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社區參與式治理

社區參與式治理

發布時間: 2021-02-21 13:12:00

㈠ 如何多方參與保護與可持續社區

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促進政府、企業、民間機構、社區、科研團體等在保護和發展層面的合作,協助發展資金的投入和保護行動的啟動,努力實現保護與發展和諧的可持續社區。包括以社區為基礎的野生動植物保護;青藏高原可持續社區發展;管理導向型的參與式保護區計劃;保護區周邊以保護為基礎的發展計劃。這里我們簡單介紹一下以社區為基礎的野生動植物保護,其他的由於篇幅限制就不一一介紹。

社區共管是一種保護區與周邊社區長期共生、共存、共發展的保護發展模式,建立在保護區和社區雙贏的合作理念之上。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中國項目首先對瀕危靈長類保護區的周邊社區開展社區共管行動。該項目在中國開展的工作有海南長臂猿保護區周邊社區參與保護以及廣西靖西縣東部黑冠長臂猿保護區周邊以保護為基礎的社區發展。在這里,我們主要介紹廣西靖西縣東部黑冠長臂猿保護區周邊以保護為基礎的社區發展。該項目目標是對極度瀕危的東部黑冠長臂猿及其棲息地進行長期有效的保護;開展關於東部黑冠長臂猿及其重要性的保護意識宣傳活動;通過對社區發展需求的綜合響應和保護能力的提高,共同努力達到保護和發展的協調和相互促進。2008年3月,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中國項目選擇最靠近東部黑冠長臂猿棲息地的5個村,開展了保護區周邊社區參與式的資源利用與社會經濟狀況調查。2008年4月,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又組織包括社區專家、廣西世行全球環境基金項目保護區和林業局工作人員、社區護林員組成的一支20人的調查隊,對擬建的邦亮東部黑冠長臂猿保護區周邊社區開展了參與式社區發展規劃調查和保護區與周邊社區的邊界協商工作,並召開總結座談會,對此次參與式社區發展規劃調查獲得的資料進行了匯總和整理。通過對資料的總結,編寫了《擬建邦亮東部黑冠長臂猿保護區周邊社區參與式社區發展規劃調查報告》。

㈡ 如何參與式社區災害管理項目

我國屬於亞洲和全球災害多發的國家之一。全國50%的人口分布在氣象、地震、地質等自然災害影響嚴重的地區,常年受災人口在2億~3億人次,人民生命財產和經濟社會發展損失極重。2008年元月,暴風雪席捲中國,21個省(區、市)數千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1111億元。2008年5月12日,四川等地發生地震災害,直接經濟損失超過8000億元。加上南方地區洪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使得2008年中國災害問題凸顯,災害的影響十分巨大。

「綠色流域」在拉市海實施了多年的參與式流域管理項目,一方面旨在解決當地流域保護和百姓生計的協調發展,另一方面通過流域管理示範倡導中國小流域善治。在小流域治理過程中,「綠色流域」已經關注和著手治理流域面臨的災害。如,近十年以來,「綠色流域」協助常年受洪澇災害、泥石流、滑坡困擾的麗江市玉龍縣拉市鄉西湖村村民建立了流域管理小組,發動群眾植樹造林、治理滑坡、改造河道、建攔沙壩、發展薪柴替代能源等,使西湖村生態安全大大增強,村民災害管理的能力大大提升。2008年春季雪災,「綠色流域」趕赴當地山區彝族村寨救援,並在香港樂施會的資助下與地方政府合作,幫助該地彝族社區進行了災後重建。

2008年8月,「綠色流域」申請了世界銀行第二屆中國發展市場「汶川地震災後重建項目」。2008年10月21~22日,該項目在北京國貿會展中心進行了展示與答辯,並最終從100餘個入圍項目中脫穎而出,被確定為2008年世界銀行第二屆中國發展市場援助項目,獲項目資金人民幣17萬元。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在南都公益基金會「5·12災後重建資助項目」的支持下,「綠色流域」聯合四川5·12民間救助服務中心,於2008年8月29~31日在受地震災害影響的四川省成都市舉辦了《災害社會影響評價、災害管理規劃研討班》。研討班期間,40多家NGO通過分享和交流,初步了解和掌握了該方法,並打算在社區重建活動中進一步實踐。

