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洪水治理

洪水治理

發布時間: 2020-11-22 13:21:38

① 洪水的綜合治理

原創答案:
嚴禁掩護圍墾,退耕還湖,疏浚湖泊,增加湖泊對洪水的調蓄容量;
分洪工程;
營造上中游地區防護林工程,綜合治理和開發山區;
修建水利工程,發揮水利樞紐的攔沙治沙功能。

② 如何治理洪水拜託了各位 謝謝

范仲淹治理洪水的故事:相傳,范仲淹初到泰州的西溪上任之際,有人曾勸他不要在這個小地方做稅官,范公不以為然,笑而答道: 誰道西溪小,西溪出大才。 參知兩丞相,曾向此間來。 西溪景區內現有海春軒塔、鳳凰泉、度假村及北宋丞相范仲庵的讀書堂。《天仙配》中董永的家鄉傳說也在這里,現仍保存著董永墓、董永祠、老槐樹、土地廟、辭郎河、送子頭等遺跡。 如今,作為東台地方文明的發祥地,西溪旅遊景區開發工程近期將全面啟動。 西溪旅遊區即將啟動的線路工程為「三區一園」,即「梨木街」仿古商業文化街頭遊憩區、「泰山寺」宗教文化旅遊區、「鹽文化」三賢祠旅遊區和「天上人間」主題公園。東台市將同時著力進行西溪人文資源的挖掘和保護,搜集整理歷史遺跡、傳說、詩詞、佛教、古物等,呈現西溪旅遊新景象。 東台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在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北宋晏殊、呂夷簡、范仲淹三宰相,曾在這里擔任過鹽官。 北宋時期,東台為泰州一屬地,鹽業生產已相當發達,年產居淮南之首,而當時的西溪則是東台的核心之地,海濱重鎮。開寶七年(974年)泰州在西溪設鹽倉監管東台境內(老政區)各鹽場。於是,晏殊於11世紀初首先與東台結緣。晏殊(991—1055年),字同叔,北宋臨川(今江西撫州)人,景德初年,他以「神童」的才名得到舉薦,並應召殿試,援筆立成,考中進士。任西溪鹽倉鹽官後,他在西溪建立晏溪書院,開創書院講習教育,慕名前來聽他講學者甚眾,為此他深得貧苦百姓,尤其是鹽民後生的崇敬。晏殊一生好賢,范仲淹、孔道輔、歐陽修等皆出其門下。宋仁宗時,他官至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宰相)。 晏殊在東台剛剛點燃教育星火,便因任滿而離去了。正當鄉民們深為晏殊的離任而惋惜時,另一位傑出的人物及時填補了鄉民們心靈的失落。這就是呂夷簡。呂夷簡(978—1043年),字坦夫,北宋壽州(今安徽壽縣)人,繼晏殊出任西溪鹽官。當時,西溪人酷愛種植天下名花牡丹,呂夷簡見此,也植牡丹一株,並護以朱欄,令人不忍攀折,每春花開數百朵,海濱稱為盛事。仁宗親政後,他連任同平章事十餘年,是北宋年間傑出的政治家。 後到西溪的是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吳縣(今蘇州)人。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監西溪鹽倉。後官至參加政事(宰相),是北宋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幼年貧寒生活中對民間疾苦的體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決定了他要為國家和百姓做一番事業。所以,三相中范仲淹在東台的建樹最著,與東台結緣也最深,率領民眾,修築了「華夏第一堤」──范公堤。

③ 洪水怎麼治理

1.從環境水利的高度認識防洪,對河流進行綜合治理
2.採取「建重於防,防重於掄」的防洪成災策略
3.充分發揮非工程措施在防洪減災中的作用
4.依靠高科技和雄厚的經濟實力,建造規模宏大的防洪成災工程
5.注重面向公眾的洪水風險教育,提高全社會的水患意識
6.在堤防建設和管理方面發揮受益者的積極性

