還必須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給。一般來說,增加有效供給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減少消耗,提高經濟效益,提高投人產出的比例,同時,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支持短缺商品的生產。(4)醫治通貨膨脹的其他政策。除了控制需求,增加供給、調整結構之外,還有一些諸如限價、減稅、指數化等其他的治理通貨膨脹的政策。
總之,通貨膨脹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經濟現象,其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們有針對性地根據原因採取不同的治理對策,對症下葯。這種對症下葯,並不是簡單地根據原因分析一一對應,也不能機械僵化地照搬別人或自己以往的經驗。而且對症下葯也要以某一方案為主或優先,同時結合其他治理方案綜合進行。也就是說,治理通貨膨脹是一項系統工程,各治理方案相互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4. 翠屏湖的治理對策

於橋水庫
一、 治理原則及目標 天津市水源地污染治理的核心在於源頭控制。建立生態修復系統,實現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統籌協調,要以於橋水庫的納污能力為基礎,減少污染物的入庫量,促進流域的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污染源的治理,開展底泥疏竣和生態修復工程,同時減少內源污染,提高水體自凈能力,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水源管理體制,建立全民全社會保護水資源的有效機制。同時,利用一切有效的措施,控制外源、削減內源、修復生態、依法管理、創新管理體制,確保城市正常供水。通過系統工程與非工程措施的治理,確保於橋水庫不發生水草和水藻的爆發,保證供水安全。 二、工程性措施 1、外排汛期上游高污染來水 根據於橋水庫入庫河流的特點和入庫水質的好壞,可以採用優者留污者棄的方案。在沙河和黎河匯合之後的下游建水工建築物,通過西龍虎峪的燕山口開挖導流明渠,可將高污染來水引入蘭泉河,經蘭泉河進入薊運河,最後入海。 2、以前置庫工程凈化上游高污染來水 建立濕地凈化系統是一種長期的、積極的治本措施。河流入庫口處污染負荷集中,相對而言易於控制,採用前置庫技術是截留入庫污染負荷、控制水庫富營養化的重要手段。前置庫可建在於橋水庫東側(即於橋水庫河流匯入處),其工程規劃、實施、管理均在天津市范圍內,可以避免跨省市實施的難度,並可以起到防洪、水資源利用、改善水庫水環境等作用。 3、入庫河口濕地建設 入庫河口濕地的建設主要是栽種高等水生植物,當上游來水時直接由植物吸收氮磷等營養物質,或者作為前置庫的二級凈化措施進一步削減來水營養物質的濃度,同時削減河口地區長年積累在底泥中的污染,減輕水庫內源污染,達到控制水藻爆發的目的,主要建設地區為淋河入庫口、果河入庫口水深在1.5 m左右的庫區淺灘。 4、水生生態系統修復 水生生態系統修復主要是恢復水生動物和水生植物兩個大系統。水生動物系統主要是保護魚類資源,建立平衡的魚類種群,利用魚類的生長抑制草類和藻類的爆發,達到改善水庫水質的目的。水生植物系統主要是抑制菹草的過分生長,達到多物種的平衡,使水庫在每年6—9 月份有大量高等水生植物的生長與藻類競爭氮磷等營養物質和光照,來抑制藻類的爆發。
於橋水庫
5、環庫截污溝和湖濱帶建設 在水庫周邊條件允許的區域,建立截污溝,控制庫周邊面源污染,直接攔截庫周帶有大量營養物質的農田瀝水對水庫的直接污染,使農田瀝水首先進入截污溝並經過溝內水生植物一段時間的吸收凈化後再進入湖濱帶系統進行二次凈化,然後再進入庫內,大大降低庫周氮磷等營養物質對水庫富營養化水平的貢獻度。 6、利用已推平魚池建立濕地系統 於橋水庫大沽高程22 m線內已推平魚池800 hm2,而這些魚池的特點是在水庫和水庫周邊農田之間,並且對失去魚池的村民已經進行了賠償。為此,充分利用已推平魚池的水深、魚池與水庫之間未完全推平的堤埝來攔截庫周農田瀝水,並在廢棄的魚池中建立濕地系統,可以凈化庫周來水。 7、河道濕地走廊建設 河道濕地走廊的建設主要在淋河的龍門口水庫至入庫河口之間、沙河的水口平水文站至與黎河交匯處,主要以栽種蘆葦等高等水生植物來吸收營養鹽凈化來水。 8、環庫居民遷移 水庫周邊大多數村落與鄉鎮居住著建庫時的移民,其產生的大量生活垃圾堆積在水庫的周邊;加上地少人多,村民為了生存發展養殖業,同時受到生存的壓力還使用非法手段掠奪於橋水庫的魚類資源、發展對水庫有污染的行業和產業如旅遊業,給於橋水庫的水生生態系統造成了一定的破壞。因此,為了打造薊縣最大的生態環境園區,對庫區一定范圍內的居民實行移民很有必要。 9、底泥疏竣或鈍化 由於多年來的積累,水庫已經形成某些底泥的高污染區域,底泥吸附污染物能力飽和,並開始釋放部分污染物,為了去除內源,進行污染物底泥清除或鈍化很有必要。工程主要是以河口區作為重點治理區域,通過用挖泥船作業對底泥的主要污染層進行清除移出庫外,或者對底泥進行鈍化處理,有效減少底泥污染釋放,同時增強水庫的自凈能力。 10、混凝土製攔護網建立 於橋水庫周邊交通發達,圍繞著水庫就有兩條主要公路,分別是北岸的邦喜公路和南岸的水庫南路。其中,北岸的邦喜公路由於北岸坡度小,公路與水庫22 m線相距較遠,處於1~3 km 之間,對於運輸車輛發生突發事件的可處理性較強,如果及時攔截通往水庫的溝渠,對水庫水質的威脅較小。但水庫南岸坡度較陡,水庫南路臨庫而建,尤其由別山鎮蘇莊子村至五百戶鎮青池村一段公路與水庫22 m線僅有3~30 m,天然屏障少,一旦裝有易燃易爆有毒化學品的運輸車輛在這一路段發生交通事故,導致劇毒有害物質的泄露,以現在水庫南岸的環境,任何搶險措施幾乎都無法阻止有害物質進入水庫,因此有害物質對水庫水體的污染威脅時刻存在。混凝土製攔護網主要建設在水庫南路的北側,其主要特點是堅實耐用、使用時間長,同時混凝土基礎可以有效延緩突發交通事故中發生泄露的有毒有害物質進入水庫的速度,為搶險工作提供條件和爭取時間,有效阻止污染事件的擴大。

