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整改整治 » 金水河整治

金水河整治

發布時間: 2021-02-19 09:30:01

① ========誰有鄭州這個文件在線等~~

2004年鄭州市城市規劃工作回顧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鄭州市城市規劃局結合城市規劃工作實際,以求真務實、狠抓落實的工作作風,堅持城鄉規劃工作的總體發展思路,聚精會神搞規劃,一心一意謀發展。

(一)鄭東新區規劃及實施

圍繞「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規模」的目標,實行「三加快,三引導」的方針,進一步深化鄭東新區規劃,做好新區各專項規劃與中心城區的協調銜接工作。加快實施鄭東新區近期規劃,高標准建設中央商務區和基礎設施,嚴格按規劃實施監督管理,即加快實施中央商務區規劃,加快實施龍子湖科教園區規劃,加快實施龍湖生態圈的規劃;引導新型產業進鄭東新區發展,引導房地產公司進鄭東新區開發,引導商務建築、公共建築和高層建築進入中央商務區,強力推進鄭東新區順利實施。

1.中央商務區建設

目前中央商務區內外環60棟高層已31棟開工建設,其中10棟主體已經結頂。公益性建設項目中,鄭州國際會展中心土建工程主體已基本完工,累計完成投資10.7億元。河南省藝術中心正在進行樁基施工。四十七中一期工程已經完工並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已經開工;景觀綠化工作有序推進,道路綠化工作已全線鋪開。

2.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展開。起步區開工建設道路38條,其中26條具備通車條件。15座橋(涵)開工建設,總投資約4.8億元,其中7座具備通車條件;七里河治理工程基本竣工,東風渠、金水河治理工程大部分完成。

3.安置小區建設

安置小區建設工作穩步進行。33 km2范圍內規劃安置小區3個,總佔地4175畝,規劃建築面積323萬平方米。

4.招商引資

招商引資工作快速推進。前三季度引進外來投資項目43個,其中天津順馳、上海綠地、杭州廣裕等項目已開工建設,部分項目正在進行方案設計並將陸續開工。龍湖南區、商住物流區項目已全面鋪開。

5.城市生態水系工程

城市生態水系工程(龍湖區)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經完成,並經省發改委批准;環境保護影響評價已完成;控制性詳規已經市政府審批

(二)中心城區綜合整治

2004年是實施中心城區「三年大變」目標的關鍵一年,繼續嚴格控制土地一級市場,強化強制性標准,加強和提高城市詳細規劃的約束力,充分發揮城市詳細規劃對優化城市土地與空間資源配置和利用的調控作用。繼續堅持「三控制,三增加」的原則(即控制土地一級市場、控制插建高層建築、控制商品房投放總量;增加公共綠地、增加公共廣場空間、增加服務設施),加強中心城區保護和改造,完成20項綜合整治規劃任務,使新老城區進一步協調發展。

中州大道(原107國道)景觀規劃。完成對107國道北起黃河大橋,南至機場高速公路收費站,全長約26公里的景觀規劃實施國際方案徵集、評審,按照《方案國際徵集技術文件》和招投標法的有關要求,邀請獲獎單位承擔中州大道景觀工程的初步設計。以德國方案為基礎,結合其他兩個獲獎方案優點,進行了道路斷面和管線綜合設計。並組織驗收,提交最終成果。

街景市容綜合整治規劃。完成金水路等9條精品示範街的綜合整治規劃,委託14家設計單位編制了黃河路等全長160公里的58條主次幹道街景市容綜合整治規劃方案,確定200幢位於重要地段或具有特色的建築物作為整治規劃的重點,規劃方案已全部完成,並通過了專家評審。

夜景照明工程規劃。突出標志性景觀區(二七廣場、綠城廣場、紫荊廣場、文博廣場)和精品街(金水路、花園路、紫荊山路、中原路、嵩山路、東西大街、鄭汴路、未來大道)的夜景照明,完成精品街夜景照明規劃方案、107國道沿線重點建築及立交橋夜景照明規劃方案評審。

游園綠地建設規劃。完成35個游園規劃選址和規劃設計方案評審。

鄭花路綜合整治規劃。已完成全長8.5公里的景觀規劃方案,並通過評審,完成綠化方案和施工圖設計。

出入市口綜合整治。主要包括鄭少路與西四環、鄭上路與西四環、鄭邙路與天河路、107國道與南三環等4個出入市口,總規劃面積182.29萬平方米,其中綠化面積116.29萬平方米。景觀規劃設計方案已通過評審。

支路背街小巷改造規劃。57條道路規劃全部完成。改造寬度為15米以下的小巷47條。

雨污水管網改造規劃。完成商城路、伊河路、金水路、隴海路、沙口路等8個積水區的改造規劃,改造完工金水路民航大酒店、沙口路(金水路-黃河路)、金水路(防疫路-健康路)、金水路鄭百文等40餘處積水點。完成姜砦明溝改造規劃。支路背街小巷涉及雨污水管網改造的有28條,已完成27條。

市容設施綜合整治規劃。完成金水路、花園路、建設路、中原路等29條主幹道、景觀路的市容設施規劃方案。重點是對道路兩側的公交站牌、閱報欄、書報亭、路牌、廣告及環衛設施進行規范整治或升級改造。

鐵路沿線環境景觀規劃。實施中心城區京廣、隴海鐵路沿線30公里城市空間的綜合整治改造規劃,按照「兩線五點」(京廣、隴海鐵路沿線,北三環與客運線節點、北三環與貨運線節點、南三環節點、西三環節點、金水路節點)思路,改善鐵路沿線環境景觀,已完成規劃設計方案評審,並根據評審會專家組意見對方案進行了修改完善。

市政重點工程規劃。完成2004年市政重點工程的36條道路、15座立交橋的規劃方案徵集、設計、評審、深化工作。

107國道輔道建設規劃。完成道路管線綜合規劃、測量及3座立交橋的規劃方案徵集工作。107國道輔道已於今年8月1日通車。

商城遺址整治保護規劃。與文物部門共同確定保護改造拆遷紅線,組織文物、考古、建築、規劃專家對商城遺址保護展示環境景觀規劃進行評審,方案完善後按程序報國家文物局審批。

西流湖公園建設規劃。近遠期規劃控制范圍已確定,提交指揮部展開摸底工作,並通過西流湖地區景觀設計規劃評審。

河道整治規劃。完成東風渠、熊耳河、金水河河道整治及截污規劃方案,並通過了評審。

環道綜合整治規劃。實施對西、北環全長20公里綜合整治規劃,綠化面積198公頃,完成環境景觀規劃方案評審。

城中村改造規劃。城中村改造規劃管理實施辦法(試行)已由市政府印發。確定了城中村的改造范圍,對城中村改造總體規劃的編制,提出了規劃設計要點,列出了進度時間表。今年列入城中村改造的18個村,完成管城區的安徐庄村、惠濟區的小杜庄村、劉寨村,中原區的朱屯村、董寨村,金水區的西史趙村,中原區的崗坡村、崗杜村等8個城中村的詳細規劃。

垃圾處理場、馬頭崗污水處理廠已完成相關規劃審批。

(三)綜合交通規劃及實施

依據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城市綜合交通規劃、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和建設投資公司共同委託了中規院編制了《鄭州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規劃方案已基本編制完成,完成輕軌一號線建設規劃。

配合鐵四院完善鐵路客運專線鄭州鐵路樞紐總圖規劃和新鄭州客運站選址工作,並將有關成果形成報告向省、市政府進行了匯報。

完成文化路——北三環、建設路——桐柏路、紫荊山路——南三環、農業路——花園路、農業路——文化路、化工路——西三環六座立交規劃方案審查。完成西三環——科學大道、南三環——機場高速立交規劃方案,並根據專家評審會意見完成優化方案。

根據鄭州市綜合交通規劃,對鄭州市道路網路規劃及道路紅線圖(1:1000)進行了審查,形成審查意見。根據審查意見,市規劃院正在進行完善與修改。

(四)風景名勝區規劃工作

依據少林寺景區核心地區詳細規劃,按照恢復少林寺「深山藏古寺、碧溪鎖少林」的規劃主旨,少林寺景區基本完成整治,景區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新貌已經顯現。對黃河風景名勝區五龍峰景區的詳細規劃進行了研究和批復。黃河游覽區已建成五龍峰、岳山寺、大禹山三大景區近40處景點,綠化覆蓋率達85%以上。

根據省建設廳的安排,對包括嵩山風景名勝區、環翠峪風景名勝區、浮戲山雪花洞和黃河風景名勝區,及時下發了開展綜合整治檢查工作的通知,上報自查材料,加強風景名勝區規劃管理。

(五)鄭州城市發展戰略研究、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及總體規劃修編相關專題研究

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根據省市政府關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規劃和加快城鎮化的決定,著手進行了鄭州城市發展戰略研究和市域城鎮體系規劃。通過發展戰略研究,對一些影響地區未來發展的有利條件和重大制約因素的深入調研,圍繞鄭州市作為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隴海——蘭新地帶重要的中心城市等發展目標與功能定位,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思路;制定科學可行的城市發展戰略,為鄭州未來城市發展提出有指導意義的政策大綱和操作步驟;以宏觀戰略的選擇方法,構思未來鄭州市空間發展的基本框架。

在對已經或正在開展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的城市進行了調研的基礎上,舉行座談會,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與委託單位就總體規劃修編所要達到的目標、修編工作方法與思路、各階段組織形式、相關專題研究的范圍和深度等重大問題進行討論。在向省市領導作了專題匯報後,形成城市發展戰略研究應與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城鎮化、工業化、五個統籌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等指示精神相結合;與國務院1998年關於鄭州城市總體規劃(遠景規劃部分)的批復精神相結合;貫徹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城鎮化進程的決定,與中原城市群、經濟隆起帶的建設相結合,與鄭州市近年來迅猛發展的實際情況相結合,與中原城市群發展戰略研究相結合,與國內外發展戰略規劃做得比較好的城市進行結合等思路。同時,積極開展市域城鎮體系規劃。按照要求,完成城鎮體系規劃的立項、調研,並列出任務完成進度時間表,細化任務書,目標明確,步驟清晰。

2004年10月25日——26日,舉行了鄭州城市發展戰略研討會,邀請省建設廳等省直單位領導、鄭州市主要領導、國內外知名規劃專家在聽取中期方案匯報的同時,對鄭州城市發展戰略、市域城鎮體系規劃進行了深入研討,取得良好效果。

10月22日——24日,協助中國城市規劃協會成功舉辦了規劃管理專業委員會二屆三次年會。

(六)重點工程項目規劃建設情況

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鄭發[2004]7號文件精神,倡導求真務實作風,促進加快發展,切實服務好市裡確定的「五個一百」項目,實行局領導聯系「五個一百」項目工作制度,提升服務,強化責任,依法行政。在堅持強制性標准條件下,簡化審批程序,提前介入,現場辦公,跟蹤服務,特事特辦,做到在原規定時限內至少縮短一半時間辦結(需資料齊全):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在15個工作日內辦結,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在25個工作日內辦結,扎實推進各項規劃工作,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已審批發放世貿商城、鄭州一中遷建、正大世紀城市廣場等重點項目的建築規劃許可證。

