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鹽鹼化的措施
A. 高中地理 土地鹽鹼化形成的原因及措施有哪些
原因:
1、氣候因素。
土壤鹽鹼化過程是易溶性鹽分在土壤表層逐步積累的過程,地表蒸發、入滲過程是鹽分在土體中遷移運動的重要驅動力,直接控制著鹽分在土體中分布、存在狀態。
2、地形和地貌因素。
地形和地貌直接影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徑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徑流途中,溶解了上壤和地層中鹽分,加之蒸發濃縮,溶解性總固體不斷增高。因此,土壤鹽漬化程度表現為隨地形從高到低、從上游到下游逐漸加劇的趨勢。
措施:
1、化學改良措施是通過施用化學改良劑及礦質化肥改良鹽漬土的方法。常用的化學改良劑有有機或無機肥料、礦質化肥、亞硫酸鈣、脫硫石膏、磷石膏、硫酸亞鐵、高聚物改良劑及土壤綜合改良劑等。
2、生物改良措施。植物地上生長部分具有遮蔽作用,能夠降低土壤水分蒸發,減弱地表積鹽速度植物吸收鹽分能降低土壤鹽含量植物根系穿插土壤中能改變土壤物理性質。
(1)治理鹽鹼化的措施擴展閱讀
危害:
土壤鹽漬化對作物直接危害的典型標志是,植株生長纖弱,滯育。在溫度、水分、肥料供應方面沒有多大欠缺的前提下,棚內蔬菜植株根系發育不良,老根與新根比例失衡,對肥水吸收能力較差,使生長發育期明顯延後,特別是前期和中期產量平平。
中國鹽漬土或稱鹽鹼土的分布范圍廣、面積大、類型多,總面積約1億公頃。主要發生在乾旱、半乾旱和半濕潤地區。
B. 治理土壤鹽鹼化有哪些措施
治理鹽鹼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種稻、防滲等);農業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種、輪作、間種套種等);生物改良措施(種植耐鹽植物和牧草、綠肥、植樹造林等);和化學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質,如石膏、磷石膏、亞硫酸鈣等)。 四個方面。由於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和條件,因此必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
C. 華北地區土地鹽鹼化的主要治理措施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應視各國、各地的具體情況制定措施。 (1)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統,使地下水深度保持在臨界深度以下。前蘇聯科學院v.AKovda等專家認為,可能引起土壤鹽漬化的礦化地下水的深度平均為2.5~3m。 (2)建立現代化排水系統:①水平排水,主要以明溝、暗管的形式進行,既能降低地下水位,又可以排出土壤中的鹽份;②垂直(豎井)排水,豎井排水價格低、不佔地、水量大、水質好、控制調節性地下水位靈活、維修工作少,同時又可以和灌溉相結合,豎直設井以梅花型布井效果為最好。 (3)化學改良。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澳大利亞在鹽漬土上,特別在鹼土上施化學改良劑,如:石膏、硫酸、礦渣(磷石膏),因土地類型不同,施入量也不同,施用時間長短取決於當地的經驗和資金的狀況。施用改良劑後需用大量水沖洗,在水資源缺乏的情況下應用困難,而且成本高。但是,用這種方法能使土壤積水從379天降到145天,滲水從292mm升到605mm。化學改良盡管成本高,但是從經濟效益看是有益的。 (4)種植水稻對鹼土的改良較有效。匈牙利、羅馬尼亞、前蘇聯、泰國、中國都在大面積鹽土上種水稻,取得良好的改土增產效果。匈牙利專家通過對中歐及東歐地區盆遺土的研究提出灌溉沖洗、施用化學改良劑和種稻改良三結合的綜合改良措施,這一措施為當前改良鹽漬化的重點措施。但這一措施要求水平徘水暢通。 (5)日本東京大學研究向土壤中注入聚丙烯酸脂溶液,與土壤形成0.5cm的不透水層,從而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減少鹽份隨毛管水蒸發向表土累積,使作物產量明顯增加。伊拉克土壤學家研究將瀝青混入表層5cm土層中,然後沖洗,可提高土溫1.3—2.3℃,從而提高鹽份的溶解度,增加淋洗效果。 (6)利用鹹水灌溉。鹹水灌溉雖然能增加土壤中鹽份,但也能增加土壤濕度,降低土壤溶液中的濃度。美國、突尼西亞、義大利、中亞、阿拉伯和北非分別用小於1g/1或3—8g/1的鹹水灌溉,印度還研究利用稀得了的海水灌溉。美國和前蘇聯為利用鹹水灌溉提供了大量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7)種植耐鹽鹼的樹種特別是能固氮的耐鹽樹種和草木(綠肥)植物,既可以減少地表水分的蒸發、防止土壤表面積鹽,又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和鹽份,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狀,增加有機質和土壤微生物,降低土壤pH值,從而徹底改善周圍的生態環境。
