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國家治理的意義

國家治理的意義

發布時間: 2021-02-21 20:24:27

❶ 如何理解國家治理體系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治理」思想首次進入國家高層文件,成為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的總方針和行動綱領,意義十分重大。需要指出的是,這一總目標是由「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兩部分構成,明確和理順兩者的內在邏輯關系,是推進深化改革的邏輯起點。「治理體系」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前提和基礎,「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治理體系」的目的和結果,要想實現真正的治理能力現代化,首要任務是建立健全一套完整、合法、有效的「國家治理體系」。
一般認為,國家治理體系由經濟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社會治理、生態治理五大體系構成,但這種縱向治理體系的觀點,實際上是一種各自為政、部門化的思路,無法從根本上建構起系統、整體、協同的治理格局。根據全球「治理」思想精髓、世界發達國家治理實踐和中國國情相結合的視角來看,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應該包括五大基本內容。
治理結構體系:「黨、政、企、社、民、媒」六位一體。治理結構解決的是「治理主體是誰」「治理主體之間是什麼關系」兩大問題。首先,要有多元化、負責任的治理主體。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結構應該包括中國共產黨(民主黨派)、國務院及各級地方政府、混合型市場企業(國有、私有;內資企業、外資企業;跨國企業、本土企業等)、各類社會組織(科技型、公益型、服務型等;全球型、本土型等)、廣大人民群眾、各類媒體(傳統媒體和新型媒體)六大主體,缺一不可。其次,要有邊界清晰、分工合作、平衡互動的多主體和諧關系。其中,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是多元化治理主體之間的兩大核心關系,關鍵在於釐清各自的許可權邊界,把本應該屬於市場、社會的職能,完全交給市場和社會處理,政府重點履行好宏觀調控、公共服務、維護社會規則等職能。
治理功能體系:動員、組織、監管、服務、配置五大功能。功能體系解決的是「治理體系主要發揮什麼作用」的問題。這一體系主要發揮五大方面的作用:第一,社會動員功能。良好完備的治理體系,能夠有效發揮社會動員功能,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黨建等各個領域的深化改革中,取得最大的社會共識,凝聚社會合力。第二,社會組織功能。即良好的國家治理體系,可以把個體化、原子化的社會主體(企業、個人等),融入特定類型、特定目的的各類組織體系之中(如黨組織、單位組織、社會組織、民眾自治組織等),提高國家與社會的組織化程度,謀求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的統一。第三,監管功能。即國家治理體系在幫助實現市場和社會不斷走向自由、民主、發展的同時,需要一套完備的監督手段,對各類經濟主體、政治主體和社會主體實施宏觀監控,保持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總體和諧穩定。第四,服務功能。即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和要求,最大程度地提供規模化、優質化、多樣化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多元化物質文化與精神需求,是國家治理體系保持長久運轉的基礎保障。第五,配置功能。即良好的國家治理體系,應該實現經濟資源的市場化配置(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社會服務資源的社會化配置,通過建設科學化的資源配置機制,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充分挖掘國家發展的活力。
治理制度體系:法制、激勵、協作三大基本制度。治理制度體系解決的是「如何保障治理結構有效運轉」的問題。建構好治理主體、明確了治理功能後,重點要有一套完備的法律和制度體系,保障治理體系的有效運轉。制度作為軟實力,在某種程度上,直接決定著國家治理體系的成敗。筆者以為,需要確立三大根本性制度體系:首先,法制體系。即在政黨建設、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生態建設等領域,適時更新和建立成套的法律體系,把所有的政治活動、經濟活動、社會活動、文化活動、生態活動,全納入法律框架體系之下,嚴格執法,嚴厲杜絕非法犯罪活動的產生和蔓延。其次,激勵制度體系。通過制定科學、有效的激勵體系,最大程度地調動所有領域的多元化主體,在合法前提下,激發和釋放內在潛能和活力,促進國家各領域主體「從一般走向優秀、從優秀走向卓越」的縱向流動,協同推動個人和國家不斷走向進步。再次,協作制度體系。在強調各領域、各條線依法高效運轉的同時,強調縱橫交叉協作,是國家治理體系的根本要義。為此,大到全球治理、次區域治理,小到主體功能區治理、地方治理、城市治理、特定問題治理等,需要一套完備的國際間、政府間、部門間、公私間的跨界協作制度體系,化解沖突和矛盾,在互動合作中尋求整體利益最大化。
治理方法體系:法律、行政、經濟、道德、教育、協商六大方法。治理方法體系解決的是「具體靠什麼手段進行治理」的問題。國家治理是一個綜合系統,需要多元方法和手段的協同使用。主要包括六大治理手段:第一,法律手段。這是首先需要採用的方法,對違反法律的一切行動,都要依法嚴厲打擊和制止,創建法治型國家。第二,行政手段。作為一個擁有龐大行政體系的大國,在經濟、社會等多個領域,適時採取高效的行政命令、指示、規定等措施,依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三,經濟手段。特別是在全面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更多的要採取財政、稅收、貨幣、價格等符合價值規律的經濟手段,引導宏觀經濟的協調高效發展。第四,道德手段。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並重,是中華五千年總結的有益經驗,我們要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德治精髓,加強社會公德建設,引導個體加強自我約束,實現社會和諧。第五,教育手段。除了正規的學歷和職業教育,更要強調各行各業開展繼續教育和民眾社會教育,讓每個個體與時俱進,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發揮潛能,激發活力。第六,協商手段。按照民主協商的總要求,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領域,建立健全多主體協商機制,疏通利益表達渠道,擴大民主參與,促進社會公平發展。
治理運行體系: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橫向互動三大運行方式。治理運行體系解決的是「治理體系採取何種方式、何種路徑運轉」的問題。需要三大運作方式:首先,自上而下方式。即通常所說的頂層設計,這是大國治理必須依靠的治理方式,關鍵在於處理好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上級政府與下級政府之間的權責關系,堅決貫徹落實有益政策,根除「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對抗性做法,實現政策不走樣、不變味。其次,自下而上方式。即通常所說的「摸著石頭過河」,諸多領域的改革創新,可依靠地方層面的先行先試,等掌握了規律、積累了經驗以後,再向全國推行和推廣,降低改革風險與成本。最後,橫向互動方式。即通常所說的「學習借鑒」,在不同領域、不同主體之間通過互動、走訪、學習等過程,可以實現協同效應、整合效應、創新效應。