2008年12月,「綠色流域」在拉市海的彝族社區及納西族社區開展了參與式社區災害管理規劃。他們幫助當地少數民族村民認識到他們所面臨的災害和災害的影響,討論應對災害的措施和計劃,協助社區制定災害管理制度。2008年年底,應民政部中國減災中心邀請,「綠色流域」完成了對四川德陽市農村社區減災能力建設方面的調查研究。

參與式社區災害管理項目的目標是通過廣大公眾的參與,建立一個能抗災害風險的可持續發展的社區。這一目標,賦予了參與救災、減災和備災工作的NGO更大的責任和更高的要求。實現這一目標,首先需要對災害的社會影響進行評價,深入了解社區需求,才能做出符合實際的社區災害管理和可持續社區重建規劃;同時,與社區居民一起討論他們應對災害的措施和資源,協助社區搭建一個減少災害和脆弱性的社區災害管理組織結構。將來一旦有災害發生,社區能夠最大程度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有效地對社區災害進行管理。中國流域面臨災害的挑戰,「綠色流域」正努力把參與式流域保護和社區災害管理相結合,集研究與實踐為一身,在構建抗風險、可持續的流域社區方面體現民間組織的價值。

參與式社區災害管理項目在2008年11月~2009年10月期間,通過對四川省、陝西省和甘肅省地震災區實地考察後,對積極參與災後重建的NGO和社區組織進行了每省約2~3天的「災害社會評價與社區災害管理規劃研討班」。

㈢ 「參與式民主」理論的概念

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社會主義民主是一種理想的民主形式,但是在現實的中國,民主 理論與民主實踐存在較大的反差,民主化水平與經濟、社會的發展不相稱。一方面我們 把民主的地位提得很高,一直作為基本政治綱領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民主的實現方式 和實現程序方面創新不足,民主實踐相對滯後。用現代民主理論的說法,我們注重實質 民主,但程序民主發展滯後。值得欣喜的是,黨的十六大報告從多方面論述了程序民主 的重要性,民主化進程得以加速。我們認為,在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今後一段時間內 加強程序民主將成為中國民主建設的重點。

一、程序民主的時代性

民主概念發源於西方,意思是「人民的統治」。對於民主的具體含義,從民主這一概 念誕生之日起人們便爭論不休。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層面上,對民主作出不同 的解釋。民主既是人類社會政治生活抽象的價值理論,又是一種具體的政治制度,還可 把民主理解為一種生活方式。民主既存在於理論家的理論體系中,又存在於現實的國家 制度實踐中,還作為一種信念存在於每個人的頭腦中。如果說歷史上政治思想家們關於 民主的爭論主要集中在「人民」和「統治」本身的意義的話,那麼,到了當代,政治學 家們開始把爭論的重點從「人民」和「統治」本身逐漸轉向「人民」與「統治」這兩者 的關系。一些人強調「人民」對於民主的意義,另一些人則強調「統治」對於民主的意 義,由此發展出「實質民主論」和「程序民主論」兩種民主理論。

「實質民主論」認為民主是一種政治狀態,強調個人權利的實現具有壓倒一切的重要 性,並主張從政治過程的後果來判斷政治體系的民主程度。「程序民主論」則認為民主 是一種過程,個人的自由權利只有在這種過程中才能實現,最重要的是民主政治的程序 。對於「實質民主論」來說,民主政治的核心問題是憲政問題,憲政民主是實現個人權 利的根本途徑,憲法對於政府和公民具有最大的權威,憲法的具體內容直接反映著這個 國家的民主程度。而對於「程序民主論」來說,民主政治的核心問題是政治參與,人民 的參與過程是實現民主的根本途徑,參與本身就是一種人民行使民主權利的表現,憲法 固然是重要的,但最重要的不是憲法的條文內容,而是對這些條文內容的動態控制。( 參見俞可平《權利政治與公益政治》,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第124—125頁)

