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三廢治理論文

三廢治理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2-28 02:57:19

1. 化工三廢處理概論的論文誰能解決一下啊

這個題目太大了,建議樓主去找一些書去看一下.如<化工三廢處理工>之類的.
化工的種類繁雜,每一種每一類的化工生產所排放的污染物各不相同,三廢治理也需要根據生產的實際情況才能確定,

2. 求三廢處理的論文

城市垃圾處理方法的研究環境保護論文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排放量迅速增加。每年新增垃圾100億t。對垃圾泛濫成災的現實,世界各國的視線已不再僅僅停留在如何控制和消毀垃圾這一老問題上,而是採取積極的態度和有力的措施,著手科學地處理、利用垃圾,將垃圾列為維持經濟持續發展的「第二資源」,向垃圾要資源、要能源、要效益。
目前,我國歷年垃圾堆存量已達60億t,佔用耕地5億m2。全國為660個,城市中有200個城市陷入垃圾包圍之中。以城市人口2.6億為例,如每人每年產生440 kg垃圾計算,年產生垃圾量為1.14億t。

東莞市厚街鎮現有人口7萬3千多,是人口大鎮。八十年代初期,由於整體經濟落後,厚街鎮的經濟發展狀況極差。由於政府管理體制滯後,招商引資的路子越走越窄,根本就沒有什麼工業,因而就無所謂工業垃圾。況且農村剩餘勞動力沒能找到一個出路,農村經濟水平非常之低令人難以想像。經濟是文化意識發展的基礎,經濟搞不上,人民的意識,特別是衛生意識也是同樣的落後,同時政府宣傳缺位,投入不足,管理架空等多種原因導致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混亂、隨意。九十年代初期,厚街大道上那堆積如山的垃圾曾被報紙曝光過。臨溪兩旁的居民把垃圾直接倒在溪流里邊,公路兩旁的斜坡上,到處是隨便倒放的垃圾……

至於在偏遠山區等落後的地方,垃圾隨便堆放房前屋後,死雞死鴨更是隨意丟入河中,農葯瓶、衛生所的廢棄物也是胡亂丟入路旁溪里。在某鄉下,有一個順口溜:「垃圾垃圾隨便倒,不用拐彎不用繞,不行就來隨地燒,省得拿它到處跑。」這就是當地人們處理垃圾方式的生動寫照。

後來,雖然政府把垃圾處理承包給了個人,但由於疏於管理,承包者沒有真正落實責任,還是無法改變亂放垃圾的現狀,東江上游的水資源的質量正經受著前所未有的考驗,殘酷的事實拷問著人們的道德良心。在此,我們就以厚街這個具有代表性的農村小鎮為研究對象,來分析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現狀與對策。

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是垃圾污染矛盾激化的年代。60年代中期以後,大體形成了填埋、焚化、堆肥等一系列處置方法。如在美國,垃圾用填埋法處理的佔85%,焚化法處理的僅佔10%。日本國土不大,填埋法處理的只佔26.9%,而焚化法處理占的61%。瑞士也是以焚化法為主,佔53%。西歐幾個國家以填埋法為主,並多為有控制的填埋法。20世紀70年代以來,日、美、英、法等國,由於受資源和能源危機的影響,對廢物採取了「資源化」的方針,垃圾、糞便的處理不斷向「資源化」的方向發展。尤其對於廢物,日本已有25.3%的城市開展了從垃圾中分選回收物品的活動,1976年回收廢物達3900萬t,占當年廢物排量的49.5%。近年來,有些國家還發展了無機垃圾堆山法,並在垃圾山的表面上種植樹木、花草,發展街心公園,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
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問題固有它的歷史原因,它受到當地的經濟、文化、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制約和影響,,這個問題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我們小組共同分析了它的原因:首先是受當地經濟發展的落後嚴重製約,經濟是一切的基礎,一個大型的垃圾場,要投入幾百萬,上千萬,這就十分需要當地財政的大力支持。其次它還深受當地人們生活習慣的左右,比如,在達山等農村,認為病死的牲畜一定要把屍體投到小溪中,才能把霉氣也帶走,他們就是不願把屍體科學的埋在地下啊。第三政府的宣傳力度不夠或者說根本就沒有這方面的宣傳,才導致人們衛生意識的落後,因而這與政府領導的重視也密不可分。第四,政府對亂倒垃圾者的處罰力度不夠。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最初多是靠罰出來的,如新加坡對隨地吐痰的處罰高達500新元,相當於人民幣近3000元,誰會願意為一口痰再花3000元呢?我們相信重罰之下必有好果。其他如政府領導的重視,上級的督促,能否借鑒外地經驗等原因這里就不在累述了。

原因找到了,就好對症下葯。經濟方面的原因固然重要,但它不是我們可以討論和解決的,我們姑且不去考慮。但人們的行為習慣,則是可以通過政府等部門的宣傳、教育和強制執行來得以保證。政府可以利用宣傳車、廣告牌、廣播電視等形式來對民眾進行宣傳、教育、鼓勵人們敢於與亂倒垃圾的人和現象做斗爭,只有發動全民參與,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此外,良好的習慣還應該從小時候開始抓起,因此,在幼兒園、中小學對孩子盡早的教育,效果肯定是最好的,至於一些不自覺和一些道德敗壞者,該繩之以法的,政府和有關部門應決不手軟!

