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城鄉污水統籌治理導則

城鄉污水統籌治理導則

發布時間: 2021-03-02 16:18:18

㈠ 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小報內容

城鄉綜合治理 為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切實改善人居環境、容貌秩序和發展環境,加快建設災後美好新家園、加快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促進我省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現就全面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作如下決定。 一、深刻認識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重要意義 (一)良好的城鄉環境,是人民群眾的共同願望,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依託,是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改革開放以來,我省在治理城鄉人居環境和容貌秩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省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和環境保護事業有了較快發展。特別是去年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試點以來,試點地區城鄉環境明顯改觀,人居環境較大改善,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 但我省作為經濟欠發達省份,地區發展很不平衡,各地在城鄉人居環境和容貌秩序方面還存在不 少亟待解決的問題,「臟亂差冶現象仍不同程度存在。特別是「5·12冶汶川特大地震又對我省城鄉人居環境和容貌秩序造成了嚴重破壞。隨著災後恢復重建加快進行,城鄉環境亟待治理的問題日趨突出。 全面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是改善人居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的惠民工程,是創造發展優勢、增強競爭實力的環境工程,是完善城鎮功能、塑造品牌形象的管理工程,是堅持執政為民、檢驗幹部隊伍的作風工程。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是關系我省長遠發展的戰略任務,也是當前我省一項重大而緊迫的工作,各地、各部門要站在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充分認識全面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重大意義,把加快營造清潔、整齊、優美的城鄉環境作為促進發展的一件大事、執政為民的一件實事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二、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基本原則 (二)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冶重要思想 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以災後恢復重建和擴大內需為契機,以治理涉及民生的環境衛生、容貌秩序為切入點,以加快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按照「清潔化、秩序化、優美化、制度化冶標准(以下簡稱「四化冶標准),災區先行,試點示範,制定規劃,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廣泛宣傳,完善機制,健全隊伍,強力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積極創造舒適優美的發展環境和人居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加 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 (三)主要目標。 通過持續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到 2011年底,全省所有縣級以上城市、80%的鄉鎮、60%的村莊達到「四化冶標准,縣級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生活污水處理率等主要環境指標力爭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和西部地區領先水平,全省人居環境和容貌秩序明顯改觀,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相適應的環境、市政等基礎設施體系更加完善,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工作機制和長效管理機制基本健全,形成城鄉容貌改觀、環境管理有序、城鎮品位提升、發展環境優化、居民素質提高的局面,為推進「兩個加快冶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為人民群眾創造清潔優美的工作生活環境。 2009年下半年工作目標:在地震災區和試點城市先期啟動的基礎上,組織開展市場環境治理、城鄉交通秩序治理、城鎮綠化及容貌治理等專項行動「攻堅月冶活動,集中治理城鄉環境「臟亂差冶,在城鎮切實解決「垃圾亂扔、廣告亂貼、攤位亂擺、車輛亂停、工地亂象冶問題,在村莊切實做到「垃圾不亂扔、污水不亂排、雜物不亂堆冶。同時啟動城鎮、村莊容貌改造,有序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村社、進景區、進家庭冶活動(以下簡稱「七進冶活動)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 2010年工作目標:鞏固集中治理成果,以環境、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集中開展城市環境改造、鄉鎮容貌整治和村莊庭院美化等專項治理工作,持續推進「七進冶活動,著力提高城鄉居民文明、衛生意識,加強管理隊伍和專業隊伍建設,努力營造城鄉環境優美、生態良好、風貌協調、村容整潔、民風文明的新氣象。 2011年工作目標:結合治理工作實踐,重點抓好完善設施、提高治理水平、健全工作機制和長效管理機制等工作,全面實現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主要目標。地震災區、試點城市的工作目標按《災區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實施方案》、《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試點工作方案》要求確定。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機構根據上述要求, 在工作方案中確定具體工作步驟和年度工作具體目標。 (四)基本原則 ———以人為本,共享和諧。 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注重培養提高人民群眾文明、衛生意識,接受群眾檢驗,切實讓群眾滿意,確保人民群眾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統籌安排,標本兼治。 綜合治理城市、鄉村和災區人居環境和容貌秩序,把專項治理與長效管理、恢復重建與發展提升、當前工作與長遠目標、改善環境與提升素質有機結合起來,推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走向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 ———因地制宜,分類指導。 從各地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實際出發,劃分平原地區、丘陵地區、盆周山區、少數民族地區等區域,區別城市、鄉鎮、村莊等層面,確定不同標准,集中力量,突出重點,務求實效,各具特色地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 三、加強管理,切實解決影響城鄉環境的突出問題 (五)規范城鄉垃圾收運處理,重點治理城鎮街道、城鄉結合部、集貿市場、「城中村冶及轄區公路、河道、堰塘、橋梁、鐵路周邊、公共廁所等衛生死角。指導鄉鎮、村採用「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冶和衛生填埋等形式,建立日常保潔、清運機制,配置完善相應設施,集中收集、處理各類生產、生活垃圾。 抓好衛生防疫和生活垃圾及災後建築廢棄物的資源化再利用工作。大力推進城鄉道路保潔作業機械化,逐步提高環衛道路清掃機械化水平,力爭在2011年底全省設市城市機械化清掃率達到60%。 (六)規范城鄉戶外廣告、牌匾、霓虹燈設置,重點治理廣告亂貼亂畫「牛皮癬冶頑症。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四川省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有關規定,完善戶外廣告審批制度和管理辦法,綜合運用行政、法律等手段,對城市建築立面裝飾、戶外廣告、商店招牌及內部陳設進行規范引導。 在居民區、辦公樓等處建設一批廣告欄、廣告櫥窗,引導廣告規范發布。 (七)規范城鄉車輛停放,重點治理車輛亂停亂放、無序佔道停車、阻礙交通危及安全等問題。實施「暢通工程冶,建設「平安暢通縣冶,創造良好道路交通環境。 加強對城鄉主要道路機動車、非機動車的交通管理,進一步完善交通標識、標線等交通管理設施,合理設置車輛停放區域,嚴格管理車輛停放秩序。 禁止在盲道和無障礙設施上停放車輛,為殘疾人、老年人出行提供便利。 (八)規范城鄉攤位擺設,重點治理亂設亂擺、跨門檻經營、佔道經商等問題。堅持疏堵結合、便民利民的原則, 立足於既方便群眾又促進就業,合理布局、科學規范建設一批農貿市場、小商品批發市場,發展鄉村糧油超市與連鎖店,合理設置臨時市場,提供規范、低門檻的經營條件,加強綜合管理,引攤進場,保持環境整潔。 (九)規范建築工地管理,重點治理施工現場噪音擾民、揚塵污染及建築垃圾污染城市道路和環境問題。組織開展創建文明工地、標准化工地活動,強化建築工地文明施工長效管理。 採取限時施工和應用散裝水泥等措施,解決施工現場噪音擾民和揚塵污染問題。 運輸建材與建築垃圾的車輛必須採取加蓋密閉等措施,嚴厲查處隨意撒漏和傾倒建築垃圾污染城市道路和環境的行為。加強城鄉規劃督查,治理違法違規建設。 (十)規范城鄉居民集中居住區管理,重點治理「城中村冶、城鄉結合部居民的生活環境。繼續推廣和規范城鎮居民集中居住小區物業管理。 積極探索「城中村冶、城鄉結合部的治理和改造模式,縣級及以上城市逐年安排綜合治理任務,推進「城中村冶、城鄉結合部的改造和社區化管理。 四、強化建設,大力改善全省城鄉環境面貌 (十一)加快規劃制定和風貌改造步伐,著力解決城鄉建設管理水平不高的問題。 抓好城市風貌的規劃和建設。明確城市風貌定位,突出地域特色和歷史文化,建設宜居、生態、現代城市;注重個性特色,提升單體建築設計水平,編制城市重要節點、重要地段的局部規劃,做到既個性突出又整體協調;注重色彩協調,提升建築立面裝飾美感,形成鮮明的城市色彩基調;注重歷史傳承,精心保護承載城市文化的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築,充分展示各地民族特色、地域風情 和文化傳統的魅力。 按照「路通、燈明、特色、排水暢、環境整潔冶的要求,積極改造小街小巷、公廁、重點街道兩側建築外觀,通過風貌改造形成特色建築風格。合理配置環衛、健身、宣傳等各類公益設施,改善鄰里和諧共處的物質條件。 抓好村鎮建設規劃。 提高村莊布局水平,做到離開公路一定距離布局新建村莊,嚴禁在公路兩側夾道建房,實現道路通暢、村容整潔;提高村落規劃水平,依山就勢,錯落有致,體現山水田園風光和自然和諧之美;提高民居設計水平,融合地域和民族文化,外觀突出特色,內部優化功能,讓農民群眾享受現代生活。 (十二)加快城鄉污水與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著 力解決設施不足、運行不暢的問題。 常住人口在1萬人以上的縣城,原則上都應建立污水處理設施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常住人口在1萬人以下的,應因地制宜加強污水處理和生活垃圾處理。 加強對已建成設施的日常運行管理,嚴格執行相關規范和標准,提高污水收集處理率,確保達標排放;加快在建設施的建設進度,確保按時建成投入使用;尚未建設的市、縣,按污水、垃圾處理專項規劃抓緊開展項目前期工作,落實相關建設條件,爭取盡快啟動實施。 提高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做好資源化綜合利用工作。 對鄉鎮和農村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堅持區域統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技術可靠、經濟適用的原則有序推進。實施環境保護民生工程,推進治污減排,治理面源污染。 加快城區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車場建設,確保各繁華地段建築和住宅區的原有停車場按設計功能使用,積極推進立體停車空間的開發與利用。 (十三)加快園林、綠化基礎設施建設,著力解決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低的問題。 繼續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推進生態功能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生態工程建設。做好世界遺產和國家遺產、省級遺產的保護、監測和申報工作。開展「中國人居環境獎冶、「環保模範城市冶、「園林城市冶、「森林城市冶等創建活動和生態村、生態家園、各類型生態小區及綠色學校、綠色飯店等「生態細胞冶工程建設,抓好城市「拆牆透綠冶、「屋頂添綠冶和園林、綠化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鎮建成區和村莊的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和綠化質量。 (十四)加快推進城鄉居民文明素質建設,著力解決部分城鄉居民文明、衛生意識較差的問題。 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既需城鄉居民積極參與和支持,也是提高城鄉居民素質的有效途徑。 要突出人民群眾在環境建設和城鄉容貌治理中的主體地位。 加強宣傳教育,大力推行新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引導城鄉居民破除陋習,移風易俗,養成講文明、愛衛生、懂禮貌的良好習慣。 以創建文明城市、文明鄉鎮、文明村為載體,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不斷增強廣大城鄉居民的文明、衛生意識和環境保護觀念。 (十五)加快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相關行業改革,著力解決機制不活、行動乏力的問題。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扶持環保、市政等行業發展的經濟政策,依法依規減免行業發展的有關稅費,鼓勵行業加快發展。 深化投資體制改革,鼓勵社會資金、國(境)外資金採用多種方式參與環境、市政行業的建設和運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 建立健全城鎮生活污水與環衛處理及園林、綠化基礎設施運行與維護工作的市場運作機制。 開放作業市場,實現清掃保潔、垃圾收運與處理、污水處理、園林、綠化的企業化運作。 五、全力保障,扎實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 (十六)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擺在突出位置,納入全局工作統籌安排。 建立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由主要領導牽頭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確定專人負責日常工作,深入扎實推進。 省上成立相關工作機構,負責指導協調全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 各級黨委、政府對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負總責。 建設、環保、衛生、交通、工商等有關部門是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相關工作的實施主體,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切實履行職責,密切協作配合,積極作為、主動作為。 (十七)科學制定規劃。 各地、各部門要根據全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3年規劃要求,抓緊制定和完善本地、本部門的治理規劃,編制(修訂)並嚴格執行市容、環衛、污水和垃圾處理、市場環境治理、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及交通管理等專業規劃。地震災區的治理規劃和相關專業規劃,要圍繞三年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的目標,結合城鄉住房和城鄉環境、市政等基礎設施的恢復重建,落實到具體建設項目。 (十八)開展試點示範。 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要按照《四川省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試點工作方案》要求,指導試點城市繼續抓好試點工作。 各地要結合本地區實際,選擇不同類型的城鎮和村莊抓好試點工作。通過試點示範,指導和帶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全面推進。 (十九)加大宣傳力度。 各地、各部門要制定宣傳工作方案,創新宣傳方式,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宣傳的覆蓋面和滲透力,廣泛宣傳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重大意義、主要任務、政策措施,大力宣傳取得的先進經驗和成功做法,大力宣傳涌現的先進典型和模範人物,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積極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推動全社會共同參與建設清潔、整齊、優美的城鄉環境。 (二十)健全長效機制。 堅持一手抓專項治理、一手抓長效管理機制的建立,確保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深入推進並取得明顯成效。 著力建立經費保障和穩定投入機制,各級政府要將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必需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積極調整支出結構,加大對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 建立行政監督機制,緊密結合機關行政效能建設,加強督促指導,強化規劃和目標督查。 建立群眾監督機制,完善服務熱線,設立公開電話或投訴信箱,動員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建立輿論監督機制,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宣傳先進,曝光問題,鞭策後進。 把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納入法制軌道。 認真貫徹落實《四川省城市排水管理條例》等法規;健全法規、規章和規范體系,盡快啟動《四川省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修訂工作;各地、各部門要聯系實際,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相應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固化加強城鄉環境建設和管理的政策規定, 並完善相關管理制度,為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提供法律法規和制度保障。 (二十一)強化隊伍建設。 堅持「專群結合、廣泛動員、形成合力冶的原則,著力建設好職能化的管理隊伍、專業化的技術隊伍、市場化的日常保潔維護隊伍。 配齊配好懂管理、會管理的管理人員,努力提高管理隊伍素質和執法水平,實行依法管理和職能化管理。 積極推進執業資格制度, 逐步完善專業技術崗位從業人員准入與執業的管理,大力實施專業技術崗位的技能培訓和繼續教育計劃,不斷提高專業工作質量和水平。 引入市場化運作模式,逐步分離管理監督與日常保潔維護職能,聘用專業保潔公司,建立競爭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環境綜合治理水平。 (二十二)加強督促檢查。 加強對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督促檢查,嚴格工作責任制和問責制。 對工作落實、完成任務好的,進行表彰和獎勵;對重視不夠、措施不力、進展緩慢的,按照相關法規和《四川省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行政過錯責任追究辦法(試行)》追究責任。 把群眾監督、媒體監督與行政單位監督結合起來,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動態督導機制,採取設立舉報電話、明察暗訪、定期檢查、突擊抽查和隨機復查相結合等方式,查找問題、督促整改。 實行規范化考評,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體系,把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成效作為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
編輯本段《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
各科室、城管直屬大隊及各中隊、各城管聯合執法隊: 根據市相關部門要求,現將《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印發你們,請根據各自實際,細化工作措施,落實目標責任,切實推進我市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 特此通知。 二00九年三月十九日 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 為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府和市委、市府關於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重要部署精神,深入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一步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品位,為市民創造一個整潔、優美的生活環境,特製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群眾,突出重點、打造亮點,乘勢而上、全面提升的原則,集中整治影響城鄉環境容貌的「臟、亂、差」等突出問題,創造整潔優美的城鄉環境,基本達到城鄉環境「清潔化、秩序化、優美化、制度化」體系標准,展示綿陽人民積極樂觀重建美好家園的精神面貌。 二、組織機構 成立市城管辦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領導小組 組 長:申澤 副組長:秦燚 成 員:各科室、城管直屬大隊負責人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陳驚濤同志任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環境整治的日常事務協調、督查工作。 三、實施時間 2009年3月——2010年12月。 四、工作重點 針對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長期性的特點,在全力開展多項專項整治的同時,著力健全完善組織機構、規章制度,構建長效管理機制。 (一)建章立制 1、調整城管委組成人員。提請市政府盡快調整充實城管委組成人員,健全城管委例會制度、專題會議制度、現場辦公制度、重大問題督查督辦制度。 2、強化社區管理。賦予區、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城管職責,形成市、區、街道、社區四級管理網路。 3、健全完善激勵機制。提請請市政府每年安排35萬元專項資金,對城市管理工作實行目標考核。 4、制定發布相關規定和標准。提請市政府盡快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管理的決定》。提請市政府修訂出台相應的市容秩序管理規定和標准。如《綿陽市市容管理標准》、《綿陽市戶外廣告設置規范》、《綿陽市景觀照明管理辦法》等。 5、推進城管數字化。完成「綿陽市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硬體建設,提請市政府盡快成立數字城管指揮中心和監督中心,確定編制,建立相關規章制度和運行機制。 (二)專項整治 1、戶外廣告牌匾、樓宇亮化專項整治。 邀請國內知名公司編制廣告總體規劃,繼續對違規廣告(店招)進行拆除,鼓勵採用新材料在城區設置科技含量高、形式新穎的高端廣告(店招),推進城區LED廣告灣建設;會同專家組規范景觀亮化審批設置程序,切實加強景觀亮化維護管理。邀請國內一流的景觀設計公司對城區(主要是沿江沿河、重要節點)景觀亮化進行總體規劃設計,重點打造好會客廳周邊、市委市政府行政辦公區域周邊、雙碑鐵路立交橋、金家陵等重要節點和涪江兩岸、富樂山、南山公園等區域景觀亮化,對城區現有LED景觀實施更新換代,提升城市形象。 2、亂牽亂掛、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亂貼亂畫專項整治。 逐街逐巷清理佔道(跨門)經營,拆除亂牽亂掛,清理亂堆放物品,清除亂貼亂畫,確保每條街道整潔、清爽、有序。 3、跨門經營、游商小販、商業噪音、市場暴市專項整治。 做到專人管理特定區域,各片區聯動,齊抓共管,及時糾此類行為。農貿市場要做到攤點歸區,無亂擺攤點,無暴市。市場內清潔衛生、秩序良好。 4、城市出入口、城鄉結合部、鐵路沿線、城中村及開放式小區環境專項整治。 配合實施城市出入口景觀改造和提升。全力支持、配合改造城市基礎設施、景觀道路、重要節點。做好城市交通標識標線、IC卡電話亭、郵政報刊廳、機動車停車場標識牌、城區報欄、照明設施、公交車、自動飲水機、休閑座椅等城市傢具改造提升的協調、設置工作。清理鐵路沿線白色垃圾、亂貼亂畫。協調完善城中村及開放式小區的基礎設施,疏通污水排放管道(溝),保證下水道暢通。清除城中村亂噴塗,按標准設置果皮箱,建設垃圾轉運站,切實做到日產日清。 5、洗車場、停車場(點)、早(晚)市臨時市場專項整治。 對城區洗車場進行一次全面清理,對無證和佔用城市道路或綠化用地的洗車場依法予以取締,對有證的進行規范提升。本著疏堵相結合的原則,會同相關部門規劃設置停車場(點)、早(晚)市臨時市場。 6、犬只敞放敞養專項整治。 依據《綿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建城區犬只管理的通告》(綿府通告【2007】3號),市公安局巡警支隊、城管聯合執法大隊按照先發布通告、再集中整治的工作步驟進行集中整治。要做到動態和靜態管理相結合,確保整治效果。 對於以上整治任務,各科室、中隊要結合各自實際,確定各自的重點整治部位和標准,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對各科室、中隊工作依據有關標准進行檢查考核,考核結果將進行通報。對成績顯著、效果明顯的給予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力、整治效果差、沒有按時完成整治任務的給予通報批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科室、大隊、中隊要加強領導,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治方案,明確目標責任,精心組織,密安排,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確保整治活動收到實效。 (二)深化宣傳,暢通信息。充分利用宣傳車、廣場宣傳、溫馨提示、公益廣告以及新聞媒體等形式集中宣傳,形成強大的輿論攻勢,營造良好的整治氛圍。各科室、大隊、中隊每天下午3:30前向領導小組辦公室書面上報整治工作進展情況,不按時上報的,通報批評。 (三)嚴格考核,強化督查。分管領導要一天一調度,靠上做工作。管理科要深入一線,加強督促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督辦,對行動遲緩、不按時完成任務的要及時通報批評;對思路明確、行動迅速、效果顯著的要及時通報表揚。並將督查情況列入績效考核。 (四)依法辦事,文明執法。要正確處理集中整治與依法行政的關系,講究策略、注意方法,既要做到依法按程序辦事,又要做到文明執法,還要保持集中整治的高壓態勢,實現整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五)保障到位,確保效果。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是龐雜的系統工程。市城管辦落實專項經費,確定專門人員,安排一定執法車輛,定期實施整治,不定期開展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並鞏固成果,確保整治不走過場,收到明顯效果。