詳細內容可以點擊http://user.qzone.qq.com/370360095/blog/1280322273

④ 中國神話中哪位神治理好了洪水

中國神話中的第一次大洪水和「共工怒撞不周山」的傳說有關,這個傳說至少有兩個版本,一是共工氏和顓頊爭奪帝位未成怒撞不周山;另一個是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故吵架,共工敗,就一頭撞向不周山,誰知不周山是撐天的柱子,被共工一撞便斷了,於是半邊天塌了下來,天上露出大洞,大地也裂成溝痕,洪水從地底噴涌而出,滾滾浪花瀉滿大地,一片汪洋。據《淮南子天文篇》載:惜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共工與祝融的爭斗記載在《史記》司馬貞補《三皇本紀》中: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強,霸而補王,以水乘木,乃與祝融戰,不勝而怒,乃以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缺。

兩個神話故事很相似,結果都是共工怒撞不周山,致使不周山攔腰折斷,整個山體轟隆隆地崩塌下來。天空向西北方向傾倒。因為天空向西北方向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都從東邊升起,向西邊降落;因為大地向東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騰向東。人類在此情況中已無法生存。造人的女媧眼見此慘烈災禍,便煉五色石用來補蒼天,斷了大鱉的四腳當柱子用來撐起四方,殺黑龍以救助冀州,堆積蘆灰用以止住大水。蒼天補好,四方也正了,大水干竭,天地才算又奠定了,謹慎善良的人得以存活。

女媧補天,在《淮南子·覽冥篇》中稱:「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濫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

雖然這則神話故事裡沒有像其他的故事一樣明確地指出當時的人類正在敗壞,但是卻也同樣地告訴人們,只有善良的人才能被留下,進入新的歷史中。

另一則洪水神話是發生在堯帝時代,《書經.堯典》說鯀治水用了九年,《史記.夏本紀》記載大禹治水在外十三年,所以這次大洪水前後持續有二十二年以上。當時大地一片汪洋,人民沒有居住之地,《孟子.滕文公下》說:「當堯之時,水逆行,泛濫於中國,蛇龍居之,民無所定。」 由此可見,這次大洪水肆虐大地,民不聊生。起先鯀被派去治理洪水,他用堵塞的方法使洪水反而愈治癒烈,治理洪水九年不成功。後來鯀的兒子禹被派去治水,當時的天帝是虞舜。禹治水之前,曾得到河神的幫助,授予他一張治水的地圖(《屍子》孫星衍輯本卷下)。他改堵塞為疏導,結果成功了,洪水平息,解救萬民的痛苦,得到人民的愛戴。

《書經.大禹謨》說「洚水儆予」(上天用洪水來警戒人類)說明了這場滔天洪水發生的原因。在中國歷朝歷代,君王就像是該朝的表帥,君王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響著臣民的道德舉止。而大禹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德行相當崇高的君王,他治水時 「三過家門而不入」 的精神最為人稱道。因此當時中國的百姓能在大洪水中得救,實在不能說與大禹使整個國家社會的民風轉為純朴高尚無關。

⑤ 治理洪水的好方法

一是禁止老天下大雨,二是多建水庫,三是建好堤壩,四是抓好綠化,五是治理水土流失,六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⑥ 如何治理洪水問題

不用阻擋,用疏導的方法,將洪水引入大海

⑦ 洪災怎樣治理

1998年長江的抗洪斗爭,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幾百萬軍民英勇奮斗,取得了全面勝利。當前,全國人民關注的是,如何進一步整治長江。這不僅關繫到長江流域人民的長治久安,也是國家經濟建設中的一個巨大項目。為此,兩院組織部分有關院士和院外專家,對有關資料和各方面的意見進行分析研究後,提出以下報告。

一、對1998年長江洪水和抗洪斗爭的認識

1998年洪水,是繼1931年和1954年兩次洪水後,本世紀發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據初步資料,1998年和1954年相比,上游的洪峰流量和洪水量與1954年接近;由於中游洪峰流量不具備可比性,以最集中的30天洪水量相比,1998年漢口以上總來水量較1954年少300多億立方米;下游的洪峰流量較1954年少1萬多秒立方米,洪水量少500多億立方米。1931年由於資料不足,只能作粗略比較,上中游可能較1931年略大,下游較1931年小。

應當說明,在上個世紀和更早的時期,長江都發生過比本世紀更大的洪水。據考證,自1153年以來,宜昌站洪峰流量超過8萬秒立方米的有8次(1998年為6.36萬秒立方米,1954年為6.68萬秒立方米),其中1860和1870年的洪峰流量分別達到9.25萬和10.5萬秒立方米。