5. 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產生的原因及治理對策

產生復原因:一是利益驅使,有制利的就執行,不利的就暫時擱置,致使政策扭曲變形。二是缺乏有效的政策監督機制,難以對政策執行的進度和效果實行有效的監督。三是有的政策制定的確不科學,與個別地方的實際脫節,如果執行將帶來明顯損失或者不具有可行性。
治理對策:一、政策的制定者要深入調查研究,政策要切實可行,符合實際。二、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執行監督機制。三是明確獎懲,嚴明紀律。

6. 治理成功經驗與治理對策是不是一個意思

治理成功經驗於治理自對策不是一個意思。治理成功經驗是以前發生過,經過治理,然後是這件事情處理得非常成功,這就是經驗。治理對策是:這件事情已經發生了,然後你們在想什麼辦法用於治理!

7.  防治措施與對策

一、防治工作概況

地質環境管理作為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一項行政職能還處於起步階段,面對本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現狀和難度,我市自1993年起就如何針對本地區實際情況開展地質災害防治調查,積極開展工作。基本查清了全市地質災害基本分布規律,在全省第一個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市、縣、鄉、村四級聯系網路,實施規劃→細則→組織「三位一體」的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新體系,已連續四年未發生重大地質災害事件,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2002年4月被國土資源部授予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先進單位。

1.深入調查,分析原因

組織工程技術人員深入縣(市)調查研究、收集整理各災害點的地形地貌、地質條件、水土保持、當地氣候、地質災害類型等各類資料,並進行歸類成冊,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對本地區地質災害發生的分布情況、特點、原因基本做到心中有數,為做好防治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健全制度,明確職責

首先在台汛期建立值班制度,速報制度;其次編制台汛期地質防災預案;第三通報已知隱患(地段)點採取預防措施。每當災害發生,立即組織技術人員趕赴現場進行調查工作。並通報有關部門,為領導決策和及時救治提供依據。

3.建立網路、掌握動態

並及時掌握本市地質災害情況和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發展趨勢,初步建立了以地、縣(市)地礦局(辦)、重點行政村主要負責人組成的四組地質災害防治聯系網路。

4.爭取資金,積極防治

積極建議有關縣(市)政府撥出專款治理的同時,協調搞好防治項目的規劃、論證、立項上報工作,爭取國家「地質災害防治專項經費」430萬元、省政府地質災害防治專項經費650萬元。