1 現有城市垃圾處理方法
解決垃圾問題的目標是將垃圾減容、減量、資源化、能源化及無害化處理。目前主要有填埋、堆肥及焚燒處理三種方法。
1.1 填埋處理
垃圾填埋歷史久遠,是普遍採用的處理方法。因為該方法簡單、省投資,可以處理所有種類的垃圾,所以世界各國廣泛沿用這一方法。從無控制的填埋,發展到衛生填埋,包括濾瀝循環填埋、壓縮垃圾填埋、破碎垃圾填埋等。
採用填埋處理法,首先要防止從廢物中擠壓出的液體濾瀝及雨水徑流對地下水的污染。一般規范要求回填地最低處的標高要高出地下水位3.3 m以上,並且回填地的下部應有不透水的岩石或粘土層。否則需另設粘土、瀝青、塑料薄膜等不透水層。其次,填埋場應設置排氣口,使厭氧微生物分解過程中釋放出的甲烷等氣體能及時逸出,避免發生爆炸。回填後的場地,一般在20年內不宜在其上修建房屋,避免由於回填場不均勻下沉造成的結構破壞,但可作綠地、農田、牧場等使用。
填埋處理用地,盡量選用天然的或人工挖出的窪地,開發資源後的廢粘土坑、廢採石場、廢礦坑等。將垃圾填埋於坑中,有利於恢復地貌,維持生態平衡,但如果在大面積的窪地、港灣、山谷等回填,則需考慮是否會破壞生態平衡。
1.2 堆肥處理
堆肥是我國、印度等國家處理垃圾、糞便、製取農肥的最古老技術,也是當今世界各國均有研究利用的一種方法。堆肥是使垃圾、糞便中的有機物,在微生物作用下,進行生物化學反應,最後形成一種類似腐殖質土壤的物質,用作肥料或改良土壤。
堆肥處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垃圾有機成分的生物化學過程。在生物化學反應過程中,有機物、氧氣和細菌相互作用,析出二氧化碳、水和熱,同時生成腐殖質。
堆肥的關鍵,在於提供一種使微生物活躍生長的環境,以加速其致菌分解過程,使之達到穩定。堆肥主要受廢物中的養分、溫度、濕度、pH等因素的控制。
根據堆肥原理,可分為厭氧分解與好氧分解兩種。厭氧分解需在嚴格缺氧條件下進行,厭氧微生物分解生長較慢,故不多用。好氧分解過程可同時產生高溫,可以殺滅病蟲卵、細菌等,我國主要採用好氧分解法。
堆肥技術的工藝比較簡單,適合於易腐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垃圾處理,可對垃圾中的部分組分進行資源利用,且處理相同質量垃圾的投資比單純的焚燒處理大大降低。堆肥技術在歐美國家起步較早,目前已經達到工業化應用的水平。
1.3 焚燒處理
焚燒是指垃圾中的可燃物在焚燒爐中與氧進行燃燒過程。實質是碳、氫、硫等元素與氧的化學反應。垃圾焚燒後,釋放出熱能,同時產生煙氣和固體殘渣。熱能要回收,煙氣要凈化,殘渣要消化,這是焚燒處理必不可少的工藝過程。
焚燒處理技術的特點是處理量大,減容性好,無害化徹底,焚燒過程產生的熱量用來發電可以實現垃圾的能源化,因此是世界各發達國家普遍採用的一種垃圾處理技術。
通過焚燒可以使可燃性固體廢物氧化分解,達到去除毒性、回收能量及獲得副產品的目的。幾乎所有的有機性廢物都可以用焚燒法處理。對於無機-有機混合性固體廢物,如果有機物是有毒有害物質,一般也最好採用焚燒法處理。焚燒法適用於處理可燃物較多的垃圾。採用焚燒法,必須注意不造成空氣的二次污染。日本以及歐洲的瑞士、瑞典等國在一般焚燒法基礎上,還發展了高溫與中溫分解,使垃圾在1650 ℃以上的高溫下基本或完全燃燒,並回收釋放的能量作為能源。
焚燒是銷毀垃圾利用熱能的一種垃圾處理技術。但是,只有對那些不能回收有價物,只能回收熱能的垃圾,垃圾焚燒處理才是科學、合理的。

2 現有城市垃圾處理方法的局限性
2.1 填埋處理的局限性
填埋處理埋掉了可利用物,填埋場地的選擇越來越困難,運輸、填埋、管理等費用也不斷提高。填埋場佔地面積大,同時存在嚴重的二次污染,例如垃圾滲出液會污染地下水及土壤,垃圾堆放產生的臭氣嚴重影響場地周邊的空氣質量,另外,垃圾發酵產生的甲烷氣體既是火災及爆炸隱患,排放到大氣中又會產生溫室效應。而且填埋場處理能力有限,服務期滿後仍需投資建設新的填埋場,進一步佔用土地資源。以北京為例,如果採用現在的技術,將北京市12000 t/d的垃圾進行衛生填埋處理,單是建設投資就高達7.2億元人民幣(不含征地費用),而且填埋場的壽命也只有12 a。基於以上原因,國外從80年代以來,衛生填埋設施有逐漸減少的趨勢,成為其他處理工藝的輔助方法,用來處理不能再利用的物質。
2.2 堆肥處理的局限性
堆肥處理不能處理不可腐爛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垃圾中的石塊、金屬、玻璃、塑料等廢棄物不能被微生物分解,這些廢棄物必須分撿出來,另行處理,因此減容、減量及無害化程度低;堆肥周期長,佔地面積大,衛生條件差;堆肥處理後產生的肥料肥效低、成本高,與化肥比銷售困難,經濟效益差。引進國外技術投資巨大,不適合我國國情。發達國家由於生活垃圾中的易腐有機物含量大大低於我國的一般水平,因此靠堆肥只能處理15%左右的垃圾組分,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堆肥技術的推廣。堆肥技術必須是將新鮮的垃圾首先進行分類後再將易腐有機組分進行發酵,才能有效地防止重金屬的滲入,從而保證有機肥產品達到國家標准,真正實現無害化和資源化。
2.3 焚燒處理的局限性
焚燒處理對垃圾低位熱值有一定要求,不是任何垃圾都可以焚燒的。垃圾中可利用資源被銷毀,是一種浪費資源的處理方法,即使回收熱能也只能做到廢物一次性再生的目的,無法實現資源的多次循環利用。焚燒產生的大量煙氣,帶走的熱能又是一種很大的損失。產生的煙氣必須凈化,凈化技術難度大、運行成本高。焚燒產生的殘渣還必須消化。還有,焚燒設備一次性投資大,運行成本高。
3 城市垃圾處理方法的綜合利用
表1為美國垃圾處理方式及各年所佔比重。綜合利用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可用物資(廢紙、金屬、玻璃等)的回收再生利用;
(2)易腐有機物的堆肥處理;
(3)高熱值不易腐有機物的能量利用;
(4)灰渣的固化處理,實現灰渣的材料化。
許多國家垃圾處理實踐表明,其中的 70% 可以回收,成為再生原料供重復利用。城市垃圾被譽為「城市礦藏」,是唯一在增長的資源。世界上已有幾十座回收有用成分的垃圾處理工廠在運轉。這些處理廠是近 10 年來在工業發達國家相繼建成的。實踐證明了他們為合理地經濟地利用垃圾資源開辟了新途徑,開創了垃圾處理領域的新天地。從消極地局限地銷毀垃圾階段,走向積極、合理地利用垃圾的嶄新階段。
農村生活垃圾的現狀與處理之不容樂觀,不僅僅表現在區區一個厚街鎮,在東江上游的許多地方,由於諸多方面的原因,都或多或少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作為學生,作為一些熱愛環境保護事業的有識之士,我們只能做的只有很少很少,但我們想做的還有很多很多,我們多麼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們來關心我們的環境,來關心我們的地球,因為:我們的星球已經不能承受太多了!
我國採用的垃圾處理技術,沒有一種方法能夠獨立地實現垃圾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的總目標。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成分愈發復雜,有機物、人工合成材料增多。這種現狀要求垃圾處理技術,應由單一銷毀方法向多種方法、互助配合、共同處理的綜合處理轉變。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垃圾的變廢為寶,為社會提供可利用資源。

