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環境治理公約

環境治理公約

發布時間: 2021-02-24 23:31:39

㈠ 我國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環境保護法律的基本原則是指為我國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所確認的、體現環境保護工作基本方針、政策,並為國家環境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准則。具體包括:

1、環境保護同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相協調的原則。環境保護法第四條規定,「國家制定的環境保護規劃必須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國家採取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環境保護工作同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協調。」這一原則和國際環境組織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一致的。

「協調發展」著重從橫向關繫上,即制約發展的基本因素的相互關繫上對發展提出要求,「可持續發展」則是從縱向歷史發展過程,即當前需要與未來需要的關繫上提出要求。兩者的目的都是為了保證社會的持續發展,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構成危害。

2、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這是針對環境問題的特點和國內外環境管理的主要經驗和教訓提出的。這一原則在各部環境法律中均有體現。

3、鼓勵綜合利用的原則。綜合利用是指把物質生產過程和消費過程中排放的各種廢棄物最大限度地利用起來,做到物盡其用,以便使整個社會生產和消費的排泄物,減少到最低限度,從而達到最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4、開發者養護、污染治理的原則。開發者養護,是指對環境和自然資源進行開發利用的組織或者個人,有責任對其進行恢復、整治和養護。污染者治理,是指對環境造成污染的組織或者個人,有責任對其污染源和被污染的環境進行治理。

(1)環境治理公約擴展閱讀

中國環境保護事業自20世紀70年代起步,其歷程可以大體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73-1993年):點源治理、制度建設

這一階段,通過不斷加強制度建設和開展重點地區污染治理,我國環境保護事業逐漸走上法制化軌道。

第二階段(1994—2004年):流域整治、強化執法

這一階段是強化執法、全面治理污染和保護生態的重要時期。在1992年開始正式編制全國環境保護年度工作計劃的基礎上,從「九五」時期正式開始編制國家環境保護五年規劃,將環境保護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中。

環境保護由單純工業污染治理擴展到生活污染治理、生態保護、農村環境保護、核安全監管、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等各個重要領域,並逐步參與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綜合決策中。

第三階段(2005—至今):全防全控、優化增長

2005年12月,國務院發布《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確立了以人為本、環保為民的環保宗旨,成為指導我國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十一五」規劃綱要針對我國資源環境壓力不斷加大的形勢,提出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戰略任務和具體措施。

㈡ 保護環境

保護環境
保護環境是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並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做好綜合的治理,以創造出適合於人類生活、工作環境。保護環境能讓人民的生活更美好。
編輯本段主要內容
其內容主要有: (1)防止由生產和生活活動引起的環境污染,包括防治工業生產排放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粉塵、放射性物質以及產生的雜訊、振動、惡臭和電磁微波輻射,交通運輸活動產生的有害氣體、液體、雜訊,海上船舶運輸排出的污染物,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學品,城鎮生活排放的煙塵、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由建設和開發活動引起的環境破壞,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公路干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置和建設等對環境的破壞、污染和影響。 (3)保護有特殊價值的自然環境,包括對珍稀物種及其生活環境、特殊的自然發展史遺跡、地質現象、地貌景觀等提供有效的保護。 另外,城鄉規劃,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樹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長和分布、合理配置生產力等,也都屬於環境保護的內容。環境保護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動和主要任務之一。我國則把環境保護宣布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並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以保證這一基本國策的貫徹執行。 (4) 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近年來出現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
編輯本段我國的環境問題
我國的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污染物排放量還相當大,遠遠高於環境的自凈力;工業污染治理任務仍相當繁重,有些經過治理的地方又出現反復,城鎮生活污染比重明顯增加;不少地區農業水質,土質污染日漸突出,有些地方的農副產品有害殘留物超標,影響人體健康和產品出口;部分地區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劇,等等。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仍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嚴峻的環境形勢迫使我們必須做出選擇:是持續發展還是自我毀滅。毫無疑問,我們應當刻不容緩地採取有效措施,防治環境污染與破壞。否則,日益惡化的環境將使我們在其他領域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黯然失色。因此,在推進現代化建設中,我們在保持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同時,必須把環境保護放在突出的位置。我們應該認識到:保護和改善環境也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
編輯本段相關發展
國際環境保護的發起及發展
環境保護是由於工業發展導致環境污染問題過於嚴重,首先引起工業化國家的重視而產生的,利用國家法律法規和輿論宣傳而使全社會重視和處理污染問題。 1963年美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出版了一本名為《寂靜的春天》的書,書中闡釋了農葯殺蟲劑滴滴涕(DDT)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作用,由於該書的警示,美國政府開始對劇毒殺蟲劑問題進行調查,並於1970年成立了環境保護局,各州也相繼通過禁止生產和使用劇毒殺蟲劑的法律。該書被認為是20世紀環境生態學的標志性起點。 1972年6月5日至16日由聯合國發起,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第一屆人類環境大會」, 為人類和國際環境保護事業樹起了第一塊里程碑。會議通過的《人類環境宣言》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保護環境的全球性國際文件,它標志著國際環境法的誕生。 1975年在貝爾格萊德召開的國際環境教育會議,該會議發表了著名的《貝爾格萊德憲章》,此憲章闡明了環境教育的目的、目標、對象和指導原理。 1977年在蘇聯邦喬治亞共和國首都第比利斯召開的第一次環境教育政府間會議,會議發表了《關於環境教育的第比利斯政府間會議宣言》和《環境教育政府間會議建議書》 2009年12月7日—18日,丹麥首都哥本哈根Bella中心召開了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來自192個國家的談判代表召開峰會,商討《京都議定書》一期承諾到期後的後續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減排協議。這是繼《京都議定書》後又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全球氣候協議書,毫無疑問,對地球今後的氣候變化走向產生決定性的影響。這是一次被喻為「拯救人類的最後一次機會」的會議。會議發表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中國環境保護的起步
中國的環境保護事業也是從1972年開始起步,北京市成立了官廳水庫保護辦公室,河北省成立了三廢處理辦公室共同研究處理位於官廳水庫畔屬於河北省的沙城農葯廠污染官廳水庫問題,導致中國頒布法律正式規定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和使用滴滴涕。1973年成立國家建委下設的環境保護辦公室,後來改為有國務院直屬的部級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各省{市、區}也相繼成立了環境保護局{廳}。
中國環境保護的發展
我國積極參與國際環境保護,締結或參加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公約、議定書和雙邊協定,其中主要有: 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及該議定書的修正; 生物多樣性公約,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關於特別是水禽生境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及其該公約的修正。東南亞及太平洋區植物保護協定、國際熱帶木材協定; 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的巴塞爾公約,防止因傾倒廢物及其它物質而引起的海洋污染的公約;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關於1973年國際防止船舶污染公約的1978年議定書,關於油類以外物質造成污染時在公海上進行干涉的議定書,國際捕鯨管制公約,國際油污染損害民事責任公約; 關於禁止發展、生產和儲存細菌(生物)及毒素武器和銷毀此種武器的公約,核材料的實質保護公約,核事故或輻射緊急情況援助公約,核事故及早通報公約,禁止在海底洋床及其底土安置核武器和其它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條約; 政府的環境保護部門主要職責是執行各級議會(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控制污染物排放政策,鼓勵開發污染物排放控制技術以控制污染,保護和改善環境。