「實質民主論」與「程序民主論」的爭論,從政治學說史的角度看,有著深遠的意義 ,它表明政治學家們終於跳出了數千年來糾纏不清的民主的本體論,轉而把重點進入了 過程和關系,體現了現代西方民主理論演化的主要趨勢,對於推動民主理論的發展作出 了積極的貢獻。由盧梭、洛克等人表述的,以代議制論為核心的古典民主理論,為近現 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以來,它 卻越來越難以解釋和說明西方不斷變化的社會政治現實。隨著對古典民主理論的不斷反 思、改造和修正,產生了多種模式的民主理論,呈現出現代民主理論的多樣化特徵。在 二十世紀西方民主理論的演化中,出現了以下四種主要趨勢,即從人民民主論到精英民 主論,從一元民主論到多元民主論,從政治民主論到社會民主論,從代議制民主論到參 與式民主論。在這四種趨勢中,都包含了由重視實質民主向重視程序民主過渡的特徵。

西方古典民主理論強調的是實質民主,它認為,所謂民主是國家權力或政治權力的民 主,就是由人民通過掌握國家權力來當家作主,人民民主論是其核心思想。它是近代西 方資產階級推翻封建專制統治的銳利的思想武器,是建立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理論基石 ,其基本原則——主權在民,已寫進了西方各國的憲法,成為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 之一。這種民主理論主要特徵是一元民主論和政治民主論。同時,由於西方近代的民族 國家領土廣闊,人口眾多,古代城邦的直接民主制不可能適應近代國家的政治組織形式 。因此,近代西方古典民主理論也是一種適合近代國家現實的代議制民主理論。

然而,隨著二十世紀以來心理學、行為主義政治學的發展,許多深受實證主義哲學熏 陶的西方學者對「人民的統治」的古典民主理論產生了深深的懷疑。人們發現,現實中 不存在符合古典民主理論的民主模式,民主並不是由人民來統治,主權在民只是一種抽 象的原則,這不能不引起二十世紀西方學者對民主問題的重新思考。當傳統的民主理論 與現代的民主事實發生矛盾時,很多西方學者就放棄了傳統的民主理論,而依據現代資 本主義民主國家的現實來構築新的民主理論,力求從資本主義民主制度運轉的現實來尋 求對民主的新的解釋,於是,精英民主論、多元民主論、社會民主論、參與式民主論等 便應運而生。

二十世紀精英民主論的最主要的代表熊彼特認為,將民主視為人民的統治的理論是不 能成立的,古典民主理論建立在「共同幸福」和「人民意志」的假設上,由於人們的價 值觀念不同,對幸福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追求,因而所謂的共同幸福是不可能存在的,也 不可能形成為取得共同幸福的人民的共同意志,因此也就不存在由人民意志決定政治問 題的人民民主。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民主的經典定義:「民主方法是為達到政治決定 的一種制度上的安排,在這種安排中,某些人通過競取人民選票而得到作出決定的權力 。」(熊彼特《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商務印書館,1979年,第371、416頁)多 元民主論主張民主不只是通過國家這個唯一的權力中心而存在,而是由社會中的許多團 體來分享,是眾多團體共同參與政治決策過程。各種各樣相對獨立的團體的存在,並能 有效地參與決策過程,是維持民主政治存在的至關重要的條件。(參見[美]羅伯特·A· 達爾《現代政治分析》,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社會民主論主張不但實行政治上的 民主制,而且應實行經濟上的民主化,要確立起整個社會的民主。他們將政治民主看作 是實現經濟民主、社會民主的必要基礎,認為單有政治民主是不夠的,必須用經濟民主 、社會民主來補充。經濟民主是民主社會主義的民主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民主不僅是一 種國家的政治生活的組織形式,而且應該成為社會經濟生活的組織方式。當代西方參與 式民主理論的主要代表帕特曼和麥克弗森認為,參與式民主能夠促進人類的發展。對政 治的直接參與,能夠強化人們的政治責任感,減少人們對權力中心的疏遠感,培養人們 對集體的公共問題的關注,這有助於形成積極的、對政治事務有更敏銳的興趣的公民。 麥克弗森指出,公民只有不斷直接地參與社會和國家的管理,個人的自由和發展才能充 分實現。

㈣ 社區成員參與治理可以有什麼樣的形式進行

社區成員參與治理:
社區主體是居民。居民的利益多元化,居民階層化,需求多樣化是現代新型社區的主要特點。
社區治理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就要把握和適應這個主要特點。社區參與式治理就是突出社區居民的廣泛參與,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共同行動」為基礎,以提高社區居民組織化為目的。參與式治理就是強調社區多元利益群體的互動;通過協商尋求共識,採取共同行動,對問題進行治理。

