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疫情下推進治理體系

疫情下推進治理體系

發布時間: 2021-02-27 05:40:38

❶ 指出這次抗擊新型冠狀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1、要研究和加強疫情防控工作,從體制機制上創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舉措,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水平。

2、要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強和完善公共衛生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建設,認真評估傳染病防治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修改完善。

3、要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堅決貫徹預防為主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常備不懈,將預防關口前移,避免小病釀成大疫。

要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優化醫療衛生資源投入結構,加強農村、社區等基層防控能力建設,織密織牢第一道防線。

(1)疫情下推進治理體系擴展閱讀:

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

1、健全重大疫情應急響應機制,建立集中統一高效的領導指揮體系,做到指令清晰、系統有序、條塊暢達、執行有力,精準解決疫情第一線問題。要健全科學研究、疾病控制、臨床治療的有效協同機制,及時總結各地實踐經驗,形成制度化成果。

2、完善突發重特大疫情防控規范和應急救治管理辦法。

要平戰結合、補齊短板,健全優化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傳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機制,支持一線臨床技術創新,及時推廣有效救治方案。要鼓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數字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更好發揮支撐作用。

❷ 結合疫情防空,為什麼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家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家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在2020年爆發的疫情尤為凸顯,把武漢和湖北作為全國主戰場、作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果斷要求湖北省對人員外流實施全面嚴格管控。

這是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的關鍵一招,也是最有效手段,作出這一決策談何容易,需要巨大政治勇氣。

同時,對其他省份按照地區特點和疫情形勢因應施策,堅持全國一盤棋、統籌各方力量開展疫情防控工作。這樣的果敢與決斷,只有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在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的體制下,在堅強領導核心的統率下,才能夠實施,也才能夠獲得成功。

(2)疫情下推進治理體系擴展閱讀:

這樣的果敢和決斷,這樣的組織力和動員力,只有中國才能做得到。如果中國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處在一種互相掣肘、各懷心思,久拖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無力的制度環境中,就難以想像如何能做到舉國上下聞令而動、動靜有序,同舟共濟、一致抗疫。

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牢記總書記的教導,清醒地認識到,抗擊疫情,既是一場大仗、硬仗,也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深度檢驗、一次綜合性大考。

必須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奮力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不誤」,確保戰勝疫情,確保如期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

❸ 如何看待後疫情時代的社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如何看待後疫情時代的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鄂抗疫情對社會的發展是沒有影響力的,呃,只不過是呃呃這個疫情只不過都是自然的一些規律。

❹ 請你結合基層工作實際,談談如何在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中,全面做好疫情防

年的疫來情呢,突然到來打亂了我們自的生活,我們在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同時,也要加強疫情工作,因為畢竟是我們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的安全是第一位的,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但是在保保證疫情的情況下,也要推進治理的能力,我們還要發展經濟