二、預防對策措施

地質災害的形成和演化,主要是受大氣降水、地形地貌、地質構造等自然因素和人類工程經濟活動的控制,因此試圖通過人為努力全面阻止其發生,目前還有很大的困難,也是不太現實的。但只要人類工程經濟活動處理得當,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地質環境,認真貫徹執行「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切實加強地質災害的調查、評價和規劃工作,進行地質災害預測分析,做好重大地質災害的事前防範工作,特別要做好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是可以防止或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減輕地質災害的危害程度的。

1.積極開展宣傳教育工作

由於地質災害是一門新興的學科,社會公眾對地質災害缺乏了解,因此當前迫切需要加強地質防治的科普宣傳。因此各級政府首先要認真學習宣傳貫徹《礦產資源法》、《環境保護法》、《水法》、《水土保持法》及國土資源部第4號令《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浙江省人民政府第104號令《浙江省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增強各級領導和廣大幹部群眾的地質環境保護法律意識,開展地質災害科學知識宣傳,提高全民防災減災意識。

2.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

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要做得好與壞,也直接影響麗水市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穩步發展。應該看到,地質災害發生比較嚴重的地區,都是比較貧困、交通閉塞、自然條件比較差的地區,防治地質災害難度極大。麗水市是經濟欠發達,又是困難落後的市,尤其是景寧、青田等縣(市)剛剛脫貧,經濟比較困難,對地質災害防治既是經濟問題又是社會問題,關繫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把防治地質災害這項工作擺到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尤為重要。

3.編制好地質災害防治規劃

要在近期內提高地質災害防治水平,從現階段來說,首先在深入了解災情的基礎上進行防治,即從致災因素上進行調查研究,用於開展系統的、全面的基礎性的地質災害調查工作,以確定防治步驟、方法;其次,結合本地實際,因地制宜地編制好麗水市中長期地質災害防治規劃。

(1)了解掌握麗水市域地質災害的類型、基本特徵和分布規律,查明危害嚴重的地質災害點及其可能的危害程度、目前災害體的穩定狀況等。

(2)在此基礎上進行地質災害危險區劃,將明顯可能受地質災害嚴重威脅的區域,圈定為地質災害易發區或重點危險區。

(3)將劃定的危險區域,由地礦主管部門報當地政府批准後向社會公布,對危險區域進行工程建設限制和人為活動限制,並按照各地質災害點危害程度、可能的危害大小,區分輕重緩急,編制地質災害防治規劃、計劃,研究提出地質環境和地質災害防治對策。

4.制訂監督管理辦法

《麗水市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實施細則》是保護麗水市地質環境,實施資源、環境、人口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預防和治理地質災害、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的可靠保證。制定並有效實施「實施細則」有利於使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實現以防治規劃為指導,實施細則為依據,組織機構為手段的「三位一體」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新體系,對於推動地礦行政管理,特別是地質環境管理是有十分重要意義。

5.組織開展地質災害監測、預報工作

政府現有的財力不可能對所有地質災害體都進行治理,對大部分地質災害體,只能通過加強監測、預報,以避免因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盡可能減輕經濟損失。

(1)各縣(市)政府根據本區域初步調查和普查結果,確定各自的監測、預報重點,根據上級地礦部門的要求,編制好近期本區域的汛期地質災害防災預案,最大限度的減輕地質災害所造成的損失。

(2)根據地質災害體(隱患點)所在的位置、威脅的對象,將災害監測工作任務落實到具體部門、單位。對危害很大,可能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危害點,要由政府聘請專業隊伍進行監測。

(3)一般性地質災害(隱患)點,由災害點所在鄉、鎮設立地質災害監測組,由鄉鎮負責編制防災預案,預案必須明確:地質災害體動態監測人員、防災預警的判據、預警發布機構及負責人、預警信號、撤離路線等。並選派工作認真,有一定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責任心強的村民為監測員,對每個監測員進行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制定責任制,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開展群眾性簡易監測。

6.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基金

由於地質災害防治是一項新的公益性事業,社會效益巨大,而經濟效益並不十分明顯。地質災害又是牽涉千家萬戶,防治地質災害就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使之成為一項全民活動,建立起群測群防體系,充分調動各級政府、各行各業防治地質災害的積極性,廣泛動員和組織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多渠道籌集地質災害防治基金,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和工程性治理措施提供物質基礎。立足於防,防治並舉,為麗水市經濟建設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的地質環境。