㈡ 成都市小城鎮規劃建設技術導則 全文。謝謝,搜索不到

記者昨日獲悉,由市規劃局編制的《成都市小城鎮規劃建設技術導則》(試行)出爐。據悉,
這一針對地區小城鎮發展問題制定技術導則的做法,走在了全國前列。據市規劃局總規處處長楊丹宇介紹,全域成都城鄉體系分為5 個層次,依次為中心城、中等城市(縣城)、小城市(重點鎮)、小城鎮(一般鄉鎮)和農村聚居點(農村新型社區)。目前,我市只有小城鎮還沒有專門的規劃建設技術導則。「小城鎮處於城市與鄉村的結合點上,是連接城鄉的重要紐帶,是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關鍵環節。」《技術導則》引導小城鎮有序發展,將城鄉統籌全面引向深入。

因地制宜 發展特色產業
《技術導則》提出,小城鎮發展應充分依託區位和資源優勢,結合核心產業化項目,明確產
業發展的重點和特色,確保產業支撐。在臨近中心城區、大型產業園區或產業基地的小城鎮,鼓勵發展為之配套的服務業;位於「龍門山、龍泉山生態旅遊發展帶」內的小城鎮,鼓勵發展生態、休閑、觀光旅遊業;其他小城鎮鼓勵發展特色農業、精品農業、觀光農業等;避免在小城鎮布局對環境影響較大的產業。「總之,小城鎮規劃建設倡導『一鎮一特色』,重點突出自然環境、人文歷史、產業特徵,強調多樣性,避免『千城一面』。」

道路交通 窄路幅高密度
根據《技術導則》,小城鎮鎮區路網布局原則是「窄路幅、高密度」。楊丹宇解釋說,對於小城鎮來講並不是路越寬越好,而應結合不同功能需求進行規劃建設。小城鎮鎮區內道路分為三級,主路是鎮區主要車行通道,寬度7—12 米;支路連接主路與巷道,寬度5—7 米;巷道是街坊內的通行道路,寬度3—5 米。山區或歷史街區還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降低標准。每個小城鎮都要有一至兩條特色街道,集中展現城鎮特色風貌。

集約用地 配套設施疊建
《技術導則》明確提出,要「功能復合、用地集約」。除政府、學校、幼兒園、衛生院、養
老院單獨佔地外,其他公共配套設施應復合用地和多功能疊建,如文化站、圖書室、就業培訓中心、農業服務、便民服務等,可統一建一幢樓,分層使用。居民運動場、應急避難場所等與學校運動場所復合集約使用。禁止鎮區規劃建設寬馬路、大廣場、大綠地。小城鎮要完善配套設施,包括六項公共配套設施(綜合服務中心、派出所、標准化學校、幼兒園、標准化衛生院、養老院),和七項市政設施(自來水供應系統、污水收集及處理系統、燃氣設施、垃圾收運、供電系統、公交站點和消防站)。配套設施實現均等化、滿覆蓋。

㈢ 污水處理廠用電負荷需要系數是多少啊,最好給出處導則

我不是學供配電的,僅供參考
目前我接觸了很多污水處理廠的可研報告,基本上回在選變壓器答的時候要考慮設備的需求系數,最後再考慮個同時系數(0.9),可以參考下《工業與民用配電設計手冊》,如果進一步計算廠用電量的話,則需要考慮設備每天的運行時間

㈣ 統籌協調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

——西藏、河南、海南調研報告

2011~2012年,調研組先後在赴西藏、河南、海南開展地質找礦新機制實施情況調研的同時,對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如何協調發展進行了專題調研。西藏自治區、河南省、海南省分別處於我國(西部、中部、南部),西藏位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河南省位於中原大地,海南省四面環海,都是重要生態功能區、都處在重要成礦區(帶)上,三省(區)在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上,既有共同做法,更有不同特點,總結三省(區)的經驗,研究他們提出的問題,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議,對於促進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協調發展有借鑒意義。