(七)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

加強縣(市)城市規劃工作。各縣(市)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已全部完成,其中鞏義市、新鄭市總體規劃已被省政府批准。中牟縣城市總體規劃已被市政府批准。

加大小城鎮及重點鎮規劃的編制工作力度。根據省建設廳的安排,全面啟動新一輪村鎮規劃工作。對鄭州市馬寨鎮、新密市劉寨鎮、鞏義市芝田鎮、米河鎮、中牟縣謝庄鎮、雁鳴湖鄉等小城鎮的規劃進行指導,和基層領導幹部積極探討小城鎮規劃建設發展的路子,幫助理清思路,提出修改意見,增強規劃的可操性和規范性。

加強對小城鎮建設項目的規劃管理。共辦理河南華潤電力(登封)開發有限公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等14個用地項目,面積共約181公頃。

(八)規劃管理體制改革情況

嚴格執行「一書兩證」制度及國家規劃設計規范有關強制性條文,不斷適應新形勢,改進管理體制,保證城市規劃依法實施,促進城市的健康發展。

1.及時修訂城市規劃管理條例,加強規劃依法管理

結合我市行政執法體制的改革,優化經濟、發展環境。2004年《鄭州市城市規劃管理條例》進行了修訂,於8月1日起施行,對城市規劃必須貫徹的原則、管理部門及職責、城市規劃的編制和審批、建設工程選址規劃管理、建設用地規劃管理、建設工程規劃管理、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許可權和責任等進行了進一步明確。

依法行政與加大對城市規劃知識和法律法規宣傳工作相結合。在綠城廣場、紫荊山廣場等多次舉辦大型的城市規劃知識和法律法規宣傳活動,大力宣傳《行政許可法》、《城市規劃法》和修訂後的《鄭州市城市規劃管理條例》,解答群眾的咨詢和關注的問題,得到廣泛的贊譽,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公務員的依法行政水平,專門成立法制工作領導小組,加強法制監督,切實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2.依法行政,大力推行聽證制度和公示制度

按照《行政許可法》精神,依據鄭州市規劃管理工作的特點,重新規范規劃許可格式文書,嚴格制定相關配套制度,使《城市規劃法》與《行政許可法》得到有機的結合,並在實際工作中,進一步加大了推行行政許可聽證制度和規劃公示制度的力度。

舉行了多次大型聽證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也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充分體現了行政許可的公正、公開原則。實施陽光規劃,繼續推行公示制度,推進公眾參與城市規劃管理工作,實行政務公開,將辦事制度,工作程序,審批時限,投訴渠道等向社會公開。通過省市主流媒體及時公布城市規劃和重大規劃評審論證進展及審批成果,明確控制指標,有效地保護全社會的規劃知情權與監督權。激發市民關心規劃、共建城市的熱情。

3.改進規劃管理體制,加強集中統一管理

圍繞規劃管理機制的創新和改革,建立垂直規劃管理體制,在市內各區成立了規劃局直屬分局,作為市局的派出機構,實行垂直領導和管理,並於2004年7月1日正式掛牌運作。各分局重心下移,深入各社區現場辦公,為基層和納稅人更多地解決規劃實施中的實際問題,增強了規劃工作的先導性和權威性,使規劃工作不斷深入民心,體現出規劃工作「執政為民」的本質,確保了城市健康有序的發展。

二 2005年城市規劃工作展望

貫徹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和鄭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規劃目標,聚精會神搞規劃,一心一意謀發展,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求真務實,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優化人居環境,提高文化品位,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為把鄭州建設成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隆起帶核心城市、全省東引西進的主平台和實現中部崛起的排頭兵繼續做出新的貢獻。

1.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結合實際,爭取啟動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修訂及報批工作。按照市域城鎮體系規劃進度表,進一步完善工作操作程序,配合城市規劃法修訂,加強城鄉統一規劃,積極開展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的編制工作。

2.按照「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規模」目標,進一步推進鄭東新區規劃建設;圍繞「三年大變」規劃目標,以城市功能完備、人居環境舒適、城市特色鮮明、城市品位躍升、城市形象美好為核心內容,以中州大道(暫名)城市段改造、金水路東段整治和月季公園規劃建設等為重點,進一步實施中心城區整治規劃,新區和中心城區協調發展,突出「中」字形城市結構,在城市形態、景觀上進一步凸現中原特色。

3.根據鄭州市建設發展需要和鄭州鐵路樞紐規劃,鄭州市輕軌項目由國務院批准後,在下一步可行性研究過程中進行調整完善。根據線網規劃的總體構思,進一步完善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為報批和施工圖設計做好施工前准備工作。

4.繼續圍繞規劃管理機制的創新和改革,加強城鄉規劃的宏觀調控作用,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適應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建設大鄭州的需要。各區規劃分局要深入推進規劃管理重心下移工作,切實把規劃管理的觸角延伸到全市的各個角落,不斷加強規劃監督管理,保證各項規劃的實施。

5.繼續加強前期規劃宏觀控制,加強對建設過程中的管理,建立健全全市城鄉規劃的監督管理制度,堅持依法行政、執政為民,嚴格「一書兩證」制度,提高審批質量和辦事效率。維護規劃的權威,繼續堅持「三控制,三增加」的原則,切實加強對「四線」的管理,即紅線(道路規劃)、綠線(園林綠地)、藍線(河湖水系資源)、紫線(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認真執行規劃管理強制性標準保證鄭東新區和中心城區多項規劃的依法順利實施。

6.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完善辦事大廳,規范簡化辦事程序,對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提前介入、跟蹤服務、特事特辦、建立綠色通道、確保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的順利進展。加大《城市規劃法》、《行政許可法》、《鄭州市城市規劃管理條例》和規劃知識的宣傳力度,以座談會、聽證會、規劃展覽等形式,引入公眾參與,提高全民的規劃意識。對公眾開放規劃展示館,繼續實行「陽光規劃」,增加規劃透明度。

② 自戰國至明清修建了哪些重要的水利工程

中原水運樞紐鴻溝

從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我國歷史上的戰國時期。戰國初,魏國最早進行變法,魏文侯在位時(公元前 445—前396年)在李悝[kuī虧]、吳起、西門豹等人協助下,對經濟和政治進行改革,軍事力量曾盛極一時。戰國中期,魏惠王仍然雄心勃勃,力圖稱霸中原。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先在魏惠王九年(公元前361年),將都城由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東遷大梁(今河南開封市)。繼而又以大梁為中心,在黃、淮之間,大興水利,形成了歷史上著名的鴻溝水運樞紐。

鴻溝是溝通黃、淮兩大水系的水運樞紐。這一工程經過兩次大規模施工,才告完成。它開工於公元前360年,即遷都大梁的第二年。當時主要的工程是從黃河的汊道濟水引黃河水南下,注於大梁西面的圃田澤(已淤),再從圃田澤引水到大梁。當時圃田澤是一個很大的湖泊,周圍300里,它既可作為計劃中鴻溝航道的水櫃,以調劑鴻溝的水量;又可使水中的大量泥沙沉澱於此,以減輕下游運道的淤塞。

又過了20多年,即魏惠王三十一年(公元前 339年),魏國對它又作大規模的擴展,將原來的大溝向東延伸,經大梁北郭到城東,再折而南下,至今河南沈丘東北,與淮水重要支流潁水會合。這條人工河道,史稱鴻溝。鴻溝從大梁南下時,一路上又溝通了淮河的另一批支流,如丹水(汴河上游)、睢水(已淤)、

