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工業毒物危害治理措施

工業毒物危害治理措施

發布時間: 2021-02-23 06:57:25

㈠ 工業毒物進入人體的途徑有3個,即…

消化道吸收(吞入),呼吸道吸收(氣體或粉塵吸入)以及經皮吸收(皮膚滲透)吧。
吞入很好理解,包括誤食和食品里的毒物殘留。
吸入的氣體毒物如氨,氯氣,鹽酸等可以造成急性呼吸道損傷,粉塵可以造成塵肺等疾病。
有的物質即使在玩好的皮膚表面也可以滲透進人體,比如水銀和升汞,也有的是與促滲透的物質(比如油酸)混合後,可以由皮膚吸收。

㈡ 生產電路板過程中哪些是有毒的工序,對身體會有哪些危害。

工業毒物對人體的作用可分為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當皮膚受污染時,首先引起局部刺激作用或過敏反應。如有經皮膚吸收或吸入毒物時便可引起全身性中毒,可損害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血液系統、泌尿系統、心血管系統、生殖系統以及內分泌系統等器官。某些毒物對人體產生遠期影響,具有致突變作用、致畸作用和致癌作用。當婦女在孕期接觸某些化學毒物時,毒物可以通過胎盤影響胎兒的發育,引起胎兒畸形、智力發育不良、流產或死胎等。現已證實導致人體致畸物有十多種,如二硫化碳、乙醇、汞和多溴聯苯等。現在已報道的對動物致畸的500多種化學毒物,對女工也存在著潛在的危害。

工人在接觸某些化學毒物時,可使人群中癌瘤的發病率增高,這種化學物質被稱為化學致癌物。國際上現已查明的化學致癌物,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是人體致癌物,有充分的流行病學證據和可靠的動物實驗資料,如砷、苯、氯乙烯、聯苯胺、鉻酸鹽和重鉻酸鹽等三十餘種;第二類是可疑人體致癌物,有個別人體致癌的病例而未經流行病學肯定,但動物資料證實致癌,如環磷酸胺、丙烯脂等;第三類是動物致癌物,僅在實驗動物中獲得陽性而缺乏人群致癌資料。某些化學物質還具有促進腫瘤生長的能力,稱為促癌物。

根據工業毒物的作用特點,可分為神經毒物、肝臟毒物。遺傳毒物、刺激毒物及窒息毒物等。這些毒物可選擇性地損害某個器官或引起某一毒性反應。例如,神經毒物中毒時,首先引起神經系統的中毒症狀。由於毒物作用的方式不同,對人體所致損害也有所不同。例如,過量接觸苯蒸氣,急性中毒時可引起中樞神經損害,出現麻醉、昏迷、呼吸抑制而死亡;慢性中毒時主要損害血液系統,可引起白細胞、血小板減少、貧血,嚴重時發現再生障礙性貧血;鉛可以引起多個系統和器官的損害,首先影響造血系統,然後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的損害,嚴重時出現中毒性腦病;汞、錳可引起嚴重的中樞神經損害;氯乙烯可使肝脾腫大出現肝血管瘤;二硫化碳會損害生殖系統等。

當缺乏行之有效的預防措施的情況下,工業毒物可以引起各種各樣的損害,不僅損害工人自己,還可影響下一代,輕者引起功能性障礙,重者可造成病殘,甚至影響壽命,導致死亡。毒物的危害是眾所周知的,關鍵在於必須認識其危害並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減少或消除這些危害。

2.影響毒物對機體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接觸生產性毒物在一定程度內,機體不一定受到損害,即毒物導致機體中毒是有條件的,而中毒的程度與特點取決於諸多因素。

(1)毒物本身的特性

1)化學結構 毒物的化學結構決定毒物在體內可能參與和干擾的生理生化過程,因而對決定毒物的毒性大小和毒性作用特點有很大影響。如有機化合物中的氫原子,被鹵族元素取代,其毒性增強,取代的越多,毒性也就越大。無機化合物隨著分子量的增加,其毒性也增強。

2)物理特性 毒物的溶解度、分散度、揮發度等物理特性與毒物的毒性有密切的關系。如氧化鉛分散度大,又易溶於血清,故較其他鉛化物毒性大。乙二醇、氟乙酸胺毒性大但不易揮發,不易經呼吸道及皮膚吸入,但經消化道進入機體,可迅速引起中毒。