一、西藏、河南、海南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基本情況

(一)西藏自治區

1.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情況

西藏自治區位於青藏高原的主體,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極」之稱,自然生態和地理環境獨特,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西藏特殊的地理環境決定了該地區生態系統十分脆弱,抗干擾能力低,自我更新能力差。國家和自治區歷來重視西藏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採取了一系列合理開發資源、有效保護環境的措施。2009年國務院頒布的《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2008~2030年)》以及自治區相繼頒布的《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多項地方性環境保護法規的實施,使脆弱的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50多年來,西藏始終堅持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經濟建設的結合與協調發展。農業生產和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生態建設同步推進;擇優選擇工業項目,加強污染防治;加強對資源開發、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的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和管理等措施,產生了積極效果。

2.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情況

西藏地處獨特的大地構造環境,成礦地質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豐富,礦產資源種類較多,礦產資源潛在價值萬億元以上。目前已發現礦種101種,礦產地2000餘處,查明礦產資源儲量的有41種,已開發礦種22種,18種礦產儲量居全國儲量的前10位,其中鉻鐵礦儲量居全國之冠,銅的遠景儲量居全國第二位;鋰、硼等11種礦產儲量居全國前5位;鉛鋅礦、金礦、石油、鐵、鋰、鉀鹽等顯示出良好的勘查前景;西藏地熱能資源蘊藏量全國第一。近年來,在西藏境內發現了油氣田,有望成為我國新的能源基地。

由於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野外地質工作條件惡劣,地質工作程度較低,礦產資源開發程度低,2010年西藏國內生產總值507.46億元,居全國倒數第一位,人均居28 位,而礦業產值僅20億元,只佔4%左右。

(二)河南省

1.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情況

河南省位於廣袤的中原大地上,自然生態環境優美,歷史文化底蘊豐厚,地處我國內陸腹地,連南貫北,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是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關鍵地區和承東啟西的「加速器」。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作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興的重要抓手,2011年河南省貫徹實施《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國發〔2011〕32號)和《國務院關於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國發〔2011〕35號)文件精神,制定了《河南省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積極探索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2013年省政府印發《河南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豫政〔2013〕3號),為努力建設生態環境美麗的河南提供了有力支撐,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上升到事關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戰略地位,形成了保持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互促進的良好態勢。河南省在處理好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生態建設環境保護二者之間的關系方面認識統一,政策到位,投入加大,取得明顯效果。

2.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情況

河南省跨華北陸塊和秦嶺造山帶兩大地質構造單元,地層出露齊全,岩漿活動強烈,地質構造復雜,成礦作用多樣,礦產資源種類齊全,是我國礦業大省,是國家重要的能源(煤炭、石油、電力)、有色、冶金、建材、化工工業基地。截至2010年年底,全省共發現各類礦產136種,已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有99種,亞礦種104種。在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中,居全國首位的有鈦礦(金紅石礦物)、鎂礦、鉬礦、藍晶石、紅柱石等15種,居前5位的有47種,居前10位的有85種。目前全省已開發利用的礦產有90種,礦業產值連續多年居全國前5位,2011年實現礦業總產值1042億元,佔全省GDP的4.5%。河南省作為一個礦產資源大省,礦業經濟是該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礦產資源開發為該省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

(三)海南省

1.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情況

海南省是我國第二大島,是我國最小的陸地省和最大的海洋省,具有獨特的地理特徵和生態系統,海洋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藍色生態屏障,是我國礦產資源相對豐富且種類獨具特色的省份,是南海資源開發的戰略要地和前沿戰略基地,具有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

海南省森林覆蓋率達60.2%,陸地自然保護區面積佔全省陸地面積的7.23%。中部山區的低山及部分丘陵地帶是資源賦存豐富的礦區或成礦區帶,是維持海南島生態安全的核心區域,約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28.5%,正確處理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至關重要,近年來該省在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中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顯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工作,把生態優勢作為未來發展的立足點,相繼出台了《海南省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海南省生態功能區劃》、《海南省中部山區國家級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海南省海洋功能區劃》、《海南省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等一系列文件,統籌經濟社會與環境保護的整體協調發展。

一是統籌規劃,謀求協調發展。通過合理規劃、科學論證協調生態保護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關系,推進生態工程建設。二是提高資源開發准入門檻,堅持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高科技支撐的發展戰略,從審批和發證源頭上嚴把環境關。三是加大資金投入,構建和諧綠色礦山。2004~2011年年底,已投資治理資金9031.18萬元,計劃治理面積1356.92hm2,已完成治理面積1159.4hm2,占計劃治理總面積的85.44%。

2.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情況

海南省地質地理條件獨特,資源儲量相對豐富,多個礦種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全省共發現各類礦產88種,有工業儲量的礦產70種。已探明列入資源儲量統計的礦產有56種,礦產地426處(大型67處、中型120處、小型239處),其中玻璃用砂、鈦鐵礦砂礦、鋯英石砂礦、油頁岩、海域石油天然氣、富鐵礦、高嶺土、紅柱石、鋁土礦等保有資源儲量列全國前10位。該省目前已開發利用的礦種有29種,2011年全省礦業總產值514.7億元(其中礦產采選業產值39.1億元,礦產煉制加工業產值475.6億元),佔全省GDP的20.46%。

二、西藏、河南、海南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特點

(一)西藏自治區

西藏既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又處在世界著名的成礦帶上,實現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意義重大。盡快擺脫落後面貌,迅速走向現代化,是西藏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也是西藏各族人民的強烈願望。西藏地處青藏高原,地理環境特殊,生態環境十分脆弱,保護自然資源的再生能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確保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及良好的調節能力,確保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生態的和諧統一、協調發展,是西藏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內容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

西藏的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既不能用停止發展來維系,又不能用破壞生態環境來換取經濟發展的短期效應,只能遵循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堅持經濟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並舉,在保護中求發展,在發展中重保護,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必須是積極、主動、動態的,而不能是被動、保守、封閉的,不能以保持脆弱的原始自然狀態為由,拒絕一切人與自然生態環境的交流互動,阻礙西藏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西藏在積極發展優勢礦業過程中,應正確處理好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西藏實施符合自身特點、發揮區域優勢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依據資源環境承載力,以「點上開發」,促進「面上保護」,堅持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經濟建設緊密結合、協調發展,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在「十一五」取得重要發展的基礎上,西藏「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對資源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作了統籌安排。「十一五」期間西藏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經濟、社會、生態、民生保持跨越式發展,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以上,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3%以上,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耕地保有量保持在35.4萬hm2。主要江河湖泊水質、城鎮空氣質量保持優良。天然林、原生植被得到有效保護,新增人工林地26萬hm2,重點地區土地、草場沙化退化和水土流失狀況得到明顯遏制。

1.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一是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生改善,著重抓好生態建設、生態經濟、生態補償、節能減排等關鍵環節,加強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優化區域生態格局,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建設生態西藏,建設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二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維護重要生態功能,建立大江大河源頭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加大大江大河源頭區草地、濕地、天然林保護力度,採取生物和人工措施,實施森林、草地和濕地生態系統功能恢復工程。加快自然保護區規范化建設。三是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積極銜接落實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政策,逐步提高國家級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准。全面建立和完善草原生態保護獎勵機制。銜接落實中央財政對江河源頭等重點生態功能區均衡性轉移支付政策。加大對自然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區、重要戰略儲備礦產資源所在地財政補貼力度。建立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責任機制。促進生態經濟和循環經濟發展,堅持經濟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積極發展生態經濟。充分利用高原獨特的生態資源優勢,積極發展農牧業特色產業和高原生物產業。

2.積極發展優勢產業

以「點上開發」促進「面上保護」,加快培育戰略支撐產業,有重點地發展優勢礦產業。加強戰略性礦產勘查工作,認真實施《青藏高原地質礦產調查評價專項規劃綱要》、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等中央財政地質勘查專項,地熱、銅礦、鉀鹽開發已初具規模,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積極組織實施青藏高原地質礦產調查與評價,進一步加大優勢礦產資源和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的勘查評價,摸清資源潛力,積極建設重要的戰略資源儲備基地。做大做強做精旅遊業,充分利用西藏豐富獨特的自然、文化資源,大力提升重要的世界旅遊目的地地位和品質,堅持旅遊與文化、生態相結合,突出「高山、雪域、陽光、藏文化」主題,優化旅遊空間布局,加快形成拉薩歷史文化旅遊中心和林芝生態旅遊中心。

