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小國寡民的政治理想

小國寡民的政治理想

發布時間: 2021-03-02 12:37:38

① 《小國寡民》構想了一個怎樣的理想社會試評價這樣的理想

"小國寡民"是老子哲學在治國方略上的具體化,是本源的道的具體詮釋.在老子的治國思想里,國之大小與民之寡眾皆為相對的,其中似乎原始落後的現象,實為表明他對"無為而治"的嚮往

② 老子的「小國寡民」在當今社會有現實意義嗎

比鄰而居,雖老死不相往來的自給自足生活在現代社會是不可想像的,就歷內史而言,容中國在封建王朝統治時期的閉關鎖國內向發展政策某種意義上已是種小國寡民的思路,其結果就是敝帚自珍閉門造車貽笑大方,中國近現代的屈辱正是由於這種理念造成的。

當代而言,信息社會,競爭的激烈性意味著人不斷的去面對去改變,像老子這樣帶有避世主張的思想叫個體清靜無為淡泊名利尚可,但要在主流意識上尤其是在中國快速發展道路上決然是要不得的,自秦朝大一統後的中國局面已不是老子春秋時可以想像的了。

如果說這種思維何時合適,就等到共產社會來臨的那天吧,到人物質不愁時,看看能否比鄰而居,雖老死不相往來?

③ 小國寡民對我國的思想政治文化有什麼影響

可以說,小國寡民的思想是老子心目中理想的社會和國家形態。許多人原來一直以為這是對原始社會的真實寫照,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相信這不是原始社會,而是經過文明發展以後再對自然生活回歸的社會。社會意識總是由當時的社會客觀現實決定的,老子生活在春秋時代,那是一個戰亂充斥的時代,人們在那個時期,最需要的就是安寧,而老子作為傑出的思想家,他所提出的「小國寡民」並沒有階級性,而只是代表大眾意願。因為對現實不滿,所以才有了自己內心最迫切的追求——建立小國寡民式的社會。因此,小國寡民的提出是社會現實的產物,即它是有存在的合理性。當然,小國寡民有放棄對科技、知識追求的消極思想,「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用之」, 這同時也使後世君王有了不思進取的借口,小國多好。然而,這些倒退的思想是由老子所處社會水平決定的,我們不能苛求老子,從先秦到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沒有哪個能超越歷史向前看,把希望寄託在未來,何況老子的小國寡民也對中國政治、文化、思想產生了深刻的積極影響。在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中,小國寡民具有一定的民主性特色,卻被歷史掩蓋了。也許有人會不以為然地說,它與民主有何關聯?我也有同樣的疑惑。然而從西方民主的一些典籍中發現他們眼中的民主社會就是一小部分的人聚在一塊小的地方,自己管理自己,這才是真正的民主。雖然說在我國沒有受到重視,但卻不能泯沒它對中國政治民主的作用。思想是具有神氣的力量,無形之中在人們的實際中釋放它的力量。小國寡民對中國政治另一個重要影響就是中國古代社會眾多的分封王朝。各個小國安居樂業,沒有雄大偉略去完成統一,沒有過分的慾望,繁多的法令,因而不能否定它的可取之處。再有就是對中國文化的影響。首先,老子本身就是集思想家、政治家、哲學家於一身,因而他的思想也就有了多層的含義。小國寡民的哲學基礎就是追求質朴,自然,是一個「自然」的社會,即集中體現了其哲學思想的核心:自然無為。同時小國寡民也集中反映了老子「無為」的思想核心。「有什伯之器而不用,民重死而不遠徙。」「無為」不等於「不為」,而是不能違背自然規律瞎為、亂為,而要達到「我無為而民自化」的目的。可以說「無為」是老子辨證思想的典型。老子的「小國寡民」與孔子的「大同社會」的構想成為古代東方思想中最耀眼的兩顆明珠。同時,小國寡民對中國文學具有重要意義,它是中國文人桃源情結出發點。以陶淵明為代表的隱士們即是追求這種純「自然」的社會。於是有了《歸園田居》為代表的渴望隱居之作,而且都是由於對社會的強烈不滿。田園山水詩就是它的衍生發展。當然,一種思想的影響絕不是可以一言以蔽之的。更可貴的是「小國寡民」也具有了現實意義,即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小國寡民」式的生活尊崇道法自然,保護自然資源和環境,小國人少,要控制人口,少私寡慾,可持續消費。可見,真的偉大的思想是不受時間限制的,什麼叫源遠流長,老子思想是也。今天我們談「小國寡民」當然是「天方夜譚」,然而我們需要的是從這些優秀的古代精華中獲得我們所需要的,那樣,才會不愧於我們的先祖,也才對得起自己。