三、防治對策措施

地質災害的防治必須在地質災害勘查的基礎上進行,下面簡單介紹常見的幾種地質災害的主要治理方法。

1.滑坡治理

滑坡發生前常有異常(前兆)現象,不同類型、不同性質、不同特點的滑坡在滑動之前,均會表現出各種不同的異常現象,顯示出滑動的預兆(前兆)。歸納起來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大滑動之前,在滑坡前緣坡腳處,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復活現象,或者出現泉水(水井)突然乾枯、井(鑽孔)水位突變等類似的異常現象。

(2)在滑坡體中,前部出現橫向及縱向放射狀裂縫。這反映了滑坡體向前推擠並受到阻礙,已進入臨滑狀態。

(3)大滑動之前,在滑坡體前緣坡腳處,土體出現上隆(凸起)現象。這是滑坡向前推擠的明顯跡象。

(4)大滑動之前,有岩石開裂或被剪切擠壓的影響。這種跡象反映了深部變形與破裂。動物對此十分敏感有異常反映。

(5)臨滑之前,滑坡體四周岩體(土體)會出現小型坍塌和鬆弛現象。

(6)如果在滑坡體上長期位移觀察資料,那麼大滑動之前,無論是水平移量還是垂直位移量,均會出現加速變化的趨勢。這是明顯的臨滑跡象。

(7)滑坡後緣的裂縫急劇擴張,並從裂縫中冒出熱氣(或冷風)。

(8)動物驚恐異常,植物變態。如豬、狗、牛驚恐不寧,不入睡,老鼠亂竄不進洞,樹木枯萎或歪斜等。

用肉眼識別滑坡體是否穩定的方法,在野外,從宏觀角度觀察滑坡體,可以根據一些外表跡象和特徵,粗略地判斷它的穩定性如何。

(1)已穩定的堆積層老滑坡體有以下特徵:①後壁較高,長滿樹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穩定;②滑坡平台寬、大、且已夷平,土體密實無沉陷現象;③滑坡前緣斜坡較緩,土體密實,長滿樹木,無鬆散坍塌現象。前緣迎河部分有河水沖刷過的跡象;④目前的河水已遠離滑坡舌部,甚至在舌部外部已有漫灘、階地分布;⑤滑坡體舌部的自然沖刷溝切割很深,甚至已基岩;⑥滑坡體舌部的坡腳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2)不穩定的滑坡常具有下列跡象:①滑坡體表面總體坡度較陡,而且延伸較長,坡面高低不平;②有滑坡平台,面積不大,且有向下緩傾和未夷平的現象;③滑坡表面有泉水、濕地,且有新生沖溝;④滑坡體表面不均勻沉陷的局部平台,參差不齊;⑤滑坡前緣土石鬆散、小型坍塌時有發生,並面臨河水沖刷的危險;⑥滑坡體上無巨大直立樹林。

需要指出,以上標志只是一般而論,較為准確的判斷尚需作出進一步的觀察和研究。

當遇到滑坡災害正在發生時,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當處在滑坡體上時,首先應保持冷靜、不慌亂。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動迅速,都有可能跑離危險區段。跑離時,以向兩側跑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動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是危險的。當遇無法跑離的高速滑坡時,更不能慌亂,在一定條件下,如滑坡呈整體滑動時,原地不動,或抱住大樹等物,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自救措施。

(2)當處於非滑坡區,而發現可疑的滑坡活動時,應立即報告鄰近的村、鄉、縣等有關政府或單位。並立即組織有關政府、單位、部隊、專家及當地群眾參加搶險救災活動。

(3)政府部門應立即實施應急措施,迅速組織群眾撤離危險區及可能的影響區。通知鄰近的河谷、山溝中的人們做好撤離准備,密切注視災情的漫延和轉化。如滑坡常在暴雨、洪水中轉化為泥石流災害(即次生災害),應迅速設立觀察點,密切注視其變化動態。

滑坡治理的主要方法:防治滑坡一般採取「避、排、減、擋、錨」等辦法。「避」即在選擇建築物場地,鐵路、公路選線,城鎮選址時,應盡量避開滑坡體。在無法避開滑坡體,或對已建設在滑坡體的建築,視經濟可地性進行工程治理。主要工程治理措施歸納起來分為三種:一是「排」水,消除或減輕水的危害;二是改變滑坡體的平衡條件,如:削坡「減」重壓腳、建築「擋」土牆、抗滑樁、「錨」固等。三是改變滑坡岩土性質。