㈤ 如何推進居民自治和社區參與式治理

實現居民自治,堅持以人為本為核心,是推進和諧社區建設的第一原則。居民參與標志著對社區的認同和關愛,標志著居民既可以對社區內的利益分享,又能對社區內的責任承擔。為使社區的自治工作真正開展起來,我認為,首先要做好四方面的基礎工作:
第一,要加強對社區的歸屬感,認同感,強化社區居民「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意識,動員和組織社區居民主動、積極、廣泛參與社區自治活動、參與社區的開發和建設。社區居委會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開展工作、宣傳發動上,使社區建設的宗旨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引導社區居民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意識,踴躍參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社區自治工作。一個有活動、有創造力、工作效力高的社區,都是居民參與率相對比較高的社區。
第二,要使社區服務成為自治功能的支柱。現在的社區服務實際是要社區來解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提出的問題,要落實居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和物質需求,而社區卻沒有足夠的力量,這就需要動員更多的社會力量支持,動員社區居民參與自理,讓越來越多的居民自己來協調和管理他們在社區的各種關系。如社區「老娘舅」志願者服務隊和觀前街道「金鄉鄰」服務聯盟,彌補了社區在服務功能上所存在的缺陷,為居民開展全方位的服務,使社區居民家裡事有人管,發生困難有人幫,使他們切身感受到社區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第三,近年來,社區面貌發生了較大的改變,社區居民的生活環境也有了明顯改進,但我們不能否認,當前社區建設的實際工作中,還存在居民對社區工作缺乏熱情的情況,社區建設某種程度上成為社工人員而非社區居民的事情。實現居民自治,推動和諧社區建設,關鍵是要充分調動居民的積極性,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工作。居民群眾參與社區建設,其中涉及社區知情權問題,要讓居民群眾了解社區做了一些什麼工作?近期又在做什麼工作等等,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在於社區主任。社區工作者要放下架子,自覺接受居民群眾的檢查和監督,同時社區也應定期召開黨情和社情發布會,將社區重大事項、以及難點、熱點問題公布於眾,求得居民的理解和信任。一方面調動居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社區工作的可信度。
第四,開展健康文明、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居民群眾參與和關心社區建設。每位居民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參加諸如舞蹈隊、志願者服務隊、社區教育講師隊、「編外黨支部」等,由熱心群眾工作,有一定專長的居民骨幹經常組織活動。近年來,社區在這方面進行了探索,先後成立了「夕陽紅」老年舞蹈隊、書法興趣小組、讀書讀報小組等,較好地豐富了居民群眾業余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增加了這些人員對社區建設的關心和參與,增強了社區居民自治的力度。
通過做好上述四項基礎工作,為社區居民自治提供了一個平台,但這還僅僅是一個方面,我認為要真真實現社區居民自治,除抓好基礎工作之外,還應抓好社區內部的建設,使社區居民自治不僅是停留於表面,而是進一步拓展自治的空間。在這方面還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選舉配備居民群眾信得過的具有一定能力和工作水平的社區居委會成員班子。(二)實現社區工作者的述職制度。(三)實行居民群眾評議社區工作者制度。(四)、實行社區事務公開制度。(五)發揮退休工人自管小組的作用。

㈥ 宋慶華的國家環保總局宣教中心綠色社區專家顧問

宋慶華這個名字並不為公眾熟知,但是在環保NGO這個圈子裡,她卻擁有很高的知名度,專因為她在不惑之年曾屬放棄「鐵飯碗」到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工作了5年多的時間。這段時間,地球村發展迅速,並成為國內環保NGO中的佼佼者。就在這時,宋慶華選擇離開,創辦了燦雨石信息咨詢中心,並把參與式方法融入到環保事業中。
宋慶華是社區建設方面國內具有廣泛影響的知名人士,於2002年創辦了北京社區參與行動服務中心, 長期從事開展中國城市社區參與式治理試點的行動研究;一直專注社區參與式治理與發展領域的咨詢與培訓工作,向城市社區提供社區參與的信息、咨詢和培訓;傳遞社會創新理念和實踐,集城市治理案例和出版物出版;在政府、專家學者、NGO和城市社區間建立溝通、交流網路與合作平台;培育社區自組織發展,在參與式治理領域有豐富的行動研究、能力培訓與學術經驗 。