㈢ 環境保護倡議書

環境保護倡議書
全體學生:
一個綠色的地球是我們人類生存的先決條件。兩千年的人類文明進程沒有犧牲地球的綠色,但是兩百年的現代文明卻使我們綠色的地球日漸披黃蒙黑。人類在毀滅地球綠色的同時,也就是在逐步毀滅人類自己。在全球環境問題日趨嚴重的今天,環境保護和國際貿易間的關系正變得越來越密切,在貿易自由化的同時,你必須注意環境保護。因為不加限制的貿易自由化,將會導致環境污染和破壞的問題在國際間蔓延。為了更清新的空氣,更清澈的水源,任何一家負責任的企業,任何一家謀求長遠發展的企業,都不會漠視由於生產經營活動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都會做出自己的努力來改善我們的環境。為了保護地球的綠色、為了我們子孫後代,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吧!消滅污染、保護發展環境,擔負起每一個生存在地球上的人所應負起的責任,為此我們倡議:

倡導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保護好賴以生存的環境。倡導節約每一滴水,使用無磷洗滌用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不燒散煤,生活垃圾分類放置,拒絕食用野生動物。提倡穿著採用棉、麻、毛、絲綢等天然植物製作的"生態時裝",食用無污染、無公害且安全、優質、營養的"綠色食品",使用無污染、低耗能、低噪音符合環保要求的家用電器,盛裝物品使用"綠色包裝",禁止"白色污染",搞好居室衛生,注重室內和庭院的綠化。積極參與愛鳥護鳥和保護野生動物活動,增強"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憂患意識,堅決制止破壞生態和污染環境的一切違法行為。努力建設生態城市,綠化和美化我們的家園,使我們生存的環境更加美好,舒適。
倡議書
全體學生:
為了更清新的空氣,更清澈的水源,任何一家負責任的企業,任何一家謀求長遠發展的企業,都不會漠視由於生產經營活動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都會做出自己的努力來改善我們的環境。
特此我們倡議:
一.倡導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保護好賴以生存的環境
二.倡導節約每一滴水,使用無磷洗滌用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不燒散煤,生活垃圾分類放置,拒絕食用野生動物。
三.提倡穿著採用棉、麻、毛、絲綢等天然植物製作的"生態時裝",食用無污染、無公害且安全、優質、營養的"綠色食品",使用無污染、低耗能、低噪音符合環保要求的家用電器,盛裝物品使用"綠色包裝",禁止"白色污染",搞好居室衛生,注重室內和庭院的綠化。
四.增強"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憂患意識,堅決制止破壞生態和污染環境的一切違法行為。努力建設生態城市,綠化和美化我們的家園,使我們生存的環境更加美好,舒適。

(共倆篇呢給高分呀)真的自己寫的

㈣ 關於環境保護。。

一、全球大環境問題
1、氣候變暖
2、臭氧層破壞
3、生物多樣性減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銳減
6、土地荒漠化
7、大氣污染
8、水體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體廢物污染
二、我國環境狀況
1、大氣污染屬煤煙型污染,以塵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劇。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地區及四川盆地。華中地區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庫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內陸河流和大型水庫外,污染成加重趨勢,工業發達城鎮附近的水域污染尤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長江、黃河、淮河、海灤河、遼河、松花江)中,黃河流域、松花江、遼河流域水污染嚴重。
5、大淡水湖泊總磷、總氮污染面廣,富營養化嚴重。
6、四大海區以渤海和東海污染較重,南海較輕。
7、漁業水域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並呈加重趨勢。
8、城市環境污染呈加重趨勢。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嚴重,呈惡化趨勢。絕大多數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10、全國2/3的河流和1000多萬公頃農田被污染。
三、歷年環境日主題
1974年:只有一個 地球
1975年:人類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資源
1977年:關注臭氧層破壞、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濫伐
1978年:沒有破壞的發展
1979年:為了兒童和未來——沒有破壞的發展.
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戰——沒有破壞的發展
1981年:保護地下水和人類和人類食物鏈;防止有毒化學品污染
1982年:紀念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10年,提高環境意識
1983年:管理和處理有害廢棄物,防止酸雨
1996年:我們的地球、家園、居住地
1997年:為了地球上的生命

環境污染概述

由於人們對工業高度發達的負面影響預料不夠,預防不利,導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機: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人類不斷的向環境排放污染物質。但由於大氣、水、土壤等的擴散、稀釋、氧化還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質的濃度和毒性會自然降低,這種現象叫做環境自凈。如果排放的物質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環境質量就會發生不良變化,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存,這就發生了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有各種分類:
按環境要素分: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類活動分:工業環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農業環境污染。
按造成環境污染的性質、來源分: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雜訊污染、放射性、電磁波)固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

環境污染會給生態系統造成直接的破壞和影響,如沙漠化、森林破壞、也會給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造成間接的危害,有時這種間接的環境效應的危害比當時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難消除。例如,溫室效應、酸雨、和臭氧層破壞就是由大氣污染衍生出的環境效應。這 種由環境污染衍生的環境效應具有滯後性,往往在污染發生的當時不易被察覺或預料到,然而一旦發生就表示環境污染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地步。當然,環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後果是使人類環境的質量下降,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和生產活動。例如城市的空氣污染造成空氣污濁,人們的發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環境質量惡化,飲用水源的質量普遍下降,威脅人的身體健康,引起胎兒早產或畸形等等。嚴重的污染事件不僅帶來健康問題,也造成社會問題。隨著污染的加劇和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由於污染引起 的人群糾紛和沖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近年來出現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

保護地球,從我做起

古往今來,地球媽媽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無數代子孫。原來的她被小輩們裝飾得楚楚動人。可是,現在人類為了自身的利益,將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而地球正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危機。「救救地球」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最強烈的呼聲。

我為周圍環境的惡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為未來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類環境的構成和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無視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不去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的話,我們的生命將毀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將對我們作出嚴厲的懲罰。為此我下定決心要從我做起愛護環境,保護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家園,做一個保護環境的衛士。

在剛過去的一年中,我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植樹活動,帶領我們初一(6)中隊的班幹部創立了「綠色天使」植綠護綠小組,鼓勵隊員們在校園里認養了一棵小樹苗,利用課余時間給它梳妝打扮,為它長成參天大樹打下了基礎。在學校組織的「讓地球充滿生機」的簽字活動中,我鄭重地在上面簽下自己的名字,並寫下了自己對環保的決心和期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我積極參加學校在世界環境日舉行的有獎徵稿,認真查閱、收集各類資料,進行社會調查,撰寫有關環境治理設想方面的文章,我經常去參加學校組織的環保講座,觀看環保方面的錄相帶,積極參預環保知識問答調查活動,認真填寫每一項提問。我參與了「紅領巾植綠護綠隊」的網站建設,在上面發布大量的環保圖片和環保知識,以及關於環保的各方面的法律知識,我國在環保方面發展動向、世界各國的環境保護情況;每個月我都利用網路、報紙,查找一些最新的不同的專題和板塊「環保資訊」來告訴大家;還定期製作一些宣傳板來宣傳環保知識和生活中的環保常識。提高了大家的環保意識;號召同學們從不同的方面來關愛自己的家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周圍的環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積極動員身邊的人一起來依法保護和建設人類共有的同樣也是僅有的家園,為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人類的文明做出貢獻。我還和同學們共同發起「養一盆花,認養一棵樹、愛惜每一片綠地,讓我們周圍充滿綠色」和「小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飯盒和一次性筷子,讓我們遠離白色污染」的倡議。讓我們放下方便袋,拿起菜籃子,讓我們共同走向美好的綠色的明天,走向輝煌、燦爛的未來!