當前,大家更為關心的是,雖然洪水沒有1954年大,但為什麼1998年的長江幹流洪水位,除武漢、黃石段外,都高於1954年。洪水位抬高的因素當然可以列舉很多,但是最關鍵性的還是分蓄洪量比1954年大量減少。1954年,由於中下游堤防圍垸的抗洪能力較低,許多堤防圍垸自然潰口,為了降低洪水位,保住重點地區,除了運用荊江分洪工程外,又在很多地方扒口分洪,總計分洪和潰口的水量達1023億立方米,其中起到有效削減洪峰的容量約為700億立方米。根據1998年的洪水來量,如果要維持1954年的水位,需要有效分蓄洪量約為400多億立方米。但是1998年的分洪潰口總量僅約100億立方米,其中有效削減洪峰的容量估計約50多億立方米。這樣,減少分洪量約350億立方米,約相當於減少洪水淹沒面積700萬畝。換言之,1998年的抗洪斗爭,是通過加強防汛搶險,爭取抗禦較高洪水位,以加大泄洪量,減少洪水淹沒損失。例如:1954年,在運用荊江分洪工程的情況下,荊江大堤沙市的最高洪水位為44.67米。按長江防洪規劃,為減少荊江分洪工程的運用機遇,將荊江大堤的設計洪水位提高到45.0米。1998年,為了避免運用荊江分洪工程,將荊江大堤超設計標准運用,沙市洪水位達45.22米。又如:洞庭湖的出口蓮花塘站,洪水位比1954年超過達1.85米,這是因為,在1954年,蓮花塘以上洞庭湖區的絕大多數圍垸、蓮花塘以下長江幹流兩岸的絕大多數堤防包括洪湖大堤,都已潰口或扒口分洪,而1998年,蓮花塘上下潰口和分洪的堤垸遠比1954年少。

應當說,這是1998年抗洪斗爭中的一個重大決策,也是在1998年特定條件下作出的十分艱難的決策。1998年抗洪斗爭的工程基礎是:按長江中下游防洪規劃,完成了部分水利工程。除建成了漢江、清江、沅水、資水、修水等支流的控制性水庫外,還按提高了的設計洪水位(較1954年提高0.5米左右),完成了荊江大堤、武漢市圍堤、無為大堤等長江幹流重點堤防和洞庭湖區、鄱陽湖區重點圍垸的加高加固工程。這些都為1998年抗洪斗爭提供了一定的基礎。但還有相當一部分堤防沒有按規劃完成,特別是平原分蓄洪區工程的安全設施,在原規劃中考慮不夠,在實施中又沒有落實,給抗洪斗爭帶來了極大困難,使抗洪斗爭的決策處於兩難困境:如果按原定規劃分洪(按提高了的設計洪水位,仍需有效分洪量200億立方米),將遭受很大損失;如不按原定規劃分洪,將使堤防經受超過設計標準的洪水位,承擔極大風險。考慮到1998年洪水比1954年小,以及軍民團結抗洪的巨大潛力,中央毅然決心進一步抬高洪水位、嚴防死守、力爭減少潰口和分洪損失。這是一個極其艱難的決策,實踐證明是正確的。當然,也應當說明,這是在1998年超額洪水比1954年少300多億立方米的條件下,才有可能做到。如果1998年發生的洪水和1954年洪水相當甚至更大,不分洪還是不行的。

關於1998年長江流域的災情。根據衛星和航空遙感對長江中游地區所進行的多期和系統的監測與分析:湘、鄂、贛三省最大受淹面積約為1586萬畝,由於統計口徑不同等原因,比三省統計數小很多。據長江水利委員會的統計,中下游五省共潰口分洪1705個圍垸,淹沒耕地295萬畝,受災人口230萬。以上數字表明,潰口分洪的多是較小圍垸,平均每個圍垸不足2000畝,災情統計中絕大部分受災農田是由於內澇。1998年的死亡人口為1432人。這與1954年除保住荊江大堤和漢口圍堤外,其他地區大多受淹,死亡人口33169人的災情,是差別很大的。與1931年中下游一片汪洋、漢口街道行舟、南京市區被淹、死亡人口14.5萬人的慘況,更是完全不同。因此,1998年的抗洪斗爭,確實取得了巨大成績。