㈦ 五有一創的推進社區黨組織「五有」建設

強化社區黨建工作基本要素,夯實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組織基礎。
(一)有一個好書記
1.按照「一好雙強」標准,著力把思想政治素質好、群眾工作能力強、組織協調能力強的優秀黨員選拔為社區黨組織書記。
2.採取「兩推一選」、組織選派、公開選聘等方式,重點從現任社區黨員幹部、縣(市、區)和街道機關事業單位黨員幹部中選拔社區黨組織書記,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退休或離崗的黨務幹部、黨員復員退伍軍人參加社區黨組織書記選聘。
3.將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納入縣(市、區)黨委組織部備案管理,加強培訓教育,不斷提高綜合素質。積極探索從德才兼備、政績突出的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中選拔街道領導幹部的有效途徑,注重推薦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作為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選,增強社區黨組織書記崗位吸引力。
4.深入開展「爭當譚竹青式好書記」活動,引導社區黨組織書記爭做加強社區管理、服務居民群眾、創建和諧社區的優秀帶頭人。
(二)有一支專職隊伍
5.按照「社會化招聘、契約化管理、專業化培訓、職業化發展」的要求,加強社區專職黨務幹部隊伍建設。為每個社區黨組織配備1名專職副書記,招錄1名高校黨員畢業生任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助理;到2013年末,力爭全省每個社區都配備2至3名專職黨務幹部。
6.加強社區幹部職業能力建設,定期組織社區幹部參加培訓、輪訓,鼓勵引導社區幹部考取社會工作師。「十二五」期間,在全省社區建立一支3000人左右規模的社會工作師隊伍。
7.探索推行社區幹部與當地機關事業單位幹部職工收入增長聯動機制,實行社區幹部全員社會保險,使社區幹部生活有保證、退休有保障。
(三)有一處標准場所
8.到「十二五」末,全省社區組織活動場所面積基本達到500平方米以上。各地要統籌規劃,採取多種形式,認真落實建設任務。
9.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按照省市補助、開發配建、公益捐助、政策扶持、縣(市、區)兜底「五位一體」的建設模式,加快活動場所和服務設施建設。
10.充分發揮社區活動場所功能作用,堅持建管並重,搞好活動場所和服務設施配套建設,加強規范化管理,努力把社區活動場所建成辦公議事中心、便民服務中心和文體活動中心,便於社區各類組織、各項工作共享共用。
(四)有一筆固定經費
11.將社區基層組織建設經費列入各級財政預算,每年為全省每個社區提供1.2萬元黨建工作經費,為每個社區配備1套黨員遠程教育設備。
12.堅持「費隨事轉,權隨責走,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上級下撥的社區建設管理經費要足額撥付到社區;各級財政和有關部門要努力保證社區工作經費。
(五)有一套運行機制
13.建立健全社區黨建工作責任制、領導幹部聯系幫扶薄弱社區、部門單位包保幫建社區活動場所等工作制度,切實加強各級黨委和相關部門對社區黨建工作的領導和指導。
14.努力構建以街道為基本單位,社區為工作重點,駐區單位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共同參與,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駐共建的社區黨建區域化工作格局和運轉機制。要不斷創新社區黨組織設置形式,推進物業公司黨組織建設,注重在流動黨員中建立黨組織,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協調社區各類組織,加強社區管理和服務。
15.認真落實社區黨組織目標管理、議事決策、黨務公開等工作制度;積極探索推行開放式黨課、在職黨員雙向管理、民情懇談等工作制度,注重把工作創新成果上升到制度層面,不斷提高社區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
16.廣泛推行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四議兩公開」等協商議事制度,進一步完善社區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機制。
二、創建服務型社區黨組織
深入開展服務型社區黨組織創建活動,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協調社區居委會和各類社會團體,共同為社區居民和單位提供有效服務。
(一)明確服務任務
17.幫扶救助困難群眾。關愛幫扶老弱病殘及下崗失業、進城務工人員等弱勢群體,幫助困難群眾解決生產生活難題。
18.努力提供社區公共服務。從社區居民最關心的創業就業、物業管理、養老托幼、社保醫療等方面入手,突出重點,為群眾提供優質、便利服務,努力滿足社區居民群眾多樣化服務需求。
19.積極促進社區文化建設。組織開展符合社區特點的文體活動,豐富、活躍社區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20.排查調處矛盾糾紛。探索實行居民訴求代理,暢通民情民意反映渠道,及時排查掌握社會矛盾糾紛和治安隱患,認真開展群眾工作,調解糾紛,化解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二)凝聚服務力量
21.開展街道社區黨組織與駐街區單位「雙承諾、雙服務、雙評議」、「在職黨員進社區」等活動,探索建立評先選優、政行風測評以及幹部提拔、黨員發展等徵求所在街道社區意見制度。
22.實施社區居民參與式治理項目,組織居民群眾提出自我管理、相互服務需求,由街道社區提供支持,充分調動社區廣大居民群眾參與社區建設管理的積極性。
23.開展志願者服務活動,以黨員志願者為骨幹,整合各類志願者資源,圍繞社區管理、治安防範、應急救援、扶危助困、矛盾調解、文明督導開展志願服務。
24.設立社區「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通過接訪、訪談、視察、調研等形式,聽取社情民意,幫助基層和群眾解決實際問題。
(三)落實服務措施
25.推行服務承諾制,引導社區黨組織、黨員圍繞中心工作和群眾最迫切的需求作出承諾,力爭每年集中力量為群眾辦一些好事、實事,讓群眾真正得到實惠。
26.推行網格化管理模式,寓管理於服務之中,把管理服務的觸角延伸到社會末端,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服務的針對性。
27.推進社區黨務、居務公開,適時召開社區聽證會、居民議事會,採用平等溝通、協商協調等辦法,充分發揮民意民智在社區管理服務中的作用。
28.運用互聯網和手機簡訊等現代方法,提高社區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
29.加強對社區黨組織工作實績和群眾滿意度的考核測評,並把考評結果與評先選優、工資獎金掛鉤。
三、加強組織領導
30.精心組織實施。各地要結合實際,對「五有一創」工程任務進行細化分解,周密安排部署,突出階段性工作重點,推動「五有一創」工程扎實深入開展。
31.形成工作合力。各級黨委要強化領導,落實工作責任。各級財政、發改、民政、人社、文化、體育等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堅持重心下移、資源下沉,認真研究制定有力措施,加大扶持力度。
32.加強督查考評。各級組織部門要定期對「五有一創」工程實施情況進行檢查考評,對成績突出的縣(市、區)黨委和街道社區黨組織予以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力的限期整改
33.切實關心愛護社區幹部。社區幹部是全省幹部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社會管理和服務的骨幹力量。全省各級黨委要對社區幹部多關心、多關注,多愛護、多支持,為社區幹部開展工作創造良好條件。

