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治理蝗蟲概念

治理蝗蟲概念

發布時間: 2021-02-23 06:39:36

❶ 怎麼治理蝗蟲

蝗蟲農業防治:(1)興修水利,做到旱澇無災。(2)做到大面積荒灘墾荒種植,改變蝗蟲的棲息環境,減少發生基地的面積。(3)植樹造林,改變蝗區小氣候,減少飛蝗產卵繁殖的適生場所。(4)提高耕作和栽培技術,達到控制蝗卵的作用,因地制宜,改變作物的布局,減少蝗害。
生物防治:(1)在蝗災區,使用高效低毒的農業和生物農葯,保護蝗區的捕食性天敵。也可在山坡放養雞、鴨、鵝等家禽防治。
(2)大面積施用微孢子蟲。

❷ 中國治理蝗蟲第一人叫什麼

中國歷史治蝗蟲第一人應該是唐代的姚崇!

❸ 如何治理蝗災

1、環境保護

蝗災的發生,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為因素。蝗蟲必須在植被覆蓋率低於50%的土地上產卵,如果一個地方山清水秀,沒有裸露的土地,蝗蟲就無法繁衍。

現在有些地方的生態意識不強,有的單純認為治理污染才是保護環境,而對於改善蝗蟲適生區的植被、土壤和小氣候等工作,由於短期內看不到效益,並不重視。

2、葯劑防治

建議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對口農葯,如5%銳勁特懸浮劑,每畝用20—30毫升兌水50—60公斤噴施。

也可以在蝗蝻(蝗蟲若蟲)出土10日內,用敵百蟲粉撒於小竹、雜草上,或用敵敵畏煙劑熏殺。施葯後還要加強監測,在一周內迅速檢查防治效果,對漏治和防效差的地段及時補施葯一次。

還可使用誘殺法:將稻草切成四五寸長,放入用人尿50公斤,加入50%可濕性敵百蟲0.05-0.l公斤配製的葯液中,浸沒8小時,於晴天早晨分散堆放於蝗蟲多處。

目前,最有效的滅殺蝗蟲辦法是用飛機噴灑農葯,該法殺蟲率高、滅殺范圍廣,但成本高,而且以化學防治為主的防治方式只能應一時之需,不能保證長治久安。

3、天敵防治

從長遠看,要有效防治蝗災,必須著眼於生態建設,要實行植物保護、生物保護、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四結合。特別是要確保生物的多樣性,保護好蝗蟲的天敵。據統計,我國目前有68種蝗蟲的天敵,包括鳥類、兩棲類、爬行類等,它們對控制蝗蟲的數量具有重要作用。

(3)治理蝗蟲概念擴展閱讀:

災害物種:

蝗災的致災物種主要為蝗蟲。蝗蟲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蝗科,身體一般綠色或黃褐色,咀嚼式口器,後足大,適於跳躍,不完全變態。

其幼蟲稱為「蝻」,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為食,種類很多,世界上共約有1萬余種,在我國就有300餘種,如飛蝗、稻蝗、竹蝗、義大利蝗、蔗蝗、棉蝗等是農林業的主要害蟲。

蝗蟲在後腿的某一部位受到觸碰時,蝗蟲就會改變原來獨來獨往的習慣,變得喜歡群居。蝗蟲通常膽小、喜歡獨居,危害有限。但它們有時候會改變習性,喜歡群聚生活,最終大量聚集、集體遷飛,形成令人生畏的蝗災,對農業造成極大損害。

❹ 可以採取哪些措施防治蝗蟲

人工捕殺 栽培防治 生物防治
化學防治

❺ 關於蝗蟲的治理

1.蝗蟲數量眾多
2.蝗蟲會飛
3.蝗蟲產卵多在低窪處,植被覆蓋面積小於70%

❻ 地理題目▓怎樣治理蝗蟲

什麼才是滅蝗的良策呢?蝗蟲專家陳永林先生說,滅蝗應以改變生態為主。所以應首先給蝗蟲分類定種,劃分蝗區,對其生活習性進行研究。這樣才能尋求到多、快、好、省的滅蝗方法。經過幾天的考察和思考,我頭腦里產生了關於治蝗的想法:

第一,可從蝗蟲的生態環境入手。已知蝗蟲在產卵時會把卵產在含水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的地方,於是可以水邊大量種植草木,使蝗蟲沒有地方產卵,從而達到滅蝗的目的。

第二,可用引進天敵的方法將蝗蟲大量殺死。蝗蟲的天敵基本上可分為捕食性和寄生性兩大類。捕食性的如粉紅椋鳥,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它的育雛期,每巢多為3-4中雛鳥,一隻雛鳥平均每天可吃137隻西伯利亞蝗,而一隻成鳥一天可吃167隻西伯利亞蝗。此外,寄生性的昆蟲有斑芫菁、蜂虻、尼黑卵蜂的幼蟲可寄生在蝗蟲的卵囊中,在天山山系曾發現麻蠅寄生在一些蝗蟲的幼蟲或成蟲的體內。但是,在用天敵滅蝗的過程中,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要治理了蝗災,卻帶來另一種災害。