據我收集到的一份報告說:「環境問題是由於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觸目驚心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大氣污染、水質污染、雜訊污染、食品污染、不適當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這五大類。」一個個鐵一樣的事實告訴我們,它們像惡魔般無情地吞噬著人類的生命。它威脅著生態平衡,危害著人體健康,制約著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它讓人類陷入了困境。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們——人類有時刻不忘保護環境的意識,有依法治理環境的意識,地球村將成為美好的樂園」。未來的天空一定是碧藍的,水是清澈的,綠樹成蔭鮮花遍地,人類可以盡情享受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幸福。

「真正檢驗我們對環境的貢獻不是言辭,而是行動。」雖然我現在做得只不過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堅信要是我們人人都有保護環境的責任心,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攜手保護我們的家園,自然會給人類應有的回報。在溫暖的搖籃——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臉——天空下成長,在愛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黃色星期天

天賢粱粕

㈤ 環境保護法

1
環境法的主要來制度被歸納為自「老三項」和「新五項」,即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三同時」制度、排污收費制度、排污許可證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度、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和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2

1、環境法體系的縱向結構。①憲法中環境保護的條款;②環境保護法律、其他法律中環境保護的條款、我國簽署的環境保護國際公約;③環境保護行政法規;④環境保護部門規章;⑤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⑥環境保護地方政府規章。

2、環境法體系的橫向結構。①憲法中環境保護的條款;②環境保護基本法③環境保護單行法:④環境標准;⑤其他部門法中關於環境保護的法律規范;⑥國際環境保護公約。

3
http://www.chinawater.net.cn/law/wp-01.html

㈥ 世界 第一個環境保護 協議

(1)與保護臭氧層有關的國際環保公約。臭氧層是地球和人類的保護傘,由於廣泛使用氯氟碳化合物(CFC)和哈龍,臭氧層遭到嚴重破壞,其結果是損害人類健康,危害農作物和生物資源,破壞生態系統,引起氣候變化等。為了保護臭氧層,國際社會簽訂了一系列國際公約,如1985年3月通過、1988年9月生效的《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和1987年9月通過、1989年1月生效的《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及其修正案(1990年和1992年兩次修正)。規定發達國家於1996年、發展中國家於2010年逐步淘汰40多種受控物質(ODS),由於這些多為基本化工原料,涉及到的相關產品至少有數千種。
(2)《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隨著工業的發展,危險廢物的產生與日俱增,逐漸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主要公害。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產生的危險廢物已從1947年的500萬噸增加到目前的5億多噸,其中發達國家佔95%。由於處置場地少,技術復雜,代價昂貴,特別是國內制定了嚴格的環保法規,加上民眾環保意識較強,一些發達國千方百計地將危險廢物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造成災難性的危害。為此,1989年3月通過了《巴塞爾公約》。公約控制的危險廢物按來源分為18種,按成分分為27種。包括中國在內的64個公約締約方1994年通過一個決議,規定立即禁止向發展中國家出口以最終處置為目的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從1998年起,以再循環利用為目的的危險廢物出口也被禁止。
(3)《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戰後,世界范圍內的野生動植物貿易不斷發展,影響了生態多樣性。1973年2月簽訂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按照物種的脆弱性程度,公約將受控物種分為三類列入三個附錄,並對其貿易進行不同程度的控制。附錄一列入了所有受到和可能受到貿易的影響而有滅絕危險的物種800餘種,基本上禁止貿易;附錄二列入所有那些目前雖未瀕臨滅絕,但如對其貿易不嚴加管理,以防止不利於其生存的利用,就可能變成有滅絕危險的35000種物種,應嚴格限制貿易;附錄三列入任一成員方認為屬其管轄范圍內,應進行管理以防止或限制開發利用,而需要其他成員國合作控制貿易的物種,應對貿易加以管理。這三類物種不斷變化,越來越多的物種被納入第二類和第一類的范圍。許多野生動植物物種或其相關產品的貿易受到嚴重影響。
(4)《生物多樣性公約》及《生物安全議定書》。1992年6月5日簽署的《生產多樣性公約》沒有直接的貿易措施條款,但一些條款對貿易有明顯的影響,特別是關於遺傳資源的取得、知識產權和生物安全規定與國際貿易直接有關。2000年1月28日達成的《生物安全議定書》將對轉基因產品的國際貿易和投資產生重大影響。
當然,轉基因技術及其產品(GMO)飛速發展,正在成為21世紀重要的新興產業,並對農業、醫葯、化工和環保等產生重大影響,為解決糧食短缺、有效葯品及治理環境等問題展示了良好的前景。目前全世界共有50多種轉基因植物產品投入商品化生產。據統計,1996年全球轉基因體物商品化種植面積280萬公頃,1999年達3990萬公頃。美國、阿根廷、加拿大、澳大利亞等是主要生產國。1995~1998年,GMO作物銷售收入從0.75億美元猛增到15億美元,1999年達23億美元,估計到2010年將增至250億美元。GMO產品的國際貿易也迅猛發展。據統計,日本1998年進口的1597.5萬噸玉米、475.1萬噸大豆(美國分別占進口量的87.9%和78.6%)中,GMO 玉米和大豆分別為435萬噸和105萬噸,占進口量的27.2%和22.1%。
轉基因技術及其產品迅猛發展的同時也有可能對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構成潛在的風險與威脅,一旦出現差錯,可能造成災難性的後果:造成基因污染和破壞生態平衡;產生新的毒性或過敏物質,或擴大了寄主范圍,導致病毒災難性的泛濫;轉基因活體及其產品有可能降低動物乃至人類的免疫能力,從而對其健康、安全乃至生存產生影響。
為了防範GMO產品對生物安全的影響,規范越境轉移問題,國際社會於2000年1月在蒙特利爾通過《卡特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議定書》對轉基因產品的越境轉移的各個方面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這些規定對國際貿易和投資的影響是巨大的:實行風險評估對國際貿易有負面影響;提前知情同意程序規定使得進口程序更加復雜和繁瑣,審批的時間較長,一般為270天,賦予進口締約國為保護生物安全很多的權利;資料評估為進口國控制GMOs進口提供了借口,進口方可以資料不完備或缺少可靠和充分的科學依據而拒絕進口或推遲做出進口決定;實行GMO加貼標簽制度會增加進口國公眾對GMOs及其產品的心理恐懼,從而導致某些GMO產品國際貿易量的下降甚至退出國際市場。另外,一旦採納賠償責任和補救措施,對進口方來說是能保護合法權益,但對出口方則是極為不利的。預計進口國與主要出口國將在這一領域展開較量。同時《議定書》的簽訂將大大促進非GMO產品有機食品的國際貿易,特別是給綠色—有機食品國際貿易的發展創造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5)《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締約方會議。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候的增加引起全球氣候變暖,將對地球和人類產生嚴重的影響,1992年6月簽署了該公約,並於1994年3月正式生效,到2000年共舉行了6次締約方大會。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本身並不直接限制貿易,但由於溫室氣候控制涉及社會和經濟的方方面面,締約方為履約採取的行動必然會對貿易有著顯著的影響。當締約方制定國家對策時,貿易措施也將會起日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聯合履約和清潔發展機制一旦實施,將直接用信用貿易手段實施溫室氣體減排的交易。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出現國際自然環境保護條約。初期的國際環境條約的內容主要是關於生物資源等方面的自然保護。本世紀 30 年代以後出現了跨國環境污染糾紛。為此, 1954 年制定了第一個關於防治環境污染的國際條約,即《國際防止海上油污公約》。此後,國際條約在防治環境污染和自然保護等各個方面得到了全面發展。內容包括:防治海洋污染、大氣污染、水污染、有毒化學品污染、放射性及電離輻射污染、有害廢物污染,保護臭氧層、氣候資源、物種和生物資源、森林資源、水資源、文化和自然遺產、南極、外層空間,以及防治病蟲害和禁止為了軍事目的破壞環境等等。概括地說,主要有兩大類:一是關於防止環境污染、損害和破壞的條約;二是關於保護自然資源並保障其合理開發利用的條約。

本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國際社會加速制定各式各樣的環保措施,目前已有大量有關環境的國際條約。僅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1991 年公布的環境方面的多邊國際條約和協定就有 152 項。此外,還有各國簽訂的大量雙邊環境條約和協定,共有 180 多項與環境和資源有關的國際條約。