(2)毒物的濃度、劑量與接觸時間毒物的毒性作用與其劑量密切相關,空氣中毒物濃度高、接觸時間長,則進入體內的劑量大,發生中毒的機率高。因此,降低生產環境中毒物濃度,縮短接觸時間,減少毒物進入體內的劑量是預防職業中毒的重要環節。

(3)毒物的聯合作用 生產環境中常有同時存在多種毒物,兩種或兩種以上毒物對機體的相互作用稱為聯合作用。應用國家標准對生產環境進行衛生學評價時,必須考慮毒物的相加及相乘作用。此外,還應注意到生產性毒物與生活性毒物的聯合作用,如酒精可增加苯胺、硝基苯的毒性作用。

(4)生產環境和勞動強度 生產環境中的物理因素與毒物的聯合作用日益受到重視。在高溫或低溫環境中毒物的毒性作用比在常溫條件下大,如高溫環境可增強氯酚的毒害作用,亦可增加皮膚對硫磷的吸收。紫外線、雜訊和振動可增加某些毒物的毒害作用。體力勞動強度大時,機體的呼吸、循環加快,可加速毒物的吸收;重體力勞動時,機體耗氧量增加,使機體對導致缺氧的毒物更為敏感。

(5)個體狀態 接觸同一劑量的毒物,不同的個體可出現迥然不同的反應。造成這種差別的因素很多,如健康狀況、年齡、性別、生理變化、營養和免疫狀況等。肝、腎病患者,由於其解毒、排泄功能受損,易發生中毒;未成年人,由於各器官,系統的發育及功能不夠成熟,對某些毒物的敏感性可能增高;在懷孕期,鉛、汞等毒物可由母體進入胎兒體內,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或導致流產、早產;免疫功能降低或營養不良,對某些毒物的抵抗能力減低等。

㈢ 什麼是工業毒物

工業毒物,以原料來、半成自品、成品、副產品或廢棄物存在於工業生產中的少量進入人體後,能與人體發生化學或物理化學作用,破壞正常生理功能,引起功能障礙、疾病、甚至死亡的化學物質。

工業毒物可按多種方法予以分類:
1、按化學結構分類,如金屬、醇、酮等;
2、按用途分類,如農葯、有機溶劑等;
3、按毒害作用分類。又可按其作用的性質和損害的器官或系統加以區分。
作用的性質可分為:①刺激性,②窒息性,③麻醉性,④溶血性,⑤腐蝕性,⑥致敏性,⑦致癌性,⑧致畸胎性等。按損害的器官或系統則可分為:①神經毒性,②肝臟毒性,③血液毒性,④腎臟毒性,⑤全身毒性等毒物。有的工業毒物主要有一種作用;有的具有多種作用。

㈣ 簡述酸雨的成因,危害,提出防治的措施

成因: 被大氣中存在的酸性氣體污染,pH值小於5.65的酸性降水叫酸雨。酸雨主要是人為地向大氣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質造成的。我國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燒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種機動車排放的尾氣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危害:

(1)對水生系統的危害,會影響魚類和其他生物群落,改變營養物和有毒物的循環,使有毒金屬溶解到水中,並進入食物鏈,使物種減少和生產力下降。

(2)對陸地生態系統的危害,重點表現在土壤和植物。對土壤的影響包括抑制有機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鈣、鎂、鉀等營養元素,使土壤貧瘠化。對植物,酸雨損害新生的葉芽,影響其生長發育,導致森林生態系統退化。

(3)對人體的影響。一是通過食物鏈使汞、鉛等重金屬進入人體,誘發癌症和老年痴呆;二是酸霧侵入肺部,誘發肺水腫或導致死亡;三是長期生活在含酸沉降物的環境中,誘使產生過多的氧化脂,導致動脈硬化、心肌梗塞等疾病概率增加。

(4)對建築物、機械和市政設施的腐蝕。

防治措施:

1、原煤脫硫技術,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約40%一60%的無機硫。

2、優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氣等。

3、改進燃煤技術,減少燃煤過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例如,液態化燃煤技術是受到各國歡迎的新技術之一。它主要是利用加進石灰石和白雲石,與二氧化硫發生反應,生成硫酸鈣隨灰渣排出。

4、對煤燃燒後形成的煙氣在排放到大氣中之前進行煙氣脫硫。目前主要用石灰法,可以除去煙氣中85%一90%的二氧化硫氣體。不過,脫硫效果雖好但十分費錢。例如,在火力發電廠安裝煙氣脫硫裝置的費用,要達電廠總投資的25%之多。這也是治理酸雨的主要困難之一。

5、開發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核能,可燃冰等,但是目前技術不夠成熟,如果使用會造成新污染,且消耗費用十分高.