社會各界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是,長江洪水位的抬高是否是由於長江河床的淤高。根據長期觀測資料,長江幹流河槽基本穩定,與黃河根本不同。由於某些因素,局部河段有沖淤變化,最明顯的是荊江以下的監利-洪湖河段,這一段受下荊江裁彎工程影響,裁彎河段以上有沖刷,以下有淤積。據長江水利委員會資料,其代表站螺山站,低水位時由於泥沙淤積,水位有所抬高,但高水位時,因淤積面積占行洪面積的比例不大,抬高趨勢並不明顯。螺山站1998年的洪水位比1954年超過1.78米,據查證主要是由於1954年在螺山以下蔣家碼頭扒口分洪和老灣等處潰口,使洪水位大幅度降低。

關於湖泊淤積情況。洞庭湖1949年以來因淤積減少的湖泊容量約40多億立方米,由於1949年以來圍墾了1600平方公里,大約減少容量近100億立方米。鄱陽湖的淤積量很小,但1949年以來圍墾了1400平方公里,損失湖泊容量約80億立方米。湖北省的兩岸湖泊由於全部封閉,減少面積5700平方公里。1949年以來,湘、鄂、贛連同蘇、皖五省,因圍墾共增加耕地估計約1400萬畝。

長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和泥沙情況。在長江上游100萬平方公里的流域范圍內,根據調查統計,地面固體物質的年均侵蝕量為15.68億噸,長江幹流宜昌站的年均輸沙量為5.3億噸,輸移比為0.33。這與黃河有所不同。因為長江上游主要是岩石山區,其地面侵蝕物質主要是岩石風化物,顆粒較粗,一般以山前坡積、窪地淤積、溝口洪積扇以及塘庫和中小支流的淤積等形式,在短距離沉積,不能被河流遠距離輸送;而黃河的地面侵蝕物質是黃土,顆粒極細,幾乎可以全部輸送到黃河幹流。宜昌以下,漢口站的年均輸沙量為4.3億噸,下游大通站為4.68億噸。宜昌和漢口間的差值,在平水年主要淤在洞庭湖區,洪水年淤在洞庭湖區、河道的州灘及潰口的圍垸內。大通站的輸沙量,絕大部分送入東海。宜昌各年的輸沙量,因暴雨分布情況不同,而有很大差異。例如,1990~1997年8年的年均輸沙量僅3.8億噸,屬於少沙年;而1998年6~8月的輸沙量即達6.05億噸,超過1954年的同期輸沙量(5.27億噸),屬於多沙年。據初步分析,1998年泥沙的主要來源是金沙江和嘉陵江,這是很值得進一步研究的現象。

以上情況說明,長江流域的水旱災害所以嚴重,除了氣象方面的客觀原因外,主要的還是由於流域內生態系統的失調,集中表現為:在人口急劇增長的情況下,土地資源過度利用和不合理的開發。在山區,毀壞森林、陡坡開荒;在平原,盲目圍湖造田,佔用行洪洲灘。這些都招致自然界的報復。在長江流域,山區水土流失對當地的危害,比黃河更大。這是因為,長江流域為岩石山區,表土層很薄,經過一定時期的沖刷,表土沖光,岩石裸露,形成「石化」,使當地人民完全失去生存條件。貴州省已有不少「石化」山區,令人觸目驚心。

平原的盲目圍湖造田和佔用行洪洲灘,是近幾年來長江洪水位抬高的主要原因。從長遠的自然規律看,江河的沖積平原就是由江河挾帶泥沙淤積而成。中華民族的經濟也是在開發七大江河沖積平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是,如果開發利用不當或開發過度,就會受到洪水的懲罰。現在,在開發利用長江中下游兩岸的土地上,就面臨著這個問題,不僅洪水位越來越高,防汛負擔越來越大,而且防汛的風險也越來越大。

我國生態系統失調的根本原因是人多地少。要進行生態系統的重建,必須與經濟結構的調整相結合,以綜合提高生產力為目標,並注意發展、改革和穩定三方面的協調。我們認為,中央提出的要堅持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是完全正確的。
二、對今後工作的建議

