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人本加治理

人本加治理

發布時間: 2021-02-25 15:11:54

A. 企業在安全生產過程中,如何發揮人本原理的作用

「預防為主」,就是按照系統化、科學化的管理思想,按照事故發生的規律和特點。千方百計預防事故的發生,做到防患於未然,將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雖然人類在生產活動中還不可能完全杜絕事故的發生,但只要思想重視,預防措施得當,事故是可以大大減少的。
「綜合治理",就是標本兼治,重在治本,在採取斷然措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實現治標的同時,積極探索和實施治本之策,綜合運用科技手段、法律手段、經濟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從發展規劃、行業管理、安全投人、科技進步、經濟政策、教育培訓、安全立法、激勵約束、企業管理、監管體制、社會監督以及追究事故責任、查處違法違紀等方面著手,解決影響制約我國安全生產的歷史性、深層次問題,做到思想認識上警鍾長鳴,制度保證上嚴密有效,技術支撐上堅強有力,監督檢查上嚴格細致,事故處理
運用人本原理的原則
(1)動力原則。推動管理活動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須有能夠激發人的工作能力的動力,這就是動力原則。對於管理系統,有3種動力,即物質動力、精神動力和信息動力。
(2)能級原則。現代管理認為,單位和個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並且可按照能量的大小順序排列,形成管理的能級,就像原子中電子的能級一樣。在管理系統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級,根據單位和個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發揮不同能級的能量,保證結構的穩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這就是能級原則。
(3)激勵原則。管理中的激勵就是利用某種外部誘因的刺激,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科學的手段,激發人的內在潛力,使其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就是激勵原則。人的工作動力來源於內在動力、外部壓力和工作吸引力。

(三)預防原理
1.預防原理的含義
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應該做到預防為主,通過有效的管理和技術手段,減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這就是預防原理。

2.運用預防原理的原則
(1)偶然損失原則。事故後果以及後果的嚴重程度,都是隨機的、難以預測的。反復發生的同類事故,並不一定產生完全相同的後果,這就是事故損失的偶然性。偶然損失原則告訴我們,無論事故損失的大小,都必須做好預防工作。
(2)因果關系原則。事故的發生是許多因素互為因果連續發生的最終結果,只要誘發事故的因素存在,發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時間或遲或早而已,這就是因果關系原則。
(3)3E原則。造成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的原因可歸結為4個方面,技術原因、教育原因、身體和態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針對這4方面的原因,可以採取3種防止對策,即工程技術(Engineering)對策、教育(Ecation)對策和法制(Enforcement)對策,即所謂3E原則。
(4)本質安全化原則。本質安全化原則是指從一開始和從本質上實現安全化,從根本上消除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從而達到預防事故發生的目的。本質安全化原則不僅可以應用於設備、設施,還可以應用於建設項目。

(四)強制原理
1.強制原理的含義
採取強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願和行為,使個人的活動、行為等受到安全生產管理要求的約束,從而實現有效的安全生產管理,這就是強制原理。所謂強制就是絕對服從,不必經被管理者同意便可採取控制行動。

2.運用強制原理的原則
(1)安全第一原則。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進行生產和其他工作時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當生產和其他工作與安全發生矛盾時,要以安全為主,生產和其他工作要服從於安全,這就是安全第一原則。
(2)監督原則。監督原則是指在安全工作中,為了使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得到落實,必須設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對企業生產中的守法和執法情況進行監督。