④ 老子的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我們應如何立足於原文且准確透徹地理解「小國

小國寡民,讀音xiǎo guó guǎ mín,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政府小,不輕易勞役人民。《老子》第八十章:「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⑤ 什麼是老子的小國寡民思想

《老子》第八十章:「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內,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容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描述了老子理想中的「小國寡民」的社會圖象。

具體分析http://ddliancong.bokee.com/3792311.html

⑥ 老子的小國寡民思想是什麼意思

國家要小,人民要少。即使有效率高達十倍百倍的機械也不使用;使人民愛惜生命,不向遠方遷徙。雖然有船和車,卻沒有地方要乘坐它;雖然有武器裝備,卻沒有地方去陳列它。使人民再用結繩的方法來記事。使人民對他們的吃食感到香甜,對他們的穿戴感到漂亮,對他們的住宅感到安適,對他們的習俗感到滿意。鄰近的國家互相望得見,雞鳴狗叫的聲音互相聽得見,而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往來。
以往學者對老子「小國寡民」思想的評價,明顯地帶有那個時代留下的印記,往往簡單地以唯心、唯物進行界定,得出「小國寡民」的思想是與當時的歷史任務背道而馳的……小國寡民的實質,反映了沒落的貴族階級知識分子在社會經濟發展洪流和新生事物面前的消極退縮的心情」這樣的結論。這樣的論點無需進行太多的辯駁,很容易就可以看出其草率與機械。(高定彝曾對這一點進行了批駁。參見高定彝:《老子道德經研究》,第424頁,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年6月版。)但是關於老子「小國寡民」思想的內涵,卻仍需要作較為深入地探討與分析。
首先,老子主張「小國寡民」,並不是要復古或倒退,他的一個重要出發點是在追求一種淳樸的民風。正如馮振甫所雲:「老氏稱上古之治,莫非要求『見素抱朴,少私寡慾』,莫動干戈而已。這樣,才能遂其所求,至於『大順』。若謂在求返於『小國寡民』之世,又豈其然?」老子追求的小國寡民之世,是風淳太平之世,生活安定,不動干戈。人類社會發展進入文明社會,在社會生產大發展的同時,不斷的戰爭,分配的不均也相伴而生,而人類的貪欲、殘忍與欺詐等丑惡面也日益滋長。正如老子自己所說的那樣:「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而這正是他不想看到的。對於這一點,李澤厚在《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中曾引馬克思、恩格斯的話說明:「氏族社會長期延續於正式的階級社會之前,它確乎有為階級社會所喪失掉的許多人類的優良制度和個體品德。」老子所嚮往的正是這樣一種美好的制度:沒有軍隊與戰爭,沒有貴族和國王,社會有條有理,大家都平等自由。這雖然只是一種理想化的狀態,但卻是一種美好的嚮往,是對人類社會的一種良性的設計。

其次,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小國寡民」正是與其無為而治的思想相表裡的。老子以他的道論為出發點,引申到他的無為而治的政治思想和「小國寡民」的理想,其理論渾然成一整體。老子說:「為無為,則無不治」,又說:「治大國若烹小鮮」,他不主張通過加強對人民的控制來治理天下,相反地,他認為要盡量減少擾民,來達到天下大安的目的。因為老子相信天下萬物循道而行,因此不必多加干預。此外「有為」(如尚賢、貴難得之貨、見可欲)只會使智巧的人從中造事,這是禍亂的根源。而且過多和反復不定的政令只會使人民疲於應付,無法按照其本來的規律生活,造成社會的不安定。因此老子主張「小國寡民」,反對權力的集中和「有為」。

再次,老子「小國寡民」思想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使人們各安其所,「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對於這一句,各家的註解有所差別,但結合「使民重死而不遠徙」一句及《老子》其它章節進行仔細推敲,就會發現老子這句話的重點放在這樣一層意思上:使人民安於所處,樂於所有,衣食住行,皆能適意,知足常樂,不求變化。因為民風能保持一種淳樸的狀態,人們安於現有的條件和生活環境,就會達到一種無欲無求的境界,沒有過多的追求,也就不會有機巧與智謀,不會有人與人之間的爭斗與國家之間的戰爭,於是「有舟輿無所乘之,有甲兵無所陳之」。這樣,社會自然安定,易於治理。

