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礦山生態恢復治理

礦山生態恢復治理

發布時間: 2020-11-22 15:05:15

㈠ 礦山生態修復,一般怎麼操作比較好

礦山修復即對礦業廢棄地污染進行修復,實現對土地資源的再次利用。礦山開采過程中會產生大量非經治理而無法使用的土地,又稱礦業廢棄地,廢棄地存在因生產導致的各種污染。
1.邊坡的治理措施
邊坡治理主要工作就是要穩定邊坡。該過程的任務是清除危石、降坡削坡,將未形成台階的懸崖盡量構成水平台階,把邊坡的坡度降到安全形度以下,以消除崩塌隱患。之後就要對已經處理的邊坡進行復綠,使其進一步保持穩定。
2.尾礦的治理措施
對佔用大量土地的尾礦進行二次開發,加大尾礦的綜合利用率;開發用量大、投資少、有銷路的尾礦以實現規模經營和多品種開發的資源化、商品化使其變廢為寶,真正成為經濟商品中的一部分。還要對尾礦壩中的廢水進行處理以達到國家標准,實現浮選廢水適度凈化後全部回用和零排放。對於未處理的采空區、廢舊巷道和硐室的礦山,利用井下采空區排放尾礦是一種處置尾礦行之有效的辦法。
3.土壤基層改良
礦山開采造成生態破壞的關鍵是土地退化,也就是土壤因子的改變,即廢棄地土壤理化性質變壞、養分丟失及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質的增加。因此,土壤改良是礦山廢棄地生態恢復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可以採取的措施包括:(1)異地取土措施:在不破壞異地土壤的前提下,取適量土壤,移至礦山受損嚴重的部位,在土壤上種植植物,通過植物的吸收、揮發、根濾、降解、穩定等作用對受損土壤進行修復。(2)廢棄地改造措施進行表土改造之前,設法灌注泥漿,使其包裹廢渣,然後再鋪一層粘土壓實,造成一個人工隔水層,減少地面水下滲,防止廢渣中劇毒元素的釋放。(3)土壤增肥改良措施:添加有效物質,使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得到改良,從而縮短植被演替過程,加快礦山廢棄地的生態重建。
4.礦山重金屬污染的植物修復
重金屬耐性植物不僅能耐重金屬毒性,還可以適應廢棄地的極端貧瘠、土壤結構不良等惡劣環境,部分耐性植物還能富集高濃度的重金屬,因而被廣泛地用於重金屬污染土地的修復。考慮到引種可能會帶來的生態問題,且鄉土植物對當地氣候條件的適應性,立足本地篩選重金屬耐性植物十分必要。
5.礦山水資源的修復
礦山開采中對水的損害分別表現在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響。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可以通過構築人工濕地,通過耐受植物、微生物的作用對污染物進行去除。還有一方面就是由於過度采水造成的地表水缺乏、地下水水位下降,這就需要通過適當引水,緩解水缺乏壓力,構建蓄水系統逐步解決這一問題。

㈡ 礦山生態修復需要做什麼

礦山的種類很多,有能源礦山、金屬礦山、非金屬礦山,不同種類礦山的修復方法不一樣,下面就介紹一下礦山的修復方法。

一、能源礦山生態修復方法

能源礦山開采一般會引發地面塌陷和地裂縫等地質災害問題。因此修復地質災害問題是能源礦山的第一步,在人口稠密的能源礦區,一般利用煤矸石、尾礦等回填治理地面塌陷、地裂縫,待回填完成後平整土地,然後因地制宜開展土地復墾,利用本地植物、灌木實施礦區復綠工程,恢復地表植被。

因此,首先利用削坡、卸載、砌牆、續坡等工程手段,消除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隱患。其次,加強廢石廢渣、尾礦等固體廢物的綜合處理利用,減輕對土地資源佔用破壞。然後,利用本土植物進行綠化工程。

㈢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需要什麼資質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需要地質環境危險性評估、地質災害治理設計及工程施工資質,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為設計資質,一般省、直轄市、自治區國土資源廳辦法乙級、丙級資質,國土資源部頒發甲級資質等資質。

根據新修訂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2016年1月5日)和《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報有關工作的通知》(國土資規〔2016〕21號),采礦權申請人在申請辦理采礦許可證前,應當自行編制或委託有關機構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

(3)礦山生態恢復治理擴展閱讀:

對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的編制單位已不做資質要求。項目報告備案一般都在省國土廳的地質環境處主管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的人進行備案,編寫報告的單位需要有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勘查資質和治理設計資質。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編制規范》(DZ/T 0223-201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改名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該方案一般叫適用年限而不叫服務年限,其適用年限一般最高為5年,但現在也無法找到具體依據。適用年限可根據開發利用方案中的礦山開采年限加上閉坑後復墾期(一般為1年),如果低於5年,那是幾年就是幾年,如果高於5年,應該說是5年後須對方案進行修編。