B. 請用人力資源人本管理理論加以分析,並且結合自己單位情況寫出如何貫徹落實以人為

關心員工成長,及時反饋員工對公司的建議,對家庭有困難的員工及時幫助,對離職員工進行關心

C. 請用人力資源人本管理理論加以分析,並且結合自己單位情況寫出如何貫徹落實以人為本方針的報告。

以人為本,建立良好的勞資關系,滿足員工的各種需求,做好人力資源發展規劃,將人力資源戰略與企業戰略想結合

D. 1)簡述中國傳統管理思想要點,結合實際加以說明。2)什麼是人本原理,其主要觀點是什麼舉例說明。

一 中國傳統的管理思想,分為宏觀管理的治國學和微觀管理的洽生學。治國學適應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的需要,包括財政賦稅管 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場管理、貨幣管理、漕運驛遞管理、國家行政 管理等方面。治生學則是在生產發展和經濟運行的基礎上通過官、民的實踐逐步積累起來,包括農副業、手工業、運輸、建築工程、市 場經營等方面的學問。這兩方面的學問極其浩瀚,作為管理的指導 思想和主要原則,可以概括為如下一些要點。
1.順「道」。中國歷史上的「道」有多種含義,屬於主觀范疇的 「道」,是指治國的理論,屬於客觀范疇的「道」,是指客觀經濟規律,又稱為「則」、「常」。這里用的是後一含義,指管理要順應客觀規律。
《管子》認為自然界和社會都有自身的運動規律,「天不變其常,地不易其則,春秋冬夏,不更其節。」(《管子?形勢》)社會活動,如農業生產,人事,財用,貨幣,治理農村和城市,都有「軌」可循, 「不通於軌數而欲為國,不可。」(《管子?山國軌》)人們要取得自己行為的成功,必須順乎萬物之「軌」,萬物按自身之「軌」運行,對於人毫不講情面,「萬物之於人也,無私近也,無私遠也」,你的行為順乎它,它必「助之」,你的事業就會「有其功」,「雖小必大」;反之,你如逆它,它對你也必「違之」,你必「懷其凶」,「雖成必敗」,「不可復振也」(《管子?形勢》)。
司馬遷把社會經濟活動視為由各個個人為了滿足自身的慾望而進行的自然過程,在社會商品交換中,價格貴賤的變化,也是受客觀規律自然檢驗的。他寫道「賤之徵貴,貴之徵賤」,人們為求自身利益,「以得所欲」,「任其張,竭其力」,「各勸其業,樂其表,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民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邪?」對於社會自發的經濟活動,他認為國家應順其自然,少加干預,「故善者因之」,順應客觀規律,符合其「道」,乃治國之善政(《史記?貨殖列傳》)。
「順道」,或者「守常」、「守則」、「循軌」,是中國傳統管理活動的重要指導思想。
2.重人。「重人」是中國傳統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歸離。要奪取天下,治好國家,辦成事業,人是第一位的,故我國歷來講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
得民是治國之本,欲得民必先為民謀利。先秦儒家提倡「行仁德之政」,「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論語?堯曰》),「修文德以來之」 (《論語?季氏》),使「天下之民歸心」,「近者悅,遠者來」(《論語?堯曰》),「天下大悅而將歸己。」(《孟子?離婁上》)《管子》說:「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國家心須「令順民心」,「從民所欲,去民所惡」,乃為「政之寶」(《管子?牧民》)。西漢賈誼說: 「聞之於政也,民無不為本也。國以為本,君以為本,吏以為本」,「國家的安危存亡興壞,定之於民;君之威侮、昏明,強弱,系之於民;吏之貴賤,賢不肖,能不能,辨之於民;戰爭的勝敗,亦以能否得民之力以為准。」(《新書?大政上》)這些思想歷代都有,逐步成為管理國家的准則。
得人才是得人的核心。要得人才,先得民心,眾心所歸,方能群才薈萃,故《管子》把從事變革事業,注重經濟建設,為人民辦實事,視為聚攏優秀人才的先決條件,叫做「德以合人」,「人以德使」(《管子?五輔、樞言篇》)。
我國素有「求賢若渴」一說,表示對人才的重視。能否得賢能之助,關繫到國家的興衰和事業的成敗。「得賢人,國無不安廣…?失賢人,國無不危」(《呂氏春秋?求人》)。諸葛亮總結漢的歷史經驗說:「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之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之所以傾頹也」(《前出師表》)。《晏子春秋》則把對人才「賢而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視為國家的「三不祥」,其害無窮。
在治生學方面,我國也有重視人才的傳統。司馬遷提倡「能巧致富」,他說:「巧者有餘,拙者不足」,「能者輻輳,不肖者瓦解」(《史記?貨殖列傳》)。唐代陸贄說:「夫財之所生必因人力,工而能勤則豐富,拙而兼隋則簍空」(《陸宣公集?均節財稅恤百姓》第一條)。西晉的傅玄說:「夫裁徑尺之帛,形方寸之木,不任左右,必求良工」。(《傅子?授職篇》)凡能工巧匠,或對生產建設有重大貢獻者,如春秋時發明木作工具的魯班,戰國時修建都江堰的李冰,修建鄭國渠的鄭國,漢代發明二牛耦耕法和三腳條播器(三腳耬)的趙過,發明和改進煉鐵鼓風器(水排)的後漢的杜詩和韓暨,對發展紡織工業有重大貢獻的元代黃道婆等人,都傳頌千古,流芳百世,為人典範。《管子》一篇國情普查提綱(《問》)中列專項調查國內的生產能手,樹立「人率」,進行表彰。司馬遷《貨殖列傳》記載,齊國的「奴虜」,即下等人,人皆賤之,唯刀間獨具慧眼,賞識這些人的才能,收取重用,「盡其力」,「使之逐漁鹽商賈之利」,「終得其力,起富數千萬」,發了大財。
3.人和。「和」就是調整人際關系,講團結,上下和,左右和。對治國來說,和能興邦;對治生來說,和氣生財。故我國歷來把天時、地利、人和當作事業成功的三要素。孔子說:「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管子》說:「上下不和,雖安必危」(《管子?形勢》)。「上下和同」,「和協輯睦」(《管子?五輔》),是事業成功的關鍵。戰國時趙國的將相和故事,婦孺皆知,被傳頌為從大局出發講團結的典範。
求和的關鍵在於當權者,只有當權者嚴於律己,嚴禁宗派,不任私人,公正無私,才能團結大多數。《管子》提出「無私者容眾」,要求君主切不可有「獨舉」、「約束」、「結紐」這些宗派行為,不可「以爵祿私有愛」,要嚴禁「黨而成群者」(《管子》五輔、法法等篇)。李覯說國家的統治者必須「無偏無黨」,「循公而滅私」,「天子無私人」,從國家機構中清除那些嫉賢妒能,鑽營利祿,大搞宗派,戕害民生的 「惡吏」,以改善官民關系。唐太宗是個講團結的君主,他不僅重用擁護自己的人,而且重用反對過自己的人,他救下了曾反對其父李淵的李靖,委以重任。魏徵曾力勸李建成除掉李世民,太宗就位後不計前隙,照樣重用,且平時能「從諫如流」,「愛諫諍」,思己短,知己過,使群臣樂於獻策,齊心治國。正因為唐太宗廣泛團結人才,形成一個效能很高的人才群體結構,貞觀之治才有了組織上的保證。
近代成功的企業家也都注重人和,創辦申新紗廠的大企業家榮德生治廠以「《大學》之『明德』,《中庸》之『明誠」對待屬下,「管人不嚴,以德服人」,「使其對工作不生心,存意外」,「自治有效」。他說用人「必先正心誠意,實事求是?,庶幾有成。若一味唯利是圖,小人在位廠…?不自勤儉,奢侈無度,用人不當,則有業等於無業也」。 (榮德生:《樂農先生自訂行年紀事續編》)劉國鈞辦大成紡織染公司,以「忠信篤敬」為廠訓。宋菜卿在公司懸掛孔子名言「己所勿欲,勿施於人」作廠訓,他說「你願人怎樣待你,你就先怎樣待人」。這些皆反映從自我管理入手實現人和,從而達到系統管理以協力推進事業的管理思想。
4。守信。治國要守信,辦企業要守信。辦一切事業都要守信。信譽是人類社會人們之間建立穩定關系的基礎,是國家興旺和事業成功的保證。
孔子說:「君子信而後勞其民」(《論語?堯曰》)。他對弟子注重 「四教:文、行、忠、信」(《論語?述而》)。治理國家,言而無信,政策多變,出爾反爾,從來是大忌。故《管子》十分強調取信於民,提出國家行政應遵循一條重要原則:「不行不可復」。人們只能被欺騙一次,第二次就不信你了,「不行不可復」者,「不欺其民也」。「言而不可復者,君不言也;行而不可再者,君不行也。凡言而不可復,行而不可再者,有國者之大禁也」(《管子?形勢》)。 、?治生亦然。商品質量、價格、交貨期,以至借貸往來,都要講究 一個「信」字。我國從來有提倡「誠工」,「誠賈」的傳統,商而不誠,苟 取一時,終致瓦解,成功的商人多是商業信譽度高的人。明代徽商 唐祁,其父曾借某人錢,對方借據丟失,唐祁照付父債,後來有人揀 得借據,向唐祁討債,他又照付。別人嘲笑他傻,他說,「前者實有是 事,而後卷則真也」(《安徽通志》196卷)。徽蚶另有一商人翁生,經 商「巧而不賊」,取得社會的信任,「人莫不以為誠而任之」,「雖不矜 於利,而賈大進,家用益富」(《王遵岩文集?黃梅原傳》),可見守信 是進財之道。
5.利器。生產要有工具,打仗要有兵器,中國歷來有利器的傳統。孔子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呂氏春秋?任地》篇說,使用利器可達到「其用日半,其功可使倍」的效果。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紙、印刷術、指南針、火葯)及其推廣,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經濟、文化和世界文明的發展,並使「利器說」成為中國管理思想的重要內容。歷史上許多重大發明,如西漢出現的新式糧食加工機械——水碓,「役水而舂,其利百倍」。東漢和三國時出現的新式煉鐵鼓風器——水排,大大提高了鐵的質量,從而提高工具和兵器的質量,這些都是在當時政府官員的主持下發明和推廣的。明清時代在長江下游乃至全國先後推廣松江地區先進紡車,和紡技,也多是由地方官員出面相邀和主持,說明利器思想已引起當時國家管理機構的重視。
及至近代,一再出現機器興邦說。如鄭觀應主張維護民族獨立要靠「商戰」,商戰必賴機器,機器生產,「工省價廉」,「精巧絕倫」,可與外貨競爭,因此必須自製各種機器。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孫中山實業救國的核心是技術革命,實現現代化,「用機器去製造貨物,……把國家變成富庶」,爭取駕乎英美日之上。可見,「利器說」貫乎古今,成為興邦立業的重要思想。
6.求實。實事求是,辦事從實際出發,是思想方法和行為的准則。儒家提出「守正」原則,看問題不要偏激,辦事不要過頭,也不要不及,「過猶不及」,過了頭超越客觀形勢,犯冒進錯誤;不及於形勢又錯過時機,流於保守。兩種偏向都會壞事,應該防止。
《管子》提出「量力」原則和「時空」原則。凡事量力而行,「動必量力,舉必量技」,「不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指揮作戰,要知道自己兵力,裝備的承受能力,「量力而知攻」,「不知任,不知器,不可」。切不可不顧主觀條件的「妄行」,「強進」,「妄行則群卒困,強進則銳士挫」。(《管子》牧民、霸言、形勢解等篇)用人也應注意因材施用,揚其所長,避其所短。不可求全責備,「毋與不可,毋強不能」。
「時控」原則就是辦事要注意時間(時機)和地點等客觀條件。 「事以時舉」,「動靜」、「開闔」、「取予」「必因於時也,時而動,不時而靜」(《管子?宙合》)。治國和治生,不顧時間的變化,用老一套的辦法,不注意「視時而立儀」(《管子?國准》),「審時以舉事」(《管子?五輔》),必然招致失敗。空間不同,政策措施也應有異,不可將一套辦法到處運用,治家、治鄉(農村)、治國(城市)各有特殊性,「以家為鄉,鄉不可為也;以鄉為國,國不可為也;以國為天下,天下不可為也」(《管子?牧民》)。韓非說:「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事異則備變」。他以守株待兔的故事,告戒治理國家者不可是「守株之類也」。這是一切管理者都應引以為戒的。
7.對策。我國有一句名言:「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史記?高祖本紀》)說明在治軍、治國、治生等一切競爭和對抗的活動中,都必須統籌謀劃,正確研究對策,以智取勝。研究對策有兩個要點:一是預測,二是運籌。
有備無患,預則成,不預則廢。《孫子》認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管子》主張「以備待時」,「事無備則廢」(《管子?霸言》)。治國必須有預見性,備患於無形,「唯有道者能備患於無形也」(《管子?牧民》)。范蠡認為經商要有預見性,經商和打仗一樣,「知斗則修備」,要善於 「時斷」和「智斷」,比如要預測年景變化的規律,推知糧食供求變化趨勢,及時決斷收購和發售。他提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的「待乏」原則。要觀察市場物價變動,按「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的規律,採取「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的購銷決策。(《史記?貨殖列傳》)
中國古代有許多系統運籌成功的實例。戰國時期,田忌和齊王賽馬屢敗,後來他按照謀士的籌劃,按馬力的強弱,以己之下馬對彼之上馬,己之上馬對彼之中馬,己之中馬對彼之下馬,結果二勝一負,轉敗為勝。宋朝丁謂奉命修復焚毀的皇宮,需從遠處運土和建材,他挖開大路取土,引水成河,船運各種建材,宮室修好後又以建築垃圾填河恢復道路。一項正確決策使取土、運料、處理垃圾結合起來,「一舉而三役濟,計省貫以億萬計」(4》L筆》卷二)。在軍事上通過運籌對策,以計謀取勝者更是不勝枚舉。歷史上的著名戰役,如三國時代孫權、劉備對曹操的赤壁之戰,諸葛亮的空城計,孫臏的「減灶驕敵」,都是運用戰略策略以弱勝強的典範。
8.節儉。我國理財和治生,歷來提倡開源節流,崇儉拙奢,勤儉建國,勤儉持家。節用思想源於孔子和墨子,孔子主張「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述而》)。墨子說:「其財用節,其自養儉,民富國治。」(《墨子?節用上》)苟子說:「臣下職,莫游食,務本節用財無極,」(《苟子?成相》)「強本(生產)而節用,則天不能貧,……本荒而用侈,則天不能使之富。」(《苟子?天論》)陸贄說:「桀用天下而不足,湯用七十里而有餘,是乃用之盈虛,在節與不節耳。不節則雖盈乃竭,能節則雖虛必盈。」(《陸宣公文集》卷二二)縱觀看史,凡國用有度,為政清廉,不傷財害民,則會國泰民安。反之,凡國用無度,荒淫奢費,橫征暴斂,必滋生貪官污吏,戕害民生,招致天下大亂。這是中國國家管理歷史提供的一條真理。
在治生方面,節儉則是企業家致富的要素。司馬遷說:「薄飲食,忍嗜欲,節衣服」,「纖嗇筋力,治生之正道也。」(《史記?貨殖列傳》)漢初有個經營農業的任氏,一反當時「富人爭奢侈」之風氣,力行「家約」,「折節為儉」,以致「富者數世」,成為閶里的表率,受人贊頌。(《史記?貨殖列傳》)近代中國的企業家也多有勤儉治廠的經驗,創辦南通大生紗廠的張謇在辦廠時去上海聯系業務,曾在街頭賣字以解決盤纏所需,節約經費。在他的帶動下,全廠上下力求節儉。張謇說:「通廠之利,人皆知為地勢使然,然開辦之初始竭蹶艱維,而上下同心力求撙節,其開辦之省亦中外各廠所無。」(《實業文鈔》卷一)
9.法治。我國的法治思想起源於先秦法家和《管子》,後來逐漸演變成一整套法制體系,包括田土法制,財稅法制,軍事法制,人才法制,行政管理法制,市場法制等等。韓非在論證法治優於人治時,舉傳說中舜的例子,舜事必躬親,親自解決民間的田界糾紛和捕魚糾紛,花了三年時間糾正三個錯誤。韓非說這個辦法不可取, 「舜有盡,壽有盡,天下過無已者。以有盡逐無已,所止者寡矣。」如果制定法規公之於眾,違者以法糾正,治理國家就方便了。他還主張法應有公開性和平等性,即實行「明法」、「一法」原則。「明法」,就是「著之於版圖,布之於百姓,」使全國皆知。「一法」,即人人都得守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各級政府官員不能游離法外,「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國治。」

