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軍港治理

軍港治理

發布時間: 2021-02-26 06:53:41

『壹』 駐軍金蘭灣軍港,就可死死抓住東南亞,俄羅斯卻為何撤軍

俄羅斯自從蘇聯解體後已不再是以往的超級大國,而作為政治遺產,俄羅斯獲得了金蘭灣軍港的使用權。不過此時的俄羅斯的確沒有多餘的精力去經營這個軍港,因為自己也面臨蘇聯解體後的很多麻煩事兒。

得力於在金蘭灣有了港口,蘇聯在東南亞的影響力急劇上升,甚至在1980年1月蘇聯對南海開始了巡查工作,間接向全世界表態東南亞是屬於蘇聯人的勢力范圍。

於是在越南人的「刁難」和俄羅斯主動放棄之下,金蘭灣不再屬於俄羅斯。2002年5月最後一批俄羅斯軍人,離開金蘭灣。

『貳』 克萊佩達的歷史沿革

克萊佩達是由波羅的部落於12世紀建立的。有很長一段時間它屬於東普魯士,當時叫做梅梅爾。
麥爾(Memel)一譯「梅梅爾」。舊地名。即今立陶宛的克萊佩達。瀕波羅的海,當涅曼河口,港口優良。克萊佩達是立陶宛在波羅的海唯一的一個海港。擁有如畫般美麗的建築景觀。十二世紀時,主要居民是立陶宛人和日耳曼人。十三世紀末,被條頓騎士團占據。1525年後屬普魯士公國。十八世紀後期歸屬普魯士王國, 1871年德國統一後,成為德意志帝國在東波羅的海的重要軍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凡爾賽和約》規定,包括涅曼河下游兩岸暫由國際共管。1923年國際聯盟決定歸屬立陶宛。1940年立陶宛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後改為克萊佩達。
克萊佩達擁有如畫般美麗的建築景觀,與德國、英國和丹麥的建築景觀類似。立陶宛受歡迎的海邊休閑勝地是位於克萊佩達附近的尼林加(Neringa)與帕蘭加(Palanga)。
這個波羅的海港是1252年由條頓騎士團(Deutscher Orden)所建立,並紀錄為拉丁文Castrum Memele(意思為梅梅爾堡壘,德文為Memelburg或Mimmelburg)。1254年時克萊佩達被授予魯貝克城市權(das lübische Stadtrecht)。條頓騎士團將這個地區皈依為基督教。1422年的《梅爾諾海和約》(der Frieden von Melno-See)確立了普魯士省與立陶宛之間的邊界。梅梅爾被包含在普魯士的范圍裡面,一直到1919年這條邊界都未曾變動過。這是歐洲未變動時間最久的邊界之一。
從1472年起梅梅爾在《普魯士地方煤屑法案》(das Kulmer Stadtrecht)的城市下受到治理。1525年梅梅爾在普魯士公爵(Albrecht von Brandenburg-Ansbach-Preussen)的統治下,改信路德教派。這開啟了該城市港口一段長時間的繁榮興盛,因為普魯士領地是波蘭采邑,在之後便成為波蘭立陶宛邦聯(拉丁文:Regnum Serenissima Poloniae;波蘭語:Rzeczpospolita Obojga Narodów )的一部分。得利於靠近尼曼河河口的地理位置,這個邊界城市成為了與隔鄰立陶宛連絡的港口。繁榮時期結束於1629年到1635年梅梅爾遭到瑞典的攻擊、破壞與佔領。它經歷過多次的重建,並且在75年之後有大批的梅梅爾居民死於瘟疫。1871年統一的德國建立之後,梅梅爾成為了德國最東北邊的城市。
1919年克萊佩達被列為協約國的保護地。在《凡爾賽和約》簽訂之後,梅梅爾這一塊地區與德國分離,並且成為法國佔領之下的一塊自治區。不過,1923年在布德瑞斯上校(Budrys)指揮的立陶宛部隊攻擊下,法國部隊離開了這塊地區。梅梅爾於1939年3月22日在德意志第三帝國合並奧地利、蘇台德地區與捷克斯洛伐克之後,也遭到合並。
在二次大戰期間,從1944年末開始一直到1945年,克萊佩達居民在激烈的戰火下逃離此地。這個城市在1945年1月被紅軍佔領,並歸還給立陶宛蘇維埃共和國。 許多還留著的居民被遣送到西伯利亞,而其他人則被驅逐到德國。