(1)截引地表水。攔截、排引滑坡外的地表水,避免地表水流入滑坡區;或將滑坡范圍內的雨水及泉水盡快排除,防止雨水、泉水進入滑坡體內。排引地表水中整治滑坡不可缺少的治理方法,而且應是首先採取長期運用的措施。主要工程有:一是在滑坡外修築橫向截水溝、槽和縱向排水槽、排水暗溝等。二是滑坡體上修築地表排水溝,此泉工程及時將地表水及泉水引走,減少其停滯下滲的機會。必須注意溝、槽要切實不漏水,並經常檢修,否則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2)護坡腳。防治河水、庫水對滑坡腳的沖刷,避免坡腳被沖刷掏空失穩,導致滑坡,主要工程措施有:一是「T」型壩。是在滑坡嚴重沖刷地段,促使主流偏向滑坡體對岸,保護滑坡腳免遭河流沖刷的建築物。「T」型壩常橫向下游,與水流夾角為60°~70°;它可使水流沖刷強度降低10%~15%。二是在滑坡前緣拋石、鋪設石籠、修築鋼筋混凝土塊排管,以使坡腳的土體免受河水沖刷。主要應用於江邊、庫邊的滑坡體治理。

(3)削坡減重。削坡減重也稱削坡減荷、削坡減載。此方法常用於治理「上陡下緩、頭重腳輕」的滑坡或推移式滑坡,而在前方又沒有可靠抗滑坡地段的滑坡體,使滑坡體外形改善,斜坡高度降低,坡度減少,滑坡體和重心降低,從而提高滑坡體的穩定性。若將上部削下來的填在坡腳,效果更好。

(4)採用擋土牆、抗滑樁、錨固等工程,以增強滑坡體的穩定性地。

滑坡治理實例:

(1)堵縫。地表上已有張開裂縫的滑坡,可用粘土或水泥土夯實,並做到成魚背狀。防止雨水和地表徑流直流入縫下滲,起潤滑加速下滑作用。雲和縣源鄉蔭橋坑村後山體滑坡上部開裂近20厘米,採用粘土堵縫後,已穩定了5年多時間,尚沒發現新的發展趨勢。

(2)排水。在滑坡體邊界設環形截水溝,排除滑坡體外地表徑流;在滑坡體界內修建樹枝狀排水溝,將水導出滑坡體外排水溝壁進行防滲處理。在滑坡體內可設置地下排水暗溝垂直排水井、孔等,用於疏干滑坡體或滑動面,減少土壤含水量。這是我市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治理方法,在慶元、景寧、龍泉、雲和、青田、麗水等縣(市)已發現的滑坡隱患點上採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支撐。在滑坡體腳設擋土牆、抗滑垛、錨固等。對於滑坡體積不大,採用擋土牆較好,而擋土牆內需設排水孔。對於滑坡體積物不厚的滑坡,可用木樁、鋼軌、鋼管、鋼筋混凝土樁直接打入穩定的地基;對於厚度較大的滑坡體,可鑽孔或沖抓套井回填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以增強滑坡的穩定性。支撐擋護這一方法在我市應用於公路邊坡滑坡的治理。

2.崩塌治理

崩塌體的識別:可能發生的崩塌體主要根據坡體的地形地貌和地質結構的特徵進行識別。通常可能發生崩塌的坡體在宏觀上有如下特徵:

(1)坡度大於45度,且高差較大,或坡體成孤立山嘴或為凹形陡坡;

(2)坡體內部裂隙發育,尤其垂直和平行斜坡延伸方向的陡裂縫發育或順坡裂隙或較弱帶發育,坡體上部已有拉張裂縫發育,並且切割坡體的裂隙、裂縫即將可能貫穿,使之與母體(山體)形成了分離之勢;

(3)坡體前部存在臨空空間,或有崩塌物發育,這說明曾經發生過崩塌,今後還可能再次發生。

具備了上述特徵的坡體,即是可能發生的崩塌體。尤其當上部拉張裂縫不斷擴展、加寬、速度突增,小型墜落不斷發生時,預示著崩塌很快就會發生,處於一觸即發狀態之中。

崩塌治理的主要方法:

(1)攔截:對於僅在雨季才有墜石、剝落的小型崩塌的地段,可在坡腳或半坡上設置攔截構築物,如設置落石平台和落石槽以停積崩塌物質;修建擋石牆以攔墜石;利用廢鋼軌。鋼針及鋼絲等編制鋼軌或鋼纖柵欄來擋截落石。