❷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何重大意義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意味著什麼?
第一,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將更好轉化為管理國家的效能。
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註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建設具有自己特色的國家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有著自己的鮮明特點和顯著優勢。
我們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黨和國家實行的民主集中制,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舉國體制,有黨和政府強有力的社會動員組織能力,有全國一盤棋的互助協作機制等,這些都是我們的制度優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核心。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決不能否定和丟棄我們制度的優勢,恰恰相反,是要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把各方面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管理國家的效能。
第二,意味著我國將進一步擺脫傳統人治社會的影響,大踏步走向現代法治社會。
法治是現代國家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將使我國真正實現從傳統人治社會向現代法治社會轉變,這將是意義更為深遠的歷史性轉變。
第三,意味著我們將構建起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人類社會制度文明作出更大貢獻。制度文明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一樣,是人類文明的基本形態之一。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我們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適應時代發展變化,既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又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既積極借鑒人類制度文明有益成果,又決不照搬別國制度模式,努力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總起來說,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為了國家長治久安。

一、什麼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我們所說的國家治理,就是黨領導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我們所說的國家治理體系,就是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它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這些構成了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依託。
我們所說的國家治理能力,就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的能力,也就是制度執行力。這種能力體現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治理能力的關鍵是人的素質,特別是幹部素質。提高治理能力關鍵是全面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特別是建設適應現代化要求的高素質幹部隊伍。
什麼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國家治理體系=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經濟制度+其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
國家治理能力=制度執行力=改革發展穩定能力+內政外交國防能力+治黨治國治軍能力等
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國家治理必須堅持的根本原則。依照我國憲法,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是國家治理的主體,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主人翁精神;黨在國家治理中發揮著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擔負著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的使命,要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必須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社會治理的主要方式:
一是系統治理,加強黨委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二是依法治理,加強法制保障,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
三是綜合治理,強化道德約束,規范社會行為,調節利益關系,協調社會關系,解決社會問題;
四是源頭治理,標本兼治、重在治本,及時反映和協調人民群眾各方面各層次利益訴求。