③ 運糧河治理情況的介紹

隋、唐、北宋時期,河南的經濟和文化達到歷史上的鼎盛階段,也是水利大發展的時期。公元581年,隋朝立國,公元589年隋滅陳後,全國重歸統一。隋的統一,加強了封建王朝對人力物力的控制,社會秩序安定下來,為了加強漕運,隋代營建東都洛陽和開鑿南北大運河。大業元年(公元605年)隋煬帝開通濟渠,「發河南諸郡男女百餘萬」,通濟渠共分兩段:西段自東都洛陽西苑(今洛陽市澗西一帶)引谷(即今澗水)、洛二水、循東漢所開陽渠故道,傍洛東行,至偃師匯洛河、至鞏縣洛口入黃河。東段自黃河南岸的板渚(今滎陽縣汜水鎮東北)引黃河水流經廣武山南麓、東行汴水故道,至開封東汴水折向東南流,經陳留、壅丘(今杞縣)、睢縣、寧陵至宋城(今商丘)、東南行蘄水故道,又經夏邑、永城至安徽泗縣、江蘇盱眙對岸注入淮河。初名通濟渠,又名御河,唐初改稱廣濟河,唐宋時通稱西段為漕渠或洛水,東段為汴河或汴渠。通濟渠施工從大業元年三月開工,到八月結束,由東都洛陽至江蘇江都,1000多km,沿途盡量利用天然河流和歷史相繼開鑿的鴻溝水系人工運河,既減少工程量,又可利用淮河北側支流補充和調節水量。隋大業四年(公元608年)開挖永濟渠,「發河北諸郡男女百餘萬」,這條運河線路是利用在東漢建安年間所開白溝的基礎上進行疏浚、擴寬和改建的,是利用沁水南通黃河、北引沁水與清、淇二水相接、東北行入白溝。運河流經武陟、新鄉、汲縣、黎陽(今浚縣境)、臨河(今浚縣東)、內黃、河北省大名西、山東省臨清、東北流入河北至天津,再西北行通至涿郡,全長1000餘km。通濟渠和永濟渠的開挖成功,形成了以洛陽為中心,從中原通向江南以通濟渠為紐帶,通向北方以永濟渠為紐帶,溝通南北的航運系統。 由於隋朝歷史短,運河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發展。到了唐、宋時期,汴渠整治,並不斷改進轉運制度,使漕運能力大為提高。唐初漕運年運輸量不過20萬石,到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漕運量每年高達400萬石。到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暴發「安史之亂」以後,北方財源斷絕,唐王朝財政收入更是依靠轉漕東南地區的糧食、物資,使漕運成為唐王朝維持其統治的命脈。北宋建都開封,漕運路線比唐朝要近一半,由淮入汴,水道暢通,灘阻較少,不需轉運。加之造船、水工技術的進步,宋朝的漕運量很快地超過了唐朝。每年漕運量一般五、六百萬石,多時還曾達到800萬石,成為全國漕運史上的最高紀錄。 唐宋兩代對農田水利工程十分重視。初唐時,中原因連遭戰亂,社會經濟摧殘嚴重,要復興經濟必須首先恢復農業,在唐代律法中,就有專門為水利部門制定的法律叫《水部式》,它對水利灌溉管理,規定甚詳。河南發展灌溉修復了許多農田水利工程,在今河南省東部,修了陳留的觀省陂,灌田達百頃;在陳箕城縣(今西華縣),整修三國時鄧艾所建的水利舊址,引潁水灌田,名鄧門陂;在息縣西北,擴建隋玉梁舊渠,洪陂60所,灌田達3000頃;在光山縣曾建雨施陂,灌田400餘頃。修復的農田水利工程,還有管城縣(今鄭州)的李氏陂、中牟的24陂、許昌的堤塘、平輿的葛陂、永城的大劑陂等,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唐朝對航運網效益的發揮,也比較重視,除對運河經常疏浚以保持河道暢通提高通航能力外,還注意運河的擴建,對航運網有所補綴。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採納洛陽人劉宗器的建議,「塞汜水舊汴口,於下流滎澤界開梁公堰,置石門,以通淮、汴」,再次對汴河引黃水的口門進行了治理。說明唐代汴河引黃河水的口門,是採取汴口石門和板諸口兩者交替使用的辦法,以求維護汴河暢通。 在公元907~960年,進入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時期後,都在河南地區建都立國,在這半個世紀中,長江以北戰爭不斷,中原人民深受其害。尤其是朱溫掘開滑州黃河堤後,大河以南又連年大水,給河南的農業生產帶來了十分嚴重的破壞。後來契丹兵入據後晉首都汴梁,將這個古城及周圍幾百里內的城鎮村莊洗劫一空。千里中原,荒草遍地,人煙稀少,河南水利設施失修廢棄,社會歷史的發展又出現了一次短暫的曲折。北宋王朝建立後,又統一全國的政權,並建都於開封,河南又一次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為水利的發展提供了極好的機遇。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宋神宗支持王安石變法,同時頒布了《農田利害條約》的法令,並設立各路農田水利官,主持全國水利和地方水利。根據《農田利害條約》規定,無論官員和百姓提出興修水利的建議,不管是創議新建工程,或者是修復原有的水利設施,在實行以後,根據效益大小分別給以獎勵,收效大的可以量材錄用。對群眾興修水利而經濟上有困難的,由國家以低息貸款給以扶助。因而調動了人們興修水利的積極性,出現了「四方爭言農田水利,古陂廢堰悉務興復」的水利高潮局面。在農田水利中,還利用黃河水、沙資源淤溉改良土壤,在陳留等8縣,「引黃、汴河水淤溉」,僅京畿一路的淤田,每年就可增產糧食幾百萬石。在京都開封附近,興建了水網工程,既能將澇水排出導入泗水,而且汴河、惠民河、五丈河、金水河貫穿全城,水運交通,四通八達,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生動地描繪了開封汴渠已經成為把經濟中心的南方和政治軍事中心汴京連系起來的運輸大動脈,是維持中央集權統治供給的生命線,因此,水利開發主要是圍繞汴渠修復治理進行的,並把農田水利推向法制化。水利建設為推動農業發展和社會繁榮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西京轉運使程能向宋太宗上疏,擬在河南南陽下向口(今下向鋪一帶)築壩置堰,攔住白河水,將水引入石塘、沙河、蔡河(開封東南)及睢水,直達汴京,並與南方的湘潭漕渠連貫起來,解決南方物資北運的困難。遂下詔書征發州、縣數萬民工和官兵,塹山填谷,經博望、羅渠、少柘山(今二龍山),施工月余,竣渠百餘里,抵達今方城縣城東南的八里溝一帶,因系漢淮分水嶺地勢高,修成渠高水低,水不能至。後遂增加民工,突擊開渠,仍未修通,石堰又被洪水沖毀,漕渠開挖就此廢止。北宋引漢通淮,選線方城缺口,南水北調,限於技術條件,雖未成功,但它的實踐嘗試,還是具有啟示意義。 2006年6月16日,烈日炎炎,筆者踏訪運糧河。只見一線溪流,到崔庄就斷了。由於地下水位淺,窄窄的河床仍然潮濕,溝谷里的楊樹潤人眼眉,風中流響,疑是水聲。下行不遠,就是與崔庄一街相連的著名茶鄉——(毛出頭)(音:桑)郎廟。河到這里又有了細弱的響動,可惜不是細沙白水,是二十多家屠宰專業戶排放的廢水。更有十幾家製革作坊,把用過的皮硝和切削物沿河傾倒。河右岸那眼久負盛名的千年玉泉,被污染得連衣服也不能洗了。高牆遮蔽,柵門緊鎖,惟有玉泉亭翼然聳立,碑文上刻有蘇東坡 「遂令色香味,一日備三絕」的贊譽…… 據當過多年村支書的張黑娃老人回憶,十幾年前,河水大時有一尺多深,村裡人吃的就是這河裡的水。因為河岸是沖不跑的黃栗土,河底是摻煤打煤球的煤土,人們叫它「銅底鐵幫運糧河」。河邊那眼井,是一位開茶館的張姓老人挖的,有60多年了。一丈深挖到泉眼,大茶缸粗一股,朝東北方向噴。前些年又往下打20多米,用石頭券住,成了現在的樣子。老人說他記事的時候,這里就有四家老茶館,兩家姓張,一家姓李,一家姓尹。不只外來客,十鄉八里的村民都來喝茶,成了代代相傳的風俗。離泉不遠的那座橋,誰也不知道有多少年代了。1990年加高加寬,蓋住了原來的橋板,橋墩還在。古時,(毛出頭)郎廟是西去洛陽、長安東到山東、安徽的必經之地,九條大路打橋上過,橋又稱九龍口。

④ 2001-2004 鄭州政府工作報告

2007年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年2月3日在鄭州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市長 趙建才

www.zynews.com 2007-02-25 03:07 中原網-鄭州日報
視力保護色: █ █ █ █ █ █ █ █

中原網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06年政府工作回顧

2006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和諧社會,認真
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各項方針、政策,按照「加快發展、維護穩定、為民謀利」的總體要求,以實施跨越式發展八項重點工程為抓手,銳意創新,真抓實干,圓滿完成了市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市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都取得了新成績,實現了「十一五」規劃和跨越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良好開局。

初步統計,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001.5億元,增長15.7%;地方財政收入202.4億元,增長3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291.6億元,增長38.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新增211.9億元,達到1031.9億元,增長25.8%;利用域外資金248.34億元,增長9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22.2億元,增長16.3%;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822元,增長11.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559元,增長16.4%。非公有制經濟完成增加值1100億元,增長23%,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5%。

——工業經濟運行良好,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堅持扶優扶強,加快結構調整,工業經濟質量和效益同步增長。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944億元,增長19.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723億元,增長23%;實現利潤213億元,增長85.2%。「工業項目建設年」活動成效顯著,工業項目完成投資378.9億元,增長40%;富耐克超硬材料公司等企業的110個項目竣工投產。扶優扶強工程強力推進,54個項目開工建設,48戶重點企業實現銷售收入507億元,增長32%;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新增231戶,超10億元企業達到29戶,宇通集團、中鋁河南分公司2戶企業首次突破百億元。汽車及裝備製造業、鋁工業、能源工業、食品工業等優勢產業的競爭力進一步增強,三全、宇通等6戶企業的商標成為全國馳名商標。產業園區建設速度加快,服裝、食品、鋁加工、耐材等品牌園區、特色園區正在形成,全市33個重點工業園區完成工業增加值348億元。

——農村經濟持續增長,新農村建設進展順利。狠抓各項支農惠農政策落實,農業結構和布局進一步優化,現代農業建設成效明顯,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農業農村呈現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全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77.1億元,增長6.6%;糧食總產達164.9萬噸;畜牧業、水產業得到了較快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推進,18個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已初具規模。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達181家,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60個,全市農產品及深加工企業完成出口創匯1.5億美元,增長160.8%。切實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全年安排財政支農資金6.9億元,增長28.5%,對種糧農民實行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補貼措施全部落實到位,共補貼資金1.2億元。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790公里,在全省率先實現村村通油路。新增農村戶用沼氣池4萬座、集雨水窖1萬個,解決17萬人安全飲水問題,鞏固和解決1萬貧困人口脫貧。實施「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選派千名機關幹部駐村幫助示範村開展工作,編制了示範村村莊建設規劃及產業發展規劃,1000個整治村中已有616個村的村容村貌整治取得初步成效。

——第三產業健康成長,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傳統服務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麥德龍、易初蓮花等國內外知名商業企業繼續在鄭州擴大投資,丹尼斯、正道花園等商業企業進一步做大做活。專業交易市場的輻射力進一步增強,12個批發市場交易園區已基本形成。「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全面啟動,我市被確定為全省首批整縣推進的試點市。現代物流業快速發展,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鄭州國家干線公路物流港等項目開工建設,公路港、鐵路港、航空港、信息港「四位一體」的物流體系日趨完善,豫鑫物流、市交運集團和河南長通分別被評為4A級和3A級物流企業。會展業管理經營逐步邁向市場化、國際化,全國制葯機械博覽會、第12屆鄭交會、首屆豫商大會等大型展會在我市成功舉辦。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炎黃二帝塑像工程項目建設基本完成,升達藝術館改擴建工程動工,《風中少林》入選國家十大舞台藝術精品劇目和中宣部十大優秀作品,《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成功上演。新聞出版產業發展迅速,鄭州印刷包裝工業園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旅遊業健康發展,旅遊總收入230.5億元,增長28.56%。房地產業平穩發展,全年完成增加值62.5億元,增長6.6%。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積極推進,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達3560億元,增長14.4%。鄭州商品交易所交易額實現31809.6億元,新推出PTA期貨交易品種。保險、中介等服務業快速發展。

——縣域經濟發展迅猛,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不斷完善落實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拿出3000萬元資金錶彰獎勵30個先進鄉(鎮),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各縣(市)結合本地實際,以發展特色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區為重點,積極培育特色經濟和塊狀經濟,形成了一批具有帶動力和競爭力的縣域特色工業園區。初步核算,全市縣域實現生產總值1113億元,佔全市經濟總量的55.6%,6縣(市)生產總值均超過百億元;地方財政收入49.1億元,佔全市地方財政收入的24.3%,鞏義市達到12.64億元,登封市首次突破1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63.7億元,佔全市投資總額的54.6%;城鎮化率達到37%。有5個縣(市)經濟實力位列全省十強。鞏義市在全國百強縣位次比上年前移6位,新鄭市首次躋身全國百強縣行列。

——城市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城市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中心城區保護改造繼續得到加強。新修、擴建道路13條,伏牛路、北環文化路立交、未來大道等續建項目已完工,南三環東段、鄭密路等工程進展順利。中原路、花園路等精品街綜合整治順利推進;完成雨污水工程改造45項,鋪設雨污水管涵63公里;新開、優化公交線路47條,新購運營車輛357台;新建公園、游園30個,中心城區新增綠地300.3萬平方米,全市綠化覆蓋率達35.1%。天然氣戰略儲配站、鄭東熱源廠和鄭熱三期配套管網相繼建成投產使用,提高了市區供氣、供熱能力。城中村改造有序推進。

城市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建設全線展開,出租汽車、戶外廣告整治取得新進展。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稱號。

鄭東新區建設步伐加快。累計完成投資368.8億元,引進項目196個,開工項目167個,在建和建成房屋面積1464萬平方米,入駐人口13萬人。基
礎設施逐步完善,建設道路197條(段),東西運河、南北運河開挖工程竣工通航,開通了18條公交線路,綠化面積達700萬平方米。重點區域建設進展順利。中央商務區內、外環高層開工55棟,35棟主體結頂,鄭州國際會展中心通過國家「魯班獎」驗收,河南藝術中心主體工程已全部封頂,會展賓館開工建設;龍湖南區入駐項目25個,22個開工建設;商住物流區入駐項目70個,61個開工建設。