D. 農田覆蓋為什麼能治理土地鹽鹼化
因為土地鹽鹼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氣溫高蒸發旺盛,土壤中的水汽上升使鹽分隨之上升到地表,地表鹽分含量升高而導致鹽鹼化加重。農田覆蓋後,使土壤中的水汽蒸發減弱,鹽分隨之上升量減少,使土地鹽鹼化程度減輕
E. 土壤鹽鹼化如何治理
方法很多 總體效果好的少,考慮綜合持續利用又能產生不錯價值有兩種
1 水源充足 採用洗鹽、排鹽····配合少許改良葯劑即可
2水源不足 採用改良葯劑完全可改良低、中度鹽鹼地改良,重度也可減少60以上鹽鹼化。然後種植牧草進行生態畜牧
例如:1000畝鹽鹼地改良後 可飼養土雞100000隻 40元/只 小尾寒羊或其他品種10000隻 500-600/只 每隻羊每年生羔2次每次2隻 。 在1000畝土地中劃出80畝來建設魚塘、畜舍,留10畝依然是草場用來與魚塘相連 進行白鵝飼養500隻 100元/只以上 魚10噸左右
基礎建設投資暫不計 雞苗、羊苗、鵝苗、魚苗 投入不多 在這些動物土地利用上各個之間不沖突
利益從哪裡來呢 雞幾乎吃草場昆蟲一類 早晚少飼喂些飼料即可 羊幾乎不需另外飼料(只是冬季需冬儲料)白鵝也需少許飼料即可 魚食雞舍的雞糞 羊糞回歸自然保護草場
這其中有個冬閑期 利用處理羊與雞的時候正好可以育肥牛 有多少牛都可以育肥(不是牧草放養而是利用雞舍、鵝舍)隨便1萬---10萬頭牛都可以 但是牛的育肥飼料哪裡來呢 利用周圍的秸稈粉碎然後弄幾個大型發酵池即可 購買玉米粉及特殊催肥···進行育肥(架子牛2月催肥出欄)育肥牛純利潤2000元/頭 以上
其中需要成本、人工、毛利一眼便知
如果改良成旱田也可以 但是要管理得當 不然很容易次生鹽鹼化
F. 土地鹽鹼化形成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請簡單回答
形成鹽鹼土要有兩個條件:一是氣候乾旱和地下水位高(高於臨界水位);另一是地勢低窪,沒有排水出路。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鹽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該地區又比較乾旱,由於毛細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發後,便留下鹽分:日積月累,土壤含鹽量逐漸增加,形成鹽鹼土;如是窪地,且沒有排水出路,則窪地水份蒸發後,即留下鹽份,也形成鹽鹼地。
鹽鹼影響1、土壤板結與肥力下降。2、不利於農作物吸收養分,阻礙作物生長。
防治治理鹽鹼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種稻、防滲等);農業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種、輪作、間種套種等);生物改良措施(種植耐鹽植物和牧草、綠肥、植樹造林等);和化學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質,如石膏、磷石膏、亞硫酸鈣等)。
四個方面。由於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和條件,因此必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
G. 黃淮平原鹽鹼化的原因,帶來的危害,治理措施
黃淮平原鹽鹼化的原因:季風氣候,降水季節變化大;蒸發強烈;多地勢低窪積水地區;不合理灌溉等。
危害:土壤板結與肥力下降;不利於農作物吸收養分,阻礙作物生長。
治理措施:
1. 水利改良措施:主要包括排水、灌溉洗鹽、引洪放淤。
2. 農業技術改良措施:主要包括種植水稻、平整土地、耕作培土、施有機肥等。
3. 生物改良措施:主要是植樹造林、種植牧草、綠肥等,植樹造林對改良鹽土有良好的作用,林帶可以改善農田小氣候,減低風速,增加空氣溫度,從而減少地表蒸發,抑制返鹽。
4. 化學改良措施:採取施用石膏及其它化學改良物可收到較好效果。
H. 華北平原治理土地鹽鹼化的措施
治理措施:1、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如:滴灌、噴灌等,2、種植耐鹽植物.3、施用酸性的過磷酸鈣或有機肥調節PH.4、開挖一定深度的排水溝以降低地下水位.
引淡淋鹽的意思:在鹽鹼化嚴重的地區引渠水灌溉農田,這些淡水在地里下滲時,就會把表層土壤中的鹽分帶到地下深處,使表層植物根系所在土壤中脫去鹽分.