(4)工業毒物危害治理措施擴展閱讀:

大氣中的硫和氮的氧化物大部分是人類活動造成的,其中燃燒礦物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氣)產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自然污染源:火山噴發、地震等自然現象放出大量酸性氣體。

人為污染源:工礦企業、交通工具、家庭爐灶燃燒煤、石油、天然氣,向大氣中排放酸性氣體,有色冶金工業排放酸性氣體

我國酸雨主要是硫酸型,我國三大酸雨區分別為:

1.西南酸雨區:是僅次於華中酸雨區的降水污染嚴重區域。

2.華中酸雨區:目前它已成為全國酸雨污染范圍最大,中心強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區。

3.華東沿海酸雨區:它的污染強度低於華中、西南酸雨區。

全球三大酸雨區是:西歐、北美、東南亞。

目前世界上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措施有:

1.原煤脫硫技術,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約40%一60%的無機硫。

2.優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氣等。

3.改進燃煤技術,減少燃煤過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例如,液態化燃煤技術是受到各國歡迎的新技術之一。它主要是利用加進石灰石和白雲石,與二氧化硫發生反應,生成硫酸鈣隨灰渣排出。

4.對煤燃燒後形成的煙氣在排放到大氣中之前進行煙氣脫硫。目前主要用石灰法,可以除去煙氣中85%一90%的二氧化硫氣體。不過,脫硫效果雖好但十分費錢。例如,在火力發電廠安裝煙氣脫硫裝置的費用,要達電廠總投資的25%之多。這也是治理酸雨的主要困難之一。

5.開發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核能,可燃冰等。

6.生物防治:1993年在印度召開的"無害環境生物技術應用國際合作會議"上,專家們提出了利用生物技術預防、阻止和逆轉環境惡化,增強自然資源的持續發展和應用,保持環境完整性和生態平衡的措施。

目前,科學家已發現能脫去黃鐵礦中硫的微生物還有氧化亞鐵硫桿菌和氧化硫桿菌等。日本財團法人電力中央研究所最近開發出的利用微生物膠硫的新技術,可除去70%的無機硫,還可減少60%的粉塵。

這種技術原理簡單,設備價廉,特別適合無力購買昂貴脫硫設備的發展中國家使用。生物技術脫硫符合「源頭治理」和「清潔生產」的原則,因而是一種極有發展前途的治理方法,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酸性影響因素

1.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轉換條件。一般說來,某地SO2污染越嚴重,降水中硫酸根離子濃度就越高,導致ph值越低。

2.大氣中的氨(NH3)對酸雨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氨是大氣中唯一的常見氣態鹼。由於它的水溶性,能與酸性氣溶膠或雨水中的酸反應,起中和作用而降低酸度。土壤的氨的揮發量隨著土壤pH值的上升而增大。

京津地區土壤pH值為7~8以上,而重慶、貴陽地區則一般為5~6,這是大氣氨水平北高南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壤偏酸性的地方,風沙揚塵的緩沖能力低。這兩個因素合在一起,至少在目前可以解釋中國酸雨多發生在南方的分布狀況。

3.顆粒物酸度及其緩沖能力

大氣中的污染物除酸性氣體SO2和NO2外,還有一個重要成員——顆粒物。顆粒物的來源很復雜。主要有煤塵和風沙揚塵。後者在北方約佔一半,在南方估計約佔三分之一。

顆粒物對酸雨的形成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所含的催化金屬促使SO2氧化成酸;二是對酸起中和作用。但如果顆粒物本身是酸性的,就不能起中和作用,而且還會成為酸的來源之一。目前中國大氣顆粒物濃度水平普遍很高,在酸雨研究中自然是不能忽視的。