積極推進中原城市群建設與發展,鄭開大道正式開通,鄭汴產業帶總體規劃編制完成,鄭汴協調發展機制基本建立,鄭汴一體化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建設實現新的突破。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不斷加大投入力度,重點支持市級重點鎮建設,全市31個重點鎮基礎設施投資項目開工105項,完成投資3億多元。

——各項改革穩步推進,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國有企業改革取得新進展,20戶國有企業已完成改制。以中小學校移交為重點的企業主輔分離工作全部完成。白鴿股份完成股改和資產重組,市商業銀行、百瑞信託、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增資擴股進展順利。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和經營業績考核體系逐步健全,國有資產實現依法監管。上市融資成效明顯,思念公司成功在新加坡主板上市,豫聯集團、永通特鋼成功增資,鄭州燃氣轉香港主板上市工作順利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穩步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順利實施。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全市所有行政許可事項實現了網上統一受理和即時辦結。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和行政單位清理規范津貼補貼工作順利實施,公務員登記工作基本完成。

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改進招商方式,重點實施節會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種招商手段,利用丙戌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第二屆世界傳統武術節等大型活動,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取得顯著成績。全年引進市外境內資金200.2億元,增長95.7%。全年新增外商投資企業135家;實際利用外資6.1億美元,增長83%。開放型經濟發展實現新突破,全市進出口總額達到17.3億美元,增長55%,其中出口12.1億美元,增長56.1%。獲得對外經濟合作經營權企業累計達32家,佔全省的1/3。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全方位拓展,區域經濟協作與聯絡明顯加強。

——資源節約工作扎實推進,環境保護得到加強。繼續開展煤炭、鋁土礦和耐火材料資源整合,資源集中度和利用率明顯提高。繼續開展空心村、工礦廢棄地、黏土磚瓦窯場整治,復墾土地5227畝。加強對重點領域、高耗能行業、重點用能單位的節能管理,加快淘汰落後產能,關停了一批小火電、小耐材和普通立窯水泥廠,全年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左右。資源節約和清潔生產成效初顯,循環經濟試點順利實施,全年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1.7%和3.3%。重點行業、重點區域和重點流域環境綜合整治得到加強,省定375家污染嚴重的企業全部關閉到位,新密、鞏義耐火材料重點整治成效明顯,東風渠、熊兒河、金水河截污清淤工程基本完成,賈魯河河道治理疏浚工程已經完成。王新莊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和馬頭崗、上街污水處理廠等項目正在積極推進,新鄭、中牟等5個縣(市)污水處理廠已進水調試。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和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分別達到56.1%和66%,全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達到99%以上。生態環境質量繼續改善,完成森林生態城工程造林8500公頃,市區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達306天。全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國家環保模範城創建已通過國家技術評估,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工作全面啟動。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構建和諧社會取得新進展。科技自主創新工程進展態勢良好,科技進步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達到51%。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步伐加快,市區新建、改擴建中小學10所。全面免除了城市低保家庭和農村學生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全市9.9萬名中小學貧困生得到救助,全面啟動了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長效機制初步形成。職業教育發展進一步提速,各類職業技術培訓達到60萬人次。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7所示範鄉鎮衛生院建成並投入使用,改造了32所鄉鎮衛生院和一批縣級醫院、婦幼保健院和中醫院。全市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全面推行,參合率達到90.75%。實施了食品放心工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逐步完善,嚴格市場准入和執法,食品葯品質量安全工作得到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繼續加強,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5‰。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商城遺址公園、大河村原始文化生態園等立項籌建工作進展順利。「掃黃打非」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全市出版物市場得到有效整治。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建設和諧社區取得實效。首屆農民運動會成功舉辦,鄭州籍運動員在多哈亞運會上奪得3枚金牌,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廣泛開展。堅持和完善政府與工會聯席會議制度,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切實維護廣大職工群眾的利益,切實保障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殘疾人的合法權益。民兵預備役建設和優撫安置工作得到加強,雙擁共建、國防教育、人民防空工作取得新成效。

就業再就業工作成效顯著,實現城鎮就業再就業12.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3.9萬人,對農村勞動力進行引導性培訓15.8萬人。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全年各級財政投入社會保障資金13.6億元,全市新增企業養老保險參保職工7.9萬人,新增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8萬人,為4.2萬名市屬國有破產企業和困難企業退休人員辦理了大病統籌醫療保險,農民工工傷保險工作扎實推進,城鄉低保標准進一步提高。社會救助得到加強,扶貧開發和救災救濟工作扎實有效。市區新建1所社會福利院,市兒童福利院正在加緊建設中,農村新建、擴建敬老院31所。新開工經濟適用住房89萬平方米,廉租住房覆蓋率達到符合條件「雙困家庭」100%。

—民主與法制建設繼續加強,社會大局安定有序。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監督,接受人民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全年辦復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1566件。全面推進依法治市,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提請審議地方性法規5件,制定規章10件。大力推進政務公開,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和網上審批逐步完善。進一步完善政府重大決策機制,健全重大決策專家論證、決策評估制度,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和透明度進一步提高。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各項任務,政府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新成效。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了市、縣、鄉、村、企業「五級監管網路」,對重點行業和領域進行全面檢查和專項整治,安全生產形勢良好。深入貫徹《信訪條例》,暢通信訪渠道,加大督查督辦力度,認真解決長期信訪積案和重復信訪問題,妥善化解矛盾,群體性突發事件大幅減少。繼續深化「兩嚴一創」活動,深入開展命案攻堅,不斷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全面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五五」普法順利啟動,社會治安持續穩定。

向群眾承諾的「十件實事」,件件得到落實,一些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廣播電視、統計、審計、物價、外事、僑務、對台事務、民族宗教、社會科學、地方誌、檔案管理、氣象和地震監測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回顧一年來的政府工作,我們深深體會到,我市經濟社會能夠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得益於我們認真堅持和把握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堅持「五個統籌」,不斷加大對薄弱環節的投入,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加強節能降耗和生態環保工作,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強力推進縣域經濟,實現了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二是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正確處理宏觀調控和加快發展的關系,堅持「有保有壓」的原則,不斷優化投資結構,把國家加強薄弱環節的政策與鄭州發展的重點有機結合起來,在發展中順應調控,在調控中謀求發展。三是堅定不移地把握正確的發展思路。准確把握市情,理清發展思路,年初制定並出台了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規劃並實施了八項重點工程,加大結構調整和重大項目建設力度,使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步伐明顯加快。四是堅定不移地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繼續以國有企業改革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為重點,全面深化和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投融資體制、農村信用社等重點領域的改革,著力解決經濟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和微觀經濟的活力明顯增強。五是堅定不移地優化發展環境。大力改善投資環境,開展了「整治建設環境和企業周邊環境」等專項治理,對久拖不決的外商投訴案件實行領導包案,著力解決損害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加強重點建設項目效能督查,為外商投資創造統一、穩定、透明的法律環境、政策環境。

各位代表,上述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積極支持的結果,也是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共同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工作在各條戰線上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幹部,向駐鄭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幹警,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關心和支持鄭州發展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誠摯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我市經濟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投資和產業結構不盡合理,資金、土地、能耗、環境保護等制約我市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仍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足,高新技術產業比重較小;農民就醫難、增收緩慢仍然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新農村建設任務艱巨;低收入群體在住房、醫療、教育等方面還有不少困難,構建和諧社會的任務依然艱巨;利用外資規模偏小,經濟外向度不高;城市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創建文明城市的任務仍然艱巨;節能降耗任務不容樂觀,完成降耗減排目標的難度將越來越大;一些政府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不強、效率不高,政府廉政勤政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這些問題,都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切實加以改進和解決。

2007年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標

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省八次黨代會、市九次黨代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按照「加快發展、維護穩定、為民謀利」的總體要求,圍繞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奮斗目標,進一步加快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著力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著力促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奮力實現經濟發展新跨越,奮力實現文化發展新跨越,加快建設文化鄭州、生態鄭州、平安鄭州、和諧鄭州。

今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生產總值增長13%;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20%;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在3%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5%,化學需氧量減少4%,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4.2%。

為全面完成上述目標任務,我們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認真把握好以下幾個重要方面,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到科學發展軌道:

一是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推進二、三產業雙重升級。繼續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處理好投資和消費的關系,在擴大投資規模的同時,進一步擴大內需,不斷增強消費對我市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實現更高水平和更大規模的發展。

二是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堅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確立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支持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攻關,加快重點產業技術改造和升級。合理配置科技資源,充分激活創新要素的政策調控體系,加快體制創新、管理創新、科技創新,推動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

三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堅持以人為本,更加關注民生問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城鄉協調發展。進一步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全面發展農村經濟,逐步建立工農協調發展的機制。堅持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完善收入分配製度,理順收入分配關系,不斷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體系,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體系,保持社會安定有序。

四是加強資源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促進可持續發展。把資源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認真落實資源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加快形成有效的資源開發和生態補償機制,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以解決危害群眾健康和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問題為重點,加強環境污染治理和生態建設,切實做到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五是繼續深化改革,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以提高競爭力和控制力為重點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以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加快行政管理、投資、財稅體制等改革,以完善金融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和優化金融結構為重點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以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為目標加快社會領域體制改革。加快調整和完善對外經濟發展模式,以引進先進技術、先進管理和海外智力為重點,提高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

2007年的主要工作

今年是我市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十分關鍵的一年。我市經濟社會諸多方面發生了深刻變化,進入了全面提升產業層次、加快經濟轉型、促進統籌協調發展的新階段,圍繞加快建設現代物流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提升全國區域中心城市地位發展目標,著力做好以下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進一步加快結構調整,不斷增強工業發展競爭力

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全部工業投入突破5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達到2800億元。以促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重點,做強做大汽車工業、裝備製造業、鋁工業、能源工業、重化工業、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和生物化工等優勢產業,大力發展超硬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葯、光機電等高新技術產業,改造提升紡織、服裝、建材等傳統產業。充分利用國家振興中部老工業基地有關政策,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促進我市老工業基地改造升級。繼續推進扶優扶強工程,完善重點企業培育機制,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鼓勵宇通、豫聯、三全等企業發展壯大,提升龍頭骨幹企業和優勢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力爭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企業達到3戶。大力推進產業集群發展,突出抓好品牌園區、特色園區、重點園區建設。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力爭再創一批國家級名牌產品和在國際上有影響的知名品牌。

二、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

積極推進第三產業發展,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加快二七商圈、碧沙崗商圈的產業升級。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快圃田物流園區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鄭州國家干線公路物流港、鄭州國際航空保稅物流中心等重點物流項目建設,構建鐵路、公路、航空、信息一體化物流體系;支持重點物流企業做大做強,努力培育一批大型現代物流企業集團。推動會展業加快升級,不斷完善會展硬體設施,提高辦展辦會水平。認真籌辦好第二屆中部貿易投資博覽會、鄭交會等重點展會。打造商都文化苑、炎黃廣場等旅遊精品景區,培育鄭汴洛、黃帝游、沿黃文化游等旅遊精品線路,大力發展具有中原特色的文化旅遊業。