I. 黃淮海平原適合的土壤鹽鹼化治理措施
黃淮海平原鹽鹼化的防治措施大致分為四個方面:
1. 水利改良措施:主要包括排水、灌溉洗鹽、引洪放淤,其中排水是一項帶根本性的措施,應結合各地不同自然條件和地形部位的特點,建立起切實可行的排灌系統,有利於灌溉使土壤中鹽分溶解於水中,通過在土壤中滲透,自上而下地把表土層中的可溶性鹽鹼洗出去,然後由排水溝排除。所謂放淤是把含有泥沙的水通過渠系引入事先築好的畦埂和進、退水口建築物的地塊,用減緩水流的辦法使泥沙沉降下來,淤地造田,由於增加新的淡土層,使地下水位相對降低,抑制土壤返鹽,且含豐富的養分,有別於作物的生育。
2. 農業技術改良措施:主要包括種植水稻、平整土地、耕作培土、施有機肥等。有人說 「叫地生放,無溝種稻」,因為種稻的田間要經常保持水層,這樣就能使土壤中的鹽分不斷遭到淋洗,隨著種稻年限的延長,土壤脫鹽程度不斷增加,據黃淮各地經驗,即使含鹽量達0.6~1.0%的鹽鹼土,種植水稻二年以後,1m土層中的鹽分即可降低到0.1~0.3%。同時結合平整土地,合理耕作,增施有機肥料等措施,可以加速土壤淋鹽,防止表土返鹽。
3. 生物改良措施:主要是植樹造林、種植牧草、綠肥等,植樹造林對改良鹽土有良好的作用,林帶可以改善農田小氣候,減低風速,增加空氣溫度,從而減少地表蒸發,抑制返鹽。林木根系不斷自土壤深層吸收水分復消耗於葉面的蒸騰作用,據測定,5~6年生的柳樹,每年每畝的蒸騰量可達1360m3,此林帶就象豎排水作用的抽水井那樣進行生物排水,可以顯著降低地下水位。
綠肥牧草種植,具有培肥改土的作用,尤其是它們都有茂密的莖葉覆蓋地面,可減弱地面水分蒸發,抑制土壤返鹽。據新疆地區測定,種植紫花苜蓿三年,地下水位下降0.9m,土壤脫鹽率也大大提高。
4. 化學改良措施:採取施用石膏及其它化學改良物可收到較好效果。如鹼化土壤或鹼土中含有大量蘇打及代換性鈉,致使土壤分散,呈強鹼性,引起土壤物理性狀不良,改良這類土壤除了消除多餘的鹽分外,主要應降低和消除土壤膠體過多的代換性鈉和強鹼性,在國外多有施用大量的石膏、硫酸亞鐵(黑礬)、硫酸、硫磺等,可收到降低土壤鹼性,協調和改善土壤理化性狀的作用;在我國鹽鹼土地區也曾以石膏為主的改良劑進行了試驗,石膏在土攘中的化學反應如下: Na2CO3+CaSO4 → CaCO3↓+Na2SO4 2NaHCO3+CaSO4 → Ca(HCO3)2+Na2SO4 土壤Na+ CaSO4 →土壤Ca+ Na2SO4 由上面反應可以看出土壤中游離Na2CO3和NaHCO3與石膏作用產生了CaCO3沉澱、Ca(HCO3)2和中性鹽Na2SO4;土壤的吸附性2Na+被Ca2+取代也形成了Na2SO4。而Na2SO4又易於淋洗,從而消除了游離鹼和代換性鈉,降低了鹼度,改善了物理性質。據河南、江蘇等省在鹼地上,吉林省在蘇打鹽土上試驗,對稻、棉、大豆、玉米等作物均有不同的增產。
由於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和條件,因此必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
註:以上摘自網路文庫。
J. 土壤鹽鹼化的成因、分布、防治方法分別是什麼
1、土壤鹽鹼化是指土壤含鹽量太高(超過0.3%),而使農作物低產或不能生長。其形成原因有:
(1)氣候乾旱和地下水位高(高於臨界水位)。
(2)地勢低窪,沒有排水出路。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鹽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該地 區又比較乾旱,由於毛細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發後,便留下鹽分:日積月累,土壤含鹽量逐漸增加,形成鹽鹼土;如是窪地,且沒有排水出路,則窪地水份蒸發後,即留下鹽份,也形成鹽鹼地。
(3)在嚴重缺乏淡水的地區,如:西北黃土高原,由於淡水資源不足,與農業生產發展供需矛盾尖銳,採用低劣質水灌溉是人為造成的土地鹽鹼化的重要原因。
(4)無計劃開墾荒坡地,濫砍亂伐,破壞植被,使裸露土壤的地表蒸發量增大,也易形成土地鹽鹼化。
2、鹽鹼地的分布:
我國東北、西北、華北的乾旱、半乾旱地區。
3、治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治理鹽鹼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種稻、防滲等);
(2)農業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種、輪作、間種套種等);
(3)生物改良措施(種植耐鹽植物和牧草、綠肥、植樹造林等);
(4)化學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質,如石膏、磷石膏、亞硫酸鈣等)。
由於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和條件,因此必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