4.天氣形勢的影響

如果氣象條件和地形有利於污染物的擴散,則大氣中污染物濃度降低,酸雨就減弱,反之則加重(如逆溫現象)。

㈤ 軋鋼廠接觸到的職業危害有哪些預防措施有哪些

軋鋼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為高溫和輻射熱。目前煉鋼採用的方法有轉爐、平爐、電爐3種,煉鋼廠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高溫及熱輻射、一氧化碳有毒有害氣體。軋鋼分為熱軋與冷軋,軋鋼機將鋼錠、鋼坯軋製成鋼材。軋鋼廠生產過程中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高溫及熱輻射、雜訊、毒物、放射線和粉塵等,其中有關工序及其作業人員接觸的毒物危害主要有一氧化碳、乙炔、錳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臭氧、鹽酸、硫酸、鉻及其化合物、氫氧化鈉、氫氧化鉀、鋅及其氧化物、鉛及其化合物、氟化物、甲苯和二甲苯、瀝青、三氯乙烯、氮氣、二氧化氮、丙烯酸、乙酸乙脂、聚偏氟乙烯等,這些職業病危害因素分布在冶金軋鋼工藝過程的不同工序之中。
對此應採取的預防措施有:主要是防止高溫及熱輻射。廠房的設計布局應符合GBZ1-2002《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冷卻機及澆水處要設在廠房外;燒結機頭部要安裝通風除塵系統或靜電除塵裝置,地面應濕式清掃。煉鐵、煉鋼及軋鋼生產預防職業病危害,一是應實現生產過程的機械化、自動化;二是要預防高溫及熱輻射的危害,廠房的設計布局應符合GBZ1-2002《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高溫季節要特別注意預防高溫作業人員中暑,高溫作業場所可裝設鼓風機送風調劑,爐前防熱可用水簾、氣幕、或隔熱金屬網,應設置涼爽舒適的休息室;三是有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崗位均應加強職業安全衛生個體防護措施,按照各項職業安全衛生的要求穿戴個體防護用品;四是要預防煤氣中毒,加強通風並採取防塵措施,要提高設備的完好率,防止煤氣泄漏,要在易發生煤氣泄漏的場所安裝煤氣報警器,煤氣作業人員進行煤氣作業時應佩戴攜帶型煤氣報警器,並派專人監護。