三、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著力點,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大力發展優質、高效、專用農作物,逐步建立起各類具有區域化優勢的產業化生產基地。大力發展以石榴為主的百里邙嶺林果產業帶。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力爭市級重點龍頭企業突破200家。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力爭有3個園區達到全省一流水平。加強農業科技推廣和農業標准化體系建設,加快出口創匯農業發展,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全市建成300個規范合作社。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切實做好示範村、整治村建設,實施「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工程,引導農村發展支柱產業,加快中低產田改造,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現有公路改造升級,繼續改造鄉鎮衛生院。建立健全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為建設新農村培養新型農民。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積極推進貧困村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

四、突出抓好八項重點工程,強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繼續堅持以實施跨越式發展八項重點工程為抓手,統一認識、加強領導,不斷完善機制、加強協調,突出抓好對增強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後勁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項目,力求取得突破性進展。調整項目投資重點,加快項目建設步伐。不斷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村結構調整項目投資比重,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產業發展,支持基礎教育、公共衛生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強化樞紐中心城市地位,加快鄭西鐵路客運專線建設,爭取開工建設鄭石、鄭武鐵路客運專線,抓好鄭州黃河公鐵兩用大橋、鄭州高速公路客運樞紐站、鄭州鐵路客運專線樞紐站、鄭州火車站西出口改造等項目建設。推進拓普軋鋼、趙家寨煤礦、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鄭州段等重大項目建設,做好國電滎陽2×60萬千瓦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強交通運輸體系建設,鄭州至石人山、登封至禹州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完成登封鐵路二期工程和新鄭機場改擴建工程,加快鄭州西繞城公路、鄭開大道與京珠高速互通立交等項目建設,做好鄭州城市輕軌和鄭汴城際軌道交通前期工作

⑤ 黃河的治理和變化

一、世界第五長河
黃河,世界第五長河,一條5464公里長的大河,在中國北方 蜿蜒流動。從高空俯瞰,它恰似一個巨大的"幾"字,又隱隱就是我 們民族那獨一無二的圖騰。

二、黃河的表徵
它不僅僅是一條大河。黃河,黃土地,皇帝,黃皮膚,這一切黃色表徵,把這條流經中華心臟地區的濁流升華為聖河。《漢書.溝洫 志》就把黃河尊為百川之首:"中國川源以百數,莫著於四瀆,而河 為宗。"

三、黃土風成說
在久遠的地質年代,在亞洲內陸的沙漠戈壁,遍地砂石在驟冷驟 熱的嚴酷環境中被支解粉碎,直至形成粉末。內陸盛行的西北氣流, 經年累月地把它們吹向東方,粗砂落於蒙古高原,最細膩的粉末隨風 飄落到今天甘肅、陝西、山西、青海、寧夏、河南6省。千百萬年的 搬運堆積,終於形成了一個北起長城,南至秦嶺,西抵日月山,東達 太行山的黃土高原。

四、深厚廣闊的黃土層
這是一片無與倫比的黃土,它的面積廣達41萬平方公里,黃土 覆蓋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隴東、陝西、晉西等地,黃土深達 100到200米,蘭州地區更厚達300米以上。

五、六千年前的伊甸園
植物學家們研究發現,雖然黃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豐沛,但養 分的淋溶損失也較少,非常適合楊樹、樺樹、櫟樹、油松、雲杉和酸 棗、黃荊條等生長。那時繁茂的植被,涵養著一個溫暖多雨的伊甸園。 今天山西、陝西、甘肅、寧夏等省份,分布著大片原始森林。地處中 原的河南省簡稱為"豫",顯示在倉頡造字的時代,它仍是大象出沒 之地。

六、歷史興盛的基礎
地質學家們發現,黃土具備優良的解理性,適合開掘窯洞居住; 農學家們發現,黃土中各種礦物營養物質豐富,具有較高的天然肥力。 先民們漸漸在這片黃土地上開鑿窯洞居住,種植五穀為生。5000 多年前,皇帝、炎帝的部落興盛起來,華夏先祖的足跡踏遍了黃土地。 隨後的日子裡,中國第一個王朝夏興盛於此,立國800年的周朝源 起於此,而橫掃六合,一統天下的秦帝國也勃興於此。

七、遠古時代文明的啟蒙
在160多萬年前的山西芮城西候度人類活動遺址中,人們找到 了被火燒過的動物化石和鹿角化石,在100萬年前的山西藍田人類遺址中,人們找到了多處碳末堆積。
從那以後,藍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都在黃河的臂灣里繁衍生息。直到6000年前,黃土地上出現了以半坡文明為代表 的母系氏族文化。
我們的祖先,就在這樣一片綠野間狩獵採集,度過了華夏文明 的金色童年。

八、歷史記述改造自然的功績
這里確實最早沐浴了文明之光,這里也難免最早被受了文明之火。 上古傳說,神農氏曾教民稼穡。耐人尋味的是,神農就是炎帝,也就 是火神,他所傳授的實際上是焚林墾殖。
《孟子》中記載了三皇五帝燒山林的"功績": "當堯之時...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逼人...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
在詩經中,我們聽到了先民們砍伐時的吟唱: "侃侃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漪。""伐木叮叮, 鳥鳴嚶嚶。"

九、黃土高原植被第一次受大損
始皇帝統一六國,大量人口隨之進入關中,墾殖面積大增。與此同 時,他大興土木,建造宮殿陵寢,大肆砍伐關中山地森林,始皇三十三 年(公元前214年),蒙恬擊潰匈奴,取得河套地區大片土地,隨後 實行屯墾戍邊,多次向鄂爾多斯高原地區移民,每次人數多達數十萬, 原本一望無際的草原變成了農耕區。

十、黃土高原森林第二次受大損
西漢時期,天下大治,中國人口激增至6000萬。向西北開拓移 民成為解決人口膨脹壓力的主要手段,僅漢武帝時期,就向西北邊塞遷 徙了70餘萬人口。西漢將匈奴趕到遙遠的漠北,將大片林牧區變成了 農耕區。西漢在河套開發的引黃灌溉工程,是以寧夏內蒙的賀蘭山森林 和陝北森林的大破壞為代價的。

十一、黃土高原森林第三次受大損
唐朝立國之初,勵精圖治,經濟迅速恢復。由於其經濟貿易外交 的中心皆偏於西北,因而西北地區的屯田墾殖搞得有聲有色。黃土高 原的林牧區開辟了大片農田,墾田數十萬畝。每丁耕田有二三百畝, 廣種薄收,造成植被大面積破壞。
唐代定都黃土地的中心城市-長安。盛唐氣象,國力達到頂峰, 都城的規模當然前無古人,耗用木材無數。僅就長安附近而言,唐代除了在寶雞、眉縣、周至、戶縣等鄰近山中採伐外,還遠到岐山、隴山和當時嵐州(今嵐縣)、盛州(今內蒙額爾多斯高原一帶)采辦。

十二、黃土高原森林第四次受大損
宋代建都開封,因為洛陽附近黃河南北的山嶺早被砍伐一空了, 不得不遠去呂梁山採伐,當時渭河上游林區也橫遭暴劫。史載北宋剛 剛立國,就在秦隴之間大肆採伐。陝西秦嶺、子午嶺、羅山,寧夏賀 蘭山、大盤山,甘肅沼河、隴南山地,森林先後遭到破壞。宋朝官商 每年僅從陝甘間的隴山就採得大木萬株以上,竟使當時開封城內良木堆積如山,私商采賣木材更是不計其數。

十三、黃土高原森林第五次受大損
明朝重得西北,重視屯田,以便以屯養軍,以軍隸民。當時"屯 田普天下","而西北為最"。明初駐屯雁門、偏關長城附近時,那 里因山勢峭壁拔,林木茂盛,"人鮮徑行,騎不能入"。到了明中葉, 北京的高官顯貴,邊關將士,當地居民,群起砍伐,"百家成群,千 夫為鄰,逐之不可,禁之不從"。單是每年販運到北京的林木,就不 下百萬根。

十四、黃土高原森林第六次受大損
滿清入關,短短幾十年休養生息,人口由8000萬增至兩億。 華北、江南人滿為患,於是大量流民自發湧向西北。黃土高原又一次成為破壞的重災區,祈連山、六盤山明代以前尚有巨木參天,此時完 全成了光山禿嶺。

十五、六千年後的今天森林由69%降至6%
六千年後的今天森林由69%降至6%成了名副其實的一片黃土。 黃土本身土質疏鬆,沒有任何抗沖性,完全依靠地面植被及其根系的保 護。植物的水土保持作用,森林為最,草原次之,農作物則幾乎為零。 幾千年來,我們一直在掃平具備保護能力的天然植被,代之以沒有保護 能力的農作物。

十六、嗚呼!黃河!
嗚呼!千百年來,我們就這樣在刀斧和戰火中毀滅了黃河中下游的 天然植被。可嘆伐盡林木營造的無數恢宏殿宇,而今安在哉?
黃土地是深厚的,也是脆弱的。因為它土質疏鬆,顆粒細膩,植被 一經破壞,水土流失就極其嚴重。很快我們就聽到了哀婉的嘆息:"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十七、黃土高原植被破壞溝壑縱深
目前高原上長度在1公里以上的溝壑有30多萬條,1公里以下的 支溝、毛溝更是不計其數。一道道溝壑最終的歸宿都是黃河,它們不停 地切割著黃土高原,成為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

十八、黃土高原植被破壞,生態環境今非昔比
走在我們今天稱之為黃土高原的莽原之上,滿眼是嶙峋乾裂、支離 破碎的黃土,沒有樹,甚至沒有草,多少人曾深深感嘆:人類的先民們, 怎能在這樣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生發出如此燦爛的文明?
它們沒有意識到的是,直到6000年前,綠色還是這里的主色調, 那時這里的森林覆蓋率高達69%。

十九、一場暴雨地形巨變
隨著植被覆蓋率的下降,高原上河流溝壑強烈下切,在向上延伸的同 時,兩側也在拓寬,並且發展出支溝,支溝又發展成毛溝。這樣的變化, 往往只需要數年、數月、數天甚至一場暴雨過後就能完成,因此黃土高原 也被稱作世界上地形改變最為迅速的地區。

二十、年傾瀉16億噸泥沙90%來自黃土高原
每年傾瀉16億噸泥沙,90%來自黃土高原這些溝壑。每年流失的 16億噸泥土,絕不僅僅是把一條河染成觸目驚心的黃色。它隨水而下, 淤塞了湖泊,沖決了丘陵,抬高了河床,滌盪了平原。

二十一、三年兩決口,百年大改道
黃河一天天暴虐起來,"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次大改道",母親河 終於成了"中華之憂患"。與黃河水患的搏鬥,成了中原大地上生死存 亡的頭等大事。