第三,農葯的副作用太大,並且長期使用單一配方的農葯會使蝗蟲自身產生抗葯性,使得治理蝗災更加困難。我認為應該研究一些專門對蝗蟲有效的殺蟲劑或專門感染蝗蟲的病菌或菌類。如現在在新疆使用的一種菌類,叫"綠將軍",它只感染蝗蟲,將其殺死。此外,由於蝗蟲在發育成成蟲時需要蛻皮,可以研製一種專門抑制蛻皮的殺蟲劑,使蝗蟲無法正常發育,以此起到抑制蝗災的效果。

第四,在蝗蟲的交配季節,可大量誘殺某一性別的蝗蟲,降低其交配機率,間接控制繁殖。比如雌蟲在交配時多以聲音或散發氣味來吸引雄蟲,那麼,我們可以模仿這種聲音或氣味來吸引雄蟲,再在周圍建一圈電網,將自投羅網的雄蟲殺死。但殺死雄蟲不如殺死雌蟲有效,因為在有些雌蟲身上發現了孤雌生殖現象--即雌蟲不與雄蟲交配,也能繁殖後代,而且後代都是雌性。

第五,光消滅蝗蟲還不夠,最好能變害為寶。現在在新疆,有人大量養殖雞、鴨,雞、鴨會以蝗蟲為食物,這樣蝗蟲就成了雞、鴨的飼料。在我國已有了蝗蟲養殖業,新疆蝗蟲種類多,數量大,不愁沒有原料,若能養殖成功,便能為新疆的經濟建設做點貢獻。

第六,在歷史進化過程中,蝗蟲與其食物--植物間發生了協同進化,就是彼此相互適應對方變化的過程。植物會發展自身的防衛機制,防止自己作為食物被吃掉。蝗蟲為了適應植物的變化,自身也在發展。

可見,一方面蝗蟲促進了植物發展的多樣性,另一方面植物也促進了蝗蟲的多樣性發展。蝗蟲作為生物圈中的一員,對生態系統發展起了重要作用。植食性的蝗蟲還能夠分解草原生態系統中動物的糞便,使其更利於土壤吸收,轉化為蛋白質隨植物一起供植食性動物食用。鑒於此,治蝗該治到什麼程度,得三思而後行。http://..com/question/28227629.html?qbl=relate_question_0&word=%B7%C0%D6%CE%BB%C8%D4%D6%B4%EB%CA%A9

❼ 應該怎樣治理蝗蟲

‍‍

多種措施防蝗治蝗,蝗災的再次發生,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為因素。李照會說,戰勝蝗災其實並不難,最現實的做法是,吸取過去在防蝗治蝗工作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蝗蟲必須在植被覆蓋率低於50%的土地上產卵,如果一個地方山清水秀,沒有裸露的土地,蝗蟲就無法繁衍。李照會說,現在有些地方領導的生態意識不強,有的單純認為治理污染才是保護環境,而對於改善蝗蟲適生區的植被、土壤和小氣候等工作,由於短期內看不到效益,並不重視。他建議,從長遠看,要有效防治蝗災,必須著眼於生態建設,要實行植物保護、生物保護、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四結合。特別是要確保生物的多樣性,保護好蝗蟲的天敵。據統計,我國目前有68種蝗蟲的天敵,包括鳥類、兩棲類、爬行類等,它們對控制蝗蟲的數量具有重要作用。

山東省有關部門曾在東營搞過培育蝗蟲天敵---中華雛蜂虻的實驗,取得了一定效果。新疆等地採取牧鴨、牧雞等方式消滅蝗蟲,效果也比較明顯。從短期看,葯劑防治還是最為主要的手段。因為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有效控制,近幾年人們對蝗蟲防治越來越不重視,研究它的人越來越少。據了解,目前在全國范圍內有組織的治蝗葯劑系統研發活動已基本停頓,造成關鍵控制技術和特效葯劑匱乏。李照會曾參加過省里組織的治蝗葯劑的政府采購,在比較過程中,他發現除了有機磷類葯劑外,基本沒有什麼新型葯劑。倒是有一種國外廠家的產品,不但葯效好,而且污染小,但由於價錢太貴,最後中標的量很少。他說,研製治蝗葯劑並不應單純是農葯企業的市場行為,政府部門應加大在研發、引進方面的引導和投入,新農葯的開發任重而道遠。