『叄』 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及其內容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自1840年英國用大炮轟開國門,中國與西方列強簽下各種喪權辱國、割地賠款的不平等條約幾十條。
條約名稱、簽訂時間及主要內容
1、《中英南京條約》(1842年)
①賠款2100萬銀元。 ②割香港島給英國。 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准許英國在通商口岸派駐領事。 ④關稅由雙方共同協定。
2、《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門條約》(1843年)
①英國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 ②「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
3、《中美望廈條約》(1844年)
除取得《中英南京條約》及其附件的各種特權外,擴大了領事裁判權和關稅協定的規定;還規定美艦可以出入通商口岸,美國可以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
4、《中法黃埔條約》(1844年)
除取得英、美兩國條約中規定的權益外,還規定有人觸犯法國在通商口岸的教堂,清朝地方官要「嚴拘重懲」。
5、《中俄愛琿條約》(1858年)
沙俄割占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六十多萬平方公里土地,還把烏蘇里江以東約四十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作兩國共管。
6、《中俄天津條約》(1858年)
沙俄取得陸路通商和沿海口岸通商的權利,還取得在通商口岸停泊軍艦、內地傳教、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等特權。
7、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條約》(1858年)
①外國公使進駐北京。 ②增開漢口、九江、南京等十處通商口岸。③外國傳教士可以到內地自由傳教。 ④外國人可以在內地游歷、經商。
⑤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口岸自由航行。 ⑥賠償英法軍費各白銀二百萬兩,賠償英商損失白銀二百萬兩。
8、中英、中法《北京條約》(1860年)
①天津條約繼續有效。 ②增開天津為商埠。 ③割九龍尖沙嘴給英國。 ④賠償英、法軍費各增到800萬兩。
9、《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
割讓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大約四十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給沙俄。
10、《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1864年)
割讓中國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四十四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給沙俄。
11、《北京專條》(1874年)
清政府付給日本白銀五十萬兩,作為日軍撤出台灣的條件。
12、《中英煙台條約》(1876年)
①開放宜昌、蕪湖、溫州、廣東北海為通商口岸。 ②洋貨在「租界」免收厘金,運往內地免收內地稅。 ③英國可以調查雲南通商情況和自由來往印藏等地。
13、《中俄伊犁條約》(1881年)
①中國收回伊犁,但霍爾果斯河以西地區割給俄國。 ②賠款九百萬盧布。 ③俄商在天山南北路貿易不納稅,貨物運至嘉峪關減稅三分之一。
14、《科塔界約》(1883年)
割齋桑湖以東和以南大片土地給沙俄。
15、《中法新約》(1885年)
①清政府同意在雲南和廣西兩省的中越邊界開埠通商。 ②中國任用法國人修築鐵路。
16、《中英會議藏印條約》(1890年)
擬定西藏地方和哲孟雄之間的邊界。
17、《中英會議藏印條款》(1893年
開放西藏的亞東為商埠,西藏和印度、哲孟雄邊境五年內免稅貿易。
18、《中日馬關條約》(1895年)
①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 ②賠款白銀二億兩。 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19、中國與英、俄、德、法、美、日、意、奧、比利時、荷蘭、西班牙《辛丑條約》(1901年)
①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付清,本息合計9.8億兩白銀。 ②懲辦曾支持宣戰的王公大臣,保證嚴禁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活動。
③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帝國主義國家駐兵京津以及京山鐵路沿線。 ④劃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⑤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列六部之首。
20、《二十一條》(1915年)
①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利。②日本享有南滿、東蒙一帶工商、土地、路礦、顧問、借款的特權。
③中國沿海島嶼和港灣不得租借和轉讓他國。④中國政府聘用日本人為政治、財政、軍事顧問。 ⑤中國警政和兵工廠由中日合辦。
21、《中俄呼倫條約》(1915年)
呼倫貝爾劃為「特別區」,規定中國軍隊非經俄國允許,不得進入該地區。
22、《陸軍共同防敵軍事協定》《海軍共同防敵軍事協定》(1918年)
中國與日本對蘇俄採取共同防敵的行動;日軍在戰爭期間可以駐在中國境內與境外作戰,兩國軍隊必須互相「合作」。

『肆』 戰爭帶給人類的危害

現代戰爭的危害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科學技術迅速發展,使現代的戰爭變成了高科技的戰爭。現代戰爭對人類生命與健康的傷害及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將遠遠超過以往的常規戰爭。