根據以上認識,從生態系統、林業建設、工程措施、新技術運用、加強領導及統籌全國水利等六個方面提出以下建議。

(一)調整土地利用結構,進行長江流域生態系統的重建長江流域生態系統的失調,是由於人口增長和經濟的發展。因此,不能簡單地恢復原狀,而是要以可持續發展的觀點,通過調整經濟結構和人口分布結構,在綜合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解決人多地少的矛盾,實現土地利用結構的調整。一方面,要以1998年的抗洪斗爭為契機,大張旗鼓地宣傳調整土地利用結構的必要性;同時,又要制定調整土地利用結構的具體規劃、步驟、政策和措施,使退耕還林、退耕還湖和平垸行洪真正落到實處。

1.通過全面調查和必要的勘測,對全流域的土地進行總體規劃,合理調整農林牧業結構,把整治河山、重建家園納入流域生態系統重建的總體框架,因地制宜地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2.在山區,退耕還林要和積極發展生產結合起來。
退耕還林的關鍵是真正解決當地職工和群眾的生產出路。要具體劃定必須退耕還林的地區,制定解決生產出路的具體規劃,定期限、定步驟,並確定責任單位,予以實施,並定期檢查和驗收。當前,要首先制止和防止新的毀林開荒和陡坡開荒。特別要注意防止在三峽移民中造成新的生態破壞,嚴格按照「三峽庫區的生態功能分區」,規劃安置移民。

對可以不退耕還林的山區農田,要大力推行高效生態農業。推廣坡地改梯田、坡地綠籬、橫坡種植等措施。有條件的地方,扶持進行農田水利建設。大力開展山區的小流域治理,以小流域為單元,全面布局,綜合開發,將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結合起來,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結合起來,這是改善和恢復山區環境,使人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

大力發展種草養畜。在雨量和濕度較高而坡度較陡的山地、海拔過高的高原區、不宜造林的坡地和乾熱河谷,應種植牧草,發展畜牧業。這也是改善生態環境、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

3. 在湖區,退田還湖要和保持湖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結合。
長江中下游1949年以來開發湖區耕地1400萬畝,連同過去一千多年來已開發的共計數千萬畝土地,不僅是中下游五省的農業基地,而且發展了工業和交通,建設了繁榮的城鎮,為全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但是要看到,根據長江洪水的規律,對於這些已開發的數千萬畝土地,不可能在任何洪水情況下都不被淹沒。洪水不太大的年份,可以全部或大部保住;特大洪水年份,必須犧牲相當部分才能保住重點。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湖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實施退田還湖的難度很大,因為圍垸內的大量人口需要遷移安置。就蓄洪的有效性來說,控制蓄洪比自然蓄洪更能有效地削減洪峰流量,需要的蓄洪容量也少得多。因此,湖南省提出的,對蓄洪垸實行「空垸待蓄,低水時耕種,高水時蓄洪還湖」,在技術和經濟上都是合理的。但必須切實做好蓄洪圍垸內的安全建設,並制定相應的政策和保險制度,使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得到可靠保障;同時,還要制定與「低水耕種,高水蓄洪」相適應的經濟發展方針和加強管理的具體措施,才能保證高水時及時開放蓄洪。對一些地勢低下、排水困難、1998年水毀嚴重的圍垸,應堅決退田還湖,或將封閉型的圍墾種植改為半封閉型的築圩養殖,實行「退田還漁」。

5.要堅決平垸行洪。這些圍垸建在長江和洞庭湖洪道的洲灘上,成為行洪障礙,保護面積不大,但對大局影響很大,應當堅決清除,退田還河。

建立生態經濟核算制度和生態效益補償制度。鑒於生態工程的長期性和全局性,要通過政策和立法,在財政、稅收、信貸等方面進行扶持。國務院正在建立林價制度和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這些都是必須的,應盡快加以實施。同時,對草地和湖泊、洲灘和濕地的管理也應作出切實可行的規定。

⑧ 希臘神話中治理洪水和中國治理洪水有什麼不同

面對災難的態度,顯示文化差異
1.西方文化面對災難第一思維:躺平
諾亞方舟的故事,有幾個關鍵詞:逃、淘汰、選擇、拯救。
這說明西方文化中,面對滅頂之災時,他們的核心觀念就是「逃離」或者「逃避」。
被淘汰的算他倒霉,由上層人士選擇的人或動物才可以存活,最後還是靠神來拯救。
神安排做啥就做啥,諾亞一家子作為神選之人,也不想著為民請命之類的,自己能活就好。
災難來了,躺平就好,反正只有神選之人才有資格登上「諾亞方舟」,連動物都分為三六九等,不幹凈的畜類存活率就低。
人類好人只有諾亞一家子么?干凈和不幹凈的畜類又是誰區分的呢?人類做了壞事,為啥走獸昆蟲、空中飛鳥莫名背鍋,也要受牽連而死?