❺ 為什麼要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一、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將更好轉化為管理國家的效能。
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註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建設具有自己特色的國家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有著自己的鮮明特點和顯著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之所以能創造經濟高速成長、社會充滿活力、政治安定團結的「中國奇跡」,之所以能戰勝一個又一個突如其來的重特大自然災害和傳染病疫情,從容應對一系列關系我國主權和安全的重大突發事件,經受住一次又一次國際政治、經濟風浪的重大考驗,就是因為我們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黨和國家實行的民主集中制,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舉國體制,有黨和政府強有力的社會動員組織能力,有全國一盤棋的互助協作機制等,這些都是我們的制度優勢。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核心。鄧小平同志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中指出:「改革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不是要削弱黨的領導,渙散黨的紀律,而正是為了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堅持和加強黨的紀律。在中國這樣的大國,要把幾億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統一起來建設社會主義,沒有一個由具有高度覺悟性、紀律性和自我犧牲精神的黨員組成的能夠真正代表和團結人民群眾的黨,沒有這樣一個黨的統一領導,是不可能設想的,那就只會四分五裂,一事無成。
這是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的奮斗實踐中深刻認識到的真理。我們人民的團結,社會的安定,民主的發展,國家的統一,都要靠黨的領導。」這就告訴我們,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決不能否定和丟棄我們制度的優勢,恰恰相反,是要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把各方面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管理國家的效能。
二、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意味著我國將進一步擺脫傳統人治社會的影響,大踏步走向現代法治社會。
舊中國留給我們的,人治的傳統比較多,法治的傳統比較少,而法治是現代國家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大力推進國家法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有效實施,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但是傳統人治社會的影響依然廣泛而深刻地存在。與那些率先實現現代化的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差就差在法治,差就差在國家治理的法制化、規范化、程序化水平。
到過西方發達國家的人們會有一個印象:我們許多領域的「硬體」現代化水平已經趕上甚至超過了它們,差距主要在「軟體」。西方社會經過了幾百年的現代化進程,各方面制度已相對成熟定型,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法條「管」著,違法必究的鐵律深入人心,完備的法律體系能夠覆蓋各種社會關系、規范各種社會行為。
西方社會的文明,很大程度上是法治「管」出來的。應該承認,西方發達國家在現代國家治理方面,確實積累了大量有益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借鑒,這種學習借鑒帶給我們的只會是進步。當然,學習借鑒不是照抄照搬。我國的基本國情、社會制度、發展階段、法治理念等,都與西方國家不同,對國外的東西必須經過科學的揚棄後使之為我所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將使我國真正實現從傳統人治社會向現代法治社會轉變,這將是意義更為深遠的歷史性轉變。
三、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意味著我們將構建起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人類社會制度文明作出更大貢獻。
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國家制度,也沒有一成不變、可以終結歷史的制度模式。任何制度都需要改革創新,僵化和停滯只會窒息制度的生機。現代西方國家的制度體系是經過幾百年發展才達到今天這樣的水平,但已經是弊端叢生,這些弊端近些年正集中地暴露出來,使之面臨嚴峻的變革壓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始終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在治國理政各個環節,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與時俱進的制度創新,既是我國發展進步的一個根本原因,也是一個根本成就。伴隨著中國的成功,中國發展模式的影響也日益擴大,西方一些人雖然不得不承認中國的經濟成就,卻不願意認可中國的制度,他們把中國制度的影響力視為最大威脅。
制度文明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一樣,是人類文明的基本形態之一。我們黨領導人民不懈奮斗,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要創造和建設更先進、更優越的社會制度,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我們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適應時代發展變化,既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又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既積極借鑒人類制度文明有益成果,又決不照搬別國制度模式,努力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歷史和現實都證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有著偉大的創造力,我們一定能夠探索建立起適合自己國情和發展要求的制度體系,同時為人類制度文明作出自己的貢獻。我們就是要有這樣的自信!
總起來說,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為了國家長治久安。中國歷史是一部治亂交替的歷史,幾千年來亂世多、治世少,太平盛世更是罕見。長期動盪、戰亂頻仍,使人民深受其害。能否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成為人民衡量制度好壞、政權優劣的最重要標准。說到底,實現國家長治久安還是要靠制度,靠制度執行力,靠國家治理現代化。
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需要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進步將伴隨實現「兩個100年」目標的全過程。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的改革任務,將大大推進這一進程。我們堅信,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時,我國將成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水平顯著提升、社會更加充滿活力而又安定團結的國家;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之時,我們迎來的將是一個長治久安的新中國!

❻ 受疫情影響,在國際格局演變進程加速的大背景之下,中國如何以創造性的方式來應對外部環境帶來的挑戰

第一,應時勢變化選擇並實施契合本土情境的治理範式。通過梳理疫情期國際治理範式,我們發現,成功的社會治理模式是契合當地實際的治理模式。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就對治理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後疫情」時期,如何基於社會治理新要求,設計「平戰結合」的治理模式,以有效應對今後可能出現的類似公共衛生事件,是值得深入思考的社會治理實踐議題。防控實踐表明,現代化的社會治理實踐既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亦需要社會組織和市場力量的廣泛參與。

第二,社會主要矛盾演變的現實,社會治理實踐的演化趨勢以及疫情防控的成功經驗表明,政府在社會治理中既需承擔居於中心的「元治理」(Bell and Hindmoor, 2009)角色,也需積極吸納社會力量,尤其是鼓勵專業組織與專業人士參與疫情防控與社會治理。因此,在有關疫情防控等事務的社會治理路徑選擇之框架設計層面,需要打造「強政府」與「強社會」有機結合的治理框架。毋庸諱言,社會治理中的「強政府」角色容易實現,但時下「強社會」角色亟待加強。這一點可以在疫情防控中專業組織和人員力量嚴重匱乏等問題中得到充分印證。可以說,積極培育專業化社會組織,不斷提升社會力量參與治理水平,是「後疫情」時期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等類似公共衛生事件,深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亟待落實的工作之一。