(2)支擋:在岩石突出或不穩定的大孤石下面,修建支柱,支擋牆或用廢鋼軌支撐。

(3)護牆、護坡:在易風化剝落的邊坡地段,修建護牆,對緩坡進行水泥護坡等。一般邊坡均可採用。

(4)削坡(刷坡):在危石、孤石突出的山嘴以及坡體風化破碎的地段,採用刷坡來放緩邊坡。

(5)排水:在有水的地段,布置排水構築物,以進行攔截疏導。

(6)鑲補溝縫:對坡體中的裂隙、縫、空洞,可用片石填補空洞,水泥沙漿溝縫等,以防止裂縫、縫洞的進一步發展。

3.泥石流治理

泥石流的識別:能否產生泥石流可以從形成泥石流的條件分析判斷,已經發生過的泥石流的流域,可以從下列幾種現象來識別:

(1)中游溝身常不對稱,參差不齊,往往凹岸發生沖刷坍塌,凸岸堆積成延伸不長的石堤;或凹岸被沖刷凸岸堆積,有明顯的截變取直現象。

(2)溝槽經常大段的被大量鬆散固體物質堵塞,構成跌水。

(3)由於多次規模不同的泥石流的下切淤積,溝的中下游常有多級階地,有較寬闊地帶常有壠崗狀堆積物。

(4)下游堆積扇的軸部一般較高聳,稠度大的堆積物其扇角小,呈丘狀。

(5)堆積扇上溝槽不固定,扇體上雜亂分布著壠崗狀、舌狀、島狀堆積物。

(6)堆積的石塊具尖銳的稜角,無方向性,無明顯的分選層次。上述現象不是所有泥石流地區都具備的,調查時應多方面綜合判定。

泥石流治理的主要方法:

(1)植物措施。泥石流突發性強,治理難度大。但它的發生和森林植被覆蓋率有很大的關系,森林植被覆蓋率大的地方不容易或不可能發生泥石流;森林植被覆蓋率小的地方,森林植被破壞嚴重,水土保持能力差,容易或者有可能發生泥石流。因此,要防止泥石流發生,就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植樹造林。根據泥石流流域各部位在泥石流形成中的作用是不同,地表徑流形成區主要目的是水源涵養,調節徑流,減緩流速,控制水動力;泥石流形成區主要任務是穩定溝床與坡腳、防治坡面的土壤侵蝕;流通區主要任務是減少匯入溝道水體,減少泥石流流量,創造泥石流停積的條件。我們可根據各區段不同要求,選擇適當的林種植被,對荒地進行造林種草,種植水土保持林、特用經濟林,發展以針闊葉混交林為主,林灌、草多層立體交錯覆蓋的造林結構,層層截流降水,減輕地表侵蝕,防止水土流失,防治泥石流。

(2)耕作措施。禁止毀林開荒,禁止順坡耕作;25°以上坡耕地退耕還林,經濟林果坡改梯,修建水平帶、排水溝;實行等高耕作、等高帶狀間作、溝壟種植、壟種、草田輪作;推廣少耕、免耕、覆蓋耕作等保土耕作措施;固定耕地精耕細作,改變廣種薄收的不良傳統。

(3)工程措施

防護工程。在容易滑塌、崩塌的溝坡、谷坡、山坡採取削減載、排水抗滑、支擋等護滑工程,在溝中修建谷坊、淤地壩等固溝工程,鞏固溝床,穩定溝坡,減輕溝蝕,控制崩塌、滑塌。對泥石流經過地區的橋梁、隧道、路基等其他重要工程設施;作一定的防護建築物,用以抵禦或消除泥石流對岸、坡及主體建築物的沖刷、沖擊、側蝕等危害。防護工程主要有護坡工程、護岸工程、護墩工程和固溝工程等。

攔擋工程。在泥石流溝中修築各種形式的攔擋壩,以控制泥石流的固體物質和雨洪徑流。攔截泥石流的砂石、削弱泥石流的流量和能量,盡量將泥石流改變為一般洪水,減少泥石流對下游經濟建設工程的沖刷、撞擊和淤埋等危害。主要有格柵壩、樁林、攔沙壩等形式。

排導工程。為改善泥石流流勢、增大橋梁等建築物的泄洪能力,避開鐵路、公路、渠道等設施。讓泥石流按設計意圖順利通過排導設施順暢地從保護的城鎮、建築物、道路物上游泄到下游,不造成危害。主要有排導槽和渡槽等形式。

4.地裂縫治理的主要措施

根據裂縫的特徵,減輕地裂縫災害的主要措施:

(1)對已有裂縫進行回填、夯實等,並改善地裂區土體的性質;

(2)改進地裂區建築物的基礎形式,提高建築物的抗裂性能;