2.東方文化面對災難第一思維:抗爭
大禹治水的故事,有幾個關鍵詞:治、堵、敗、疏、成。
這說明東方文化中,面對滅頂之災時,我們的核心觀念是:「抗爭」!
大水來了,我們要努力治理,四處堵水失敗,那麼就換一種疏導的辦法,辦法總比困難多,抗爭到最後,一直抗爭到最後的成功!
抗爭的精神,在中國古神話里處處可見:大禹治水、誇父逐日、後羿射日、愚公移山、精衛填海……
我們不依賴「神」的眷顧和「拯救」,我們靠自己!我們不淘汰任何人,而是團結起所有人,大家一起想辦法,一起參與進這場偉大的抗爭!
災難來臨,大禹接受父親的教訓,改變方法,勵精圖治,篳路藍縷,三過家門而不入……充分而生動地體現了錯而能改的勇氣和不懈奮斗的精神。

3.面對疫情,東西方做法不同
如今,面對新冠病毒疫情這樣的大災大難,我們發現中國和歐美的做法,與神話傳說中體現的做法,沒有太大區別。
中國的做法大家有目共睹,帶領全國人民一起行動,與病毒做抗爭,從聯防聯控到一線抗疫,我們把抗爭精神體現在抗疫的全過程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到現在已經取得抗疫的初步勝利了。
歐美的做法,大家也都知道,聽說病毒來了,第一反應都是「躺平」。美國的「不檢測就沒有」,英國的「群體免疫」,西班牙義大利一開始的不當回事,都是如此。
同時,也看得出歐美的上層階級不太把民眾的生命當回事,都是要民眾抗議到萬不得已的地步,才會改變一下做法,比如免費核酸檢測,封城措施的實施,都是在疫情嚴重到控制不住才實施的,結果如何大家也看到了。

從神話傳說里可以看出,數千年來各民族的性格特點並沒有太大變化。

⑨ 如何治理暴雨洪水災害

植樹種林 保護水土

⑩ 洪澇災害的防治措施

一、水利工程措施

水利工程措施是梧桐河流域中下游防洪除澇的根本措施。對於丘陵漫崗區要通過大量的修建水庫、谷坊、塘壩、截流溝等水利工程,並結合田間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術措施。

攔蓄地表徑流,達到涵養水源、控制水土流失、防止坡地洪水爆發,在保護了坡耕地的同時也保護了下游的農田,同時充分合理利用水資源,改善生態環境,變水害為水利。

二、水土保持措施

種植水土保持林,控制水土流失,發展當地農業生產。水土保持林的主要作用是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保護農田,調節氣候,減少或防止空氣或水質污染,美化、保護和改善流域的生態環境,從而改變農業生產的基本條件,保證和促進農業高產穩產。

據有關資料,林帶可削減地表徑流80%,減少沖刷量90%,增加土壤含水量18%,提高抗禦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營造和更新農田防護林,結合溝、路、渠布置新林帶,同時對殘破林帶更新改造,使農田防護林林網化。

三、水利工程管理

在水利工程管理上無論是墾區還是鶴崗均已成體系,初步改變了重建輕管現象。但在管理體制、資金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

1、管理設施不配套。

2、管理人員、生產人員均未按規范要求進行配備,多數由地方或農場水務局的工作人員兼管,並且人員偏少,難以保證管理質量,應根據規范要求及當地的實際情況對相關人員及設施重新進行配備,完善澇區工程管理。

(10)洪水治理擴展閱讀:

洪澇災害包括洪水災害和雨澇災害兩類。其中,由於強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壩潰決、風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漲而泛濫以及山洪暴發所造成的災害稱為洪水災害。

因大雨、暴雨或長期降雨量過於集中而產生大量的積水和徑流,排水不及時,致使土地、房屋等漬水、受淹而造成的災害稱為雨澇災害。由於洪水災害和雨澇災害往往同時或連續發生在同一地區,有時難以准確界定,往往統稱為洪澇災害。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