在眾多的國際環保公約中,約有十幾項公約中含有與貿易有關的條款。這充分表明環境保護與國際貿易有著緊密的聯系,並由此而產生日益廣泛的影響。與貿易有關的環保法規的產生與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 19 世紀 70 年代到 1971 年,這一階段是與貿易有關的環保法規的產生階段。一些國家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對進口商品的衛生檢疫作出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規定,運用進出口的措施來解決跨越國界的一些環境問題。

最早的多邊協議之一是 1900 年的保護非洲野生動物、鳥類、魚類公約,要求對那些珍稀和面臨滅絕威脅的生物採取出口許可證。 1906 年,在瑞士的召集下,簽訂了一個國際協議,禁止生產和進口使用白磷的火柴。這種白磷火柴的生產過程對工人的身體有害和使用不安全。這一公約促使廠家轉向生產更安全的火柴。 1911 年英國、日本、俄國和美國四國簽訂了《維護和保護海豹和海獺皮毛協議》。 1916 年,英國和美國簽訂了保護候鳥的協議,規定了禁止捕鳥的季節和在這些時期出口這些鳥類,協議也禁止違反國家或省級法律的鳥類國際運輸。 1921 年,義大利和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等簽訂了一個公約,禁止一些使用對魚類產卵和保護有害的方法捕撈的魚類的貿易。 1933 年 29 國簽訂的《保護自然環境中動植物倫敦公約》,禁止出口沒有許可證的從非洲得到的象牙和一些特別的動物、獅頭等紀念物。

戰後,為保護生態環境簽訂了更多的法規。如 1946 年的《國際捕鯨管制公約》, 1950 年的《國際鳥類保護公約》, 1951 年的《國際植物保護公約》, 1956 年的《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植物保護協定 ( 修正本 ) 》, 1959 年的《植物檢疫及其疾病防護合作協定》, 1959 年的《東北大西洋漁業公約》, 1966 年的《養護大西洋金槍魚國際公約》, 1967 年的《非洲植物衛生公約》, 1968 年的《養護自然和自然資源非洲公約》, 1969 年的《養護東南大西洋生物資源公約》等。也有許多國家採取單獨行動,如美國在 1927 年以前有 10 多個聯邦法規運用貿易措施以達到環境目的。很多貿易協定也規定了環保方面的內容,如 1946 年加拿大和墨西哥簽訂的貿易協定規定,為了保護植物、動物,包括為了防止疾病,動植物退化或滅絕允許採取限制措施等。

這時期的環境法規,主要針對當時的生態破壞,特別是動植物保護及對人類生命的影響,防治范圍較窄。主要採取限制性的規定或採用限制性的方法,較少涉及國家對生態的管理。

第二階段是從 1972 — 1991 年,這是環保法規大發展的時期。第一次全球環境會議於 1972 年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使環境保護問題得到了全球的高度重視。各國紛紛制定了各種環保法規,各種各樣的國際環保法規也應運而生。到 1991 年底,有 98 個國際性和區域性的環境與資源保護條約。其中有很多法規涉及貿易問題,如《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1973 年 ) ,《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 (1985 年 ) ,《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 (1987 年 ) ,《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 (1989 年 ) ,《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的修正 (1990 年 ) 等。

這一時期的環境立法除了繼續使用強制性手段外,開始探討運用市場經濟的手段,通過消費者的參與來達到環境保護的目的。

第三階段始於 1992 年。從 1992 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以來是環保法規進一步完善的時期。在這一時期,環保法規向綜合化方向發展。《生物多樣性公約》 (1992 年 ) 包括了遺傳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的各個方面,它把到目前為止頒發的這方面的所有公約、協定的精華綜合到這一公約中;《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1992 年 ) 也體現了這一發展趨勢,它是最重要的環境保護公約之一,不僅涉及溫室氣體排放的控制,而更重要的是關繫到能源的使用和國家的經濟及長遠發展。

我國簽署的國際環境公約如下: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國際捕鯨管制公約》 《關於保護臭氧層的維也納公約》 《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修訂本)》 《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生物多樣性公約》 《防治荒漠化公約》 《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 《1972年倫敦公約》
主題 公約 宗旨
空氣:
保護臭氧層

經1987年補充(經1990年及1992年修訂)的1985年《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 •
採取規管性的預防措施,抑制全球排放損害臭氧層物質,以保護臭氧層,從而保障人類健康和環境。不時修訂公約及調整時間表,藉此減少使用和製造損害臭氧層的物質。

環境保育 •
經1956年修訂的1946年《國際捕鯨公約》

在不會引起廣泛經濟問題或營養問題的原則下,盡速令鯨魚數目達到最理想水平,並確立一套國際規例,確保適當地和有效地保育及培養鯨魚,使捕鯨業得以循序發展。


經1967年、1979年及1983年(只有第1(a)條)修訂的1956年《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植物保護協定》


通過國際合作,防止在亞洲及太平洋區引進及擴散破壞力強的植物病害。


經1982年及1987年修訂的1971年《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

阻止濕地在目前或日後遭侵佔或持續減少,顧及濕地的根本生態功用及經濟、文化、科研和康樂價值。


1972年《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


制訂長遠有效的制度,利用現代科學方法,合力保護對世人極具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


經1979年修訂的1973年《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利用出入口許可證制度,保護指定的瀕危物種免遭濫捕濫殺。


1979年《保護遷徙野生動物公約》

採取行動,按情況所需,適當地保護遷徙野生動物。

有害廢物 •
1989年《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

訂明締約國的義務,目的是:

(a) 有害廢物的生產和越境轉移減至最少,確保以符合環保的有效方式管理這些廢物;

(b) 將有害廢物的產量和毒性減至最低,並確保以符合環保的有效方式管理這些廢物,盡量在接近廢物產生源處置廢物,並減少越境危險廢物的轉移;

(c) 協助發展中國家以符合環保方法管理所產生的有害廢物和其他廢物;

(d) 建立由生產處到棄置處的監察制度;及

(e) 管制有害廢物的進出口,規定必須取得入口國家的官方批准,方可進行越境廢物轉移。

海洋污染 •
經1973年補充及經1991年及1996年修訂的1969年《國際干預公海油污事故公約》

採納特別措施保護人類利益,免因公海油污事故污染海水和海岸而招致嚴重後果。


經1976年及1992年修訂的1969年《國際油污損害民事責任公約》

採納劃一的國際規例和程序;界定因船隻漏油或排油引致污染的責任及確保蒙受損失的人士獲得適當賠償。


經1976年及1992年修訂的1971年《設立國際油污損害賠償基金國際公約》

成立賠償基金。受船隻漏油及排放油污損害的人士除可獲得1969年《國際油污損害民事責任公約》規定的賠償外,亦可得到基金撥出的補償。


經1978年修改及補充(不包括附則IV)以及經1984年、1985年、1987年、1989年、1990 年、1991年、1992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及1999年修訂的1973年《國際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約》

防止船隻排放有害物質或廢水污染海洋環境。1978年議定書確定有需要進一步防止和管制油輪及其他船隻,以防止污染海岸。


經1978年(焚燒)、1980年、1989年及1993年修訂的1972年《防止傾倒廢物及其他物質污染海洋的公約》

控制因傾倒廢物而造成的海洋污染,促使區域性協議與現有公約相配合,以及改善保護海洋環境的工作。


1990年《國際油污防備、響應和合作公約》

制定措施處理油污事故並就該等事故提供國際合作。

㈦ 《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基本內容

http://www.envir.gov.cn/law/envir.htm
中華人抄民共和國襲環境保護法
http://www.envir.gov.cn/law/air.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7/10/content_966008.htm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㈧ 關於保護環境的知識