⑦ 在莊子的思想中,小國寡民是什麼意思

國家要小,人民要少。即使有效率高達十倍百倍的機械也不使用;使人民愛惜生命,不向遠方遷徙。雖然有船和車,卻沒有地方要乘坐它;雖然有武器裝備,卻沒有地方去陳列它。使人民再用結繩的方法來記事。使人民對他們的吃食感到香甜,對他們的穿戴感到漂亮,對他們的住宅感到安適,對他們的習俗感到滿意。鄰近的國家互相望得見,雞鳴狗叫的聲音互相聽得見,而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往來。

《老子》第八十章:「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描述了老子理想中的「小國寡民」的社會圖象。

《老子》一書文約義豐,後世各家註解,往往大有出入;兼之流傳既久,乖誤日多,更給它的解讀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往往因個人理解的不同,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小國寡民」思想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所在,而前人對此曾作出過不同的理解與評判,但多是簡單地批評其為復古與倒退,很少能對其合理性做出較為深入的分析與探討。

以往學者對老子「小國寡民」思想的評價,明顯地帶有那個時代留下的印記,往往簡單地以唯心、唯物進行界定,得出「小國寡民」的思想是與當時的歷史任務背道而馳的……小國寡民的實質,反映了沒落的貴族階級知識分子在社會經濟發展洪流和新生事物面前的消極退縮的心情」這樣的結論。這樣的論點無需進行太多的辯駁,很容易就可以看出其草率與機械。(高定彝曾對這一點進行了批駁。參見高定彝:《老子道德經研究》,第424頁,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年6月版。)但是關於老子「小國寡民」思想的內涵,卻仍需要作較為深入地探討與分析。

首先,老子主張「小國寡民」,並不是要復古或倒退,他的一個重要出發點是在追求一種淳樸的民風。正如馮振甫所雲:「老氏稱上古之治,莫非要求『見素抱朴,少私寡慾』,莫動干戈而已。這樣,才能遂其所求,至於『大順』。若謂在求返於『小國寡民』之世,又豈其然?」老子追求的小國寡民之世,是風淳太平之世,生活安定,不動干戈。人類社會發展進入文明社會,在社會生產大發展的同時,不斷的戰爭,分配的不均也相伴而生,而人類的貪欲、殘忍與欺詐等丑惡面也日益滋長。正如老子自己所說的那樣:「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而這正是他不想看到的。對於這一點,李澤厚在《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中曾引馬克思、恩格斯的話說明:「氏族社會長期延續於正式的階級社會之前,它確乎有為階級社會所喪失掉的許多人類的優良制度和個體品德。」老子所嚮往的正是這樣一種美好的制度:沒有軍隊與戰爭,沒有貴族和國王,社會有條有理,大家都平等自由。這雖然只是一種理想化的狀態,但卻是一種美好的嚮往,是對人類社會的一種良性的設計。

其次,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小國寡民」正是與其無為而治的思想相表裡的。老子以他的道論為出發點,引申到他的無為而治的政治思想和「小國寡民」的理想,其理論渾然成一整體。老子說:「為無為,則無不治」,又說:「治大國若烹小鮮」,他不主張通過加強對人民的控制來治理天下,相反地,他認為要盡量減少擾民,來達到天下大安的目的。因為老子相信天下萬物循道而行,因此不必多加干預。此外「有為」(如尚賢、貴難得之貨、見可欲)只會使智巧的人從中造事,這是禍亂的根源。而且過多和反復不定的政令只會使人民疲於應付,無法按照其本來的規律生活,造成社會的不安定。因此老子主張「小國寡民」,反對權力的集中和「有為」。

再次,老子「小國寡民」思想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使人們各安其所,「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對於這一句,各家的註解有所差別,但結合「使民重死而不遠徙」一句及《老子》其它章節進行仔細推敲,就會發現老子這句話的重點放在這樣一層意思上:使人民安於所處,樂於所有,衣食住行,皆能適意,知足常樂,不求變化。因為民風能保持一種淳樸的狀態,人們安於現有的條件和生活環境,就會達到一種無欲無求的境界,沒有過多的追求,也就不會有機巧與智謀,不會有人與人之間的爭斗與國家之間的戰爭,於是「有舟輿無所乘之,有甲兵無所陳之」。這樣,社會自然安定,易於治理。

