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治理家國

治理家國

發布時間: 2021-02-28 17:07:05

Ⅰ 四書五經中關於治理國家的詩句有哪些我有急用

  1.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譯文:古時候想要使天下人都發揚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養自己的身心;想要修養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證實自己的誠意;想要證實自己的誠意,就要豐富自己的知識;豐富知識就在於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2.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譯文:君子有個大原則,就是必須用忠誠信義來爭取民心,驕橫奢侈就會失去民心。

  3. 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譯文:喜歡向別人請教,而且喜歡體察人們淺近的話語;消除消極的東西,而宣揚人們的善行;善於把握事情的兩個極端,採用恰當的做法施行於人民。

  4.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 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未治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5.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6.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8. 知為人子,然後可以為人父;知為人臣,然後可以為人君;知事人,然後能使人。

  9.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Ⅱ 自己都清理不好 怎麼來治理國家是哪句古語的意思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這句話的來源與意義,可以直接在網路知道中搜索。 此話雖然是後人杜撰,而杜撰者已為古人,也可算為古語,而且比較貼切易懂,符合題意。

Ⅲ 家國天下怎麼解釋

「家國天下」是出自《禮記·大學》:「身修而後家齊專,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一開始屬的意思是:提高自身修養,理好家政,治理好所在的地區,最後使全國安寧。現在都指個人有較高的思想覺悟跟抱負,胸懷天下。

拓展知識

1、《大學》,西漢戴聖所傳《禮記》的第四十二篇,亦稱正本、原本、古本《大學》。《大學》是中國兩千年前的一部教育學專著,幾乎討論了教育教學的所有問題,其所歸納的教育教學六大原則(預防性原則、及時性原則、循序性原則、觀摩性原則、長善救失原則、啟發誘導原則)都是現代教育著作中予以重點論述的。

2、「家國天下」原出處摘錄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大學》

Ⅳ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你連一間屋子都不能治理,憑什麼能治理好國家呢?

出處:清回·劉蓉《習慣答說》

選段:

一日,父來室中,語之,顧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

譯文:

一天,父親來到屋子裡坐下,回頭看看那處窪坑笑著說:「你連一間屋子都不能治理,憑什麼能治理好國家呢?」

(4)治理家國擴展閱讀:

《習慣說》選自劉蓉《養晦堂詩文集》。是一篇論說體裁的散文。只就一件小事說起。這篇文章主要採用了記敘和議論的表達方式,揭示的道理是,對於一個人來說,無論是培養好習慣,還是克服壞習慣,都應該從少年時期開始;因為這個時期,是形成各種習慣的最初階段,培養好習慣不容易,克服壞習慣也不容易。

正如文中所說的:「故君子之學,貴於慎始。」(所以說君子做學問,最重要的就是開始時需謹慎。)而一個人在學習時,初始階段的習慣也非常重要,君子求學,貴在慎重地對待開始階段的習慣養成。

Ⅳ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是什麼意思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的意思是「一間房子不能管理好,怎麼管理整個國家呢?」
選自劉蓉的《習慣說》
原文:
蓉少時,讀書養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讀,仰而思;思有弗得,輒起繞室以旋。室有窪,經尺,浸淫日廣。每履之,足苦躓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來室中,顧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命童子取土平之。後蓉復履其地,蹶然以驚,如土忽隆起者,俯視地坦然,則既平矣。已而復然。又久而後安之。噫!習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與窪適也,及其久,則窪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則反窒焉而不寧。故君子之學,貴乎慎始。
譯文:
我年少時在養晦堂西側一間屋子裡讀書。我低下頭讀書,遇到不懂地方就仰頭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內踱來踱去。這屋有處窪坑,直徑一尺,逐漸越來越大。每次經過,我都要被絆一下。起初,我感到很別扭,時間一長也就習慣了。
一天,父親來到屋子裡,向四周看發現這屋地面的窪坑,笑著對我說:「你連一間屋子都不能治理,憑借什麼治理國家呢?」隨後叫仆童將窪坑填平。
父親走後,我讀書思索問題又在屋裡踱起步來,走到原來窪坑處,感覺地面突然凸起一塊,心裡一驚,低頭看,地面卻是平平整整,我很別扭地走了許多天才漸漸適應。
唉!習慣對人的影響,是非常厲害的啊!腳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適應坑窪;時間久了,窪地就彷彿平了;以至於把長久以來的坑填平,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卻認為是阻礙而不能適應。所以說君子做學問,最重要的就是開始時需謹慎。
《習慣說》一文,寫於清代,作者劉蓉。劉蓉(1816-1873),字孟容,號霞仙,湖南湘鄉人。他精通古文,著有《養晦堂文詩集》14卷及《思辨錄疑義》等作品。
本文選自《養晦堂文詩集》。"說"是古代議論、說明一類文章的總稱,文章短小精悍,主要用來說明某種觀點、某一事物的理論,或是通過某個現象來說明道理。

Ⅵ 家對國家而已言是什麼

自夏啟建立第一個奴隸王朝開始,就是家國天下,對於統治者而言,版家就是國,國就是家權。西周採取的分封制為了管理天下,周天子把土地分給自己的叔伯兄弟等親戚,叫諸侯,諸侯在自己分得的土地上建立起國.然後諸侯又把國土分給他們的叔伯兄弟等親戚,叫大夫,大夫的土地即為家,總的來說就叫做裂土封侯,封邦建國.封建時代開始之後,賞賜功勛,裂土封侯,這一點更加明顯。國對異性諸侯而言就是最高的封賞,一般都是某某國公,在王朝比較強盛的時候基本都是虛封,王朝末期基本上封國就代表著要該朝換代了,因為國在升格就是該朝換代了。而家的含義對普通人而言也就是自己的窩,不是金窩銀窩就是狗窩,自己想怎麼治理就怎麼治理,窮人家徒四壁,貧者無立錐之地;富者如家有良田萬頃,對國也並沒有什麼概念,維系於社會的更多是家族傳承,家對國家而言,就要看你是哪一家的了;到了近代,民族意識開始覺醒,國家的意識也開始覺醒,尤其是法國大革命之後,家跟國家開始明顯的有了關聯,引用三個火槍手中的一句話就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國家就是這片區域內所有家的代表,家就是國家的最小組成組織,再往下分就是個人了。

Ⅶ 求諸子百家的治理國家的方法!!

各家各派對國家這個政治機器的看法本身就各不相同,所以對國回家的治理也是從不同角度出答發的
1:儒家講究以禮樂建立明確的階級制度,通過固定的權力分配來達到穩定治理國家的目的。
2:法家之中,術治講究通過權謀強化君權,勢治講究糾察官吏,法治講究以法為唯一準則。
3:墨家求實不務虛,講求兼愛,但由於人心本身擁有貪念,這點很難做到。
4:道家本身提倡自然,也就是每個人追求在生存中尋求大道,所以國家這種人為機器不為道家提倡。
。。。。。。。。。
還有名家、雜家、縱橫家、陰陽家、兵家、農家其中涉及治國的非常多,但是不像上面四家這么主流,就不多說了。

Ⅷ 家國的家與國是什麼意思

國是由無數個抄家組成的,家是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Ⅸ 指治理國家的成語是

經緯天下
發音 jīng wěi tiān xià
釋義 經,緯:治理。指治理國家。
出處 《史記·秦始皇本紀》:「普施明法,經緯天下,永為儀則。」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