(二)河南省

河南省近年來持續探索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統領,以不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發展的新路子,取得了新的突破,獲得了新的啟示。國務院出台的《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國發〔2011〕32號),充分肯定了河南的經驗,對河南乃至全國生態文明時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河南省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中,整體推動工作,以建設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市為載體,推進河南省經濟轉型升級,開啟河南省發展新階段。2013年1月15日河南省政府又下發《河南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以生態省建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載體,也是建設和諧中原經濟區的重要標志,構建完善的規劃體系,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中原經濟區建設全過程,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構建綠色高效的生態經濟、可持續利用的資源支撐、全防全治的環境安全、山川秀美的自然生態等體系,樹立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走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建設綠色中原、生態中原、美麗中原。

2)近年來河南省政府審時度勢,科學規劃,制定了合理的中長期《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8~2015)》,《規劃》較好地處理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的關系。河南省通過深化資源環境承載力理論研究,指導省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生態建設環境保護,不斷加大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投資力度,較好地解決地面塌陷、山體採石破壞和地質災害等問題。建立和維護人與自然相對平衡的關系,使地質環境與社會環境、經濟環境協調發展,已取得較好成效,出現了不少礦山環境治理的典型(如商丘永城市)。

(三)海南省

海南省設國土環境資源廳,是目前全國各省(區、市)唯一設置國土環境資源統一管理的省份,也是全國唯一由一個政府部門統一管理全省地質勘查隊伍的省份,為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協調發展建立了體制保障。國務院《關於推進海南省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44號)提出,海南省要堅持生態立省,環境優先,在保護中發展過程中,在發展中保護,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明發展之路,使海南省成為全國人民的四季花園,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海南省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過程中,地質工作承擔著重任,地質工作要服從於服務於海南省經濟、社會、生態、民生發展,保障促進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協調發展。

環境保護和資源開發「雙贏」是一個難題。海南積極以獨特生態資源優勢和生態省建設成就為基礎,大膽探索適合海南省情、具有海南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一方面,海南省生態環境脆弱,需要保護,需要建設;另一方面,海南省需要發展,經濟、社會、生態、民生都需要發展支持。海南省在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的同時,提出了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高科技支撐的發展戰略,勘查開發礦產資源也是重要的發展舉措。

1.科學論證協調生態保護與地質勘查

海南省中部山區是國家級生態功能自然保護區,是維護海南省生態安全的核心區域,同時又是省重要的礦產資源成礦區(帶),如何在保護生態系統的基礎上,開展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工作,海南省開展了「海南中部山區礦產資源勘查設置可行性論證」,在全面分析中部山區生態敏感性、生態功能區劃和礦產資源勘查開采規劃基礎上,運用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分析功能,進行疊加分析,劃分出生態保護區和礦產資源勘查區,進而劃分出礦產資源勘查生態禁止區、限制區和許可區,為礦產資源勘查開采規劃實施奠定基礎。

2.堅持「點上開發」促進「面上保護」的指導思想

在既是重要生態功能區又是重要成礦區帶上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以「點上開發」促進「面上保護」。海南省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選擇海南西南昌江縣-東方市整裝勘查區。點上開發採用先進技術,嚴格的環保,一流的隊伍,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已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了海南省的面上保護。

3.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制定綠色礦業制度

初步建立了生態補償機制,制定了綠色礦業制度,有力地推動了資源開發中的環境保護。海南省瓊西金礦,基本達到零排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抱板金礦獲海南省科技成果轉化一等獎。

三、西藏、河南、海南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差別

1.三省(區)資源環境承載力差異顯著

課題組實地調研過程中,對西藏、河南、海南三省(區)資源環境承載力現狀進行了調查。承載體主要選擇土地資源、水資源和礦產資源3個要素,承載對象主要選擇人口、產業和排污3個要素進行調查,對比研究。從表1中可以看出,西藏、河南、海南三省(區)承載體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和承載對象人口、產業、排污等方面較大差異。

表1 資源環境承載力調查表(2010年)

(1)人均佔有資源量差異

從西藏、河南、海南三省(區)人均佔有的土地、水資源、礦產資源潛在價值來看,因西藏人口數量較少,土地、水資源豐富,礦產資源潛在價值較高,人均土地、水資源、礦產資源潛在價值佔有量最高;河南省人均土地、水資源量較少,礦產潛在資源價值高;海南省人均土地、水資源在三省(區)中處於中等水平,人均礦產資源潛在價值較低(表2;圖1)。

表2 三省(區)人均佔有資源量主要對比參數(2010年)

圖1 三省(區)人均佔有資源量主要參數對比圖

(2)經濟活動差異

西藏礦產資源豐富,礦產潛在價值高,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程度低,人均礦業產值相對低;河南因礦業勘查開發程度大,人均礦業產值高;海南礦產資源潛在價值低,人均佔有資源潛在價值較低。

西藏生產力發展水平落後全國其他地區,人均GDP較低;河南、海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程度較高,人均GDP高於西部地區。

人均排污與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呈正相關。西藏目前發展水平低,人口稀少,人均污水排放目前控制比較穩定,污染相對低;河南、海南發展程度高,人均GDP污水排放量都很高,其中海南最高(表3;圖2)。

表3 三省(區)經濟活動主要對比參數(2010年)

圖2 三省(區)經濟活動主要參數對比圖

(3)資源環境承載力差異分析

以土地資源為承載力基底要素,通過單位面積土地資源所能承載的人口、經濟總量和污水排放量對比分析(表4;圖3)可以看出,資源環境承載力水平與生產力水平直接相關。

西藏地處我國西南部,土地資源廣袤,地廣人稀,而資源開發程度低,發展相對滯後,所承載的經濟活動量較少,地均人口、地均GDP、地均排污量均較低。

河南地處中原,是重要的農業區,糧食產量位居全國前列,單位土地面積承載人口數量過高,地均 GDP 在三省(區)中最高,工業相對發達,地均污水排放量也最高。

海南陸域面積小,處於我國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地均人口、地均GDP均較高,地均廢水排放量也較高(表4;圖3)。

表4 三省(區)資源環境承載力主要對比參數(2010年)

圖3 三省(區)資源環境承載力主要參數對比圖

2.實行差別化管理,實行區域協調平衡發展

通過比較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地域廣闊、區域資源環境稟賦差異很大,資源環境承載力形成明顯自然分區,加之區域間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及社會文化的差異,必須實行差別化管理,實現區域協調平衡發展。

不同區域資源環境稟賦差異,生態價值與生產力價值取捨要有不同側重。像西藏地區,生態價值應比生產力價值更為重要,過分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生態環境問題,帶來的不只是對區域內的影響,而是關系全國生態環境質量;而同樣要加快發展,途徑是選擇優勢產業,以「點上開發」促進「面上保護」。海南省力圖以資源環境「雙贏」構建旅遊島鏈,已是我國經濟發達地區,貫徹實施科學發展觀已形成的共識,即生態優先,保護中發展,發展中保護,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河南實施中原崛起戰略,在新「三化」建設過程中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的矛盾,完全能夠在保護好環境的條件下實現經濟的發展。這些完全取決於生態價值和生產力價值的平衡,取決於建立在資源環境價值平衡基礎上的政策導向,取決於與區域整體經濟發展不同階段、不同水平相適應的不同管理方式和政策措施。

四、統籌協調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建議

1.以生態文明建設統領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

要以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布局和建設生態文明要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前提下開展經濟社會建設的要求,優先保護生態環境,合理部署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實現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協調發展。

目前環境資源利用存在兩個層面的問題。在認識層面,由於對環境的資源屬性認識不足,環境價值不能全面體現,導致環境資源缺乏明確、清晰的產權。在實際操作層面,人們認識到使用者應該支付環境成本,但是往往只考慮正常的環境資源使用成本,而忽略了使用資源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的補償成本。使用者在消費環境資源時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破壞,其補償往往由社會承擔,使環境成本外部化,勢必造成環境資源的浪費及過度使用。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進程加快,能源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還會剛性增加,資源支撐能力和環境承載能力面臨嚴峻挑戰。因此,必須明確界定環境產權,將環境資源成本內部化,形成「誰使用誰付費、誰破壞誰治理」的補償機制。