3. 工業三廢的污染治理的論文

對於中國經濟增長和環境污染關系問題的研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種是對某一個省市的研究,主要適用OLS方法進行模型估計,但是很少見到對時間序列進行單位根和協整檢驗問題,然後根據回歸結果分析EKC模型是否存在,進而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第二種是利用分省面板模型回歸分析,主要是使用Hausman檢驗判斷使用固定效應模型還是隨機效用模型,未曾見到對於面板數據進行單位根和面板協整檢驗問題。
重慶從1997年才有數據,同時也是為了考察中國經濟增長最為強勁這一時段對於環境的影響問題,從邏輯上來說這段時間變數的關聯度應該最強。由於西藏缺少環境指標有關數據,因此我們考察的個體是除了西藏以外的大陸30個省市自治區。我們用工業廢水排放量(FS,單位:萬噸)、工業廢氣排放量(FQ,單位:億標准立方米)和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量(FW,單位:萬噸)表示環境污染量,因此原模型變成了三個方程。其他字母所表示的變數如前文擴展的EKC模型所示:y是人均GDP(單位:億元/萬人);A為單位GDP能耗(單位:萬噸標准煤/億元);G表示產業結構變化,這里為第二產業產值佔全部產值的比重(%);M為非農業人口的人口密度(單位:萬人/公頃);E為污染治理投入(單位:萬元),實際應用中對變數取了對數。所有數據均來自於有關年度《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環境統計年鑒》、《中國國土資源年鑒》等權威數據資料庫。本文所用軟體是Eviews5.1和Stata9.0。