二十二、守著黃河缺水,鄭州可為中游一例
鄭州本來因水而興,它依傍黃河,還有賈魯河、熊耳河、金水河從 城中流過。但隨著工農業的巨大發展,污染日趨加重,引水渠道縱橫交錯,三條曾經流淌不盡的河流先後枯竭。至70年代,鄭州已完全依賴 黃河供水。

二十三、山東缺水,越近黃河越缺水
山東的水資源情況更加緊張,人口和耕地分別佔到全國的7.2% 和7.3%,而水資源總量僅佔全國的1.2%。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有300立方米,是全國人均水平的13.3%。每公頃耕地佔有水量4560立方米,是全國的17.3%。是越接近黃河水資源越短缺, 到黃河一帶徑流深降到只有60毫米,到魯西北的臨清、冠縣一帶竟只 有25毫米。

⑥ 金水區國土資源局

金水區是河南省省會鄭州市的中心城區,轄區總面積14853.90公頃,其中城區面積69平方公里,轄2個鎮、15個街道辦事處,是全省經濟最發達的城區。轄區經濟繁榮,金融、證券、商品交易所、保險機構齊全,是國內各大銀行駐豫總部所在地。轄區匯集了中央部委和省、市所屬大中專院校、科研機構100多家,是國家科技進步先進區和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

劉凌雲黨組書記、局長(女)(2010年11月離職)

梁新生 黨組書記、局長(2010年11月任職)

劉專成 常務副局長

周志偉 副局長

張志峰 副局長

陳伯磊 副局長

陳曉霞 紀檢組長

劉凌雲簡介:女,漢族,河南襄城人,碩士研究生,1959年12月出生,1977年2月參加工作,1996年12月入黨。先後任鄭州市國棉二廠知青農工商聯合公司團總支書記,二七區銘功路辦事處幹部,金水區國土資源局副科級幹部、副局長;2003年2月至2010年11月任金水區國土資源局局長、黨組書記。

梁新生簡介:男,漢族,河南淮陽人,大學本科,1965年11月出生,1988年8月參加工作,1992年6月入黨。先後任金水區農經委幹部,金水區委組織部幹部,金水區柳林鎮副鎮長,金水區祭城鎮副書記,金水區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金水區農經委黨委書記、主任,2010年11月至今任金水區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金水區國土資源局前身為金水區土地管理局,1987年成立,2001年12月更名為金水區國土資源局。2007年初,由天明路20號搬遷至東風路知名企業區2號樓,2010年,全局內設辦公室、法規科、紀檢監察室、信訪科、信息中心、後勤科、地政地籍科、規劃耕保科、用地科、監察隊、測繪所、儲備中心、城區所13個科室,下轄柳林、廟李、興達路3個基層國土資源所,在職職工128人,其中領導班子成員6名。

【土地資源】2010年10月,因行政區劃的調整,金水區一部分土地調整到鄭東新區。根據第二次土地調查的結果,全區總面積由原來的24301.59公頃減少到現在的14853.90公頃,其中:耕地由原來的4804.78公頃減少到現在的2518.57公頃(減少了2286.21公頃),園地由原來的360.66公頃減少到現在的249.81公頃(減少了110.85公頃),林地由原來的906.03公頃減少到現在的656.35公頃(減少了249.68公頃),草地由原來的491.89公頃的減少到現在的344.37公頃(減少了758.91公頃),城市用地由原來的減少9471.38公頃到現在的8023.42公頃(減少了147.96公頃),交通運輸用地由原來的1739.80公頃減少到現在的1003.10公頃(減少了736.7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由原來的3945.75公頃減少到現在的2243.96公頃(減少了1701.79公頃),其他用地由原來的減少31.23公頃到現在的11.57公頃(減少了19.66公頃)。

【耕地保護】加強基本農田管護力度。一是由區政府與四個鎮辦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將耕地、基本農田保護保有量分配至四個鎮辦;二是建立基本農田保護台賬,由局規劃耕保科、監察隊、各國土資源所相結合,對全區范圍內的基本農田進行巡迴檢查,並將違法佔地情況上圖,做到實地、圖、表三對照;三是對基本農田保護標志牌進行了製作和修繕,在各鄉(鎮)、行政村將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及基本農田保護圖公開、上牆;四是分別在各鎮辦交通要道設立鄉級基本農田宣傳標牌,在局辦公樓兩側分別設立區級基本農田保護圖、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宣傳欄,加大了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的宣傳力度,保障了全區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的有力開展。做好耕地補充,確保耕地佔補平衡。上報了2010年金水區第一批集體建設用地(楊金產業園區項目),佔地65.8152公頃,其中佔用耕地28.8399公頃,鑒於我區耕地後備資源匱乏,難以自行補充,通過協調,分別在新鄭市孟庄鎮城後馬村、郭店鎮司窪村,新密市來集鎮郭崗村、大隗鎮桃源村進行了易地補耕。

【土地規劃】根據《鄭州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的要求和金水區各鎮辦自然社會經濟條件,在廣泛徵求相關鎮辦、局委意見的基礎上,經過多次修改調整,編制了《金水區各鎮辦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確定本輪規劃期內,本區鄉(鎮)耕地保有量為4814.5公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為1400公頃,城鎮工礦規模指標增加874.8公頃。2010年5月,通過了鄭州市人民政府的審批。

【建設用地管理】積極做好重點工程建設項目服務和保障工作。除繼續協調與保障黃河公鐵兩用橋、石武鐵路客運專線和鄭汴物流通道新建工程外,還展開了鄭州動車運用所、鄭開大道與京港澳高速互通立交新建工程、鄭開城際鐵路、石武客專「四電」重點工程展的征地拆遷工作。

國有地徵收報批工作。2010年,本區新增各類國有土地建設項目共17宗,涉及用地總面積245.8852公頃(其中農用地184.1125公頃,耕地117.5833公頃),其中屬重點工程項目6宗、楊金產業園區工業項目6宗、住宅項目5宗。重點工程項目主要包括鄭州動車運用所、鄭開大道與京港澳高速互通立交、花園路與連霍高速互通立交、107國道(鄭州段)改建工程、鄭開城際鐵路以及石武鐵路客運專線「四電」工程項目,涉及用地總面積162.7840公頃(其中農用地109.9407公頃,耕地77.1852公頃),該6宗地已作為單獨選址項目分別上報。楊金產業園區工業項目有6宗,涉及用地總面積46.0517公頃(其中農用地42.3390公頃,農用地中耕地23.8309公頃),已共同列入鄭州市2010年度第十批鄉鎮建設用地並上報。住宅項目包括經濟適用房項目3宗:鄭州市國瑞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河南長基置業有限公司、河南四方匯澤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城中村」改造項目2宗:琉璃寺「城中村」改造2期和3期,涉及用地總面積37.3434公頃(其中農用地32.1250公頃,耕地16.5672公頃),已分別列入批次上報,其中2宗已批回。

建立並完善本區臨時用地制度。在辦理過程中依據《鄭州市金水區臨時用地管理辦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嚴格審核每一宗申請,同時及時改進、完善辦理流程和審批程序,使臨時用地審批更加合理、規范。2010年共辦理臨時用地申請16宗,涉及用地總面積43.9741公頃。

【地籍管理】2010年,受理城鎮居民住房用地單位卷宗28份,共計5122餘戶;已辦理單位卷宗19份,共計3800餘戶,其中做抵押登記693餘戶。受理城鎮居民住房用地個人散戶業務,辦理2956餘戶,其中過戶業務1720餘戶,正常補證865餘戶,抵押業務371餘戶。城鎮居民獨立院落用地登記申請3宗,已調查測量2宗,出公告2宗,並將資料移交鄭州市國土資源局進行登記。受理各鎮、辦國土所上報宅基地業務78件,其中龍子湖發證56宗,廟李發證5宗,其他由於不符合宅基地登記條件暫未辦理。對七里河、賈魯河、東風渠、魏河(賈魯支河)、金水河、熊兒河進行了實地的測量和調查,在鄉所的配合下已由七里河、賈魯河、東風渠、魏河(賈魯支河)的相鄰單位對地籍調查表進行簽字蓋章,除魏河、東風渠、賈魯河由於部分有爭議未簽字蓋章外,七里河、東風渠中段、金水河、熊兒河已確權完畢上報鄭州市局。

【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農村土地調查外業已經全部完成,並經過國家第二次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內外業核查,內業核查提出268個疑問圖斑,及時對每一個疑問圖斑進行現場照相、製作記錄表,核查記錄上交國家,國家又進行外業抽查,剛好抽出金水區,外業核查組核查後反饋回來數據顯示抽查56個疑問圖斑,正確的35個,錯誤21個,21個圖斑全屬於地類認定標准理解差異所造成,按照鄭州市國土資源局原來的要求,已拆遷的違法建築用地未復耕前按建設用地認定,而按國土資源部的認定為荒草地,現已按照部里的認定標准對其進行改正。

【執法監察】對衛片拍攝的每宗用地進行實地踏勘,並進行拍照,填報《2009年度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工作核查情況統計表》、製作2009年度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卷宗、順利通過國家土地督察濟南局的督察檢查。此次衛片執法檢查(含鄭東新區)共涉及監測圖斑595個,地塊135宗,面積4850.1畝(含耕地4005.5畝),其中合法用地116宗,面積3914.8畝(含耕地3707.9畝);違法用地19宗(其中鄭東新區8宗,省級重點工程國道107改建6宗),面積935.3畝(含耕地297.6畝),違法佔用耕地面積佔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總面積的比例為7.43%(含省級重點工程)。

2010年,共立案查處違法用地案件9宗,查處違法佔地面積97.7畝,其中基本農田0畝、一般耕地47.08畝,共收繳罰沒款99.02萬余元,拆除建築物面積13799平方米,沒收建築物面積946平方米,黨政紀處分1人,移送司法機關1人。所有案件都已經全部立案查處到位,立案率、結案率均為100%。

2010年度涉及的9宗違法用地案件相關文書資料已經全部立卷,並已全部通過檢查。除此之外,根據市局「兩整治一改革」文件精神,完善建局以來的所有執法監察卷宗。對各鎮(辦)報送的國有土地、閑置土地以及集體土地使用情況統計表進行嚴格的核查,並建立了匯總台賬。清查出土地798宗,面積25488.47(畝),其中集體土地570宗,面積13444.11畝;國有土地216宗,面積11388.68(畝);閑置土地12宗,面積655.68畝。順利完成了配合區政府相關部門開展集中整治侵佔集體資產專項清查活動。

【信訪工作】2010年,繼續實行領導包案、接待日制度,公布領導姓名及接訪地點。各科室、隊、所每月進行一次矛盾排查工作,每月局領導班子定期研究信訪工作,每月黨組成員定期研究信訪工作。專門成立了信訪機構,設立4名專職信訪幹部。2010年受理信訪案件16起,其中部級轉件3起,結案率達100%,省級轉件1起,結案率達100%,市級轉件3起,結案率達100%,區級轉件2起,結案率達100%,自立案件7起,結案率達100%。交辦、轉辦、催辦案件資料完整規范。