1、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

2、環境保護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動和主要任務之一。我國則把環境保護宣布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並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以保證這一基本國策的貫徹執行。

3、保護有特殊價值的自然環境,包括對珍稀物種及其生活環境、特殊的自然發展史遺跡、地質現象、地貌景觀等提供有效的保護。另外,城鄉規劃,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樹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長和分布、合理配置生產力等,也都屬於環境保護的內容。

4、環境保護是由於工業發展導致環境污染問題過於嚴重,首先引起工業化國家的重視而產生的,利用國家法律法規和輿論宣傳而使全社會重視和處理污染問題。

5、保護環境是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並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做好綜合的治理。

6、我國積極參與國際環境保護 ,締結或參加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公約、議定書和雙邊協定,其中主要有: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及該議定書的修正;生物多樣性公約,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關於特別是水禽生境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及其該公約的修正。

7、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仍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嚴峻的環境形勢迫使我們必須做出選擇:是持續發展還是自我毀滅。毫無疑問,我們應當刻不容緩地採取有效措施,防治環境污染與破壞。否則,日益惡化的環境將使我們在其他領域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黯然失色。

8、在推進現代化建設中,我們在保持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同時,必須把環境保護放在突出的位置。我們應該認識到:保護和改善環境也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

(8)環境治理公約擴展閱讀:

1、1972年6月5日至16日由聯合國發起,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第一屆人類環境大會」,為人類和國際環境保護事業樹起了第一塊里程碑。會議通過的《人類環境宣言》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保護環境的全球性國際文件,它標志著國際環境法的誕生。

2、中國的環境保護事業也是從1972年開始起步,北京市成立了官廳水庫保護辦公室,河北省成立了三廢處理辦公室共同研究處理位於官廳水庫畔屬於河北省的沙城農葯廠污染官廳水庫問題,導致中國頒布法律正式規定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和使用滴滴涕(DDT)。

3、1973年成立國家建委下設的環境保護辦公室,後來改為有國務院直屬的部級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㈨ 結合現實生活制定幾條愛護地球的環保公約

(1)與保護臭氧層有關的國際環保公約。臭氧層是地球和人類的保護傘,由於廣泛使用氯氟碳化合物(CFC)和哈龍,臭氧層遭到嚴重破壞,其結果是損害人類健康,危害農作物和生物資源,破壞生態系統,引起氣候變化等。為了保護臭氧層,國際社會簽訂了一系列國際公約,如1985年3月通過、1988年9月生效的《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和1987年9月通過、1989年1月生效的《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及其修正案(1990年和1992年兩次修正)。規定發達國家於1996年、發展中國家於2010年逐步淘汰40多種受控物質(ODS),由於這些多為基本化工原料,涉及到的相關產品至少有數千種。
(2)《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隨著工業的發展,危險廢物的產生與日俱增,逐漸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主要公害。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產生的危險廢物已從1947年的500萬噸增加到目前的5億多噸,其中發達國家佔95%。由於處置場地少,技術復雜,代價昂貴,特別是國內制定了嚴格的環保法規,加上民眾環保意識較強,一些發達國千方百計地將危險廢物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造成災難性的危害。為此,1989年3月通過了《巴塞爾公約》。公約控制的危險廢物按來源分為18種,按成分分為27種。包括中國在內的64個公約締約方1994年通過一個決議,規定立即禁止向發展中國家出口以最終處置為目的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從1998年起,以再循環利用為目的的危險廢物出口也被禁止。
(3)《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戰後,世界范圍內的野生動植物貿易不斷發展,影響了生態多樣性。1973年2月簽訂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按照物種的脆弱性程度,公約將受控物種分為三類列入三個附錄,並對其貿易進行不同程度的控制。附錄一列入了所有受到和可能受到貿易的影響而有滅絕危險的物種800餘種,基本上禁止貿易;附錄二列入所有那些目前雖未瀕臨滅絕,但如對其貿易不嚴加管理,以防止不利於其生存的利用,就可能變成有滅絕危險的35000種物種,應嚴格限制貿易;附錄三列入任一成員方認為屬其管轄范圍內,應進行管理以防止或限制開發利用,而需要其他成員國合作控制貿易的物種,應對貿易加以管理。這三類物種不斷變化,越來越多的物種被納入第二類和第一類的范圍。許多野生動植物物種或其相關產品的貿易受到嚴重影響。
(4)《生物多樣性公約》及《生物安全議定書》。1992年6月5日簽署的《生產多樣性公約》沒有直接的貿易措施條款,但一些條款對貿易有明顯的影響,特別是關於遺傳資源的取得、知識產權和生物安全規定與國際貿易直接有關。2000年1月28日達成的《生物安全議定書》將對轉基因產品的國際貿易和投資產生重大影響。
當然,轉基因技術及其產品(GMO)飛速發展,正在成為21世紀重要的新興產業,並對農業、醫葯、化工和環保等產生重大影響,為解決糧食短缺、有效葯品及治理環境等問題展示了良好的前景。目前全世界共有50多種轉基因植物產品投入商品化生產。據統計,1996年全球轉基因體物商品化種植面積280萬公頃,1999年達3990萬公頃。美國、阿根廷、加拿大、澳大利亞等是主要生產國。1995~1998年,GMO作物銷售收入從0.75億美元猛增到15億美元,1999年達23億美元,估計到2010年將增至250億美元。GMO產品的國際貿易也迅猛發展。據統計,日本1998年進口的1597.5萬噸玉米、475.1萬噸大豆(美國分別占進口量的87.9%和78.6%)中,GMO 玉米和大豆分別為435萬噸和105萬噸,占進口量的27.2%和22.1%。
轉基因技術及其產品迅猛發展的同時也有可能對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構成潛在的風險與威脅,一旦出現差錯,可能造成災難性的後果:造成基因污染和破壞生態平衡;產生新的毒性或過敏物質,或擴大了寄主范圍,導致病毒災難性的泛濫;轉基因活體及其產品有可能降低動物乃至人類的免疫能力,從而對其健康、安全乃至生存產生影響。
為了防範GMO產品對生物安全的影響,規范越境轉移問題,國際社會於2000年1月在蒙特利爾通過《卡特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議定書》對轉基因產品的越境轉移的各個方面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這些規定對國際貿易和投資的影響是巨大的:實行風險評估對國際貿易有負面影響;提前知情同意程序規定使得進口程序更加復雜和繁瑣,審批的時間較長,一般為270天,賦予進口締約國為保護生物安全很多的權利;資料評估為進口國控制GMOs進口提供了借口,進口方可以資料不完備或缺少可靠和充分的科學依據而拒絕進口或推遲做出進口決定;實行GMO加貼標簽制度會增加進口國公眾對GMOs及其產品的心理恐懼,從而導致某些GMO產品國際貿易量的下降甚至退出國際市場。另外,一旦採納賠償責任和補救措施,對進口方來說是能保護合法權益,但對出口方則是極為不利的。預計進口國與主要出口國將在這一領域展開較量。同時《議定書》的簽訂將大大促進非GMO產品有機食品的國際貿易,特別是給綠色—有機食品國際貿易的發展創造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5)《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締約方會議。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候的增加引起全球氣候變暖,將對地球和人類產生嚴重的影響,1992年6月簽署了該公約,並於1994年3月正式生效,到2000年共舉行了6次締約方大會。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本身並不直接限制貿易,但由於溫室氣候控制涉及社會和經濟的方方面面,締約方為履約採取的行動必然會對貿易有著顯著的影響。當締約方制定國家對策時,貿易措施也將會起日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聯合履約和清潔發展機制一旦實施,將直接用信用貿易手段實施溫室氣體減排的交易。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出現國際自然環境保護條約。初期的國際環境條約的內容主要是關於生物資源等方面的自然保護。本世紀 30 年代以後出現了跨國環境污染糾紛。為此, 1954 年制定了第一個關於防治環境污染的國際條約,即《國際防止海上油污公約》。此後,國際條約在防治環境污染和自然保護等各個方面得到了全面發展。內容包括:防治海洋污染、大氣污染、水污染、有毒化學品污染、放射性及電離輻射污染、有害廢物污染,保護臭氧層、氣候資源、物種和生物資源、森林資源、水資源、文化和自然遺產、南極、外層空間,以及防治病蟲害和禁止為了軍事目的破壞環境等等。概括地說,主要有兩大類:一是關於防止環境污染、損害和破壞的條約;二是關於保護自然資源並保障其合理開發利用的條約。