4. 關於環境保護的論文 3000字左右

收稿日期: 2006 - 07 - 01
論工業革命以來生態環境危機的
客觀必然性及其根治途徑
畢學雲,張智婷,郝明亮,李吉利,李瑞平
(河北小五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河北蔚縣075700)
摘要:在簡要介紹全球生態環境危機現狀的基礎上,分析了工業革命以來生態環境危機產生的客觀必然性,認為西
方式社會文化的主導、人口壓力、對生態基本規律的認識不足、傳統生存方式的缺陷、技術的濫用和自由經濟制度的弊端是
主要原因,提出根治生態環境危機的根本出路在於控制人口增長、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實施可持續生產和可持續消費。
關鍵詞:工業革命;生態環境危機;客觀必然性;根治途徑
中圖分類號: X171. 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2 - 3356 (2006) 05 - 0048 - 03
1 全球生態環境危機現狀
18世紀中葉以蒸汽機的發明所引發的工業革命,使
人類的生產水平和物質文明水平都得到了極大提高。但
與此同時,工業革命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生態和環境問題,
引發了人類史上空前的生態環境危機,對當代人類的生
存與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這些全球性的生態環境危機
主要表現為水(藍色)危機、糧食(綠色)危機、人口危機、
荒漠化、物種危機、生態死亡、臭氧層危機、大氣污染、極
地污染、核污染、生化污染、基因炸彈(人種危機) 、全球變
暖,等等。
聯合國發布的《千年生態環境評估報告》指出,過去
50a中,由於人口急劇增長,人類過度開發和使用地球資
源,一些生態系統所遭受的破壞已經無法得到逆轉。報
告說,地球自然資源每年提供價值15萬億英鎊的物產,
如新鮮的水、清潔的空氣和魚等,但是人類活動破壞大約
2 /3提供上述資源的生態環境,包括濕地、森林、菜地、河
流和海岸等。目前,地球上10% ~30%的珍稀野生動物
瀕臨滅絕; 24個生態系統中的15個正在持續惡化。大約
60%的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服務行業,如飲用水供應、漁
業、區域性氣候調節以及自然災害和病蟲害控制等,無法
進行可持續性生產,前景每況愈下。
報告認為,全球生態環境惡化危及人類健康與長久
發展。如果目前情況繼續惡化下去,生態環境就有可能
發生突然變化,將導致水資源質量發生突變,新的疾病蔓
延,沿海地球海洋生物死亡,以及地球氣候出現異常變
化。
2 生態環境危機的客觀必然性
今天當全球性的生態環境危機將人類推到生死存亡
關頭之時,只有對造成生態環境危機的原因進行深刻的
反思,方能探尋到解決環境危機的出路。關於環境危機
的主要原因,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真可謂仁者見仁,智者
見智。據巴里·康門勒(Barry Commoner)教授的歸納,主
要有這幾種見解: ①「富裕說」,認為富裕社會的廢棄物
太多,還不如雖貧窮但與環境相和諧的窮人社會。②「進
取意識說」,認為問題的原因在於人類的內在進取意識,
認為人類是地球上最殘忍的物種。③「人口說」,認為環
境危機是人口太多的緣故。④「教育說」,認為人類所受
的教育使人日益變得非人,變成不懂得為什麼要愛自然。
⑤「宗教說」,認為原因在於基督教的自然存在的唯一目
的是服務於人類的信條。⑥「需求說」,認為污染的原因
不在工業界而在公眾過旺的物質需求。⑦「技術說」,認
為原因在於以盈利為唯一目的的、失去控制的技術發展。
⑧「利潤說」,認為原因在於毀壞環境比保護環境更容易
獲得利潤。⑨「政客說」,認為由於制定和執行環境政策
的政府機關被親工業界的政客所把持,使得那些機關癱
瘓無力。⑩「社會制度說」,認為原因在於資本主義的社
會制度。
上述各說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都不夠全面、深
刻,不能切中生態環境危機根源的要害。筆者認為,造成
生態環境危機主要有如下這些原因:
2. 1 西方式社會文化的主導
工業革命導致的環境危機、生態沖突這些問題跟西
方式的社會文化理念有密切的關聯。西方文化有3個顯
著特徵:強調競爭與征服;漠視和諧,不僅僅漠視跟自然
的和諧,還漠視跟其它社會、其它文化的和諧;無限制地
利用物質,認為資源永遠無限。工業文明開採挖掘出地
底深處的幾百種礦產資源,將其轉化為人類可支配使用
的財富,支撐了人口新一輪的膨脹。其主要特徵是:以毀
壞自然的方式征服和利用自然;個人自由與財富消費至
上;解除宗教和倫理對人的控制等等,這些要素構成了傳
·48·
第5期 河北林業科技 2006年1 0月
統工業文明的主流意識形態。整個二十世紀,人類消耗
了1420億t石油、2650億t煤、380億t鐵、7. 6億t鋁、4. 8
億t銅。佔世界人口15%的工業發達國家,消費了世界
56%的石油和60%以上的天然氣、50%以上的重要礦產
資源,全球各國各民族間出現嚴重的不平衡。目前,全球
石油剩餘可采儲量僅為1400多億噸,按目前產量,靜態保
障年限僅40a;天然氣的剩餘可采儲量為150億立方米,
靜態保障年限僅為60a。與此同時,地球環境遭到嚴重污
染,生態系統受到嚴重破壞,森林銳減、物種毀滅、氣候變
暖、荒漠擴大、災害頻發,一場全面的危機擺在人類面前。
2. 2 人口壓力
如前所述,人類賴以生存的生物圈是一個最大的生
態系統,它有著自己的負載閾限。而處在生物圈中食物
鏈最高位的人口的迅速增長,使生物圈的負載能力已達
到了極限,難以為繼。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認為,如果
聽其自然,人口增長會呈現幾何圖式(2、4、8、16⋯⋯) ,而
人類所需食物的增長最多是算術方式(1、2、3、4⋯⋯) ,最
後的結局當然十分悲慘。據悉,世界人口在有公元紀元
以來的第一個1000a里,只有3億人。而在第二個1000a
里,就猛增至約60億人。在這第二個1000a里,世界人口
有過兩次大的增長。第一次發生在工業革命期間, 從
1750年到1900年的150a間,世界人口從原來的8億增至
17億。這期間的人口增長主要發生在西方工業化國家。
1950年以後,世界人口進入第二次高速增長期。從1950
年到1981年,世界人口從25億猛增至50億。31a里人口
就猛增了1倍。在此期間,人口增長主要發生在發展中
國家,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率大大高於發達國家。更有
甚者,在發展中國家,人口的增長與貧困的擴大是同步
的。
2. 3 對生態基本規律的認識不足
人類社會的發展,一時一刻也離不開地球的自然環
境。然而,人類在改造自然環境的進程中,只知道一味地
向大自然索取和掠奪,卻沒有認識到地球承載人類生存
的能力,取決於它能提供的生命支持系統和生物多樣性。
人類發展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改變「自然生態系統」的過
程,這個系統的發展既有利於人類的一面,也存在著不利
的一面,即過度耗竭自然資源和破壞自然生態系統,最終
將導致人類的不可持續發展。
人類造成的生態環境退化有三個途徑: ①非生物資
源的消耗(地球上不可更新資源是有限的,是可耗竭的) 。
②向環境的排放(污染和廢物排放往往超出環境的自凈
能力) 。③生物量的損失(可更新資源的使用速度大於更