廣島上空的蘑菇雲
1945年8月6日凌晨2時45分,在這一值得歷史沉思的時刻,三架美國B——29大型轟炸機從太平洋上的提尼安島起飛,向距離3200公里的日本本土飛去。其中一架飛機里運載著一名「貴客」,即「小男孩」。
「小男孩」全身烏黑,狀如鯨魚,打扮漂亮,身高3.05米,身徑粗0.7米,是個超重量的傢伙,足有4噸多重。這就是以後聞名世界的一每顆原子彈。它是由核裝料鈾-235組成。這是「貴客」第一次乘機旅行。
飛機在閃爍的星空里飛到天亮。「目標廣島」!領航員重復著機長的命令。
地處日本本州島東南沿海的廣島,是當時日本第八大城市,全市人口36萬,戰爭已使12萬人撤散到農村。盡管廣島是日本第二軍司令部駐地,又是一個重要軍港,但這個城市卻一直未受到戰火的損傷。幾天前,美國飛機曾撒放傳單說,日本必須投降,否則廣島將和其他日本城市一樣被毀滅。然而市民們對此並不理會。
運載「小男孩」的飛機上,機組人員穿上了防彈衣,投彈手眼睛貼在瞄準器上,9時15分,瞄準點進入瞄準器十字線的中心。彈艙門自動打開了,細長的「炸彈」一頭扎了下去。「小男孩」的下投,使飛機重量減輕了4噸多,機身猛然上跳。駕駛員操縱飛機做150度的急轉變,立即加速地脫離爆炸區,機組人員全部戴上了護目鏡。與此同時,另一架飛機里飛出了3個降落傘,傘下面是一些試測儀器。
廣島的天空和地面非常平靜,看見那三個降落傘的人們以為是敵機中彈,飛行員跳傘逃生,大部分日本人在這時仍然十分自信。可是,天空中突然發出一道閃光,看見它的人無法說出它是什麼顏色。就在這一剎那,廣島幾乎全部時鍾都停止了,指針指在9時15分上。
原子彈在離地面600米的高空爆炸,形成一個巨大的火球,火球發出的熱變,使爆心附近千米范圍內瞬時騰起濃煙大火。
廣島上空的大氣被強大的沖擊波攪動著,急速上升的原子雲柱帶上水蒸氣在高空又凝結成雨點,夾雜著放射性污染了的塵埃一塊塊落下來,天空下起了小雨,雨點落在燒作的皮膚上……曾是幾十萬人的熙熙攘攘、充滿生命的城市,眼下卻是滿目瘡痍、一片廢墟。
這就是「小男孩」原子彈帶來的災難,人員死傷20多萬,近6萬所房屋被破壞,12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波及。
核轟炸廣島之後不久,1945年8月9日,另枚名叫「胖子」的原子彈落在了日本長崎,重演了廣島的災難。

恐怖的化學武器
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當一些前線記者問及多國部隊士兵,特別是美軍士兵,他們最怕什麼武器時,記者們得到的答案是:「既不怕飛機、大炮、也不怕地雷,而最害怕伊拉克使用化學武器,進行化學戰」。
化學戰的早期名稱是毒氣戰,又稱瓦斯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協約國與同盟國在比利時伊普爾展開激戰時,同盟國的德國首先使用了毒氣。那是1915年4月22日,前線戰場突然一片寂靜,德國突然停止了大炮的轟擊,法國的士兵得以從陰暗的戰壕中走了出來 ,打算吸幾口新鮮空氣,舒展一下疲憊的身驅。走出來的人中忽然發現德軍陣地那邊升起一團團黃綠色的煙霧,這一人來高的雲團循著傍晚的微風向協約國的法國陣地徐徐吹來,誰也不知是怎麼回事。
當氯氣毒氣煙霧像潮水一樣源源不斷飄來時,大群大群的士兵很快被熏得東倒西歪,眼睛睜不開、鼻子被嗆得喘不過氣來,喉嚨像是被什麼東西燙了似的。許多士兵滿地打滾,另一些人則閉著眼睛狂叫亂跑。一名軍官難受得抓爛了自己的脖子。士兵找不到上司,軍官們找不到部下,衛生兵自顧不暇。幾分鍾之內,長達幾公里的陣地籠罩了一片恐怖。協約國全線潰退,1萬多人中毒,德國人乘勝前進了幾公里。這就是震驚世界的第一次毒氣戰,它揭開了近代化學戰的序幕。此種有形的戰場,無聲的殺傷慘劇,給人類歷史留下的是極其痛苦的回憶。
化學武器有五個特點:一是造價低廉。有為計算過,殺傷1平方公里內的人員,使用槍炮等常規武器需要2000美元,使用核武器需要800美元,而使用化學武器只需600美元;二是化學武器原料來源方便,製造相對簡單,只要具有一定的農葯、石油化學工業基礎,就能生產,某些化學毒劑的原料或中間物甚至從市場上就能買到,不像原子彈那樣需要特殊的材料和專門的技術;三是化學武器殺傷威力大,例如當代神經性毒劑維埃克斯,人員只要吸收幾十微克(即1毫克的百分之幾)就可致死;四是化學武器殺傷途徑多而難於防護,必須使用專門服裝和面具;五是化學武器雖殺傷威力大,但又不破壞物資裝備。
正因為化學武器屬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因此多年來人們一直在為禁止這種殘忍的殺人武器而不懈奮斗。1925年的日內瓦議定書,在一些國家眼裡形同廢紙,人們幾十年來致力新的條約。1993年1月,在巴黎又簽約了新的《禁止化學武器公約》。人們多麼希望,在條約生效後撤底拋棄這一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啊!