❸ 為什麼要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黨的十 八屆三 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 色社 會 主 義 制 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總目標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在這一總目標中,大家對完善和發展中 國 特 色 社 會 主 義制度比較熟悉,而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夠了解。那麼,應該怎樣理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呢?
一般說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建設和制度執行力的集中體現。就我國而言,國家治理體系主要是指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中國特 色社會 主 義 法律 體 系,以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 的 建 設等各領域的體制機制。這是一整套相互銜接、相互聯系的制度體系。國家治理能力則是指運用制度體系管理國家和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 治 黨 治 國治 軍、促進改 革發展穩定、維護國家安全利益、應對重大突發事件、處理各種復雜國際事務等方面的能力。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治理體 系是治理能力形成的基礎,治理能力的提升有賴於治理體系的建構;另一方面,治理能力彰顯治理體系的功能,治理能力強大是治理體系完備的表現,只有不斷提升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治理體系的效能。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適應社會發展新要求和人民群眾新期待的必然選擇。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 黨 不斷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國家治理之路,積累了寶貴經驗,取得了重大成果,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實踐證明,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總體上是適應我國基本國情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對此我們應有足夠的自信。但是,隨著改 革 開 放的深入和社 會 主 義現 代 化 事 業的發展,相比形 勢 任 務 的新 變 化、經 濟 社 會發 展的新要求、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我們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還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和缺陷,還有許多亟待完善和提高的地方。要確保全面深化改革任務的完成,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 國 夢,就必須進一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體現了社 會 主 義現代化在制度層面的基本要求。長期以來,我們比較強調物質文明層面、精神文明層面的現代化建設。其實,社 會 主 義 現 代 化除了物質文明層面、精神文明層面的現代化,還應包括制度層面、治理層面的現代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使國家治理體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和科學化,使國家治理者善於運用科學思維、民 主思維和法治思維等,善於依靠法律制度來治理國家,從而把中國特 色 社 會主 義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國家的效能。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提出來,表明我們黨對社 會主 義現代化的認識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更高水平,表明完善和發展中國特 色社 會主 義制 度已經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項系統工程。一方面,要繼續完善制度體 系。不斷改革那些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 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另一方面,要繼續提升治理能力。當前,我們雖然在各方面都建立了制度,但在發揮制度效能方面還存在明顯不足,很多制度雖然建起來了,但並沒有能充分發揮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更加註重治理能力的提升,努力把制度體系的優勢轉化為國 家治 理的實際效能。

❹ 簡要分析依法治國的國家治理道路的重大意義

依法治國是我們黨在總結長期的執政治國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制定的基本治國方略。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作為我們黨和國家的基本治國方略和發展目標,依法治國經歷了一個發展、演變的過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和國家所面臨的新問題和新任務促使黨不斷進行理論創新,「三個代表」等重要思想應運而生,從而進一步豐富和充實了依法治國的內涵。在新的形勢下對依法治國進行與時俱進的理解和認識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依法治國不僅是治國的基本方略,而且是我們黨的重要價值目標

法治是一種治國之道,同時也是一種價值觀念,法治或人治的取捨實質上是一種價值選擇。黨的十五大報告把依法治國提到治國方略的高度,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依法治國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並被視為社會進步、社會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不僅是我們黨就治國方式作出的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決策,而且也是一個重要的價值選擇。把法治設定為國家建設的重要目標,意味著法治不僅被當作一種治理國家和社會的工具和手段,而且成為黨和國家所追求的一種價值觀念。

二、依法治國在本質上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目標和要求相一致

法治是被世界各國長期的歷史實踐所證明了的治理國家和社會的有效辦法,是全人類文明和智慧的結晶,代表了世界文化的進步。就社會主義中國而言,法治針對的是權力的濫用,它反對特權,維護民眾的合法權益,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社會主義法治是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是發展先進生產力的客觀要求。因此,依法治國本質上反映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也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途徑和有力保障。另一方面,「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體現了社會主義法的價值取向,反映了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可以說,「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法治建設的靈魂,是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也是衡量我國法治建設成敗得失的標准。我們立法和執法的整個過程都要體現和服務於「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三、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是有機結合、辯證統一的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上的領導,主要表現為「制定大政方針,提出立法建議,推薦重要幹部,進行思想宣傳,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堅持依法執政。」作為執政黨,黨的領導的核心內容是領導和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掌管國家權力,途徑是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人大的基本職能是立法和監督法律的實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需要通過人大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法律;黨組織推薦的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須經人大認可。黨領導、指導立法,但又受到憲法和法律的約束。依法治國既保證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又要求黨通過法治來實施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從而避免以黨代政、黨政不分。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核心內容,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都必須服務於人民當家作主。在當前的情況下,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關鍵是要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使其職能和作用得以真正實現和充分發揮。