新速度) 。
因此,可以說,是人類活動產生的總壓力超過了地球
的環境承載能力的可能性,才造成了環境危機。關於這
一點,恩格斯早在一百年前的《自然辯證法》一書中就曾
尖銳地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
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
每一次勝利,在第一步都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
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卻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
響,常常把第一個結果又取消了。」
由此可見,正是人類對生態基本規律的認識不足,對
生態資源肆無忌憚地無度揮霍,才導致生態環境的日益
惡化,從而給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生態性災難。因此,
人類只有善待自然,按照生態基本規律辦事,運用使發展
更少地依賴地球有限的資源,更多地與地球承載能力達
到有機協調的方式來發展經濟,才有可能躲過大自然對
人類新一輪更大范圍的懲罰。
2. 4 傳統生存方式的缺陷
我們知道,人類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形成了從自然
界索取衣、食、居住等方面的物質和能量的生存方式,使
之能夠世世代代地生存繁衍下去。但是,人類在和環境
進行了長期的抗爭和苦鬥,極大地發展了自己,增強了改
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之後,又逐步形成了以高投入、高消
耗為手段,以高速度、高發展為途徑,以高消費、高享受為
目的的生存方式。這種生存方式的後果是對環境的高污
染和高破壞,是以犧牲環境來求取發展的。在今天當環
境危機成為威脅人類生存,制約經濟發展和影響社會穩
定的直接因素,在震驚世界的公害事件頻發不斷,生態資
源遭到嚴重破壞的形勢下,人類才對這種傳統生存方式
的缺陷有了比較清醒的認識。在1989年12月22日第44
屆聯合國大會召開的環境與發展大會的決議(聯大第44 /
228號)中就一針見血地指出:「全球環境不斷惡化的主要
原因是無法長久維持的生產和消費形態,特別是工業國
家的生產和消費形態。」
當前,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遵循著
以大量消耗自然資源為特徵的生存方式。高物質消費生
活方式驅動著高資源消耗的生產,而高資源消耗的生產
又導致了地球環境狀況的惡化。環境危機的出現無不與
這種浪費型、破壞型的傳統生存方式有著密切的關系。
人類現在每1年燃燒的礦物燃料就要自然界用100萬年
的時間才能形成。
對這種傳統的高消耗生產方式和高消費生活方式,
有識之士稱其為「發展的失敗」。具體地說,即正是傳統
的生產方式、消費方式、思維方式等幾乎所有方面組成了
威脅生態環境的社會慣性力量。因此,僅僅從其中一個
方面入手,或是以為更新的技術本身就會解決這樣的問
題,或是寄希望於一套全新的發展戰略,肯定是要失敗
的。事實上,許多生物學家、生態學家、技術專家,當然還
有各方面的社會科學家都明確認識到,如果不對人類迄
今所處的生存方式,或者說對整個工業文明進行深刻反
思,人類斷難改弦更張。
2. 5 技術的濫用
如所周知,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在給人類物質生活
·49·
第5期 河北林業科技 2006年1 0月
帶來空前繁榮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災難。
正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才使人類具有了改造自然的能力。
它使人類能更大規模地采礦、辦工業,從而向自然界索取
更多的物質和能量,並同時向環境排出日益增多的廢棄
物。尤其是化學技術的發展,使人類能合成許多自然界
根本沒有的化學品,在排入環境後長期在食物鏈中循環,
危害人體健康。
可見,由於人類濫用科學技術向大自然貪婪地索取
和掠奪,最終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但是,科學技術是
一把雙刃劍,它既有為害人類的一面,又有造福人類的另
一面。人類只有正確使用科學技術,將其運用於環境保
護方面,大力發展節能技術、生態農業技術、以及其他一
系列技術,實行封閉的工業生態循環,採取清潔生產方
式,實現廢物的無害化、資源化,把對環境的負荷減少到
最低限度,才能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從而實現人類社會
的永續發展。
2. 6 自由經濟制度的弊端
自由經濟制度要求整個社會關系商品化,要求按照
等價交換的原則自由買賣、自由競爭、自由貿易、自由經
營。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其保障和鼓勵,甚至放縱私人自
由地無限制地從事各種創造財富的活動。然而,這些活
動大多是以瘋狂掠奪自然資源和嚴重污染環境為代價來
獲取其高額利潤的。在這種制度下,人人只圖急功近利,
不顧長遠後果。而正是這種對利潤的貪婪導致了對大自
然的嚴重破壞。自由市場經濟制度無內在目標和固定方
向,僅僅服從於供需力量的調節。在這種經濟體制下,某
些人類的共有物(即共有資源) ,如空氣、水等人類生存所
必需的物質基礎,往往被少數人或集團用做換取個人或
集團利益的犧牲品。
對此,美國著名學者巴里·康門勒(Barry Commoner)
教授曾指出:在自由市場經濟體制下,資金趨向於流向能
在最短時間內產生最大收益的生產項目及其所屬的企
業。在這種體制下,投資實際上由公司決定。而公司作
出選擇的依據是收回投資和創造利潤的周期的長短。它
們當然選擇周期短的。不幸的是,有利於環境的,同時從
長遠看經濟效率更高的項目往往需要大量的初始投資,
而且資金和利潤的回收周期長,因此不可能在自由市場
經濟體制下為投資者們所喜歡。因為自由市場經濟體制
下的資金分配不可能自發地照顧環境質量所代表的社會
效益。這就需要政府以「有形之手」加強對自由經濟活動
的干預、控制和調節,以克服自由經濟「無形之手」所無法
觸及的個人權利的濫用和資源浪費之流弊,防止共有物
悲劇的發生。
3 生態環境危機的根治途徑
環境問題是在發展中產生的。導致生態環境退化的
根源在於不可持續的生產與消費方式。發達國家在發展
中,不顧自然生態系統的承受力,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
然資源和能源,向環境中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導致環境
問題的加劇和環境問題的全球化。目前,世界上少數地
區的消費極高,但大部分人類的基本消費需求尚未得到
滿足。正是工業化國家的不可持續的生產和消費模式加
劇了環境退化和世界一些地區的貧困。
作者認為,要從根本上鏟除生態環境危機產生的根
源,需從控制人口增長、開發可再生能源、實施可持續生
產和可持續消費等4個方面入手。
3. 1 控制人口增長
根據世界人口學家估計,目前全球正以每年1 億人
的速度在增長,到2030年,人口將可能達到100億。地球
資源在開發利用的速度上目前已顯得趕不上人口增長的
速度。而正是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長給生態環境,尤其對