令人戰栗的生物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40-1944年,日本的細菌武器曾在我國湖南常德、浙江、寧波等地造成鼠疫流行;在東北沿海一帶造成鼠疫、霍亂流行。侵華日軍的哈爾濱「731」細菌部隊,長春「100」細菌部隊、廣州波字「8604」細菌部隊、南京榮字「1644」細菌部隊都對中國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1952年間,美國曾多次在朝鮮北部和我國東北地區的,長海縣撒布鼠疫菌、霍亂菌和腦炎病毒,企圖造成疫區,使我後方陷入癱瘓。
許多人都知道細菌武器,他們不但能向你說出細菌的危害,而且還能講出傳播這些細菌的四員大將,即虱、蚤、蚊、蠅。尤其是東北三省的老人,一提到日本軍國主義的侵華罪行,他們便會憤怒地講起我國東北哈爾濱的平房、日本的731細菌戰部隊和那臭名昭著的石井四郎,但要講生物武器,他們就感到陌生了,因為生物武器這個名詞是近年來的說法。
在生物戰領域,現在又出現了一種新的項目,就是基因武器。
盡管1972年聯合國通過了「禁止試制、生產和及銷毀細菌(生物)和毒劑武器公約」。1975年,聯合國再次通過決議「禁止使用生物化學武器」,但美國卻陽奉陰違,拚命發展新的生物武器。有資料顯示,1971年——1979年間,美國每年用於研究生物戰劑的經費在1000萬美元以上。美國研製的一種基因武器是在大腸桿菌的DNA分子上接入炭疽病基因製成。胡吹只需要20克熱毒素基因武器,就可使全球60億人死於一旦。美、俄部隊都裝備有發射生物戰劑的武器。這應引起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的注意。

『伍』 記錄馬關條約史料或著述有什麼急!

【相關簡述】
《馬關條約》為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於1895年4月17日(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簽署的條約,原名「馬關新約」,日本亦稱為下關條約或日清講和條約(日清講和條約)。包括《講和條約》十一款,《另約》三款,《議訂專條》三款,以及《停戰展期專條》兩款。《馬關條約》的簽署標志著中日甲午戰爭(第一次中日戰爭)的結束。中方代表為李鴻章和李經芳、日方代表為伊藤博文和陸奧宗光。

【主要內容】
●中國從朝鮮半島撤軍並承認朝鮮的「自主獨立」;中國不再是朝鮮之宗主國 ;
●中國割讓台灣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1]給日本;
●中國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二萬萬兩);
●中國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允許日本人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領事官和工廠及輸入各種機器;
●彼此的最惠國待遇;
●中國不得逮捕為日本軍隊服務的人員;
●台灣澎湖內中國居民,兩年之內任便變賣產業搬出界外,逾期未遷者,將被視為日本臣民;
●條約批准後兩個月內,兩國派員赴台辦理移交手續。
^1 由於馬關條約中規定將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危害了沙俄在東北的權益,故於馬關條約簽署後六天則受俄羅斯、法國及德國的干涉,稱為三國干涉。日本於是被迫同意歸還遼東半島,但清廷須繳付三千萬兩「贖遼費」作為補償。