二 人本原理
質量管理,以人為本,只有不斷提高人的質量,才能不斷提高活動或過程質量,產品質量,組織質量,體系質量及其組合的實體質量.這就是人本原理.
一,人才是質量管理的第一要素
人才,是指那些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具有一定的專門知識,技能並以自己創造性的勞動對本職工作,對認識和改造世界,對人類社會進步作出貢獻的人.
俗話說,"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質量人才,是指具有質量管理專門知識,技能並在質量工作實踐中,以自己在質量事業上的創造性勞動,對國家,行業,地區,企事業單位或其他組織的振興和發展作出貢獻的人.在質量管理中,質量人才是第一要素,對質量管理的開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從國際近代質量管理發展史來看,日本的產品質量,從低劣的"東洋貨"到超過美歐的產品質量,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日本十分重視並造就了一支質量人才隊伍.
眾所周知,現代質量管理的理論最早產生於經濟最發達的美國,由於美國人休哈特,費根堡姆等率先研究和採用統計質量控制和全面質量管理科學方法,使美國產品質量迅速提高和穩定,促進了美國的經濟發展.20世紀50年代,美國生產的汽車竟佔領了國際汽車市場的80%.
日本產品在40年代時質量低劣,當時的"東洋貨"被世人視為"低劣產品"的代稱,但50年代後,日本確立了質量興國和教育立國的戰略方針.先是從美國請來戴明博士等質量管理專家講學,向美國虛心學習統計質量控制理論和技術,並培養和造就了水野滋,田口玄一,石川馨等一批優秀的質量人才,又把質量培訓與教育貫穿於質量管理始終.到60年代,"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日本創造性地發展了全面質量管理理論和方法,先後提出了"品質圈","TQC","CWQC"和"全社會質量管理"等新理論和新方法,還培養了一大批各種層次的質量人才.人的質量決定了產品質量也決定了國家的經濟.不到半個世紀,日本的汽車,鋼鐵,照相機等一大批產品質量超過美歐國家,位居世界前列.人口眾多,國土狹小並資源貧乏的日本國一躍而起,成為當今世界的經濟強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MP)在80年代末期就已超過美國.
以色列是一個土地瘠薄,資源貧乏的小國,1948年5月建國,1993年人均國民收入卻已達1.27萬美元.其電子,儀表,航空等工業產品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成為發達國家軍事工業和許多大公司的長期用戶;農業人口雖僅佔全國人口的5%,卻人均年產值42萬美元,達到發達國家水平,農產品不僅滿足本國需要,還大量出口歐美.其依賴的就是高質量的人才.目前,以色列每100O居民中有135名科學家和工程師,而美,日,德,英卻分別只有70,65,48和28人.這些科學家和工程師發表的論文在1987年時就是美國,英國,加拿大的2倍,日本的4倍.以色列工廠或農庄的勞動者都具有相當高中畢業的學歷,並經過職業培訓方可上崗.正是高質量的以色列人振興了以色列.
從理論上分析,人也是質量管理要素中的第一要素.
目前,人們對質量管理的要素有"三大要素"與"五大要素"之說.
"三大要素論"是說質量管理的要素是人,技術和管.但在這三大要素中,人是處於主宰地位的,就如騎自行車一樣.自行車的二個輪子是技術和管理要素,而騎車者這個"人"的要素在其中起主導作用.沒有人,這輛自行車只能如死物那樣,停放在原地,不能發揮任何作用.
"五大要素論"是說質量管理由人,機器,材料,方法與環境構成,但在這五個要素中,人是處於中心位置和駕駛地位的.就象行駛的汽車一樣,汽車的四隻輪子是"機","料","法","環"四個要素,駕駛員這個"人"的要素才是主要的,沒有駕駛員,這輛汽車也就只能原地不動,成為廢物了.
俗話說:"謀事在人","事在人為".謀質量這事也在人,要把質量這事做好更在於人.就企業質量管理而言,更是以人為本.首先是企業最高管理者的質量素質;其次是各級管理人員,尤其是質量管理人員的質量;第三是企業全體員工的質量(技能).他們的質量決定了企業的質量,也決定了其產品質量,若以函數關系式來表示,可以寫成
Q=fTM
式中:Q—一企業的質量或企業職工的工作質量;
f——系數;
T——企業技術水平或企業職工技能水平;
M——企業管理水平或企業職工的管理能力和認真負責工作態度

E. 中國傳統的人本思想,包括哪些

第一:強調個體人格的獨立性和主動性。孔子反對將人動物化,反對無視人的尊嚴,像對待牲畜一樣對待人。因此,他不僅反對殘害生靈,詛咒始作俑者應該斷子絕孫,而且反對強加意志於人,指出「匹夫不可奪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第二:尊重人的利益要求。「富與貴,人之所欲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好富惡貧是人的共同心理。孔子不反對人們「求利」「得利」,只是主張「義以為上」,不能見利忘義。

他公開表示,「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只要能致富,就是去干給人提馬鞭的差事,他也沒有二話。有一次,子貢問孔子:「(如果)這里有一塊美玉,藏在匣子里還是找一個能出好價的商人把它賣掉好?」孔子毫不猶豫地回答:「賣吧,賣吧,我就是等待商人的人啊!」

第三:尊重人的物質慾望,反對魚肉百姓。「食色,性也」,抑制人的物質慾望是不人道的。因此,孔子主張「足食」,孟子主張「薄稅斂」,「不以其所以養人者害人」,「關市譏而不征,澤梁無禁」,「耕者助而不稅」有布縷之徵,粟米之徵,力役之徵。

君子用其一,緩其二。」季氏富甲天下,冉求當上季氏的總管後把田租提高了一倍,孔子聞訊後立即與他斷絕師生關系,鼓勵學生鳴鼓擊之。

第四:倡導「仁政」,反對「暴政」。君子應當「以佚道使民」,在執政過程中「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確保其行為「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苛政猛於虎」,孔子反對盤剝百姓。有一次,子貢問孔子:「如果有人廣泛地給人好處,而且能幫助大家,這個人是仁人嗎?」孔子說:「豈止仁人,簡直是聖人呀!」

第五:法與民的關系。法家以道正己,聖人治國,不是要人人為善,而使人人不作惡。並且要制民之產,因為「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強國富民,這種民本主義思想是人本主義的主要內容,而人本主義正是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哲學基礎。