㈥ 職業病防護的措施

4.2 前期預防
4.2.1 申報職業病危害項目
根據《職業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規定的要求進行申報。
4.2.2 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
建設項目在可行性論證階段應進行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建設項目的職業病危害預評均應
依法取得相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承擔,並作為下階段工程設計編制職業衛生專
篇和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的依據。
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的內容和要求按照《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辦法》及
有關要求執行。
4.2.3 職業病危害嚴重的建設項目的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和衛生審查
根據《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辦法》 ,職業病危害嚴重的建設項目在初步設計階
段,其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還應經對本項目有管轄權的衛生行政部門審查,職業病防護設施
設計未經審查或審查不合格的不得施工。
4.2.4 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和衛生驗收
建設項目的職業病防護設施應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建設項目竣工後,建設單位應在試運行 12 個月內委託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
對建設項目進行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建設項目竣工驗收時,應向對本項目有管轄權的
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職業病防護設施衛生驗收。建設項目未經衛生驗收或驗收不合格的,不得
投入生產或使用。
4.3 材料和設備管理
4.3.1 應優先採用有利於職業病防治和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
按《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 年本) 》的規定,
選擇有利於職業病防治和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包括選擇清潔無害的原
材料,生產工藝密閉化、自動化,勞動者遠距離操作、機械操作,體力勞動強度和緊張度較
小,在整個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職業危害較小而且容易通過工程技術加以控制。
4.3.2 不生產、經營、進口和使用國家明令架止使用的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設備和材料
用人單位應了解國家明令禁止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設備和材料,並不生產、經營、進口和
使用這些設備和材料。
4.3.3 企業使用的主導原材料供應商應符合《職業病防治法》要求
用人單位在選擇主導原材料供應商時,應要求主導原材料供應商承諾遵守《職業病防治
法》,並出具與用人單位同等的職業衛生方針的承諾文件主導原材料供應商應建立相關的職
業衛生管理制度,採取相關的職業病防治措施,並為用人單位提供符合《職業病防治法》的
有關原材料的完整、真實、可靠的中文物質安全數據清單(MSDS)。
4.3.4 對所採用的技術、工藝和材科不隱瞞其危害
用人單位應在醒目位置對有職業危害的技術、工藝和材料用中文公示,並採取各種措施
告知勞動者,包括以職業衛生培訓的方式告知。
4.3.5 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設備應有中文說明書
設各在使用過程中,可能產生物理、化學、生物和放射性等職業有害因素.因此.用人
單位購進或售出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設備時,應索取或提供中文說明書。中文說明書應符
合國家有關規定。用人單位應建立設備台賬,包括型號、廠家、廠家聯系方式,責任人、維修記錄、中文說明書、是否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中文警示說明是否規范。
用人單位應使相關的勞動者了解中文說明書的相關內容。
4.3.6 在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設備的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
用人單位購進或售出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設備時, 應在設備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
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中應載明設備性能、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維修注意
事項、職業病防護以及應急救援措施等內容。用人單位還應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設置或指
定專職(兼職)人員負責做好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設備的管理工作。
4.3.7 使用、生產、經營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化學品,應有中文說明書
用人單位購進或售出有職業病危害的化學品時, 應索取或提供中文說明書用人單位應建
立化學品的台賬包含化學品化學式、商品名、產地、使用地、使用量、保管人,儲存地的管
理是否安全、規范,包裝是否具有規范的標識,是否具有中文說明書,中文說明書是否規范。
規范的中文說明書應載明產品特性、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產生危害的後果、安全使用
注意事項、職業病防護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
使用、生產、經營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化學品,應在工作地點醒目位置設置職業病危
害警示標識。
用人單位還應建立相應的制度,責任到人,做好化學品管理的工作。
4.3.8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質材料的,應有中文說明書
用人單位購進或售出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材料時, 應索取或提供中文說明
書。用人單位應建立放射性同位索和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材料的台賬,包含放射性同位素和含
有放射性物質材料的化學式、商品名、產地、便用地、使用量、保管人,儲存地的管理是否
安全、規范.包裝是否具有規范的標識,是否具有中文說明書,中文說明書是否規范。
規范的中文說明書應載明產品特性、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產生危害的後果、安全使用
注意事項、職業病防護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
用人單位還應建立相應的制度.責任到人,做好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質材料的
管理工作。