【測繪工作】對石武鐵路所佔用北錄庄的10餘畝臨時用地進行了測量定界,對由於石武鐵路徵用宅基地的村民重新進行宅基地劃分並分戶測量出圖。10次到楊金工業園區進行測量、放樣,共計200餘個點,面積800多畝;7次到北區進行測量放樣,共計20餘個點,面積118.5畝(7.9公頃)。配合鄭州市國土資源局在金水區開展了城鎮地籍更新調查工作。對轄區內未進行土地登記的單位和其相鄰用地單位發出《指界通知書》,核查每宗地的位置、權屬、界址和地類。

【鄉(鎮)所建設】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逐步推進的原則,採取購買、租賃等方式,積極推進國土資源所基礎設施建設。現在四個國土資源所已達到了上級規定的「十有」標准,即:有一個獨立的辦公場所、有一部執法車;有一部固定電話;有一台電腦;有一台列印機;有一部照相機;有一台電視機;有一台飲水機;有三組以上檔案櫃;每人有一套辦公桌椅。對國土所有關制度、程序和帳、簿、冊以及政務公開的事項做了統一要求。明確了所長及工作人員職責,建立了學習、考勤、服務承諾、重大問題或突發事件報告、檔案管理、信訪接待、執法巡查、考核、行政責任追究、黨風廉政建設等規章制度以及信訪登記、執法巡查登記、考勤登記等賬、簿、冊,統一製作了主要業務工作流程圖,連同基本農田保護區圖、工作職責及主要制度在國土所顯著位置公開,並將有關制度、程序匯編成冊,人手一冊,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用制度規范行為的工作格局。

(郭詠春)

⑦ 宋朝時,開通了哪兩條運河它開通的目的是什麼

元朝注重陸路水路交通追要原因是?
元朝重視國內陸路水路交通,其主要目的:有效地管內理空前容遼闊的疆域。 元朝政府大力發展漕運和海運的主要目的:解決大都的糧盒供應問題。 元朝政府重視國內陸路水陸交通,其直接目的:取得南方糧食供應。

⑧ 北京中軸線整治任務多少處文物將實現騰退

從北京市文物局獲悉,目前《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規劃》及《北京中軸線申遺綜合整治規劃綱要》已完成編寫工作,與之配套的《北京中軸線申遺綜合整治規劃實施計劃》、《中軸線申遺風貌設計管理導則》的編制正在進行中。在「三個文化帶」建設方面,八里橋「退役」工作正在有序進行,新橋建設工程即將啟動;琉璃河遺址核心保護區范圍內兩個村的搬遷騰退工作今年將啟動;懷柔區箭扣南段長城修繕工程即將開工。

此外,「三個文化帶」的《保護與發展規劃》、《五年行動計劃》、《2018年度重點工作項目》都在編制。其中,在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工作方面,曾被企業佔用的京杭大運河的北起點——大運河白浮泉遺址,已經正式交由昌平區文物部門按照文物原則進行保護和修繕,未來將作為公共文化空間對公眾展示;大運河重要遺產點——八里橋「退役」工作正在順利進展中,目前新橋建設方案已經獲批,即將啟動建設工程。新橋建成後,老橋就將「退役」,按照文物保護的原則進行修繕,並以合理的方式進行利用和展示。

在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保護方面,琉璃河遺址核心保護區范圍內兩個村的搬遷騰退工作,已經寫入2018年市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將啟動搬遷。北法海寺二期修繕正在進行中。

在長城文化帶保護方面,懷柔區箭扣南段長城修繕工程即將開工。該工程引入了社會資本,體現了社會資本用於長城保護的「北京特色」。

工程量巨大,北京中軸線整治任重道遠。

來源:北京晚報

⑨ 黃河的治理方法有哪些

世界第五長河
黃河,世界第五長河,一條5464公里長的大河,在中國北方 蜿蜒流動。從高空俯瞰,它恰似一個巨大的"幾"字,又隱隱就是我 們民族那獨一無二的圖騰。

二、黃河的表徵
它不僅僅是一條大河。黃河,黃土地,皇帝,黃皮膚,這一切黃色表徵,把這條流經中華心臟地區的濁流升華為聖河。《漢書.溝洫 志》就把黃河尊為百川之首:"中國川源以百數,莫著於四瀆,而河 為宗。"

三、黃土風成說
在久遠的地質年代,在亞洲內陸的沙漠戈壁,遍地砂石在驟冷驟 熱的嚴酷環境中被支解粉碎,直至形成粉末。內陸盛行的西北氣流, 經年累月地把它們吹向東方,粗砂落於蒙古高原,最細膩的粉末隨風 飄落到今天甘肅、陝西、山西、青海、寧夏、河南6省。千百萬年的 搬運堆積,終於形成了一個北起長城,南至秦嶺,西抵日月山,東達 太行山的黃土高原。

四、深厚廣闊的黃土層
這是一片無與倫比的黃土,它的面積廣達41萬平方公里,黃土 覆蓋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隴東、陝西、晉西等地,黃土深達 100到200米,蘭州地區更厚達300米以上。

五、六千年前的伊甸園
植物學家們研究發現,雖然黃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豐沛,但養 分的淋溶損失也較少,非常適合楊樹、樺樹、櫟樹、油松、雲杉和酸 棗、黃荊條等生長。那時繁茂的植被,涵養著一個溫暖多雨的伊甸園。 今天山西、陝西、甘肅、寧夏等省份,分布著大片原始森林。地處中 原的河南省簡稱為"豫",顯示在倉頡造字的時代,它仍是大象出沒 之地。

六、歷史興盛的基礎
地質學家們發現,黃土具備優良的解理性,適合開掘窯洞居住; 農學家們發現,黃土中各種礦物營養物質豐富,具有較高的天然肥力。 先民們漸漸在這片黃土地上開鑿窯洞居住,種植五穀為生。5000 多年前,皇帝、炎帝的部落興盛起來,華夏先祖的足跡踏遍了黃土地。 隨後的日子裡,中國第一個王朝夏興盛於此,立國800年的周朝源 起於此,而橫掃六合,一統天下的秦帝國也勃興於此。

七、遠古時代文明的啟蒙
在160多萬年前的山西芮城西候度人類活動遺址中,人們找到 了被火燒過的動物化石和鹿角化石,在100萬年前的山西藍田人類遺址中,人們找到了多處碳末堆積。
從那以後,藍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都在黃河的臂灣里繁衍生息。直到6000年前,黃土地上出現了以半坡文明為代表 的母系氏族文化。
我們的祖先,就在這樣一片綠野間狩獵採集,度過了華夏文明 的金色童年。

八、歷史記述改造自然的功績
這里確實最早沐浴了文明之光,這里也難免最早被受了文明之火。 上古傳說,神農氏曾教民稼穡。耐人尋味的是,神農就是炎帝,也就 是火神,他所傳授的實際上是焚林墾殖。
《孟子》中記載了三皇五帝燒山林的"功績": "當堯之時...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逼人...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
在詩經中,我們聽到了先民們砍伐時的吟唱: "侃侃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漪。""伐木叮叮, 鳥鳴嚶嚶。"

九、黃土高原植被第一次受大損
始皇帝統一六國,大量人口隨之進入關中,墾殖面積大增。與此同 時,他大興土木,建造宮殿陵寢,大肆砍伐關中山地森林,始皇三十三 年(公元前214年),蒙恬擊潰匈奴,取得河套地區大片土地,隨後 實行屯墾戍邊,多次向鄂爾多斯高原地區移民,每次人數多達數十萬, 原本一望無際的草原變成了農耕區。

十、黃土高原森林第二次受大損
西漢時期,天下大治,中國人口激增至6000萬。向西北開拓移 民成為解決人口膨脹壓力的主要手段,僅漢武帝時期,就向西北邊塞遷 徙了70餘萬人口。西漢將匈奴趕到遙遠的漠北,將大片林牧區變成了 農耕區。西漢在河套開發的引黃灌溉工程,是以寧夏內蒙的賀蘭山森林 和陝北森林的大破壞為代價的。

十一、黃土高原森林第三次受大損
唐朝立國之初,勵精圖治,經濟迅速恢復。由於其經濟貿易外交 的中心皆偏於西北,因而西北地區的屯田墾殖搞得有聲有色。黃土高 原的林牧區開辟了大片農田,墾田數十萬畝。每丁耕田有二三百畝, 廣種薄收,造成植被大面積破壞。
唐代定都黃土地的中心城市-長安。盛唐氣象,國力達到頂峰, 都城的規模當然前無古人,耗用木材無數。僅就長安附近而言,唐代除了在寶雞、眉縣、周至、戶縣等鄰近山中採伐外,還遠到岐山、隴山和當時嵐州(今嵐縣)、盛州(今內蒙額爾多斯高原一帶)采辦。

十二、黃土高原森林第四次受大損
宋代建都開封,因為洛陽附近黃河南北的山嶺早被砍伐一空了, 不得不遠去呂梁山採伐,當時渭河上游林區也橫遭暴劫。史載北宋剛 剛立國,就在秦隴之間大肆採伐。陝西秦嶺、子午嶺、羅山,寧夏賀 蘭山、大盤山,甘肅沼河、隴南山地,森林先後遭到破壞。宋朝官商 每年僅從陝甘間的隴山就採得大木萬株以上,竟使當時開封城內良木堆積如山,私商采賣木材更是不計其數。

十三、黃土高原森林第五次受大損
明朝重得西北,重視屯田,以便以屯養軍,以軍隸民。當時"屯 田普天下","而西北為最"。明初駐屯雁門、偏關長城附近時,那 里因山勢峭壁拔,林木茂盛,"人鮮徑行,騎不能入"。到了明中葉, 北京的高官顯貴,邊關將士,當地居民,群起砍伐,"百家成群,千 夫為鄰,逐之不可,禁之不從"。單是每年販運到北京的林木,就不 下百萬根。

十四、黃土高原森林第六次受大損
滿清入關,短短幾十年休養生息,人口由8000萬增至兩億。 華北、江南人滿為患,於是大量流民自發湧向西北。黃土高原又一次成為破壞的重災區,祈連山、六盤山明代以前尚有巨木參天,此時完 全成了光山禿嶺。

十五、六千年後的今天森林由69%降至6%
六千年後的今天森林由69%降至6%成了名副其實的一片黃土。 黃土本身土質疏鬆,沒有任何抗沖性,完全依靠地面植被及其根系的保 護。植物的水土保持作用,森林為最,草原次之,農作物則幾乎為零。 幾千年來,我們一直在掃平具備保護能力的天然植被,代之以沒有保護 能力的農作物。

十六、嗚呼!黃河!
嗚呼!千百年來,我們就這樣在刀斧和戰火中毀滅了黃河中下游的 天然植被。可嘆伐盡林木營造的無數恢宏殿宇,而今安在哉?
黃土地是深厚的,也是脆弱的。因為它土質疏鬆,顆粒細膩,植被 一經破壞,水土流失就極其嚴重。很快我們就聽到了哀婉的嘆息:"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十七、黃土高原植被破壞溝壑縱深
目前高原上長度在1公里以上的溝壑有30多萬條,1公里以下的 支溝、毛溝更是不計其數。一道道溝壑最終的歸宿都是黃河,它們不停 地切割著黃土高原,成為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