F. 孔子的人本思想與中國企業管理這兩者怎麼結合起來

孔子的人本思想,本人覺得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兩點.一、重人。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歸離。要奪取天下,治理好國家,辦成事業,人是第一位的,故我國歷來講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而得民是治國之本,欲得民必先為民謀利。因此,結合現代中國的企業的管理,應該重視人才,得人才才是得人的核心。要得人才,先得民心,眾心所歸,方能群才薈萃。所以中國的企業,應該注重培養人才,重視人才,聚攏人才,而要聚攏人才先要精心管理好企業,注重企業效益,提高生產效率,為員工服務,為群眾服務,為社會服務。這是聚攏人才的先決條件,這樣才能使「天下之民歸心」也就是更好地能聚攏人才,讓更多的人才為企業服務。 二、人和。人和就是要調整人際關系。講團結,上下和,左右和。對治國來說,和能興邦;對治生來說,和能生財。孔子說:「禮之用,和為貴」,就是指的是人和。對於現代中國企業來說。首先人和的關鍵在於當權者,只有當權者嚴於律己,嚴禁宗派,不任私人,公正無私,才能團結大多數人。所以,人和在企業中要講究上級和下級之間要團結,員工和員工之間也要團結,這樣才能為企業更好地貢獻力量,才能更好地提高勞動效率,為企業、社會、和國家服務。

G. 古代人本管理的現在意義

先秦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仁
先秦儒家的創始人孔子現實地全身心地關注人的生活實踐和品格塑造,不談鬼神也不談「彼岸」。他借「仁」樹立人之為人的崇高理想。當子貢問:「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孔子答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雍也)這種「仁」,也即對人類深廣之愛的人道主義的理想境界,確實是仰之彌高,連堯舜這樣孔子稱贊不已的古代聖賢都不能完全進達。對於中國人來說,「仁」的神聖高度,絕不亞於人格化的「上帝」。所不同的是,人格化的「上帝」在「彼岸」,而「仁」卻在現實世界的峰巔。孔子又確立了一些與現實密切聯系、有確切內涵、人們可以作為目標為之奮斗以「近仁」的仁德,如「愛人」、「泛愛眾」、「孝弟」、「忠恕」,以及為政者的「先教後誅」。使人們感到「仁」之道德巔峰仍是植根於大地,而不是虛無不可捉摸的,故而有了近仁的勇氣和信心。
孟子為孔子哲學中的「仁」的理念提供了人性本善的形而上學根據。即「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之端也;……非由外爍我也,我固有之,弗思而已。(告子上)」「惻隱之心,即不忍之情。這種動人的柔情是無所為而為,不是本能,似乎無關生命而在生命之外。它是由有所為而為的路子上解脫出來而成功地無所謂為而為 ,它未嘗含有一個意思, 它表露出對他人的情不是預備作什麼的。」(梁漱溟語)這有似於希臘倫理思想以及佛教華嚴宗對「善」的精神的詮釋。
(二)禮
禮是仁這種內在品質修養要求的外化。孔子的「禮」的概念傳承於周禮,周禮中的「禮」提出的是一種保持社會各種人「明份」從而使社會有序的思想。「禮」即是一種外在他律性的規范和典章制度,人們對禮的遵守主要是作為外在的典章制度去執行。而孔子的「禮」則是積淀在「仁」中的「禮」,已經揚棄了它的他履行性。「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矣。為仁有己,而由人乎?」由此看來,「人而不仁」,則「禮」對於他完全是外在的異己的東西,是不情願的束縛;「人而成仁」,則禮就成為他內在的本能一樣的自覺德性或精神。「內仁外禮」就此統一起來,有了「仁」這種人文精神貫通的「禮」不再是拘泥僵化的典章制度。他已摒除了「不仁」的「麻木」,周流著「仁」帶萊的靈動的活血。這是孔子對於以「仁」為內心導向的外向行為的最高評價標准。
(三)人治
以儒家對人和生活的關懷,必然對人所依存的群體社會寄以關切。君民同樂的太賓士世,一直是先秦儒家篤信渴求的烏托邦。以其性善的理論基礎,注重予人進行利導的禮治而不是對人實施純粹強制的法治成為一種必然。先秦儒家所推崇的社會組織化方式,可歸納為「內仁外禮」,即以內化的「仁」的道德修養和外化的「禮」的規范典章來協調人們的行為,以達成社會的和諧狀態。
管理學中將社會組織過程中,人們行為得到規范的原因來自於外部,即由他人控制而達行為規范的情況,稱為「他組織」;而把人們因具有共同理想信念、倫理道德、價值觀等導致的心理默契,自覺規范個人行為的情況,稱為「自組織」。藉助這兩個概念及「和諧化辯證法」思想,可以得到「內仁外禮」的「自組織—他組織」諧協特徵。
首先,孔子將仁解釋為「愛人」,他既是個人道德修養的標准,又是現實管理中用作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為政治國的最高原則。於是「內仁」在強調發揮個人主觀精神和道德修養的同時,「仁德」便成為人們內心體驗和外在實踐的道德規范,制約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具體行為。人生論的道德修養與為政治國的手段相結合,個人道德修養變成社會組織的手段,促使「內仁外禮」具有了「自組織」的功能。
其次,周公旦制周禮後,「禮」已成為整個國家、社會、家庭、個人等各方面行為規則之總和。正因禮具有鞏固國家政權,維護君主統治和治理國家的政治功能,使其構成法律的一部分,獲得強制性權力和得到國家政權的支持。「禮」實質上是先秦儒家的「法」,作為客觀、外在的制度,產生了規范人們行為的力量,並使「內仁外禮」獲得了「他組織」的功能。
仁是主觀道德修養,禮是客觀制度規范;仁是內心自覺,禮是外在控制。他們互為因果、相伴相生,藉助內外對耦結構產生了「內仁外禮」的整合關系,具有了「自組織—他組織」的諧協特徵。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前文所講的「禮」的自律性,是孔子建構的完美的「仁禮統一」,是「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理想狀態,不能看作是孔子對「禮」的他律性之絕對否定。而「禮」的他律性正是通向「禮」的自律性這一境界的必經之途。關鍵在於「禮」必須是納仁作其圭臬的禮。
人治即是仁治,即是禮治。

自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被定為一尊,統治中國達兩千年之久。在宋朝,程、朱理學把儒家思想發揮到了極致。

儒家思想的創立人——孔子
先秦儒家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荀子
漢武帝以後儒家代表人物
董仲舒,朱熹,王陽明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是孔子管理思想的經典名言。孔子不但主張「德治化管理」,強調通過道德的教化來提高人們的道德自律性,使之能自覺遵守社會規范,達到管理的有序化;同時,還主張必須要用「禮」的規范來約束人們的行為,使用一定程度的強制手段來實現社會管理的目標。
由於古代的「禮」具有政治法律制度、道德行為規范、禮節禮儀的內容,它在古代有著重要的管理功能,如《周禮》中的大宰、小宰、司徒、宗伯、司馬、司寇等官職本身就是按「禮」的規定來設置的,這些官職又按「禮」的規定來管理國家的政務,因此它本身就是管理。荀子更是重視「禮」的管理作用,他提出「隆禮重法」的管理原則,他指出:「禮者,治辨之極也,強國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總也。」(《荀子·議兵》)還說:「故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荀子·王霸》)同時,荀子還強調用「法」來加強約束性管理,他說:「明禮義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罰以禁之,使天下皆出於治,合於善也。」(《荀子·性惡》)現代經營管理,作為一種理論、一種技術、一種方法,它是可以學習,可以交流,可以吸取的。但是,經營管理作為一種文化、一種精神、一種風格,卻只能深深打上各民族的文化烙印。對此,日本的企業家有比較清醒的認識,日本是屬於「儒家文化圈」的國家。對於儒家治國之道的應用,是由來已久的。明治維新以後,為適應日本工業化的需要,被稱為「日本近代企業之父」的澀澤榮一倡導了「經濟道德合一說」。這是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不容忽視的因素。日本現代管理思想家伊藤肇指出:「日本企業家只要稍有水準的,無不熟讀《論語》,孔子的教誨給他們的激勵影響至巨,實例多得不勝枚舉。」據初步統計,以人為本是儒家管理學最顯著的、最基本的特徵。現代的人本管理思想,最早是在西方的人際關系學派中形成並發展起來的,它與以儒學為代表的東方管理的人本思想是有很大不同的。在東方,儒學在兩千多年前就把對國家的管理從神本中解放出來,確立了以人為中心的國家管理理論。儒學在它的不斷發展過程中,傳播到中國周邊的國家,如日本、朝鮮、越南等,形成了儒學文化圈。儒學傳到日本以後,結合日本民族自身固有的文化特質,發展了儒學,形成了有其自身特色J型管理理論,這個理論也有著鮮明的人本特徵。以人為本的管理是當代管理發展的主要傾向,認真研究東方的儒家的人本管理,吸收其有價值的東西,建設具有東方特色的中國式人本管理,具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當今世界上的各種管理學說,幾乎都強調以人為本。人本主義的哲學是我國先哲孔子最先發現,他是我國歷史上首倡思想解放的思想家,他從殷商以來的天命神學中解放了「人」,從而發現了「人」,創立了人本主義的仁學。這比西歐在文藝復興時才發現「人」要早一千多年,這不能不說是孔子的偉大之處。