4.3.9 不應將存在或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轉嫁給不具備職業病防護條件的單位和個
人 用人單位若將具有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外包時, 應告知接收者將要外包的作業所存在的職
業病危害以及相關的防護條例,並要求接收者採取措施達到這些防護條件,如配置通風、除
塵、消聲、防暑、隔離等防護設施,或配備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如接收者沒有條件或不願
採取措施達到上述防護條件,用人單位不能將具有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外包。
4.3.10 不得接受不具備防護條件的職業病危害的作業
用人單位若承包具有職業病危害的作業時應要求發包商書面告知工作場所存在的職業
病危害以及相關的防護要求,並採取措施達到防護條件,如配置通風、除塵、消聲、防暑、
隔離等防護設施,或配備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若達不到相應條件,用人單位不能承包該作
業。
4.3.11 有毒物品的包裝應有明顯的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
有毒物品包裝上應具有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規范的中文說明書應載明產品特性、 存
在的有害因素、可能產生危害的後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項、職業病防護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
內容。
4.4 工作場所管理
4.4.1 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應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
職業接觸限值是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接觸限制量值指勞動者在職業活動過程中長期反復
接觸,對絕大多數接觸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許接觸水平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應符合 GBZ2.1,
GBZ2.2 的要求。
4.4.2 生產布局合理
生產布局應按照 GBZ1 的規定,盡量考慮機械化、自動化和遠端操作,加強密閉,避免
直接操作。並應結合生產工藝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生產布局應包括總體布局和車間內生產
工藝設備的布局。
總體布局又包括平面布置和豎向布置。平面布置廠房或車間時,應重點考慮在滿足主體
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將污染危害嚴重的設施遠離非污染設施.雜訊聲級高的車間與低的車間
分開,熱加工車間與冷加工車間分開,產生粉塵的車間與產生毒物的車間分開,並在產生職
業病危害的車間與其他車間及生活區之間設置一定的衛生防護綠化帶廠房為多層建築物豎
向布置時,放散熱和有害氣體的生產作業應布置在建築物的高層;雜訊與和振動較強的設備
應放置在底層;含有揮發性氣體、蒸氣的廢水排放管道不能通過儀表控制室和休息室等生活
用室的地面下。
車間內生產工藝設備布局應重點考慮達到防塵、防毒、防暑、防寒、防雜訊與振動、防
電離輻射、防非電離輻射等的要求。
4.4.3 有害和無害作業分開
產生粉塵、毒物的工作場所,其發生源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逸散不同有毒物質的
生產過程布置在同一建築物內時,毒性大的作業與毒性小的作業應隔開,無毒的作業和有毒
的作業應隔開;粉塵、毒物的發生源應布置在工作地點的自然通風的下風側;如布置在多層
建築物內時,逸散有害氣體的生產過程應布置在建築物的上層。如必須布置在下層時.應來
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層的空氣。
無毒和有毒作業的分開方式可以採取有毒作業密閉化、管道化,或者將有毒作業局限在
某個獨立的操作間,並採取通風凈化的方式將有毒氣體排出。
4.4.4 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設置報警裝置
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是指可能發生毒物、強腐蝕物質、刺激
性物質泄漏等對勞動者生命健康造成急性危害的工作場所。
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物質是指那些急性毒性大、刺激作用強和(或)危
害大的,或者短時間接觸可能產生刺激作用、慢性或不可逆的組織損傷、麻醉作用足以增加
可能的意外傷害影響目救能力並降低工作效率的物質。具體有毒有害物質的確定參考《高毒
物品目錄》及 GBZ2.1。
上述報警裝置必須經相關部門檢定通過,並應建立相應的制度,責任到位,有人負責,
班前及定期檢查,及時維修保證報警裝置能夠正常運轉。
4.4.5 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配置現場急救用品
現場急救用品包括發生事故時急救人員所用的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如攜氣式呼吸器、
全封閉式化學防護服、防護手套、防護鞋靴等:以及對被救者施救所需的急救用品,如做人
工呼吸所需單向閥防護口罩、現場止血用品、防暑降溫用品、給氧器,有特殊需求的可配備
急救車、防護小葯箱等。
急救用品的配置應根據現場防護的需要,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考慮生產條件、化學物質
的理化性質和用量。急救用品應存放在車間內或臨近車間的地方,一旦發生事故.應保證在
10 秒內能夠獲取。急救用品存放地的醒目位置應有警示標識,確保勞動者知曉。應使勞動
者掌握如何使用急救用品。
上述現場急救用品應安全有效,並應建立相應管理制度,責任到位,有人負責,每日巡
檢,及時維修或更新,保證現場急救用品的安全有效性。
4.4.6 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配置沖洗設備
沖洗設備主要指沖眼器、流動水龍頭以及沖淋設備在可能發生皮膚粘膜或眼睛燒灼錢、
有腐蝕性、刺激性化學物質的工作場所應配備上述沖洗設備,特別強調沖洗設備應用取方便,
且不妨礙工作,保證在發生事故時.勞動者能在 10 秒內得到沖洗。沖洗用水應安全並保證
是流動水。設置沖洗設備的地方應有明顯的標識,醒目易找。
上述沖洗設備應保證能正常使用,並應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責任到位,有人負責,每
日巡檢,及時維修。
4.4.7 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配置應急撤離通道
應急通道須保持通暢,設置應急照明設施,並在醒目位置設置明顯的警示標識。撤離通
道的寬窄應根據需要設置,如需用車輛、擔架的,寬度應能保證車輛、擔架順利通過。
應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責任到位,有人負責,定期檢查,保證應急通道暢通。
4.4.8 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配置必要的泄險區
根據生產條件、所使用化學品的理化特性和用量考慮泄險區設置的位置、大小和選材。
泄險區周圍不能存在可能與排放到泄險區的有毒有害物質發生易燃、易爆等化學反應的物質
泄險區四周的選材不應與泄險物發生反應,泄露物質和沖洗水應納入工業廢水處理系統。
應在泄險區周圍的醒目位置設置明顯的警示標識以及中文警示說明. 定期泄險要在中文
警示說明中說明定期泄險的時間、泄險的物質和注意事項;事故性泄險應制定泄險預案,明
確泄險的條件、泄險命令的發布人、泄險時如何進行人群疏散、泄險物質的無害化處理、消
除發生次生事故的危險、泄險後的善後處理工作還應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明確相關人員負責
泄險的日常管理,並保證無關人員不能進入泄險區。