㈧ 社區自治是怎樣實現的,是通過什麼形式

社區管理該往哪裡走?
釐清社區本意是前提
社區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社區包含了區域要素、情感要素、同質人群要素。社區履行的是一系列自我管理和行政管理活動。中國古代是「皇權不下縣」,由士紳管理鄉村。從歷史沿革看,中國鄉村的社會形態還是比較穩定的,說明鄉村自治是有基礎也是行之有效的。民國時期把權力延伸到鄉鎮一級,這與當時的時勢背景有關,常年戰亂導致國庫空虛,權力延伸有對人力與資源加大動員的考慮。新中國沿襲了這一管理模式。
杭州社區建設起步早,發展快,成效明顯。新中國第一個城市社區居委會誕生在杭州,也是全國最早成建制將老的居民委員會建設成新型社區居委會的城市。但市政協委員、市民政局副局長余岱也直言不諱地指出,現在杭州的很多社區,還是以地理區域為基礎做一個簡單的行政劃塊,社區自我治理和自我服務的功能不是很強,一方面是承擔了過多的政府「攤派」任務,社區工作人員忙於各種統計、台賬、證明、會議,事無巨細,儼然一個小政府,苦不堪言。另一方面,社區參與機制不完善,居民自治意識不強,社區社會組織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等問題,也導致社區未能務好正業。「社區怎樣健康可持續發展?社區工作者該是政府人還是自由人?將來該何去何從?這些問題都值得深入研究。」余岱一口氣拋出了好幾個問題。
「現代社區有別於以鄰里關系為主要內容的傳統社區」,從事政治社會學研究的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毛丹指出,社區基本上都是在國家迫近或介入情況下「復興」的。從全球范圍看,社區管理主要有自治、共治和管控三種模式。例如,美國的社區是自治的,有其特定的地位和許可權,跟政府不是上下級關系;而日本的社區是一種典型的共管模式,設了町長,是一個半官半民的角色。中國原來的社區管理屬於政府管控型,現在改為政府主導型,一方面國家仍將堅持基層群眾的民主自治作為社區特徵,另一方面國家又需要對社區人口保持必要的管理和控制,途徑包括黨的領導、群團組織的支撐,以及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務下沉社區等等。毛丹認為,「如何整合這兩種社區治理考慮,是我國社區建設所面臨的現實問題。」
今後我國的社區管理到底應朝哪個方向走,並最終形成既適合我國國情又符合國際通行社區原則的社區模式才是問題的關鍵,毛丹並不認為社區自治模式是必然,這方面「還有待於探索並以法律方式明確」。余岱則套用了科學發展觀的定義,把社區管理定義為「第一要義是自治,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民主、和諧、實現人的發展,根本方法是政府購買服務、社區強化服務」。而從實際情況來看,中國式社區應先區分城市社區、撤村建居社區和純農村社區這三類不同性質的社區,再依據各自不同情況採取合適的管理模式,這樣更為科學,而且我們的政府對基層的管理是習慣管控式的,要完全改變是不可能的,必須在現有的社區管理的基礎上進行研究。
社區管理怎樣才更有效?
表面看靠自治,落腳點卻在利益
湯來法,是江干區九堡鎮九堡村的黨支部書記。九堡村現在馬上就要撤村建居,涉及本地村民1477人,外來人口17000多人。要想管理好這么大的一個村社,工作難度可想而知。不過他認為,對九堡村的管理還是要突出一個自治: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通過健全組織及機構,解決一個有人辦事的問題;通過發展集體經濟,解決一個有錢辦事的問題;通過建章立制,解決一個有章理事的問題。湯來法經常給他的村民灌輸這樣的理念: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村民自治章程則是村裡的根本大法。村裡的工作制度、財務制度都是根據村民自治章程來制訂的。但凡有重大決策事項,也都要召開村民代表會議,讓村民來審議。「通過如此的辦事程序,老百姓都蠻服氣的,所以我們村的換屆選舉都是順順當當的,村委班子的海選得票率都在90%以上」,湯來法引以為傲。