在老子的哲學中,其思考的出發點是整個宇宙。這使他從一開始就具有一種全局觀念,這是老子較其它先秦諸子高明的地方。因此作為他開出的救世良方,「小國寡民」的思想也就具備了全局的觀念與長遠的眼光。雖然它也只是一種理想化的狀態,不可能在現實社會中原樣實現,但當我們今天回過頭去對它進行審視的時候,就會發現它的許多合理性所在。正是因為這些合理性,我們在處理今天的許多社會問題時,仍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社會發展到如今,環境、能源、生態等等問題開始凸現,可持續發展問題日益提上議程,再回思老子的「小國寡民」思想,就會覺得老子這樣設計他理想中的社會模式實在有他的道理可言,可以看出他的智慧所在。

有人批評老子的「小國寡民」思想是保守的、復古的,這實際上是過份要求古人了。詹劍峰在《老子其人其書及其道論》中曾分析過:中國古人有「變化的觀念」,有「發展的觀念」,但沒有「進步的觀念」。進步的觀念,在歐洲是18世紀啟蒙運動中才出現的,隨著西方哲學的傳入才進入中國的,因此老子沒有「進步的觀念」,也就不足為奇了。而他在經過一番哲學的思考之後,得出「小國寡民」的政治理想,所追求的是社會的長治久安,是要「為萬世開太平」。因此當我們一味地追求社會的快速發展的時候,老子的思想對我們不能不說是一個極好的警示。

此外還應注意的一點是,老子所說的「國」與今天國家的意義有著較大的區別,多是指的一種分封的邦國,他所謂的「小國寡民」,主要的是一種地方自治的主張,而這也是當今世界政治發展中的一個明顯的趨勢,權力高度集中的國家往往不利於其發展。如美國的聯邦制度,其各個州有著相當大的獨立性,而今日的歐洲,也正朝著這一趨勢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世界不斷地一體化,尤其是網路的快速發展,使個人的獨立空間加大,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減少,對老子所說的「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也給出了一種新的註解。

中國古代幾乎沒有邏輯思維,老子的思想尤其如此。沒有像西方那樣嚴密的分析論證過程,他的哲學思想只是一種對世界的直觀體認,而「小國寡民」的政治理想也是在其哲學認識基礎上的一種對社會的美好設計。但這種直觀的認識卻往往有著不可低估的合理性,這只能說是哲人的一種大智慧,不可簡單地視為古人的空想。

⑧ 老子的「小國寡民」的構想指什麼

《老子》第八十章:「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描述了老子理想中的「小國寡民」的社會圖象。

《老子》一書文約義豐,後世各家註解,往往大有出入;兼之流傳既久,乖誤日多,更給它的解讀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往往因個人理解的不同,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小國寡民」思想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所在,而前人對此曾作出過不同的理解與評判,但多是簡單地批評其為復古與倒退,很少能對其合理性做出較為深入的分析與探討。

以往學者對老子「小國寡民」思想的評價,明顯地帶有那個時代留下的印記,往往簡單地以唯心、唯物進行界定,得出「小國寡民」的思想是與當時的歷史任務背道而馳的……小國寡民的實質,反映了沒落的貴族階級知識分子在社會經濟發展洪流和新生事物面前的消極退縮的心情」這樣的結論。這樣的論點無需進行太多的辯駁,很容易就可以看出其草率與機械。(高定彝曾對這一點進行了批駁。參見高定彝:《老子道德經研究》,第424頁,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年6月版。)但是關於老子「小國寡民」思想的內涵,卻仍需要作較為深入地探討與分析。

首先,老子主張「小國寡民」,並不是要復古或倒退,他的一個重要出發點是在追求一種淳樸的民風。正如馮振甫所雲:「老氏稱上古之治,莫非要求『見素抱朴,少私寡慾』,莫動干戈而已。這樣,才能遂其所求,至於『大順』。若謂在求返於『小國寡民』之世,又豈其然?」老子追求的小國寡民之世,是風淳太平之世,生活安定,不動干戈。人類社會發展進入文明社會,在社會生產大發展的同時,不斷的戰爭,分配的不均也相伴而生,而人類的貪欲、殘忍與欺詐等丑惡面也日益滋長。正如老子自己所說的那樣:「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而這正是他不想看到的。對於這一點,李澤厚在《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中曾引馬克思、恩格斯的話說明:「氏族社會長期延續於正式的階級社會之前,它確乎有為階級社會所喪失掉的許多人類的優良制度和個體品德。」老子所嚮往的正是這樣一種美好的制度:沒有軍隊與戰爭,沒有貴族和國王,社會有條有理,大家都平等自由。這雖然只是一種理想化的狀態,但卻是一種美好的嚮往,是對人類社會的一種良性的設計。