四、依法治國的關鍵是依法執政

把依法治國作為治國方略,標志著我們黨執政方式和社會主義國家治理方式的重大發展和轉變。黨的十六大報告要求堅持依法執政,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指出,依法執政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執政的一個基本方式,並把依法執政同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一起作為我黨執政黨建設的總體目標之一。依法執政的基本內涵和要求是: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和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法制觀念,堅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督促、支持和保證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職權,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支持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提高司法人員素質,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和保障;以保證司法公正為目標,逐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形成權責明確、相互配合、相互制約、高效運行的司法體制,為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提供法制保障。在我們黨長期執政的情況下,國家政權機關中的骨幹絕大多數是中共黨員。這就意味著,我國能否實行依法治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黨及其廣大黨政幹部能否做到依法執政。當前,依法執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所在。

五、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輔相成

以德治國的基本含義和要求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的建設為落腳點,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相配套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並使之成為全體人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規范。道德和法律作為上層建築的中要組成部分,是規范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的重要手段。法律以強制手段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道德以其說服力和勸導力培養和提高社會成員的修養和思想覺悟。兩者具有共同的社會目的,即維護社會秩序,保證社會穩定、和諧與發展。黨的十六大報告再次強調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就是把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緊密結合起來,共同服務於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社會經濟文化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就國家和社會的有效治理而言,法治與德治歷來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二者缺一不可。我們在強調依法治國的同時,也必須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做到德治和法治並舉,「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片面強調法治而忽視德治的思想是錯誤和有害的。法治以德治為基礎,良好的道德風尚是法治有效性的社會基礎,只有法治和德治並舉方可長治久安。法治和德治相結合是治國安邦的基本方略;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和社會主義道德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目標。
繼續追問: 第二個呢
補充回答: 新民主主義社會是屬於社會主義體系並逐步向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過渡性質的社會。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特點表現在以下方面:
(1)在經濟上,由於中國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因而必須實行在國營經濟領導下的合作社經濟、個體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經濟五種經濟成分並存的新民主主義經濟制度。國營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起領導作用,是新民主主義社會中經濟方面的社會主義因素。
(2)在政治上,新民主主義社會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人民民主專政。工人階級領導權和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是新民主主義社會在政治方面的社會主義因素。新中國建立之初,我國人民民主專政屬於新民主主義政權性質。
(3)在文化上,實行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所謂民族的,就是反對帝國主義壓迫,主張中華民族的尊嚴,獨立的、帶有中華民族特性的文化。所謂科學的,就是對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張實事求是,主張客觀真理,主張理論和實踐的一致。所謂大眾的文化,即是民主的文化,這種文化是為人民服務的文化。

❺ 國家治理環境污染的意義是什麼

意義如下:

  1. 國家治理環境污染,對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建設小康社會、最終實現人類社會的全面和諧有著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有利於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 可持續發展是即滿足當代人的發展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對其需求的能力的一種發展方式;

  3.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發展經濟,而經濟的發展有賴於環境和資源的支撐;

  4. 生態環境治理有利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5. 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已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環境污染成為當今的一大公害,政府治理環境,正確處理好經濟與環境的關系,治理環境,保護環境,將會為我們建設小康社會提供重要的基礎與前提,是我國早日實現全民的小康的有力保障;

  6. 國家治理環境污染有利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人與自然和諧推進和諧社會的構建人與自然和諧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文明得以延續和發展的載體,它可以減少或消除因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和資源短缺導致的各種社會矛盾;

  7. 重要的是,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就必須發揮政府在環境治理中的主體地位與作用,大力加強環境保護、正確處理人與資源的關系。