儒家思想中的「為臣之道」

中國古代的儒家在仕途進退的問題上的基本態度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君臣之間的關系,則是君權至上,君主具有絕對的權威,神聖不可侵犯,為臣者必須絕對忠於君主,所謂食君之祿,為君分憂。孟子認為君臣關系,應當是相互的尊重,相互對應的關系,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他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君臣之間應該是一種平等的關系。當君主的要仁慈守禮,為人之臣的,應誠信守職。事實上,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的政治生活中,過分強調臣子對君主的忠,而不管君對臣子的義務和責任,君臣關系就是一種主子與奴僕的關系。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君主對他的臣民握有生殺予奪的大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當臣子的稍不如意,輕則削職罷官,重則性命難保,甚至落個滿門抄斬,株連九族的悲慘下場。天子喜怒無常,大發淫威,臣子就深受禍殃。無論君王是否正確,做臣子的唯有順從。因此,孟子提出的民貴君輕這一儒家思想,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控制君權,防止其無限膨脹的作用。

這樣以來,如果是遇到有道明君的話,政治清明,大道通行於天下,這時君子應積極投身社會政治事務,建功立業,報效國家。有志之士者就應該積極進身仕途,施展才華,報效國家,這才是大丈夫之所為。在其位,就要謀其政,恪盡職守。人們心目中的理想的君主,應該是聖明仁慈,愛民如子,體恤民情,尊崇賢才。只有君聖臣賢,上下齊心,方能出現政通人和,國泰民安的喜人局面。為臣者要奉公守法,清正廉明,廉能生明。食了皇家五斗米,要解百姓千家愁,上為朝廷分憂,下為黎民百姓解難。要帶頭遵守朝廷的法度,正人先正己。手中有了權後,切不可忘乎所以,利令智昏,做出一些危害百姓的事來。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盡職盡責,克己奉公。做官的本來意義不是在於養家糊口,但有時也的確是因為要養家糊口才出來做官的。由於職務不同,所得到的俸祿薪水有高有低,盡管有時因薪水低難以養家,過著較清苦的日子,不以私愛害公義,不可貪贓枉法,更不能盤剝百姓。身為民之父母官,要為民分憂。手中有權,就要多行方便。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多興辦公益事業,造福百姓,解決百姓的實際困難。當官要秉公執法,處事公道,堅持正義原則,公正無私,為民作主。做臣子的應該安守本分,不要做出超越自己職權范圍的事情,若是沒有能力就應該讓賢。

如果遇到的是一位無道昏君的話,吏治腐敗,仕途閉塞。做臣子的要不怕冒顏犯上,據理力爭,甚至是以死相諫,力挽狂瀾,救民於水火,這才是為臣之本分,才是大忠。一味投其所好,陽奉陰違,阿諛奉承,欺下瞞上,雖是討得主子的歡心,貌似忠心,實為大奸。不過,對這樣的昏君,一定要講究策略和方法。古人說,伴君如伴虎,整日如履深淵,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可能會招來禍患。說話行事要小心翼翼,慎之又慎,忠心事主,不失臣道。有人說這不過是一種愚忠,為這樣的昏君以身殉道,能說值得嗎?這叫不知變通。忠臣不事二君,臣子不得有叛離之心,要從一而終,否則,被視為大逆不道。當臣子的,哪個不希望遇到個有道明君,所謂「良禽擇木而棲,忠臣擇主而事」。若是君主昏庸到無法救葯的地步的話,當臣子的往往會為求自保,對君主的過失是充耳不聞,視而不見,得過且過,屍位素餐。還有人則採取另一個方法,來個三十六計走為上,辭去官職,告老還鄉。歸隱山林,田園播種風雅頌。雖然歸隱實為不得已而為之,總比提心吊膽過日子強得多,算是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退隱後,失去朝廷的俸祿,經濟狀況發生改變。此時你要潔身自好,獨善其身。切不可因為處境窘迫而磨滅了意志,有志之士無論身處何地,都要以天下為己任,志在四方。蓄勢以待,等時機一成熟,東山再起。大丈夫能屈能伸,應付自如。不為居廟堂之高而喜,也不因為處江湖之遠而憂。春秋時越國打敗吳國後,范蠡歸隱五湖而避禍,文種卻遭殺身之禍。西漢初年,張良激流勇退得以全身,韓信貪圖富貴卻死於非命。道理很簡單,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享太平。淡薄名利,視富貴如糞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求功名於當世,但留清名在人間。歷史上有多少功臣,因居功自傲,爭名奪利,沒有激流勇退,結果自取其咎,最終沒有得到好下場,這不能不引人深思。
儒家思想與中國茶道精神

中國茶道思想是融合儒、道、佛諸家精華而成,但儒家思想是它的主體。表面看,中國儒、道、佛各家都有自己的茶道流派,其形式與價值取向不盡相同。佛教在茶宴中伴以青燈孤寂,要在明心見性;道家茗飲尋求空靈虛靜,避世超塵;儒家以茶勵志,溝通人際關系,積極入世。無論意境和價值取向不都是很不相同嗎?其實不然。這種表面的區別確實存在,但各家茶文化精神有一個很大的共同點,即:和諧、平靜,實際上是以儒家的中庸為提攜。

中國茶文化中,處處貫徹著和諧精神,無論煮茶法、點茶法、泡茶法,都講究"精華均分"。好的東西,共同創造,也共同享受。從自然觀念講,飲茶環境要協和自然,程式、技巧等茶藝手段既要與自然環境協調,也要與人事、茶人個性相符。青燈古剎中,體會茶的苦寂;琴台書房裡體會茶的雅韻;花間月下宜用點花茶之法;民間俗飲要有歡樂與親情。從社會觀說,整個社會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友誼。中國人講"人之初,性本善",中國茶道或許會更多喚起人類善的本性。

老莊及道家思想對茶文化的影響

中國茶文化吸收了儒、道、佛各家的思想精華,中國各重要思想流派都作出了重大貢獻。儒家從茶道中發現了興觀群怨、休齊治平的大法則,用以表現自己的政治觀、社會觀;佛家體味茶的苦寂,以茶助禪、明心見性。而道家則把空靈自然的觀點貫徹其中。甚至,墨子思想也被吸收進來,墨子崇尚真,中國茶文化把思想精神與物質結合,歷代茶人對茶的性能、製作都研究十分具體,或許,這正式墨家求真觀念的體現。

有人說,儒家在中國茶文化中主要發揮政治功能,提供的是"茶禮";道家發揮的主要是藝術境界,宜稱"茶藝";而只有佛教茶文化才從茶中"了解苦難,得悟正道",才可稱"茶道"。其實,各家都有自己的術、藝、道。儒家說:"大道既行,天下為公",茶人說:"茶中精華,友人均分"。道家說:"道,可道,非常道"。兩個不過一個說表現,一說內在,表裡互補,都是既有道,也有藝、有術。

古代道家思想與莊子在哲學觀方面頗為接近,所以,人們常將老、庄並提。從自然和宇宙觀方面,中國茶文化接受老莊思想甚深,強調天人合一,精神與物質的統一,這又為茶人們創造飲茶的美學意境提供了源泉活水。茶聖陸羽首先從研究茶的自然原理入手,不僅研究茶的物質功能,還研究其精神功能。所謂精神功能,還不只是因為茶能醒腦提神,制茶、烹茶、品茶本身就被看作一種藝術活動。既是藝術,便有美感,有意境,甚至還有哲理。 在中國,儒道經常是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的。儒家主張"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大丈夫能屈能伸",條件允許便積極奮斗,遇到阻力,便拐個彎走,退居山林。所以,道家的"避世"、"無為",恰恰反映了中國文化的柔韌一面,可以說對儒家思想是個補充。中國茶文化反映了儒道兩家相輔相成的關系。老莊思想總起來說是著眼於更大的宇宙空間,所謂"無為",正是為了"有為";柔順,同樣可以進取。水至柔,方能懷山襄堤;壺至空,才能含華納水。

佛理與茶理

談到中國的茶文化,人們經常注意到與佛教有重大關系。日本還經常談到"茶禪一味",中國也有這種說法。唐代茶文化所以得到迅猛發展與禪宗有很大關系,這是因為禪宗主張圓通,能與其他中國傳統文化相協調,從而在茶文化發展中相配合。