在余岱看來,九堡村之所以能將村社管理得井井有條,不單純是因為他們嚴格依據村民自治章程行事,最主要的還是有集體經濟在作支撐。這一點,絕大多數的城市社區是沒辦法做到,因為他們的經費還是來自財政經費的投入。所以余岱認為,對於城市社區而言,下一步可以從完善「參與式」的社區民主管理機制上著手,主要包括理順政府行政管理與社區居民自治的關系;完善社區居民自治組織體系;完善社區居民自治制度和參與機制;推動社區社會組織參與;推動外來務工人員參與社區等方面。
「居委會的自治功能在弱化」,西湖區政協常委、文新街道政協工委主任沈建梁坦言,城市社區基層民主這件事情已經很長時間不提起了,現在社區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政府的公共服務上,居委會自治功能在弱化。再者,每個城市社區的資金通常採取普惠的形式,社區居民關不關心社區事務一個樣;很多工作都是政府布置的,街道出錢,街道派人,招標辦事,不需要協商,導致社區居民的參與意識越來越薄弱。在這些忽明忽暗的利益「指揮棒」的指揮下,城市社區的民主步伐反而明顯落後於農村社區。
近10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社區建設,背景就是我國市場經濟體系的逐漸建立,流動人口越來越多,管理模式需要由屬地管理向住地管理轉變,教育、住房、醫療等民生保障也都需要進行居住地管理。這一轉變意味著未來將有更多的農村撤村建居。毛丹認為,把村翻牌成社區很簡單,但協調好其中的利益則相當難。因為村委會原來掌控的的資源(如集體財產與福利、集體土地等),變成社區後仍然不可能用於外來務工人員,但是社區在本意上又要對社區內的所有居民(含社區內的外來人口)負責。這個矛盾將來必須得到解決。另外,居民現在對社區的要求越來越高,前幾年的社區建設呼應了這一趨勢,把具體的工作重點放在了社區基礎建設上,解決了有地方辦事、有錢辦事、有人辦事、有章理事等問題。今後還應重點轉向以社區為載體,理順各種利益關繫上。尤其要注意處理好兩方面問題:一是促使居民之間熟悉起來,二是努力避免居民之間出現重大利益分裂。「只有讓人頭先熟起來,利益歸置好,社區生活中的民主才會來,來了也不會亂。」毛丹說。
社區建設該如何加強?
不妨站在國家層面去思考
「社區自治」是個好東西,但現在就有一個不成功的例子擺在我們面前: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權歸全體業主所有,事實卻是絕大多數的業主無法行使這一權利。為什麼行使不了?杭州日報首席評論員司馬一民認為,關鍵還是在於沒有比較好的讓業主行使這項權利的途徑,導致「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權歸全體業主所有」成了一句空話。如果沒有切實可行的實現途徑,「社區自治」很可能也是一句空話,這需要我們更好地探究如何才能實現有效的「社區自治」。
「我在想,社區自治和社區協助政府工作實際上是不矛盾的,只是現在後者多了,前者相對弱了」,沈建梁說,怎樣把多的減負?政府把工作外包給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的民間組織,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給社區減負,社區從中牽線搭橋,讓自己從一些行政事務中脫離出來。怎樣把弱的加強?就是要找准推進社區民主的切入點,讓社區黨委(居委會)加強對小區業委會的指導管理。因為小區的物業、小區的業委會、小區的居民是一個利益共同體,都追求小區環境好、安全、管理有序。「社區有責任指導三方共建一種相互監督的制衡體系,以實現三方利益的最大化」。
毛丹很關注正在修訂的《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他把目光聚焦到物業這一城市社區中碰到的焦點性問題上。他認為,目前我們應該認真研究社區的功能定位,研究怎樣才能更好地協助政府、指導物業。杭州的社區建設佔了先機、佔了地利,財政狀況比較好,創新意識比較強,發展的基礎條件很好。在這社區管理的瓶頸期,杭州更應該有國家意識,站在國家層面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去探索。例如,怎樣做好城鄉社區的銜接。怎樣建立科學的、人本的、符合居民意願的、有美學價值的社區管理體系,提升農村社區的發展水平,保護農民的利益。「對於股份制量化、撤村建居等最前沿的問題,杭州要拿出實驗的勇氣,通過地方性問題的研究體現國家層面的借鑒意義,為國家制定出台相關法規儲備條件。」毛丹對此充滿期待。