㈣ 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實施方案由哪級評審

礦山生態修復治理方案有很多種

㈤ 礦山生態環境恢復

2013年,中央財政資金繼續支持資源枯竭型城市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示範工程,下達項目預算36.56億元。其中,資源枯竭型城市地質環境治理項目預算14.9億元,示範項目預算20.6億元,專項支持江西贛州稀土開發利用綜合試點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資金1.06億元。項目的實施有效地保障了當地居民的生產和財產安全,改善了礦區生活條件。部分礦業開發破壞、廢棄土地整治恢復形成建設用地、耕地、林地,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促進了各地城市文明建設和生態建設。截至2013年底,28個示範工程項目共恢復建設用地約46平方千米,林草地約41平方千米,耕地約36平方千米。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制度全面實施。全國31個省(區、市)相繼出台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管理辦法,開展利用保證金督促和約束礦山企業進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的各項工作,通過採取保證金繳存與采礦權審批、年檢或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方案掛鉤等方法,總體上順利地推進了保證金繳存工作。截至2013年底,全國保證金應繳存993億元,已繳存612億元,返還32.54億元,企業使用保證金26.70億元,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因企業未履行治理義務而由地方政府使用開展治理的保證金共0.87億元。全國應繳保證金的礦山數量為8.86萬個,已繳存保證金的礦山數量為7.17萬個,繳存礦山數量所佔比例約為81%。礦山企業也積極開展了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工作。例如,淮南礦業集團投資對淮南市區資源枯竭礦區進行礦山地質環境修復,目前已完成約10.4平方千米,包括生態修復約7.2平方千米,開發利用約3.2平方千米,還增加了約2.2平方千米城市綠地。神木縣蘇家壕煤礦投資1.1億元進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新增耕地約2500畝,林地約700畝,草地約2400畝。

26個省(區、市)已建立由省級財政投入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專項資金,累計資金92.8億元;14個省(區、市)的部分地、市建立了由市級財政投入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專項資金,累計資金29.8億元。

在新疆、寧夏、雲南、山東、廣西和浙江等地開展了7處化石發掘後的環境恢復與治理工作。

㈥ 礦山生態恢復的具體施工步驟

①進行地質勘探;②制定施工方案;③固定安全樁;④清理浮石;⑤覆蓋底土;⑥打錨樁;⑦掛鋼絲網;
礦山包括煤礦、金屬礦、非金屬礦、建材礦和化學礦等等。礦山規模(也稱生產能力)通常用年產量或日產量表示。年產量即礦山每年生產的礦石數量。按產量的大小,分為大型、中型、小型3種類型。礦山規模的大小,要與礦山經濟合理的服務年限相適應,只有這樣,才能節省基建費用,降低成本。在礦山生產過程中,採掘作業既是消耗人力、物力最多,佔用資金最多,又是降低采礦成本潛力最大的生產環節。降低採掘成本的主要途徑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及產品質量,降低物資消耗。

㈦ 我國礦區生態恢復重大問題的思考

此文原載《中國礦業》2007年第16卷12期

摘要 本文指出了我國礦山生態恢復積累的眾多問題,測算出環境恢復需要的巨額投入;在分析現行法律法規的缺陷及多部門分別做出礦山生態恢復規劃的情況下,提出了化解上述問題的建議。

關鍵詞 礦區生態恢復;規劃;資金投入

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基礎,生態恢復是實地改造一個地點,竭力仿效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多樣性和動態,建成一個確定的、本土的、歷史的生態系統的過程。生態恢復與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惠及子孫的偉大事業和宏偉工程,是保證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需要。在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前各時代的礦產開發以及解放後50多年的大規模礦業生產之後,我國的礦山生態環境漸成積重難返之勢。對此,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各級政府十分重視礦山生態恢復問題,2005年,國務院在《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中提出了「要完善生態補償政策,盡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的戰略方針;2006年3月,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了「健全礦產資源有償佔用制度和礦山環境恢復補償機制」的任務,同年4月,國土資源部進一步提出了「加快礦山環境恢復和治理,加大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力度」的工作部署。生態恢復問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幾代人不懈的努力才能完成,而且要限制新的環境破壞。下面就當前礦山生態環境恢復問題談幾點看法,以期引起各界關注。