第三,依據當前疫情發展實際,中國可以適當借鑒「國家中心關系型」治理模式。該模式下,國家由於其「元治理」角色,能夠通過資源配置和政策偏好影響其他治理參與者,而自然成為社會治理的核心,這在疫情防控中得到充分體現。該模式同時強調,社會、市場等非政府型治理主體也要在社會治理中扮演積極角色。在此次疫情中,大量志願者和社區網格員的參與,充分彰顯了社會力量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在諸多治理主體中,政府要與社會組織、市場參與者建立互動反饋的「關系型」合作機制,使後者在治理中扮演必要的角色。綜上,「國家中心關系型」的治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中國國情,有助於國家、市場和社會形成一種「多元協作」的關系型治理模式,從而有效提高政府公信力,提高疫情防護水平和社會治理水平。

第四,為保障「後疫情」時期「國家中心關系型」治理模式的有效運行,有力應對後續可能出現的類似公共衛生事件,有效提升社會治理水平,需要建立必要的多元化制度保障。一方面,可以通過立法等手段,在制度上保障社會、市場等力量積極有效地參與社會治理;另一方面,應轉變行政管理思維,強化多元主體參與社會治理理念,營造多方力量參與社會建設的良好氛圍,從非制度層面為社會組織和市場力量參與社會治理提供必要的氛圍支持和平台支撐

❼ 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實際中,談談你對我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認識

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任何具有廣泛影響的公共危機事件的爆發,都需要積極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和地區「守土有責因地制宜」的雙向制度優勢。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環節,中央加強了對疫情防控的頂層部署,通過聯防聯控機制加強協調調度,及時解決了防控工作中遇到的一系列緊迫問題,尤其是多個省份一對一支援湖北各地的重大舉措,體現了中國危機管理的歷史傳統和巨大制度優勢。

在一些關鍵領域、關鍵環節發揮集中統籌的制度優勢在任何危機管理中都是必要的,一個有效的「中央大腦」是形成危機應對的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的前提,是克服各方面信息不對稱、調動全國四面八方、各系統各部門高效協同形成「全國一盤棋」的關鍵。

但是從此次疫情的處置全過程尤其是病毒爆發初期的情況來看,在疫情防控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現有國家治理體系中強化集中統一領導同疫情防控中必要的分布式管理和臨機決策的需求之間,仍然暴露出一定的沖突和矛盾,面對危機,權責配置失衡的問題一度凸顯。

(7)疫情下推進治理體系擴展閱讀

新型冠狀病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通常是在人接觸到感染者的分泌物的時候。不管是哪種類型的口罩,防護效果都是有限的,需定期更換。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應及時更換口罩:呼吸阻抗明顯增加時;口罩有破損時;

口罩與面部無法密合時;口罩受污染(如染有血漬或飛沫等異物);曾使用與隔離病房或與病患接觸(該口罩已被污染)。

目前,國外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對 N95 口罩的最佳佩戴時間沒有明確結論,我國也尚未對口罩的使用時間做出相關規定。對N95口罩防護效率及佩戴時間的研究結果顯示,N95 口罩佩戴 2天,過濾效率仍保持在95%以上,呼吸阻抗變化不大;佩戴 3 天過濾效率降低至94.7%。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建議:在 N95 口罩供應不充足的情況下,只要沒有被明顯弄臟或損壞(如摺痕或撕裂),可以考慮重新使用。

❽ 如何理解疫情加速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逆全球化浪潮不利於疫情防控的國際合作

全球化是近四十年來國際社會最重要的發展趨勢,米曉米f少零少惠曉電曉受曉受曉曉曉多曉電曉米曉受曉聯曉受曉零曉電曉受曉米曉多曉曉曉受曉曉曉聯曉曉米多曉聯曉受全球化已經讓世界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關系。與此同時,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也帶來了不少全球問題,例如環保問題、核污染、貧富差距、傳染性疾病等,伴隨著全球化的推進也出現了反全球化現象。電零零少年底爆發的美國次貸危機在電零零量年演變成全球金融危機,對西方大國造成了沉重打擊,經濟復甦乏力、陷入長期停滯狀況,本世紀以來的全球化浪潮在這個節點遇到了強大阻力。逆全球化思潮以新的表現形式出現,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更夾嚴重。

當前西方國家反全球化本質上並不是不要全球化,而是從維護其自身利益出發,選擇對它們有利的全球化。例如:電零受少年受月電零日,特朗普正式成為美國總統以來,美國先後退出TPP、《巴黎氣候協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伊朗核協議》、聯合國人權理事國等,甚至還威脅說要退出世界貿易組織和聯合國。特朗普的這些行為,從表面上看是反全球化的舉動,但其本質上是要阻撓新興大國的發展,以保持其曾經在全球化進程中所獲取的豐厚利潤不縮水,同時維護其世界霸權地位。特朗普聲稱的這些政策,都是為了保護美國國家利益以及實現「讓美國人再次強大」的目的。在電零受量年惠月電多日聯合國大會上,特朗普再次表達了「拒絕全球主義」和「美國優先」的外交政策理念。