㈨ 去看福州融僑悅城的時候旁邊的銷售顧問有提到關於融僑的」5s」社區

樓主你好,我最近打算買融僑房所以有去了解下,5S品牌主要是指健康與運動、可持續教回育、精神文答化、社區參與式治理、安居,主要是業主購房之後後期的一些活動之類的,是融僑獨有的哦,我覺得這點挺好的。樓主如果想買融僑的房子的話,建議快點下手哦,最近他們25周年慶,買房實惠蠻大呢。

㈩ 如何開好一個有效的社區參與式會議

為了使會議不影響到各部門的日常工作安排,會議時間確定為一小專時,即每周一9:00-10:00,會議屬要求一、會議的主題為各部門上周的工作總結及本周的工作安排,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及所需獲得的支援二、會前要求做好充分准備,對部門的工作做到充分了解,在會中可將所遇問題完全提出三、會議不討論細節的問題,如各部門遇到問題,由會議主持確定責任人,並明確預完成日期,細節部份,由責任單位按計劃完成並和提出單位做好溝通四、會議將由會議主持傳達總經理對公司發展的目標及要求,並由各部門主管下達並安排執行五、會議的記錄人員為XX六、會議後續的跟進人員為XX七、會議中所有部門對工作安排的合理性,時效性,及和各部門配合的有效性將做為對部門主管工作成績的一個考核標准。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