其次,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小國寡民」正是與其無為而治的思想相表裡的。老子以他的道論為出發點,引申到他的無為而治的政治思想和「小國寡民」的理想,其理論渾然成一整體。老子說:「為無為,則無不治」,又說:「治大國若烹小鮮」,他不主張通過加強對人民的控制來治理天下,相反地,他認為要盡量減少擾民,來達到天下大安的目的。因為老子相信天下萬物循道而行,因此不必多加干預。此外「有為」(如尚賢、貴難得之貨、見可欲)只會使智巧的人從中造事,這是禍亂的根源。而且過多和反復不定的政令只會使人民疲於應付,無法按照其本來的規律生活,造成社會的不安定。因此老子主張「小國寡民」,反對權力的集中和「有為」。

再次,老子「小國寡民」思想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使人們各安其所,「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對於這一句,各家的註解有所差別,但結合「使民重死而不遠徙」一句及《老子》其它章節進行仔細推敲,就會發現老子這句話的重點放在這樣一層意思上:使人民安於所處,樂於所有,衣食住行,皆能適意,知足常樂,不求變化。因為民風能保持一種淳樸的狀態,人們安於現有的條件和生活環境,就會達到一種無欲無求的境界,沒有過多的追求,也就不會有機巧與智謀,不會有人與人之間的爭斗與國家之間的戰爭,於是「有舟輿無所乘之,有甲兵無所陳之」。這樣,社會自然安定,易於治理。

在老子的哲學中,其思考的出發點是整個宇宙。這使他從一開始就具有一種全局觀念,這是老子較其它先秦諸子高明的地方。因此作為他開出的救世良方,「小國寡民」的思想也就具備了全局的觀念與長遠的眼光。雖然它也只是一種理想化的狀態,不可能在現實社會中原樣實現,但當我們今天回過頭去對它進行審視的時候,就會發現它的許多合理性所在。正是因為這些合理性,我們在處理今天的許多社會問題時,仍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社會發展到如今,環境、能源、生態等等問題開始凸現,可持續發展問題日益提上議程,再回思老子的「小國寡民」思想,就會覺得老子這樣設計他理想中的社會模式實在有他的道理可言,可以看出他的智慧所在。

有人批評老子的「小國寡民」思想是保守的、復古的,這實際上是過份要求古人了。詹劍峰在《老子其人其書及其道論》中曾分析過:中國古人有「變化的觀念」,有「發展的觀念」,但沒有「進步的觀念」。進步的觀念,在歐洲是18世紀啟蒙運動中才出現的,隨著西方哲學的傳入才進入中國的,因此老子沒有「進步的觀念」,也就不足為奇了。而他在經過一番哲學的思考之後,得出「小國寡民」的政治理想,所追求的是社會的長治久安,是要「為萬世開太平」。因此當我們一味地追求社會的快速發展的時候,老子的思想對我們不能不說是一個極好的警示。

此外還應注意的一點是,老子所說的「國」與今天國家的意義有著較大的區別,多是指的一種分封的邦國,他所謂的「小國寡民」,主要的是一種地方自治的主張,而這也是當今世界政治發展中的一個明顯的趨勢,權力高度集中的國家往往不利於其發展。如美國的聯邦制度,其各個州有著相當大的獨立性,而今日的歐洲,也正朝著這一趨勢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世界不斷地一體化,尤其是網路的快速發展,使個人的獨立空間加大,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減少,對老子所說的「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也給出了一種新的註解。

⑨ <小國寡民>構成了一個怎樣的理想社會

個人認為小國寡民=共產主義,同樣為物質形態和精神形態高度發展的結果版。
小國寡民,雞犬之聲權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雖有舟車,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盛之,使民復結繩記事。————高素質高發展的社會,是不會見到工業社會的污染的,那裡的山更清,水更藍,人更質朴````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