西方大國的逆全球化突破了經濟行為,而發展成為政黨行為、國家和政府行為,逆全球化思潮已經從貿易蔓延到了政治、科技、軍事、宗教、意識形態和衛生等各個領域,對世界政治的發展產生了強烈的沖擊。由於特朗普治下的美國把自己塑造成全球化的最大受害者,處處以狹隘的民族主義,作為推行「美國優先」的擋箭牌,極大損害了各國之間的合作精神。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這一輪全球化,中國扮演了引擎角色,直接威脅到美國的霸權利益,在此情勢下,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成為眾矢之的。但是,抹黑中國的各種說法,除了製造恐慌、謠言、偏見,損害全球共同抗擊疫情的努力外,別無它用。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但不一定發源在中國。當前,全世界傳染病防控領域的科學家都在努力對病毒進行溯源,病毒源自何處尚無定論,用「中國病毒」的標簽讓中國背鍋純屬欲夾之罪。美國疾控中心負責人公開表態,「『中國病毒』的說法是錯誤的」,從這個角度看,這位負責人比那些政客負責任多了。

其實傳染性疾病是全球化背景下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隨著全球化深入發展,中國既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同時也必須承受全球化帶來的副作用。隨著人員和貨物的快速流動,傳染性疾病也日益走向全球化,一些傳染性疾病很快在短時間內迅速擴散至其他國家,演變成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如果說前段時間,世界更多承受著來自中國疫情擴散的壓力,那麼現在中國更多承受來自世界其他地區疫情輸入的風險。可見,在疫情和病毒面前,沒有超然的旁觀者,只有國際合作的躬行者。而反全球化浪潮不利於全球傳染性疾病的快速消除。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新發傳染病的蔓延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影響社會經濟的有序發展和危及國家安全,因此迫切要求世界各國、國際組織、全球公民和社會組織共同行動起來,本著合作的精神採取共同的行動夾以應對。