本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國際社會加速制定各式各樣的環保措施,目前已有大量有關環境的國際條約。僅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1991 年公布的環境方面的多邊國際條約和協定就有 152 項。此外,還有各國簽訂的大量雙邊環境條約和協定,共有 180 多項與環境和資源有關的國際條約。

在眾多的國際環保公約中,約有十幾項公約中含有與貿易有關的條款。這充分表明環境保護與國際貿易有著緊密的聯系,並由此而產生日益廣泛的影響。與貿易有關的環保法規的產生與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 19 世紀 70 年代到 1971 年,這一階段是與貿易有關的環保法規的產生階段。一些國家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對進口商品的衛生檢疫作出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規定,運用進出口的措施來解決跨越國界的一些環境問題。

最早的多邊協議之一是 1900 年的保護非洲野生動物、鳥類、魚類公約,要求對那些珍稀和面臨滅絕威脅的生物採取出口許可證。 1906 年,在瑞士的召集下,簽訂了一個國際協議,禁止生產和進口使用白磷的火柴。這種白磷火柴的生產過程對工人的身體有害和使用不安全。這一公約促使廠家轉向生產更安全的火柴。 1911 年英國、日本、俄國和美國四國簽訂了《維護和保護海豹和海獺皮毛協議》。 1916 年,英國和美國簽訂了保護候鳥的協議,規定了禁止捕鳥的季節和在這些時期出口這些鳥類,協議也禁止違反國家或省級法律的鳥類國際運輸。 1921 年,義大利和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等簽訂了一個公約,禁止一些使用對魚類產卵和保護有害的方法捕撈的魚類的貿易。 1933 年 29 國簽訂的《保護自然環境中動植物倫敦公約》,禁止出口沒有許可證的從非洲得到的象牙和一些特別的動物、獅頭等紀念物。

戰後,為保護生態環境簽訂了更多的法規。如 1946 年的《國際捕鯨管制公約》, 1950 年的《國際鳥類保護公約》, 1951 年的《國際植物保護公約》, 1956 年的《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植物保護協定 ( 修正本 ) 》, 1959 年的《植物檢疫及其疾病防護合作協定》, 1959 年的《東北大西洋漁業公約》, 1966 年的《養護大西洋金槍魚國際公約》, 1967 年的《非洲植物衛生公約》, 1968 年的《養護自然和自然資源非洲公約》, 1969 年的《養護東南大西洋生物資源公約》等。也有許多國家採取單獨行動,如美國在 1927 年以前有 10 多個聯邦法規運用貿易措施以達到環境目的。很多貿易協定也規定了環保方面的內容,如 1946 年加拿大和墨西哥簽訂的貿易協定規定,為了保護植物、動物,包括為了防止疾病,動植物退化或滅絕允許採取限制措施等。

這時期的環境法規,主要針對當時的生態破壞,特別是動植物保護及對人類生命的影響,防治范圍較窄。主要採取限制性的規定或採用限制性的方法,較少涉及國家對生態的管理。

第二階段是從 1972 — 1991 年,這是環保法規大發展的時期。第一次全球環境會議於 1972 年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使環境保護問題得到了全球的高度重視。各國紛紛制定了各種環保法規,各種各樣的國際環保法規也應運而生。到 1991 年底,有 98 個國際性和區域性的環境與資源保護條約。其中有很多法規涉及貿易問題,如《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1973 年 ) ,《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 (1985 年 ) ,《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 (1987 年 ) ,《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 (1989 年 ) ,《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的修正 (1990 年 ) 等。

這一時期的環境立法除了繼續使用強制性手段外,開始探討運用市場經濟的手段,通過消費者的參與來達到環境保護的目的。

第三階段始於 1992 年。從 1992 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以來是環保法規進一步完善的時期。在這一時期,環保法規向綜合化方向發展。《生物多樣性公約》 (1992 年 ) 包括了遺傳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的各個方面,它把到目前為止頒發的這方面的所有公約、協定的精華綜合到這一公約中;《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1992 年 ) 也體現了這一發展趨勢,它是最重要的環境保護公約之一,不僅涉及溫室氣體排放的控制,而更重要的是關繫到能源的使用和國家的經濟及長遠發展。

我國簽署的國際環境公約如下: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國際捕鯨管制公約》 《關於保護臭氧層的維也納公約》 《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修訂本)》 《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生物多樣性公約》 《防治荒漠化公約》 《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 《1972年倫敦公約》
主題 公約 宗旨
空氣:
保護臭氧層

經1987年補充(經1990年及1992年修訂)的1985年《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 •
採取規管性的預防措施,抑制全球排放損害臭氧層物質,以保護臭氧層,從而保障人類健康和環境。不時修訂公約及調整時間表,藉此減少使用和製造損害臭氧層的物質。

環境保育 •
經1956年修訂的1946年《國際捕鯨公約》

在不會引起廣泛經濟問題或營養問題的原則下,盡速令鯨魚數目達到最理想水平,並確立一套國際規例,確保適當地和有效地保育及培養鯨魚,使捕鯨業得以循序發展。


經1967年、1979年及1983年(只有第1(a)條)修訂的1956年《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植物保護協定》


通過國際合作,防止在亞洲及太平洋區引進及擴散破壞力強的植物病害。


經1982年及1987年修訂的1971年《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

阻止濕地在目前或日後遭侵佔或持續減少,顧及濕地的根本生態功用及經濟、文化、科研和康樂價值。


1972年《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


制訂長遠有效的制度,利用現代科學方法,合力保護對世人極具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


經1979年修訂的1973年《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利用出入口許可證制度,保護指定的瀕危物種免遭濫捕濫殺。


1979年《保護遷徙野生動物公約》

採取行動,按情況所需,適當地保護遷徙野生動物。

有害廢物 •
1989年《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

訂明締約國的義務,目的是:

(a) 有害廢物的生產和越境轉移減至最少,確保以符合環保的有效方式管理這些廢物;

(b) 將有害廢物的產量和毒性減至最低,並確保以符合環保的有效方式管理這些廢物,盡量在接近廢物產生源處置廢物,並減少越境危險廢物的轉移;

(c) 協助發展中國家以符合環保方法管理所產生的有害廢物和其他廢物;

(d) 建立由生產處到棄置處的監察制度;及

(e) 管制有害廢物的進出口,規定必須取得入口國家的官方批准,方可進行越境廢物轉移。

海洋污染 •
經1973年補充及經1991年及1996年修訂的1969年《國際干預公海油污事故公約》

採納特別措施保護人類利益,免因公海油污事故污染海水和海岸而招致嚴重後果。


經1976年及1992年修訂的1969年《國際油污損害民事責任公約》

採納劃一的國際規例和程序;界定因船隻漏油或排油引致污染的責任及確保蒙受損失的人士獲得適當賠償。


經1976年及1992年修訂的1971年《設立國際油污損害賠償基金國際公約》

成立賠償基金。受船隻漏油及排放油污損害的人士除可獲得1969年《國際油污損害民事責任公約》規定的賠償外,亦可得到基金撥出的補償。


經1978年修改及補充(不包括附則IV)以及經1984年、1985年、1987年、1989年、1990 年、1991年、1992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及1999年修訂的1973年《國際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約》

防止船隻排放有害物質或廢水污染海洋環境。1978年議定書確定有需要進一步防止和管制油輪及其他船隻,以防止污染海岸。


經1978年(焚燒)、1980年、1989年及1993年修訂的1972年《防止傾倒廢物及其他物質污染海洋的公約》

控制因傾倒廢物而造成的海洋污染,促使區域性協議與現有公約相配合,以及改善保護海洋環境的工作。


1990年《國際油污防備、響應和合作公約》

制定措施處理油污事故並就該等事故提供國際合作。

㈩ 城鄉清潔活動公約,急急急急!!!!!!!!!