【相關歷史】

日本明治維新後,向外「開疆拓土」,陸上西進的目標是朝鮮和中國大陸。1876年日本強迫朝鮮簽訂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江華條約》,由此日本侵略勢力進入朝鮮。清朝與朝鮮有宗藩關系,日本極力破壞這種關系,在朝鮮造成與中國的尖銳矛盾和多次沖突。1885年3月中日簽訂《天津會議專條》,確立了兩國在朝鮮的對等地位。此後日本即有計劃地大力開展了針對中國的擴軍備戰活動。

1894年春,朝鮮爆發東學黨農民起義,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幫助鎮壓。日本政府表示對中國出兵「決無他意」。但當清軍入朝時,日本以保護使館和僑民等為名大軍入朝,於7月25日突襲中國北洋艦隊,挑起中日甲午戰爭。戰爭打響後,兩國海軍進行了黃海大戰。陸上戰斗軍從朝鮮打到奉天(今遼寧),佔領大片領土。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初又侵佔山東威海。清政府無心抗戰,一再求和,最後派直隸總督李鴻章為頭等全權大臣前往日本馬關,與日本全權代表、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務大臣陸奧宗光議和。

3月20日雙方在春帆樓會見。李鴻章要求議和之前先行停戰,日方提出包括佔領天津等地在內的4項苛刻條件,迫使李鴻章撤回了停戰要求。24日會議後,李鴻章回使館途中突然被日本浪人刺傷。日本擔心造成第三國干涉的借口,自動宣布承諾休戰,30日雙方簽訂休戰條約,休戰期21天,休戰范圍限於奉天、直隸、山東各地。此時日軍已佔領澎湖,造成威脅台灣之勢,停戰把這個地區除外,保持了日本在這里的軍事壓力。4月1日,日方提出十分苛刻的議和條款。李鴻章乞求降低條件。10日,日方提出最後修正案,要中方明確表示是否接受,不許再討論。在日本威逼下,清政府只得接受。4月17日,李鴻章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又稱《春帆樓條約》)共11款,並附有「另約」和「議訂專條」。主要內容有:1.中國承認朝鮮的獨立自主,廢絕中朝宗藩關系。2.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及澎湖列島給日本。3.賠償日本軍費銀二億兩。4.開放重慶、沙市、蘇州和杭州為商埠。5.日本可以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馬關條約》是1860年中英、中法等《北京條約》以來外國侵略者加給中國的一個最刻毒的不平等條約,它使日本得到巨大的利益,也適應了帝國主義各國向中國輸出資本的願望。條約簽訂後,由於俄、德、法三國的干涉,日本將遼東半島退還給中國,中國付給日本「酬報」銀三千萬兩。

【條約全文】
大清帝國大皇帝陛下及大日本帝國大皇帝陛下為訂定和約,俾兩國及其臣民重修平和,共享幸福,且杜絕將來紛壇之端。

大清帝國大皇帝陛下侍簡大清帝國欽差頭等全權大臣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一等肅毅伯爵李鴻章,大清帝國欽差全權大臣二品頂戴前出使大臣李經方;

大日本帝國大皇帝陛下特簡大日本帝國全權辦理大臣內閣總理大臣從二位勛一等伯爵伊藤博文,大日本帝國全權辦理大臣外務大臣從二位勛一等於爵陸奧宗光;為全權大臣。

彼此較閱所奉渝旨,認明均屬妥善無闕,會同議定各條款,開列於左:

第一款 中國認明朝鮮國確為完全無缺之獨立自主,故凡有虧損獨立自主體制,即如該國向中國所修貢獻典禮等,嗣後全行廢絕。

第二款 中國將管理下開地方之權並將該地方所有堡壘、軍器工廠及一切屬公物件,永遠讓與日本:

一、下開劃界以內之奉天省南邊地方:從鴨綠江口溯該江以抵安平河口,又從該河口劃至鳳凰城、海城及營口而止,畫成拆線以南地方。所有前開各城市邑皆包括在劃界線內。該線抵營口之遼河後,即順流至彬口止,彼此以河中心為分界。

遼東灣東岸及黃海北岸在奉天省所屬詣島嶼,亦一並在所讓境內。

二、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

三、澎湖列島是英國格林尼次東經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緯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間諸島嶼。

第三款 前款所載及粘附本約之地圖所劃疆界,候本約批准互換之後,兩國應各選派官員二名以上,為會同劃定疆界委員,就地踏勘,確定劃界。若遇本約所訂疆界,於地形或治理所關有礙難不便等情,各該委員等當妥為參酌更定。