1 長期生態損失積累與治理資金投入有限問題

據初步統計,截至2005年底,全國因采礦形成的采空區面積約134.9萬公頃;采礦活動佔用或破壞的土地面積約238.3萬公頃;采礦活動每年產生的廢水、廢液數量約61.9億噸,年排放量約48.6億噸;采礦活動每年產生的尾礦或固體廢棄物量約17.6億噸,年排放量約15.3億噸。尾礦或固體廢棄物的累計積存量約221.8億噸;礦山廢水排放造成了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加劇了礦區工農業生產用水和人畜飲水的緊張矛盾;而尾礦、固體廢棄物的堆放,不僅佔用了大量土地,損壞地表,而且還會造成水土環境的嚴重污染。此外,地下水均衡系統因礦產資源的開采破壞,導致區域性的地下水位下降。在某些地方地下水下降數十米甚至上百米,形成了大面積疏干漏斗,造成泉水乾枯、水資源枯竭以及污水入滲等,破壞了礦區的生態平衡。例如,山西省因採煤造成18個縣26萬人吃水困難,30多萬畝水田變成旱地,井泉減少達3000餘處。

據世界銀行資料,發展中國家要徹底改善本國的礦山環境狀況,需要拿出佔GDP的2%~3%資金用於環境保護,200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82321億元,照此推算,徹底改善我國礦山環境現狀的投入需要3600億~5400億元。顯然,我國不可能短期內拿出大量的財政資金用於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和生態的恢復。根據國土資源部的統計,2001年~2005年,共達礦山環境治理項目456個,累計投資17億多元,2006年中央財政投入礦山環境治理項目資金10.6億元,共安排項目341個,涉及全國31個省(區、市)和10多家中央企業的各類礦山,涵蓋40多個礦種,治理速度和投入力度明顯加大。以2006年為例,中央財政和地方配套投入資金29.6億元,恢復治理礦山環境面積44841公頃,平均投資強度為6.6萬元/公頃,全部治理采空區面積和采礦活動佔用或破壞的土地面積約373.2萬公頃,需要投入2463億元,如果考慮到目前治理的一般是較容易的礦山,剩下的會更加難以治理,投入會更多。這里還沒有考慮到因采礦導致的其他三廢危害的整治。

由上述分析測算可以看出,我國礦山生態恢復問題很是嚴重,治理需要的投入是巨大的,如果按照目前的國土資源部的投資速度,完成全國的礦山生態恢復工作將延續200年以上。

2 權威性法規缺位與現行制度不完善問題

我國有關生態恢復、環境保護的第一個綜合性的行政法規是1973年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批準的《關於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干規定》。在全球生態退化日趨嚴重,生態恢復的呼聲越來越高的背景下,我國還陸續簽署了一系列與生態保護與恢復有關的國際公約,如《關於特別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濕地公約》、《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防治荒漠化公約》等。關於礦山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包括《礦產資源法》、《土地復墾規定》和《地質環境管理辦法》,綜觀我國所有生態保護法律法規,不難發現,這些生態保護立法仍存在不少缺陷,與我國目前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綜合性的自然資源保護法律。受自然規律支配,資源開發利用具有整體性綜合性的特徵,這必然要求有綜合性的資源保護法對其加以調整。憲法中雖有多個條文規定了自然資源保護,但過於原則、空洞;《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在體例上將自然資源保護規定為環境保護的兩大內容之一,但並沒有明確規定自然資源保護的基本原則、基本制度和監督管理機制,再加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並非憲法所規定意義上的「基本法律」,所以無法適用資源綜合性保護的要求;而已頒布的各種資源法則強調了各種具體資源的開發和保護,缺乏對資源整體性和綜合性開發和保護的法律呵護。

(2)各部資源法之間缺乏整體配合,部門利益沖突嚴重。我國現行立法體制實際上受行政體制的制約,各部資源法是由相應的資源管理行政部門負責起草,負責起草的部門往往不能從全局考慮,而是較多地考慮本部門、本系統的利益,從各自的角度管理、保護和開發相關資源,各部自然資源法非但未形成協調統一的保護和合理開發資源的規范體系,相反卻成為擴展部門權力,維護部門利益的工具。

(3)存在立法漏洞。盡管我國現行法律基本涵蓋了整個自然資源保護領域,但在生態恢復仍然存在著無法可依的狀況。如生態效益的補償、生態恢復的法律保障,現行法律均沒有做出規定,依然存在空白。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我國關於礦區生態恢復方面的立法或規劃制定方面的有了較大進展。2006年8月24日召開「生態補償機制國際研討會」。全國人大常委會環資委副主任委員葉如棠在會議上透露,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在起草的自然保護區域法,擬把生態補償問題作為重要的法律制度肯定下來。他還建議,在生態補償機制相關法律、法規正式出台之前,中央政府可以先行出台一些指導性文件,來指導地方的生態補償實踐。