國土資源工作需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指導,統籌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建立健全資源環境成本計量標准,將資源環境使用成本納入國民經濟發展總成本,納入GDP核算體系,遏制對資源環境的破壞性、掠奪性使用和過度開發使用。

2.以新的資源環境價值理論指導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

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系統和諧相處、平等共生、持續發展的文明形態,這種文明形態不僅表現在人類社會的物質、精神、制度成果上,也表現在自然生態系統的存在與發展狀態上。生態文明時代,資源環境價值不再僅僅體現為人類從事商品交換活動的計量工具,還體現為人類健康生存的基本環境質量保證,以及維持自然生態系統自身平衡與發展的功能。

生態文明時代的資源環境價值按其保護生態與保障發展的功效不同區分為生態價值與生產力價值。資源環境生態價值與生產力價值對立統一於資源環境。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態價值,開發資源則體現為生產力價值,二者在生態文明發展過程中互為消長。人類要在生態價值實現過程中生存,更要在生產力價值實現過程中尋求發展,只有在生態價值與生產力價值同時實現的前提下,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才能協調平衡,才能實現礦業可持續發展。生態價值與生產力價值平衡是永續發展的根本保證。

3.做好國土規劃,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

在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基礎上搞好國土規劃,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資源環境承載力是一個地區一定時期在確保生態可恢復與可持續並滿足人類需求的資源環境的數量與質量能夠承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需求的能力。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是確定一個地區對人口數量、經濟總量、排污總量等承載對象所能承受的規模。資源環境承載力具有區域性特徵和動態性特徵。資源環境承載力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引導和約束雙重作用。

我國地域廣闊,不同區域資源環境開發利用因其資源環境稟賦特徵而不同,東、中、西部地理區位、自然條件差異顯著,經濟發展的地區差異日漸明顯。實現不同資源環境稟賦條件下區域經濟社會均衡發展,要建立在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的基礎上,實行差別化管理。

通過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在資源環境承載力自然分區的基礎上,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劃分出不同地區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主、以資源開發為主和城鄉宜居的功能定位,分別確定資源開發強度和資源環境保護補償指標的差別化目標,作出國土規劃,在國土規劃指導下,分別作出環境保護規劃和礦產資源規劃,付諸實施,實行差別化管理。發揮規劃調控作用,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

4.以「點上開發」促進「面上保護」

在我國如青藏高原、大小興安嶺、秦巴地區等既是主要的生態功能區,又處在重要的成礦區(帶)上,堅持生態環境優先,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要以「點上開發」促進「面上保護」。要根據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依據生態環境承載力和礦產地規模等因素,統籌兼顧「點上開發」和「面上保護」。

「點上開發」要以最嚴格的准入門檻,最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辦法,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措施,依靠科技進步,節約集約利用資源,與礦產資源所在地人民共享開發效益,共同保護生態環境,建設和諧礦區。

「點上開發」在獲得經濟社會效益的同時,為「面上保護」提供物質基礎和資金支付,促使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達到雙贏。

5.制定實施反映市場供求關系和體現生態價值、代際補償的生態補償制度

建立實施以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目的,依據生態價值、生態保護成本,調節生態保護利益攸關者之間關系的生態補償制度,基本原則是「誰保護,誰受益」,「責、權、利統一」。

實施生態補償制度要建立一個政府主導與市場交易相結合的生態補償平台,對不同的補償類型、補償主體、補償內容和補償方法進行協商對話,組織實施。

對於基礎地質工作、礦產遠景調查和部分形成礦產資源戰略儲備基地的礦產普查所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和污染的補償主體是政府;礦區勘查開發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和污染的補償主體是企業。對工作區和礦區生態價值的損失,應以修復生態系統成本確定補償標准。

㈤ 河北省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管理辦法

河北省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排水與污水處理管理,保障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安全運行,防治城鎮水污染和內澇災害,保障公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公共安全,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城市和縣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鎮(以下稱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及其相關管理工作。
前款規定以外的建制鎮可以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三條 省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本省行政區域內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的監督管理工作。
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主管部門(以下稱城鎮排水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的監督管理工作。
發展改革、財政、國土資源、環境保護、水利、審計、公安等有關部門依照本辦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共同做好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的相關工作。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鼓勵、支持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科學技術研究,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的技術、工藝、設備和材料,促進污水的再生利用和污泥、雨水的資源化利用,提高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能力。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採取特許經營、購買服務和與社會資本合作等多種形式,多渠道籌集資金用於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營。

第二章 規劃與建設
第五條 城鎮排水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發展改革、城鄉規劃、環境保護、國土資源、水利等部門,編制本行政區域內的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規劃和城鎮內澇防治專項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並報上一級主管部門備案。
規劃編制導則由省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組織制定。
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規劃和城鎮內澇防治專項規劃,制定年度建設計劃,並組織實施;加大對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維護、防澇應急專用設備購置和防汛應急工程建設的投入。
依附於道路建設、改造的城鎮公共排水設施,應當與道路同步進行建設、改造。
第七條 新城區建設與舊城區改造,應當按照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規劃確定的雨水徑流控制要求建設相關設施,並實行雨污分流。
新城區的開發和建設,應當優先安排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未建或者已建但未達到國家有關標準的,應當按照年度建設計劃進行建設和改造。
第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城鎮內澇防治專項規劃,加強雨水管網、泵站以及雨水調蓄、超標雨水徑流排放等排水設施建設和改造,優先安排易澇區段排水設施建設和改造。
新建、改建、擴建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項目應當根據國家和本省海綿城市建設的規范、標准配套建設雨水收集利用設施,增加綠地、砂石地面、可滲透路面和自然地面對雨水的滯滲能力,利用建築物、停車場、廣場、道路等建設雨水收集利用設施,削減雨水徑流。
第九條 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施工和竣工驗收以及運營單位的確定等應當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進行。
新建、改建、擴建建設工程項目需配套建設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的,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第十條 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竣工驗收合格後,建設單位應當在三個月內將工程檔案資料移交城建檔案管理機構和城鎮排水主管部門。
屬於城市地下管線工程的,應當按照《河北省城市地下管網條例》的規定,在三個月內將有關資料報城市地下管網綜合管理部門。
第十一條 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接納的工業污水水量不得超過總接納水量的百分之四十。超過百分之四十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另行組織建設工業污水處理設施。