各該委員等當從速辦理界務,以期奉委之後,限一年竣事。但遇各該委員等有所更定劃界,兩國政府未經認准以前,應據本約所定劃界為正。

第四款 中國約將庫平銀貳萬萬兩交與日本,作為賠償軍費;該款分作八次交完。第一次伍千萬兩,應在本約批准互換後六個月內交情,第二次伍干萬兩應在本約批准:互換後十二個月內交清。餘款平分六次遞年交納,其法列下:第-次平分遞年之款,於兩年內交清,第二次於三年內交清,第三次於四年內交清,第四次於五年內交清,第五次於六年內交清,第六次於七年內交清,其年分均以本約批准互換之後起算。又第一次賠款交清後,未經交完之款應按年加每百抽五之息。但無論何時,將應賠之款或全數、或幾分,先期交清,均聽中國之便。如從條約批准互換之日起,三年之內,能全數清還,除將已付利息或兩年半、或不及兩年半,於應付本銀扣還外,余仍全數免息。

第五款 本約批准互換之後,限二年之內,日本准,中國讓與地方人民願遷居讓與地方之外者,任便變賣所有產業,退去界外。但限滿之後尚未遷徒者,酌宜視為日本臣民。

又台灣一省,應於本約批准互換後,兩國立即各派大員至台灣,限於本約批准互換後兩個月內,交接清楚。

第六款 中、日兩國所有約章,因此次失和,自屬廢絕。中國約候本約批准互換之後,速派全權大臣與日本所派全權大臣會同訂立通商行船條約及陸路通商章程。其兩國新訂約章,應以中國與泰西各國現行約章為本。又本約批准互換之B起,新訂約章未經實行之前,所有日本政府官吏、臣民及商業工藝、行船船隻、陸路通商等,與中國員為優待之國,禮退護視,一律無異。中國約將下開讓與備款,從兩國全權大臣畫押蓋印日起,六個月後,方可照力:

第一、現今中國已開通商口岸之外,應准添設下開各處,立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來僑寓,從事商業、工藝、製作。所有添設口岸均照向開通商海口或向開內地鎮市章程一體辦理,應得優例及利益等亦當一律享受:

一、湖北省荊州府沙市。

二、四川省重慶府。

三、江蘇省蘇州府。

四、浙江省杭州府。

日本政府得派遣領事官於前開各口駐扎。

第二、日本輪船得駛入下開各口,附搭行客,裝運貨物:

一、從湖北省宜昌溯長江以至四川省重慶府。

二、從上海駛進吳沿江及運河以至蘇州府、杭州府。

中日兩因未經商定行船章程以前,上開各口行船,務依外國船隻駛入中國內地水路現行章程照行。

第三、日本臣民在中國內地購買經工貨件,若自生之物,或將進口商貨運往內地之時,欲暫行存棧,除勿庸輸納稅鈔派徵一切諸費外,得暫租棧房存貨。

第四、日本臣民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製造,又得將各項機器任便裝運進口,只交所訂進口稅。

日本臣民在中國製造一切貨物,其餘內地運送稅、內地稅、鈔課、雜派,以及在中國內地沾及寄存餞房之益,即照日本臣民運入個國之貨物--體辦理,至應享優例豁除,亦莫不相同。
嗣後如有因以上加護之事應增章程、規條,即載入本款所稱之行船通商條約內。

第七款 日本軍隊現駐中國境內者,應於本約批准互換之後三個月內撤回,但須照次款所定辦理。

第八款 中國為保明認真實行約內所訂條款,聽允日本軍隊暫行占守山東省威海衛。又於中國將本約所訂第一、第二兩次賠款交清,通商行船約章亦經批准互換之後,中國政府與日本政府確定周全妥善辦法,將通商口岸關稅作為剩款並息之抵押。日本可充撤回軍隊。倘中國政府不即確定抵押辦法,則未經交清末次賠款之前,日本應不允撤回軍隊。但通商行船約章未經批准互換以前,雖交清賠款,日本仍不撤回軍隊。