一、傳達貫徹××書記重要指示和市「城鄉清潔工程」工作會議精神
×月×日,自治區黨委書記××到我市調研考察,重點檢查了××市場的環境衛生,他在××市場檢查的點最多,呆的時間最長,不斷與「城鄉清潔工程」監督員、個體經營戶、普通群眾交談,詳細了解城市環境衛生整治情況和群眾切身感受。××書記指出,實施城鄉清潔工程,關繫到工業化城鎮化,關繫到精神文明創建,關繫到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清潔工作,決不是權宜之計,也不是裝裝門面,而是一項長期的任務。要牢固樹立環境保護也是生產力的觀念,深入持久、堅持不懈地抓好環境衛生,努力堅持數年,形成長效機制。通過城鄉清潔工程,創造整齊、清潔、優美的城鄉環境,進一步優化項目環境。他強調,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把干實事、解難題,作為清簡務本、行必責實的實際行動。要切實轉變作風,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了解群眾要求,傾聽群眾呼聲,體恤群眾疾苦,努力解決好群眾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幹部要干實事,從具體事情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一步一個腳印抓好落實,扎實推進城鄉清潔工作取得實效。
×月×日,市裡召開實施「城鄉清潔工程」再動員大會,市委書記×××在會議上強調,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全民動員,高標准、高要求,層層落實責任,再次掀起開展「城鄉清潔工程」工作新高潮。要把整治重點范圍放在城區、重點鎮、示範村、沿路、沿江、風景名勝區及周邊的鄉(鎮)、村(屯),突出抓好市場、城鄉結合部和城中村、居民門前、施工現場、公共場所、主要街道的整治。要緊緊圍繞「衛生、清潔」做文章,在「徹底、長效」上下功夫,堅持不懈,務求實效。各級各部門要加強督促檢查,對督查中發現的問題要立即曝光,並限期整改
×月×日,在×市召開的「城鄉清潔工程」現場會上,××書記再次強調指出,實施「城鄉清潔工程」必須標本兼治,要把實施「城鄉清潔工程」當作改善城鄉環境、樹立城市形象、檢驗幹部隊伍作風意識的大事來抓好,切實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讓廣大幹部群眾在活動中看得見、摸得著、得到實惠。各級黨委、政府「一把手」一定要親自抓,而且要抓細抓實抓具體;所有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要參與到整個「城鄉清潔工程」工作中,形成齊抓共管、共同促進的格局。要利用各種宣傳形式,廣泛深入地開展宣傳教育,充分發動群眾自覺參與城鄉清潔工程。各縣(市、區)要建立健全機制,實現長效管理;要超前考慮好本級、本單位實施「城鄉清潔工程」的整體規劃;要切實組建好環衛站(所)和環衛清潔、城管、離退休幹部督查、市容環境衛生突擊隊、綜合執法等五支隊伍,對亂丟垃圾、亂停放車輛、亂擺賣、亂搭建、亂張貼等現象進行重點整治;要建立有效的宣傳教育、獎懲、監督檢查機制等。
××書記的重要指示和市裡多次召開「城鄉清潔工程」專題工作會議,充分說明了自治區,市委、市政府對××區「城鄉清潔工程」工作高度重視,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貫徹落實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市專題工作會議精神,以此為動力,切實增強「城鄉清潔工程」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努力把××區城鄉衛生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二、及時總結,找出差距,切實解決前一階段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自開展「城鄉清潔工程」工作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區迅速行動,採取有力措施,扎實推進「城鄉清潔工程」活動的深入開展。截至×月×日,××區已投入資金×萬元,出動幹部群眾×萬多人次,清掃街道面積約×萬多平方米,清除生活和建築垃圾×多車次,清除衛生死角×多處,依法拆除違章建築×多處。各鄉鎮(農場)及區直各單位充分抓住開展「城鄉清潔工程」契機,認真履行職責,按照《××區「城鄉清潔工程」實施方案》要求,團結協作,層層落實,常抓不懈,採取全民參與的策略,除了調動所有幹部職工外,還積極發動群眾參與,調動一切社會力量做好城鄉清潔工程工作。對城鄉環境衛生狀況進行了全面徹底的大檢查,針對存在問題嚴格整改,健全了城監和環衛管理機制,組建或充實了城監、環衛隊伍,建立了固定的中心垃圾處理場(點),制定出台了《城鄉環境衛生管理公約》、《「門前三包」衛生責任承包制》等一系列管理辦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區城鄉環境衛生面貌有了明顯改觀,臟亂差現象得到了有效整治,城鎮化管理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城鄉清潔工程」取得明顯成效。
但是,我們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盡管我們動了腦筋,下了力氣,幹部群眾都逐步動員起來了,但由於基礎條件比較差,全××區的城鄉清潔狀況還不盡人意,整體水平與現實要求還有不少的差距。當前仍存在著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一是宣傳工作力度仍需加強,群眾尤其是集鎮居民清潔衛生意識亟待提高。一些單位和領導重視不夠,一些幹部對城鄉清潔工程認識不足,以缺少人力財力物力為由推諉責任,造成協調不力,工作滯後。鄉鎮居民特別是到中心集鎮居住的農民由於文化水平較低和長期養成的不良生活習慣,衛生意識較差,對正在實施的「城鄉清潔工程」不理解、不配合。二是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集貿市場環境不容樂觀。集貿市場硬體設施不齊全,市場環境「臟、亂、差」,攤位亂擺、佔道經營、污水亂倒、垃圾亂丟、蔬菜禽類混合擺放、保潔制度、保潔人員不到位等現象不同程度的存在。排水排污系統等基礎設施沒有配套建設,沒有垃圾中轉站和集中填埋場,或垃圾堆放場所規劃簡陋,垃圾露天堆放等影響了居民的生活質量。三是各種規章制度和長效機制尚未建立健全,城鄉清潔管理有待加強。部分單位門前三包責任制沒有效落實,對環境衛生和生活垃圾沒有進行有效的日常保潔。佔道經營、跨門營業、流動攤販、亂張貼、亂搭建、亂吊掛等不良現象依然存在。
存在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領導認識不到位、部門責任不落實、責任心不強、工作推動力度不夠。各鄉鎮和各部門都要認真進行「回頭看」,圍繞最臟、最亂、最差和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四最」問題,看一看,在你這個部門內,在你這個責任區內,責任是否真正落實了,每個黨員幹部、每個職工群眾的積極性,是否都已經調動起來了;找一找,在環境治理上還存在那些問題,有哪些工作需要改進,哪些方面拖了全××區的後腿;想一想,如何結合自身實際和行業特點,變突擊為長效,建立一個長效的環境治理機制,把治理成果長久保持下去,把工作持之以恆地開展下去。
三、轉變作風,真抓實干,努力把「城鄉清潔工程」工作推上新台階