第三章 排水管理
第十二條 城鎮排水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劃定城鎮排水設施覆蓋范圍。在覆蓋范圍內排放污水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污水排入城鎮排水設施。
第十三條 從事工業、建築、餐飲、醫療等活動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以下稱排水戶)向城鎮排水管網及其附屬設施排放污水的,應當向當地城鎮排水主管部門申請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並具備《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的條件。
第十四條 排水戶辦理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應當向城鎮排水主管部門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表;
(二)按照規定建設污水預處理設施的有關材料;
(三)許可申請受理之日前一個月內由具有計量認證資質的水質檢測機構出具的排水水質、水量檢測報告;擬排放污水的排水戶提交水質、水量預測報告;
(四)列入重點排污單位名錄的排水戶應當提供已安裝的主要水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有關材料;
(五)新建排水設施還需提供排水隱蔽工程竣工報告,內部排水管網、專用檢測井、污水排放口位置和口徑的圖紙及說明等材料;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材料。
城鎮排水主管部門應當將許可辦理情況及時告知運營單位。
第十五條 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有效期為五年。排水戶應當在許可期滿三十日前,向發證單位提出延期申請,並提交污水處理費繳費單據。
在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有效期內,出現日排水量增加百分之二十以上、主要污染物種類發生變化或者濃度增高、排水水質發生變化等導致排水條件發生變化的情形,排水戶應當在十五日內重新申請許可。
因施工作業需要向城鎮排水設施排水的,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的有效期,由城鎮排水主管部門根據排水狀況確定,但不得超過施工期限。
第十六條 排水戶應當按照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的排水種類、總量、時限、排放口位置和數量、排放的污染物種類和濃度等排放污水。排水戶排入排水管網的水質應當符合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准。
取得排污許可證的排水戶,還應當按照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有關要求,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范排水行為。
第十七條 排水戶應當按照有關技術規范建設自用排水設施,配置相應的預處理設施,並定期清疏,保障正常運行和排水達標。
第十八條 城鎮排水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排放口設置以及預處理設施和水質、水量檢測設施建設的指導和監督;對不符合規劃要求或者國家有關規定的,應當要求排水戶採取措施,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前,城鎮排水主管部門可以依法採取禁止排水戶向城鎮排水設施排放污水等措施,確保設施安全。
第十九條 城鎮排水主管部門委託的排水監測機構,對排水戶排放污水的水質和水量進行監測,並建立排水監測檔案。排水戶應當接受監測,如實提供有關資料。
列入重點排污單位名錄的排水戶安裝的主要水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應當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監控設備聯網。重點排污單位名錄由城鎮排水主管部門會同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共同確定。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與城鎮排水主管部門建立數據共享機制,實現對排水戶排水相關監測數據共享。
第二十條 因城鎮排水設施維護或者檢修可能對排水造成影響的,運營單位應當提前二十四小時通知相關排水戶;可能對排水造成嚴重影響的,應當事先向城鎮排水主管部門報告,按照居民生活排水優先的原則採取應急處理措施,並向社會公告。
排水戶應當服從調度,不得強行排水。
第二十一條 產權單位應當按照相關規范和標准設置防盜、防墜落排水窨井及井蓋,並保證其承載力和穩定性等符合相關要求。
城鎮排水主管部門應當建立管理信息系統,明確排水管網窨井及井蓋的位置,發現問題及時通知產權單位處置。
第二十二條 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當地降雨規律和暴雨內澇風險情況,結合氣象、水文資料,建立排水設施地理信息系統以及重點部位雨量監測站、積水深度監測站和預警信息顯示設施,加強雨水排放管理,提高城鎮內澇防治水平。
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單位採取相應的預防治理措施,建立城鎮內澇防治預警、會商、聯動機制,發揮河道行洪能力和水庫、窪淀、湖泊調蓄洪水的功能,加強對城鎮排水設施的管理和河道防護、整治,因地制宜地採取定期清淤疏浚等措施,確保雨水排放暢通,共同做好城鎮內澇防治工作。
有管轄權的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在汛期應當加強對易澇點的巡查,發現險情,立即採取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在汛期應當服從有管轄權的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的統一調度指揮或者監督。
第二十三條 城鎮排水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城鎮排澇風險評估制度和災害後評估制度,在汛前對城鎮排水設施進行全面檢查,對發現的問題,責成有關單位限期處理,並加強城鎮廣場、立交橋下、地下構築物、棚戶區等易澇點的治理,強化排澇措施,增加必要的強制排水設施和裝備。
電力、通信管理、公安機關交通管理等有關部門應當對排水設施的安全運行給予保障,優先滿足汛期防汛的特殊要求。
運營單位應當按照防汛要求,對城鎮排水設施進行全面檢查、維護、清疏,確保設施安全運行。必要時,可以採取控制排水量和調整排水時間的調度措施。

第四章 污水處理與再生水利用
第二十四條 城鎮排水主管部門應當與運營單位簽訂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維護運營合同,明確雙方權利義務。合同示範文本由省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制定。
運營單位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以及維護運營合同進行維護運營,定期向社會公開有關維護運營信息,接受相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的監督。
第二十五條 運營單位應當保證出水水質符合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放標准,在出現進水水質和水量發生重大變化可能導致出水水質超標,或者發生影響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安全運行的突發情況時,應當立即採取應急處理措施,組織搶修,並同時向城鎮排水主管部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告。
城鎮排水主管部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及時核查處理。經核查,確因進水水質和水量發生重大變化導致出水水質超標的,有關部門依法行使行政裁量權時,應當將其作為從輕、減免的情形。
因進水水質超標給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造成損失的,其運營單位有權依法進行追償。
第二十六條 運營單位或者污泥處理處置單位應當安全處理處置污泥,保證處理處置後的污泥符合國家有關標准,對產生的污泥以及處理處置後的污泥去向、用途、用量等進行跟蹤、記錄,並向城鎮排水主管部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告。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傾倒、堆放、丟棄、遺撒或者以其他方式處置污泥。
第二十七條 運營單位不得擅自停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因檢修等原因需要停運或者部分停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應當於九十個工作日前向城鎮排水主管部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告。
因構築物、建築物和設備老化需檢修、維護的,盡量合理安排檢修。因事故或者突發事件無法保證出水水質正常達標的,應當立即採取應急處理措施,於二十四小時內向城鎮排水主管部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告。
第二十八條 排水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污水處理費。對不按照規定繳納污水處理費的單位和個人,城鎮排水主管部門應當依法採取有效措施予以糾正。
向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排放污水、繳納污水處理費的排水單位和個人,不再繳納排污費。
第二十九條 污水處理費應當納入當地人民政府財政預算管理,專項用於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運行、污泥處理處置和污水處理費代征手續費支出,不得挪作他用。支付代征手續費的具體辦法由當地財政部門制定。
污水處理費的收費標准不應當低於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營的成本,徵收標准低於成本的應當逐步調整到位。因特殊原因,收取的污水處理費不足以支付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營的成本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給予補貼。
污水處理費的收取、使用情況依法向社會公開。
第三十條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依法對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出水水質和水量進行監督檢查。
城鎮排水主管部門應當對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運營情況進行監督和考核。考核辦法由省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制定。
第三十一條 鼓勵城鎮污水處理再生水利用。再生水實行有償使用,鼓勵成立再生水經營企業。工業生產、城市綠化、道路清掃、車輛沖洗、建築施工以及生態景觀等,應當優先使用再生水。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當地水資源、水環境狀況以及再生水利用需求,合理確定再生水利用的規模,制定促進再生水利用的保障措施。
再生水納入非常規水資源統一配置,水利主管部門應當在核定用水計劃指標時,對再生水利用工作提出指導意見。
第三十二條 進行再生水利用應當符合再生水相關規范和標准,配套建設再生水輸水管網、加壓泵站等再生水利用設施,並為再生水利用設施設置明顯標志。
任何單位和個人禁止從事下列行為:
(一)將再生水與供水管網連接;
(二)擅自改動、操作公共再生水利用設施;
(三)擅自改變再生水用水性質和用途,或者擅自向其他單位或者個人轉供再生水;
(四)未經再生水運營單位同意,在公共再生水管網上直接取水,或者繞過計量裝置直接取水。

第五章 設施維護與保護
第三十三條 城鎮排水設施維護管理責任按照下列規定劃分:
(一)公共排水設施,經驗收合格後應當由建設單位向排水設施的運營單位移交,移交後的排水設施由運營單位負責維護管理;未移交的,由建設單位負責維護管理;
(二)自建排水設施,由產權單位負責維護管理;住宅區內自建排水設施,由建設單位或者業主負責維護管理;
(三)產權不明或者難以確定責任主體的城鎮排水設施,由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指定維護管理單位。
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維護費用按照產權歸屬,由產權單位或者個人承擔。
第三十四條 運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加強對排水管道、窨井蓋等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的日常檢查、維修和養護,保障設施安全運行。
從事管網維護、應急排水、井下及有限空間作業的,運營單位應當安排專門人員進行現場安全管理,確保遵守操作規程和落實安全措施,設置醒目警示標志避免人員墜落、車輛陷落,並及時復原窨井蓋。
從事有限空間作業的,還應當實行作業審批制度,做到先通風、再檢測、後作業。
第三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實際,依法組織編制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應急預案,統籌安排應對突發事件以及城鎮排澇所必需的物資。
運營單位應當制定本單位的應急預案,配備必要的搶險裝備、器材,並定期組織演練。
第三十六條 排水戶因發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發事件,排放的污水可能危及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安全運行的,應當立即採取措施消除危害,並及時向城鎮排水主管部門和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等有關部門報告。
第三十七條 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維護和搶修的專用車輛,應當統一設立明顯標志,並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審核備案。
搶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或者進行特殊維護作業時,養護維修責任單位應當設置搶修標志。養護維修作業完成後,應當及時清理現場。
第三十八條 城鎮排水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劃定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保護范圍,並向社會公布。
在保護范圍內,有關單位從事爆破、鑽探、打樁、頂進、挖掘、取土等可能影響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安全活動的,應當與運營單位等共同制定設施保護方案,並採取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
第三十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禁止從事下列危及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安全的活動:
(一)損毀、盜竊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
(二)穿鑿、堵塞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包括餐飲業排放油污、廢氣);
(三)向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排放、傾倒劇毒、易燃易爆、腐蝕性廢液和廢渣;
(四)向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傾倒垃圾、渣土、施工泥漿等廢棄物;
(五)建設占壓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的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
(六)其他危及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安全的活動。
第四十條 城鎮排水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和保護情況的監督檢查,並將檢查情況及結果向社會公開。實施監督檢查時,有權採取下列措施:
(一)進入現場進行檢查、監測;
(二)查閱、復制有關文件和資料;
(三)要求被監督檢查的單位和個人就問題作出說明。
被監督檢查的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不得妨礙和阻撓依法進行的監督檢查活動。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一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本省各級政府及其城鎮排水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不依法作出行政許可或者辦理批准文件的,發現違法行為或者接到對違法行為的舉報不予查處的,或者有其他未依照本辦法履行職責的行為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條第一款規定,建設單位未在三個月內向城鎮排水主管部門移交工程檔案資料的,由城鎮排水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辦法第三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由城鎮排水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個人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處五萬以上十萬以下的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四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法律、法規已規定法律責任的,從其規定。