❻ 國家管理向國家治理提法的轉變有何意義

「治理」和「國家治理」的提出,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到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中國共產黨提升執政能力、回應廣大人民群眾更高期待的必然要求,也是對我國改革開放35年來的經驗總結、對各領域改革目標的科學提煉,是中國應對日益激烈的全球競爭、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迫切需要。一般說來,作為一個執政黨和人民的政府,實現對國家事務的管理,一般要經歷三個階段,即從「管理」到「治理」再到「服務」。
這個治理是什麼意思呢?它強調多主體,大家都是主體,國家管理者,這是主體。現在我們的人民也是社會的主體,還有各組織、各單位,都是參加管理的一個方面的角色,都是主體之一,所以這是從過去的一個主體變為多主體。「管理」常常是單向度的,突出政府的行政權威;而「治理」則是系統的、體系化的,包含著群眾的自治、社會的自治和具有反饋迴路的,主張更多發揮NGO組織的調節作用。第四,結果上的差異,「管理」必致官本位,「治理」要求民本位。因此,所謂「治理」,是指多元的、扁平化的、系統的機制,是傳統「管理」機制的一種提升。
意義:從「統治」到「治理」,這種理念的變遷強調了對人權的重視和對公權力的約束。國家治理現代化要求治理方式的法治化,即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法治中國包括了三個維度: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這三個維度都以尊重和保障人權為基本標志。
思路:(一)精良的制度是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制度是用以減少人們行為不確定性的規范和安排。在一個環境異常復雜的國家執政,中國共產黨必須充分認識到制度的重要性,要看到制度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價值:制度是國家治理行為能否有效開展、治理績效能否順利實現的基礎,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國家治理的發展方向、進程和質態。科學、合理和健全的制度是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源泉和動力,制度化水平越高,越有助於國家治理能力的提高。因此,構建符合中國國情、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契合社會發展需求、與國際先進治理經驗相融合的現代治理制度,是提升中國國家治理能力的基礎。
(二)合理的結構是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支柱。一個組織能否發揮出應有的功能,同其結構是否合理密切相關。實踐表明,治理能力的充分發揮是建立在合理的治理結構的基礎之上。期待不合理的結構能釋放出較高的效能,幾乎是妄談。當前我們的治理能力之所以難以滿足社會發展的客觀需求,同治理結構不夠科學合理直接相關。

❼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的意義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體現提出的意義,是非常對國家的治理和體系相關的發展,建立金山銀山,不如環境影響的這個理念。

❽ 怎麼理解國家治理及其現代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新的政治理念,它表明我們黨對社會政治發展規律有了新的認識。鄧小平同志曾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提出,恐怕再有30年的時間,我們才能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決定》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極大地豐富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目標的內涵和要求。這個提法,對中國未來的政治發展,乃至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來說,具有重大而深遠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什麼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國家治理是現代國家所特有的一個概念,是在揚棄國家統治和國家管理基礎上形成的。首先,它凸顯了政權的管理者向政權的所有者負責並可以被後者問責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其次,它強調政權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利益相關者等多種力量合作管理的重要性。最後,它把增進公共利益同維護公共秩序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實現這兩個目的的能力是國家治理能力最重要的體現。國家治理體系的目的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普遍提高國民生活質量和實現可持續的穩定。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衡量標准至少有4條:一是民主化。人民成為國家政權的所有者,能夠通過合法的渠道直接地或通過自己選舉的代表參與決策、執行和監督等國家治理的全過程,並擁有追究責任者的制度化手段。二是法治化。國家政權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利益相關者參與國家治理的行為,都應納入法治化的軌道進行;國家公共權力的運行也應受到憲法和法律的約束;規則和程序之治要代替人治。三是文明化。國家治理應是「更少的強制,更多的同意」「寓管理於服務之中」「更多的對話協商溝通合作,更少的獨斷專行」「更多的激發權能,更少的排斥和歧視」。四是科學化。各類治理主體擁有更多的自主性,他們履行各自功能的專業化和職業化分工程度不斷提高,執政黨和政府機關協調其他治理主體的能力、進行戰略和政策規劃的能力不斷提高等。
國家治理體系作為一個制度體系,包括了經濟治理、政治治理、社會治理、文化治理、生態治理、政黨治理等多個領域以及基層、地方、全國乃至區域與全球治理中的國家參與等多個層次的制度體系。結合我們國家的實際來說,國家治理體系實際上就是我國經濟社會管理制度體系,既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也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領域的制度安排、體制機制。治理能力則是我們運用這些制度和機制管理經濟社會事務的能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繼「四個現代化」後我們黨提出的又一個「現代化」戰略目標,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
為什麼要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舉世公認。中國已經進入了從現代化的早期階段向後期階段邁進的新的歷史時期,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市場化、全球化浪潮有力地沖擊著現有的國家治理體系並挑戰著當下的治理能力,社會大轉型推動著國家治理的轉型和現代化。
首先,現有的政府強勢主導的發展模式難以持續,消極管控的維穩模式遭遇困境難以持續,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可持續的穩定迫切要求國家治理轉型。其次,相當數量的資源分配權和行政審批權仍然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地方、基層、企業、民間組織的自主權和自由活動空間不足,自主創新的環境不容樂觀,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不足。最後,經濟社會的現代化導致人的現代化,從而不斷推動國家治理制度的現代化。隨著義務教育和互聯網的普及,中國加速融入全球化進程,青年人群參與政治的願望和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在接納政治參與方面的制度容量上以及人們對更高水平的社會公共服務的期望中,現有的國家治理體制還難以完全滿足這些需求。
國家治理的現代化是政治發展和政治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黨和政府主導的現代化模式使得黨和政府在現代化過程中處於關鍵位置,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沒有國家治理的轉型和現代化,經濟社會等方面的現代化就難以進一步深入推進;不推進國家治理改革,市場化改革也難以走向深入。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說明我們現存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還相對落後,跟不上社會現代化的步伐。國家治理現代化是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的積極回應,若無這種回應,則可能出現全面的、系統的國家治理危機甚至導致國家治理失敗,現代化進程將因此而中斷。
如何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既改革不適應實踐要求的體制機制,又不斷構建新的制度和體制機制,使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方面制度和體制機制更加科學、更加完善,推動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不斷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能力。
為此,《決定》就如何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作出了總體部署,並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從統治、管理到治理,進而實現善治,是一次巨大的突破與超越,目標已定,決心已下,步伐已邁出,打造完善的國家治理體系,發展成果必將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何增科 作者為中央編譯局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❾ 從政治角度,分析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意義