㈦ 甲苯有什麼危害與怎樣防治

室內環境中苯的來源及危害 室內環境中苯的來源主要是燃燒煙草的煙霧、溶劑、油漆、染色劑、圖文傳真機、電腦終端機和列印機、粘合劑、牆紙、地毯、合成纖維和清潔劑等。 工業上常把苯、甲苯、二甲苯統稱為三苯,在這三種物質當中以苯的毒性最大。 一般認為苯毒性的產生是通過代謝產物所致,也就是說苯須先通過代謝才能對生命體產生危害。苯可以在肝臟和骨髓中進行代謝,而骨髓是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的形成部位,故苯進入體內可在造血組織本身形成具有血液毒性的代謝產物。長期接觸苯可引起骨髓與遺傳損害,血象檢查可發現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全血細胞減少與再生障礙性貧血,甚至發生白血病。曾經有人對低濃度苯接觸工人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外周血白細胞數雖在正常值范圍之內,但非常顯著低於對照組;經常性苯接觸工人淋巴細胞微核率分布高於非苯接觸組,且制苯車間觀察人群的淋巴細胞微核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隨作業環境苯濃度的增高,白細胞數有降低趨勢,淋巴細胞微核率有增加的趨勢。這些均證明低濃度苯對作業人群的健康有損害,尤其要注意對人體遺傳物質的損傷作用。 吸入4000ppm以上的苯短時間除有黏膜及肺刺激性外,中樞神經亦有抑製作用,同時會伴有頭痛、欲嘔、步態不穩、昏迷、抽痙及心律不整。 吸入14000ppm以上的苯會立即死亡。 防止甲醛危害要注意以下幾點: 注意室內甲醛的檢測和凈化。根據室內空氣中的甲醛污染程度,請室內環境監測中心的專家提供有效的治理方案,特別是家中有老人、兒童和過敏性體質的家庭,更要注意。 用人造板製作的衣櫃,使用時一定要注意,盡量不要把內衣、睡衣和兒童的服裝放在裡面。 在室內和傢具內採取一些有效的凈化措施,可以降低傢具釋放出的有害氣體。

㈧ 簡述工業毒物的危害及可以採取的防毒措施

1、密閉、通剛毒系統:系統由密閉罩、通風管、凈化裝置和通風機構成。其設計原理和原則與防塵的密閉,通風,除塵系統基本上是相同的。

2、局部排氣罩:就地密閉,就地排出,就地凈化,是通風防毒工程的一個重要的技術准則。排氣罩就是實施毒源控制,防止毒物擴散的具體技術裝置。按構造分為密閉罩、開口罩兩種類型。

3、排出氣體的凈化:工業生產中的無害化排放,是通風防毒工程必須遵守的重要准則。根據輸送介質特性和生產工藝的不同,有害氣體的凈化方法也有所不同,大致分為洗滌法、吸附法、袋濾法、靜電法、燃燒法和高空排放法。

4、個體防護:接觸毒物作業工人的個體防護有特殊意義,毒物侵人人體的門戶,除呼吸道外,經口、皮膚都可侵入。因此凡是接觸毒物的作業都應規定有針對性的個人衛生制度,必要時應列入操作規程,如不準在作業場所吸煙,吃東西,班後洗澡,不準將工作服帶回家中等。

(8)工業毒物危害治理措施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忌吃海鮮:螃蟹性寒多發性神經炎不宜食用,由於神經性的失養造成消化不好,腹瀉,身體肝脾虛。 多發性神經炎避免食用螃蟹。

忌吃辛辣刺激性的蔬菜:香菜性溫,發性的食物,對於腫塊的患者慎用。因熱毒雍盛而非風寒外來所致的疹出不透者忌食;患有癌症、慢性皮膚病和眼病、氣虛體弱不要吃。 多發性神經炎避免食用香菜。

忌吃發性的肉食:狗肉 狗肉屬熱性食物,不宜夏季食用,而且一次不宜多吃。凡患咳嗽、感冒、發熱、腹瀉和陰虛火旺等非虛寒性疾病的人均不宜食用。 多發性神經炎避免食用狗肉。

㈨ 生產性有害因素及生產性毒物的類型有哪些

生產性有害因素的性質和類型

勞動條件包括生產過程、勞動過程和生產環境三個方面,每個方面都是由許多因素所組成,我們把這些與生產有關的因素稱為生產性因素(或職業性因素)。生產性因素對於勞動者的健康來說,有的起著有利的作用,有的起著有害的作用,這些作用主要取決於生產性因素的性質和數量(強度)。對勞動者的健康和勞動能力產生有害作用的,稱為生產性有害因素(或稱職業性有害因素)。

生產性有害因素按其來源和性質,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二是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三是與一般衛生條件和衛生技術設施不良有關的有害因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有哪些呢?它包括化學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化學因素是目前引起職業病最為多見的生產性有害因素,它包括生產性有毒物質(如鉛、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機磷農葯等)和生產性粉塵(如矽塵。石棉塵、煤塵、水泥塵、金屬粉塵、有機粉塵等)。物理因素包括異常的氣象條件(如高溫、低溫、輻射熱等)、異常氣壓(如高氣壓、低氣壓等)、雜訊、振動、超聲波、次聲、電離輻射(如α射線、β射線、γ射線、χ射線等)、非電離輻射(如可見強光、紫外線、紅外線、射頻、微波、激光等)。生物因素主要是某些微生物或寄生蟲,如炭疽桿菌、布氏桿菌、森林腦炎病毒及蔗渣上的黴菌等。