土地、水、物種等造成巨大的壓力,並造成了森林的銳減,
土壤的退化,生態的惡化,資源的浪費,物種的減少等一
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因此,為了保護地球資源和生態環
境,控制人口增長已成為人類迫在眉睫的共同任務。
3. 2 開發可再生能源
再生能源主要有水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
能等,其最大的特點是具有自我恢復能力,人們在使用過
程中,再生能源可以從自然界中源源不斷地得到補充,取
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幾乎是零污染,對生態環境的破
壞微乎其微。因此,大力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是緩解煤、
石油、天然氣開采壓力,減輕生態環境破壞的一條重要途
徑。
3. 3 可持續生產
可持續生產是指滿足消費者對產品需求而不危及子
孫後代對資源和能源需求的生產。實行可持續生產的主
要途徑是在工業發展中推行清潔生產。清潔生產是指利
用先進的工藝、技術和管理方法,提高資源和能源利用
率,降低物耗、能耗,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棄物排物量生產
經營活動。按照聯合中巴黎工業與環境活動中心的定
義,清潔生產是:「將綜合預防的環境策略,持續應用於生
產過程和產品中,以便減少對人類和環境的風險」。
目前,世界上普遍使用的、達到清潔生產的主要途徑
是: ①調整產品結構,用無污染、少污染的產品代替毒性
大、污染重的產品。②調整原料結構,用無污染、少污染
的能源和原材料代替毒性大、污染重的能源和原材料。
③調整企業技術結構,用消耗少、效益高、無污染、少污染
的技術、工藝和設備替代消耗高、效益低、污染產生大、污
染重的技術、工藝和設備。④設計物料閉路循環,開展
「三廢」綜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和原材料,實現物
料最大限度的廠內循環。⑤強化企業工業生產管理,減
少跑、冒、滴、漏和物料流失。⑥對少量的、必須排放的污
染物,採用低費用、高效能的凈化處理設備,進行最終的
處理、處置。⑦建立無廢工業區。
(下轉第54頁)
·50·
第5期 河北林業科技 2006年1 0月
小區,開展規范的濕地和鳥類保護工作,試驗性建設濕地
恢復工程。
(4)建立濕地公園。在北戴河濕地等近城市區和南
戴河、黃金海岸等旅遊區的濕地,規劃建設具有保護和開
發相協調的示範性特色濕地公園,同時發揮濕地的生態
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
(5)探討建立並逐步健全濕地保護社區參與機制。
在參照國內外其它地區社區參與濕地保護成功經驗的基
礎上,探討性建立符合秦皇島沿海濕地保護實際的社區
參與機制,使沿海濕地的保護和濕地所在縣、鄉、村社區
經濟利益協調發展,讓群眾從保護濕地中得到實惠,從而
更加積極主動參與保護行動。
參考文獻
[ 1 ]國家林業局《濕地公約》履約辦公室. 濕地公約履約指南
[M ]. 北京: 中國林業出版社, 2001.
[ 2 ]國家林業局,等. 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M ]. 北京: 中國林
業出版社, 2000.
(上接第50頁)
3. 4 建立可持續的消費模式
《21世紀議程》提出,世界所有國家均應全力促進可
持續消費模式,發達國家應率先達成可持續消費模式,發
展中國家應在其發展過程中謀求可持續消費模式,避免
工業化國家的那種過分危害環境、無效率和浪費的消費
模式,工業化國家要提供更多的技術和其他援助。
政府和商業界對改變消費模式具有舉足輕重的作
用。具體手段有:運用經濟刺激,改變消費行為;調整價
格結構,使價格能夠反映出環境的價值;取消對不可持續
消費模式的保護性補貼;提高消費者的環境保護的經驗
和意識等等。
80年代以來,世界上出現了以環境標志(綠色標志)
制度為核心的綠色消費浪潮,對轉變不可持續消費模式
產生了推動作用。環境標志(綠色標志)是某一個國家依
據環境標准,規定產品從生產到使用全過程必須符合環
境保護的要求,對符合或者達到這一要求的產品頒發證
書或標志。如果商品上印製了特定的環境標志,就表明
該商品的生產、使用及處置全過程都符合環境保護的要
求,不危害人體健康,對環境無害或少害,有利於資源再
生和回收利用。
參考文獻
[ 1 ] [美]D. 米都斯,等. 增長的極限[M ].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4.
[ 2 ] 王進.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M ].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9.
[ 3 ] 陳鴻清. 發展新思路[M]. 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2000.
[4 ] 王樣榮. 生態與環境[M ]. 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0.
[ 5 ] [德]狄特富爾特,等. 人與自然[M ]. 三聯書店, 1993.
[ 6 ] 戴星翼. 走向綠色的發展[M ].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8.
(上接第51頁)
吸入鼻腔才有效, 45日齡時進行第二次新城疫II系疫苗
免疫, 15日齡時翼內皮下刺種雞痘疫苗。在免疫各種疫
苗前後3天內飼料中不加抗菌素葯物。
3. 8 消毒
室內和所用設備都要定時進行消毒。
3. 8. 1 地面消毒 用1%新潔爾滅或4%來蘇兒水進行
噴灑消毒,每周進行1次。
3. 8. 2 空間消毒 在育雛前20天用熏蒸法進行消毒。每
立方米空間用42ml福爾馬林溶液倒入盛有21g高錳酸鉀的
容器中,熏蒸後密閉24~48h,然後通風換氣放出甲醛氣體。
3. 8. 3 設備消毒 我們用的溫度計、濕度計、飲水器、食
槽等設備,都要用新潔爾滅或生石灰粉等葯品沖洗,然後
用凈水洗凈,在陽光下曬干,即達到消毒效果。
4 小結
通過對褐馬雞雛雞的研究飼養,除獲得了適合雛雞生長
的基本因子的理論數據外,還得出了幾點經驗,總結如下:
4. 1 行為習性
雛雞剛能站穩行走就表現出好動、好鬥的習性,特別
愛啄抱窩雞的冠和眼, 3日齡時行走奔跑速度加快,爬坡
能力增強,在野外不易抓到。雛雞從9日齡時開始有沙
浴現象,兩周後夜間飛到架上休息,每天的上午8: 00 ~
10: 00時,下午的5: 00~7: 00時,是其活動和取食最旺盛
的時候,中午11: 00~14: 00時不愛動,也不肯取食,但這
個時間飲水較多。
4. 2 健康標志
雛雞早晨糞便的顏色、形狀基本能代表其是否健壯,
如果呈圓柱狀、條狀、棕綠色、表面有白色的尿酸鹽沉著,
說明雞健康;如果鹽成份增加,呈白色糊狀或石灰漿樣的
稀糞,多感染了痢疾;如果是黃白色、黃綠色並附有粘液、
血液等惡臭稀便,說明感染傷寒等急性病。
雞群中的啄羽、啄肛、啄趾及其它異食現象和有無軟
腿,能幫助判斷日糧中營養是否充足和平衡,以便及時調
節各種營養元素。
4. 3 生長情況
從雞群中選即將進入亞成體的5隻雞分別在6周齡、
7周齡、8周齡、9周齡測量其6個相關指標,通過計算、比
較得出:雛雞在即將進入亞成體時,也就是49日齡以後,
生長速度最快。
·54·
第5期 河北林業科技 2006年1 0月