第七章 附 則
第四十五條 本辦法所稱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是指排水管道、具有排水功能的溝渠、泵站、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和污水再生利用設施、雨水調蓄和排放設施及其相關附屬設施等。

㈥ 人居環境治理是什麼

(一)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統籌考慮生活垃圾和農業生產廢棄物利用、處理,建立健全符合農村實際、方式多樣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有條件的地區要推行適合農村特點的垃圾就地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方式。開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整治,重點整治垃圾山、垃圾圍村、垃圾圍壩、工業污染「上山下鄉」。
(二)開展廁所糞污治理。合理選擇改廁模式,推進廁所革命。東部地區、中西部城市近郊區以及其他環境容量較小地區村莊,加快推進戶用衛生廁所建設和改造,同步實施廁所糞污治理。其他地區要按照群眾接受、經濟適用、維護方便、不污染公共水體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衛生廁所。引導農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設無害化衛生廁所,人口規模較大村莊配套建設公共廁所。加強改廁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銜接。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將廁所糞污、畜禽養殖廢棄物一並處理並資源化利用。
(三)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根據農村不同區位條件、村莊人口聚集程度、污水產生規模,因地制宜採用污染治理與資源利用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建設模式和處理工藝。推動城鎮污水管網向周邊村莊延伸覆蓋。積極推廣低成本、低能耗、易維護、高效率的污水處理技術,鼓勵採用生態處理工藝。加強生活污水源頭減量和尾水回收利用。以房前屋後河塘溝渠為重點實施清淤疏浚,採取綜合措施恢復水生態,逐步消除農村黑臭水體。將農村水環境治理納入河長制、湖長制管理。
(四)提升村容村貌。加快推進通村組道路、入戶道路建設,基本解決村內道路泥濘、村民出行不便等問題。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因地制宜選擇路面材料。整治公共空間和庭院環境,消除私搭亂建、亂堆亂放。大力提升農村建築風貌,突出鄉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點。加大傳統村落民居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保護力度,弘揚傳統農耕文化,提升田園風光品質。推進村莊綠化,充分利用閑置土地組織開展植樹造林、濕地恢復等活動,建設綠色生態村莊。完善村莊公共照明設施。深入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推進衛生縣城、衛生鄉鎮等衛生創建工作。
(五)加強村莊規劃管理。全面完成縣域鄉村建設規劃編制或修編,與縣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整治規劃、村土地利用規劃、農村社區建設規劃等充分銜接,鼓勵推行多規合一。推進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實施,做到農房建設有規劃管理、行政村有村莊整治安排、生產生活空間合理分離,優化村莊功能布局,實現村莊規劃管理基本覆蓋。推行政府組織領導、村委會發揮主體作用、技術單位指導的村莊規劃編制機制。村莊規劃的主要內容應納入村規民約。加強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管理,建立健全違法用地和建設查處機制。
(六)完善建設和管護機制。明確地方黨委和政府以及有關部門、運行管理單位責任,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標准、有隊伍、有經費、有督查的村莊人居環境管護長效機制。鼓勵專業化、市場化建設和運行管護,有條件的地區推行城鄉垃圾污水處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行、統一管理。推行環境治理依效付費制度,健全服務績效評價考核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探索建立垃圾污水處理農戶付費制度,完善財政補貼和農戶付費合理分擔機制。支持村級組織和農村「工匠」帶頭人等承接村內環境整治、村內道路、植樹造林等小型涉農工程項目。組織開展專業化培訓,把當地村民培養成為村內公益性基礎設施運行維護的重要力量。簡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項目審批和招投標程序,降低建設成本,確保工程質量。

㈦ 2019年污水治理的內容有哪些

為確保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修訂後的《水污染防治法》在立法宗旨中明確增加了「保障飲用水安全」的規定,並專門增設了「飲用水水源和其他特殊水體保護」 一章,進一步完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管理制度。一是完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分級管理制度。規定國家建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度,並將其劃分為一級和二級保護區,必要時可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外圍劃定一定的區域作為準保護區。二是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實行嚴格管理。規定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設置排污口。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已建成的,要責令拆除或者關閉。三是在準保護區內實行積極的保護措施。規定縣級以上地方政府應當根據保護飲用水水源的實際需要,在準保護區內採取工程措施或者建造濕地、水源涵養林等生態保護措施,防止水污染物直接排入飲用水水體。四是明確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機關和爭議解決機制。對城鄉居民的飲用水安全進行特殊保護,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修訂後的《水污染防治法》第四十條規定,城鎮污水應當集中處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通過財政預算和其他渠道籌集資金,統籌安排建設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提高本行政區域城鎮污水的收集率和處理率。第四十五條規定,向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放水污染物,應當符合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標准。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運營單位,應當對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出水水質負責。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對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出水水質和水量進行監督檢查。國家支持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建設畜禽糞便、廢水的綜合利用或者無害化處理設施。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應當保證其畜禽糞便、廢水的綜合利用或者無害化處理設施正常運轉,保證污水達標排放,防止污染水環境。」第五十條規定:「從事水產養殖應當保護水域生態環境,科學確定養殖密度,合理投餌和使用葯物,防止污染水環境。」第六十三條規定:「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水環境保護的需要,可以規定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採取禁止或者限制使用含磷洗滌劑、化肥、農葯以及限制種植、養殖等措施

㈧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的短版在「三農」城鄉相比,「三農」領域有哪些短版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標對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提出了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8個方面的短板:

一是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方面。主要是推動「四好農村路」示範創建提質擴面,在完成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和通客車任務基礎上,有序推進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等通硬化路建設,支持村內道路建設和改造。

二是農村供水保障方面。重點是全面完成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任務,有條件的地區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

三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重點是分類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梯次推進生活污水治理,廣泛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任務,乾乾凈凈迎小康。

四是農村教育方面。硬體上,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統籌小規模學校布局,改善農村辦學條件。軟體上,加強鄉村學校教師隊伍建設,落實教師管理、工資待遇、職稱評定、住房保障等政策。

五是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方面。在建好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消除醫療服務空白點的同時,重點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簡化鄉村醫生招聘程序,支持高校醫學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鄉村工作,鄉鎮衛生院優先聘用符合條件的村醫。

六是農村社會保障方面。主要是適當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標准,加強農村低保對象動態精準管理,合理提高社會救助水平,發展互助式養老等。

七是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方面。主要是擴大鄉村文化惠民工程覆蓋面、鼓勵送文化下鄉、實施鄉村文化人才培養工程等。以「慶豐收、迎小康」為主題辦好小康之年的中國農民豐收節。

八是農村生態環境治理方面。主要是對做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農葯化肥減量、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常年禁捕、黑土地保護、農村水系綜合整治等提出要求。

(8)城鄉污水統籌治理導則擴展閱讀:

中央一號文件

中央一號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發布的第一份文件。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開始發布《第一號文件》。現在已成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重視農村問題的專有名詞。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連續五年發布以農業、農村和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改革和農業發展作出具體部署。2004年至2020年又連續十七年發布以「三農」(農業、農村、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了「三農」問題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