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包括哪些呢?它包括勞動組織和制度不合理,如勞動時間過長、勞動休息制度不健全或不合理等;勞動中精神過度緊張;勞動強度過大或勞動安排不當,如安排的工作與勞動者的生理狀況不相適應,或生產定額過高,或超負荷的加班加點等;個別器官或系統處於過度緊張狀態,如由於光線不足而使視力緊張等;長時間處於某種不良的體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設備等。

與一般衛生條件和衛生技術設施不良有關的有害因素又有哪些呢?它有以下幾種情況:生產場所設計不符合衛生要求和衛生標准,如廠房又矮又小又狹窄,車間布置時不管崗位(或工段)有毒、無毒都安排在一個車間內等;缺乏必要的衛生工程技術設施,如沒有通風換氣或照明設備,或未加凈化就把污水排放出去;缺乏防塵、防毒、防暑降溫、防雜訊等措施、設備;安全防護設備和個人防護用品方面存在不足或有缺陷。

實際上,在生產現場中生產性有害因素往往不是單一存在的,它同時會存在多種有害因素,這對勞動者的健康危害更大。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工藝的改革以及防護措施的不斷完善,可以減少或消除生產過程中的有害因素,減輕或避免生產性有害因素對勞動者健康的危害。

生產性毒物的來源有類型

凡少量化學物質進入人體後與人體組織發生化學或物理化學作用,並在一定條件下破壞正常生理機能,引起某些暫時性或永久性的病變,我們把這種病變稱為中毒,引起中毒的化學物質稱為毒物。

在生產過程中產生或使用的各種有毒物質,通稱為生產性毒物或工業毒物,生產性毒物在生產過程中可能是原料、輔助材料、半成品、成品,也可能是副產品或廢棄物、夾雜物,或其中含的有毒成分。生產性毒物可能是氣體、液體或固體,通常以氣體、蒸氣、煙、霧、粉塵等形式存在於生產環境中,污染空氣,對人體產生危害。

(1)氣體。指常溫、常壓下呈氣態的物質。如氯、硫化氫、二氧化硫等。

(2)蒸氣。是由固體升華或液體蒸發而成,前者如碘、硫等,後者如苯、汽油等。凡是沸點低、蒸氣壓大的液體都容易產生蒸氣。

(3)霧。是指懸浮在空氣中的液體微滴,大多是因為蒸氣冷凝或液體噴灑而成,如硫酸霧、噴漆作業時產生的漆霧等。

(4)煙。又稱煙霧或煙氣。是指懸浮在空氣中直徑小於0.1微米的煙狀固體微粒。它可由金屬熔融時所產生的蒸氣在空氣中迅速冷凝及氧化而成,如熔煉鉛產生的鉛煙。它也可由有機物質加熱或燃燒而成,如塑料熱壓和農葯熏蒸劑燃燒時產生的煙。

(5)粉塵。是指懸浮在空氣中的固體微粒,直徑大小多在0.1~10微米范圍。固體物質經機械粉碎、碾磨、攪拌、過篩或運輸時均可產生粉塵。

另外,我們把飄浮在空氣中的粉塵、煙和霧,統稱為氣溶膠。

㈩ 工業毒物是通過哪些途徑進入人體的

1. 呼吸道
是工業生產中毒進入體內的最重要的途徑。凡是以氣體、蒸氣、霧、煙、版粉塵形式存在的權毒物,均可經呼吸道侵入體內。人的肺臟由億萬個肺泡組成,肺泡壁很薄,壁上有豐富的毛細血管,毒物一旦進入肺臟,很快就會通過肺泡壁進入血液循環而被運送到全身。通過呼吸道吸收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其在空氣中的濃度,濃度越高,呼吸越快。
2. 皮膚
在工業生產中,毒物經皮膚吸收引起中毒亦比較常見。脂溶性毒物經表皮吸收後,還需有水溶性,才能進一步擴散和吸收,所以水、脂皆溶的物質(如苯胺)易被皮膚吸收。
3. 消化道
在工業生產中,毒物經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於個人衛生習慣不良,手沾染的毒物隨進食、飲水或吸煙等而進入消化道。進入呼吸道的難溶性毒物被清除後,可經由咽部被咽下而進入消化道。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