5. 哪位大哥大姐幫我找找化學制葯專業的論文,題目是葯廠三廢的處理的新技術和發展趨勢,謝謝了!急!

「工業三廢」如未達到規定的排放標准而排放到環境中,就對環境產生了污染,污染物在環境中發生物理的和化學的變化後就又產生了新的物質。好多都是對人的健康有危害的。這些物質通過不同的途徑(呼吸道、消化道、皮膚)進入人的體內,有的直接產生危害,有的還有蓄積作用,會更加嚴重的危害人的健康。工業「三廢」排放對環境的影響常是地區工業布局和廠址選擇需考慮的重要因素。如工業企業一般避免布置在城鎮居民區的上風向和水源上游;一些污染較大的工業如冶金、化工、造紙要遠離城市中心;大工業企業與生活區間要有適當的隔離帶以減少環境污染的影響等。大力採用無污染或少污染的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開展「三廢」綜合治理,是防治工業「三廢」污染,搞好環境保護的重要途徑之一。不同物質會有不同影響,三廢治理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地廢氣、廢水、廢渣種類各有不同。以固體廢棄物來說就分為危廢和一般廢物,危廢處理方法一般是焚燒或者是深度填埋等,填埋場的要求很高,建一個大型的填埋場要幾個億投資。
◆「三廢」處理的一般原則
一、廢氣的處理

產生少量有毒氣體的實驗應在通風櫥內進行,通過排風設備將少量毒氣排到室外,被空氣稀釋

產生大量有毒氣體的實驗必須具備吸收或處理裝置。如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硫等酸性氣體用鹼液吸收.可燃性有機廢液可於燃燒爐中通氧氣完全燃燒。

二、廢液的處理

1、各實驗室應配備儲存廢渣、廢液的容器,實驗所產生的對環境有污染的廢渣和廢液應分類倒入指定容器儲存。

2、酸性、鹼性廢液按其化學性質,分別進行中和後處理。使PH 達到在6~9 之間後排放。

3、有機物廢液,集中後進行回收、轉化、燃燒等處理。

4、盡量不使用或少使用含有重金屬的化學試劑進行實驗。

三、廢料銷毀

1、能夠自然降解的有毒廢物,集中深埋處理。

2、不溶於水的廢棄化學葯品禁止丟進廢水管道中,必須集中到焚化爐焚燒或用化學方法處理成無害物。

3、碎玻璃和其他有稜角的銳利廢料,不能丟進廢紙簍內,要收集於特殊廢品箱內處理。

環境保護是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並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必須做好綜合治理,以創造出適合於人類生活、工作的環境。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