(3)對地裂區已有建築物進行回固處理;

(4)設置各種監測點,密切注視地裂縫的發展方向;

(5)採取各種行政、管理手段限制地下水的過量開采;

(6)加強了地裂區的工程地質勘察工作。

四、建議實施防治工程項目

地質災害防治是一項社會性、基礎性、綜合性的系統工程,牽涉面廣、技術性強,地質災害不僅僅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給廣大群眾帶來生命財產損失,而且制約了社會經濟發展,防治地質災害刻不容緩。當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重點是摸清底子,編制《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加強監測、預報,對重點危險區段進行重點預防治理。

1.麗水地區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項目

本市地質災害分布廣泛,災情嚴重,治理難度較大,要提高地質災害的防治水平。

首先,在本市范圍內部署分縣(市)的1:5萬的以地質災害為主要內容的環境地質調查、區劃工作,掌握地質災害的發育、分布規律,圈定地質災害多發區,查明危害嚴重的地質災害點及其他可能的危害程度、目前災害體的穩定狀況等。在此基礎上,結合社會、經濟及人口分布狀況,因地制宜地組織編制《麗水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規劃》,提出具體的防治方案,實施該項目需2~5年時間,資金概算約500萬元。

其次,根據調查報告對將明顯可能受地質災害嚴重威脅的區域劃定為地質災害危險區,對危險區進行建設限制和人為活動限制,並對重點地段作重點勘察,對重要經濟活動區、重要交通干線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的危害性作出評價預測,實施該項目需3~5年時間,資金概算800~1000萬元。

第三,對危害點進行綜合治理,按照「自然形成的地質災害,誰受益,誰治理,人為引起的地質災害,誰誘發,誰治理」的原則,將防治工作落實到各有關部門、單位和個人,對地質災害進行綜合治理。

2.本市重點治理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項目

針對我區地質災害頻頻發生,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十分重視,景寧、慶元、青田、麗水等縣(市)政府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擠出一定資金,在重災區開展地質災害調查和採取初步的應及措施,為減緩地質災害所造成的損失起到積極作用。根據本市地質災害現狀與特點,近期建議實施的重點防治地質災害(隱患)點工程項目30餘處,包括金溫鐵路、330國道線及省道線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防治項目,預計需要投入建設資金2億元(具體項目省略)。

8. 如何治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現象

多角度探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現象的 治理對策。

一、加強政策執行過程中的思想文化建設。

人是一切 社會活動中的主體,政策的執行落實要靠人來完成,其包括 政策執行者和政策目標所指向的群體。人是物質和精神的統 一體,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離不開思想意識的支撐,「思 想意識是一套邏輯相聯系的價值觀和信念,它提供了一幅簡 單化的關於世界的圖畫,並起到指導人們行動的作用。

」 價值觀和信念這種內化了的制約機制在某種程度上比其他制約方式更加有效,因為道德意識制約調節的是「理性經濟 人」的內心思想,進而影響其行為和方式,它的作用帶有根本性。加強政策執行主體和目標群體的思想意識教育,具體來說就是要加強二者正確的利益觀和政績觀的塑造。首先得承認追求個人合理利益的正當性,但同時要認識到利益是一個矛盾體,包含了個人利益和共同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 益。個人利益的追求要以不損害公共利益為前提,在沖突的條件下,以公共利益為優先選擇。

二、完善權力制約體系。

人類社會實踐說明權力具 有腐蝕性,任何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條萬古不易的經 權力尋租導致腐敗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現象產生,影響政策執行效果的關鍵因素。因此,懲治權力腐敗行 為是遏制地方「對策」行為的核心措施,必須要以權力約束 權力。

由於歷史和認識上的原因,我國實行的是中央集權的 政治體制,這種集權體制在「集中力量辦大事」方面具有優 越性,但過分的集權,不利於權力的互相監督,沒有監督的 權力不能保障政策的有效執行。從現階段來看,完善權力制 約機制首先要合理分權,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以及同 級政府不同部門之間的權力劃分。

合理劃分決策與監督等部門,使其互相監督,尤其是要提高監督部門的獨立性,既保 障了政策執行,又實現了監控有力。在政策領域中,對權力 進行制約不是最終目的,其最終目的在於用權力來保障政策 的有效執行,減少執行中的「對策」行為。只有權力的互相 制約,才能從根本上消除權力尋租的空間。對權力尋租行為 加大懲罰力度,增加腐敗成本,使權力尋租腐敗者「政治上 身敗名裂、經濟上傾家盪產、思想上後悔莫及」; 規范權力運作,使得官員的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從根本上保證 政策的實施。