❾ 從疫情防控和應急管理視角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重大流行病疫情具有起因復雜、擴散迅速、影響深遠、危害嚴重等特徵,對一個國家常態治理體系和應急管理能力形成重大挑戰。應對以新冠肺炎為代表的全球流行病疫情,必須針對這次疫情應對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完善國家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升突發公共事件應對能力與水平。同時,要提升國家衛生治理能力,更好保障和落實公民憲法權利,補齊公共衛生短板,強化市場監管,加強法治建設,完善自然生態保護法律體系,完善國家儲備體系,加強組織人才工作,完善激勵問責機制,切實提高國家整體治理能力。一、全球流行病疫情防控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以新冠肺炎為代表的全球重大流行病疫情防控,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重大流行病疫情具有起因復雜、擴散迅速、影響深遠、危害嚴重等特徵,對一個國家常態治理體系和應急管理能力形成重大挑戰。(一)重大流行病疫情具有起因復雜性,往往暴露出現代文明發展中的各種問題和國家治理中的各種漏洞導致重大流行病疫情發生的原因多種多樣,但其背後都指向發展價值導向的偏差與治理包容性的缺失。人類缺乏節制的慾望擴張和運用利潤尺度對世間萬物的無盡索取是各種重大流行病疫情頻發的重要原因,人與自然關系的失衡在人類侵佔自然生態空間的同時也必然導致自然界對人類的拒止與反侵入。各種反常的火災地震、物種滅絕、氣候巨變、病毒肆虐都無不昭示著這樣一個無情的事實:整個地球上人與自然的矛盾與沖突已經達到了一個十分危險的臨界點。人類發展成果從外觀上看是日益現代化的高速交通與完善的公共設施、日益豐富的消費產品與不斷進步的科技創新成果、不斷壯大的城市圈與洪流般聚集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但深層次中潛藏著分配不公平、服務不完善、監管不到位、社會不安全等多種問題,使重大流行病疫情獲得了潛滋暗長的各種必備條件。要有效應對重大流行病疫情,人類必須確立發展的邊界與限度,以自然生態完全修復為標准確立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准則,完善為自然立法的各種治理制度,找到人與自然的共生點;在人類文明自身,則需要以包容性發展為基礎,以人的全面自由發展與權利保障為目標,全面完善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各種必備制度體系,「抓緊制定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急需的制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備的制度」,使城市化、智能化、現代化的各種成果為了人、服務於人、服從於人。(二)重大流行病疫情具有擴散迅速性,需要整個國家應急管理體系與疾病控制系統進行有效的緊急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特別是重大流行病疫情往往發生突然、傳染迅速、迅疾造成廣泛影響,如果國家應急管理體系的各個系統、各個層級和各個環節應對不及時、決策不科學、處置不恰當,就有可能導致事件迅速_化,產生群體性心理恐懼、情緒焦慮、行為改變、人格變異等惡果;如果在疫情暴發初期不能及時有效加以干預控制,疫情影響的范圍和程度往往迅速擴大升級,從局部的原始疫區向周邊區域乃至全國、全球擴散,從衛生醫療秩序的失序向整個經濟秩序的失序、市場秩序的失衡和社會秩序的失穩擴散。面對重大流行病疫情日益嚴峻的擴散形勢,只有完全的信息公開、科學民主的應急決策、高效的部門協同和應急處置,才能占據先機、贏得主動。(三)重大流行病疫情具有影響深遠性和危害嚴重性,需要整個國家公共治理體系協同高效應對公共衛生應急事件特別是重大流行病疫情常常在短時間內造成感染人群大量發病和不治身亡,特別是致病人群大量向醫療機構集聚形成對衛生資源的擠兌,使公共衛生機構和醫療體系面臨巨大壓力。如果不能有效阻止疾病傳播,就有可能對經濟貿易、金融投資及社會生活造成極其嚴重的危害。例如,1918年甲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在全球引發的「西班牙流感」導致超過5000萬人死亡;1998年登革熱大流行使世界56個國家的120多萬人患病;2009年的全球性流感有超過160萬人確診;2019年的非洲豬瘟對中國經濟造成巨大影響;等等。顯然,隨著全球化的深入推進,重大流行病也呈現出全球傳播的明顯趨勢。但是,各國公共衛生治理水平還停留在國內常態化治理的水平,遠遠難以應對日益突出的全球重大流行病趨勢。2019年1月,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衛生、工程與流行病學系副教授Jennifer B. Nuzzo與約翰·霍普金斯衛生安全中心的研究人員一起發布了首個顯示全球衛生安全水平的「全球衛生安全指數」(GHS Index)。這一評估全球195個國家公共衛生安全水平的指數顯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應對重大流行病疫情方面具備完全充足的資源和能力,全球整體的衛生安全平均得分僅為40.2,世界上主要的中高收入水平以上的國家平均得分也不超過50。為有效應對各種重大流行病疫情和日益常態化多樣化的危機事件,中國整個國家治理體系都要進行應對全球傳染病風險的壓力測試,從結構和功能上重塑國家治理體系,提升應對全球流行病疫情的整體能力與水平。二、完善國家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升國家整體危機管理能力應對以新冠肺炎為代表的全球流行病疫情,必須針對這次疫情應對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完善國家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升突發公共事件應對能力與水平。「非典」以後,我國不斷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和傳染病防控體系,出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公共事件應對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等等,基本構建了應對自然災害、社會危機與公共安全事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管理體系。但是,在這次應對新冠肺炎的實踐過程中,從體制到機制等各方面卻暴露出了存在的嚴重問題。一是對於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依然存在分割管理的體制。即使在2018年黨政機構改革之後,自然災害、生產安全、社會危機事件由應急管理部門統一管理,但公共衛生應急事件依然由衛生部門管理。一方面,應急管理部門作為危機事件的主管部門沒有衛生應急管理的各方面權力與責任,另一方面,衛生部門承擔著對醫療機構和公共衛生機構的沉重管理責任,難以有效承擔起衛生應急管理責任。自然災害與社會危機、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職責分割管理的體制,使具有豐富應急管理經驗的應急部門難以第一時間介入啟動應急響應,衛生部門沉重的日常醫療管理工作也導致了其對公共衛生危機事件的麻木和反應遲緩。來源:中國經濟報告

❿ 結合我國疫情防控的工作經驗,談談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實踐中,如何推進國家治理體

1、充實基層治理力量

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工作,需要把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效能。

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各級黨委政府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推進社區治理創新等方面起著重要的引領作用。

2、激發社會組織活力

社會組織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參與者和實踐者。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廣大社會組織在黨和政府領導下,充分發揮其形式靈活、資源整合能力強、專業優勢突出等特點,廣泛動員各方社會力量,搭建有利於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公共平台,為疫情防控作出了積極貢獻。

(10)疫情下推進治理體系擴展閱讀: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體現了黨在新時期對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新認識。

一方面,它不僅是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目標的必然要求,也體現了黨的執政理念的新變革,不僅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深化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現代化的理論認識等理論體系;

另一方面,由於制度體系、治理體系屬於上層建築,通過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使得上層建築更好的適應經濟基礎,從而更好推動生產力和經濟層面的現代化的發展,從而更好的促進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的良性發展。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