十八、黃土高原植被破壞,生態環境今非昔比
走在我們今天稱之為黃土高原的莽原之上,滿眼是嶙峋乾裂、支離 破碎的黃土,沒有樹,甚至沒有草,多少人曾深深感嘆:人類的先民們, 怎能在這樣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生發出如此燦爛的文明?
它們沒有意識到的是,直到6000年前,綠色還是這里的主色調, 那時這里的森林覆蓋率高達69%。

十九、一場暴雨地形巨變
隨著植被覆蓋率的下降,高原上河流溝壑強烈下切,在向上延伸的同 時,兩側也在拓寬,並且發展出支溝,支溝又發展成毛溝。這樣的變化, 往往只需要數年、數月、數天甚至一場暴雨過後就能完成,因此黃土高原 也被稱作世界上地形改變最為迅速的地區。

二十、年傾瀉16億噸泥沙90%來自黃土高原
每年傾瀉16億噸泥沙,90%來自黃土高原這些溝壑。每年流失的 16億噸泥土,絕不僅僅是把一條河染成觸目驚心的黃色。它隨水而下, 淤塞了湖泊,沖決了丘陵,抬高了河床,滌盪了平原。

二十一、三年兩決口,百年大改道
黃河一天天暴虐起來,"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次大改道",母親河 終於成了"中華之憂患"。與黃河水患的搏鬥,成了中原大地上生死存 亡的頭等大事。

二十二、守著黃河缺水,鄭州可為中游一例
鄭州本來因水而興,它依傍黃河,還有賈魯河、熊耳河、金水河從 城中流過。但隨著工農業的巨大發展,污染日趨加重,引水渠道縱橫交錯,三條曾經流淌不盡的河流先後枯竭。至70年代,鄭州已完全依賴 黃河供水。

二十三、山東缺水,越近黃河越缺水
山東的水資源情況更加緊張,人口和耕地分別佔到全國的7.2% 和7.3%,而水資源總量僅佔全國的1.2%。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有300立方米,是全國人均水平的13.3%。每公頃耕地佔有水量4560立方米,是全國的17.3%。是越接近黃河水資源越短缺, 到黃河一帶徑流深降到只有60毫米,到魯西北的臨清、冠縣一帶竟只 有25毫米。

⑩ 有關黃河治理資料和黃河污染的資料

黃河是西北、華北地區的生命之泉。前不久,記者從青海省出發,途經甘肅、寧夏,到達內蒙古,行程3000多公里,親眼目睹了黃河中上游水污染的現狀和日益加劇的危害。調查中記者發現,盡管黃河流域各地都採取了一些治污措施,但目前黃河仍面臨著工業污染治理舉步艱難,生活污水和農業退水污染加重的狀況,污染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苦水」幹流:近40%河段的水質基本喪失水體功能120多萬市民只能飲用苦水

今年年初,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組織專家組,對黃河水污染的狀況及危害進行了量化分析,發現黃河幹流近40%河段的水質為劣五類,基本喪失水體功能。隨著經濟發展,黃河流域廢污水排放量比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多了一倍,達44億立方米,污染事件不斷發生。黃河上游的絕大部分支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中下游幾乎所有支流水質長年處於劣五類狀態,支流變成了「排污河」。

烏梁素海總排干是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境內通向黃河的一條主要排污渠道。記者看到在這條總排乾的沿線分布著許多造紙、焦化等企業,這些高污染企業規模大小不一,一旦環保設施停運或本身就無處理設施,大量污染物就會直排入黃河,影響下游供水安全。

今年年初,黃河包頭段遭遇空前嚴重的以揮發酚為代表的污染,揮發酚、氨氮等超標幾倍到幾十倍,由於包頭市生產生活的主要水源來自黃河,120多萬市民只能硬著頭皮飲「苦水」。記者在包頭市環保局上報國家局的信息中看到,造成這次黃河揮發酚污染的主要來源是烏梁素海總排乾的排放,而氨氮的污染主要來自寧夏和包頭。

「禍首」沿黃:重點污染源偷排現象仍比較嚴重「十五小」、「新五小」企業點多面廣,很難根除

工業污染一直是黃河水污染的「禍首」。從青海,經甘肅、寧夏,至內蒙古,黃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屬、造紙等高污染的工業企業林立,產生出了包括COD(化學需氧量)、氨氮、重金屬、高錳酸鹽指數以及揮發酚等在內的大量污染物。由於環保設施投入大,運轉成本高,沿黃重點污染源偷排現象仍比較嚴重,而一些「十五小」、「新五小」企業點多面廣,很難根除。

在甘肅白銀市采訪時,當地環保部門的幹部引導記者查看了橫穿城區直入黃河的東大溝,這條天然排洪溝現在成了排污溝。人還未下車,溝里的污水散發出的惡臭撲面刺鼻,河道里的紅色酸性廢水緩緩流淌著,旁邊的支岔小溝還不時注入小股綠色的水流,河溝灘上的土壤被污水侵蝕,呈現出了金屬銅色。白銀市環保局的幹部介紹說,東大溝的沿線有八九家污染企業,包括生活污水在內,每天有近5萬立方米廢水排入黃河,其中最大的污染源來自於白銀有色金屬公司冶煉廠,這家運轉了40多年的銅冶煉老企業,設備嚴重老化,雖經國家、甘肅省有關部門多次限期治理,至今沒有效果,現在每天還有8000多立方米的酸性廢水直排黃河,廢水中銅、鉛、鋅、砷等重金屬含量超出國家標准幾十倍到上千倍。「白銀區原來最主要的居民飲用水水源地位於東大溝下游,距離入黃口僅有200多米,現在這里的水因為凈化後水質難以達標,已經停止向城市供水。」環保幹部憂郁地說。

「消亡」現狀:生活污水和「農業污染」呈現加重趨勢烏梁素海湖已經瀕臨消亡

在沿途調查中記者發現,除工業污染外,生活污水和過量施用化肥、農葯造成的「農業污染」目前也呈現加重趨勢,所佔比例不斷上升。同時,沿黃一些城市沿河亂堆、亂倒生活垃圾,加劇了黃河河段的污染。

日趨嚴重的黃河水污染,嚴重破壞了黃河生態系統,導致河道中的水生物瀕臨滅絕。上世紀五十年代蘭州市雁灘灘邊遍布紅柳、蘆葦,棲息斑頭雁、高原山鶉等十幾種水鳥,如今這些鳥種已沒有了蹤跡。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黃河甘肅段生長的魚類大大減少,有些已經絕跡。就連蘭州人引以為自豪的蘭州特產青白石白蘭瓜,近年來也因澆了受污染的黃河水而品質下降。

據甘肅省環保局統計,黃河甘肅段年排放廢水2.37億噸,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已達到了1.41億噸,佔到廢水排放總量的59.5%。黃河流經甘肅四座城市,目前僅有蘭州市有4座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僅有15.8萬噸。而且蘭州市徵收的污水處理費只有每立方米0.2元,全市所收的污水處理費也只能維持一座日處理10萬噸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甘肅省環保局局長趙偉民介紹說,作為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目前蘭州市的污水管網普及率只有12.2%。較小的污水處理和收集能力遠不足以處理日益增加的城市污水排放量,致使黃河沿岸排污管、排污溝密布,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黃河。記者發現,這一問題許多沿黃城市都普遍存在。

污染加重的黃河,不僅影響了沿河地區的工農業生產,更為嚴峻的是直接危及了生態環境和沿黃百姓的飲水安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境內的烏梁素海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現在每年有5億立方米的廢水注入湖區,其中排入黃河有0.5億立方米。記者在烏梁素海看到,水體已呈現醬黑色。由於工業廢水,特別是農葯、化肥含量很高的農業退水注入湖區,使水域的富營養化加劇,水草、蘆葦瘋長,湖區明水面萎縮,湖底抬升加快。

巴彥淖爾市環保局局長楊介中介紹說:「烏梁素海水質目前基本處於劣五類,昔日的漁場現在已有19種魚類滅絕。2002年,找到的一條最大的魚還不足3兩重。如果不盡快採取措施治理,不僅危及黃河,而且這塊重要的濕地也會在20到40年間消亡。」

「毒水」水質:近百畝小麥引溉了污水後被燒死村民飲水後常拉肚子

湟水河是黃河上游的一條重要支流,在青海省境內流長約300公里,流域集中了青海省60%以上的人口和大部分的工農業生產。然而,由於近年來工業廢水和城鎮生活廢水的排放量逐年加大,年排放量已達到近2億立方米,湟水河的水質污染急劇惡化。特別是進入西寧市後的各河段,枯水期水質基本在五類或劣五類。2002年,青海省海東地區平安縣東庄村的近百畝小麥,引溉了污染的湟水後被活活燒死。正在田頭澆地的東庄村村民王成發告訴記者:「現在引湟水澆地,先要看河道里的水,水多了才敢澆,水少了灌進地里,苗子准燒死。」

在甘肅省靖遠縣靡灘鄉,村民們長期飲用的是經過簡單沉澱的黃河水。村民們說,鍋里經常有白色的沉澱物,飲過水後常拉肚子,洗過臉後皮膚龜裂起皮。「這個水鹹得人吃不成,沏出來的茶鹹得喝不成。河流里漂著黑乎乎的東西,看著像有油。」村民陶國才說。

記者在寧夏石嘴山市黃河水廠采訪時了解到,從2001年開始由於黃河水質急劇下降,水廠的處理難度不斷加大。水裡的氨氮、揮發酚等含量過高,消耗了大量用於殺菌的氯,水廠不得不將加氯量由原來的處理每升水使用0.15毫克增加到4毫克左右,而用於澄清、處理有機物的葯料也在成倍增加。去年和今年春天這家水廠還曾兩次被迫停止處理。水廠副廠長張玉和說:「枯水期最嚴重的時候,感覺就是在處理污水,即使目前處理過的水,口感還是比較差,有時還有些怪味。現在大約有7萬多人在飲用這樣的水,今後水廠的供水范圍還將不斷擴大。」

黃委會寧蒙水文水資源管理局局長鈔增平說,黃河污染問題也到了應引起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高度重視的地步了。

作者:肖敏馬維坤侯德強

來源:北京青年報 編輯:謝玲
回答者:冰月藍櫻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3-7 20:30

九五」期間「三河三湖」的治理僅僅是拉開了我國水污染防治的序幕。在大規模治理「三河三湖」的同時,必須看到,黃河、長江的污染問題也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了。黃河這個中華民族的搖籃,他養育了人類,也無數次地給人類帶來災難。如今,由於人類活動的作用力,使黃河的環境問題日趨嚴重。1999年,在黃河流域的114個重點監測斷面上,V類和劣V類水體分別為70%和56.2%,黃河主要支流的污染更為嚴重,而且黃河的污染主要來自支流。目前,黃河水量少,自凈能力弱,水環境處於危機之中。在西部大開發中,黃河流域的經濟發展將進入較快增長時期。黃河的水污染必然使沿岸的水資源短缺「雪上加霜」。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