三、健全科學民主的決策制度。

「上有政策、下有 對策」現象的出現,除了固有的政策執行主體自身行為上的原因,還有另一個誘發因素,那就是政策本身的問題。事實證明,「好制度可以讓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 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 合理完善的政策,減少違反政策所帶來的違規收益,加大政策違規的心理 成本和被發現的幾率,使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所獲得的凈收 益趨向為零,甚至為負,盡量消除「對策行為」產生的收益 動機。

合理的公共政策則需要科學民主的決策制度來予以保 民主決策和科學政策評估是保證政策科學性的前提條件。要充分發揮專家學者以及廣大政策目標群體的聰明才 智,還要把基層執行人員納入決策議程。基層政策執行人員來自第一線,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加上專家學者具有的專業知識結構,二者結合,理論聯系實際,因此他們的建議往往 具有實際的可操作性;同時,要在政策制定中吸收群眾的合 理建議,比如採取進行民意調查、舉行聽政會等方式廣納民意,反之,有可能導致政策脫離實際。

四、完善政策執行的監控系統。

政策執行監控是保證政策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條件之一,也是減少「上有政策、 下有對策」行為的有效方法。

①完善監控主體地位、權 力來源與配置。

②充分應用現代科技構建政策執行監控 系統,收集處理各種政策執行信息,建立完備的信息控制系統。

③資金、技術設備、人員編制等方面應對監控部門適當傾斜。

在監控行動的實施中,資金、技術設備、人員編制必不可少,而目前監控部門普遍存在資源不足等問題,必須對這些問題加以改善,避免因資源缺乏產生「下有對策」 行為,保證行政決策得以切實執行。

9. 中國古代盜賊問題的治理對策

在我們的認知當中,不管在古代還是現代,只有有人犯法,那得到的也將是法律的嚴懲。也就是這樣,律法成為了我們每個人之中的保護傘,保護著我們大家,也保護著我們的財產和生命安全。

那麼既然如此,但是在我們所熟知的宋代皇朝之中,卻也依舊有著不少的人們違法亂紀的事情發生,那麼宋代皇朝是怎麼解決的呢?他們又說用著什麼樣的方法去完善的呢?這種疑問或許要需要我們去那記載著歷史文明的書籍中,尋找答案了。

一,宋朝初建時期為什麼叫"慎刑時代"
1.唐朝法典的延續與結合

早在唐朝時期,那個時候就已經具備了較為完善的法律架構,而且可以說是一本完整是法律體系--法典。針對各個階層和平民百姓,以至於在全國范圍都有著法律的影子,不僅如此在刑罰和懲治力度上也都有著其法典的影子。

不過,到了宋朝時期,這樣的法典卻沒有延續下去,因為宋朝根本就沒有像唐朝時期所擁有的法典,而有的也只是一本,搬照了唐朝《唐律》的《宋刑統》但是在那個時期,在皇帝等大臣的探討和考慮下,也都曾想過如果直接照搬唐朝法律對於本國的國情,是根本行不通的。

不過在參考了唐朝時期的法律以後,因為其具備比較完善的體系,同時唐宋時期相隔很近,而且又經過五代十國的延續,在以宋代皇君臣立法的思想上,《宋刑統》可以說是"終宋之世,用之不改",與此同時,不僅這些有的考究,就連內容和體繫上,也是摘自於不同的文典之中。

2.《宋刑統》的體系架構

要知道,在宋代君臣的整理和改善創新之下,《宋刑統》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完善的法律體系了。其中的內容和結構上,都上沿用了唐朝時期的《唐律疏儀》來進行整理和加工,以採用,問答等形式來對法律進行有效的解讀,也就再次看來,宋朝君臣們也同樣知道,唐律是一個比較完善的法典,也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引用唐律也是對歷代法律體系和文明的延續。

同時在製作《宋刑統》的過程中,宋代君臣們又取用了《大周刑統》中的書名以及體例,因為《大周刑統》畢竟也是唐律中所刪改的藍本,在引用和架構上也是有著唐律的影子,搬用《大周刑統》也是必然之要,所以我們可以了解到,在某種形式上《宋刑統》也算是一個東拼西湊的產物。不過在其了解了它的地位以後,它所產生的作用卻不是其他法典能夠比擬的。

以至後來,在《宋刑統》的出現以後,比之唐律等法律有過之而無不及之處,在其中的內容上有著唐律的影子,但在其本質上卻是符合著本國國情和社會因素的改變。而且在體例上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