國土資源部大力推動礦山生態恢復保證金制度的建設,早在2001年,浙江省政府出台了《礦山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備用金收取管理辦法》,初步建立了「誰開發、誰治理」、「誰治理、誰得益」的多元化投入機制。近年以來,河北省、福建省等國土資源廳,聯合省財政廳、省環保局先後制定並出台了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管理辦法,規定凡在本行政區域內的采礦權人必須編制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方案,與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簽訂協議書,並繳納保證金。

2006年,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國家環保總局制定出台了《關於逐步建立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責任機制的指導意見》(財建〔2006〕215號),要求礦山企業按銷售收入分年預提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保證金按「企業所有、政府監管、專項專用」的原則進行管理。國家林業局繼2007年2月國務院第133次常委會決定在山西省開展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試點後,提出了開展全國礦區植被保護與生態恢復工程規劃意見和建議,並決定組織編制和實施全國礦區植被保護與生態恢復工程規劃。2007年9月11日,國家環保總局為推動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完善環境經濟政策,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公布了《關於開展生態補償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

由上可以看出,我國礦山生態恢復治理工作已經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這更需要相關綜合性法律的出台予以指導。首先,加強生態保護立法,為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提供法律依據,這是建立和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根本保證。另一方面,為了確保能長期、穩定地通過政府間的財政轉移支付,來加強對貧困地區生態環境保護的支持,也需要法律給予明確規定。其次,需要制定專項自然生態保護法,對自然資源開發與管理、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生態環境投入與補償的方針、政策、制度和措施進行統一的規定和協調,以保障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很好地建立。再次,需要通過立法確立生態環境稅的統一徵收、管理制度,規范使用范圍。

3 管理職責劃分與規劃實施問題

國外礦山生態恢復、環境保護管理體制可以歸並為三類體制模式:即環境部門主導型;環境、礦業及其他部門分工協作型和礦業部門主導型。第一種類型是指環境管理部門在礦山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保護與管理計劃、礦山環境恢復計劃、監督與強制執行各個階段發揮主要作用,迦納、菲律賓、印度、巴西、馬來西亞等國大致屬於此種類型。環境、礦業及其他部門分工協作型是指環境管理部門、礦業主管部門、土地管理及規劃部門在礦山環境管理流程中實行分工管理,如加拿大、澳大利亞、巴布亞紐幾內亞和泰國等國家。例如: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礦山環境管理中,環境影響評價、排污許可均由該省環境部負責,對於金屬礦山環境影響監測是由加拿大聯邦政府環境部下屬的環境影響監測辦公室會同各省環境部共同完成,而礦山恢復則由礦業管理部門「北方發展礦業部」負責。第三種類型是礦業主管部門在礦山環境管理的主要環節發揮重要作用,如印度尼西亞、美國科羅拉多州、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等。在印尼,礦山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管理與監測計劃、監督檢查與強制執行均由該國礦山能源部負責管理。

我國礦山環境、生態恢復工作是3個部門協同管理,至少從規劃方面體現出來。但又不同於國外的管理體制,國土資源部從區域發展的角度,以土地復墾為核心,完成基本的功能恢復;林業局從育林的角度,以植樹造林為核心,以綠化、提高森林覆蓋率為主要目的;環保局則是從改善流域生態環境的角度,以減少治理污染為核心,恢復或再造生態環境為目標。這些部門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均站在國家高度、以中央財政籌資為主考慮規劃的制定與實施,未充分考慮發揮地方積極性問題。如何在國土資源部2003年出台的《全國土地開發整理規劃》、國家林業局2007年編制的《全國礦區植被保護與生態恢復工程規劃》、國家環境保護局今年9月頒布的《關於開展生態補償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基礎上,融合各方意見,形成統一的具有全面協調能力的綜合規劃,分頭實施。

一是成立部際聯絡小組,制定統一的規劃共同實施礦山生態恢復規劃,採取定期會商的辦法,解決實施中發生的各種問題,溝通進展;二是制定統一評價指標體系、技術標准;三是共推立法,加快立法速度;四是發揮地方積極性,共同推動生態恢復規劃的實施。

參考文獻

[1]周進生.我國礦區土地復墾理論與政策研究,[D],2005年博士論文.

[2]江峰.礦產資源稅費制度改革研究,[D]2007年博士論文.

[3]趙成功等主編.資源·環境·和諧社會,[C]中國地質礦產經濟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

㈧ 礦山生態修復的作用有哪些

礦山生態修復既是緩解土壤流失、荒漠化的重要步驟之一,也是通過礦山生態修復及改造利用,挖掘其蘊含的價值重要手段之一。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