所以在中國,目前最需要的不是破除現代性,直接按照國際上治理的概念進入到後現代,而是要解決現代性的問題。首先要建立民主和法治,第二是完善政府體制,建立更加合理的官僚制度。

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考慮一些後現代的建構。既然是國家治理,只局限於現代性也不行,畢竟中國現在面臨著前現代、現代、後現代等多重挑戰。我們有些挑戰是前現代的,有些是現代的,比如說環境污染,但也有後現代的很多挑戰,比如公民參與、網路參與就是後現代社會的特徵。西方的網路基本上不用於政治參與,中國網路參政在全世界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網路反腐,發達國家也是沒有的,人家有相關制度,我們則是因為其他制度不健全,所以最後將所有的壓力集中到網路上,使網路不堪重負。

中國的國家治理現代化,首先還是要改革政府,讓政府做得更好。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在建設現代性的同時關注一些後現代的結構,從統治的一元結構變為多元結構,或者是多中心治理的結構。其中關鍵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社會、公民之間的關系,使它們更好地發揮作用。第一,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讓市場成為一個更重要的主體,甚至成為一個中心,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真正自主發揮決定性作用。政府的作用應當是彌補市場失靈,而不是在市場能發揮作用的地方起作用。比如,政府要解決市場產生的外部性問題,如環境污染;還要解決公平和公共物品的提供,如義務教育、公共服務;還要遏制行業壟斷等問題,等等,總之政府要在市場失靈的地方起作用。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政府在市場能發揮作用的地方起作用,而市場失靈的時候政府也失靈了。第二,是處理好政府和社會的關系,充分發揮第三部門的作用,政府和市場同時失靈的地方,要讓第三部門,也就是N G O、N PO發揮作用。有了這些制度基礎,我們才有第三步,讓公民參政有序化,解決代議制出現的一些參與不足的問題,同時要防止參與過度和民粹主義的盛行。所謂多中心治理,就是要把每個中心各自功能、各自領域搞清楚,發揮各自應有的作用,形成一個治理體系,這就是十八屆三中全會要解決的問題。

❿ 依法治國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意義

給你推薦篇文章,這篇文章的內容應該是這個意思
題目: 求是:國家治理現代化將擺脫人治走向法治

還有兩篇文章可供參考:民主法治:國家治理的現代化之路
王韶華: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核心是法治化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