禪,梵語作"禪那",意為坐禪,靜慮。禪宗主張以坐禪修行的方法"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就是說,心裡清靜,無有煩惱,此心即佛。這種辦法與儒家注重內心修養很接近,有利於凈化自己的思想。禪宗其次主張逢苦不憂,得樂不喜,無求即樂。這也與道家清靜無為得思想接近。

禪是中國化的佛教,主張"頓悟",你把事情都看淡些就"大覺大悟"。在茶中得到精神寄託,也是一種"悟",所以說飲茶可得道,茶中有道,佛與茶便連結起來。道家從飲茶中找一種空靈虛無的意境,儒士們失意,也想以茶培養自己超脫一點的品質,三家在求"靜"、求豁達、明朗、理智這方面在茶中一致了。但道人們過於疏散,儒士們終究難擺脫世態炎涼,倒是禪僧們在追求靜悟方面執著得多,所以中國"茶道"二字首先由禪僧提出。

熟悉中國茶文化發展史的人都知道,第一個從中國學習飲茶,把茶種帶到日本的是日本學僧最澄。第一位把中國禪宗茶道帶到日本的又是僧人,即榮西和尚。所以日本茶道以及"茶禪一味"說法也源自中國。在向海外傳播中國茶文化方面,佛家作出了重要貢獻。從這一點說,佛家茶文化是起了帶頭作用的。

H. 人本管理的的主要內容

人本原理就是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思想,這是管理理論發展到20世紀末的主要特點。人本原理的主要內容與觀點有: (1)職工是企業的主體 認識過程經過三個階段:一是要素研究階段,這個階段把勞動者視為一種重要的生產要素。二是行為研究階段,這個階段開始從勞動者的需要方面來激發他們的熱情,可還是把勞動者看為客體。三是主體研究階段,這個階段認識到職工是企業的主體而非客體;企業管理既是對人的管理,也是為人的管理。 (2)有效管理的關鍵是職工參與 實現有效管理的兩種途徑:一是高度集權、從嚴治理。二是適度分權,民主制廠。影響企業發展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歸納起來無非是天時、地利、人和。其中「人和」最為寶貴。「人和」的物質基礎是經濟利益的一致。職工參與企業管理的具體形式有以下三種基本的:一是通過職工代表大會選舉代表參加企業的最高決策機構--董事會;二是由職工代表大會選舉代表參加企業的最高監督機構--監事會;三是廣泛參加日常的生產管理活動。 (3)現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體現 任何管理者都會在管理過程中影響下屬人性的發展。同時,管理者行為本身又是管理者人性的反映。只有管理者的人性達到比較完美的境界,才能使企業職工的人性得到完美的發展。

I. 領導幹部如何增強法制意識,提高作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

提高行政人員法治觀念湯旺河司法局河北司法所(一)切實增強規范意識,提高執政治理能力。要做到強化治理,提高執政治理水平。治理是永恆的主題,嚴格的治理是加強單位建設的有效手段,離開了嚴格規范的治理,就會造成秩序混亂、人心渙散,影響單位風氣和單位形象,阻礙事業發展。要深刻熟悉到治理出效益,治理出質量,治理出生產力。要叫響治理的口號,落實好治理的措施,緊緊抓住薄弱環節和問題,創新治理思路,提高治理水平。 首先要加強人本治理。現在經常講優化資源配置,人才資源就是各單位最寶貴的資源,要樹立「人人是人才」的觀念,做好職工的教育、引導,加大對職工新知識、新能力的培訓力度,建設好四支隊伍,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種不同類型人才的優勢。既要發揮好各類高級人才的優勢,也要關注占職工總數65%的工人隊伍,讓基層工人了解大局方針,了解全局的工作目標和措施,發揮好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形成鼓勵幹事、鼓勵創新、鼓勵奉獻的良好環境,把職工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充分挖掘自身潛力,提高素質,凝聚力量。同時,要切實加強幹部的治理與監督,全面、真實地了解把握幹部的思想、工作、作風狀況,既要重視工作時間的表現,也要了解工作時間之外的情況,防止失於治理。在選人用人上要建立科學、靈活的機制,既要重視客觀公正地評價幹部,也要創新幹部使用方式,做到擇優選人、靈活用人,採取競爭、聘用等形式,搞活用人機制。二是抓好財務治理,確保資金不出問題。一些違紀違規,甚至違法犯罪的問題,相當一部分是在經濟方面出現的。要害是要抓好財務治理,嚴格執行會計法和財務開支的規章制度,管好財理好財。要強化預算意識,做好預算治理。對本單位每年的經費開支以及經營創收、資產收益等要有明確的概念。在這次審計署檢查中發現了一些問題,我們要引起高度警惕,今後絕對不能出現小金庫、帳外帳、敞口花錢、隨意花錢的現象,絕不能稀里糊塗犯錯誤。三是抓好基本建設治理。認真清理在建項目,加快建設的速度,確保工程質量不出問題。四是抓好工程治理,重點解決好日常治理的問題,保持一個良好的治理面貌,防止突擊治理、突擊花錢。五是抓好經營治理,確保單位經濟發展效益的提高。六是抓好環境治理,創建美麗舒適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非凡是基層所,要充分利用自身環境和優勢,改善單位面貌。七是抓好規范治理,努力使各項治理向規范化、標准化邁進。要落實好治理責任,實行責任治理,把治理的水平和效益掛起鉤來,把治理的好壞和崗位掛起鉤來。同時,必須實施嚴格的治理,必須善於治理,必須敢於治理,向治理要效益,以治理促發展,實現規范治理、科學治理。 (二)切實增強執政責任意識,提高抓落實的能力。我們各個單位為加快發展,都提出了許多好思路、好措施、好辦法,但方案、辦法再多,得不到真正落實,達不到預期效果,就是一句空話。上級制訂的政策、意見和措施,發了文件,上了網,但有的不注重學習,不能夠很好的貫徹。局黨組今年確定的十項重點工作和八項保障措施,到了出成果的時候了,各單位都要對照目標任務,抓好最後的落實。領導幹部要切實增強責任意識,明確自己的職責,以大局為重,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位置。要把對事業的奉獻轉化為內心的追求和動力,講黨性,講原則,忠於職守,履行好職責。《把信送給加西亞》這本書,大家可能都看過,不同的人看了之後會有不同的收獲,但有一點,書中主人公羅文「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不講條件,不講困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千方百計完成使命」的精神,相信是大家共同的感受。因此,我希望大家也要有一抓到底、不抓出成效決不罷手、不達到目標決不停留的韌勁。「敬業的最高境界是痴迷」,我經常講要把工作當作學問來研究,要殫精竭慮,心無旁騖。對領導決策、會議議定及工作計劃安排的事項,要不等不靠,積極主動地抓好落實,克服推諉扯皮、效率低下的現象,果斷杜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不良現象。要建立完善目標任務落實反饋系統,及時了解把握落實的情況。抓落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讓職工知道發展規劃、工作目標和實施計劃,同時用利益把職工緊密聯系起來,讓職工把心思與單位的前途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 (三)切實增強全局意識,提高應對重大事件和突發事件的能力。作為領導幹部,就要胸懷全局,能夠正確分析判定形勢,抓住主要矛盾,定目標,提思路,出主意,帶領幹部職工圍繞總目標奮發工作。增強全局意識,就要善於抓大事,抓重點。基層單位的工作千頭萬緒,假如不分輕重緩急,芝麻西瓜一起抓,就會顧此失彼、事倍功半。所以,領導者要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通俗的說,就是要干自己該乾的事情。要留出時間,留出精力,認真研究全局性、前瞻性和戰略性問題,把握中心、把握大局,集中精力抓大事。要能夠從紛繁復雜的事務中理出頭緒、理清思路,抓住哪些是對全局有決定意義的大事,哪些是關系廣大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只有如此,才能在重大事件和突發事件面前保持頭腦清醒,從容應對,才能胸有成竹地理清對策,堅持正確的方向。同時,領導幹部要養成親自動手的好習慣,對重要的工作要親歷親為,親自抓,親自干,不要當甩手掌櫃。(四)切實增強科學發展意識,提高促進發展的決策能力。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就是以人為本,其要義就是用新的發展思路,實現更快、更好的發展。其根本要求在於搞好五個統籌,做到統籌兼顧。具體來說,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就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只有經濟發展了,有了經濟基礎,我們的隊伍才能穩定,事業才能發展。目前我們的經濟形勢比較嚴重,需要好好思考這個問題。樹立強烈的開拓進取意識和自立自強精神,強化超常規、高速度、跨越式發展觀念。立足以市場為導向,採取引進、招商、多渠道融資;立足高起點、高標准、高效能,實現水利經營效益最大化。