第九款 本約批准互換之後,兩國應將是時所有俘虜盡數交還,中國約將由日本所還俘虜,並不加以虐待,若或置於罪戾。

中國約將認為軍事問諜或被嫌逮系之日本臣民,即行釋放。並約此次交仗之間,所有關涉日本軍隊之中國臣民概予寬貸,並傷有司不得為逮系。

第十款 本約批准互換日起應按兵息戰。

第十一款 本約奉大清帝國大皇帝陛下及大日本帝國大皇帝陛下批准之後,定於光緒二十一年四月十四日,即明治二十八年五月初八日,在煙台互換。

為此兩國全權大臣署名蓋印,以昭信守。

大清帝國欽差頭等全權大臣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一等肅毅伯爵李鴻章

大清帝國欽差全權大臣二品頂戴前出使大臣李經方

大日本帝國全權辦理大臣內閣總理大臣從二品勛一等伯爵伊藤博文

大日本帝國全權辦理大臣外務大臣從二位勛一等子爵陸奧宗光

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明治二十八年四月十七日

訂於下之關,繕寫兩分

另約

第一款 遵和約第八款所訂暫為駐守威海衛之日本國軍隊,應不越一旅團之多,所有暫行駐守需費,中國自本約批准互換之日起,每一周年屆滿,貼交四分之一,庫平銀五十萬兩。

第二款 在威海衛應將劉公島及威海衛口灣沿岸,照日本國里法五里以內地方,約合中國四十里以內,為日本國軍隊駐守之區。

在距上開劃界,照日本國里法五里以內地方,無論其為何處,中國軍隊不宜(逼)近或駐扎,以杜生釁之端。

第三款 日本國軍隊所駐地方治理之務,仍歸中國官員管理。但遇有日本國軍隊司令官為軍隊衛養、安寧、軍紀及分布、管理等事必須施行之處,一經出示頒行,則於中國官員亦當責守。

在日本國軍隊駐守之地,凡有犯關涉軍務之罪,均歸日本國軍務官審斷辦理。

此另約所定條款,與載入和約其效悉為相同。為此兩國全權大臣署名蓋印,以昭信守。

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明治二十八年四月十七日

訂於下之關,繕寫兩分

【歷史影響】

《馬關條約》對中外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

(1)從中國方面看,①割地賠款,主權淪喪,便利列強對華大規模輸出資本,掀起瓜分狂潮,標志著列強侵華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中國國際地位急劇下降。②中國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運動高漲,資產階級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和民主革命運動,中國人民自發反抗侵略的斗爭高漲,如義和團運動。
(2)對日本而言,得到巨額賠款和台灣等戰略要地,不僅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對遠東地區的進一步侵略。
(3)對遠東局勢來說,加劇了帝國主義列強在遠東的爭奪,三國干涉還遼事件明顯地反映了列強在侵華問題上既相互勾結又相互爭斗。
第一、《南京條約》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而《馬關條約》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而遼東半島是北洋門戶,與山東半島相合環抱渤海,南端是旅順軍港,割讓遼東半島直接威脅了京津地區的安全。台灣省是中國沿海第一大島,包括本島、澎湖列島及其他大小島嶼七十多個,與福建省隔台灣海峽遙遙相對,具有極重要的戰略地位和經濟價值。日本佔領台灣,不僅是掠奪了資源的寶庫,而且又是侵略我國東南沿海各省的基地。
第二、《馬關條約》的賠款數額更大,兩億兩白銀,而《南京條約》賠款是2100萬元,巨額賠款嚴重破壞了中國財政,大大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清政府當時的財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萬兩。為了償付賠款,除了加緊搜刮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條件的「洋債」。這筆巨額賠款,相當於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85%被日本政府充作軍費,日本迅速發展成軍事帝國主義,成為侵略中國的主要敵人之一。
第三、《南京條約》開放的五處通商口岸都在東南沿海地區,而《馬關條約》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國主義國家掠奪中國最富庶的長江流域特別是江浙兩省的財富。第四、條約規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便利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資本輸出。從此,帝國列強取得了在中國直接投資開辦工廠的權利,剝削廉價勞力和掠奪原材料,嚴重阻撓了中國初步形成的民族工業的發展。
總之,《馬關條約》的簽定,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此後,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了。
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