(一)加大輿論宣傳力度,積極營造全民參與的濃厚氛圍。開展「城鄉清潔工程」,是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重大決策,抓與不抓,抓好抓壞,是是否講政治、是否抓落實、執政能力強不強的表現。開展「城鄉清潔工程」,也是考察幹部作風實不實,黨性強不強的重要體現。從現在開始,各級各單位要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切實把「城鄉清潔工程」擺上突出位置,抓緊抓實,落實責任。各級領導幹部要大力弘揚「清簡務本、行必責實」的工作作風,真正拿出一種「說要做的事就要做」的態度和行動,克服畏難情緒,迎難而上。城鄉清潔工程是一項長期的社會系統工程,深入持久地開展清潔衛生運動,需要全民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各級各單位要繼續通過廣播、板報、懸掛宣傳橫幅、印發宣傳資料等形式,利用公開欄、宣傳欄等宣傳陣地在全社會進行廣泛宣傳,開展文明單位(社區)、文明庭院等創建活動,不斷提高全民的清潔衛生意識和維護城鎮環境衛生的自覺性,逐步形成良好的衛生意識和行為。
(二)加大財政投入,抓好管理機制和隊伍建設。「城鄉清潔工程」是一項長期性的任務,各級財政要整合財力資源,千方百計籌集資金,加大城鎮市政公用設施建設維修的投入,增加環衛設施和設備。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環衛硬體設施,搞好垃圾處理場、垃圾中轉站以及城鄉道路的硬化、綠化和美化。要按照自治區和崇左市的部署要求,健全領導機構,落實人員和必要經費,為城鄉清潔工程提供有力機制保障。逐步制定完善各種規章制度與實施細則,使城鄉清潔衛生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經常化,逐步形成「城鄉清潔工程」科學管理長效機制。
重點建好五支隊伍。一是加強環衛站(所)的建設。要配齊衛生工作人員,確保有足夠的環衛工人。要在財政上給予足夠的資金支持,確保有完善的環衛工具和設施。特別是各地都要組建有一支衛生整治突擊隊,不間斷地對垃圾死角進行清掃。同時,要組建一支保潔隊,對重點路段進行全天候保潔。二是加強城管隊伍建設.各級黨委、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更加關心支持城管隊伍的建設,給予更多精神鼓勵、資源保障和工作支持,形成全社會都理解、支持和監督城管執法工作的良好局面。要加強人員管理包括對各類協管人員的教育和管理,提高整體素質和執法水平,做到文明執法、協同執法、嚴格執法。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在經費保證的前提下,可採取聘用或臨時用工的辦法來解決人員不足的問題,也可以引入市場化運作機制,採取競標的辦法落實承包責任制。三是組建一支離退休幹部督查員隊伍。積極發揮離退休幹部的作用,通過老幹部的言傳身教和督促檢查,及時發現問題,提高群眾的衛生意識。這次×書記來,對我們的老幹部衛生督查員給予了高度評價,我們要繼續發揚,不斷完善,發揮更大的作用。四是廣大幹部職工要切實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各單位必須對本單位庭院進行徹底清掃和整治。同時,要以建立健全部門衛生責任區為著力點,強化工作標准,落實責任要求。對各單位的責任區,要進行不定期的檢查考評,成績突出的,給予獎勵。五是積極爭取群眾的支持和參與。城鄉居民是城鄉清潔工程的主力軍,我們要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廣泛動員。要全面實行門前三包,加強對攤點販的衛生管理,把城鄉清潔工程的開展遍及城市農村、街頭巷尾,共同營造良好環境。
(三)強化城鄉環衛設施建設和管理,重點抓好垃圾處理。要進一步加快農貿市場、街道、排水溝渠等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不斷完善衛生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垃圾轉運站。要對主街道進行凈化綠化美化亮化,設置垃圾箱,改造或新建公用廁所。要對沿街店面規范攤位擺放、廣告牌設置。要加強中小學校食堂管理和衛生死角的整治及學校周邊無證攤販的整治。工商部門要指導市場服務中心加強市場管理,對農貿市場做到劃行歸市,落實專人管理。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門要組成聯合執法隊進行聯合執法,全面清理取締亂擺亂賣、佔道經營現象。城管部門要與交警部門配合,合理設置停車區域,劃好停車線,徹底解決亂停亂放問題。各鄉鎮要組織突擊隊徹底清理沿街居民(單位)門口亂堆的雜物,使各居民(單位)門前干凈整潔。
垃圾是造成集鎮「臟亂差」的主要原因,必須把清理垃圾作為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的重點來抓。要集中精力對集鎮所有公共場所、街道兩旁、房前屋後等垃圾死角進行全面清理。按照羅殿龍在現場會上提出的要求,對垃圾的處理,我們要做到以下六點:一要實行上門收垃圾,城區上門收垃圾率要達到100%,集鎮要達到80%;二要增加垃圾收集點,方便群眾倒放垃圾;三要實行定時收集垃圾,不同路段實行不同時間收集垃圾制度;四要配足保潔員,對街道進行分級管理;五要成立清潔突擊隊,對重點場所、重點路段進行突擊清理;六要對屢教不改者,按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有關規定進行處罰。切實落實對各單位、門店、住戶「門前三包」責任制,定期組織幹部職工清掃室內外衛生,每逢重大節日,開展全民環境衛生活動,在全社會樹立愛清潔、講衛生的文明風尚。
(四)進一步加大督查力度,逐步形成長效管理機制。堅持每月開展一次以上全面的清潔衛生運動,逐步建立完善多部門快速聯動機制,通過採取定期檢查和突擊檢查、明查和暗訪相結合的方式,對各鄉鎮(農場)、各單位進行督查,並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對落實整改措施不力的單位要在全××區進行通報,並嚴肅追究相關單位主要領導和責任人的責任,督促各級單位認真貫徹區委、區政府關於「城鄉清潔工程」的工作部署,確保「城鄉清潔工程」取得實效。一是要加強環境治理工作的督促檢查。區委、區政府將採取多種方式,對城區、城鄉結合部、主要道路兩側、農村環境治理等情況,進行不定期檢查。各鄉鎮、各部門都要圍繞自己的任務,建立檢查制度,經常進行自我檢查,及時發現和解決各種問題。要把集中督查和日常檢查結合起來,堅持每季度一督查,及時通報督查情況。要充分發揮街道辦、居委會、村委會等基層組織的作用,傾聽群眾呼聲,把環境治理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接受群眾監督,讓群眾滿意。二是要完善考評制度,創新考評辦法。我們要把環境治理情況納入年度目標管理責任制,組織有關部門進行綜合考評,對環境衛生整治工作不重視、不努力、不作為的單位和個人要追究責任,對一些長期得不到解決的突出的環境衛生問題要給予嚴格處罰,問題嚴重的要下崗換人。
(五)把開展「城鄉清潔工程」與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相結合。從提高農民素質、促進鄉風文明、村容整潔入手,將整治工作由集鎮區域延伸到鎮郊結合部,輻射帶動村屯做好清潔衛生工作,各鄉鎮要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督促本鄉鎮區域內機關、學校、站所、企業等各個單位的環境治理工作,確保環境達標。要實行鄉、鎮、村、戶聯動,把環境治理工作進一步向千家萬戶延伸,拓寬到每個村莊、每條街道、每個胡同、每個庭院,督促各村建立清掃保潔隊伍,增加環衛設施,建立垃圾收集點,做到及時清運;在農村環境治理工作中,各鄉鎮的領導幹部要帶頭組織衛生清理活動,每一名共產黨員要帶頭參加義務勞動。各部門、各單位的包村幹部,要把農村環境治理作為一項重要內容,與農村廁所改造、沼氣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愛國衛
生活動結合起來,從而形成綜合治理的局面。
同志們,「城鄉清潔工程」工作依然艱巨,工作繁重,讓我們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上來,把干實事、解難題,作為清簡務本、行必責實的實際行動,振奮精神,堅定信心,進一步強化措施,持之以恆做好各項工作,為促進××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