網路的網路里有很詳細的環境保護的介紹,你可以自己去看看
http://ke..com/view/9724.html?wtp=tt

6. 周圍人如何對待三廢作文

鳳頭」精巧 「尾」音繞梁
作文的開頭和結尾是閱卷老師閱讀的重要位置,因此打造一個精彩的開頭和結尾,就會使文章出現「亮點」,從而吸引閱卷老師的眼球,提高自己作文的分數.
一、撰寫一段精彩的開頭,一見鍾情.
古人稱文章的開頭為「鳳頭」,就是說開頭要美麗精巧、新穎貼切,要有創造力、震撼力、吸引力,讓閱卷老師一見鍾情,產生一種必欲讀之而後快的感覺.因此,下筆之前一定要精心構思、反復琢磨,務求精工.
(一)設計題記,新人耳目
如有篇中考滿分作文《朋友,我要說聲謝謝你》,它的開頭是這樣的:
緣,
讓我與你相識在桂花爛漫的九月;夢,又讓我與你分別在烈日吐炎的六月.朋友,在與你相處的四個春去秋來的日子裡,友情讓我加倍珍惜.是你讓我慘淡的日子也
變得精彩,是你讓我發現了生活的美麗,是你讓我驕傲的心得以讓謙虛駕馭.一切的一切,讓我追尋與你共同走過的腳印. ——題記
在這篇文章中,考生別具匠心地在正文前面設置了一個題記,既渲染了濃濃的氛圍,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調;同時又含蓄地交代了「我要說聲謝謝你」的原因,巧妙地詮釋了文題.而且句式整齊,富有文采,很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二)言彼意此,曲徑通幽
如中考滿分作文《美麗人生》的開頭:
有的人喜歡把人生比作一條路,有的人喜歡把人生比作一杯酒,有的人信號把人生比作一團麻.我卻喜歡把人生比作花.
在鋪陳了他人對人生的種種理解後,小作者話鋒一轉,亮出了自己的觀點:「我卻喜歡把人生比作花.」由此進入文章的主體部分,可謂言此意彼,欲擒故縱,曲徑通幽,韻味悠長.
(三)鋪陳排比,蓄勢待發
有一篇題為《門》的優秀作文,是這樣開頭的:
綠色推開了春天的門;雷雨推開了夏天的門;果實推開了秋天的門; 瑞雪推開了冬天的門;書籍推開了知識的門;智慧推開了理想的門; 理想推開了成功的門;聽,到處都是開門的聲音……
本文開篇,作者連續用了8個結構相同、含義雋永的句子,從不同角度賦予了「門」獨特的寓意,既揭示了「門」的豐富意蘊,又形成了一種層層遞進、不可遏止的雄渾氣勢,自然引出了下文「推開人生之門」的主題.
(四)托物起興,暗渡陳倉
曾見過一篇優美的習作,題為《關愛永遠》,開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朝陽出來了,湖水為它梳妝;新月上來了,群星為它作伴;春花綻開了,綠葉為它映
襯;鳥兒在鳴唱,蟋蟀為它伴奏……天地萬物都在向我們講述著愛的故事.
文中,作者從自然現象入手,托物起興,鋪敘了自然界中許多事物之間都充滿了濃濃
的「關愛」,並且運用擬人手法,使這些事物具有人情味.接下來不用看就知道,肯定要過渡到「人與人之間也應存在關愛」的相關主題,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
東晉文學家陸機說:「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這句話用來形容文章的開頭,也是非常恰當的.開頭的方式多種多樣,很難一一列舉.但總而言之,開頭一定要有特色,力爭一開始就能吸引閱卷老師,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提升整篇文章的得分等級.
二、錘煉一個精當的結尾,畫龍點睛.
明代學者謝榛說:「結尾當如撞鍾,清音有餘.」的確,好的文章結尾能夠產生一種「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藝術效果,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喚起讀者的思考和共鳴,讓讀者沉浸在文章的境界之中,久久回味.
(一)添加後記,余韻悠長
如江蘇泰州中考作文話題為「只有一個」,有篇優秀作文《魯迅先生,只有一個》,在正文之後,小作者還加了一段「後記」:
先生正等著我們走出浮華的海面,款款地步入他的心房,與他進行

7. 求「現代化工企業三廢治理技術現狀及發展」論文

對於中國經濟增長和環境污染關系問題的研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種是對某一個省市的研究,主要適用OLS方法進行模型估計,但是很少見到對時間序列進行單位根和協整檢驗問題,然後根據回歸結果分析EKC模型是否存在,進而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第二種是利用分省面板模型回歸分析,主要是使用Hausman檢驗判斷使用固定效應模型還是隨機效用模型,未曾見到對於面板數據進行單位根和面板協整檢驗問題。重慶從1997年才有數據,同時也是為了考察中國經濟增長最為強勁這一時段對於環境的影響問題,從邏輯上來說這段時間變數的關聯度應該最強。由於西藏缺少環境指標有關數據,因此我們考察的個體是除了西藏以外的大陸30個省市自治區。我們用工業廢水排放量(FS,單位:萬噸)、工業廢氣排放量(FQ,單位:億標准立方米)和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量(FW,單位:萬噸)表示環境污染量,因此原模型變成了三個方程。其他字母所表示的變數如前文擴展的EKC模型所示:y是人均GDP(單位:億元/萬人);A為單位GDP能耗(單位:萬噸標准煤/億元);G表示產業結構變化,這里為第二產業產值佔全部產值的比重(%);M為非農業人口的人口密度(單位:萬人/公頃);E為污染治理投入(單位:萬元),實際應用中對變數取了對數。所有數據均來自於有關年度《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環境統計年鑒》、《中國國土資源年鑒》等權威數據資料庫。本文所用軟體是Eviews5.1和Stata9.0。

8. 保護環境保護的論文800字以上的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它就像母親一樣,為我們提供著生存的資源和條件。我們是地球的主人,我們要像善待自己一樣去保護它。
誰不想讓自己的家園變得更美好,更漂亮?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五花八門的生活垃圾越來越多,其中大多數垃圾都是會造成環境污染的。比如說我們常用的電池,如果用完後不進行適當的處理,那麼將會造成極大的環境污染。據研究,一節廢的紐扣電池能使60萬升的水不能飲用。如果每人丟棄一顆廢電池,那麼到了那時,水,將成為奢侈品。
所以,為了保護環境,請將垃圾分類。
我國於2008年6月1日起實行「限塑令」,這一做法,使我國每年節省三千七百萬桶石油。塑料袋,這種東西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再普通不過了,可是你知道嗎,塑料袋卻是污染環境的一大因素。塑料袋以石油為原料,不僅消耗了大量資源,而且還需要500年的時間才能被自然分解。
所以,為了保護環境,請減少使用塑料袋。
最近在哥本哈根召開的全球氣候變化大會使我們再一次敲響了警鍾。雖然最終未能達到預定的效果,但是如果我們沒有做到,開再大的會議也只是形同虛設。會議上說,現在全球平均氣溫正逐漸升高,大部分冰山已經開始融化。如果再這樣下去,那麼世界將被水淹沒。現在的全球平均氣溫較以前已經升高了1.1℃,別看只是小小的1.1℃,可這是「全球平均氣溫」啊!如果全球平均氣溫升高4℃,那麼北極和南極的氣溫將升高16℃,到那時,北極和南極也可以看到大樹了。你想一想,到那時,世界將會成為什麼樣?
其實導致這些災難的罪魁禍首就是我們人類。據研究,我們每天使用的電器或其他東西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卻是使氣溫升高的一大因素。如果減少使用電器,那麼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會隨之減少。汽車尾氣中也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應隨時提醒爸爸媽媽上班或外出旅遊時,應乘坐地鐵或公共汽車,盡量少開私家車,這樣能減少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
所以,為了保護環境,請減少使用電器,少開私家車上班或旅行。
作為社會的主人,改善地球環境,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如果世界人人環保、天天環保,就可以創造一個嶄新、美麗的世界!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