‍‍

❽ 歷史上中國人是如何治理蝗災的

辦法1:人工撲打法
這是中國古代歷史最為悠的滅蝗方法。以《捕蝗要法》的記載,這種方法,主要是由鄉民們用竹竿撐起八尺長的白布,以順風的方向三面圍追,把蝗蟲驅趕到一處後,再集中力量撲打。屬於自春秋戰國年間起,農民們迎戰蝗災的「白刃戰」。
這種方法雖說耗費體力,卻工具簡單方法簡便,且適合大批鄉民集體作戰。因此兩千年來,在中國農村十分普及。
辦法2:壕塹掩埋法
人工撲打法雖說簡單,但畢竟人力體力消耗太大。於是到了漢朝年間,累壞了的國人們,也腦筋靈光一現:何必要和蝗蟲打白刃戰?給蝗蟲挖坑不就行了?於是「壕塹掩埋法」應運而生。
以東漢《論衡》等典籍介紹,這種方法,要先在蝗蟲要經過的地區,挖出大量深寬二尺的大坑,然後在蝗蟲到來後,以撲打等方法把蝗蟲引入坑裡,再集中力量進行填埋。這種辦法的「殲敵」效果極好,通常一埋一大片。操作難度卻也高:一旦土埋的太淺,蝗蟲也能鑽出來。
《晉書》里記載,河東地區當時發生蝗災,人們採用「壕塹掩埋法」埋殺蝗蟲,熟料埋進土裡的蝗蟲,轉眼就飛出來,反而把莊稼啃了個光。
於是,一種更狠的辦法,唐朝時就普及了:篝火誘殺法。
辦法3:篝火誘殺法
其實,火燒蝗蟲的願望,在春秋戰國年間,就是十分強烈。《詩經》里就有「秉被蟊賊,以付炎火」的吶喊。到了唐朝時,這種「火燒蝗蟲」的操作,也終於成熟起來。
以《捕蝗圖冊》和《治蝗全法》里記載,要想「火燒蝗蟲」,就要在天黑時點燃篝火,而且篝火之外,還要在蝗蟲密集的地區分路設燈,用密切配合的燈光,把大批蝗蟲吸引而來。然後被火燒到的蝗蟲,就會失去飛行能力。大批百姓趁機捕殺。還可以以將被殺的蝗蟲,在壕塹處集中掩埋。

唐朝開元年間,面對席捲中原的大蝗災,唐朝宰相姚崇果斷啟用「篝火滅殺法」,短時間里成功將大災撲滅!
而發展到農業科技更發達的宋代,大規模的滅蝗燒荒也被採用:將蝗蟲的滋生地一把火燒光,不但斷絕災難隱患,更可在燒荒處開荒種地,可謂一舉多得。
辦法4:據蟲除卵法
也同樣是在農業科技井噴的宋代,防災意識也深入人心:與其在大災時累死累活滅蝗,不如提前斬草除根。趁著冬天的機會,把蝗蟲的蟲卵滋生地端掉。因此,就有了「據蟲除卵法」。
以《宋史》的記載,宋代的農民們,就常在冬天尋找蝗蟲滋生地。《治蝗全法》也總結了宋代以來「據蟲除卵」的經驗:凡是蝗蟲蟲卵滋生的地方,地上都常有無數像蜂巢一樣的小孔,必須果斷挖土鏟除。明清年間,人們更開發出了原始「農葯」,比如「百步草濃汁」和「陳醋混合液」,專用滅殺蟲卵。
但這種找蟲卵的辦法,以北宋沈括等名臣的叫苦說,簡直就是累斷腿。有時累死累活刨蟲卵,第二年蝗災還是洶涌而來。到了明朝年間,人們更明白一個事實:種地其實比找蟲卵更能杜絕隱患——墾荒除蝗法。
嚴格說來,墾荒除蝗法其實起於元代,以《農書》記載,元朝的農民們,就常墾荒種植芋桑等作物,用以抵抗蝗災。發展到明朝時,更有了系統的操作:滋生蝗蟲的地方,都是「涸澤」地區,必須要將其改造成為農田,在墾殖的過程里,通過各種方式殺滅掉蟲卵,同時種植綠豆豌豆等蝗蟲不吃的植物,用於蝗災時的備荒口糧。
在徐光啟的《農政全書》里,這種「墾荒除蝗法」不但有了完整記錄,更隨著《農政全書》的享譽世界,流傳於歐美各國。對西方近代的病蟲害防治研究,也提供了重要影響。
但話說回來,上面這幾個辦法,雖說各個靠譜,可在古代的科技條件下,這些辦法也只能做到緩解災情,把糧食損失降到最低點。一直到現代社會,世界各國運用各種現代科技手段,才能夠勉強控制蝗災。叫這個可怕災害,看似離現代生活比較遠。某些「吃貨拯救蝗災」的調侃,更可以說是對病蟲害災難的嚴重無知。
可是,就是在科技條件有限的古代,堅強的中國人,依然世代更新著治蝗滅蝗的經驗,勇敢面對著每一次災難。這樣的智慧與勇敢,恰是華夏文明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