J. 什麼叫人本原理

最簡單的一點就是管理的本質是組織 協調 領導 控制,還有個什麼來著,無論是什麼吧 都主要針對的是人,沒了人你也沒的管,沒了人也沒人管,所以人本原理是很重要的。 人本原理,是管理學四大原理之一,顧名思義就是以人為本的原理。它要求人們在管理活動中堅持一切以人為核心,以人的權利為根本,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力求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其實質就是充分肯定人在管理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質量管理,以人為本,只有不斷提高人的質量,才能不斷提高活動或過程質量,產品質量,組織質量,體系質量及其組合的實體質量.這就是人本原理.
一,人才是質量管理的第一要素
人才,是指那些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具有一定的專門知識,技能並以自己創造性的勞動對本職工作,對認識和改造世界,對人類社會進步作出貢獻的人. 商務禮儀知識共享禮儀是人際交往的藝術,教養體現細節,細節展現素質 ,願以下社交禮儀知識能幫助你提高自身修養。 一、儀表禮儀 一 選擇適當的化妝品和與自己氣質、臉型、年齡等特點相符的化妝方法,選擇適當的發型來增添自己的魅力。 ①化妝的濃、淡要視時間、場合而定。 ②不要在公共場所化妝。 ③不要在男士面前化妝。 ④不要非議他人的化妝。 ⑤不要借用他人的化妝品。 ⑥男士不要過分化妝。 二 服飾及其禮節 1.要注意時代的特點,體現時代精神; 2.要注意個人性格特點 3.應符合自己的體形 三 白領女士的禁忌禁忌 一:發型太新潮禁忌 二:頭發如亂草禁忌 三:化妝太誇張禁忌 四:臉青唇白禁忌 五:衣裝太新潮禁忌 六:打扮太性感禁忌 七:天天扮「女黑俠」 禁忌 八:腳踏「松糕鞋」 四 中國紳士的標志和破綻 1.中國紳士的十個細節: ① 有一雙干凈修長的手,修剪整齊的指甲。 ② 雖然不吸煙,但隨身攜帶打火機,以方便在周圍的女士吸煙時為其點煙。 ③ 天天換襯衫,保持領口和袖口的平整和清潔,有的還會使用袖扣。 ④ 腰間不懸掛物品,諸如手機、呼機等等。 ⑤ 在與女士相處時,不放過每一個細節以對女士加以照顧,並且幾乎在完全下意識的狀態下操作,百戰不殆。 ⑥ 在吃飯時從不發出聲音。 ⑦ 較常人使用禮貌用語更為頻繁。 ⑧ 偏愛孤獨,尋求寧靜的心靈、安靜的肉體及激情的冥想。紳士們故此好思想、好舞文、好文學藝術方面的經典名著,絕少拜讀浮華喧囂的弄潮作品,包括影視。翻看一兩眼,倘若認為俗,便絕不再拿起,包括討論。 ⑨ 喜怒不形於色,在人群中獨自沉默。 ⑩ 在對待愛情的態度上思慮過重,常常顯得優柔寡斷。 2.中國紳士的十大破綻: ① 手形清潔美觀,可是一旦進入需要脫鞋的房間,空氣中就會產生一種異樣氣味。 ② 雖然隨身攜帶打火機,但卻是一次性的塑料打火機。 ③ 戴名牌手錶時,手腕揚得飛揚跋扈。 ④ 雖然天天換襯衫,但總是系同一條領帶。 ⑤ 腰間雖然沒有懸掛手機和呼機,但是在公共場合常常大聲對著手機說話,在劇院里任自己的手機鈴聲響起。 ⑥ 盡管對女士尊重異常,但是在與同性朋友相處時反差過大,叛若兩人。 ⑦ 吃飯時不發出聲音,但喝湯時卻引人側目。 ⑧ 雖然較常人使用禮貌用語更為頻繁,但是頻繁到了令人起疑的程度。 ⑨ 偏愛孤獨到了怕見生人的程度。 ⑩ 在對待愛情的態度上思慮過重並不是拿不定主意選擇,而是根本不打算相信。 二、舉止禮儀 (1)要塑造良好的交際形象,必須講究禮貌禮節,為此,就必須注意你的行為舉止。舉止禮儀是自我心誠的表現,一個人的外在舉止行動可直接表明他的態度。做到彬彬有禮,落落大方,遵守一般的進退禮節,盡量避免各種不禮貌、不文明習慣。 (2)到顧客辦公室或家中訪問,進門之前先按門鈴或輕輕敲門,然後站在門口等候。按門鈴或敲門的時間不要過長,無人或未經主人允許,不要擅自進入室內。 (3)在顧客面前的行為舉止☆ 當看見顧客時,應該點頭微笑致禮,如無事先預約應先向顧客表示歉意,然後再說明來意。同時要主動向在場人都表示問候或點頭示意。 ☆ 在顧客家中,未經邀請,不能參觀住房,即使較為熟悉的,也不要任意撫摸劃玩弄顧客桌上的東西,更不能玩顧客名片,不要觸動室內的書籍、花草及其它陳設物品。 ☆ 在別人(主人)未坐定之前,不易先坐下,坐姿要端正,身體微往前傾,不要蹺「二郎腿」。☆ 要用積極的態度和溫和的語氣與顧客談話,顧客談話時,要認真聽,回答時,以「是」為先。眼睛看著對方,不斷注意對方的神情。 ☆ 站立時,上身要穩定,雙手安放兩側,不要背卑鄙,也不要雙手抱在胸前,身子不要側歪在一邊。當主人起身或離席時,應同時起立示意,當與顧客初次見面或告辭時,要不卑不亢,不慌不忙,舉止得體,有禮有節。 ☆ 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克服各種不雅舉止。不要當著顧客的面,擤鼻涕、掏耳朵、剔牙齒、修指甲、打哈欠、咳嗽、打噴嚏,實在忍不住,要用手拍捂住口鼻,面朝一旁,盡量不要發出在場,不要亂丟果皮紙屑等。這雖然是一些細節,但它們組合起來構成顧客對你的總印象。 需要說明一點的是:人前化妝是男士們最討厭的女性習慣。關於這一點,慣例放寬了。女性在餐館就餐後,讓人見到補口紅,輕輕補粉,誰也不再大驚小怪。不過,也只能就這么一點,不能太過分。需要梳頭,磨指甲,塗口紅和化妝時,或者用毛刷塗口紅時,請到化妝室,或盥洗室進行。在人前修容,是女性使男性最氣惱的一個習慣。同樣,在人前整理頭發,衣服,照鏡子等行為應該盡量節制。 三、談吐禮儀 (一)交際用語初次見面應說:幸會 看望別人應說:拜訪等候別人應說:恭候請人勿送應用:留步對方來信應稱:惠書麻煩別人應說:打擾請人幫忙應說:煩請求給方便應說:借光託人辦事應說:拜託請人指教應說:請教他人指點應稱:賜教請人解答應用:請問贊人見解應用:高見歸還原物應說:奉還求人原諒應說:包涵歡迎顧客應叫:光顧老人年齡應叫:高壽好久不見應說:久違客人來到應用:光臨中途先走應說:失陪與人分別應說:告辭贈送作用應用:雅正2.在交際中令人討厭的八種行為① 經常向人訴苦,包括個人經濟、健康、工作情況,但對別人的問題卻不予關心,從不感興趣; ② 嘮嘮叨叨,只談論雞毛小事,或不斷重復一些膚淺的話題,及一無是的見解; ③ 態度過分嚴肅,不苟言笑; ④ 言語單調,喜怒不形於色,情緒呆滯; ⑤ 缺乏投入感,悄然獨立; ⑥ 反應過敏,語氣浮誇粗俗; ⑦ 以自我為中心; ⑧ 過分熱衷於取得別人好感。 3.交際中損害個人魅力的26條錯誤 ◎ 不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經常以不悅而且對立的語氣說話 ◎ 應該保持沉默的時候偏偏愛說話 ◎ 打斷別人的話 ◎ 濫用人稱代詞,以至在每個句子中都有「我」這個字 ◎ 以傲慢的態度提出問題,給人一種只有他最重要的印象 ◎ 在談話中插入一些和自己有親密關系,但卻會使別人感到不好意思的話題 ◎ 不請自來 ◎ 自吹自擂 ◎ 嘲笑社會上的穿著規范 ◎ 在不適當時刻打電話 ◎ 在電話中談一些別人不想聽的無聊話 ◎ 對不熟悉的人寫一封內容過分親密的信 ◎ 不管自己了不了解,而任意對任何事情發表意見 ◎ 公然質問他人意見的可靠性 ◎ 以傲慢的態度拒絕他人的要求 ◎ 在別人的朋友面前說一些瞧不起他的話 ◎ 指責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 ◎ 評論別人的無能力 ◎ 當著他人的面,指正部屬和同事的錯誤 ◎ 請求別人幫忙被拒絕後心生抱怨 ◎ 利用友誼請求幫助 ◎ 措詞不當或具有攻擊性 ◎ 當場表示不喜歡 ◎ 老是想著不幸或痛苦的事情 ◎ 對政治或宗教發出抱怨 ◎ 表現過於親密的行為 4.