《馬關條約》的簽訂,損害了俄、德、法三國在華的侵略權益。俄、德、法三國向日本提出照會,並以武力強迫日本放棄侵佔遼東半島。日本被迫同意將遼東半島歸還中國,但向清政府勒索白銀3000萬兩作為交換條件。
《馬關條約》是繼《南濂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清政府承認日本控制朝鮮,便利了日本以朝鮮為跳板,向中國東北擴張勢力。台灣、澎湖列島大片領土的割讓,迫使台灣和祖國隔離數十年,並且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清政府為了償付巨額賠款,加緊搜刮人民,還大量舉借外債,使列強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新的通商口岸的開放和內河新航線的開辟,使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深入到中國的內地。外國資本家在中國開設工廠,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民發展。
《馬關條約》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歐美列強根據片面最惠國條款,也都享有條約規定的特權。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從此進入一人新的階段,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馬關條約》其歷史影響是極深遠的,帝國的覆亡,民國軍閥的形成和現在我們國家急待解決的台灣問題等等.很抱歉了解的實在太少,希望以後能得到些更深的認識. 《馬關條約》條款實在太苛就清政府而言,如賠償和財力損失是極大的。賠償的軍費達2億兩,加上贖遼費3000萬兩和威海衛日本駐守費150萬兩,共計2億3千150萬兩,相當於清政府3年的財政收入。另外,日軍還從中國掠奪了大量的船隻、兵器、機器、糧食等也價值1億兩。巨額的賠款,使清政府不得不靠舉借外債應付,列強則通過貸款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
《馬關條約》的簽訂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大轉折,對這古老的帝國來說,猶如晴天霹靂。
正如梁啟超所說:「吾國四千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爭敗割台灣,償二百兆始。」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化,並不代表整個社會也是沉淪的。晚清70餘年,中國逐步陷入了一種受侵略、受奴役的境地。中國民眾遭受著苦難,但是沉淪僅更多的體現在政治上(特別是政府行為),它也沒有阻止帝國的官僚們,開明士大夫和廣大的民眾卻未曾放棄探索中國富強之路。他們的努力也成了中國社會向前發展的不竭動力。《馬關條約》的簽訂,人們就自然會想到這一回可真要弄得國將不國,瀕臨滅亡的邊緣了。
1895年以前皇帝、官僚、士紳大多數生活在傳統的思想世界裡。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發動的歷次侵華戰爭,也都以中國的失敗和簽訂喪權國的不平等條約而告終。但隨著烽煙的暫平息,朝野上下在受過一陣驚恐和發生一番吵嚷之後,很快就又恢復老樣子。依舊是文恬武嬉,歌舞昇平。嚴重的內憂外患,不但未能使這個昏睡的,陷於麻木狀態的帝國的大多數統治者們驚醒、振作。他們在自欺欺人的「自強中興」和所謂「中外和好的」的夢幻中自我陶醉。甲午慘敗和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的簽訂,情形已和已往不同了。一則是這次戰爭敗得太慘,日本提出的條款太苛刻。再則是這次戰爭的對手是中國人一直看不上眼的小國日本4。戰後社會各階層都是極大的震憾和痛心疾首。慘敗的結局使光緒皇帝蒙受到難以承受的恥辱與刺激。他痛感國事危艱、危亡在即,「若不變法圖強,社稷難資保守。」朝臣和士大夫紛紛上折條陳反對議和,朝霞林院侍讀奎華等一百五十五人聯名上書認為「日本提出的賠款、割地的各條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聞,三千年所無之變局』如照此簽約,後果必然是『法人窺粵,英人窺滇,俄人西窺新疆,東窺三省(奉天、吉林、黑龍江)四夷入侵,各示所欲』」。張之洞和易順鼎的奏摺指出,「如批准條約,不僅台灣人民反抗鬧事,各省軍民也『必致痛哭深怨,斷不甘心。』結果會弄得『民窮財盡,國防解體,海軍無歸宿,陸軍無利器,『各國侵凌,商人嗟怨,外患迭至,內變將出』,『地險商利,餉力兵權,一朝奪盡神人共憤。』『行見奉(天)、錦(州)、登(州)、(蓬)萊一帶不復立錐,江浙粵各疆,不復能安忱,海口、海面,皆非我有,餉械無濟,而海運即窮;戰爭無能布置而海防又立窮。中國將來必無可辦之洋務。』」
戰後列強勢力進一步的延伸到了中國同地,資本輸出成為了主要的侵略載體和銳利武器。干涉中國內政、踐踏中國主權的情況更為嚴重。外國教會勢力的為所欲為和不法傳教士、教民肆無忌憚的為害地方,激起整個帝國廣泛的反抗。甲午戰後到處爆發反洋教、反貪官污吏的斗爭,其勢如烈火燎原。社會下層民眾為主的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也轟轟烈烈的爆發了。盡管它以失敗告終,但它客觀上推動了清末社會的改革,並促使舊式的農民運動向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轉變。中世紀式的農民運動是無法承擔新的歷史使命。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