社交"十不要" ◎ 不要到忙於事業的人家去串門,即便有事必須去,也應在辦妥後及早告退;也不要失約或做不速之客。 ◎ 不要為辦事才給人送禮。禮品與關心親疏應成正比,但無論如何,禮品應講究實惠,切不可送人「等外」、「處理」之類的東西。 ◎ 不要故意引人注目,喧賓奪主,也不要畏畏縮縮,自卑自賤。 ◎ 不要對別人的事過分好奇,再三打聽,刨根問底;更不要去觸犯別人的忌諱。 ◎ 不要撥弄是非,傳播流言蜚語。 ◎ 不能要求旁人都合自己的脾氣,須知你的脾氣也並不合於每一個人,應學人寬容。 ◎ 不要服飾不整,骯臟,身上有難聞的氣味。反之,服飾過於華麗、輕佻也會惹得旁人不快。 ◎ 不要毫不掩飾地咳嗽、打嗝、吐痰等,也不要當眾修飾自己的容貌。 ◎ 不要長幼無序,禮節應有度。 ◎ 不要不辭而別,離開時,應向主人告辭,表示謝意。 (二)推銷的語言1.推銷語言的基本原則 ⑴ 以顧客為中心原則 ⑵ 「說三分,聽七分」的原則 ⑶ 避免使用導致商談失敗語言的原則 ⑷ 「低褒感微」原則 ⑸ 通俗易懂,不犯禁忌原則 2.推銷語言的主要形式 ⑴ 敘述性語言 ①語言要准確易懂; ②提出的數字要確切, ③強調要點。 ⑵ 發問式語言(或提問式) ①一般性提問。 ②直接性提問。 ③誘導性提問, ④選擇性提問。 ⑤征詢式提問法。 ⑥啟發式提問。 ⑶ 勸說式語言(或說服式)打動顧客的四條原則。 ①人們從他們所信賴的推銷員那裡購買; ②人們從他們所敬重的推銷員那裡購買; ③人們希望由自己來做決定; ④人們從理解他們需求及問題的推銷員那裡購買。 3、推銷語言的表示技巧 ⑴ 敘述性語言的表示技巧 ①對比介紹法。 ②描述說明法。 ③結果、原因、對策法。 ④起承轉合法。 ⑤特徵、優點、利益、證據推銷員在敘述內容的安排上要注意: ①要先說鐵解決的問題,然後再講座容易引起爭論的問題。 ②如果有多個消息告訴用戶,應先介紹令客戶喜悅的好消息,再說其它。 ③談話內容太長時,為了引起客戶格外注意,應把關鍵內容在放在結尾,或放在開頭。 ④最好用顧客的語言和思維順序來介紹產品,安排說話順序,不要將自己准備的好的話一股腦說下去,要注意顧客的表情,靈活調整。 ⑤保持商量的口吻,避免用命令或乞求語氣,盡量用顧客為中心的詞句。 ⑵ 發問式語言的表示技巧提出問題發現顧客需要,是誘導顧客購買的重要手段,有人說,推銷是一門正確提問的藝術,頗有道理。技巧:A 根據談話目的選擇提問形式。B 巧用選擇性問句,可增加銷售量。C 用肯定性誘導發問法,會使對方易於接受。D 運用假設問句,會使推銷效果倍增。 ⑶ 勸說式語言的表示技巧 a. 運用以顧客為中心的句式、詞彙。 b. 用假設句式會產生較強的說服效果。 c. 強調顧客可以獲得的利益比強調價格更重要。 d. 面對顧客拒絕,不要氣餒。面對拒絕,有經驗的推銷員往往分析拒絕的原因,揣摩顧客的心理,然後針對性地進行說服。 介紹幾種說服方法:①詢問法。②轉折法。③附和法。④自我否定法。 ⑤列舉法。⑥直接說明法。 ⑷推銷語言的運用藝術 ① 推銷語言藝術的運用,必須以滿足推銷對象的需求為前提 ② 推銷語言藝術的運用必須能准確傳遞推銷信息 ③ 推銷語言藝術的運用必須能引起推銷對象的興趣 (三)體語藝術。 1.在人際交往中,語言是一種交流方式,大量的卻是非語言,即體語。 2.在交際活動中,懇切、坦然、友好、堅定、寬容的眼神,會給人親近、信任、受尊敬的感覺,而輕佻、游離、茫然、陰沉、輕蔑的眼神會使人感到失望,有不受重視的感覺。 3.在交際中善於運用空間距離。人們所在空間分為4個層次: ①親密空間15-46cm,這是最親的人,如父母、戀人、愛人; ②個人空間460cm-1.2m,一般親朋好友之間,促膝談心,拉家常; ③社交空間1.2m-3.6m,社交場合與人接觸,上下級之間保持距離,保持距離,會產生威嚴感,莊重感; ④公眾空間>3.6m,社交場合與人接觸,上下級之間保持距離。 4.交際中自我表現與分寸把握 5.交談中不善於打開話題,怎麼辦 找話題的方法是:① 中心開花法。② 即興引入法。③ 投石問路法。④ 循趣入題法。 6.交際中不善於提問怎麼辦 怎樣做到「善問」呢? ① 由此及彼地問。② 因人而異地問。③ 胸有成竹地問。 ④ 適可而止的問。⑤ 彬彬有禮的問。 四、介紹的禮儀 1.當主人向自己介紹別人 2. 自我介紹態度 3. 為他人作介紹 4.一連介紹幾個朋友在相識5.自己很想認識某一個人,可又不便直接作自我介紹 6. 介紹姓名時 五、稱呼禮儀 六、握手禮儀 七、通信禮儀 1.書寫規范、整潔 2.態度要誠怒熱情 3.文字要簡煉、得體 4.內容要真實、確切八、電話禮儀 1、電話預約基本要領。 ① 力求談話簡潔,抓住要點; ② 考慮到交談對方的立場; ③ 使對方感到有被尊重的感覺; ④ 沒有強迫對方的意思。 2.打電話、接電話的基本禮儀。 ① 打電話 ②接電話 ③ 掛電話 九、赴宴禮儀 (一)接到對方請柬 1.嚴守時間 2.致祝酒辭,一般是主人和主賓先碰杯。 3.進餐, 4.喝酒 5.喝茶或咖啡 6.散席 (2)招待宴請的禮儀。 1.准備招待客人時較正式的宴請要提前一周左右發請柬,已經口頭約好的活動,仍應外送請柬。 2.作為主人在客人到達之前,要安排好座位以便客人來了入座。 ① 按國際習慣 ② 我國習慣 ③ 外國習慣 a. 英國式的坐位順序:主人坐在桌子兩端,原則上是男女交叉坐。 b. 法國式的坐位順序:法國式的坐法是,主人相對坐在桌子中央。 (3)招待客人進餐,要注意儀表 ① 穿正式的服裝,整潔大方; ② 要做適當化妝,顯得隆重、重視、有氣氛; ③ 頭發要梳理整齊; ④ 夏天穿涼鞋時要穿襪子; ⑤ 宴會開始之前,主人應在門口迎接來賓。 (4)菜一上來,主人應注意招呼客人進餐十、名片使用禮儀 (1)初次見到顧客,首先要以親切態度打招呼,並報上自己的公司名稱,然後將名片遞給對方,名片夾應放在西裝的內袋裡,不應從褲子口袋裡掏出。 ① 遞接名片時最好用左手,名片的正方應對著對方、名字向著顧客,最好拿名片的下端,讓顧客易於接受。 ②如果是事先約好才去的,顧客已對你有一定了解,或有人介紹,就可以在打招呼後直接面談,在面談過程中或臨別時,再拿出名處遞給對方。以加深印象,並表示保持聯絡的誠意。 ③異地推銷,名片上留下所住旅館名稱、電話,對方遞給名片時,應該用左手接。但是右手立刻伸出來,兩手一起拿著名片。 ④ 接過後要點頭致謝,不要立即收起來,也不應隨意玩弄和擺放,而是認真讀一遍,要注意對方的姓名、職務、職稱,並輕讀不出聲,以示敬重。對沒有把握念對的姓名,可以請教一下對方,然後將名片放入自己口袋或手提包、名片夾中。 (2)名片除在面談時使用外,還有其它一些妙用。 ① 去拜訪顧客時,對方不在,可將名片留下,顧客來後看到名片,就知道你來過了; ② 把注有時間、地點的名片裝入信封發出,可以代表正規請柬,又比口頭或電話邀請顯得正式; ③ 向顧客贈送小禮物,如讓人轉交,則隨帶名片一張,附幾句恭賀之詞,無形中關系又深了一層; ④ 熟悉的顧客家中發生了大事,不便當面致意,寄出名片一張,省時省事,又不失禮。
如還有疑問,請追問。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